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18079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1.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一单元教案

1、老师,您好!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并熟记词语。

3、通过朗读,感悟,对学生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的障碍进行诊断与矫治,使学生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教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的含义,激发学生热爱老师。

2、重点词语的理解。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并熟记词语。

3、初步理解诗歌大意。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步理解诗歌大意。

教具准备

让学生去了解教师。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调动情感。

  1、汇报走访教师的感想,主要谈谈他们教书育人的感受。

  2、教师在你们心目中的形象?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启发谈话。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就要来了,我们中队决定举行一次庆祝教师节的活动,大家来出出主意,你想出什么节目?

生自由交流。

想唱的就唱两句,想说的就说两句。

  2、相机引导出诗朗诵。

三、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学。

2、出示内容。

3、指读、抽读、齐读、分组读。

4、用钢笔描红。

四、自由练读。

  1、师配乐范读。

2、小组合作,自由练读。

(1)自学生字词,分析字形,简单记忆。

  

(2)小组互读,纠正读音,初步确定朗读感情。

  (3)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小组表演,生生互评。

4、师生评议。

5、小结。

 五、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熟读诗歌。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教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教师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读词语。

2、指读课文。

二、教师指导,提高朗读

  1、分句训练。

  

(1)自由读,体会一下,你最喜欢哪一句话,说说为什么。

  

(2)其他学生补充说明这句话的精彩之处。

  (3)指名朗读这句话,生点评。

  (4)生竞赛读这句话,达到朗诵水平。

  2、如上,对相关句子进行训练。

  3、重点部分,拓展训练。

 

(1)生质疑:

哪些句子不太理解?

 

(2)指名读这些句子,师生共同解决。

 (3)再读句子,抒发感情。

 (4)重点句子:

让春晖和朝霞在心灵闪耀;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撒向茁壮的新苗。

带学生理解“春晖”、“朝霞”、“春蚕”、“理想的丝线”、“甘露”、“茁壮的新苗”的象征义。

(5)相机出示句子:

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

  a指名读;

b理解“浸透”、“蕴含”的表层意思。

  c换一种句式,读一读,比一比,体会有什么不同?

  d根据你搜集的资料,来证明这句话。

  e饱含感情地再读一读。

  4、齐读。

三、指导背诵。

1、自由有感情地朗读。

2、根据板书理清层次。

3、自由试背。

4、同桌交流。

5、检查背诵。

四、增强积累

  调动学生积累,说说赞美教师的诗句。

五、作业

1、抄写优美词句

 2、小组合作,排练诗朗诵。

板书设计:

 

事业崇高

老师,您好!

工作辛劳

 

  

2、但愿人长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词,其中田字格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3、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2、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含义,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思念之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词,其中田字个格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词语及重点句的意思。

教具准备

朗读磁带

教学过程

一、朗读导入,简介生平。

1、播放《水调歌头》的录音带,小黑板出示《水调歌头》全篇。

2、简介苏轼生平,苏轼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拭与弟苏辙情同手足,但长期天各一方,时直中秋,目睹别人家团聚,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然后他在伤感之时,悟出真缔,于是解脱惆怅,写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千古绝唱。

并揭示课题。

(板书:

6但愿人长久)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自由练读课文后的生字

画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理解词义。

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2、师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词语的读音与记忆(小黑板出示)

品尝玩耍埋怨睡觉吟诵悲欢离合屈指算来

观赏但愿宽慰眼睁睁隐藏阴晴圆缺躺在床上

(2)学生提出一些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探讨

婵娟埋怨皓月吟诵等

(3)指名试读课文,并思考:

这篇课文写的是谁的事,是一件什么事?

三、诗歌诵读比赛

1、学生准备,小组之间先进行交流,比比谁读得好,并选一名代表出来准备参加班级比赛。

2、师生选好参赛人员和评委,准备比赛

3、比赛正式开始,师和评委打分

4、选出一名最佳读手,关配乐朗诵诗

四、作业

背诵《水调歌头》,并描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工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工婵娟”的含义。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背诵<<水调歌头>>

2、学生齐背<<水调歌头>>

二、细读课文

1、观察图画,学习第1到第4小节

问:

我们观察一幅图画,一般都要观察哪些要素?

(生: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分别是什么?

(师板书)

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师生共同解决这些问题,并完成1-4小节的朗读与理解。

(a重点理解“心绪不宁”和“手足情深”,b突出第3小节朗读的欢迎与第4小节朗读的忧愁c理解第四小节的后的省略号表示心里还有许多对月亮埋怨的话)

师板书:

心绪不宁

师总结:

晴朗的夜空万里无云,一轮又大又圆的明月高高地悬挂着窗外不时传来家庭中亲人团聚、共赏明月的欢笑声。

可这一切都不属于苏轼,反而更增添他思念分别已久、独居远方的弟弟,他为心里不禁埋怨起来:

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

师板书:

埋怨

2、细读5、6小节,理解苏轼心情的转变

⑴自由轻声读课文

(2)出示句子:

想到这儿,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

“想到这儿”指想到哪儿?

(联系上下文理解)

“宽慰”是什么意思?

他为什么宽慰了许多?

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他豁达大度,热爱人生)

师板书:

宽慰

(3)师生一起背诵<<水调歌头>>

(4)再读第5自然段

用“~~~~~~~”画出表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意思的句子。

用“-----”画出表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的句子。

并进行朗读。

(女生读原句,男生读解释句)

三、总结课文

1、说说本课表现了苏轼的哪些情感?

苏轼埋怨月亮是因为它在()时候变得这么()、这么();但他想到世上本来就是(),就像天上的月儿()一样,他祝愿()常留人们心间,这样虽然(),也能共同拥有()!

2、引导学生逐段理清叙述的顺序,练习背诵。

四、作业

1、背诵第4~6自然段。

2、《补充习题》

板书:

2但愿人长久

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3、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理解诗句,能写出《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理解诗句,能写出《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1、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

搜集李白的诗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

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九寨沟,感受颇深,并写了非常优美的文章。

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

有谁知道洞庭湖的?

2、简介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阳市附近,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

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诸多名胜。

  著名诗人范仲淹来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之作。

 二、精读会意

  1、自读全诗,明要求。

  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

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

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相:

相互。

和:

和谐、协调。

湖光:

湖水的光。

秋月:

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潭面:

是指洞庭湖面。

未:

没有。

磨:

磨拭。

这句诗的意思是:

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

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

  师:

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师:

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

请你与画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吗?

  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请生读好这两句诗。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师:

这首诗意境很美,谁能美美地把它吟诵并背诵。

  师:

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吗?

用上一两个形容词来说一说。

 ……

三、总结

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四、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板书设计:

 

望湖光、秋月

洞潭面景色优美

庭“白银”“青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诗生字。

3、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诗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诗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教具准备

朗读磁带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指读、背诵、理解古诗《望洞庭》。

二、导入

1、复习背诵学过的李白的诗歌。

2、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两首古诗。

3、简单介绍《峨眉山月歌》的创作背景。

三、边读边悟

1、读前启发:

两首诗皆有山有水,景色优美,你能体会出诗的意境吗?

2、自读,读后同桌检查是否准确通顺,再交流各自对诗句的理解。

3、图文对照,理解词义:

(1)半轮;

(2)影入;(3)下渝州。

4、展开想象,理解诗意,体会“青幽的峨眉山上挂着弯弯的月亮,影子倒映在平羌江中”这一优美意境。

5、边读边悟,体会全诗意境。

四、理解、诵读

1、反复诵读,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2、领会作者写该诗的思想感情。

3、熟读成诵,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

五、作业。

1、背诵《峨眉山月歌》,并抄写两遍。

2、搜集关于李白的古诗。

 

板书设计:

峨眉山月歌

月三峡蜀道

怀乡念人

 

4、秋天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自学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理解诗歌内容,并感悟诗歌表达的情感。

4、选择诗歌中所描绘的一种景象,“以走进秋天”为题,将诗句改写成一段话。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知秋天原野上溢彩流芳、生机盎然的美好景象。

3、选择诗歌中所描绘的一种景象,“以走进秋天”为题,将诗句改写成一段话。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自学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理清层次,感知文章大意。

教学重难点

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层次,感知文章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提示课题。

秋天是金色的季节、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热闹的季节,她曾经赢得古今中外众多诗人的吟唱礼赞。

今天人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赞美秋天的诗歌《秋天》(板书题目)

二、自读课文,感知大意。

(一)布置自学。

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注意长句子的停顿。

2、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3、每个小节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全文主要写什么?

(二)检查自学。

1、检查掌握生字新词情况。

2、检查自读课文情况。

(1)同桌互查朗读课文情况。

(2)指名朗读课文。

(3)说说大意。

(三)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用钢笔描红。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诗歌内容,并感悟诗歌表达的情感。

3、选择诗歌中所描绘的一种景象,“以走进秋天”为题,将诗句改写成一段话。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选择诗歌中所描绘的一种景象,“以走进秋天”为题,将诗句改写成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读课文。

2、说说课文主要写什么。

二、合作探究,深入感悟。

(一)赏读第一部分。

1、读。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小节。

2、说。

哪些词语用得好?

理由是什么?

3、读背。

(二)赏读第二部分。

1、赏读第二小节。

(1)读。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2)说。

作者是怎样写由夏到秋的季节转换的?

这样写好在哪里?

(3)读背。

2、赏读第三小节。

(1)读。

(2)说。

读懂了哪些词语,哪些词语用得好,好在什么地方?

还有哪些不懂?

(3)画。

想参考课本插图,画一幅“秋意图”吗?

3、赏读第四小节。

(1)读。

(2)说。

你是怎样题解这几句诗的?

愿意和大家交流吗?

(3)读背。

4、赏读第五小节。

(1)读。

(2)说。

哪些词用得好?

为什么?

(3)读背。

指导学生读出玉米、高粱的快乐、惬意,读出诗人的喜爱赞美之情。

5、赏读第六小节。

(1)读。

(2)说。

1)这一小节有几个比喻句?

各把什么比作什么?

2)这几个比喻句你是怎样理解的?

3)读背。

6、读背第二部分。

在理解的基础是,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处理好轻重、缓急、停顿、语速和语调。

(三)赏读第三部分。

1、读。

2、说。

(1)什么时候才能看到树木落下的“黄叶”?

这说明了什么?

(2)作者为什么要“捡一片黄叶悄悄地珍藏”?

(3)这最后一节与开头一节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这样写好在哪里?

3、读背。

三、总结全文,读背体会。

(一)、总结全文。

1、引导学生总结。

(1)全诗实际上可以说有两条线索:

一是描写金色秋天成熟、热闹、丰收、美好的兴旺景象,一条是抒发诗人对金色秋天的赞美、热爱、留念的强烈情感。

(2)结构上的特色。

(3)写法上的体会。

2、引导学生体会。

体会诗中描写的秋意之美及诗人抒发的爱秋之情。

(二)读背体会。

范读、朗读、齐读、背诵

四、写作实践,拓展延伸。

指导学生练笔。

选择诗歌中所描绘的一种景象,以“走进秋天”为题,将描绘这种景象的诗句改写成一段话。

板书设计:

喜悦之情

秋天丰收景象热爱秋天

秋风秋光

 

习作1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的节日以及这些节日所寄托的美好情感和愿望。

2、乐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能准确地、有层次地用语言表达出来。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想象,乐于思考和表达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能真实地说出自己的设想,并有条理地写下来。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的节日以及这些节日所寄托的美好情感和愿望。

2、乐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能准确地、有层次地用语言表达出来。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想象,乐于思考和表达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能真实地说出自己的设想,并有条理地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节日,你能说出这些节日的名称吗?

2、是啊,每个节日都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情感与愿望。

你们心里也一定蕴藏着许多美好的情感与愿望。

如果现在给你一个机会,按照自己的心愿设立一个节日,你最想设立一个什么节日?

二、相互交流,倾吐愿望。

1、现在,你们可以自由分组,把你最美好的心愿说给你的朋友听,告诉他们你的心愿是什么?

又是什么事情让你想要设立这个节日呢?

2、大组交流。

把你的设想说出来,让全班同学和老师与你共同分享。

3、你准备怎样度过这个节日?

4、学生说说自己的遐想。

(1)说说给小组的同学听。

(2)指名大组交流。

三、练习习作,集体交流。

1、学生练习写草稿。

请同学们把刚才说的美好愿望、生动情景和节日的气氛写下来。

2、交流、评议、补充。

(1)小组互读互评互助。

(2)大组交流。

1)学生自主诵读需要大家评议的段落。

2)师生共同提出修改意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的节日以及这些节日所寄托的美好情感和愿望。

2、乐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能准确地、有层次地用语言表达出来。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想象,乐于思考和表达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1、能真实地说出自己的设想,并有条理地写下来。

2、学习修改习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指导修改

1、指名读习作。

2、师生共同修改。

3、同桌互评,互相帮助纠正补充。

4、大组交流,学生互荐作品朗读,师生共同评议。

5、学生再次修改。

三、誊写习作

学生誊写习作,师巡视指导。

板书设计:

习作1

分享心中的美梦

练习1

教学目标

  1、认识几个动物禁标牌,懂得只要“处处留心,随时都能学语文”。

2、学习修改日记片段。

3、写好钢笔字,知道右边都有撇、捺时,撇要收一点。

4、熟记八个成语和古诗《风》。

5、练习口语交际,学会感谢。

6、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难点

1、学习修改日记片段。

2、熟记八个成语和古诗《风》。

3、练习口语交际,学会感谢。

教学时间:

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几个动物禁标牌,懂得只要“处处留心,随时都能学语文”。

2、学习修改日记片段。

3、写好钢笔字,知道右边都有撇、捺时,撇要收一点。

教学重、难点

学习修改日记片段。

教学过程

一、教学每题。

(处处留心)

1、教学第一部分。

(1)创设情境:

星期天,我们来到地动物园游玩,小芳和她爸爸也来了。

(2)听小芳和她的爸爸在说些什么呢?

让学生自由练读“爸爸”与“小芳的对话。

(3)“爸爸”的话对你有什么启示?

请学生谈谈。

(4)听了“爸爸”的话,请学生猜猜小芳以后会怎么做呢?

(在生活中处处留心,随时都可以学语文)

(5)请学生说说自己今后的打算。

2、教学第二部分。

(1)离开了观赏水獭的河边,我们继续往前走。

啊!

这儿的动物可真多啊!

这些动物你们都认识吗?

(2)学生根据拼音,认读各种动物标牌。

(3)指名交流,集体认读。

3、教学第三部分。

(1)动物园里的动物可真有趣!

小芳回到家后,写了一篇日记。

(2)学生自由读一读小芳写的日记。

(3)请说说哪些地方读起来不术顺口。

(4)学生试修改。

(5)改好后再读一读。

二、教学第二题。

(写好钢笔字)

1、审题。

(1)指读题目。

(2)通过谈话让学生明确练字的重点。

2、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次”“缺”“珍”三个字。

(2)引导学生读贴,重点观察这三个字的结构和关键笔画的书写要求。

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作小结:

“次”“缺”“珍”都是左右结构;三个字的右边都有撇、捺。

(3)示范描写“次”。

提醒学生注意:

每个字的右边都有撇和捺时,撇要收一点。

3、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2)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及时小节,再让学生仿写。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请该同学介绍写好这个字要注意什么。

(2)对写得不够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练习。

 

板书设计:

练习1

处处留心,随时都能学语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熟记八个成语和古诗《风》。

教学重难点

读背成语

教学过程

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熟记成语。

(1)请学生说一说想怎样学习成语。

(2)请学生自主学习成语。

(3)指名汇报学习成果,教师相机指导读准字音,引导学生题解词语的意思,并体会每排两个成语在意义上的联系。

(难解的字或词可让学生当即查字典,必要时教师讲解)

(4)学生练习朗读和背诵。

(5)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2、背诵《风》。

(1)出示古诗内容,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试读,相机正音。

(3)理解诗句的意思。

1)学生再读。

风是最常见的自然现象。

当风吹过时,会出现什么情景呢?

结合插图,谈谈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2)全班交流,教师适当点拨,帮助学生理解大体诗意。

(4)指导学生正确断句,读出节奏。

(5)指导学生朗读全诗,并能正确、有节奏、有感情地背诵。

(6)课外拓展:

课后可收集同样描写风的诗句。

板书设计:

练习1

读读背背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练习口语交际,学会感谢。

教学重、难点:

练习口语交际,学会感谢。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1、认识几个动物。

2、背诵成语。

3、背诵古诗《风》。

二、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结合口语交际的话题“学会感谢”作启发谈话。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回忆自己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所受到的帮助、关心等。

(2)想想应该如何感谢向我们伸出援助之手、奉献之心的人,我们应该怎样向他们道谢呢?

(3)分组练说,组员之间相互评议。

(4)每组推荐代表到讲台上说,师生评议。

3、反馈。

教师对学生的说话进行评点,并引导学生明白,感谢要从现在做起,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需要感谢。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

学会感谢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难点

写好“木”字旁中的“竖”

教学过程

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出示优秀书法作品(含书上的一幅)让学生欣赏。

2、学生谈感受。

3、审题。

明确本次学写的部首:

木字旁、提手旁。

4、指导。

(1)教师边范写边讲解木字旁、提手旁的书写方法。

“桂”字的写法:

木,作为左偏旁,左舒右紧,重心右移,形状宜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