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共存与物质共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24445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60.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离子共存与物质共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离子共存与物质共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离子共存与物质共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离子共存与物质共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离子共存与物质共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离子共存与物质共存.docx

《离子共存与物质共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离子共存与物质共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离子共存与物质共存.docx

离子共存与物质共存

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学员编号:

年级:

初三课时数:

3

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

科学学科教师:

授课类型

T化学综合题型分析

授课日期及时段

教学内容

1、能力培养

1.某溶液中含有AgNO3、Cu(NO3)2、Ba(NO3)2三种溶质,用①NaCl②Na2CO3③Na2SO4溶液分别将溶液中的Ag+、Cu2+、Ba2+离子沉淀出来,其加入顺序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

B.

③②①

C.

②③①

D.

①③②

2.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图甲表示水通电分解产生的气体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

 

B.

图乙表示两份完全相同的双氧水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产生的O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

 

C.

图丙表示往锌中加入足量的稀H2SO4,产生的H2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

 

D.

图丁表示往稀盐酸和CuCl2混合液中滴入NaOH溶液,产生的沉淀质量m2与NaOH溶液质量m1的关系

3.现有铁、氧化铁、稀硫酸、氢氧化钙、碳酸钠溶液等五种物质,存在着如图所示的相互反应或转化关系(图中“﹣”表示物质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

 

A.

丙可能是碳酸钠溶液

B.

丁可能是氢氧化钙溶液

 

C.

乙必须通过置换反应转化为铁

D.

甲和丁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4.某兴趣小组用NaCl溶液、NaOH溶液和稀H2SO4三种试剂,将含有Cu2+、Ba2+、Ag+和NO3﹣混合液中的三种阳离子逐一除去.步骤如下(所加试剂均过量):

步骤一:

混合液中加入试剂A,过滤得到沉淀1和滤液1;

步骤:

滤液1中加入试剂B,过滤得到沉淀2和滤液2;

步骤三:

滤液2中加入试剂C,过滤得到沉淀3和滤液3.

(1)同学们确认试剂A是NaCl溶液,写出步骤一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

(2)三种沉淀中,能溶于稀盐酸的是  (填物质名称或化学式)。

(3)滤液3中,除NaNO3外还含有的盐是  。

5.A、B、C、D、E、F分别是氧化铁、稀盐酸、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中的一种.他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反应关系,图中相连的两圆表示相应物质间能发生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C物质在日常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应用是  。

(2)E与F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

(3)A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 。

(4)B能转化成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6.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

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

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太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

只有Na2SO4

猜想二:

  

猜想三:

  

猜想四: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  。

[实验探究]

(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由此判断溶液中一定没有  。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12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

a.测溶液pH

b.滴加Na2CO3溶液

c.滴加BaC12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试纸变色,对比标准比色卡,pH<7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实验探究

(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

(1)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  。

(2)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它是方案  (选填:

a、b、c);请简述原因  。

7.请你参与某校学习小组进行的以下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并协助完成相关任务.

【研究课题】探究热水壶底部水垢的主要成分

【查阅资料】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知道:

①天然水中一般都含有Ca2+、Mg2+、

等离子.

②在加热条件下,这些离子趋于生成溶解度更小的物质,即水垢.(主要成分为碳酸盐、碱等物质的混合物).

③碱石灰的化学成分是CaO与NaOH的混合物,可吸收水分和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碳).

④有关物质的溶解性如下:

物质

Ca(HCO3)2

Mg(HCO3)2

Ca(OH)2

Mg(OH)2

CaCO3

MgCO3

溶解性

可溶

可溶

微溶

不溶

不溶

微溶

【提出猜想】水垢的主要成分一定含有Mg(OH)2和  ,可能含有Ca(OH)2和  。

【设计方案】

(1)甲同学在烧杯中放入少量研碎的水垢,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搅拌,取上层清液加入 _________ ,没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水垢中无Ca(OH)2.

(2)乙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进一步确定水垢中是否含有碳酸盐的成分.其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下图组装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再将50g水垢试样放入锥形瓶中,并加入足量某酸溶液;

②测量一定时间内干燥管内物质增加的质量;

③待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泡时,打开活塞B,从导管A处缓缓放入一定量的空气;

④再次称量干燥管内物质增加的质量;

⑤重复③和④的操作,直至干燥管内物质质量不变,并称得干燥管质量增加了24g.

讨论:

a.步骤①所加的酸溶液是  。

b.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时,装置Ⅰ的作用是  。

c.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通过简单计算,认为水垢中一定含有MgCO3,理由是  。

【实验结论】通过上述探究可知:

水垢的主要成分有  。

8.甲图所示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及药品。

(1)为获得较为准确的实验数据,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______

A.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 燃烧匙中的红磷足量

C. 点燃红磷后缓慢将燃烧匙插入瓶中,塞紧瓶塞

D. 红磷熄灭,广口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2)小明同学用足量的木炭代替红磷,氢氧化钠溶液代替水来做此实验。

小明操作正确,但是测得的数据小于用红磷测得的数据,其原因是木炭燃烧除生成二氧化碳外还可能生成______。

(3)市售“暖宝宝”中发热剂的主要成分是:

铁粉、炭粉、水和食盐等,反应原理可以简化为铁生锈,小明用配制的发热剂按图乙装置实验,他不是将足量的发热剂堆在瓶底,而是将其涂抹在广口瓶内壁的四周,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4)在上述三个实验操作都正确的情况下,与另外两个实验的测量结果相比,第三个实验的测量结果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更接近,推测其主要原因,最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四氯化硅(SiCl4)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遇水会发生如下反应:

SiCl4+3H2O═H2SiO3↓+4HCl

某地曾发生将含有四氯化硅的废料倒入池塘造成污染事件,事后环保人员在受污染的池塘中投放熟石灰[Ca(OH)2]做了有效处理

(1)已知H4SiO4不跟[Ca(OH)2]反应,为了确定投入熟石灰的质量,要先测定废料倒入池塘后生成HCl的质量,选用下列哪组数据能确定池塘中生成HCl的质量_____________

A. 倒入废料的总质量,废料中SiCl4的质量分数

B. 池塘水的pH

C. 池塘水中HCl的质量分数

(2)经测定池塘水中共有0.355吨HCl,则需要加入多少吨熟石灰才能将其完全反应(列式计算,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Cl:

35.5Ca:

40)

 

10.把盛有5g16%的NaOH溶液的短试管放入盛有10g16%的CuSO4溶液的锥形瓶里,如图所示,倾斜锥形瓶直到使两溶液充分混合,混合后不可能的是()

A.产生蓝色沉淀0.98g

B.锥形瓶内物质总质量不变

C.所得溶液的Na2SO4质量分数大于9.5%

D.所得的Na2SO4溶液质量与原CuSO4溶液质量相等

 

11.某地规定关于排放的废气中SO2的含量不超过0.4mg/L.某兴趣小组利用以下反应:

SO2+I2+2H2O=H2SO4+2HI,测定某工业废气中SO2的含量,测试装置如图所示。

测试步骤:

①碘溶液的配制:

准确称取1.27g碘单质,加入少量碘化钾,先溶解在100mL水中,继续加水配制成1000mL溶液

②取5mL上述溶液,加入试管中,滴入2−3滴淀粉试液。

③把100mL注射器的活塞推到底后,插入试管的橡皮塞中,如图所示。

然后缓缓向外拉,使吸入试管内的废气与淀粉碘溶液充分接触,每次抽取的气体为100mL,重复抽取n次,直到溶液的颜色变为无色(废气中的其它成分不与淀粉碘溶液反应)

(1)排放到空气中的SO2气体主要来自_________燃烧。

(2)步骤②中,5mL溶液中溶有碘单质_________mg,滴入淀粉试液后,溶液变为_________色。

(3)按步骤测试某工业废气,抽取次数为80次后,溶液刚好变为无色,试计算该废气中SO2含量,并判断是否符合排放标准。

 

12.同学们在用某硫酸溶液处理金属废料(主要是生铁)时,观察到溶液发烫并闻到刺激性气味,这种反常现象引起同学们的思考.从元素组成的角度分析,他们猜测气体可能是SO2、CO、CO2、H2中的一种或几种.

(1)甲同学认为废气中一定有SO2,原因是  。

(2)为了确定该气体的成分,同学们设计了一套合理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铁架台已略去),请你从下列试剂中选择药品并结合实验装置完成实验.

药品:

澄清石灰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碱石灰(吸收水和CO2)。

(药品可重复选用,每一步均反应充分)

(Ⅰ)B中盛放的试剂是  ,A、B装置不能互换,原因是:

  。

(Ⅱ)若观察到  现象,证明原气体中有CO无H2.写出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Ⅲ)D中反应前有样品10g(样品中可能混有铁),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7.6g,则原样品的成分为:

  。

(写出物质及其对应的质量)

1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学生研究过量的碳粉与Fe2O3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的气体产物成分.探究过程如下:

(1)提出假设:

气体产物全部是CO2。

(2)查阅资料:

a.氮气不能与碳粉及Fe2O3反应。

b.高温下可以发生下列反应:

2Fe2O3+3C

Fe+3CO2↑C+CO2

2CO

(3)设计方案:

将一定量氧化铁在隔绝空气的环境下与过量碳粉充分反应.用实验中实际测得产生气体的质量,与理论计算得到的CO2的质量进行比较。

(4)实验装置:

如图所示

(5)实验操作:

①称量数据:

反应前Fe2O3的质量3.2g;碳粉的质量2g;玻璃管C的质量48.48g.反应后玻璃管与残留固体共52.24g。

②加热前先通一段时间氮气,再夹紧弹簧夹T,点燃酒精喷灯加热。

(6)问题分析:

①用酒精喷灯而不用酒精灯的目的是  。

②加热前先通一段时间氮气的目的是  。

③理论计算:

根据氧化铁与碳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3.2g氧化铁完全反应时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④根据化学式计算CO2中碳元素与氧元素质量比?

⑤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实验中实际获得气体的质量。

(7)结论:

(要求简述获得结论的理由)

 

14.某化学兴趣小组有一次活动的内容是:

对一包干燥的红色粉末组成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并回答有关问题。

教师提醒:

它由Cu、Fe2O3、Fe(OH)3三种固体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

提出猜想:

红色粉末可能的组成有:

①只有Cu

②只有Fe2O3

③是Cu、Fe(OH)3的混合物

④是Fe2O3、Fe(OH)3的混合物

⑤是Cu、Fe2O3的混合物

⑥只有Fe(OH)3

资料获悉:

(1)2Fe(OH)3

Fe2O3+3H2O

(2)Cu在FeCl3溶液中发生反应:

2FeCl3+Cu=2FeCl2+CuCl2

探究思路:

利用物质的性质不同设计实验加以甄别,先分别探究其中是否含有Fe(OH)3、Cu等,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其组成.

(装置内空气中的水蒸气、CO2忽略不计)

实验探究:

(1)甲同学取适量红色粉末装入试管中,按图1进行实验.结果无水CuSO4没有变蓝,从而排除猜想中的  。

(填猜想中的序号)

(2)在甲同学实验结论的基础上,乙同学另取少量红色粉末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振荡后观察,发现固体全部溶解,溶液变色.乙同学认为可以排除猜想中的①和⑤,而丙同学认为只能排除猜想①,你认为  的观点正确(填“乙”或“丙”)。

(3)丁同学为进一步确定红色粉末的组成,称取该粉末5.0g装入硬质玻璃管中,按图2在通风橱中进行实验.开始时缓缓通入CO气体,过一段时间后再加热使其充分反应.待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仍继续通CO气体直至玻璃管冷却.反应前后称量相关装置和物质的总质量,其数据如下表:

反应前

反应后

玻璃管和红色粉末的总质量为37.3g

玻璃管和固体物质的总质量为36.1g

洗气瓶和所盛溶液的总质量为180.0g

洗气瓶和瓶中物质的总质量为183.1g

交流讨论:

①在装置A中先通CO气体的作用是  。

②应该选择  组的实验数据计算来确定红色粉末的组成.最终计算结果表明:

该红色粉末的组成是猜想中的第  组(填序号)。

③写出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中观察到A装置中的现象为 _________ 。

④为了防止溶液倒吸,本实验停止加热前是否需要先断开A和B的连接处?

  (填“需要”或“不需要”),理由是  。

反思评价:

戊同学指出:

从环保角度,图29﹣2装置有严重不足之处.请指出不足并加以改进?

 _________ 。

拓展延伸:

有同学提出丁同学上述实验中的CO还可以用H2代替,并将图2中B装置换成盛有碱石灰(生石灰和氢氧化钠固体混合物)的干燥管,来确定该红色粉末的组成,你认为是否可行?

  (填“可行”或“不可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