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矿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22888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矿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东矿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东矿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东矿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东矿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东矿设计.docx

《东矿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矿设计.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东矿设计.docx

东矿设计

1.1.1矿区位置

内蒙古东升庙矿区铜铅锌多金属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后旗东升庙镇境内。

整个矿区东西长4.6km,南北宽1.1~3km,面积约1.3km2。

地理坐标:

东经107°02′30″~107°05′37″;

北纬41°06′15″~41°07′55″。

矿区现状

东升庙多金属矿区自1974年起先后有8家地方小矿陆续在矿区浅部1050m标高以上采矿,采用平硐和斜井联系开拓,开采对象主要是2、3、4矿体,均是采富弃贫,开采含硫大于25%的硫铁矿。

1992年4月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内政发118号文指示精神,对小矿进行整顿,并决定接收4家地方小矿,于是1992年6月组建成立内蒙古北方化学矿产工业公司,下设内蒙古东升庙硫铁矿等企业,隶属于自治区石化厅。

内蒙古东升庙硫铁矿1992年到1994年底仍以采硫为主,由于硫矿石滞销,1995年到1997年转为采铜,开采对象主要是CuS-1矿体,开采标高994~1075m标高。

1995年8月,该矿自筹资金建成年处理原矿3.5万t的选矿厂。

1997年底浅部矿体采完,东升庙硫铁矿由采铜转入采锌,开采对象是ZnS2、ZnS3-1,首采标高为970m水平。

1998年7月、2000年5月,先后两次对小选厂进行技术改造,使其成为选别锌硫矿石的选矿厂。

2000年10月经巴盟经贸局批准,由内蒙古北方化学矿产工业公司与甘肃建新实业有限公司合作在原内蒙古东升庙硫铁矿的基础上组建成立了内蒙古东升庙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现归属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华澳矿业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2003年化学工业部连云港设计研究院对改制后的矿山通过技改扩建,矿山设计生产规模由原3.5万吨采选能力扩大到年采选锌硫矿石60万吨。

设计开采范围8~40线,900m标高以上,开采对象主要为2、3-1、11-1号锌硫矿体。

同年经过试车调整,投入正常生产。

目前矿山选矿工艺为一般浮选法,工艺流程为二段磨矿-优先浮选。

公司现有从业员工500多人,其中大中专毕业生120人,各类专业技术管理人员68人,生产及辅助人员380多人。

公司目前下辖两个采矿厂,三个选矿厂和十一个职能部门,矿山生产采用平硐与盲竖井、盲斜井开拓,生产规模为年采选铅锌铜矿60万吨,主要产品有铅精矿、锌精矿、硫精矿、铜精矿等。

1.1.4交通运输条件

矿区南邻乌拉特后旗政府所在地东升庙镇,与东升庙镇相距1km。

南距包兰铁路线临河站58km,距杭锦后旗20km。

西距乌拉特后旗碳窑口多金属矿区30km。

东南距内蒙古最大的工业城市包头市340km。

从矿区到上述各地均有一级公路或高速公路相通,交通非常方便。

自然地理及经济

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后旗东升庙矿区处于阴山山脉狼山中段南缘与河套平原接壤地带北侧狼山山脉中。

矿区为剥蚀构造山区,属低中山地形,山顶具近似园形的单面山地貌特征。

矿区内岩石裸露程度较高,植被稀疏。

矿区海拔标高1050~1183m,相对高差一般80m~145m。

山脉呈北东东走向,山势陡峻。

矿区属中温带干旱气候区,具干燥少雨,多风早寒,日照充足,年、日温差大,寒暑变化剧烈的显著特征,属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

据杭锦后旗气象站1996~2006年气象资料,矿区年最高气温37.4℃,最低气温-33.1℃,平均气温7.2℃。

年最大降水量235.4mm,最小降水量56.3mm,平均降水量134.6mm,最大积雪深度17cm。

年日照时数2976~3484h;多年平均风速2.6m/s,最大风速29.2m/s。

矿区从10月至翌年4月为冻土期,最大冻结深度127cm。

矿区多风,且集中在春秋两季,主导风向随季节而变化,春季和8、9月份多为北东向,11月份为南西向。

矿区山区以牧业为主,人口稀少,牧民以蒙古族居多,经济条件相对落后。

总之该矿床外部开发建设条件相对较好。

矿山水文地质条件

东升庙矿区处于阴山山地水文地质区低中山丘陵基岩裂隙水亚区的阴山西部岩浆岩、变质岩裂隙水较贫地段,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为1034m(友联一队附近),自然排泄面标高1050m(东升庙沟口),资源储量估算最低标高700m。

区内最高峰为那云乌拉山标高1339.45m。

由狼山群二岩组二、三、四岩性段白云石大理岩,绢云石墨片岩组成,是矿区唯一的基岩裂隙含水岩系。

含水岩系产状随褶曲构造起伏变化而变化,明显受构造控制。

含水岩系因裂隙发育的各向异性,富水性变化较大。

本矿区含水层以裂隙为主,顶底板为隔水层,附近无大的地表水体,充水含水层及构造破碎带富水性中等到弱,地下水补给条件较差,属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的矿床。

1.3.3矿山工程地质条件

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后旗东升庙多金属硫铁矿区,位于华北地台北缘西段,狼山复背斜南翼。

含矿岩系为中元古界狼山群泥质-黑色页岩-碳酸酸盐岩建造。

矿区东西长约2500m(64~25勘探线),倾斜宽约1860m,面积4.65km2。

矿区地层发育不全,主要为中元古代狼山群及中、新生代地层,缺失古生代地层。

狼山群分三个岩组,其中第二岩组(Pt2Ln2)为矿区主要含矿控矿岩组,矿区工业矿体赋存其中。

矿区构造复杂,总体构造呈北东~南西向展布。

多期次的构造变动,致使狼山群叠加变形。

矿区共划分出大小褶曲82个,它们大都分布在矿区中部及南部,多成群成带分布,褶曲轴方向以北东向为主,具明显的规律性和层次性。

其中红帽山向斜(Ⅱ1)、三贵口背斜(Ⅱ2)、杨树湾向斜(Ⅱ3)、那云山褶皱群等。

这些褶曲构造是矿区主要控矿构造,对矿体形态和空间位置控制明显。

褶皱构造的发育,使得矿体形态更加较复杂多样。

矿区共发现大小断裂75条,除F1、F5两条区域性边界断层外,其余多分布在矿区南东一带。

断裂构造对主要矿体破坏影响不大。

断层类型以走向层间滑动断裂或逆断层为主。

矿体直接顶底板围岩为白云石大理岩、含石墨白云石大理岩和石墨白云石大理岩。

据调查原东升庙硫铁矿采掘范围内,在多年的开采中形成许多较大的空场,除个别空场项顶板或底板断裂带有冒顶、片帮现象外大部分未发生冒顶、片帮现象,同时也未见绢云石墨片岩和矿化较强的中厚层石墨大理岩发生层间滑动。

以往各小矿开有留下的许多巷道(砼护、断面)均未发现有冒顶或片帮现象,别处矿区经多年地下开采,目前未见地表变形。

总之,东升庙矿区的井巷围岩稳固性较好,岩矿石达中等稳固~稳固的程度,工程地质条件属中等。

工作制度、矿山规模及产品方案

年工作日300天,每天3班作业,每班工作8小时。

根据甲方委托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矿山开采扩建规模为20万吨/a。

矿山选矿采用浮选工艺选别指标。

锌精矿产率6.14%,精矿品位48.21%;铅精矿产率0.57%,精矿品位56.48%;铜精矿产率1.13%,精矿品位18.91%;硫精矿产率29.09%,精矿品位39.89%。

矿山主要生产工艺概述

1、矿床开拓

本次扩建设计开拓系统保持原有开拓系统不变,继续采用平硐与盲斜井和盲竖井联合开拓方案,把原2#盲斜井和盲竖井延伸至800m中段,1#盲斜井延伸至850m中段,在850m中段新设计一条盲竖井(称为8#盲斜井)至800m中段(但提升设备考虑延伸至700m标高)。

2、采矿方法

本次扩建设计开采方案主要开采对象为1、2、3、4、11矿体,通过5个矿体特征的比较,根据矿体的赋存特点、地质水文条件、优缺点、适用条件和技术可行等因素,采矿方法采用分段凿岩阶段空场采矿法为主,浅孔留矿采矿法为辅,对于占大部分的中厚矿体采用垂直深孔分段凿岩阶段矿房采矿法,对于少部分薄矿体选用浅孔留矿采矿法。

3、矿井运输与提升

本次扩建设计矿井运输与提升方案保持原有的方案不变,井下各中段运输采用直流架线式电机车运输,提升系统采用斜井串车组提升和竖井罐笼提升,矿石提升至1050m标高以后通过直流架线式电机车运输至地面矿仓,轨距是600㎜,钢轨是采用18kg/m。

4、矿井通风

本次扩建矿井通风方案保持原有的方案不变,通风方式为机械通风,通风系统为中央对角抽出式通风。

5、矿井排水

本次扩建设计矿井排水采用接力排水,900m中段以下的水汇集到800m中段的水仓,利用水泵泵至900m中段的水仓,再利用900m中段水泵泵至1050m主平硐,采用平硐自流排水。

6、矿山供风供电供水

本次扩建设计矿井供风供电供水方案保持原有方案不变。

供风采用集中供气。

井下用水从排水管直接管供水,多余的水排至地表水池供选矿厂用水,生活用水利用地下水。

井下供电由主供电源、备用电源和柴油保安供电三路组成。

7、总图运输

矿部及生活区:

矿部办公大楼及生活区建在1050主平硐口前部左右两侧空旷的平地处。

工业场地:

由于本次设计是扩建设计,采矿地表工业场地全部利用原有场地,采矿运输是利用原有的1050m主平硐,所以采矿工业场地就近布置在主平硐口前,主要有井口车场、空压机房、综合机修站、道口房等,该场地占用土地7589m2。

取水点:

由于坑内涌水的PH值近似中性,且经过900、800中段主排水泵房水仓沉淀,水质基本符合井下生产用水的要求,按业主的意见,就用矿坑涌水作为井下生产用水水源,为节省能源,各生产中段的供水管道均与主排水管连通,即由主排水装置作为坑内供水水源。

供水池:

由于井下用水直接利用主排水装置中的矿坑水,不需为其建专用水池,但井下消防用水不能直接利用主排水装置中的矿坑水,由于地面选矿高位水池的容量远远超过了选场日用水量,多余水量足够用来作消防用水200m3,故不新建专用水池。

地面炸药库及井下炸药临时存放点:

地面炸药库利用原有的炸药库,库容足够。

将井下炸药临时存放点设在废旧巷道内,体位置由矿山安全部门联合当地公安局、安全部门共同择址,并安排专人负责管理,所需炸药应按相关程序向有关部门采购。

废石场:

废石场设在主平硐前400至500m的东升庙沟东南岸荒滩上,此处运输线路便捷,废石可直接排弃,该场地占用土地16200m2,东升庙沟下游无居民点。

交通:

矿部及生活区已有公路和外界相通。

精矿和原材料都是用汽车运输,各场地间的联系道路和工业场地内的道路路面为泥结碎石路面,路面宽3.5m,路基宽5m。

区域地质

一、大地构造位置

矿区在区域上位于华北地台(Ⅰ级)北缘,狼山~白云鄂博台缘坳陷(Ⅱ级),狼山~渣尔泰褶断束(Ⅲ级)狼山复背斜的南翼。

成矿地质环境十分有利,与炭窑口多金属硫铁矿、甲生盘硫多金属矿同处于狼山至渣尔泰山南缘多金属成矿带上。

矿区所处大地构造位置属华北地台北缘,内蒙地轴西段,其北侧为海西褶皱带。

二、地层

区域内中元古界狼山群分布最广,出露面积约47km2,东升庙矿区出露面积约13km2。

狼山群分三个岩组九个岩性段,原岩建造类型为砂砾岩~炭质粉砂质泥岩~碳酸盐岩建造,下部夹较多的中基性~酸性火山岩层,代表一个由海进~海退的沉积序列,总体上属正常沉积。

东升庙多金属硫铁矿床产于特定的海进层位中上部的炭质粉砂质泥岩和碳酸盐岩建造中。

在其上部零星分布中~新生代的陆相沉积岩系。

狼山群形成时代为1098~1600百万年。

三、构造

矿区位于华北地台北缘,内蒙地轴西段,狼山复北斜南翼(见图2-1)。

多次构造变动形成了本区复杂的褶皱和断裂构造。

狼山南缘深断裂(F1),自北东至南西横贯整个矿区。

其北侧为狼山复背斜轴通过位置,再向北为沃博尔铜格~川井深断裂;测区南侧与赛音呼都格~临河~磴口深断裂毗邻;西侧有哈期图~太阳庙南北向扭性断裂;东靠狼山弧形构造弧顶转折部位(乌盖东)。

上述主要深断裂和复背斜轴脊走向均表面为北东~南西向,是南北向左旋力偶作用结果。

受这些大型区域性构造的挟持和影响,区内各种构造形迹总体上都呈北东~南西向展布。

褶皱和断裂构造具有强烈的继承性和多次活动的特点,这些特点在基底变质岩中表现尤为明显。

中生界以断裂为主,褶皱不发育,大多为缓倾斜的单斜构造。

矿区地质

2.4.1地层

矿区地层发育不全,主要为中元古代狼山群及中、新生代地层,缺失古生代地层。

狼山群分三个岩组,其中第二岩组(Pt2Ln2)为矿区主要含矿控矿岩组,矿区工业矿体赋存其中。

本组分五个岩性段,自下而上分述如下:

1、褶曲构造

矿区共划分出大小褶曲82个,它们大都分布在矿区中部及南部,多成群成带分布,褶曲轴方向以北东向为主,具明显的规律性和层次性。

其中红帽山向斜(Ⅱ1)、三贵口背斜(Ⅱ2)、杨树湾向斜(Ⅱ3)、那云山褶皱群等。

这些褶曲构造是矿区主要控矿构造,对矿体形态和空间位置控制明显。

褶皱构造的发育,使得矿体形态更加较复杂多样。

2、断裂构造

矿区共发现大小断裂75条,除F1、F5两条区域性边界断层外,其余多分布在矿区南东一带。

断裂构造对主要矿体破坏影响不大。

断层类型以走向层间滑动断裂或逆断层为主。

3采矿

开拓方式的选择

本次设计范围为标高在+800m~+950的8~40勘探线范围内的1、2、3、4、11号矿体,由于设计范围内矿脉集中,故采用一个井田开采。

根据矿体赋存条件,结合矿山1050m主平硐口附近已经建设,并形成了采场工业场地和选矿厂设施以及井下生产开拓系统,最终确定矿山采用平硐与盲斜井和盲竖井联合开拓运输方式。

1#盲斜井(主斜井)布置在18―24线间2号矿体下盘,斜井断面规格(3.2×2.7m2),倾角为25°,设计掘进至800m标高,由于现场矿体的赋存状况发生变化,现只掘进至850m标高,经分析比较,不再下延。

拟定在20勘探线附近向东新掘进一条8#盲斜井至矿体最底部730m标高,上部车场与1#盲斜井相连,主要是接替850m标高以下1#盲斜井的提升任务。

2#盲斜井(东斜井)布置在主斜井以东100m处,与主斜井平行,方位角为322°,规格(3.2×2.7m2),设计掘进至800m标高。

900m中段运输巷道采用环形布置,一条布置在矿体下盘的下中段矿体崩落范围以外10m,另一条沿矿体顶盘布置。

850及以下中段采用沿脉加穿脉布置。

在矿区西部14勘探线附近1050m标高已掘一条盲竖井,规格(Φ3.5m),设计掘进至800m标高,现已下掘至900m中段,主要提升西部11富锌硫矿体,提升能力为20万t/a。

盲竖井采用3a#单层罐笼提升,所有斜井均采用单钩串车组提升。

利用原有的4#斜井作为西部通风井,新建的东风井作为东部通风井,使矿山形成比较完善的中央对角式通风系统。

4#斜井和东风井内均设置踏步,兼作作为人行安全出口。

3.3.3中段高度的确定

根据矿岩的稳固性程度阶段高度宜在30~60m。

采用较大的阶段高度可以减少矿床开拓的阶段总数,从而降低开拓工程总量及其费用,有利于生产和集中管理,但由于该矿体地质条件复杂,该矿区的井巷围岩稳固性较好,岩矿石达中等稳固~稳固的程度,工程地质条件属中等,地下水丰富,所以阶段高度不宜取得过高,参照类似矿山的实际生产经验,并结合矿山生产实际选取阶段高度为50米是合理的。

3.3.4开拓运输系统

3.3.4.1开拓工程

新增主要的开拓工程有2#盲斜井和盲竖井延伸,8#盲斜井。

根据拟采用的采矿方法,900m中段运输巷道采用环形布置,一条布置在矿体下盘的下中段矿体崩落范围以外10m,另一条沿矿体上盘布置。

850及以下中段采用沿脉加穿脉布置。

开拓工程,请见各中段平面设计图及总平面布置图。

3.3.4.2运输系统

各中段的矿石、废石由中段运输巷道采场下部的振动放矿机向矿车装载或漏斗由人工装载,中段巷道掘进则由装岩机向矿车装载。

由7t架线式电机车索引YGC1.2(6)型固定车箱式矿车运输矿石,20辆/列;7t电机车索引YFC0.7(6)型翻转车箱式矿车运输废石,20辆/列,至1#盲斜井或8#盲斜井、2#盲斜井井底车场,由斜井串车组提升至1050m斜井上部车场。

西部矿石由盲竖井每次提升一辆YGC1.2(6)型固定车箱式矿车至1050m标高的盲竖井车场,矿车经过编组后,由10t电机车索引至主平硐外选矿石原矿仓卸载站,由YFS1.2型双矿车翻车机卸载。

废石列车由10t电机车索引至地表废石场人工卸载。

3.4采矿方法

3.4.1.1采矿方法选择

东升庙矿区围岩和矿石均稳固性较好,矿岩达中等稳固~稳固的程度,工程地质条件属中等,宜选用空场法或充填法,排除崩落法。

由于该矿上部矿体回采时没有采用充填法,采用的是分段凿岩阶段空场法,矿山就没有建立充填站,若扩建开采回采时采用充填法,则需要建立完整的充填系统,需要大量的投资,基建期也会增长,因此使用充填法的可能性不大,也可以排除。

由于该矿体属于倾斜到急倾斜的薄到厚矿体,经过比较各种空场采矿法,可选“浅孔落矿留矿法”和“垂直深孔分段凿岩阶段矿房法”。

浅孔留矿法具有结构简单及生产工艺简单,管理方便,可利用矿石自重放矿,采准工程量小等优点,适用于矿体厚度薄和极薄的矿脉。

若用于中厚以上的矿体,矿柱矿量损失贫化大,工人在暴露面下作业,安全性差;平场工作繁重,难以实现机械化。

垂直深孔分段凿岩阶段矿房法适用于矿岩稳固的厚和极厚倾斜矿体。

分段凿岩阶段空场法具有回采强度大,劳动生产率高,采矿成本低,回采作业安全等优点。

但是也存在一些缺点,如矿柱矿量比重较大,回采矿柱的贫化损失大,采准工作量大。

本次扩建设计主要开采对象为1、2、3、4、11矿体,通过以上的论述,根据矿体的赋存特点、地质水文条件、优缺点、适用条件和技术可行等因素,采矿方法采用分段凿岩阶段空场采矿法为主,浅孔留矿采矿法为辅,对于占大部分的中厚矿体采用垂直深孔分段凿岩阶段矿房法,对于少部分薄矿体选用浅孔留矿采矿法。

3.4.1.2矿块回采顺序、基建矿块数量及范围

1、矿块回采顺序

采用后退式回采顺序。

后退式的回采是以井筒为准,从最远或最边界的矿块开始回采。

2、基建矿块数量及范围

由矿体赋存情况,定出主要采矿方法矿块出矿能力为350吨;再按“采掘并举,掘进先行”的原则进行安排基建矿块。

安排的结果是这样的:

基建矿块14个,8个矿块作开拓工程,2个矿块作采准工程,2个矿块作切割工程。

3.4.2浅孔留矿采矿方法

3.4.2.1矿块结构

矿体厚度小于等于5m时采用浅孔留矿采矿方法,矿块沿走向布置,矿块长50m,阶段高度50m,即+800m、+850m、+900m,矿块宽为矿体厚度。

天井断面2m×2m,底柱高度6m,顶柱高2m,间柱宽6m,联络道间柱为4m。

3.4.2.2采切工程

1、采准工程

采准工程有探矿穿脉、探矿行人通风天井、漏斗颈和联络道。

沿矿体走向相隔50m在阶段运输巷道的两侧掘进穿脉巷道,穿脉规格为2.5×2.5㎡,穿脉长10m,具体长度视矿体长度而定。

掘进穿脉的目的进一步揭露矿体的赋存情况,尤其是厚度大小,起到探矿的作用。

在矿块的两侧沿矿体下盘掘进探矿行人通风天井,天井规格2×2㎡,倾角与矿体倾角保持一致。

天井内要架设梯子,兼起探矿、行人、通风的作用。

在间柱内每隔4m掘进联络道,联络道规格为2.5×2.5㎡,矿块两侧联络道错开布置。

沿阶段运输巷道向上掘进漏斗颈,漏斗颈规格为2×2㎡,漏斗间距为6m。

2、切割工程

切割工程有拉底巷道、拉底和扩(辟)漏。

在底柱顶面上沿矿块走向上掘进拉底巷道,规格为2×2㎡,由于矿体厚度较小,拉底巷道与拉底一次成型,拉底巷道宽为矿体厚度,高为2m。

拉底巷道掘进可以从矿块一侧向另一侧进行,也可以从两侧向矿块中央同时进行,为大量采矿创造补偿空间和自由面,也为回采工作提供作业空间。

扩(辟)漏是把漏斗颈上段扩大,形成喇叭口状的漏斗,这项工作也可以与拉底同时进行,为大量放矿工作做准备。

采切工程布置详见采矿方法设计图。

矿块采切工程量计算见下表3—3。

表3—3采切工程量计算表

采切工程名称

数量

断面

长度

工程量

穿脉

1

6.25

10

62.5m3

通风人行天井

1

2×2

47.5

190m3

漏斗

7

6

42

252m3

联络道

42

2.5×2.5

84

525

拉底巷道

1

2×2

50

200

单个矿块采切比

的计算

3.4.2.3回采工艺

回采工作主要包括:

浅孔落矿(凿岩、爆破),采场通风,矿石搬运,局部放矿,平场,撬顶处理松石等作业。

1、浅孔落矿

采用自上而下分层回采,在每一个分层中进行凿岩爆破崩矿、通风、局部放矿之后进行平场及松石处理等作业。

分层高度2m,回采工作面多为梯段布置,梯段形工作面的梯段长度一般为10~15m。

回采凿岩采用YSP-45气腿式钻机,台班效率为25m,上向炮眼一般为前倾750~850,每个矿块安排两台凿岩机,"一"字型钎头,孔径40mm,孔深2m,最小抵抗线1m,炮孔间距1m,排间距0.8m,炮孔采用平行排列,边孔布置以不崩落围岩增加贫化为原则。

2、采场通风

通风最少时间应在1小时以上,并确认炮烟、粉尘和有害气体排出后,作业人员才能进入采场撬顶、平场等,采场风速要达到0.5m/s以上。

通风路径为:

新鲜风流由平硐→运输平巷→人行通风天井下段→采场工作面→人行通风天井上段→上阶段回风巷。

3、矿石运搬

矿体属急倾斜薄矿体,生产能力不大,采用矿石自重落矿崩落下的矿石经漏斗到矿车,从阶段运输平巷运出。

4、局部放矿

每次爆破崩矿后进行局部放矿,放出的矿石量大约为崩落下来的矿石的1/3左右。

即要维持2m的回采高度,以便下一回的凿岩,爆破工作。

5、平场、撬顶和二次破碎

为了保证平场及后面的作业安全,还应该将顶板上的和两帮的松石撬落。

同时为了便于工人在矿堆上进行凿岩爆破作业,局部放矿后,应将矿堆表面整平。

崩矿落下的大块,应在平场时进行二次破碎。

破碎时应注意安全。

6、最终放矿

在每一阶段回采到顶柱时即停止该阶段的回采工作,接着进行最终放矿工作。

应编制放矿计划,及时组织放矿,放出留在矿房的全部矿石。

3.4.2.4地压控制及采空区处理

地压控制主要是靠矿岩自身的稳固性来支撑,同时留在采场内的矿石也起到支撑两帮围岩的压力作用。

矿体采完后会留下采空区,尤其是矿体出露地表。

若对空区不进行处理,则会留下很多安全隐患。

针对该矿的特点处理空区的措施为崩落围岩充填采空区。

在最终放矿之前,在上盘围岩用深孔凿岩、装药,待最终放矿完成之后,再进行爆破上盘围岩充填采空区。

3.4.2.5设备选择

凿岩采用YSP—45和YT—28钻机。

3.4.2.6回采率及贫化率

根据计算和类比法,采出矿石的回收率为95%,贫化率为11.5%。

3.4.2.7采矿工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采矿方法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详见表3-4。

表3-4采矿方法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3.4.3分段凿岩阶段矿房法

3.4.3.1矿块结构参数

根据矿体厚度来布置矿块,当矿体厚度≤15m时,矿块沿走向布置,矿块长60m,矿块宽度为矿体厚度,矿块间柱宽12m,矿块顶柱厚6m,底柱高8m;当矿体厚度≥15m时,矿块垂直矿体沿走向布置,矿块长等于矿体厚度,矿块宽度为16m,3个矿块间留一间柱,间柱宽12m,若矿体为极厚矿体,则矿块长等于60m,矿块宽度为16m,垂直走向上间柱宽12m,沿走向上3个矿块间留一间柱,间柱宽12m,矿房顶柱厚6m,底柱8m。

阶段高度50m,分段凿岩高度为12m。

3.4.3.2采准、切割

阶段运输巷道沿矿体下盘脉外沿脉布置,规格为2.5×2.5m2,在矿体下盘沿阶段运输巷一侧每隔60m布置一条通风行人天井和溜井,用来联络各分段,溜井布置在分段平巷和天井之间,天井和溜井规格都为2×2m2。

在矿房垂直方向上每隔12m布置一条分段凿岩巷,规格为3×3m2,在每个分段巷道内沿走向掘进一条分段平巷,规格为2.5×2.5m2。

溜井、天井与分段平巷之间用联络道贯通。

在矿体上盘或间柱各分段垂直矿房宽度方向布置切割平巷,规格为3×3m2,各分段矿房中间布置一条切割天井,规格为2×3m2,以切割天井和切割平巷为自由面形成宽度为4m的切割槽。

在间柱内最上部的分段内掘进一条短通风行人天井通达顶柱,紧挨天井掘进放顶硐室,规格为3×3m2。

在底柱内掘进两条堑沟巷道,规格为3×3m2,在两条堑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