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中国卫星导航产业研究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27213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09.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中国卫星导航产业研究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版中国卫星导航产业研究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版中国卫星导航产业研究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版中国卫星导航产业研究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版中国卫星导航产业研究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中国卫星导航产业研究分析报告.docx

《版中国卫星导航产业研究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中国卫星导航产业研究分析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中国卫星导航产业研究分析报告.docx

版中国卫星导航产业研究分析报告

2017年版中国卫星导航产业研究分析报告

2017年3月

目录

一、2015年中国卫星导航产业发展概况1

(一)发展现状分析1

1、产业环境现状1

2、产业规模与增长4

3、产业结构概述5

(二)市场基本特点6

1、核心部件国产化程度日益提高6

2、北斗兼容芯片呈现数量级增长6

3、北斗导航系统加快全球化布局7

(三)区域表现8

1、环渤海地区8

2、长三角地区8

3、珠三角地区8

4、西部川陕渝地区8

5、华中鄂豫湘地区9

二、2016-2018年中国卫星导航产业趋势分析9

(一)影响因素9

1、促进因素9

2、阻碍因素11

(二)发展趋势12

1、GNSS多系统兼容产品成为主流12

2、“3S+C”将引发新的投资热潮12

3、导航与位置服务走向纵深发展13

三、2016-2018年中国卫星导航产业发展预测14

(一)产业规模预测14

(二)产业结构预测14

图表目录

图表1:

2013-2015年中国卫星导航产业规模与增长4

图表2:

2015年中国卫星导航产业结构5

图表3:

2016-2018年中国卫星导航产业规模与增长预测14

图表4:

2016-2018年中国卫星导航产业结构预测15

一、2015年中国卫星导航产业发展概况

(一)发展现状分析

1、产业环境现状

(1)政策环境

卫星导航产业作为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

国务院及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等相关部门都相继出台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以推动卫星导航产业的发展进程。

2013年8月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要加快推动北斗导航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推动北斗导航与移动通信、地理信息、卫星遥感、移动互联网等融合发展,支持位置信息服务(LBS)市场拓展。

完善北斗导航基础设施,推进北斗导航服务模式和产品创新,在重点区域和交通、减灾、电信、能源、金融等重点领域开展示范应用,逐步推进北斗导航和授时的规模化应用。

2013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从国家层面对卫星导航产业长期发展进行了总体部署,大力推进卫星导航产业的发展。

《规划》提出,以企业为主体,以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培育服务新业态、扩大市场应用、提升国际竞争力为核心,推动中国卫星导航产业快速发展,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并明确指出至2020年我国卫星导航系统产值超过4000亿元,北斗股卫星导航系统对国内卫星导航应用市场的贡献率达到60%。

2014年1月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国家安监总局联合发布《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办法》,《管理办法》规定,旅游包车、三类以上班线客车、危货运输车辆、重型载货汽车和半挂牵引车在出厂前应当安装符合标准的卫星定位装置。

旅客运输企业和危货运输企业监控平台应接入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重型载货汽车和半挂牵引车应接入全国道路货运车辆公共监管与服务平台。

201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快推进现代测绘基准的广泛应用,结合北斗卫星导航产业的发展,提升导航电子地图、互联网地图等基于位置的服务能力,积极发展推动国民经济建设和方便群众日常生活的移动位置服务产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2014年3月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发布《关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推广应用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要着力加快“北斗”地面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加强“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建设。

加快推进现有国家卫星导航连续运行基准站网络改造,实现对“北斗”的兼容。

统筹指导各地开展“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建设,统一部署,分步实施,全面推进“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建设。

加快推进现代测绘基准的广泛使用,为用户提供更高精度的“北斗”导航与定位服务。

二是全面提升位置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水平。

充分利用“天地图”等优势资源,加快现代大地基准建设,推进位置服务体系建设。

综合地图与地理信息、遥感数据信息、交通信息、气象信息、环境信息等信息资源,采用云计算等技术,为各类用户提供综合性的位置数据综合服务。

2014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联合发布《国家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将地理信息与导航定位融合服务列为重点发展领域。

提出加快推进地理信息与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的融合,面向交通管理、物流、渔业、农业等领域提供服务;提高导航电子地图的覆盖范围、信息含量和精确程度;不断创新互联网地图服务,丰富产品种类,充实信息内容,增加服务功能,优化表现形式;推进地理信息与导航定位融合服务类企业的兼并重组。

2015年10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国防科工局三部门联合发布《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提出“十三五”期间将构建形成卫星遥感、卫星通信广播、卫星导航定位三大系统,基本建成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体系,提供连续稳定的业务服务。

(2)应用环境

2015年是北斗系统正式服务亚太地区的第三年,北斗在我国交通运输、气象、公安、民政、农业、国土等涉及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全国各地区积极开展北斗应用项目,北京已在出租车、公交车和物流领域完成1.7万套北斗终端的安装,并将在2017年实现10.8万套安装;上海预计在2016年底建立1.2万套基于北斗导航定位和太阳能智能公交实时信息发布系统;广东建立了基于北斗的公共运营服务平台,开展城市应急管理、智能交通、高精度定位、人身安全保障服务、公务用车监管等北斗应用示范。

智能GPS手表、北斗盒子等产品也陆续上市。

(3)技术环境

北斗系统建设不断完善,技术日益成熟。

2014年,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工程建设正式启动,预计在2018年底前建成全国范围区域加密网基准站网络,提供高精度位置服务。

核心部件国产化程度日益提高,2015年全球首款全系统多核高精度GNSS导航定位芯片NebulasII(UC4C0)正式发布,北斗40纳米SoC定位芯片实现量产,北斗高精度卫星导航板卡研制成功,逐步实现关键核心部件的进口替代。

卫星导航技术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通信呈现融合发展的趋势。

(4)社会环境

卫星导航在车联网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我国拥有数量庞大的互联网和移动网络用户,汽车保有量在2013年底也达到1.37亿辆,这些都为车联网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市场条件。

国内汽车用户对消费电子设备及无线互联网服务的接受程度日益增加,消费者的需求理念正在转变。

同时随着国内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各类人机互联的应用将为车联网带来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互联网公司、电信运营商、地图提供商纷纷走在了推动车联网发展的最前方。

预计到2018年,中国车联网用户规模将达6800万辆。

另外,随着室内导航技术的日益成熟,室内外无缝结合定位将引发更大的行业需求,涉及领域包括石油石化、人员安全管理,商业服务、物品识别管理等各个方面。

2、产业规模与增长

随着国家大力推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行业需求和大众需求的不断增加,中国卫星导航产业继续保持稳定增长,2015年产业规模达到2136.5亿元,同比增长16.9%。

图表1:

2013-2015年中国卫星导航产业规模与增长

3、产业结构概述

中国卫星导航产业链主要包括基础构件、终端集成、系统集成、运营服务四个主要环节。

基础构件是卫星导航产业的上游,是整个产业发展的基础,2015年基础构件在产业链环节的占比为14.3%。

终端集成和系统集成是卫星导航产业链的中游,在中国卫星导航产业中占比较高,达到63.2%。

运营服务是卫星导航产业链的下游,占比22.5%。

中国卫星导航产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未来随着卫星导航系统的日益完善以及位置服务需求的持续增加,产业结构将更多的向下游倾斜。

图表2:

2015年中国卫星导航产业结构

(二)市场基本特点

1、核心部件国产化程度日益提高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开始瞄准北斗芯片和板卡市场,在国家政策和专项的扶持下,企业的研发技术水平有了极大地提升,国产化程度日益提高。

2015年5月,北斗星通控股子公司和芯星通发布全球首款全系统多核高精度GNSS导航定位芯片NebulasII(UC4C0)。

2015年8月,梦芯科技自主研发的北斗40纳米SoC定位芯片实现量产,它可同时支持美国GPS、中国北斗和俄罗斯GLONASS等卫星定位系统。

2015年11月,中海达成功研制北斗高精度卫星导航板卡,可在高精度北斗卫星导航领域实现关键核心部件的进口替代,可支持中国自主建设的北斗系统独立定位和国际主流卫星导航系统GPS/GLONASS/北斗多系统联合定位。

2、北斗兼容芯片呈现数量级增长

多系统兼容芯片具有抗干扰、高输出率等特性,可以实现高精度GNSS测量仪器小型化,尤其适合于对体积、功耗、性能和成本有着较高要求的无人机、GIS信息采集、车道级导航、农机自动驾驶等应用领域的多模多频高精度定位定向专业应用。

2013-2015年,北斗兼容机芯片的销量分别达到135万套、527万套和1326万套,实现了数量级的增长。

目前,与美国GPS或俄罗斯GLONASS兼容的北斗兼容机在汽车前装、智能手机、高精度应用、泛在位置服务和国际市场五方面实现了根本性突破。

具有北斗定位功能的终端销量跨越了百万台、千万台和亿台三大台阶。

3、北斗导航系统加快全球化布局

2015年3月,中国首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标志着北斗导航系统由亚太区域运行向全球拓展。

中国在2015年共发射4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北斗全球系统工程建设积极推进。

预计在2020年前后将实现5颗地球静止轨道和30颗地球非静止轨道卫星全球组网,实现全球区域覆盖。

北斗系统将于2018年形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全球初始服务的基本能力,到2020年形成全球的服务能力。

目前,北斗系统已在东盟各国逐步打开局面,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都将逐步引入该系统。

其中,泰国在2015年3月与光谷北斗签署《“中国-东盟北斗科技城”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建设面向东盟、以泰国为主的北斗应用和服务产业支撑平台,推进北斗在东盟地区通信、交通、农业、旅游、航运、金融、电力、急救、公共安全、物流、物联网等关键领域和重点行业的应用。

(三)区域表现

1、环渤海地区

环渤海地区是国内重要的卫星芯片研发、终端设计制造、地理信息数据采集加工基地,该地区已基本形成了导航芯片、OEM板卡设计制造、终端产品设计制造、电子地图数据采集和系统集成等非常完善的产业布局,拥有航天科技、航天科工、兵器工业、兵器装备、中国电科等大型央企及北斗星通、华力创通、合众思壮等上市公司。

2、长三角地区

长三角地区的卫星导航技术研发起步较早,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具备较好的产业发展基础,专业人才和电子工业基础在国内具有一定优势,企业研发能力较强。

在运营服务方面,市场基础较好,尤其是在汽车应用、高精度接收机研发、生产和集成应用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积累了丰富的应用示范经验。

3、珠三角地区

珠三角地区是国内最主要的卫星导航接收终端设备生产集散地,是国内卫星导航产业起步较早、市场化最好的地区。

依托区位、资金、市场机制的优势,形成了以引进、组装、制造卫星导航终端产品为主的产业格局,全国60%以上的民用车载卫星导航仪都出自珠三角。

4、西部川陕渝地区

西部川陕渝地区集合了大批军工企业和科研院所,国防科技实力雄厚,产业配套能力强,是国内较为重要的研发、终端制造及地理信息数据生产基地。

虽然在高科技领域基础相对薄弱,但随着国家政策和资金的倾斜,以及在国土资源勘探、环境灾害防治、水利水电工程、交通路桥建设等方面巨大地区性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西部地区将成为未来卫星导航产业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

5、华中鄂豫湘地区

华中鄂豫湘地区科技和人才基础雄厚,科研实力强,特别是在测绘及空间信息领域方面,在全国占有领先地位。

在卫星定位导航与测绘应用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研发方面,以武大、军测、国防科大为代表的高校,其研发力量和人才团队在全国乃至全球都出于领先地位,在华中地区带动出一批具有创新优势和极具发展潜力的中小型科技企业。

二、2016-2018年中国卫星导航产业趋势分析

(一)影响因素

1、促进因素

(1)系统建设逐渐完善

在推进全球组网方面,北斗系统预计在2020年前后实现5颗地球静止轨道和30颗地球非静止轨道卫星全球组网,形成全球服务能力。

在推进增强系统建设方面,国际IWG组织已明确将北斗作为未来星基增强系统(SBAS)的增强对象,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共建共享”原则,将建立以北斗为主,并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的地基增强高精度卫星导航服务体系。

预计在2018年底前,全国范围加密网基准站网络将建成,提供覆盖全国区域的米级、分米级,以及加密覆盖区厘米级和后处理毫米级高精度定位服务。

(2)政策环境持续利好

卫星导航产业作为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

2013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从国家层面对卫星导航产业长期发展进行了总体部署,大力推进卫星导航产业的发展。

201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提升导航电子地图、互联网地图等基于位置的服务能力,积极发展推动国民经济建设和方便群众日常生活的移动位置服务产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2014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联合发布《国家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将地理信息与导航定位融合服务列为重点发展领域。

2015年10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国防科工局三部门联合发布《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提出“十三五”期间将构建形成卫星遥感、卫星通信广播、卫星导航定位三大系统,基本建成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体系,提供连续稳定的业务服务。

(3)技术发展日益成熟

《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出,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是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之一。

而核心技术的突破中,芯片又是重中之重。

2014年北斗导航企业陆续推出40纳米级北斗导航芯片;2015年北斗单芯片、全系统多核高精度GNSS导航定位芯片相继推出,为多模多频高精度定位定向专业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卫星导航技术与其他技术的融合发展上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羲和系统已经在国土资源调查、精细农业、车辆监控与导航、实时位移监测等领域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随着2014年4月羲和系统室内外高精度定位导航信号正式播发,相关芯片、模块、终端及关键设备的研制生产将有望进入规模化生产阶段。

(4)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行业应用方面,工程测量、资源勘察、气象预报、农业精细化生产等领域的示范应用将逐渐推广。

智慧城市的加速推进将引发卫星导航产业的蓬勃增长,一些城市中的重要行业已经开展了基于时空信息云平台的智慧应用探索,以实现透彻的感知、全面的互联与智能的分析处理能力。

在大众市场方面,民生关爱将获得关注,北斗智能安全学生证、北斗智能安全校园管理系统平台、老人关爱卡等将成为投资重点。

消费端定位导航服务将从原先单一的定位功能逐步延伸到消费、娱乐、社交等众多应用领域。

2、阻碍因素

(1)GPS仍然占据垄断性优势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起步较晚,正式运营也仅有三年的时间,因此,中国卫星导航产业仍然处于被GPS系统垄断的状态。

虽然近年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技术取得了一定程度的突破,但要扭转GPS的主导地位,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努力。

在运营服务方面,北斗卫星导航在位置服务、公众出行、智能交通、物流监控调度、应急救援等领域需求挖掘能力和商业模式创新能力不足,在融合智慧城市、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方面的探索也不够深入,未来在实现“北斗+”方面还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和突破。

(2)北斗建设缺乏体系性指导

产业发展缺乏统一管理,政出多门、条块分割,且随着“北斗热”的扩散,地方产业竞争加剧,使政府支持力量分散,投入分散,缺乏统筹和实施效率。

北斗卫星导航市场尚未全面打开,产业集中度低,缺少龙头企业,恶性竞争时有发生,产业仍然处于“小、散、乱、低”的基本情况,亟待政府有效的引导扶持和统一市场规范以优化发展环境。

随着面对国外优势企业的竞争压力加剧,在专利和标准等高层次的技术竞争上国内企业将面临巨大挑战,跨国公司在专利和标准上已完成布局,而我国标准体系和专利池建设落后,使得整体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缺乏国际话语权和产业发展主动权。

(二)发展趋势

1、GNSS多系统兼容产品成为主流

随着北斗系统的不断完善以及技术水平的日益提高,未来北斗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产品的兼容性将逐渐增加。

多模联合定位,已经成为国际趋势。

由于卫星数量多,密度大,被遮挡的概率大大降低,可见卫星数也比单模有成倍增长,因此多模联合定位可以极大的改善导航定位体验,这也是GPS时代走向GNSS时代的标志性转移。

北斗单芯片的成功研制,使多模联合定位在技术上实现了突破性的进展。

而GNSS的互操作能够带来导航、定位和授时性能的显著提高。

宽带天线技术、高性能射频前端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以及高速多核并行处理器的出现使多模GNSS信号接收机的小型化和广泛使用成为可能。

2、“3S+C”将引发新的投资热潮

随着全球物联网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发展,未来将更多的集合导航卫星、遥感卫星、通信卫星及其地面配套设施的功能,共同构建形成面向时空数据共享及泛在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智能处理、协同工作等将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综合卫星导航系统(GNSS)、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通信Communication技术,实现“3S+C”技术融合发展,共同提供更加丰富的服务业务能力,是将来重要的发展方向。

2015年10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国防科工局三部门联合发布《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提出“十三五”期间将构建形成卫星遥感、卫星通信广播、卫星导航定位三大系统,基本建成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体系,提供连续稳定的业务服务。

华力创通、振兴科技率先进入遥感、通信业务领域的投资,预计未来将有更多的企业加快建设“3S+C”业务板块。

3、导航与位置服务走向纵深发展

一方面,羲和系统室内外高精度定位导航信号正式播发将加快实现室内外一体化服务,拓宽导航与位置服务的范围。

羲和系统以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移动通信、互联网和卫星通信系统为基础,融合了广域实时精密定位和室内定位等技术,可以实现室内外协同实时精密定位。

随着2014年4月羲和系统室内外高精度定位导航信号正式播发,相关芯片、模块、终端及关键设备的研制生产将有望进入规模化生产阶段。

未来羲和系统在大众位置服务、交通出行服务、物联网、智慧城市、精准农业、应急救援等领域的应用将持续推进。

另一方面,三维导航产品的发布将实现更加清晰的3D场景还原,提升导航与位置服务的精确度。

随着2015年12月高德地图三维导航的推出,将有效解决传统2D导航在复杂立交桥、上下桥以及三岔口等道路区产生的遮盖、视觉错误而导致的路线行驶错误等问题,并有助于促进室内导航更加精准。

三、2016-2018年中国卫星导航产业发展预测

(一)产业规模预测

未来几年,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的日益完善,以及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中国卫星导航产业将呈现持续稳定增长的态势,预计2016年产业规模达到2489亿元。

图表3:

2016-2018年中国卫星导航产业规模与增长预测

(二)产业结构预测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位置服务业务正逐渐成为移动互联网的基础性业务,这将促使卫星导航产业链下游的运营服务环节产值增长迅速,在卫星导航产业的占比也将逐渐扩大。

预计在2016年,基础构件、终端集成、系统集成、运营服务的占比分别为13.8%、41.5%、20.9%、23.8%。

图表4:

2016-2018年中国卫星导航产业结构预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金融投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