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23140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09.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docx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docx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

读书,读书,再读书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

西道小学刘玉琴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家长对教师要求高,对学生的期望高。

而学生又自己却无所谓,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做教师?

这是我们经常谈论的话题。

有时我们自己都觉得茫然,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去教学生。

在今年的暑假里,我潜心阅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这本书,我就不可救药地被这本书的许多观点所吸引,觉得这样的书确实是教育经典,每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都应该读一读。

此书没有正正经经地长篇大论,没有枯燥、难解的词汇,只有平易的文字,亲切的态度,就像朋友在拉教育的家常一般娓娓道来。

使人在理论和实践中能有所运用,并且提升自己观念和水平。

文中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上得非常出色。

听课的教师们和视导员本来打算在课堂进行中间写点记录,以便课后提些意见的,可是他们听得入了迷,竟连做记录也忘记了。

他们坐在那里,屏息静气地听,完全被讲课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一样。

课后,邻校的一位教师对这位历史教师说:

“是的,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给自己的学生了。

您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

不过,我想请教您:

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

不止一个小时吧?

”那位历史教师说:

“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

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

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这段答话启开了一个窗口,使人窥见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奥秘。

像这位历史教师这样的人,每个地方都是非常少的。

他们从来不抱怨没有空闲时间。

他们中间的每一个人,谈到自己的每一节课,都会说是终生都在备这节课的。

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

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

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

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

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

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

如果一个教师在他刚参加教育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教给儿童的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为10:

1,那么到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龄的时候,这个比例就变为20:

1,30:

1,50:

1。

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

时间每过去一年,学校教科书这一滴水,在教师的知识海洋里就变得越来越小。

这里的问题还不仅在于教师的理论知识在数量上的增长。

数量可以转化为质量:

衬托着学校教科书的背景越宽广,犹如强大的光流照射下的一点小光束,那么为教育技巧打下基础的职业质量的提高就越明显。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还有一条建议——《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关于“教师的教育素养”在这里谈到了多个方面,其中谈到每一位教师要懂得一点教学的常识,而且要深知所教学科的知识。

那么如何获得这些知识?

苏氏建议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

作为一名教师,很可能会平庸一世,但是如果我们能努力追求,也照样能够成为名师和专家,创造自己的事业。

很多优秀教师或教育专家,他们成功的经验就是成为了一个真正的读书人。

这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自己成为真正的读书爱好者。

苏霍姆林斯基之所以成功,正源于他广泛地阅读,渊博的知识,他说:

“我私人的图书馆里,在几间房子和走廊里,从地板知道天花板都摆上了书架,有成千上万册书,我每天不读上几页,有时不读上几行,我是无法活下去的。

”所以才有了他的四十多本理论专著和几百篇论文,才有了“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因此,只要我们对教育工作感兴趣,只要我们坚持读书学习,勤奋实践,我们一定可以走出平庸,走向成功。

当然,读书与实践紧密结合这才是学以致用,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典范,我将以教育家为榜样反思自己的言行,激励自己今后的工作。

将教育家的思想、精神与现行的新课程改革结合起来,以更激情飞扬的精神去面对工作和生活,象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对自己的教育事业永远力所能及,耕耘不息!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

西道小学韩际全

说实话,我一直有看书的习惯,但与教学有关的书,看的较少,然而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却让我爱不释手。

书中每条建议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用平实的语言娓娓道来。

此书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极便阅读。

它并不枯燥,在朴实的语言和真实的故事中渗透着大师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于在一线任教的老师们来说,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

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

 

  我经常有一个疑惑:

教师哪有那么多的精力?

时间从哪里来?

每天必须做的几件事就占用了我们绝大多数的时间:

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处理学生之间的种种问题……我真是不知道该怎样才能做好所有的工作。

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教师的时间从读书中来。

只有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

就像书中那位成功的历史教师说的:

“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

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

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读到这里,我突然之间明白了,为什么有的特级教师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让人觉得听课是一种享受,而自己上课时尽管精心准备,教学环节的设计可谓精心,但在课堂上却往往显得捉襟见肘,感到语言贫乏,缺乏感染力。

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啊!

”原来,这是因为用一辈子来备课和用课前的几小时来备课,效果肯定不同。

大师让我知道了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要知道作为教师,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

若我们没有“源头活水”,怎可能教出好学生来?

 

 一直以来,我满足于做好教师的基本工作,对于学校要求的写教学反思,总是处于一种应付、畏难的状况。

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中关于《写教师日记的建议》和《我怎样写教育日记》的两条建议,对我触动很大。

苏霍姆林斯基一生写作四十多部专著,六百多篇科学论文,而且一生都坚持写教育日记。

而我每个月完成两篇教育随笔、一个教学案例有时候都觉得无从下手,没什么好写呀,写什么呢?

不就是每天上课、下课、处理些鸡毛蒜皮的事吗?

有时候浏览别人的教育博客,看到别人三天两天都有更新,有时上面在我看来毫无意义的小事在她的笔下却变成了趣味盎然的小故事,我很敬佩,也很羡慕。

同样是教师,我为什么总觉得无话可写、无事可说呢?

 

现在看完这两条建议后再想想:

其实我们身边并不缺乏可写的东西。

有时候同学间的一次争吵、一句话语和家长的一次交流,都可以点燃我们灵感的火花,只是我没有及时记录下来,等到再想写时已不留痕迹了。

再有我觉得善于观察也是很重要的,有时候,同事们在一起互相讨论的问题:

哪篇课文课堂效果如何,哪个学生喜欢插嘴,哪个学生能回答比较有创意的问题。

我时常看了别人写了以后才发觉,我也有这样的事呀,为什么自己就不知道写下来呢?

原来自己太粗心,不善于观察,教育随笔就无从写起,所以我们要写好教育随笔必须做个有心人,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在自己的眼睛里留下痕迹,随时随地记录下来,这样就会拥有很多的宝贵的财富。

书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启示,不是我一言半语所能说得完的。

总之一句话:

想当一名合格的教师,书是不可缺少的。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

西道小学孙占义

近段时间,我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后,感触良多:

一、做一个真实的人,敢于露拙也敢于表现自己。

无论我们多么优秀,和几十个学生比起来,我们不如学生的地方实在太多了,学生在某个方面的知识可能远比我们丰富的多,这是个事实。

由于传统的师道尊严,我们有时候不好意思在学生面前露拙。

殊不知,这是一个误区。

所以老师如果在学生面前假装什么都懂,反而给学生以假的印象。

反之,如果老师在适当的时候哼上一曲,可以调走得找不着了,在适当的时候露上一小手,哪怕有着明显的破绽,在孩子们哈哈一笑中,让孩子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你,一个有血有肉的你,一个和他们一样在许多方面有着这样那样不足的你,孩子们和你的心理距离一下子拉近了许多。

如果你在适当的时候慷慨激昂的来几句演讲,声情并茂地来一段朗诵,不经意间很专业地评一下当天的球赛,让学生眼前一亮:

原来我们的老师还有这么一手!

学生对你的好感马上激增。

总之,让学生了解一个真实的你!

二、做一个有情趣的人

不少人说自己不会玩了,如果放两天假,一般也就是睡个大觉。

一旦不上班了,整天没事可干,反倒闷出病来了。

因此,一个人在工作之余要有一两种业余爱好,这是积极休息,也是提高自己生活情趣的必要的手段,如果整天只知道工作,那他的人生将是多么单调和乏味啊。

“用艺术来‘宣泄’其实是最佳的方法。

比如看悲剧。

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毁给人看,看到剧中人物遇到巨大不幸,观众的感情得到了宣泄。

”“其实更幸福的是创作艺术。

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自己的主观世界完全投入了进去,废寝忘食乐此不疲,会使人十分满足。

他创作时简直就是神,他无比自由,他感觉到世俗世界对他的限制而使他不自由,他理想中的天国就在他的创作中。

”“只有关心老师的心灵世界,才是真正地关心老师和生命质量。

”一个有情趣的老师,他的生命质量才是高的。

谁也不愿意与一个索然寡味的人去和谐地沟通。

谁也不愿意与一个远离自己生活的人去沟通。

三、做一个善于反省的人。

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中国文化中有一个词是“反省”,荀子曰:

君子日三省乎己。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包括我们的学生,包括我们教师自己,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其实自身都有较全面的认识,但是真正会去反思还比较少。

我们做为一名教师需要不断地终身地学习。

我们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总是说自己加强要自己业务与政治的学习。

而实际上往往成为一种泛泛而谈的“学习”。

我们教师离不开终身的学习,一旦自己停止了学习,那么工作如同机械的运作,便毫无意义,没有活力。

郑杰校长在书上论述:

真正的学习并不是一个人关起来苦读,或如古人那样需要悬梁刺股地读死书和死读书。

真正的学习借助于有效的表达和倾听,他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以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

他经常会自问和反思“为什么”,理性地分析并得出结论,然后他会和别人充分交流,并对不同于自己的观点抱宽容和尊重的态度。

而我们在学习时常常不考虑与人沟通并听取别人的观点,而无法超越自我的局限,或不能从错误中学习。

这不是我们所应该学习的吗?

叶澜说过: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

”要求教师学会反思,即强调教师从反思入手进行教育教学研究。

教师在自我进修、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用教育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促进自身能力的发展。

对于教师来说,反思是一个积极的思维活动过程,同时也是积极的行为改进过程。

教师通过反思,自觉地探索教育教学过程,在学中教,在教中学,这是教师自我提高的最佳途径。

读了这本书,里面的很多章节让我沉浸其中;读了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影响,其中的新一百条建议都有其独特的内涵,还需不断地学习,以充实、以发展。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书心得

西道小学韩天鹏

利用假期,我读了一本好书,这就是郑杰校长编著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

犹如品尝到的一杯美酒,让人回味无穷;犹如品尝一杯清茶,让人心旷神怡。

翻开《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便看到郑杰校长在书的序中谦逊地写到:

“不妨一读此书,这是一本无害的书”。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古今中外读书人的成果,给我的是启示,是信念,是激励,也是示范。

读罢此书,书中新锐独特而又坦白诚恳的观点总能引起人的共鸣,让人觉得酣畅淋漓。

譬如他提出教师应该保存天真,应该儿童化;提出教育不应该培养乖孩子,教师没有权力改造一切自然本性;提出要建立以法律为依据的新型师生关系;提出教师应该懂得享受生活;教师应当学会赞美和倾听等。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要带进课堂“什么”也是一门学问

书中的这一段我印象很深刻:

教师带给课堂不仅带着“智力”、“体力”去,还得带着“心”去,尽力忘“我”,忘了我的躯壳,忘了我的身份,忘了年龄,忘了功与利,你“思无邪”,你的“心”就那么真切地坦荡在孩子们面前,去了尘埃的一颗心啊,是那么富有魅力,它使你的语言、举止都超凡脱俗起来,凡是忘我的超脱凡俗的都会产生力量,由不得孩子不随你遨游天外;二是平日里的学习与体悟,学习与体悟如果是自觉的超功利的行为,那么就会成为你人生的修养的“法门”,你会非常通畅:

学问的通达与为人的练达;你会非常的厚实,在你身上个性化地聚集了“真、善、美”,你便“神形兼备”,浑身闪耀魅力的光彩来。

读了这些,我才意识到我们平时上课也正是缺少这些。

新课程给师生双方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方面,它要求学生要改变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记忆、模仿的过程变为主动探究,自主发现,合作交流的过程;另一方面,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发生变化,教师不再告诉,不再包办代替,教师成为孩子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

二、教师的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什么?

每个人对他的诠释都是不一样的。

作者认为幸福分三层,第一层楼是物质“生活保障”,第二层是“艺术生活”而第三层则是“独立思想”。

而这三层分别代表三种教师类型,第一类将教师工作仅仅当作应付的工作,不得已混口饭吃,这类教师不大可能有很大长进,他们平时表现出来的就是有钱的多干点,不给钱的少干些,甚至不干;上班最好晚点来,下班最好早点走。

因为他们的精神生活这二、三层还没建起来,所以他们活着未必真正幸福。

第二类教师以教师工作为乐趣,他们觉得教书就是艺术。

这类教师会把课尽量上得生动些、新颖些,他们和孩子有着影子般的感情,因为爱而无比幸福。

第三类教师将教育工作当作思想的起点,在一生的教育活动中,不断探索,不停地追问自己,非常理性而充满智慧地安排自己的工作,经常会有一些心得,经常会求教于书本和理论,若干年后他们会成为专家,教书对他们而言简直就是对生命的一次次体验,他会很幸福和满足。

是呀,可能当每位教师初次走上讲台的时候希望自己将来能成为这里的明星。

可是由于众多诱惑,几年或者是几十年后,每个人的追求不同、要求不同和方法不同,最后每个人所达到的结果也会大相径庭。

我们要经常的反省自己,在自己困惑的时候拿这个标准衡量下自己,你幸福吗?

你现在位于幸福第几层,你能做到哪一层?

三、惩戒学生要有合理性

教师真的越来越难当了,特别是遇到一些差的学生,教师变得一点办法都没有了,打也不是骂也不是。

打学生早已归入一条罪状——叫体罚,被明令禁止了;现在连批评也不敢了,批评重了孩子可能想不通,到头来是教师吃不了兜着走;为了少惹麻烦,一些老师可能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取不作为的消极态度。

可是,谁都知道,对那些特别差的学生,教师如果没有强而有力的惩戒手段,不能有效地控制这一小部分“害群之马”的行为,那么最终受伤害的可能是大部分好学生。

但教师却越来越感觉到“黔驴技穷”了。

那怎么办,如何既有效地控制学生的不良行为,又保护教师自己呢?

在过去,家长和教师一直是站在共同的立场上来管教孩子的。

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过去,有文化的人不多,在缺少文化的家长看来,满腹经纶的教师简直像神一般,需要顶礼膜拜的,教师焉能有错?

二是因为在过去,人们将师生关系定为一种伦理关系,而且这种伦理关系是仿效伦理中的斧子关系来确定的,在家里,“老子”打儿子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所以有的家长或许还会授意老师:

这小子不听话,任老师揍他!

可现在,教师“为所欲为”的两大条件都发生了变化,在家长眼中,教师可能没什么了不起.在整个国家民主化进程中,教师与学生不再被认为是一种仿效家庭伦理的血缘关系了,在很多家长看来,教师仅仅是帮助孩子成功的“工具”,这把工具不好使,就告你。

于是,教师早已被请下了神坛,新的师生关系应该被建立起来。

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建立在国家法律制度的基础之上,建立这种新的关系意味着教师不必再扮演“一日师终身父”的角色,而应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这种关系首先不是以血缘,其次不是以感情来维系的。

教师对学生也不必如其父母般“恨铁不成钢”,只要对每一名学生尽心尽职,就算是对这份职业有所交待了。

当然教师的不作为不应被宽容,积极的态度应该是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有效地惩戒学生。

教师惩戒学生应具有教育性,尊重学生人格,惩戒应合理并公正,要符合相关程序。

书籍是人类的好朋友,读书是教师必修的功课。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这本书阅读后给我了很大的触动。

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我还要深入研究其中的方法经验,把其运用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之中。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书心得体会

西道小学刘宝军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家长对教师要求高,对学生的期望高。

而学生又自己却无所谓,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做教师?

这是我们经常谈论的话题。

有时我们自己都觉得茫然,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去教学生。

在暑期潜心阅读《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使我受益非浅。

总观全书,我将一些读书体会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做一个真实的人,敢于露拙也敢于表现自己。

无论我们多么优秀,和几十个学生比起来,我们不如学生的地方实在太多了,学生在某个方面的知识可能远比我们丰富的多,这是个事实。

由于传统的师道尊严,我们有时候不好意思在学生面前露拙。

殊不知,这是一个误区。

其实,学生也很清楚,老师不会的东西多了,对高中生而言,他们已经不再象小学生那样认为老师无所不知。

所以老师如果在学生面前假装什么都懂,反而给学生以假的印象。

反之,如果老师在适当的时候哼上一曲,可以调走得找不着了,在适当的时候露上一小手,哪怕有着明显的破绽,在孩子们哈哈一笑中,让孩子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你,一个有血有肉的你,一个和他们一样在许多方面有着这样那样不足的你,孩子们和你的心理距离一下子拉近了许多。

另一方面,如果你在适当的时候慷慨激昂的来几句演讲,声情并茂地来一段朗诵,不经意间很专业地评一下当天的球赛,让学生眼前一亮:

原来我们的老师还有这么一手!

学生对你的好感马上激增。

总之,让学生了解一个真实的你!

  二、做一个有情趣的人不少人说自己不会玩了,如果放两天假,一般也就是睡个大觉。

有些退了休的老同志,一天天地老的特别快,大多因为他们没有什么业余爱好。

一旦不上班了,整天没事可干,反倒闷出病来了。

因此,一个人在工作之余要有一两种业余爱好,这是积极休息,也是提高自己生活情趣的必要的手段,如果整天只知道工作,那他的人生将是多么单调和乏味啊。

“用艺术来‘宣泄’其实是最佳的方法。

比如看悲剧。

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毁给人看,看到剧中人物遇到巨大不幸,观众的感情得到了宣泄。

”“其实更幸福的是创作艺术。

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自己的主观世界完全投入了进去,废寝忘食乐此不疲,会使人十分满足。

他创作时简直就是神,他无比自由,他感觉到世俗世界对他的限制而使他不自由,他理想中的天国就在他的创作中。

”“只有关心老师的心灵世界,才是真正地关心老师和生命质量。

  一个有情趣的老师,他的生命质量才是高的,也才可能得到学生的亲近。

谁也不愿意与一个索然寡味的人去和谐地沟通。

谁也不愿意与一个远离自己生活的人去沟通。

三、做一个善于反省的人。

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中国文化中有一个词是‘反省’,荀子曰:

君子日三省乎己。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包括我们的学生,包括我们教师自己,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其实自身都有较全面的认识,但是真正会去反思还比较少。

我们做为一名教师需要不断地终身地学习。

我们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总是说自己加强要自己业务与政治的学习。

而实际上往往成为一种泛泛而谈的“学习”。

我们教师离不开终身的学习,一旦自己停止了学习,那么工作如同机械的运作,便毫无意义,没有活力。

郑杰校长在书上论述:

真正的学习并不是一个人关起来苦读,或如古人那样需要悬梁刺股地读死书和死读书。

真正的学习借助于有效的表达和倾听,他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以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

他经常会自问和反思“为什么”,理性地分析并得出结论,然后他会和别人充分交流,并对不同于自己的观点抱宽容和尊重的态度。

而我们在学习时常常不考虑与人沟通并听取别人的观点,而无法超越自我的局限,或不能从错误中学习。

这不是我们所应该学习的吗?

我认为,其实,我们并不是不在学习,每天教学在第一线,每位教师肯定都有所感悟,有所困惑,我们只要多一些讨论,多一些表达自己的想法,多悟多写,这不就是我们身为教师最好的学习方式吗?

叶澜说过: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

”要求教师学会反思,即强调教师从反思入手进行教育教学研究。

教师在自我进修、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用教育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促进自身能力的发展。

对于教师来说,反思是一个积极的思维活动过程,同时也是积极的行为改进过程;让教师自己承担起学习和能力提高的责任,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具有学习的主动权和自主权。

这又是一个不断的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激励、自我强化的过程。

反思是教师成长和自我发展的基础,教师从经验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这正是反思的理论支点。

教师从自己的实际教育教学活动出发,发现分析其中的问题,并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讨论来探索改进教育教学的途径。

这是充分发挥了教师自我导向学习和自主改革教学的积极性的有效途径。

反思强调以问题为中心,着眼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解决”。

它是紧贴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情境的、常规的、经常性的教育教学研究方式,更有利于教师的成长。

反思在手段上主要使用自学、反思、行为纠正、科研等手段进行。

这大大突破了传统研究方法的时空局限。

反思强调教师的自主学习。

要使每一位教师学会学习,使他们在群体学习活动的同时实现个性化。

反思强调“学以致用,学用结合”。

以探究和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基本点。

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性很强,如果离开教育教学实践,只读几本教育理论专著,是不可能真正把握教育教学工作的。

如果说学生是在为“明天”而学习,那么教师就是在为“今天”而学习,这是现实的目标。

因此,教师应该带着问题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不足,觉察到自己以前没有觉察到的教育教学中的习惯行为及其消极后果;找出驱动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各种思想观点到底是什么,它与自己所倡导的理论是否一致,自己的行为结果与期望是否一致;经过这种分析,教师对存在的问题形成更明确的认识,会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来解决面临的问题;教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教育教学过程达到更优化。

由于教师是带着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去学习,这就使得他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实效性,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教师通过反思,自觉地探索教育教学过程,在学中教,在教中学,这是教师自我提高的最佳途径。

读了这本书,里面的很多章节让我沉浸其中,如做《一名称职的服务者》,就是说我们做教师的都要为学生服务,为帮助学生的学习服务。

那么我们又是怎样服务于学生呢?

我觉得在我现在的教育中,教师要摆正位置为学生的服务,应该以平等的人格对待学生。

服务的好坏要学生来评价。

教师还要提高服务手技能和态度,把学生作为服务的对象,要理解学生,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看问题,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在为学生服务的过程中,我们有好的心态,学生就会心存感激。

当学生学会感激之后,才会醒悟,才会更好的回报教师。

又如《谁是学校的主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