必修三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检测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29494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三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检测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必修三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检测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必修三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检测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必修三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检测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必修三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检测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三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检测解析版.docx

《必修三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检测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三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检测解析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三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检测解析版.docx

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检测解析版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

1.在阳光明媚、水草丰茂的鄂尔多斯草原上,生活着牛、羊、鹿、狼、兔、鼠,还有秃鹫、苍鹰、蜣螂、细菌、真菌等,

关于它们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它们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②它们中的牛、羊、鹿分别组成了3个种群 ③它们中的动物是一个生物群落 ④它们中的蜣螂、腐生菌是分解者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在生态系统中,对下列生物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硝化细菌—自养生物—生产者B.大肠杆菌—寄生生物—分解者

C.乳酸菌—需氧生物—分解者D.酵母菌—异养生物—消费者

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之间是相互独立的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如蚯蚓等

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

4.下列对各类生态系统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繁多,但其调节能力差

B.草原上生活着多种动物,其中主要是两栖类动物

C.天然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可循环流动

D.任何自然生态系统中,分解者都是必不可少的

5.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下列说法与事实不符的(  )

A.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B.生态系统各个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进行的

C.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必须依赖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D.生态农业利用了能量多级利用的原理,提高了能量在各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

6.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有4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

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定这4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图所示。

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

A.甲、丁的种群数量增加,丙的种群数量下降

B.甲、丙、丁的种数数量均增加

C.甲、丁的种数数量下降,丙的种群数量增加

D.甲的种群数量下降,丙、丁的种群数量增加

7.下列4种现象中,不适宜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规律进行合理分析的是(  )

A.虎等大型肉食动物容易成为濒危物种B.蓝藻易在富营养化水体中暴发

C.饲养牛、羊等动物,成本低、产量高D.巨大的蓝鲸以微小的浮游动物为食

8.草→羊→人是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据此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能量在此食物链中的

传递效率一定在10%~20%之间

B.与自然的草原生态系统比较,该草原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

C.羊排泄的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第二营养级的能量

D.为了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羊的种群密度越大越好

9.如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A所固定的能量是B、C的能量之和

B.若C增加1kg,则需要消耗A约41.6kg

C.B营养级的个体数量一定多于C的个体数量

D.B的数量越多,则C获得的能量越少

10.一个池塘内有生产者(浮游植物)、初级消费者(植食性鱼类)、次级消费者(肉食性鱼类)、分解者(微生物)。

其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量为a,流入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分解者的能量依次为b、c、d,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a=b+d   B.a>b+d    C.a<b+d   D.a<c+d

11.下图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部分图解,①代表一定的能量值。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循环进行的

B.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时逐级递减

C.次级消费者属于第二营养级

D.图中①代表呼吸作用所消耗的能量

12.在某一动物种类丰富的森林中,消费者、分解者的种类和数量基本保持稳定,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保持动态平衡B.食物链和食物网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C.各类生物所含有的能量值基本不变D.各种群的年龄组成维持增长型

1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

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C.信息传递应用在农业生产中,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和畜牧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D.热带雨林在遭到严重砍伐后,其抵抗力稳定性仍很强

14.在水藻→小鱼→大鱼组成的食物链中,小鱼不会吃大鱼,但大鱼可以吃小鱼,该食物链的不可逆性,说明在一个生态系统中(  )

A.物质循环是单向的    B.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C.碳循环是单向的     D.水循环是单向的

15.运用信息传递作用防治害虫的优点是(  )

①可以减少农药的用量②防止环境污染 ③防治效果肯定好于化学防治 ④容易操作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蜜蜂跳舞、雌蛾释放的性外激素等都是行为信息

B.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和生物种群的繁衍都离不开信息传递

C.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主要应用之一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D.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与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

17.“猪—沼—茶”是华南山地丘陵地区常见的生态农业模式,由种植(茶树)、养殖(猪)、农户(人)和沼气生产(微生物)四个子系统构成。

对该生态农业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由茶树、猪、人和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

B.实现了物质和能量在系统中的多级循环利用

C.使整个生产过程进入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

D.注重系统内部的自身调节作用,不需要外部投入

18.下列关于生态

系统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D.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

19、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同化的有机物的量占该生态系统有机物总量的比例,则这四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最可能的是( A )

20、如图所示的是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若A包含五个种群(A1、A2、

A3、A4、A5),B包含两个种群(B1、B2),则其营养结构实际含有食物链()

A.10条B.15条C.20条D.25条

21.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长期低于能量的输出,该生态系统将会发生的变化是 )

A.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      B.不发生大的变化

C.营养结构越来越简单      D.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保持着动态平衡

22.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有些地区计划将大面积自然林开发成单一树种经济林,这会使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困境,这是因为(  )

A.这样做不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B.能量流动损耗大,不利于生态林业的发展

C.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无法进行

D.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减弱,易爆发病虫害

23、实

验调查得到某一树林生态系统各营养级和能量流动关系如下表所示(其中D为分解者;P1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2表示生物贮存的能量;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单位为J/cm2•a),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P1

P2

R

A

62.8

25.6

37.2

B

12.5

5.7

6.8

C

464.6

186.3

278.3

D

41.6

16.5

25.1

A.该树林的营养结构可表示为C→A→B→D

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即四个P1之和

C.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9.9%D.在该生态系统中分解者可有可无

2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对草原生态系统的一种描述,此现象能说明(  )

A.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很强

B.草原生态系统的更新速度很快,生产力很高

C.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很强

D.草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很强,不易受外界干扰的影响

2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B.一块农田疏于管理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C.一块农田的抵抗力稳定性提高后,它的恢复力稳定性一定降低

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26、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得到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费者得到的

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有利的

C.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

D.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小

27、第41个世界地球日的主题为:

“珍惜地球资源 转变发展方式 倡导低碳生活”。

其实质就是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有利于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B.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有较高光合效率的作物品种,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C.农业生态系统中人们不断施肥、灌溉、播种等,目的是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

D.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要对珍稀濒危物种合理开发利用,不能盲目地猎杀或采伐

28.为了解决粮食生产和环境保护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前科学、有效的途径是(  )

①合理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 ②控制人口增长,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③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作物产量 ④开荒辟地,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⑤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具有较高光合效率的作物品种

A.①②③ B.①②⑤C.①③④D.③④⑤

29.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下列事例不能体现其相应价值的是(  )

A.鲁班通过观察某种叶片的叶缘得到启示,研制出了木工用的锯,属于直接价值

B.广东沿海地区加大了人工种植红树林的面积,以减少台风带来的损失,属于间接价值

C.科学家研究苍蝇在垃圾场所不染疾病的原因,属于潜在价值

D.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近几十年来,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30.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保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等

B.就地保护为行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

C.引入外来物种不一定能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D.保护森林就是要将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和保护森林资源有机结合起来

二、非选择题

1.由于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污水排放量增加。

为解决嘉兴市区生活饮用水问题,某水厂建设了水源生态湿地。

下面为人工湿地群落组成简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输入该人工湿地的总能量为________________和水中原有有物的化学能。

(2)湿地中芦苇、绿藻和黑藻等植物的分层配置,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______结构。

(3)某化工厂违规排放大量污水,引起部分浮游动物死亡,进一步加重了污染,进而导致更多生物死亡,该过程属于________调节。

(4)在人工干预下,湿地物种逐渐丰富,这属于群落的________演替。

若没有人工干预,该湿地最终将发育成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这主要是由当地的__________________决定。

(5)在下图中,用箭头和必要的文字表示能量的流动方向。

2.(15分)下图中甲图表示一个海滩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

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该生态系统中,既是分解者又可作为消费者食物的生物是________。

(2)请根据甲图中的生态系统,写出乙图中能量金字塔各营养级的所有生物名称:

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研究该生态系统中食草虫个体存活数与发育期的关系,结果如丙图。

从中可推知食草虫死亡率最大的时期是________。

(4)沼蟹会破坏大米草根系,土壤中的磷可促进藻类生长。

若在食草虫幼虫期喷洒只杀灭该虫的含磷杀虫剂,则蜘蛛数量将________。

一段时间后大米草数量不增反降,造成此结果的可能原因是大米草死亡导致细菌数量增加,通过甲图的_

_____________________食物关系,引起沼蟹数量增加;同时因含磷杀虫剂的使用,导致藻类数量增加,通过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也会引起沼蟹数量增加,从而造成大米草数量不增反降。

(5)上述事实说明,人类活动会引起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减少,从而导致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容易受到破坏。

3.下列表格内数值表示某人工池塘生态系统一年内主要营养级的能量,下图方框内表示该池塘生态系统的主要食物链,分析回答:

生物

ai

bi

浮游植物(a1,b1)

9000

8100

浮游动物(a2,b2)

700

600

双翅目幼虫(a3,b3)

150

120

摇蚊(a4,b4)

1000

900

太阳鱼(a5,b5)

300

210

鲈鱼(a6,b6)

45

30

注:

ai表示一年内该营养级生物总能量;bi表示一年内该营养级生物摄取的能量;i表示生物类群。

(1)该池塘生态系统内食物链的条数为____条,其中处于第四营养级的生物是。

(2)该生态系统内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的生物是。

(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渠道是;图中显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出途径有条。

(4)如果能量传递效率=(第n营养级摄取的能量)/(第n-1营养级摄取的能量),则能量从第一营养级传递到第二营养级的效率是。

(5)一年内,“bi”的利用途径有:

(6)对人而言,如果从该池塘生态系统获取最大能量,可采取的措施有:

(7)“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双翅目幼虫→太阳鱼”这条食物链的存在,对太阳鱼的影响是。

4、利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原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

如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能量单位为:

J/(cm2·a)〕。

请回答: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A代表         ,为保证各营养级都有较高的输出量,随营养级的升高,输入的有机物应增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该生态系统中生

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   J/(cm2·a),其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约为    。

 

(4)若用上图表示森林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则流经该系统的总能量会远大于人工鱼塘生态系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森林生态系统中           。

 

5、某种植玉米的农场,其收获的玉米籽粒既作为鸡的饲料,也作为人的粮食,玉米的秸秆则加工成饲料喂牛,生产的牛和鸡供人食用。

人,牛,鸡的粪便经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作为能源,沼渣,沼液作为种植玉米的肥料。

据此回答(不考虑空间因素):

⑴请绘制由鸡,牛,玉米和人组成的食物网:

 

⑵牛与鸡之间(有,无)竞争关系,理由。

人与鸡的种间关系是,人与牛的种间关系。

⑶流经该农场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所固定,

⑷假设该农场将生产玉米的1/3作为饲料养鸡,2/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供人食用,现调整为2/3的玉米养鸡,1/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供人食用,理论上,该农场供养的人数将会(增多、不变、减少),理由是。

该农场养活的人数是改变前的_________倍

 

参考答案

1答案:

D 点拨:

牛、羊、鹿等是消费者,蜣螂、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与真菌等是分解者,此外还包括了阳光、空气、温度、水、土壤等无机环境,即它们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其无机环境构成的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是一个生态系统。

它们中的牛、羊、鹿分别是三种动物的总称,每一种动物会涉及很多具体种类,因而不能把它们中的牛、羊、鹿仅看作是3个种群。

它们中的动物只是其中的一类生物,并不包括该环境中的所有生物,与群落概念不符。

2答案:

A 点拨:

部分大肠杆菌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部分大肠杆菌营腐生生活,属于分解者;乳酸菌是厌氧生物;酵母菌是腐生生物,属于分解者。

3答案:

C 点拨:

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之间是紧密联系的,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分解者是不可缺少的成分。

生产者的同化类型都是自养型;消费者主要指以其他生物为食的动物和寄生生物;分解者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也包括蚯蚓、秃鹫等腐生动物。

4答案:

D 点拨:

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所以其调节能力强;草原上水分缺乏,两栖类动物较少;生态系统中能量是单向流动的,不可能循环流动。

5答案:

D

6答案:

D 点拨:

根据题目所述的食物链中各营养级有机物总量关系,首先列出该食物链是:

丙→甲→乙→丁,当乙的数量增加时,甲被捕食的量增加,甲会减少,进而使丙的被捕食量减少,丙的数量会有所增加;同时丁因食物增加数量也将上升。

7答案:

B 点拨:

虎的营养级别高,能量传递效率又低,所以容易得不到足够的食物,而牛、羊等是初级消费者,能量损耗少。

蓝鲸以浮游动物为食,能量从浮游动物流入蓝鲸体内。

蓝藻易在富营养化水体中暴发与能量流动关系不大。

8答案:

B 

9答案:

B 

10答案:

B 点拨:

一个生态系统中,流经该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量是a,因此a>b+c+d。

11答案:

B 点拨:

A项和B项中,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的。

C项中,次级消费者属于第三营养级。

D项中,①代表生产者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12答案

D 

13答案:

C 

14答案:

B 点拨:

在一条食物链中,大鱼吃小鱼,即意味着能量由较低营养级流向了更高营养级,这种流动方向是不可逆的,说明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15答案:

A 点拨:

生物防治的优点:

无污染、效果好且持久、成本低等。

16答案:

A 点拨:

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与信息传递,蜜蜂跳舞属于行为信息,雌蛾释放性外激素属于化学信息;信息的作用包括能维持生物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及种群的繁衍、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人类利用生物的信息传递可

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包括对有害动物的控制。

17答案:

A 点拨:

蟑螂的行为变化是生态系统中物理

信息传递功能的体现,光线的周期性改变是蟑螂“黑白颠倒”的原因,说明蟑螂能感受到这种物理信息的改变。

18答案:

D 点拨:

生态系统的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等。

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光、声、热、电、磁等都是物理信息,物理信息的来源可以是无机环境,也可以是生物,如鸟类婉转多变的叫声。

信息传递的渠道不是食物链,信息可以在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传递。

生物之间通过信息的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

19答案:

A 

20答案:

D 

21答案:

C 点拨:

输入的能量低于输出的能量,生态系统将难以保持平衡,长期输入低于输出,必然会导致生态系统的退化。

22答案:

D 点拨:

单一树种经济林相对于自然林来说,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弱,易爆发病虫害。

23答案:

C 24答案:

C 点拨:

诗句的意思是火烧了草以后,到来年春天草又生长出来,说明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很强。

25答案:

A 点拨:

田间管理会造成生物多样性降低,营养结构简单化,因此其抵抗力稳定性会降低。

26.A27.C28.B29.C30.B

二.填空题

1答案:

答案:

(1)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2)垂直 (3)正反馈 (4)次生 平均温度和年降水量

(5)

2答案:

(1)细菌 

(2)藻类、大米草 食草虫、线虫、海螺 沼蟹、蜘

蛛 (3)一龄幼虫 (4)减少 细菌→线虫→沼蟹 藻类→线虫→沼蟹(言之有理即给分) (5)下降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

3.答案

(1)3太阳鱼和鲈鱼

(2)双翅目幼虫和太阳鱼(3)食物链和食物网4(4)18.52%(5)未被利用,呼吸消耗,传递给下一营养级,传递给分解者(6)提示:

从减少食物链的条数和缩短食物链来减少能量损耗这两个角度考虑

(7)一方面,这条食物链的存在使能量损耗增加,减少了太阳鱼的数量;另一方面,这条食物链的存在,增加了太阳鱼的生态稳定性

4、答案: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答不全不可)

(2)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 能量流动逐级递减

(3)110 12.7%

(4)植物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5、

(2)无   它们所需食物资源不同(或牛食玉米秸秆、鸡吃玉米籽粒) 捕食与竞争   捕食 

(3)玉米(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太阳能   CO2 (4)减少   改变用途的1/3玉米被鸡食用后,在鸡这一环节散失了一部分能量,导致人获得的能量减少7/11(0.6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