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人教版历史必修3 文化史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拔高训练十九.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422342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46.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人教版历史必修3 文化史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拔高训练十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精选人教版历史必修3 文化史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拔高训练十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精选人教版历史必修3 文化史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拔高训练十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精选人教版历史必修3 文化史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拔高训练十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精选人教版历史必修3 文化史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拔高训练十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人教版历史必修3 文化史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拔高训练十九.docx

《精选人教版历史必修3 文化史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拔高训练十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人教版历史必修3 文化史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拔高训练十九.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人教版历史必修3 文化史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拔高训练十九.docx

精选人教版历史必修3文化史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拔高训练十九

精选2019-2020年人教版历史必修3文化史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拔高训练十九

第1题【单选题】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

“实际上,可以说,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

”他提出上述观点的主要依据是()

A、蒸汽机的推广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B、欧洲通过控制蒸汽机的使用来支配世界

C、蒸汽机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增强了欧洲支配世界的力量

D、蒸汽机是欧洲支配世界的唯一手段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基于电子计算机设备的互联网诞生于()

A、20世纪60年代中期

B、20世纪60年代末

C、20世纪80年代初

D、20世纪60年代初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是对有关瓦特蒸汽机问世意义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动力问题②为交通运输业发展铺平了道路

③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④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汹涌澎湃,蔚为壮观。

它与前两次技术革命相比,既有不同的特点,又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这具体表现为()

A、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一国范围

B、科学和技术之间开始走向结合

C、学科越来越少且分工越来越细

D、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时代》杂本曾把“YOU(你,指所有网民)”选为“年度风云人物”,其封面注释说:

“是的,就是你。

你控制着这个信息时代,欢迎来到你的世界。

”这反映了()

A、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影响深远

B、《时代》的预言非常准确

C、计算机技术由个人电脑时代进入网络时代

D、网络技术已经十分的普及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科技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开掘整个经济增长源泉的最突出时期是()

A、文艺复兴

B、第一次工业革命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第三次科技革命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科学的旅程》一书认为:

在科学上,没有一个理论能够说得到了完全的“证明”,当新事实或新的观察结果出现时它必定有待于进一步的检验和审视。

正是科学这一不断自我纠错的特性,使它成为人类理解自然机制最为严谨也最为有效的手段。

下列史实不符合该论述的是()

A、从亚里斯多德学说到自由落体定律

B、从经典力学到相对论

C、从量子理论到光电效应的成功解释

D、从万有引力定律到电磁感应理论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现代生活中,有不少事物原本出自十九世纪欧洲人的创意,却在二十世纪的美国变成大众化消费品,甚至成为美国文化的象征。

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A、电脑手机

B、报纸收音机

C、热狗麦当劳

D、汽车电影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1825年9月27日早晨发生的情景是难以描述的。

许多参加这一历史事件的人整夜都不能合眼,一直站着。

人人精神振奋,心情愉快,有些人喜形于色,另外一些人惊讶不已,使得这个场面丰富多彩。

列车在预定的时刻开动了。

”列车的动力和能源来自()

①蒸汽机 ②石油 ③电动机 ④煤炭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信息技术的核心是()

A、电子技术

B、计算机与通信

C、人造卫星技术

D、互联网技术

【答案】:

【解析】:

第11题【问答题】

【答案】:

【解析】:

第12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14年7月,乔治·史蒂芬逊设计制造出第一台蒸汽机车.在矿区车道上运煤。

1825年9月,斯托克顿和达灵顿之间的铁道正式运管,这是世界上第一条商业化运营铁路。

在工业城市曼彻斯特与港口城市利物浦铁路开通时.首相惠灵顿亲自参加典礼,史带芬逊名声大澡。

在铁路建设投资热中,资本大亨乔治·赫德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精心策划新线路通车典礼,擅长利用公众场合激发投资热情;他承诺修建铁路高额红利回报,融资非常顺利,获得巨额资金。

到19世纪40年代早期,英国营运的铁路总长已接近2000公里。

1844~1846年间,英国政府批准的铁路修建里程分别是800公里、2800公里和4600公里。

1845年后,铁路热潮不断升温。

1880年,英国主要铁路线路基本建成。

1890年,全国铁路网形成,总长达32000公里。

——改编自《历史上的今天》

材料二:

中国第一条铁路淞沪铁路是英国人1876年修建的,清政府认为铁路妨碍风水,第二年赎回,予以拆毁。

20世纪前,中国自修铁路很少,但有1万多公里铁路权益却落入列强之手。

1928~l937年,南京国民政府在关内仅修建了3600多公里铁路。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在西北、西南地区修建了1900多公里铁路。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基本上未修建铁路。

新中国建立前夕的1万多公里铁路,大多分布在东北和沿海地区,西北、西南仅占全国铁路的6%左右。

这些铁路由列强修建,轨距宽窄不一;列强把本国陈旧落后的设备高价卖给中国;铁路按投资国别设局.分割管理,甚至一个铁路地区由几个铁路局管理。

新中国成立后,提出了建设人民铁路的方针,到1949年底,原有铁路基本被接管,主干线基本连接贯通。

“一五”计划期间,新建铁路长达6100公里。

“二五”计划期间,全国铁路营运里程长达34406公里。

“三五”、“四五”计划期间,虽然遭遇“文革”,铁路一度半瘫痪,但经过广大职工的努力,仍然建成了一批重要干线和包括南京长江大桥在内的19座特大型桥梁,内热机和电力机车开始批量生产,1975年底,全国铁路总营运里程达45992公里。

1978年后,铁路迎来了整顿与改革新时期,从“包、放、联、通、多”等5个侧面展开改革;实行“利改税”后,实行了多种形式的经济承包责任制。

1998年,全国铁路总营运里程达66428公里,2012年,全国有高铁13000多公里,时速均在300公里以上,高铁成为中国及亮丽的名片。

安全、快捷、舒适成为中国铁路的突出亮色。

——改编自《中国铁路发展史》

材料三:

2015年9月15日新华社电,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周四造访中国期间.估计开放120亿英镑高速铁路兴建合约的竞标,为英国吸引中资做最新的努力,英国政府表示,欢迎中国企业联合英国国内企业,对连接英格兰北部、中部与伦敦之间高速铁路第一阶段建造项目的七项合约进行投标。

根据材料一,联系所学知识,分析报出英国近代铁路建设的特点,并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

根据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试析新中国与旧中国两个时期铁路建设发生的巨大变化,并指出发生这一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表明在铁路建设方面中英国际角色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一变化对中国有何积极意义?

【答案】:

【解析】:

第13题【材料分析题】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电力工业诞生的意义。

美国、德国在电力工业中的成就折射出两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领先地位,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关系的角度分析这一领先地位所产生的影响。

综合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电力工业起步的社会背景和中国电力工业的特点。

并指出我国电力工业兴起的意义。

【答案】:

【解析】:

第14题【材料分析题】

以科技文化为内涵的软实力对于一个国家的崛起是至关重要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

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在19世纪,大家可以不去伦敦,不去维也纳、柏林,不去圣彼得堡,也可以不去罗马,但无论是谁,不管他什么出身,也不管他是什么国籍,他却不能不去巴黎”,当时,“巴黎是世界的神经中枢,正如雅典原先是希腊的思想灵魂一样。

——(法)普罗夏松《巴黎1900:

历史文化散论》

材料三:

从19世纪后期开始,德国和美国迎头赶了上来,开始引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潮流,……当英国人从陶醉中惊醒,猛然看见帝国上空的夕阳时,新的太阳已经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美洲大陆上升起。

……1894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跃居各大国之首,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四:

2010年日本GDP数据为5.4742万亿美元,中国统计局公布的2010年GDP数据为5.879万亿美元。

这意味着日本自1968年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二经济大国以后,这一保持了42年之久的座次首次让位中国,中国由此成为仅次于美国的GDP大国。

——周俊生《应冷静客观看待中国经济世界位次变化》

请回答: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至19世纪上半期为英国傲视全球提供支持的科技文化成果。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指出使法国巴黎成为“世界的神经中枢”的三位思想家?

他们为世界提供了怎样的政治智慧?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崛起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科技因素。

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在崛起过程中应如何加强软实力建设?

【答案】:

【解析】:

第15题【综合题】

列举宋代获得发展完善并对西方社会转型产生影响的科技成就。

根据材料一提炼关于理学和古代科学技术关系的两种不同看法,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加以论证。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期对科学技术的看法较19世纪中期有何显著不同?

分析产生上述变化的原因。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新时期“我国科技实力大为增强”的原因。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宋元时期、近代前期和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特色。

【答案】: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