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抽测八年级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24575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抽测八年级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抽测八年级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抽测八年级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抽测八年级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抽测八年级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抽测八年级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抽测八年级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抽测八年级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抽测八年级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抽测八年级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抽测

八年级语文试题

注意:

1.本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27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家醅(pēi)诘(jí)责媲(pì)美相形见绌(zhuō)

B.犀(xī)利挑衅(xìn)咫(zhī)尺颔(hàn)首低眉

C.干涸(hé)缄(jiān)默牟(móu)取广袤(mào)无垠

D.哂(shěn)笑佳肴(xiáo)吞噬(shì)如法炮(pào)制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凛冽门楣真谛油然而生冥思暇想盛气凌人

B.淳朴拍板凋零相辅相承看风使舵引经据典

C.狼藉滑翔萧瑟孤陋寡闻粗制烂造一视同仁

D.迁徙和煦憔悴莫衷一是黯然失色顾名思义

3.古诗文默写。

(10分)

(1)▲,坐看云起时。

(王维《终南别业》)

(2)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3)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4)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

(5)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

(6)▲,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苏轼在《水调歌头》一词中,表现对人们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

(8)《岳阳楼记》一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

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5分)

冬天用严酷拒绝怯懦的犹豫,却用热情迎接勇敢的拥抱。

躲进温暖的小屋祈盼春天的温情,一定无法品味到冬之深韵。

拒绝了冬天的严酷,也就拒绝了A(▲)坚强的良机。

夏日用烦躁拒绝急切的奢望,却用茂盛回报辛劳的投入,躺在明月清风中梦想金秋的B(▲),极有可能被夜半忽来的风雨惊个不知所措。

拒绝了夏日的烦躁,也就拒绝了支撑生长的土壤。

更多的时候不是季节拒绝了我们的热情,而是我们误解了季节的沉默。

命运不会随便首肯你的选择,岁月也不肯轻易鉴定你的历程,然而,你却不能拒绝岁月的沧桑和命运的磨难。

只要你不拒绝雪山的冷漠,圣洁的山中雪莲就不拒绝你美好的心愿。

只要你不拒绝小草的卑微,希望的田野就不会拒绝你质朴的恋情。

只要你不拒绝一步一个脚印的平凡,诱人的辉煌就不拒绝你放飞的渴望。

不是幸运之神不肯垂青于你,而是在不幸降临到你面前时,你拒绝了开始的重新准备。

(1)为文中A、B两处括号内选择最恰当的词语。

(2分)

A(▲)B(▲)备选词语:

铸就造就丰富丰硕

(2)选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1分)

(3)仿照“只要你不拒绝雪山的冷漠,圣洁的山中雪莲就不拒绝你美好的心愿”,再写一个句子。

(2分)

5.名著阅读及文学常识。

(6分)

(1)关于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海底两万里》这部科幻小说讲述了生物学家阿龙纳斯跟随尼摩船长乘坐诺第留斯号潜艇在海底作了两万里环球探险旅行的故事。

B.《小石潭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是我国古典文学“记”类作品中的经典之作,其作者都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C.《海底两万里》、《名人传》的作者分别是“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凡尔纳和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罗曼·罗兰。

D.对联是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

“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此联的上联概写岳阳楼自然景观,下联暗引《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两两相对,整齐优美。

(2)下面的外貌描写分别写的是《名人传》中的哪个人物?

(3分)

①“脸又长又厚又粗犷,头发很短,向前盖着,使额头显低,两只小眼睛深陷在阴暗的眼眶里,严峻地盯着别人,鼻子扁阔,嘴唇厚而前伸,耳朵大大的。

”这是对(▲)的外貌描写。

②“脑袋滚圆,额头方方,凸出,布满皱纹,头发呈黑色……又小又忧伤但有很敏锐的眼睛,颜色深褐,但有点蓝褐和黄褐的斑点,色彩常常变化。

”这是对(▲)的外貌描写。

③“矮小粗壮,一副运动员的结实骨架。

一张土黄色的阔脸庞……额头凸起、宽大……双眼闪烁着一种神奇的力量,使所有看到他的人都为之震慑。

”这是对(▲)的外貌描写。

6.下列材料是琦君关于写作的体会,请你从中提炼对写作有帮助的两点经验。

用简洁的语言写出。

(2分)

材料一:

青年人喜欢新奇是好事,但一味追逐新奇,模仿新奇,而不凭自己深切的感受而写,纵然可以取宠于一时,却不是永久的。

我国古典文学宝藏无穷,可以由浅入深,慢慢地读,慢慢地培植起来深厚根基。

材料二:

在一篇稿子写完之后,总要来回读好几遍,检讨上下文语气是否贯穿,全文前后是否呼应,是否有矛盾。

遇有句中声音太接近的字或重复的字,总要尽量修改,尽量做到“文从字顺”。

至于历代大家诗词,选若干篇,自己所喜爱的,时时默念背诵,则有陶冶性灵,拓展胸襟之功。

二、古诗文阅读(18分)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15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范仲淹家贫,就学于南都书舍,日煮粥一釜①,经夜遂凝,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其二,断齑②数茎啖③之。

留守有子同学,归告其父,馈以佳肴。

范仲淹置之,既而悉败矣,留守自讶曰:

“大人闻汝清苦,遗以食物,何为不食?

”范仲淹曰:

“非不感厚意,盖食粥安已久。

今遽④享盛馔⑤,后日岂能复啖此粥乎!

【注释】①釜:

锅子。

②齑(jì):

腌菜或酱菜。

③啖:

吃。

④遽(jù):

就。

⑤馔(zhuàn)菜肴。

7.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4分)

(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2)礼愈至:

(3)既而悉败矣:

▲(4)馈以佳肴:

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2分)

A.余幼时即嗜学性嗜酒B.计日以还日煮粥一釜

C.益慕圣贤之道香远益清D.归告其父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

(1)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2)今遽享盛馔,后日岂能复啖此粥乎!

10.甲文主要写了▲(人名),借书抄书,从师求教的故事;乙文主要写了范仲淹

▲的故事(限8个字),这两位历史人物的共同特点是▲。

(3分)

11.从下列

(1)

(2)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2分)

(1)甲文的作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

你是否赞同这种从师态度?

为什么?

(2)范仲淹不吃同学的父亲送给他的好饭好菜。

你是否赞同这种行为?

为什么?

(二)诗歌鉴赏。

(3分)

12.请选出对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赏析有误的一项【▲】(3分)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A.诗歌通过写过零丁洋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充分体现诗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将国家局势与个人命运交织在一起.沉痛述说

国破家亡的痛苦。

C.文中通过“惶恐”、“零丁”两个词语,写出兵败被俘后内心的忧叹。

D.尾联自问自答,想到自己难逃一死,充满悲愤无奈,只有以“丹心”表明自己对国家的忠诚。

三、现代文阅读(22分)

(一)阅读《端午的鸭蛋》选段,回答问题。

(9分)

我的家乡是水乡。

出鸭。

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

鸭多,鸭蛋也多。

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

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

①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

“哦!

你们那里出咸鸭蛋!

”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

“高邮咸蛋”。

高邮还出双黄鸭蛋。

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

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

还不就是个鸭蛋!

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

②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

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

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

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

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

文不长,录如下: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

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

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

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

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

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

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

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

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

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13.文中画线句①与句②表达的心情有什么不同?

(2分)

14.选文第二段中高邮的咸蛋和其他地方的咸蛋相比,有哪些优点?

(2分)

15.画波浪线句中的”吱”字用得很贴切,这个字好在哪里?

(2分)

16.汪曾祺不喜欢袁枚,为什么却对他的《腌蛋》一文感觉亲切且直接录用原文?

(3分)

(二)课外阅读(13分)

面对雾霾,我们该怎么办?

①雾霾越来越猖獗。

原来,好像北京城才是它的乐园,一讲雾霾,人们就想到北京、锁定北京,当然有时候也捎带着“京津唐”。

现在情况大变,四海之内,莫非雾霾,“天涯何处无尘埃”。

②北国名城哈尔滨,率先“声援”北京,PM2.5最高值狂飙到1000,哈尔滨人高喊:

“北京,你不孤独!

”没过几天,笔者回老家山东,在济南下火车,但见黄雾弥漫、浓霾袭人。

坐上出租车,的哥说:

“北京,你并非处处当老大!

③12月7日是“大雪”,一个重要的节气。

不见“大雪”飘,“大霾”浩荡来。

北京PM2.5显示是428。

与此同时,环保部数据显示,全国20个省份104个城市空气质量严重污染。

进入12月这几天,苏浙沪等地雾霾“后来居上”,让当地人猝不及防,也“很没面子”。

有人调侃说,杭州断桥边,白娘子与许仙相对不相认,咫尺天涯,悲情切切。

上海突破了500,在上海某医院,刚做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掀开眼罩,看看窗外,转头要求医院重新手术。

④此话玄虚,但污染可怕。

治理雾霾,成为全社会共同面对的挑战。

既刻不容缓,又极其严峻。

⑤塞万提斯笔下,唐·吉诃德手持长矛,冲锋陷阵,但却找不到敌人,所以他屡战屡败、十分苦恼。

治理雾霾,必须首先搞清楚我们这些PM2.5源头在哪?

“从哪里来?

”“到哪里去?

“以什么状态存在?

”“向着什么目标发展?

”……这些问题很重要。

⑥分析起来,一定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大气污染、汽车尾气污染等,罪魁不少,祸首众多,都难逃干系。

下功夫排查和整治,需要政府的强硬手段,需要企业的道德良心,需要环保部门的忠诚努力,需要各方面的积极配合。

但这里要提示的,是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习惯。

⑦在众多污染源中,生活垃圾不可忽视。

君不见,不爱惜粮食,不“吝啬”物品,随意丢弃饭菜,肆意作践“天物”,成为许多人的恶习。

居民小区内,诸多垃圾箱似乎永远装不完,每逢节假日,垃圾更是“流光溢彩”、堆积如山,保洁工累得要命。

不管是公宴还是私宴,一个单位食堂,一次哥们会餐,要倒掉多少好酒好菜、好鱼好肉?

以13亿之众,以日复一日之恶习,让我们的垃圾场变得铺天盖地。

糟蹋的是东西,浪费的是资源,折腾的是环境。

记得20多年前,就有许多地方“垃圾围城”的报道和忧虑,如今情况更糟糕。

据悉,在某几个大城市外的庞大垃圾场,周边几公里的地下水都是黑的。

⑧还有,乱扔垃圾习以为常,随地吐痰不以为耻,芸芸烟民只增不减……一边抱怨环境之恶劣,一边烟花爆竹没完没了地放;开小排量车没面子,限制开车又要反对……

⑨没有一滴水会认为自己造成了洪灾。

但千千万万滴水汇集起来,终成灭顶之灾。

“自作自受”这个词很难听,但也很警醒。

9年前笔者刚来北京,在电视上看到主持人鞠萍一盆水三用,肃然起敬。

雾霾“大敌”当前,每个人都要为“治霾”出力,而不能为环保作孽。

⑩面对雾霾,怨天尤人于事无补。

从生物学角度看,情绪恶劣反而更容易得病。

减少外出是必要的,戴防护口罩也是必要的,但关键是,我们要同心协力,拿出行动,从自己做起,自己赎自己,自己救自己。

17.听话要听懂言外之意,根据选文内容说说下面两句话的言外之意分别是什么。

(2分)

(1)“哈尔滨人高喊:

‘北京,你不孤独!

”’言外之意是什么?

(2)济南“的哥说:

‘北京,你并非处处当老大!

’”言外之意是什么?

18.请分析第③段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分)

19.文中第⑤段中提到“唐·吉诃德手持长矛,冲锋陷阵,但却找不到敌人,所以他屡战屡败、十分苦恼”有什么作用?

(2分)

20.谈谈你对文章第⑨段画线句“没有一滴水会认为自己造成了洪灾。

但千千万万滴水汇集起来,终成灭顶之灾”的理解。

(3分)

21.文章谈的虽然是严肃的环保问题,但作者的语言却不乏生动幽默,请你从文中找出能体现这种语言风格的一个句子,并对这个句子进行简要分析。

(3分)

四、作文(53分,其中含书写分3分)

请以“因为有,我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文体不限(除诗歌、戏剧外),字数不少于600字。

中心明确,有真情实感。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测试

八年级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与运用(27分)

1.(2分)C(A诘jié责B咫尺zhǐD如法炮制páo)

2.(2分)D(A冥思遐想B一视同仁C籍贯粗制滥造)

3.(10分,每空1分,有错字、别字、添字、漏字或书写模糊不清的该空不得分)

⑴行到水穷处 ⑵直挂云帆济沧海⑶自缘身在最高层⑷化作春泥更护花⑸悠然见南山⑹瀚海阑干百丈冰 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⑻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4.(5分)⑴(2分)铸就 丰硕 ⑵(1分)不是幸运之神不肯垂青于你,而是在不幸降临到你面前时,你拒绝了重新开始的准备。

⑶(2分)示例:

只要你不拒绝远方不可测的风雨,地平线就不会拒绝你的痴迷追求。

5.(6分)⑴(3分)B ⑵(3分)①列夫·托尔斯泰②米开朗琪罗③贝多芬

6.(2分)写自己有深切感受的内容;读古典文学作品,培植深厚根基;通过来回地读修改自己的文章,做到“文从字顺”。

(写出其中两点即可)

二、古诗文阅读(18分)

7.(4分)⑴担心 ⑵周到 ⑶全,都 ⑷赠送或馈赠

8.(2分)B

9.(4分)

(1)有时遇到他斥责,我的表现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也不敢多说。

(2)我现在突然享用丰盛的饭菜,那以后的日子怎么能吃得下这样的粥呢!

10.(3分)⑴宋濂⑵读书清苦(每日吃粥、日啖二粥),不受馈赠(不食佳肴、不享盛馔)⑶家贫苦读

11.(2分)言之成理即可。

(1)示例:

赞同。

学生应该虚心学习,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这既是对老师的尊敬,也是自己虚心求教的表现。

不赞同。

我们要善于表达自己的疑问或想法,与老师平等地交流、沟通,这样利于求得真知。

(2)示例:

赞同。

范钟淹不吃别人馈赠的好饭好菜,是因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同时也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独立人格。

不赞同。

留守的馈赠是真心的,不是“嗟来之食”,不应该辜负他们的一份好意。

12.(3分)D

三、现代文阅读(22分)

13.(2分)①表达出作者的自豪感。

②句表达出作者不愉快的心情。

14.(2分)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蛋黄通红。

15.(2分,意思对即可)“吱”字绘声绘色,既有动感,又有快感,表现得活灵活现。

(“吱”字是拟声词(从听觉的角度)形象地描摹出筷子把进咸鸭蛋红油从中冒出来的情态,生动地写出了家乡咸鸭蛋的美味可口,表达了作者对家乡鸭蛋的喜爱之情。

或用摹声法使食蛋之状如在眼前,声形俱现,生动可感。

16.(3分,答出三点,意思对即可)直接录用《腌蛋》原文,既介绍了腌蛋的特点和吃法,又说明高邮咸蛋确实美味而有名,说明高邮鸭蛋历史悠久(久负盛名),也写出作者对家乡鸭蛋的喜爱(引以为豪)。

17.(2分)⑴说明哈尔滨雾霾严重程度和北京差不多。

⑵说明济南雾霾严重程度甚至超过北京。

18.(3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1分,写出两种即可)。

具体形象地说明了雾霾越来越严重,四海之内,莫非雾霾。

(2分)

19.(2分)引出治理雾霾必须首先搞清楚PM2.5源头在哪,说明查找PM2.5源头的重要性。

20.(3分)人们往往会认为一些小事情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但环境的恶化正是一点一滴累积起来的,人们一步步地将环境糟蹋,最终造成毁灭。

我们应该对环境的恶化负责任。

(意思对即可)

21.(3分,句子1分,分析2分,言之有理即可)示例:

句子:

四海之内,莫非雾霾,“天涯何处无尘埃”。

分析:

这句话化用了“四海之内,莫非王土”和“天涯何处无芳草”,形象生动地说明了雾霾越来越猖獗,影响范围广。

四、作文(53分,含书写分3分)

22.参照中考评分标准,从内容、结构、语言诸方面综合评价。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平均分控制在37分左右(包括书写分)。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抽测

八年级语文答题卡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一、积累与运用(27分)

1.【】

2.【】

3.

(1)

(2)

(3)(4)

(5)(6)

(7)

(8)

4.

(1)A()B()

(2)修改:

(3)答:

5.

(1)【】

(2)①()②()③()

6.答:

二、古诗文阅读(18分)

7.

(1)

(2)(3)(4)

8.【】

9.

(1)译文:

(2)译文:

10.

11.答:

12.【】

三、现代文阅读(22分)

13.答:

14.答:

15.答:

16.答:

17.

(1)答:

(2)答:

18.答:

19.答:

20.答:

21.句子:

分析:

四、作文(53分,其中含书写分3分)

400

500

600

700

8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