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学案3修改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25219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普文学案3修改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科普文学案3修改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科普文学案3修改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科普文学案3修改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科普文学案3修改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普文学案3修改稿.docx

《科普文学案3修改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普文学案3修改稿.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普文学案3修改稿.docx

科普文学案3修改稿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之科普文章

编选:

丁秀萍刘传花审核:

田莉莉时间:

2013-4-11

【考点分析】2011、2012山东连续两年考查科普文。

(《没有天堂》《古怪的重水》)

【学习目标】

掌握科普文的有关知识,并运用知识对考题规范作答。

【考查方式】

高考对科普文章的考查,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概括文章的内容,分析结构;科普文章的文体特征;科普文章不同于一般说明文的语言特色;科普文章的创作背景和意图;科普文章的创新性和前瞻性;科普文章对今天的实际生活具有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一、文体的主要特征

1、内容的科学性:

引用资料必须可靠,数据必须准确。

2、文笔的生动性

一是善于记叙和描写,二是善于穿插趣闻,三是善于运用修辞。

析语言的生动性与形象性。

这就应抓住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描述句、议论句、抒情句等句子,从语言的形象、语言的情感、语言的趣味等各方面进行鉴赏。

二、分析文章内容,把握科普文章的说明对象及特征

三、理清文章结构,分析科普文章的写作技巧

1.理清文章结构:

从时间、空间、逻辑等方面把握。

2.揣摩写作技巧

科普文的整体布局有漫话式、试问式、穿插式、拟人式、问答式等多种形式;局部安排一般有引用材料、讲述故事、设置悬念、留下问题等。

四、典例

(2011·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8分)

没有天堂

赵鑫珊

⑴在东西方宗教中都有一个假设:

在地球之外某个地方有一个天堂,那里尽是金碧辉煌,尽是山珍海味,没有尘世的种种苦难或悲惨。

这假设中的天堂,纯属子虚乌有,纯属幻想。

要知道,除了地球,我们没有其他任何星球可去!

⑵月球、火星、金星……是万万去不得的。

人类只能生存在地球上;在别的星球上,人类无法生存,更无幸福可言——这就是“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这句口号的涵义。

⑶如果人类能够快乐地生活在月球、火星或金星上,并且还可以把60亿人统统移民过去,那么“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就是多余的。

⑷摆在人类面前的出路只有两条:

坚决控制地球上的人口,下决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或将人类统统移民到别的星球上去居住。

⑸但这后一条出路几乎是不可能的。

比如,在月球表面上如何建造密封式的居住空间就是个大问题。

月球上没有大气,它是一个完全没有生命的世界——夜间极冷(-166℃),白天奇热(99°C)。

⑹在世界工业化之前,地球只能供给10亿人的温饱。

假设我们现在决定不搞工业化,那么50亿人就必须离开地球。

而在决定哪50亿人离开地球这场混战中,我们所有的人都会死去。

⑺把我们的工厂搬离地球生物圈,进入太空,让它们高悬在我们头顶上几千公里之外,那也是不现实的。

⑻火星同样不适合人类生存。

那里的昼夜温差达100°C,气候极寒冷而且干燥,大气非常稀薄,主要是二氧化碳;火星大部分的水贮存在冻土圈的地壳层中,地表到处是干旱的荒漠。

⑼金星的英文名称是维纳斯,听起来很美、很温柔,但名不副实。

其大气和表面对人类的生存亦抱有敌意。

金星稠密云层的下面,是个巨大的、炎热的、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气体的海洋,或者说是一层厚厚的碳酸气浓雾——除非是一些特殊植物,动物是无法呼吸、生存的。

⑽更有甚者,金星的表面温度高达465°C,大气压力比地球高出90倍。

这样的生存环境,简直像个酷热的地狱。

今天的金星地层还在不断发生地震,熔岩四溢,且伴有雷鸣闪电。

⑾过去,金星上也有氧气,两极也有冰雪,只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日渐积聚,形成温室效应,入射的太阳光不能向外散发,表面温度日渐增高,氧气的生成越来越少,两极的冰雪全部融化、蒸发。

从此河川消失,地面日渐沙漠化,生物亦被一扫而空,成了今日干旱的不毛之地。

如果21世纪地球的污染得不到有效控制,那么金星的今天便是地球的明天。

为此,我们大家有理由不寒而栗。

⑿最近我读了一些鼓吹人类到地球以外的行星上去另谋生路的文章,其中最著名的是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艺术和人类学教授透纳的《到火星上去生活》,文中乐观地声称,将火星改造成一颗可供人类居住的行星正在变得越来越可行。

他的口号是:

“把火星改造成花园吧!

”——通篇都是诗人的幻想,而不是严谨的科学论证。

⒀如果我们对火星或金星的严酷自然环境缺乏想象力,那就请把目光转向新疆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吧。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流动沙漠吧,“塔克拉玛干”的蒙古语意思是“进去出不来”。

这是一片32万平方公里的死亡沙海!

我可不愿看到整个地球有朝一日变成塔克拉玛干。

⒁在宇宙太空中,地球原是一条很安全、很舒适的小飞船。

如今它因人类的错误触了点礁,漏了些水,人类理应积极行动起来,亡羊补牢,拨正航向,这才是唯一的出路,而不是弃船逃走。

⒂听听在航天飞机上负责地球观测、摄影的飞行专家斯普林格说的话吧:

⒃“实际上,在飞船上你能一瞬间瞥见整个大陆,至少是从东到西的大陆。

你能看到,最有价值的财富是陆地;你还能看到,地球环境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当你看到到处都有被砍伐了森林的地块时,心里真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这迫使人们认识到,我们必须开始保护我们的环境,要比现在做得更好些。

⒄因为,天堂是没有的。

(选自《天地徜徉录》,有删改)

【理解分析文本表达技巧】

1.作者在文章开头描述东西方宗教中“天堂”的目的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4分)

【解题点拨】这道题考查对文本表达技巧的理解分析能力。

分析时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

从内容上看,与标题“没有天堂”照应,点题,为下面的描述作铺垫;从结构上看,与下文人类不能在其他地方生存的现实构成对比,引起下文。

请你组织答案:

 

【鉴赏文本语言】

2.结合文意,简要分析两处画线部分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4分)

【解题点拨】这道题主要考查对语言的鉴赏能力。

题目要求很明确,包括两点——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解答此类题可遵循以下流程:

修辞手法+具体分析

请你组织答案:

 

【想一想】解答该题应该遵循哪些步骤呢?

 

【分析概括内容】

3、文中为什么重点介绍金星的情况?

(4分)

请你分析答题思路并组织答案:

 

【评价、理解与探究】

4、请结合文章探究“没有天堂”这一标题的意蕴。

(6分)

 

跟踪练习1:

(2012·东营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细菌

(美)刘易斯·托马斯

①我们至今认为,人类疾病的肇事者,是一群有组织的、现代化的魔鬼。

而在这敌阵中,最显眼的、坐中军大帐的便是细菌。

我们断定,它们干起坏事来该是饶有兴致的。

它们到我们身上逐利,它们数目太多,疾病看来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人类就这么个生活条件,没法子。

假如我们成功地剿灭了一种疾病,总会有一种新的疾病伺伏在一旁,等着取代它的位置。

②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即使在最坏的情况下,我们也从来都只是那个庞大的细菌王国相对漠不关心的对象。

细菌致病并非常规。

疾病通常是为共生而进行的谈判无结果造成的,是因为共生双方中的一方越过了边境线。

③有些细菌只是在产生外毒素时才是对人类有害的,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只是在自身生病时才产生外毒素。

白喉杆菌和白喉链球菌只有在受到噬菌体[注]侵袭时才产生毒素。

为毒素的产生提供密码的是病毒,未受感染的细菌是没有获得密码通知的。

我们染上了白喉,那是种病毒感染,但病毒感染的不是我们。

我们卷入的不是一场跟毒素的直接对抗赛,而好像是无意中撞入了他人的麻烦。

④有些微生物具有侵害人体的特殊能力,如结核杆菌、梅毒螺旋体、疟原虫等。

从进化论的意义上讲,它们能引起疾病或死亡,这对它们自己也没有什么好处。

对大多数细菌来说,引起疾病也许是它们的祸事,它们要冒的生命危险比我们的危险更可怕。

一个人带上了脑膜炎病原菌,即使不用化学疗法,致命的危险也不大。

相比之下,脑膜炎病原菌运气不好碰到人身上,它们的生命危险可就太大了。

大多数脑膜炎病原菌很精明,只停留在人体的表面,在鼻咽部呆着。

脑炎流行时,大多数带菌者身上、鼻咽部就是病原菌呆的地方。

一般说来,它们在那儿对人是无害的。

只有在原因不明的少数人身上,它们才越过了界线。

这时人菌两方就一块儿遭殃了,而大多数时候,更遭殃的是脑膜炎病原菌。

⑤大多数细菌一门心思在吃喝,它们不断改变着有机分子的结构,这样,这些分子便可被用来满足其他生命形式的能源需要。

总的说来,这些细菌相互之间不可分离,以相互依赖的群落的形式生活在土壤或海洋中。

有一些细菌在更专门、更局部的关系中成了更高级生物的共生者,作为工作零件活在其组织中。

如果没有根瘤菌,豆科植物的根瘤就不会形成。

动物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成了动物营养系统的一部分。

当然还有线粒体和叶绿体,它们在一切生物里都是正式居民。

⑥细察之下,最居心叵测的微生物——那些似乎真的希望我们得病的细菌,倒更像旁观者、流浪汉和偶来避寒的陌生客。

它们一有机会就侵入人体,进行繁衍,有一些会到达我们肌体最深处的组织,闯入血流。

但还是我们对它们的存在作出的反应使我们得病。

我们身体中用以迎战细菌的火药这样猛烈,又牵涉这样多的防御机制,它们对我们的危险性比入侵者还要大。

我们周身都是爆炸装置,我们全身布满了地雷。

⑦是细菌带来的信息让我们受不了。

我觉得,我们的大多数疾病很可能都是这样得的。

有些时候,滥杀的机制是有免疫作用的,但我们因一些信号就把自己撕毁成碎片,我们在这些信号面前非常脆弱,比在任何食肉兽群面前还脆弱。

实际上,我们在受着自身的五角大楼的摆布。

大多数时候是这样。

(选自《细胞生命的礼赞》,有删改)

【注】噬菌体:

感染细菌的病毒总称。

1.结合全文,简要说明首段的作用。

答:

2.请阐释文章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答:

3.科普文具有不同于一般说明文的语言特色。

请简要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特色。

①大多数脑膜炎病原菌很精明。

答:

 

②那些似乎真的希望我们得病的细菌,倒更像旁观者、流浪汉和偶来避寒的陌生客。

答:

 

4.《细胞生命的礼赞》一书获得当年美国国家图书奖,至今畅销不衰。

请根据本文,探究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答:

 

跟踪练习2、

古怪的重水

叶永烈

①1942年,正当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大陆激烈进行的时候,英国的间谍部门却把注意力集中在挪威南部某荒凉小镇的一家看起来很普通的小工厂。

这家小工厂里,并没有隆隆的机器声,也没有高高的烟囱。

只有来自当地发电厂的电线和自来水管。

它在静悄悄地生产着一种神秘的重要物资。

德国军队重兵防守,但这家小工厂还是被英国间谍炸掉了。

德国人马上调集专家抢修,花了9个月的时间,小工厂又开始了神秘的生产。

,1944年,德国军队极为秘密地把小工厂的产品运走。

但那些产品最终还是被英国间谍的定时炸弹和美国的轰炸机炸毁了。

②这家小工厂生产的究竟是什么样的产品呢?

这神秘的产品,就是重水!

③重水看上去跟普通的水差不多,也是那样无色透明的液体。

然而,它似水不是水,跟普通水有着许多不同的“脾气”。

重水确实是“重”水,它比普通水重。

1立方米重水要比1立方米普通水重105.6公斤。

重水这名字,便是打这儿来的。

谁都知道,在标准条件下,普通的水在0℃结冰,在100℃沸腾。

然而,重水却在3.8℃结冰,在101.42℃沸腾。

普通水的密度在4℃时最大,重水的密度在11.6℃时最大。

很多物质在重水中的溶解度,比在普通水中小。

比如,食盐在重水中的溶解度,比在普通水中减少15%,氯化钡的溶解度则减少20%。

许多化学反应在重水中进行,比在普通水中慢。

严格地说,重水也是水!

普通的水分子是有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组成的。

重水的分子,也是由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组成的——只不过这氢原子不是普通的氢原子而是重氢原子。

④在大自然中,普通的水很多,然而重水却很少,在50吨水里大约只含有7.5公斤重水。

重水总是混杂在普通水中,均匀地混合在一起。

怎样才能把重水分离出来呢?

人们发现,当用电流电解水的时候,普通的水大量被电解成氧气和氢气,而在剩下的液体中,重水的含量越来越多。

于是,人们便请电流帮忙,来提取重水:

把水大批大批地电解,然后把剩下的液体进行蒸馏,利用重水和普通水沸点的不同把它们分开,制得很纯净的重水。

从天然水中提取重水,要消耗大量的电能。

据统计,提炼一公斤重水比熔炼1吨铝所需要的电能还多3倍。

⑤重水,是制造原子弹过程中的重要角色!

它能有效地减慢中子的速度,把快中子变为热中子,并且它本身不吸收中子,不会减少中子的数目。

因此,重水是非常理想的中子减速剂,它能使链式反应进行下去,实现原子弹的爆炸。

重水因之成为举足轻重的战略物资。

当年德国人失去重水之后,整个制造原子弹的计划不得不推迟。

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原子能开始被应用在工农业生产上。

人们建造了原子能反应堆。

在原子能反应堆中,同样要用到中子减速剂,用到重水。

⑦在制成原子弹之后,人们又发明了氢弹。

制造氢弹的主要原料是氘和氚。

氘来自重水。

这样一来,重水更加身价百倍。

氢弹爆炸,实际上就是氘和氚进行激烈的热核反应,在一瞬间释放出巨大的聚变能。

⑧人们现在正努力探索控制热核反应,把它应用在工农业生产,建造热核反应发电站。

这种新型发电站与原子反应堆相比具有许多优点,比如环境污染少,热核反应产生的能力大,发电量大,更重要的是,原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洪湖河海的水中,有数以万吨计的重水,可以大量提取氕。

正因为这样,如今重水被人们誉为“未来的燃料”。

(选自《百年百篇经典科普》,有删改)考试用书

1、本文为什么从英国间谍对一家小工厂的破坏写起?

(4分)

 

2、.请从文中概括出重水的主要用途。

(4分)

 

3、.第③④段的语言有哪些特点?

请做简要分析。

(4分)

 

4、你认为本文的标题合适吗?

请写出两条理由,并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6分)

 

【能力检测】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石蚕

  ①我往我的玻璃池塘里放进一些小小的水生动物,他们叫石蚕。

确切的说,他们是石蚕蛾的幼虫,平时很巧妙地隐藏在一个个枯枝做的小鞘中。

  ②石蚕原本是生长在泥滩沼泽中的芦苇丛里的。

在许多时候,它依附在芦苇的断枝上,随芦苇在水中飘泊。

那小鞘就是它的活动房子,也可以说是它旅行时随身带的简易房子。

  ③这活动房子其实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很精巧的编织艺术品,它的材料是由那种根皮撕成粗细适宜的纤维,然后把这些纤维巧妙地编成一个大小适中的小鞘,使它的身体能够恰好藏在里面。

有时候它也会利用极小的贝壳七拼八凑地拼成一个小鞘,就好像一件小小的百纳衣;有时候,它也用米粒堆积起来,布置成一个象牙塔似的窝,这算是它最华丽的住宅了。

  ④石蚕的小鞘不但是它的寓所,同时还是它的防御工具。

我曾在我的玻璃池塘里看到一幕有趣的战争,鲜明地证实了那个其貌不扬的小鞘的作用。

  ⑤玻璃池塘的水中原本潜伏着一打水甲虫,它们游泳的姿态激起了我极大的兴趣。

有一天,我无意中撒下两把石蚕,正好被潜在石块旁的水甲虫看见了,它们立刻游到水面上,迅速地抓住了石蚕的小鞘,里面的石蚕感觉到此次攻击来势凶猛,不易抵抗,就想出了金蝉脱壳的妙计,不慌不忙地从小鞘里溜出来,一眨眼间就逃得无影无踪了。

野蛮的水甲虫还在继续凶狠地撕扯着小鞘,直到直到早已失去了想要得食物,受了石蚕的骗,这才显出懊恼沮丧的神情,无限留恋又无可奈何地把空鞘丢下,去别处觅食了。

  ⑥可怜的水甲虫啊!

它们永远也不会知道聪明的石蚕早已逃到石底下,重新建造它的新鞘,并将靠着它们在水中任意的遨游了。

  ⑦这些石蚕好像是一队潜水艇,一会儿上升,一会儿下降,一会儿又神奇地停留在水中央。

它们还能靠着那舵的摆动随意控制航行的方向。

我不由想到了木筏,石蚕的小鞘是不是有木筏那样的结构,或是有类似于浮囊作用的装备,使它们不致于下沉呢?

  ⑧我将石蚕的小鞘剥去,把它们分别放在水上。

结果小鞘和石蚕都往下沉。

这是为什么呢?

  ⑨原来,当石蚕在水底休息时,它把整个身子都塞在小鞘里。

当它想浮到水面上时,它先拖着小鞘爬道芦梗,然后把前身伸出鞘外。

这时的小鞘的后部就留出一段空隙,石蚕靠着这一段空隙便可以顺利网上浮。

就好像装了一个活塞,向外拉时就跟针筒里空气柱的道理一样。

这一段装着空气的鞘就像轮船上的救生圈一样,靠着里面的浮力,使石蚕不致于下沉。

所以石蚕不必牢牢地粘附在芦苇枝或水草上,它尽可以浮到水面上接触阳光,也可以在水底尽情遨游。

  ⑩不过,石蚕并不是十分擅长游泳的水手,它转身或拐弯的动作看上去很笨拙。

这是因为它只靠着那伸在鞘外的一段身体作为舵桨,再也没有别的辅助工具了,当它享受了足够的阳光后,它就缩回前身,排出空气,渐渐向下沉落了。

  ⑾我们人类有潜水艇,石蚕也有这样一个小小的潜水艇。

它们能自由地升降,或者停留在水中央——那就是当它们在慢慢地排出鞘内的空气的时候。

虽然它们不懂人类博大精深的物理学,可这只小小的鞘造得这样的完美,这样的精巧,完全是靠它们的本能。

大自然所支配的一切,永远是那么巧妙和谐。

 

(选自法布尔《昆虫记》,有改动)

1.结合全文,简要说明第①段的作用。

(4分)

  

2.本文介绍的是石蚕,为什么又要写水甲虫?

(4分)

 

3.科普文的语言除准确严谨外,还具有不同于一般说明文的语言特色。

请简要分析第③段和第⑤段中划线部分的语言特色。

(4分)

 

4、结合文章,谈谈石蚕的生存方式对你有哪些启示?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之报告和科普文章答案

《没有天堂》

1、①描述“天堂”中的情境,与下文月球、金星、火星的情况作对比;②突出所谓“天堂”的虚幻性,引起下文。

2、【解题指南】

鉴赏文本语言的解题步骤

第一步:

确认所用手法(含修辞手法)。

本题画线句分别运用了拟人(或比拟)和比喻的修辞,需首先确认。

第二步:

明确常见表现手法(含修辞手法)的作用。

第三步:

明确所用表现手法并结合文句内容作答。

如本题须把“拟人”及“比喻”一般表达作用和具体的文本内容结合在一起回答,即“形象生动地说明了金星不适于人类生存的情况”、“强调了地球对人类的重要性,以及人类积极行动起来保护环境的必要性、紧迫性”。

答案:

1)、运用了拟人手法,将金星比拟成对人类抱有敌意的生命体,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金星不适宜人类生存的情况。

2)、运用了比喻,以小飞船比喻地球,用触礁、漏水比喻地球灾变,强调了地球对人类的重要性,以及人类积极行动起来保护环境的必要性、紧迫性。

3.①描述金星大气与地表的状况,从而论证人类移民外星球的不可能性;

②金星环境原来与地球相似,后来因二氧化碳的积聚导致温室效应而成为不毛之地,这样写更能警示人们要保护地球环境。

4、①东西方宗教中的“天堂”是虚幻的;宇宙太空中没有其他星球适合人类移民和生存;

②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人类应面对现实,放弃各种幻想。

③地球已经出现各种问题;人类应该立即行动起来解决这些问题,保护地球。

 

《细菌》答案

答案:

1、①内容上,说明了人们对细菌的错误认识和态度;②结构上,引出下文对细菌和人类疾病二者关系的说明与分析。

2、细菌的毒素并不是为了危害人体而产生的,人类得病是细菌遭到噬菌体侵袭产生毒素所致。

3、

(1)精明:

运用拟人手法,把脑膜炎病原菌作为头脑灵活的人来写,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它们选择安全部位来生存的能力。

(2)运用比喻手法,将细菌比喻为旁观者、流浪汉和陌生客,形象地说明了细菌与人类的关系,澄清了人们对细菌的错误认识。

4、答案:

①内容与人们自身的生命、生活密切相关,易于引起普遍关注。

②知识性强,利于读者开阔眼界,激发思维。

③趣味性强,能够吸引读者。

④语言通俗,生动形象,深入浅出,易于读者理解。

⑤观点新颖独到,科学性强,有助于读者消除头脑中固有的错误认识。

《古怪的重水》

答案

1、提示:

①内容上,用地方普通却被间谍重视的对比,写出重水的重要作用;

②结构上,讲述故事,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引出对下文重水的介绍,与第三段“重水因之成为举足轻重的战略物资。

当年德国人失去重水之后,整个制造原子弹的计划不得不推迟”照应。

2、答案:

①重水是非常理想的中子减速剂,它能使链式反应进行下去,实现原子弹的爆炸,因之成为举足轻重的战略物资。

②重水能生产出制造氢弹的主要原料氘

3、答案:

提示:

①准确严谨。

运用做比较、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准确严谨地说明了重水的特性和功用。

②简明。

多使用短句,语言简洁明白。

③朴素。

“重水这个名字,便是打这儿来的”,读起来亲切自然、平实客观。

④形象生动。

有些句子运用了修辞格,如“跟)普通水有着许多不同的‘脾气’”,运用了拟人手法,形象生动。

4、示例一:

合适

理由:

(1)古怪一词形象生动,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

(2)“古怪”准确地表现了重水稀奇少见的特点。

(3)正文主要写重水与普通水的特性、功用方面的巨大差异,问题一致。

(4)重水有多重用途,它既可以用来制造武器,给世界带来巨大的灾难,也可以用于工农业生产,给人们带来巨大利益,是矛盾的统一体,是“古怪”的。

示例:

不合适

理由:

(1)虽然写了重水与普通水不同的一些特性,但最终目的是写重水的用途,题文不符。

(2)科技说明文应讲究客观性,而“古怪”一词带有主观感情色彩。

(3)重水是大自然中一种物质,具有它自身的特性,无所谓“古怪”。

(4)重水与水相似,却比水重,所以称为“重水”并不“古怪”。

《石蚕》答案

1

(1)自热引出写作对象。

(2分)

(2)点明写作重点,即介绍石蚕的生存方式和所依赖的武器。

(2分)

2.

(1)用水甲虫的凶猛进攻,突出小鞘对石蚕的保护作用(防御功能)。

(2分)

 

(2)用水甲虫的被骗,衬托石蚕的聪明、自信。

(2分)

3、

(1)第③段划线句子使用比喻的手法把小鞘比喻成百纳衣、象牙塔,使小鞘形状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2分,表现方法1分,效果1分)

(2)第⑤段划线句子使用拟人的手法写石蚕“不慌不忙地溜出来”写水甲虫“懊恼沮丧的神情”,将动物人格化,流露出作者对石蚕的喜爱和对水甲虫的厌恶之情,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2分,表现方法1分,效果1分)

4.①石蚕虽弱小,但是能躲避凶猛的天敌。

启示我们:

办法总比困难多,对待人生、对待社会要充满自信。

 ②石蚕虽不是十分擅长游泳的水手,却能借助小鞘尽情遨游。

启示我们要善假于物。

 ③石蚕虽不懂得人类博大精深的物理学原理,但是能靠本能把小鞘造得完美、精巧。

启示我们:

大自然所支配的一切永远是那么巧妙和谐,值得我们研究、借鉴,并与之友好相处。

(6分,石蚕的特点,每条1分;启示,每条1分。

其它角度言之成理也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