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运输掘进作业规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22574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1.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5运输掘进作业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5运输掘进作业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5运输掘进作业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5运输掘进作业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5运输掘进作业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5运输掘进作业规程.docx

《205运输掘进作业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5运输掘进作业规程.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5运输掘进作业规程.docx

205运输掘进作业规程

盘县柏果镇龙山头煤矿

12051工作面运输巷

掘进作业规程

矿长:

生产矿长:

安全矿长:

机电矿长:

编制:

 

编制时间:

二0一一年五月五日

规程会审意见

矿长意见

工程师

意见

生产矿长意见

安全矿长意见

机电矿长意见

第一章概况

一、工程概述:

本《作业规程》掘进的巷道为+1408—1361水平暗斜井西翼布置的首采工作面之准备巷道。

⒈掘进的目的是形成上述采面的生产系统,满足其系统通风、运输、行人需要。

⒉巷道设计长度及服务年限

巷道设计长度:

回风巷为300m。

服务年限:

12个月。

⒊开工时间:

我矿领导决定,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本掘进工作面自2011年5月25日开工,预计2011年7月完工。

⒋编写依据

⑴盘县柏果龙山头煤矿(整合)开采设计方案。

⑵盘县柏果镇龙山头煤矿(整合)安全专篇。

⑶《煤矿安全规程》

二、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情况

1、地面相对位置

待掘巷道相对位于我矿区范围山地,无房屋及其它建筑物,地面相对标高+1600~+1650m。

2、地质简况:

待掘巷道沿5#煤层底板掘进,其底板主要岩性为泥质沙岩、粉砂岩、结构致密坚硬不易垮落,预计掘进范围内不会遇到较大的断层。

3、水文地质情况

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充水因素主要为大气降水,5#煤层底板具有良好的隔水性,但5#煤层从1408中部石门所揭露的煤层查证,现水平以上有曾开采过,应该特别注意探放水,坚决做到:

先探后掘,严格按探放水措施组织施工,预防采空区透水事故的发生。

4、瓦斯

据矿多年积累的资料及现时对井下作业地点的瓦斯监测,矿井瓦斯涌出量相对较小,根据2010年度瓦斯鉴定报告5#煤层的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37m3/min,相对瓦解涌出量为10.35m3/t,但在施工中仍应加强监测,严防误穿老空区的瓦斯聚积而引起事故,切实加强通风管理,加强瓦斯现场监测监控工作。

第二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第一节巷道布置

12051回风巷首先在1361石门预留口处按3100的方位沿煤层底板掘进,设计坡度为+5‰,工程量为220m。

详见采掘工程平面图

第二节支护设计

一、巷道断面及支护:

本工作面运、回巷道采用11#工字钢梯形棚支护,木背板背帮背顶。

⑴棚距600mm(中—中);

⑵帮顶采用木背板背帮背顶;

⑶巷道掘进断面:

6.2m2;

⑷巷道净断面:

5.3m2;

⑸腿窝深200mm。

放炮前,棚子距迎头的最大空顶距离为0.3米;放炮后,棚子距迎头的最大空顶距离为0.8米,空顶部分采用两根长3~4米的8kg/m轨道做前探梁,进行临时支护。

二、临时支护:

采用吊挂前探梁作为临时支护,前探梁由15kg/m的两根钢轨制作,长度不小于4m,间距不大于1.2米,用金属锚杆和吊环固定,吊环形式为倒梯形,每根前探梁不小于2个吊环,吊环用配套的螺母固定,前探梁必须及时跟紧迎头,其最大控顶距离为2.0m,前探梁上用9块规格为(长×宽×厚)=1500mm×200mm×50mm半圆木和木椽杆接顶。

三、开工前的准备

1、开工前必须完善通风设施,确保通风系统畅通。

2、巷道沿5#层煤层底板掘进。

3、施工时,先从石门预留的巷道开口处掘进(回风巷从中部石门预留开口处掘进),架好抬棚,再沿5#煤层底板掘进。

5、巷道属平巷,棚子垂直于水平面架设,迎山角不超过±50(巷道支护断面图如下)

巷道掘进断面:

6.2m2;巷道净断面:

5.3m2;腿窝深200mm。

6、质量要求:

(1)巷道净宽:

符合设计要求,允许误差0~+50mm。

(2)巷道净高:

符合设计要求,允许误差0~+50mm。

(3)前倾后仰:

不超过+0.50。

(4)支架梁水平、扭距:

水平≤50mm,扭矩≤100mm。

(5)棚梁接口:

严实合缝。

(6)背帮背顶:

全部背牢刹紧。

(7)棚距:

600mm,误差±100mm。

第三章施工工艺

第一节掘进工艺流程图

交接班

敲帮问顶

敲帮问顶

临时支护

瓦斯检查

装货

打眼

精挖基础、砌墙

装药

架棚砌碹

瓦斯检查

文明生产

放炮

出班

通风排尘

瓦斯检查

 

第二节掘进方式

1、使用MSZ-1.2型电煤钻打眼,RM-II型乳化炸药1—5段矿用许可电雷管起炸,全断面一次起炸。

2、掘进机械:

配备一台MSZ—1.2型电煤钻或YT27型凿岩机打眼。

使用0.75T矿车装货,人工推车运输。

第三节作业方式

采用一次成巷“三、八”作业制。

循环方式及进度、循环率:

小班循环,循环进度2.4m,循环率95%。

第四节装药机构及爆破说明书

1、一律采用正向装药,严禁反向装药。

2、每个炮眼装药后必须充填一卷水炮泥,剩余部份用黄泥填满并封口。

3、爆破说明书

名称

眼号

眼数

眼深

(m)

炮眼角度

装药量

雷管

段号

充填

长度

放炮

顺序

联线

方式

水平

垂直

卷/眼

小计

掏槽眼

1~3

3

1.4

750

750

3

1.8kg

0.6m

辅助眼

4~6

2

1.2

500

500

2

0.8kg

0.6m

帮眼

9~10

15~16

4

1.2

00

00

1.5

1.2kg

0.7m

顶眼

6~8

3

1.2

00

00

1

0.6kg

0.7m

底眼

11~14

4

1.2

680

680

1.5

1.2kg

0.7m

合计

16

5.6kg

 

第四章生产系统

一、通风系统(附通风系统图)

(一)风量计算

1、按沼气涌出量计算

Q掘=100×q瓦掘×K掘通

=100×1.37×1.8

=246.6m3/min

⒉、按面工作实际工作人数计算

Q=4N=4×12=48(m3/min)

根据上述计算,设计综合选取工作面配风4m3/s,工作面的风速为0.75m/s左右。

(二)掘进工作面的风量确定

掘进工作面的实际需要风量,应按照冲淡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并考虑局部通风机实际吸风量、工作面温度、炸药用量、风速和人数等规定要求分别进行计算,并取其中最大值。

经分析和计算认为,本矿井地温不高,掘进工作面人数≤12人,影响工作面风量确定的主要因素是瓦斯涌出量。

(三)按局扇实际吸风量计算

Q掘=Q扇×I

=240×I

=240m3/min

(四)按风速进行验算

①按最低风速验算

Q掘≥S掘×15

≥5.3×15

≥79.5m3/min

②按最高风速验算

Q掘≤S掘×240

≤5.3×240

≤1272m3/min

(五)风机选型

根据以上计算,掘进所需风量取最大值252m3/min,选用FBDCN-11KW×2轴流式风机进行供风能满足要求。

(六)风流方向:

新风:

回风顺槽

副暗斜井→井底车场→1361石门→掘进迎头

乏风:

掘进迎头→石门→1361石门→井底车场回风上山总回风巷。

二、供水系统:

地面消防池→主斜井→车场→1361石门→掘进迎头

三、供电系统:

主井车场配电室→各掘进迎头

四、运料出货系统

运料:

地面→主斜井→暗主下山→1361石门→掘进工作面

出渣:

掘进工作面→1361石门→井底车场→暗主斜井→主斜井→地面。

五:

压风系统见图

六:

防尘、防火系统见图

七:

运输系统见图

第五章劳动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第一节劳动组织

采用“三八”制循环作业。

循环进度:

沿煤平巷班掘进2.4米,日进7.2米1个循环。

劳动组织表见表。

劳动组织表

工种

出勤人员/人

备注

早班

中班

夜班

打眼工

2

2

2

爆破工

1

1

1

装岩司机

支护工

2

2

2

把勾工

推车工

2

2

2

上料工

4

4

4

电钳工

1

1

1

班长

1

1

1

合计

13

13

13

第二节循环作业

1、合理安排各道工序,进行平行交叉作业。

其循环顺序为:

安全检查→打眼→放炮→检查→临时支护→出碴→支护

2、打乱正规循环的补救措施:

提高效率,缩短循环时间,赶上正规循环作业;适当调整循环进度,力争在本班内抢回,在正规循环后再恢复正常循环进度;组织力量突击,适当增加人员、设备,确保正规循环;本班内抢回循环有困难,可为下班多做一些准备工作,保证下班顺利完成循环。

附正规循环作业图表如下。

 

第三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

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2051运输巷

1

每循环出勤人数

39

2

循环进尺

m

7.2

3

效率

%

4

月循环次数

27

30d/月

5

月进尺

M

195

195

6

循环率

%

90

90

7

炸药消耗量

Kg/m

5.6

5.6

8

雷管消耗量

个/m

16

16

9

坑木消耗量

M3/m

0.03

0.03

10

工字钢消耗量

t/m

11

水泥消耗量

t/m

12

砂消耗量

t/m

13

石子消耗量

t/m

14

速凝剂

Kg/m

第六章管理制度

一、交接班制度:

(一)班前交接班制度

1、上班值班矿长必须把上班出现的问题向下班交待清楚。

2、当班的工作量,掘进进尺、材料消耗、工具及设备向下一班交待清楚。

3、掘进工作面有何隐患,顶板压力情况,下一班应注意的事项在现场向下一班交待清楚。

(二)放炮员交接班制度

1、当班打眼数目,放炮情况及放炮出现的问题向下一班交待清楚。

2、当班有无瞎炮、残炮,并把瞎炮、残炮的位置、方向、角度、深度、药量向下一班交待清楚。

(三)安检员交接班制度

安检员必须把当班出现的问题和存在的隐患在现场向下一班交待清楚,以及顶板、瓦斯情况都详细,交待清楚。

(四)瓦检员交接班制度

1、瓦检员必须在现场交接班,把迎头的瓦斯情况向下一班交待清楚。

2、当班有无瞎炮、残炮,并把瞎炮、残炮的位置、方向、角度、深度、药量向下一班交待清楚。

二、敲帮问顶制度:

作业人员进入列入迎头时,在打眼前、装药前、炮前、装车前、支护前都必须进行敲帮问顶工作,随时处理顶帮、浮矸活石后,方能进行工作。

三、工程质量验收制度:

1、做好当班自检工作,对质量不符合要求的,必须按质量标准逐项整改。

2、矿随时进行安全质量检查,对查出的问题必须立即整改。

四、巷道维护、修理制度:

1、对所掘巷道经常加固、检查维护,保证所需断面,严禁出现断梁折柱情况。

2、对所掘巷道必须经常清理,保证水沟畅通,无淤泥,无积水,材料码放整齐。

五、机电设备维修、保养制度:

1、该巷移动电气设备必须按操作程序进行,移动电缆必须由连队悬挂整齐。

2、电气设备保证完好,杜绝失爆。

3、电煤钻综保试跳外还必须对电气设备保护整定值及其它设备保护、试跳负责。

六、瓦斯、煤尘管理制度:

1、瓦检员必须严格执行现场交接班,杜绝空班漏检现象,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制及“三人连锁放炮”制。

2、供迎头所有电气设备必须实行“三专两闭锁”电气设备每天进行一次防爆检查。

3、通风设施由瓦检员负责,使用由施工连队负责。

4、迎头必须实行放炮喷雾、装渣洒水净化风流。

七、放炮和瓦斯检查制度:

1、放炮员必须是取得“合格证”者担任。

2、放炮时每个炮眼内必装一卷水炮泥,剩余部份用黄泥充填并封口。

3、瓦检员必须严格执行现场交接班制度及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制”及“三人连锁放炮制”。

八、安全监测仪表使用制度:

1、该巷掘进过程中使用瓦斯监测仪,电工负责安装、调校维护。

2、施工连队、班长、放炮员,佩带便携式瓦检仪随时对作业地点的瓦斯进行监测。

 

第七章安全技术措施

一、打眼安全技术措施:

1、打眼前必须检查钻眼工具各部件的完好情况,迎头巷道是否安全,架棚巷道已是否设好前探支架。

若发现不安全问题时必须将其处理后,方能进行打眼工作。

2、打眼时必须参照炮眼布置图中的眼位,眼深角度进行打眼。

3、使用电钻时,必须一手拿电钻,另一手拉电缆,严禁拉电缆电钻拖地滑行。

4、打眼时禁止在残眼内继续打眼。

5、打眼时要随时注意电机变速箱,风扇的情况,如外壳发热烫手时必停止使用。

6、严禁打眼与装药平行作业,必须待眼打完后方可装药。

7、每个眼打到位后,要来回拉动几次,把炮眼内的煤粉排净。

8、炮眼打完后,必须把钻眼工具搬到支架完整,不淋水30m以外的安全地点,并把电缆盘好。

二、爆破安全技术措施:

1、放炮员必须是取得“合格证”担任。

2、放炮员领到药管后,必须分别装在木制的容器里,直接送到作业地点,途中不得与导电物体接触,并不得中途逗留。

3、送到作业地点后,放炮员必须把药管分别放在炸药箱,雷管箱内,并加锁保管,严禁乱仍乱放。

4、装配引药时必须在顶板完好,支架完整,避开电气设备和导电体的安全地点进行,严禁坐在药管箱上装配引药。

5、装配引药时,先用木棍在药卷的平口端扎一个孔,再把雷管插入,再打一个结,然后将脚线缠在药卷上。

6、严禁将雷管斜插在炸卷上或捆在药卷上。

7、装药时,用木制炮棍将药卷轻轻推入,各药卷之间必须是彼此密接,不得冲击或捣实。

8、一律采用正向装药,严禁反向装药。

9、装药时每个炮眼内必须充填一卷水炮泥后,剩余部份充填黄泥,并且黄泥要封口。

10、放炮母线的长度直巷不得短于100m,弯巷不得短于75m,放炮母线不得有明接头,裸露,不得与电缆同侧同挂,并不得同导电物体接触。

11、放炮器钥匙必须由放炮员随身携带,不得转交他人。

12、不到放炮时,严禁将放炮母线接头搭在放炮器上,并严禁将钥匙插在放炮器上。

13、不到放炮时,放炮母线两端必须扭结成短路。

14、装药连续工作必须由放炮员单独操作。

15、放炮前瓦检员必须检查迎头及其20m范围内风流中的瓦斯浓度,瓦斯浓度达到0.8%时,禁止打眼、装药、放炮工作。

16、放炮前,班长必须派专人到通往爆破地点的巷道设立警戒,警戒距离直巷不小于100m,弯巷不小于75m的安全地点,警戒的设置和撤出均由班长负责。

17、放炮完毕后,只有待炮烟散尽,人员方能进入迎头。

18、放炮完毕后,班长、放炮员、瓦检员首先进入迎头,班长进行敲帮问顶处理顶帮悬矸石及松动煤块。

放炮员检查是否存在瞎炮,瓦检员检查炮后瓦斯情况。

只有确认安全后,其他人员方能进入迎头作业。

19、若出现瞎炮,必须弄清瞎炮的深度,角度,装药量,在距瞎炮0.3m处打一个同瞎炮平行的新炮眼重新装药起炸。

严村用镐刨或拽出瞎管药。

20、瞎炮处理完后,放炮员必须从煤、矸中找出未爆的药管。

出井后交回炸药库。

21、放完炮后,放炮员要弄清使用药管数及剩余药管的数量核实领用数、实用数、剩余数相符合,经班长签字,出井后把剩余药管交还给炸药库。

22、放炮警戒线的设置与撤出:

放炮地点设置在主副斜井防突门外的新鲜风流中,在回风上山口和副井井底上山口处设置拉线作为放炮警戒线,分别挂设放炮警戒标志排版。

放炮结束后,由布置警戒的班组长撤出警戒。

三、通风、防尘、瓦斯管理措施:

1、瓦检员必须是持证上岗,且严格执行现场交接班制。

2、瓦检员必须要管好供设迎头的通风设施,局扇安设必须距回风口不小于10m以外的进风巷道中,不得发生循环风,风筒必须吊挂平直,接头严密不漏风,不拐急弯。

风筒出风口距迎头的距离不得大于5m。

3、局扇保持正常运转,任何人不得任意停开。

4、瓦检员必须及时填写瓦斯牌板及记录手册。

5、瓦斯监测装置由电工配合瓦检员安设和日常调试,其他人员不得乱动瓦斯监测装置。

6、当迎头瓦斯浓度达到0.8%时,不许打眼装药和放炮工作,当迎头及其附近20m范围内风流中瓦斯浓度达0.8%时必须立即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切断电源,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并向矿汇报。

7、遇地质构造带必须加强打眼、装药放炮工作,防止巷道漏顶造成高顶处瓦斯聚积。

8、局部瓦斯聚积体积大于0.5m3的空间,瓦斯浓度达到2%以上,必须停止作业,撤出人员,采用措施处理。

9、在该巷必须安设一组,洒水喷雾装置。

在放炮、出渣时开启洒水降尘净化风流。

10、巷道内的积尘,必须派专人每周清扫一次,防止煤尘堆积和飞扬。

四、出货、支护安全技术措施:

1、人工装货时,必须把矿车两尾轮用木楔刹死,装渣人员在矿车前端装车。

2、推车前,清除矿车两侧的渣子,并清出沿途轨道两侧及道心中的渣子。

3、推车人员必须随身携带刹车棒,推车时必须时刻注意前方,在开始推车、停车发现前方有障碍物或有人以及从坡度较大的地方向下推车以及接近道岔,弯巷、巷道口、风门、耍硐室出口时,推车人员必须及时发出警号。

4、推车过风门时,必须是过“一”关“一”,严禁把两通风门同时打开,并严禁用矿车撞开风门。

5、推车时,人员只能在矿车的尾端推车,不得在矿车两侧推车,并且一人,只能推一辆矿车,严禁一手推车一手拉车。

6、推车时,对坡度较大段严禁放飞车或另蹬坐矿车,任意滑行。

7、处理矿车掉道时,人员不得站在矿车两侧,首先必须将矿车刹死。

使前轮就地先上道,然后再使后轮上道。

8、出渣前必须把前探支架,大链放松移到迎头后,再锁紧大链。

且前探梁上必须用大板背实。

9、严禁不移前探支架的情况就在空顶下作业。

10、架棚前必须先检查巷道的毛断面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若不符合要求要先处理不合格的部位。

11、挖腿窝时,腿窝的深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两侧腿窝要保持对称。

12、所架设的棚子两侧的扎角要一直,不得一侧扎角过小,另一侧扎角过大。

13、所架设的棚子,棚腿不得在迈步或迈倒步现象,梁端应保持水平,不得有吊斜现象发生。

14、架棚支护,棚子两耳廊必须用木楔撑紧,顶帮全部背牢刹紧,不许有空顶空帮现象发生。

若局部漏顶或掘进时巷道较高造成背顶困难必须进行接顶。

15、所架设的棚子必须按质量标准去验收,凡验收不合格的项目,当班立即要整改。

五、防止放炮崩倒支架的安全技术措施:

1、放炮前必须对迎头5m范围内的支架进行加固,棚与棚之间加撑子。

2、适当控制炮眼内的装药量,爆破后巷道成形规整不超、欠挖。

3、加强背帮背顶工作,把顶、帮、背牢卡死,不出现空顶空帮现象。

4、遇地质构造带少打眼、少装药,控制好周边的角度,以及周边眼与巷道轮廊距离。

5、背帮背顶的背板不得松动,要紧贴围岩,严禁有空帮空顶现象存在。

6、遇煤变软时,应减少装药量或手镐掘进炸不够之处用手镐刷够达到设计要求。

六:

煤层中采掘工作面防治突出的措施

1:

在煤层中掘进平巷时,应首先对该煤层进行煤与瓦斯突出的预测预报。

采用超前钻孔、松动爆破、前探支架等有效的防治突出措施。

在第一次执行上述措施或无措施超前距时,必须采用浅孔排放或其它防治突出措施,有工作面前方形成5米的执行措施的安全屏障后,方可进入正常的防突措施施工,确保执行措施施工的安全。

2:

采用超前钻孔作为防突措施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超前钻孔可适用于煤层透气性好、煤层较硬的突出煤层;

(2):

超前钻孔直径应根据煤层赋存条件和突出情况确定,一般为75---120mm米,遇地质条件变化剧烈地带岩层破碎时选用42mm米的钻孔,钻孔超前于掘进工作面的距离不得小于5米。

(3):

钻孔尽量布置在煤层的软分层中。

(4):

超前钻孔的控制范围,应控制到巷道断面轮廓线外的2-4米。

(5):

超前钻孔数应根据钻孔的有效半径确定,本矿布置5个钻孔。

如图附后:

(6):

超前钻孔施工前应加强工作面支护,打好迎面支架,背好工作面顶帮。

(7):

瓦斯探头按要求安设到位,一个设在距工作面5米处,另一个设在距回风口前10米处。

3:

采用深孔松动爆破时应采取的措施:

(本措施适用于煤质较硬、突出强度较小的煤层)

深孔松动爆破的孔径为42mm,孔深不得小于8米,深孔松动爆破应控制到巷道轮廓线的1.5---2.0米的范围。

孔数根据有较半径确定,采用深孔松动爆破防突措施,在掘进时必须留有不少于5米的超前距。

(2)深孔松动爆破的有效影响半径应进行实测。

(3):

深孔松动爆破的装药长度为孔长减去5.5---6米,每个药卷(特制)长度为1米,每个药卷装入一个雷管,装药必须装到底,装药后装入不小于0.4米的水泡泥,水泡泥外还应装填不小于2米的封口炮泥。

(4):

装药和充填泡泥时,应防止扯断雷管脚线。

(5):

深孔松动爆破时,必须执行撤人、停电、警戒、远距离放炮、反向风门等安全措施。

(6):

在地质构造破坏带或煤层赋存条件急剧变化不能按原措施实施时,必须打钻孔查明煤层赋存条件,然后采用直径42---45mm的钻孔进行排放,等措施效果检验有效后,方可采取安全防护措施施工。

4:

采用前探支架防止煤层顶部悬落煤垮落而造成突出或倾出的安全措施:

前探支架一般是向工作面前方打孔,孔内插入钢管或钢轨,其长度可按两次掘进长度再加0.5米,每掘进一次打一排钻孔,形成两排钻孔交替前进。

钻孔间距为0.2---0.3米,钢管或钢轨排列下方的支护棚不得大于0.7米。

5:

在突出煤层中掘进上山时,应采取超前钻孔、松动爆破、掩护挡板或其它保证作业人员安全的防护措施。

6:

在急倾斜突出煤层掘进上山时,采用大直径钻孔时(300mm),应一次打透上部平巷,如不能一次打透,应先将已经打钻孔的部分刷大到规定的断面,架好支架,背好顶帮,然后继续打钻,对条件限制者可选用真径75—120mm的超前钻孔。

7:

在急倾斜突出煤层中采用双上山掘进时,两个上山之间应开联络巷,横贯间距不得大于10米。

上山和横贯只准一工作面作业。

上山掘进工作面同上部平巷贯通前,上部平巷必须超过贯通位置,其超前距不得小于5米。

贯通放炮前,必须通知上部平巷撤人并保持通风,上山掘进时的供风应采用抗静电的硬质风管通风。

8:

突出煤层上山掘进采用放炮作业时,应采用浅眼远距离全断面一次爆破。

9:

急倾斜突出煤层必须采用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法。

三:

在开采煤与瓦斯突出煤层时的安全防护措施

1:

在掘进突出煤层时,工作面必须有独立可靠的通风系统,严禁人员通行和作业。

在其进风道侧的巷道中,应设置两道坚固的反向风门。

与该系统相连的风门、密闭、风桥等通风设施必须坚固可靠,防止突出后的瓦解涌入其它区域。

2:

突出矿井在井下没置避难所或压风自救系统,本矿待随技改工作的进展情况选择在石门中建一道能容纳15人的避难硐室,在煤层运输巷中据情建设压风自救系统。

3:

电器设备必须专人负责检查、维护,每旬检查一次防爆性能,严禁使用不合格的防爆设备。

4:

入井入员必须配备携带便携式自救器。

七:

探放水措施

⑴:

探放水原则

必须做好水害分析报告,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探放水原则。

接近积水地区掘进前或排放积水前,必须按照探放水设计组织施工,并采取防止瓦斯和其它有害气体危害等安全措施。

⑴:

老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