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化学高频考点备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426351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化学高频考点备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化学高频考点备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化学高频考点备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化学高频考点备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化学高频考点备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化学高频考点备考.docx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化学高频考点备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化学高频考点备考.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化学高频考点备考.docx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化学高频考点备考

2021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化学高频考点备考

皂苷类知识点总结

   1、皂苷是一类结构复杂的苷类化合物,其苷元为具有螺甾烷及其有相似生源的甾族化合物或三萜类化合物。

大多数皂苷水溶液用力振荡可产生持久性的泡沫,故称为皂苷。

  2、皂苷的结构可分为苷元和糖两个部分,如果苷元为三萜类化合物则成为三萜皂苷,苷元为甾烷类化合物,则成为甾体皂苷。

  3、三萜皂苷是由三萜皂苷元和糖组成,苷元为三萜类化合物,其基本骨架由6个异戊二烯单位组成。

  4、常见的以皂苷形式存在的三萜类型有羊毛甾烷型、达玛烷型、齐墩果烷型、乌苏烷型和羽扇豆烷型,其中前两种属于四环三萜,后三种属于五环三萜。

  5、大多数四环三萜类化合物结构和甾醇很相似,具有环戊烷骈多氢菲的结构。

  6、齐墩果烷型又称β-香树脂烷型,结构特点是A/B、B/C、C/D环为反式稠合,而D/E环则为顺式,母核上有8个甲基,其中C-4和C-20位均有偕二甲基,C-10、C-8和C-17上的甲基为β型,而C-14上的甲基为α型,一般在C-3位上有β-OH.

  7、乌苏烷型又称α-香树脂烷型或熊果烷型,此类三萜大多是乌苏酸的衍生物。

  8、甾体皂苷分类主要有螺旋甾烷醇类、异螺旋甾烷醇类、呋甾烷醇类和变形螺旋甾烷醇类等。

  9、常见的甾体皂苷元如薯蓣皂苷元和海可皂苷元是异螺旋甾烷醇型衍生物;剑麻皂苷元和菝葜皂苷元是螺旋甾烷醇型衍生物。

  10、呋甾烷醇类是螺旋甾烷醇类或异螺旋甾烷醇类F环开环后与26-OH苷化形成的呋喃甾烷皂苷。

  11、皂苷粉末对人体黏膜有强烈的刺激性;皂苷大多具有吸湿性,应干燥保存;多数三萜皂苷呈酸性,但人参皂苷、柴胡皂苷等则呈中性。

  12、大多数皂苷极性较大,易溶于水、热甲醇和乙醇等极性较大的溶剂,难溶于丙酮、乙醚等有机溶剂。

  13、皂苷水溶液经强烈振荡能产生持久性的泡沫,且不因加热而消失,这是由于皂苷具有降低皂苷水溶液张力的缘故。

  14、皂苷的水溶液大多能破坏红细胞,产生溶血现象。

  15、皂苷苷键的裂解,通常可采用一般苷类化合物苷键裂解的方法,如酸催化水解、氧化水解和酶解等。

  16、皂苷的显色反应有Liebermann、醋酐-浓硫酸反应、三氯乙酸反应、三氯甲烷-浓硫酸反应、五氯化锑反应和芳香醛-硫酸或高氯酸反应。

 

萜类知识点总结

  1、萜类:

帖类化合物是一类由甲戊二羟酸衍生而成,基本碳架多具有2个或2个以上异戊二烯单位结构特征的不同饱和程度的衍生物。

  2、绝大数萜类化合物为含氧衍生物。

有的萜类化合物以苷的形式存在;有的分子中含有氮原子,称为萜类生物碱;尚有个别帖类化合物结构中含硫或氯等其他原子。

  3、萜类化合物主要按分子中异戊二烯单位的数目进行分类,分为单萜、倍半萜、二萜、二倍半萜、三萜、四萜、多萜。

  4、单萜是指基本碳架由2分子异戊二烯单位构成,含有10个碳原子的萜烯及其衍生物

  5、根据单萜结构中碳环的有无和多少,将单萜类分为无环、单环、双环及三环等结构种类。

其中以单环和双环型的单萜类化合物较多。

  6、无环单萜的代表化合物香叶醇,又称牻牛儿醇,是玫瑰油、香叶天竺葵油、柠檬草油和香茅油等的主要成分。

  7、单环单萜的代表化合物薄荷醇,其左旋体习称薄荷脑,是薄荷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

  8、双环单萜龙脑即中药冰片,具升华性,有清凉气味,具有发汗、兴奋、镇痛及抗氧化的药理作用。

  9、环烯醚萜类为臭蚁二醛的缩醛衍生物,属单萜类化合物。

环烯醚萜化合物具有保肝、利胆、降血糖、降血脂、抗炎等作用。

  10、根据其环戊烷环是否裂环,可将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分为环烯醚萜苷及裂环环烯醚萜苷两大类。

  11、倍半萜是由3个异戊二烯单位构成的天然萜类化合物。

  12、单环倍半萜青蒿素是从中药青蒿(黄花蒿)中分离得到的具有过氧结构的倍半萜内酯,有很好的抗恶性疟疾活性,其多种衍生物制剂已用于临床。

  13、双环倍半萜马桑毒素和羟基马桑毒素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

  14、薁类化合物也属于双环倍半萜,是由五元环与七元环骈合而成的芳烃衍生物。

  15、二萜是由20个碳原子、4个异戊二烯单位构成的萜类衍生物。

二萜多以树脂、内酯或苷等形式广泛存在于自然界。

  16、三环二萜类的雷公藤甲素、雷公藤乙素、雷公藤内酯及16-羟基雷公藤内酯醇是从雷公藤中分离出的抗癌活性物质。

强心苷知识点总结

(一)

  1、强心苷:

强心苷是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类对心脏有显著生理活性的甾体苷类。

由强心苷元与糖缩合而成。

  2、强心苷存在于植物体的叶、花、种子、鳞茎、树皮和木质部等不同部位。

  3、强心苷结构复杂,性质不够稳定,易被水解生成次生苷,提取分离较为困难。

  4、动物中至今尚未发现强心苷类成分,中药蟾酥是一类具有强心作用的甾体化合物,但不属于苷类,属于蟾酥配基的脂肪酸酯类。

  5、根据C-17不饱和内酯环的不同,将强心苷分为甲型强心苷元(强心甾烯类)和乙型强心苷元(海葱甾二烯或蟾蜍甾二烯类)。

  6、甲型强心苷元:

甾体母核的C-17侧链为五元不饱和内酯环,基本母核称为强心甾,由23个碳原子构成。

  7、乙型强心苷元:

甾体母核的C-17侧链为六元不饱和内酯环,基本母核为海葱甾或蟾蜍甾。

  8、根据C-2位上有无羟基,将构成强心苷的糖分为α-羟基糖(2-羟基糖)和α-去氧糖(2-去氧糖)两类。

  9、组成强心苷的α-羟基糖有D-葡萄糖、L-鼠李糖、L-夫糖、D-鸡纳糖、D-弩箭子糖、D-6-去氧阿洛糖等6-去氧糖、L-黄花夹竹桃糖、D-洋地黄糖等6-去氧糖甲醚。

  10、α-去氧糖有D-洋地黄糖等2,6-二去氧糖、L-夹竹桃糖、D-加拿大麻糖、D-迪吉糖、D-沙门糖等2,6-二去氧糖甲醚。

  11、按糖的种类及其与糖的连接方式,将强心苷分为Ⅰ型:

苷元-(2,6去氧糖)x-(D-葡萄糖)y;Ⅱ型:

苷元-(6-去氧糖)x-(D-葡萄糖)y;Ⅲ型:

苷元-(D-葡萄糖)y。

  12、强心苷一般可溶于水、醇和丙酮等极性溶剂,微溶于乙酸乙酯、含醇三氯甲烷,难溶于乙醚、苯和石油等极性小的溶剂。

而苷元则难溶于水等极性溶剂,易溶于乙酸乙酯、三氯甲烷等有机溶剂。

  13、原生苷由于分子中含糖基数目多,而比其次生苷和苷元的亲水性强,可溶于水等极性大的溶剂,而难溶于极性小的溶剂。

  14、强心苷的溶解性随其分子中糖的类型、苷元上羟基的数目不同而异。

羟基数越多,亲水性则越强。

强心苷知识点总结

(二)

   1、分子中羟基是否形成分子内氢键,也可影响强心苷的溶解性。

当糖基和苷元上的羟基数目相同时,可形成分子内氢键者,其亲水性弱,反之,亲水性强。

  2、分子中有无更多的双键、羰基、、甲氧基和酯键等也能影响强心苷的溶解度。

  3、强心苷的颜色反应可由甾体母核、不饱和内酯环和α-去氧糖产生。

  4、甾体母核的颜色反应:

①Liebermann-Burchard反应(醋酐-浓硫酸反应);②Salkowski反应;③Tschugaev反应;④三氯化锑反应;⑤三氯乙酸-氯胺T反应。

  5、Liebermann-Burchard反应:

将样品溶于三氯甲烷,加醋酐-浓硫酸(20:

1),产生红→紫→蓝→绿→污绿等颜色变化,最后褪色。

  6、Salkowski反应:

将样品溶于三氯甲烷,沿管壁缓缓加入浓硫酸,硫酸层显血红色或蓝色,三氯甲烷层显绿色荧光。

  7、Tschugaev反应:

将样品溶于冰醋酸,加几粒氯化锌和乙酰氯后煮沸,或取样品溶于三氯甲烷,加冰醋酸、乙酰氯、氯化锌煮沸,反应液呈现紫红→蓝→绿颜色的变化。

  8、三氯化锑反应:

将样品溶液点于滤纸或薄层板上,喷20%三氯化锑的三氯甲烷溶液(不含乙醇和水),于60℃~70℃加热3~5分钟,样品斑点呈现灰蓝色、蓝色、灰紫色等颜色。

  9、三氯乙酸-氯胺T反应:

将样品溶液点于滤纸或薄层板上,喷25%的三氯乙酸-氯胺T试剂,晾干后于100℃加热数分钟,置紫外灯下观察。

  10、C-17位上不饱和内酯环的颜色反应:

甲型强心苷在碱性醇溶液中,由于五元不饱和内酯环上的双键移位产生C-22活性亚甲基,能与活性亚甲基试剂作用而显色。

  11、乙型强心苷在碱性醇溶液中,不能产生活性亚甲基,无此类反应。

  12、Legal反应:

又称亚硝酰铁氰化钠试剂反应。

取样品1~2mg,溶于2~3滴吡啶中,加3%亚硝酰铁氰化钠溶液和2mol/L氢氧化钠溶液各1滴,反应液呈深红色并渐渐褪去。

  13、Raymond反应:

又称二硝基苯试剂反应。

取样品约1mg,以少量50%乙醇溶解后加入间二硝基苯乙醇溶液0.1ml,摇匀后再加入20%氢氧化钠溶液0.2ml,反应液呈蓝紫色。

挥发油知识点总结

  1、挥发油:

挥发油也称精油,是存在于植物体内的一类可随水蒸气蒸馏、与水不相混溶的挥发性油状液体。

  2、挥发油存在于植物的腺毛、油室、油管、分泌细胞或树脂道等各种组织和器官中。

  3、挥发油多具有止咳、平喘、祛痰、消炎、祛风、健胃、解热、镇痛、解痉、杀虫、抗癌、利尿、降压和强心等药理作用。

  4、挥发油的组成成分主要有萜类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脂肪族化合物和其他类化合物。

  5、萜类化合物在挥发油的组成成分中所占比例最大,主要是单萜、倍半萜及其含氧衍生物,其含氧衍生物多是该油中生物活性较强或具芳香气味的主要成分。

  6、挥发油中的芳香族化合物多为小分子的苯丙素类衍生物,在挥发油中所占比例次于萜类,具有C6-C3骨架,且多为酚性化合物或其脂类。

  7、挥发油中的脂肪族化合物多为一些小分子化合物,包括醇、醛、酮、羧酸类等,其含量和作用不如萜类和芳香族化合物。

  8、有些中药经过水蒸气蒸馏能分解出挥发性成分,如芥子油、原白头翁素、大蒜油等,也常称之为“挥发油”。

  9、冷却条件下挥发油主要成分常可析出结晶,称“析脑”,这种析出物习称为“脑”。

滤去析出物的油称为“脱脑油”,如薄荷油的脱脑油习称“薄荷素油”。

  10、挥发油在常温下可自然挥发。

挥发油不溶于水,易溶于石油醚、乙醚、二硫化碳、油脂等亲脂性有机溶剂,在高浓度的乙醇中能溶解。

  11、挥发油与空气及光线经常接触会逐渐氧化变质,使挥发油的相对密度增加,颜色变深,失去原有香味,形成树脂样物质,不能随水蒸气蒸馏。

  12、挥发油组成成分常含有双键、醇羟基、醛、酮、酸性基团、内酯等结构,故能发生相应的化学反应。

  13、酸值是代表挥发油中游离羧酸和酚类成分含量的指标。

以中和1g挥发油中游离酸性成分所消耗氢氧化钾的毫克数表示。

  14、酯值是代表挥发油中酯类成分含量的指标。

以水解1g挥发油中所含酯需消耗氢氧化钾的毫克数表示。

  15、皂化值是代表挥发油中游离羧酸、酯类成分和结合态酯总量的指标。

以皂化1g挥发油所消耗氢氧化钾的毫克数表示。

皂化值是酸值和酯值之和。

含甾体皂苷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

   1、麦冬甾体皂苷主要包括麦冬皂苷A、B、B,、C、C,、D、D,,其中A、B、C、D的苷元为鲁斯可皂苷元,B,、C,、D,的苷元为薯蓣皂苷元,两种苷元均为25(S)的异构体。

  2、《中国药典》以鲁斯可皂苷元为对照品,测定麦冬总皂苷含量,要求含量不得少于0.12%。

  3、麦冬所含的甾体皂苷元主要为螺旋甾烷醇型,多为25(R,S),分为:

Ⅰ和Ⅱ型鲁斯可皂苷元,Ⅳ型为雅莫皂苷元,Ⅴ型为偏诺皂苷元等。

  4、麦冬的生物活性:

麦冬提取物具有抗心肌缺血的作用,并呈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大剂量组能明显改善心肌缺血引起的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

  5、麦冬总皂苷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具有保护作用,还可显著维持血管内皮细胞血管调节物质的动态平衡,维持其正常生理功能,从而能有效预防和治疗血瘀证。

  6、麦冬皂苷有显著性的抗炎作用,鲁斯可皂苷元和麦冬皂苷D为其中的两种活性成分。

  7、麦冬活性多糖可保护心肌细胞,具有良好的免疫增强和刺激作用。

  8、知母中的化学成分主要为甾体皂苷和芒果苷,还含有木脂素、甾醇、鞣质、胆碱等成分。

  9、《中国药典》上将知母皂苷BⅡ和芒果苷定为知母药材的质量控制成分,要求知母皂苷BⅡ含量不少于3.0%,芒果苷的含量不少于0.7%。

  10、知母根茎中含皂苷约6%,其类型分别为螺甾烷醇类、异螺甾烷醇类和呋甾烷醇类。

其中知母皂苷AⅢ含量最高。

含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

(一)

   1、含三萜皂苷类的常用中药有人参、三七、甘草、黄芪、合欢皮、商陆和柴胡。

  2、人参含有皂苷、多糖和挥发油等多种化学成分,人参皂苷为人参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

《中国药典》以人参皂苷为指标成分对人参、红参和人参叶进行含量测定。

  3、人参皂苷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人参皂苷二醇型(A型)、人参皂苷三醇型(B型)和齐墩果酸型(C型)。

  4、人参皂苷二醇型包括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c和人参皂苷Rd等。

  5、人参皂苷三醇型包括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f和人参皂苷Rg1等。

  6、人参贮藏时需置阴凉干燥处,密封保存,防蛀,防酶,人参毒性很小,长期服用或剂量过大,可引起兴奋、失眠、心悸、口干舌燥和口舌生疮等症状。

  7、三七中主要化学成分是三萜皂苷类,含量高达12%。

《中国药典》以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三七皂苷R1为指标成分进行含量测定。

  8、三七的生物活性:

三七对脑缺血后的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止血、活血化瘀、镇静、镇痛、消炎等作用都是三七治疗脑血管疾病的药理学基础。

  9、甘草所含的三萜皂苷以甘草皂苷含量最高。

甘草皂苷又称甘草酸。

《中国药典》上将甘草和炙甘草的质量控制成分定为甘草酸,对照品采用甘草酸铵,同时将甘草苷也列为质量控制成分之一,对照品采用甘草苷(黄酮苷)。

  10、甘草皂苷易溶于稀的热乙醇,几乎不溶于无水乙醇或乙醚,但极易溶于稀氨水中,通常利用该性质提取甘草皂苷。

  11、甘草皂苷和甘草次酸都具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样的生物活性,临床上作为抗炎药使用,并用于治疗胃溃疡。

但只有18-βH的甘草次酸才具有ACTH样的作用,18-αH型则没有此种生物活性。

  12、甘草毒性甚低,有潴钠排钾作用,长期服用,能引起水肿和血压升高,过量服用可引起水肿、气喘、头痛,并伴有高血压,肺水肿,对老年患者可引发心源性气喘等;甘草次酸可抑制豚鼠甲状腺功能,有降低基础代谢的趋势。

临床应用应注意。

含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

(二)

   1、黄芪的化学成分众多,主要含皂苷类、黄酮类、多糖类及氨基酸类等具有补气固表、利尿脱毒、排脓、敛疮生肌等功效。

  2、黄芪皂苷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其中黄芪甲苷是黄芪中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炎、降压、镇痛、、镇静作用,并能促进再生肝脏DNA合成和调节机体免疫力的功能。

  3、黄芪临床上主要用于心悸、黄疸等症,有报道黄芪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发热,引起药物疹等,过敏体质者应慎用,临床应用上应注意。

  4、三萜皂苷是合欢皮极性部分的主要成分。

《中国药典》以(-)-丁香树脂酚-4-0-β-D-呋喃芹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为指标成分进行含量测定。

  5、合欢皮的生物活性:

合欢皮属养心安神药。

传统临床应用证明其有安神作用,对精神刺激所致失眠疗效较佳,单用有效,也可入复方使用。

  6、商陆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三萜及其皂苷类。

《中国药典》以商陆皂苷甲(商陆皂苷A)指标成分进行含量测定。

  7、商陆的生物活性:

商陆的利尿作用与药物剂量有关,小剂量有利尿作用,大剂量反而使尿量减少,但其利尿作用对水肿患者较显著,对正常人不是很明显。

  8、柴胡中所含皂苷均为三萜皂苷类。

柴胡皂苷是柴胡的主要有效成分。

《中国药典》以柴胡皂苷a和柴胡皂苷d为指标成分对柴胡药材进行含量测定。

  9、柴胡具有解热、抗炎、抗病毒、抗惊厥、抗癫痫、保肝功效,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和疟疾;柴胡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有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及急性肺水肿等,临床应用上应注意。

  10、柴胡贮藏时需置通风干燥处,防酶,防蛀。

含挥发油的常用中药

   1、含挥发油的常用中药有薄荷、莪术、艾叶、和肉桂。

  2、薄荷全草含挥发油1%以上,其油(薄荷素油)和脑(薄荷醇)为芳香药、调味品及祛风药,并广泛用于日用化工和食品工业。

  3、薄荷挥发油中成分主要是单萜类及其含氧衍生物,还有非萜类芳香族、脂肪族化合物等几十种。

  4、薄荷油的质量优劣主要依据其中薄荷醇(薄荷脑)含量的高低而定,《中国药典》以挥发油作为质量控制指标,要求其含量不得少于0.8%(ml/g)。

  5、薄荷醇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三氯甲烷、乙醚和液状石蜡等,是薄荷挥发油的主要成分。

  6、莪术含挥发油1.0%~2.5%。

其中吉马酮、莪术醇、莪术二醇、莪术酮及莪术二酮等为倍半萜类化合物,是莪术挥发油的主要有效成分。

  7、莪术醇易溶于乙醚、三氯甲烷,微溶于石油醚,不溶于水。

莪术二酮易溶于乙醚、三氯甲烷,微溶于石油醚。

吉马酮难溶于水,溶于甲醇、乙醇,易溶于乙醚、三氯甲烷、石油醚等亲脂性有机溶剂。

  8、莪术油有一定的抗菌、抗癌活性莪术二酮对宫颈癌有较好的疗效作用,吉马酮对人卵巢癌A2780、结肠癌HCT和鼻咽癌KB3肿瘤株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9、艾叶的化学成分主要有挥发油、黄酮和三萜类成分,《中国药典》以桉油精(桉叶素)为指标成分,采用气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

  10、艾叶挥发油主要包括单萜类化合物、单萜类衍生物、倍半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其中单萜类衍生物是艾叶挥发油的主要组成部分。

  11、艾叶有抗菌作用,艾叶油对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

  12、肉桂皮含挥发油1%~2%。

《中国药典》以桂皮醛为指标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并以挥发油作为质量控制指标。

  13、肉桂的生物活性:

肉桂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炎、抗补体、抗肿瘤、抗菌等方面的作用。

肉桂中原花青素成分具有抗糖尿病的药理作用。

含黄酮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

    1、含黄酮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有黄芩、葛根、银杏叶、槐花、满山红和陈皮。

  2、从黄芩中分离出来的黄酮类化合物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汉黄芩素-5-O-β-D-葡萄糖苷、木蝴蝶素等。

  3、黄芩苷是黄芩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抗菌、消炎作用,是中成药“注射用双黄连(冻干)”的主要成分,黄芩苷还有降转氨酶的作用。

  4、《中国药典》以黄芩苷为指标成分进行鉴别和含量测定。

  5、黄芩苷几乎不溶于水,难溶于甲醇、乙醇、丙酮,可溶于热乙酸。

遇三氯化铁显绿色,遇乙酸铅生成橙红色沉淀。

  6、葛根含异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成分有大豆素、大豆苷、大豆素-7,4,-葡萄糖苷及葛根素、葛根素-7-木糖苷。

《中国药典》以葛根素为指标成分进行鉴别和含量测定。

  7、葛根总异黄酮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及降低心肌耗氧量等作用。

大豆素具有类似罂粟碱的解痉作用。

大豆素、大豆苷、葛根素均能缓解高血压患者的头痛症状。

  8、银杏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有黄酮、黄酮醇及其苷类、双黄酮和儿茶素等。

《中国药典》以总黄酮苷和萜类内酯为指标成分进行鉴别和含量测定。

  9、银杏叶制剂是血小板激活因子抑制剂,长期服用可能抑制血小板的凝血功能引起脑出血。

  10、槐米含有芦丁、槲皮素、皂苷、白桦脂醇、槐二醇以及槐米甲、乙、丙素和黏液质等。

  11、芦丁是槐米的有效成分,可用于治疗毛细血管脆性引起的出血症,并用作高血压的辅助治疗剂。

《中国药典》以总黄酮为指标成分进行鉴别和含量测定。

  12、陈皮中除含有挥发油外,还含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其中橙皮苷具有和芦丁相同的用途也有维生素P样功效。

《中国药典》以橙皮苷为指标成分进行鉴别和含量测定。

  13、橙皮苷几乎不溶于冷水,在乙醇或热水中溶解度较大。

  14、从满山红叶中已分离出杜鹃素、8-去甲基杜鹃素、山奈酚、槲皮素、杨梅素、金丝桃苷、异金丝桃苷以及莨菪亭、伞形酮、木毒素、牻牛儿酮、薄荷醇等。

《中国药典》以杜鹃素为对照品对满山红进行含量测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