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第七周语文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18327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4.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第七周语文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一年级第七周语文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一年级第七周语文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一年级第七周语文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一年级第七周语文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第七周语文教案.docx

《一年级第七周语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第七周语文教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第七周语文教案.docx

一年级第七周语文教案

教学案

课题

18 四个太阳

序号

 

授课时间

2014年月日

主备人

杨信芬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1.认识“挂、街”等14个生字,会写“园、因”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

3.感悟作者通过画太阳要表达的心愿。

板书设计

18四个太阳

绿绿的金黄的

红红的彩色的

教学策略

铺垫设伏——自主预习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展示交流——练习与实践——自我评价

教后反思

 

第页

教与学过程设计

备注

第 一 课 时

一、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2.圈生字,认读字音。

师:

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认识几个“生字娃娃”。

它们藏在课文里了,同桌的孩子比一比,看看谁先把它们圈出来,然后练习读准字音。

3.板书出示带生字的词语,请小老师教全班读。

4.把自己认为难读的词语多读两遍。

5.分组抽读词语,看哪个小组的孩子读得最好。

6.齐读带拼音的生字卡片。

7.生字会读了,课文能读吗?

同桌的孩子读给对方听一听,互相评一评。

8.老师在投影仪上画出课文中的长句子,请学生多读两遍。

9.全班齐读课文。

第页

教与学过程设计

备注

10.板书出示生字:

你觉得哪些生字朋友的样子最难记?

大家一起想办法记住它。

(重点讨论“熟”“街”“甜”“温”“尝”的识记)

11.它们摘掉拼音帽和大家见面,你们还能认出它们来吗?

(开火车认读去掉拼音的生字卡片)

12.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词语全班读。

二、写字

1.读“园”“因”“为”“脸”“阳”“光”6个字。

2.重点指导“为”和“光”的笔顺,注意“园”和“因”是写完里面再封口。

3.写之前你觉得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

老师可以范写“园”和“脸”,提醒学生“方框儿”不能写得太大,“脸”的月字旁要写得瘦一点。

4.学生描红,练写。

5.抽取学生作品展示,进行评议。

三、巩固生字

出示带生字的句子,学生读。

1.我和小伙伴在街上玩。

2.小女孩脸上挂着甜甜的笑。

3.妈妈温和地说:

“应该多穿点衣服,小心冻着了。

4.我尝了尝,饭已经熟了。

第页

教学案

课题

18 四个太阳

序号

 

授课时间

2014年月日

主备人

杨信芬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1.认识“挂、街”等14个生字,会写“园、因”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

3.感悟作者通过画太阳要表达的心愿。

板书设计

18 四个太阳

园因为

脸阳光

教学策略

铺垫设伏——自主预习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展示交流——练习与实践——自我评价

教后反思

 

第页

教与学过程设计

第 二 课 时

一、导入

同学们,天上有几个太阳啊?

对啊,那四个太阳是怎么回事呢?

下面翻开书,听老师读读课文,一边听一边想想这个问题。

二、感知全文

分小组,明确比赛目的和要求。

1.师配乐朗读课文。

2.生交流:

四个太阳是怎么回事?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四个季节,给每个季节贴上相应的太阳。

3.分小组:

每个小组的桌上摆了不同颜色的太阳(指板书说红、绿、黄、彩),请小组的孩子把它举起来。

你最喜欢哪种颜色的太阳,呆会儿就坐到哪一组去。

4.今天我们进行小组学习大比拼,由我来担任主持人,想参加吗?

怎么个比法呢?

黑板上有四颗棋子,每种颜色的棋子就代表一个小组。

听口令:

绿太阳组招招手。

(其他组也分别招手)

每个队要过四个关口,才能到达胜利的终点。

5.提要求:

在比赛中,我们要比谁最会听、最会问、最会想、最会说。

其中我们特别要比谁最会听。

三、复习生字,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1.复习生字。

a.比赛正式开始,请看题目。

(课件出示“我会认”)

 

教与学过程设计

◆上节课的生字娃娃还认识吗?

每组请一位小老师到台上来。

(绿、黄、红、彩四个组依次站好)

◆现在由你们来考考其他组的同学,看他们认识这些生字卡片上的词语吗。

b.师移动棋子,表扬四个小组。

2.正确朗读课文,质疑问难。

a.请看题目。

(课件出示“我会读”)

b.请同学们正确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有什么不懂的词语。

c.准备好了吗?

绿太阳组先来,就读写绿太阳的那一段,其他组还有喜欢绿太阳的吗?

和他们一起读,其他组比比谁听得最认真。

d.各组依次展示

四、拓展总结

1.过渡:

我们送一个绿绿的太阳给夏天,送一个金黄的太阳给秋天,我们把美好的心愿送给每个季节。

老师也有一个心愿,送你们一个快乐太阳,希望同学们每天都快快乐乐。

2.我想,你们也有很多心愿吧!

那就说说你想画个什么太阳送给谁,或是把太阳送到什么地方。

(生交流心愿,师发给一颗小小的心表示鼓励)

3.总结:

我知道大家都有美好的心愿,我相信这些心愿能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教学案

课题

19 鸟鸦喝水

序号

授课时间

2014年月日

主备人

杨信芬

课型

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1.认识“乌、鸦”等9个生字,会写“可、石”等6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

2.懂得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解决。

板书设计

19 鸟鸦喝水

水不多小石子

瓶口小放进瓶子里喝着水

教学策略

自主预习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展示交流——

练习与实践——自我评价

教后反思

 

教与学过程设计

备注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认识它吗?

(播放乌鸦飞行动画。

板书:

“乌鸦”。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

动画“乌鸦”与汉字“乌鸦”两者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吗?

2.你们听过哪些关于乌鸦的故事?

3.引入课题:

乌鸦喝水。

联系字形字义识记“喝”。

二、激趣引文

1.读题激趣质疑:

同学们,你们想从课文中了解什么?

2.你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自读课文吗?

如果碰上生字该怎么办?

三、读文反馈

1.在读文中你遇到了哪些难识记的生字词?

说出来,大家一齐想想办法。

(在学生反馈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读好本课的多音字及叠词、轻声音节。

如“喝不着、渐渐、小石子、一个一个地”等。

2.师生互动猜词游戏,考查字词识记效果。

(学生根据出示的词语,以动作演示,教师根据学生动作猜出词语。

教与学过程设计

备注

 四、朗读感悟

1.同学们,现在生字宝宝和词语宝宝都玩累了,咱们让他们“回家”吧。

刚才老师接到电话,说有四个词语宝宝连自己的家都忘了,你们愿不愿意做警察叔叔,帮他们找到家呢?

看谁的速度最快!

2.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出示课文中带有以上词语的四个重点句。

3.指导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感悟乌鸦找水过程中的心情。

灯片一:

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1.初读:

谁找到了“口渴”的家?

试着读一读。

2.体会:

在读的过程中,你们体会到乌鸦的什么心情?

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在学生理解“口渴”“到处”的基础上,借机引导学生积累词语“又饥又渴、又累又乏”等。

3.朗读表演:

你能读出这种心情吗?

谁愿意上台表演读?

灯片二:

可是瓶子里的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

怎么办呢?

1.初读:

谁能找到“喝不着”的家?

试着一读。

2.理解:

你读了这句话,知道了什么?

(乌鸦遇上麻烦──瓶口小、水不多)

(乌鸦心情很难过,很失望,很苦恼……)

3.说一说,读一读:

应该怎样读才能体现乌鸦此时此刻的心情。

(比赛读,评点读)

教学案

课题

19 鸟鸦喝水

序号

授课时间

2014年月日

主备人

杨信芬

课型

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1.认识“乌、鸦”等9个生字,会写“可、石”等6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

2.懂得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解决。

板书设计

19 鸟鸦喝水

可石办

法找许

教学策略

铺垫设伏——自主预习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展示交流——练习与实践——自我评价

教后反思

 

第页

教与学过程设计

第 二 课 时

一、朗读感悟

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

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

1.学生自悟。

(引导学生从重点词语及感情、表情、动作手势等方面理解)

2.指导读:

①模仿读:

你能像老师这样读吗?

(鼓励模仿)②挑战读:

还有谁向老师挑战?

(鼓励学生有创造性地朗读)3.体会:

从读中体会到什么?

(乌鸦聪明、智慧;乌鸦喝着水的高兴心情)4.演示:

谁能把乌鸦喝水的过程演示给大家看。

(出示瓶子和小石子)

5.发现:

同学们在演示中发现了什么?

(理解“渐渐”并运用“渐渐”一词说话)

6.赞美:

同学们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

(教师扮演乌鸦在课堂上飞舞,学生以赞美的语气与乌鸦交谈)

7.儿歌:

同学们,老师学了这个故事以后,渐渐地喜欢上了这只乌鸦,我还为它写了一首歌呢!

(教师出示儿歌,学生拍手朗诵)

乌鸦乌鸦本领大,肯动脑筋想办法。

一个一个石子放,困难再大也不怕。

8.思维拓展:

同学们,如果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子,那该

教与学过程设计

怎么办呢?

启发学生根据当时的情况以及自身的生活体验,说出一些可行的办法。

【设计意图:

识字与阅读的结合:

从字到词,从词到句,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既巩固了字词的识记效果,也巧妙地与课文阅读紧紧联系在一起。

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到处、喝不着、一个一个地、渐渐),通过朗读引导学生感悟乌鸦在喝水过程中的心情,体会乌鸦遇难不让、聪明能干、肯动脑筋的精神,使三维目标得以实现,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

五、课后延伸

1.读一读:

读一个关于乌鸦的故事,举行读书汇报会。

2.试一试:

当瓶子中的水很浅很浅时,乌鸦用这种办法能喝到水吗?

【设计意图:

新课标主张语文阅读应向课外延伸,向生活开放。

《乌鸦渴水》是一篇传统教材,教师应启发学生敢于打破传统思维,引导学生大胆实验,敢于怀疑,学会更为客观地认识事物。

教学案

课题

20 司马光

序号

授课时间

2014年月日

主备人

杨信芬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1.认识司、假”等14个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课文,背诵课文。

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3.能从课文插图中学习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板书设计

20.司马光

小朋友      司马光

慌了       没有慌

哭 叫 喊 跑  举 使劲砸

教学策略

自主预习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展示交流——

练习与实践——自我评价

教后反思

 

教与学过程设计

备注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小朋友,你知道司马光吗?

你对他了解多少,能对大家说一说吗?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材料说一说)

2.(出示司马光人物头像)师介绍:

司马光是900多年前一位很有学问的人,他姓司马,名光,司马是复姓,著有《资治通鉴》。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的课文。

板书课题:

司马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多媒体课件和课文朗读的录音,学生边看、边听、边思考。

2.提问:

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什么事?

(学生概括故事)

3.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

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一读。

③标出课文有几小节。

4.师检查读文情况。

①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②出示带点字,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开火车”认读。

③分段读课文,集体评议、订正。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引读第一小节。

第页

教与学过程设计

备注

(2)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3)“古时候”是什么时候?

从图上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是古时候?

出示课文插图,学生看图回答)

2.学习课文第二小结:

(1)自读,标一标有几句话。

(2)指名读,想一想:

他是谁?

(3)出示句子,比较:

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他跟几个小朋友玩。

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4)读第二句,把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读清楚。

(学生自由读。

)(5)花园里有什么?

(自由读。

(6)这是一口怎样的水缸?

看图,水缸究竟有多在?

缸里的水多不多?

你从哪看出来的?

你能把缸大水多读出来吗?

(生练读、评读)

3.学习课文第三小节。

(1)这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自由读第三段。

(2)小朋友是怎样掉进大水缸的?

什么叫“一不小心”?

(3)小朋友掉进水缸里了,着急吗?

用着急的语气读读。

4.学习课文第四小节

(1)小朋友们都怎样了?

“慌了”是什么意思?

学生

教与学过程设计

备注

自由读,用“──”画出小朋友表现的句子,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2)交流汇报,师板书:

小朋友慌了叫喊跑找(分析字形)

(3)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怎么叫,怎么喊?

(学生试着叫、喊)

(4)读出小朋友慌了的语气。

(学生练读,评读)

5.学习课文第五小节。

(1)司马光是怎么做的?

(自由读)

(2)出示句子:

哪句话好?

为什么?

(学生读句子,比较异同)

他拿起一块石头,砸那口缸,砸破了。

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3)在句子中找出表示动作的词,标出△。

(4)把自己当成司马光,边读边做动作。

6.学习课文第六小节。

(1)指名读,想想结果怎样?

(2)用轻松愉快的语气读一读。

7.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自己读,指名读)

四、总结全文

1.谈收获:

你喜欢司马光吗?

为什么?

从这个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

2.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想什么办法救人?

教学案

课题

20 司马光

序号

授课时间

2014年月日

主备人

杨信芬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1.认识司、假”等14个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课文,背诵课文。

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3.能从课文插图中学习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板书设计

20.司马光

别到那

都下高

教学策略

铺垫设伏——自主预习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展示交流——练习与实践——自我评价

教后反思

 

教与学过程设计

备注

第二课时

一、巩固识字

1.问答对唱:

学生分两小队,他站两边,老师进行指挥。

先由师唱“什么字竖心旁?

谁猜对了谁就走”。

唱完,每排第一名同学接着唱,对答老师“慌字是个竖心旁,我猜对了我就走”,回答完毕回到座位。

2.说一说反义词:

师说,生举卡片。

二、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引导学生观察,找出规律。

2.师范写,学生观察,练写。

3.展示、评议。

三、背诵课文

1.指名看图叙述故事。

2.同桌合作背诵。

3.自由背,喜欢背哪部分就背哪部分。

4.指名背诵全文。

四、实践活动

1.积累词汇:

(1)找出课文表示数量的词。

谁再说说几个这样的词语?

自由说。

(2)读读说说,看谁说的多?

如:

司—司机公司司仪……给“慌、假、别、吓、块”组词。

分小组讨论、积累,再大组比赛,指定时间内,看哪组组词最多。

教学案

课题

21称象

序号

授课时间

2014年月日

主备人

杨信芬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1.认识“称、象”等14个生字,会写“再、象”等6个字。

能用“一边…一边…”说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4.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善于观察,勤于动脑的良好品质

板书设计

21.称象

上船画线

上岸装石头沉到线

称石头

石头一共的重量=大象的重量

 

教学策略

自主预习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展示交流——

练习与实践——自我评价

教后反思

 

教与学过程设计

备注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式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

板书:

称。

人们称一件东西是想知道什么?

(想知道那件东西有多重。

)你们见过别人称大象吗?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称大象的故事。

(板书:

象)

二、初读

课前同学们读过课文,现在我请一个同学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听,希望读准字音,不加字,不丢字。

(被指定的学生读后,其他同学给他正音)

三、读书讨论,比较称象方法

1.在看象的时候,曹操为什么要大家想办法称象呢?

请大家读第二自然段后回答。

(适机板书:

议论)

2.曹操听了官员们的议论,便问:

“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

请你们看第三自然段,跟我学读这一句。

(教师读,学生跟着读,自己读。

3.曹操提出这一问题后,官员们是怎么议论的?

(指板书上的“议论”,指导读官员们说的话)

思考:

(1)官员们议论的两种办法是怎样的?

(2)曹操听了大臣们称象的办法后是什么态度?

四、演示称象过程,体会曹冲的聪慧

1.师过渡:

官员们提的两个办法都不好,曹操不同意,曹冲听了官员们的议论后他怎样说呢?

(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教与学过程设计

备注

2.曹冲的这个办法是用几句话说清楚的?

生:

(读书、画序号、讨论)

师生合作,边叙述边利用投影片进行演示曹冲称象全过程。

(1)这四句话里的第一句告诉我们什么?

(学生读第一句,老师板书:

上船、画线)在哪画线?

用投影片演示。

(让一个学生指投影片上的船舷)

(2)在船舷的什么地方画线?

再仔细读这一句。

生:

(指名轻声读第一句后)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线。

(生一边说,一边用手指在投影片的船舷上画线)

(3)接着,老师用“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线后接着干什么”、“在什么情况下停止装石头”、“最后怎么知道大象有多重”等问题,诱导学生读懂曹冲说的四句话中的二、三、四句,并分别板书“上岸”、“装石头”、“沉到线”、“称石头”、“石头一共的重量=大象的重量。

”4.在此基础上,老师用一组模拟物让学生演示曹冲说的办法。

学生各自准备后让四名学生演示。

大家读一句,该生演示这一句的内容。

五、课外活动

同学们,课文里说“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刚才我们的演示没有称给你们看。

如果你们有兴趣的话,在课外活动或者在家里,把刚才的演示再做一做,然后把石头称一称,把“大象”称一称,看石头和“大象”是不是同样重,好吗?

教学案

课题

21称象

序号

授课时间

2014年月日

主备人

杨信芬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称、象”等14个生字,会写“再、象”等6个字。

能用“一边…一边…”说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4.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善于观察,勤于动脑的良好品质。

板书设计

21.称象

上船画线

上岸装石头沉到线

称石头

石头一共的重量=大象的重量

 

教学策略

铺垫设伏——自主预习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展示交流——练习与实践——自我评价

教后反思

教与学过程设计

备注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训练说话

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曹冲提出的称象办法是用四句话说清楚的,这四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又一句接一句说,连起来说明了一件事,现在我们来学习用这种方法说话。

请你们分别用“关”、“洒”、“扫”说几句话,这几句话连起来说明一件事。

二、识记生字

1.请同学们根据本课生字的特点想办法记字形。

(先自己想办法记,再同桌讨论,然后站起来发言)

2.出示小黑板,上面写着:

义──议(议论)管──官(官员)槽──曹(姓曹)

你──称(称象)平──秤(大秤)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生字。

三、学写生字

1.出示生字,组织学生进行观看,说出自己认为难写的、易错的地方进行汇报。

2.重点指导:

“点、照”二字的四点底;“象、像”二字指导下面的弯钩,要写正;“再”字要下横长,后三笔是:

竖、横、横,并注意“在”与“再”二字的不同。

3.学生自己练写,师检查,并进行个别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