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八下《马说》同步训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24508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八下《马说》同步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苏教八下《马说》同步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苏教八下《马说》同步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苏教八下《马说》同步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苏教八下《马说》同步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八下《马说》同步训练.docx

《苏教八下《马说》同步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八下《马说》同步训练.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八下《马说》同步训练.docx

苏教八下《马说》同步训练

23、马说

[基础知识训练]

1、给下列加点的注音

①祗辱()②骈死()③槽枥()

④一食或尽粟一石()⑤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3、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或尽粟一石:

②虽有千里之能:

③才美不外见:

④且欲与常马:

3、翻译: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马说》是一篇,作者(朝代)

(姓名)。

文章短小精悍,通篇运用手法。

阅读语段,答文后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5、下列加[]字的含义不同,请加以分辨。

①[食]之不能尽其材()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

③[策]之不以其道()[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6、“以”字的意思和用法与“不以千里称也”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A、策之不以其道B、以丛草为林C、以至鸟兽木石D、不以善小而不为

7、用“/”标出下列句子的停顿。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8、文章借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封建统治者比作“”,将人才比做“”,而伯乐喻指,集中抨击的社会现象是。

9、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作者借此表达了的心情。

10、对文章的中心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无马。

B.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C.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D.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1、这篇文章托物寓意,抨击统治者的错误行为。

但作者没有正面阐明该怎么做。

参照最后一节,你认为他主张怎样对待“千里马”那样的人才?

[探究拓展训练]

工之侨献琴

刘基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

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

使国工视之,曰:

“弗古。

”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

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乐官传视,皆曰:

“希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

“悲哉世也!

岂独一琴哉?

莫不然矣。

12、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弦而鼓之()②作断纹焉()

③易之以百金()④莫不然矣()

13、下面句中的“之”指代什么。

①弦而鼓之()②还之()

③易之以百金()④工之侨闻之()

14、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悲哉世也!

岂独一琴哉?

莫不然矣。

译文:

15、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寓意:

参考答案

23、《马说》

1、略2、①有时②虽然③显现④尚且3、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4、杂文唐朝韩愈托物寓意5、①喂养吃②表转折表承接③鞭打记6、A7、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8、食马者千里马圣明的君主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9、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怀才不遇、壮志难酬10、B11、学生能联系当今的社会现实,说出自己的理解即可。

12、①弹②花纹③交换、买④这样13、①琴②工之侨③琴④这件事14、可悲啊,这个世道!

难道只是一张琴的遭遇如此吗?

没有一件不是这样的!

15、揭露了当时的封建统治者崇古非今的不良风气,寄喻了盲目守旧,势必摧残人才、阻碍改革的道

 

《马说》课后题及答案

 

 一、背诵课文,说说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设计此题,意在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古文背诵的要求。

说的练习,要求学生口头说出作者在文中寄托的思想感情,即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既练习了口头表达能力,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不同学生的说,还有相互启发、深入思考的作用。

  二、翻译下面一段文字,注意划线的词的意义或用法。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设计此题,意在引导学生熟悉课文,理解关键语句。

译文见“有关资料”中的“参考译文”。

加点的字“策”和“其”的用法,弄清每一处的含义即可,至于语法意义,可以不要求学生掌握。

  三、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怎样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

这些话题是常谈常新的,请你联系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

  这是一道完全开放性的练习。

意在引导学生联系当今的社会现实,用现代观念重新审视这篇作品的思想内容,以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此题设计的几个问题,都是“常谈常新”的,所以没有标准答案,学生只要说出自己的理解,谈出自己的看法即可,即使个别同学的观点有些偏激也不要紧,尽量让学生畅所欲言,相信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多数学生是能够明辨是非的。

《马说》能力提升题

山东邹城市第六中学姚珊蓉

一、自主练习

⒈给加点字注音。

骈死()槽枥()()

粟()外见()

食马()祗()

⒉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②骈死于槽枥之间()()

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

⒊填空。

①韩愈,字,代著名家,他的著作收在《》里。

②本文中韩愈说明庸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

,,。

二、阅读延伸

(一)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⒋本文中有五个\"也\"字,请对其所表达的语气分别作出解说。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③安求其能千里也

④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⑤不以千里称也

⒌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③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⒍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意义。

①才美不外见

通含义: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通含义:

通含义:

③其真无马邪

通含义:

⒎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④其真无马邪?

⒏给下列句中加点的\"食\"字注音并释义。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③食不饱,力不足。

()()

④食之不能尽其材。

()()

⒐归纳第一段文字的主要意思。

它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⒑第二段文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起什么作用?

⒒找出全文的主旨句,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

蝜蝂①者,善负小虫也。

行遇物,辄持取,卬②其首负之。

背愈重,虽困剧③不止也。

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朴④不能起。

人或怜之,为去其负⑤。

苟能行,又持取如故。

又好上高⑥,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今世之嗜⑦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所累⑧,唯恐其不积。

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⑨矣。

苟能起,又不艾⑩。

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

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

(选自《柳河东集》)

[注释]①蝜蝂(fùbǎn):

一种黑颜色的小虫。

②卬(ánɡ):

高举着头。

③困剧:

劳累非常。

④踬朴(zhìpū):

跌倒。

这里是被东西压倒的意思。

⑤负:

作名词,指背的东西。

⑥上高:

往高处爬。

⑦嗜(shì)取者:

这里指贪得无厌的人。

⑧累:

负担。

⑨病:

疲惫。

⑩艾(yì):

停止,悔改。

前之死亡:

指以前由于极力求官贪财而自取灭亡的人。

⒓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①辄持取()

②人或怜之()

③苟能行()

④又持取如故()

⑤又不艾()

⑥亦以病矣()

⒔选出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

A以厚其室B为去其负

C日思高其位D大其禄

⒕选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A蝜蝂者,善负小虫也

今世之嗜取者

B其背甚涩

极其力不已

C卬其首负之

人或怜之

D虽困剧不止也

虽其形魅然大者也

⒖翻译画线的句子。

①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

②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

③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

⒗这则寓言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主要寓意是什么?

《马说》能力提升题答案

一、自主练习

⒈piáncáolìs”xiànsìzhǐ⒉①只是②并列而死喂牲口用的食器③可是⒊①退之唐文学昌黎先生集②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⒋①表示肯定语气,肯定\"食马者\"的无知;②表示句中停顿,提醒读者注意\"食马者\"的无知给千里马带来的严重危害;③表示反诘语气,凝聚着作者愤慨之情;④表示感叹语气,其间既有痛切之感,更有对\"食马者\"的辛辣嘲讽;⑤表陈述语气,但流露出无限痛惜之情。

二、阅读延伸

(一)⒌①临(面对)②见(通“现”)③遣(派,打发,派遣)④捐(丢弃,捐弃,花费,扔掉)⒍A⒎①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或:

喂马的人不懂得它能日行千里而喂养它。

②死了的千里马尚且花五百金去买它,何况活的千里马呢?

⒏①半开放性题目,大意扣住:

策之能以其道,食之能尽其才,鸣之能通其意。

②开放性题目,能自圆其说即可。

答案略。

(二)⒐①就,总是②有的人③如果④先前,从前⑤停止,悔改⑥疲惫⒑B⒒B⒓①在路上爬行遇到东西就拿,举着头背在背上。

②天天思考怎样使自己的职位提高,使自己的俸禄加大,因而贪取财物更加厉害,已接近摔死,看到以前由于极力求官贪财而自取灭亡的人又不知道引以为戒。

③他的外形虽然庞大,他的名称是人,可是他的见识却和小虫一样,也太可悲了。

⒔这则寓言写法上最大的特点是用了对比写法,用蝜蝂的生活习性同\"嗜取者\"的思想行为作对比。

寓意:

深刻地讽刺了那些贪得无厌的贪官污吏,指出他们实际上跟小虫一样愚蠢,结果必然自取灭亡。

《马说》同步练习1

作者:

加入日期:

06-03-08

马说

1.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有《昌黎先生文集》。

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2.解释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世有伯乐(擅长相马之人,本文指识别人才的人 )2然后千里马(日行千里的马,本文指人才)3祗辱有奴隶人之手(只是)(辱没)4骈死于槽枥之间(两马并驾)(喂牲口用的食器)5不以千里称也(凭,凭借)(著称)6一食或尽粟一石(吃一顿)(吃没)7食马者(通“饲”,喂)8才美不外见(才能,美好的素质)(表现在外面,“见”通“现”)9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普通的)(等同,一样)10或尽粟一石(有时)11策之不以其道(用鞭子打)(方法,正确的方法。

)12食之不能尽其材(竭尽)(通“才”,才能)1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鸣叫)(通晓)14执策而临之(拿着马鞭子)(面对)15其真不知马也(识别,了解)

3.从文中找出三个通假子并释义。

1食马者(“食”通“饲”,喂)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

12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

4.按要求默写: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

祗辱有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7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

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8全文的主旨句是: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9有一位名人曾说过:

“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10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是: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1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

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12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3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4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15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6写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

一食或尽粟一石。

17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18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

祗辱有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19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5.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

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喻指

“千里马”指人才;“伯乐”指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

“食马者”愚妄无知,平庸浅薄封建的统治者。

6.第—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

7.是不是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呢?

 是,强调伯乐能识马,如果不被伯乐识别,千里马就会被埋没。

8.第二段说明了什么?

 分析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进一步说明,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无法施展才华。

9.文中哪些句子可以体现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10.第三段主要内容是什么?

不是天下无千里马,而是不识马。

11.第三段中通过哪些语言来体现食马者的浅薄愚妄?

“策之不以其道……天下无马”

12.第三段中哪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

“其真不知马也”这个结句,点明了中心。

13.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

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揭露。

14.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

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15.本文中“伯乐”“千里马”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

伯乐即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

千里马即人才。

16.作者以千里马喻人才,从文中千里马的遭遇来看,人才展现才华最需要的是什么?

在讲究“素质”的今天,一匹真正的千里马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中,适应环境,发挥潜能是最重要的.没有遇到伯乐,怎样才能避免”骈死于槽枥之间”,最终能以”千里称也”?

首先,马必须调节自身的尽是与跑步情况的比例,尽可能在吃不饱的情况下,跑出与常马等的水平,自己呢利用食马者偶然的”加餐”,跑出更胜一筹的速度。

千里马最终成功了.显然,策不以道,食不尽材,鸣不通意的境况,才是真正考验千里马的素质。

17.对对联。

上联:

无才难做千里马下联:

有志可成万里驹

18.分别概括123的层次:

第一层(第1段)说明伯乐对手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

第二层(第2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第三层(第3段)总结全文。

表现作者对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的愤慨之情。

19.“策之”“食之”“鸣之”是什么句式?

排比句式。

总括不识马者不按照千里马的特性来对待它。

20.你是怎么理解“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的?

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慨。

21.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千里马寓人才,伯乐寓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

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要发现人才,爱护人才,否则,人才就会被埋没,有人才也等于没有人才。

在韩愈看来,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人才的人。

所以说课文中流露的是作者怀才不遇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

22.给下面句子选择正确的解释。

(1)才美不外见A.(千里马)的本领和美好的素质就表现不出来。

B.(千里马)的才能与外貌就显露不出来。

C.他的本领和优秀的品质就表露不出来。

答()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A.饲养人使千里马嘶叫,却不能够领会它嘶叫的意图。

B.饲养人吆喝千里马,却不能使它领会吆喝的意思。

C.千里马为自己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而嘶鸣,可是饲养人并不懂得它嘶鸣的意思。

D.饲养人听千里马嘶叫却不懂它的意思。

答()

(3).这篇文章的主旨是:

A.论证人才的重要性: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B.借千里马为喻对封建统治者“不知马”,埋没人才的行为作了有力的揭露。

C.借千里马的不幸遭遇,曲折地表现自己怀才不遇之叹。

D.这是一篇谈养马经验的文章,目的是要使养马人懂得如何养好千里马。

答()

(4).本文的主要写作方法是:

A.托物言志B.借景抒情C.托物寓意D.记叙与议论相结合()

23.结合全文,谈谈成为“千里马”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要有千里马的才能;要有展示的机会;要有识别人才,欣赏人才的伯乐。

24.清代龚自珍的诗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与本文所阐述的选拔人才的方法是否一致,试加以说明。

两种方法不一致,《马说》中通过伯乐的发现人才;而龚自珍表现的人才选拔是不拘一格,即多途径,多层次,多方面选拔。

25.古往今来,许多怀才不遇者用自己由衷的笔调,抒写出自己心中的愤慨并流传为千古名句。

请你写出你熟悉的两句,并标明作者和出处。

如: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岳飞《满江红。

咏怀》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26.读完本文后,你认为伯乐应具备怎样的才能?

请联系你自己的读书实际,列举一位大家熟悉的伯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他的事迹。

伯乐必须具备知人善用的才能,任人唯贤,要善于发现并重用人才。

如:

齐桓公发现并重用管仲,使齐国强盛起来。

27.伯乐和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谁更重要?

请畅谈你的看法?

可举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

如:

我认为千里马更重要。

因为社会发展需要人才,而千里马正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

试想如果没有爱迪生发明电灯,我们寻找光明的眼睛不知还要在黑暗中徘徊多久。

再如:

如果没有那些群策群力合力的科学家,我们不知能否破解DNA的奥秘。

《马说》练习题

1、给加点字注音。

骈死()槽枥()()粟()外见()食马()祗()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②骈死于槽枥之间()()

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3、填空。

①韩愈,字__________,________代著名__________家,他的著作收在《___________》里。

他和、、、、、、、一起称为“唐宋八大家”。

②“说”是一种文体,可以也可以但都是为了。

③本文中韩愈说明庸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中有五个“也”字,请对其所表达的语气分别作出解说。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_______②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_________③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___④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__________⑤不以千里称也____________________

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③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6.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意义。

①才美不外见___通______含义:

_______②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通___含义:

___通___含义:

_____③其真无马邪_____通_____含义:

______________

7.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④其真无马邪?

8.给下列句中加点的“食”字注音并释义。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③食不饱,力不足。

()()④食之不能尽其材。

()()

9.归纳文章第2段文字的主要意思。

它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10.第3段文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起什么作用?

11.找出全文的主旨句,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骈死于槽枥之间:

两马并驾,并列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

通“饲”,喂养

C、策之不以其道策:

用鞭子打D执策而临之临:

靠近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A、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B、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D、既克,公问其故。

14、从文章中可以看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

15、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16、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一组是()

A、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B、其真无马邪策之不以其道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环而攻之而不胜D、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学而时习之

17、本文托物寓意,文中“千里马”喻指人才,“伯乐”喻指___________,而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___________”。

18、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匹骨瘦如柴的老马拉着盐车上山坡,气直喘,汗直流,竭尽全力还是拉不上去。

赶车的人吆喝着,用鞭子狠狠的抽打它……这时一个路过的相马人看见了,心疼得流下了眼泪,急忙脱下衣裳披在瘫倒在地的老马身上。

老马睁开眼,看到相马人,眼睛一亮,长嘶一声而逝。

请你展开想像,写出老马临死前想对相马人说的话。

19、《马说》的中心论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