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9上科学第一章总复习练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13232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26.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9上科学第一章总复习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浙教版9上科学第一章总复习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浙教版9上科学第一章总复习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浙教版9上科学第一章总复习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浙教版9上科学第一章总复习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教版9上科学第一章总复习练习.docx

《浙教版9上科学第一章总复习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9上科学第一章总复习练习.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教版9上科学第一章总复习练习.docx

浙教版9上科学第一章总复习练习

[第1-6练习题]

1、常用指示剂及其在酸性、碱性溶液中的颜色

指示剂

酸性溶液(PH<7)

碱性溶液(PH>7)

石蕊试液(紫色)

酚酞试液(无色)

蓝色石蕊试纸

红色石蕊试纸

2、构建模型和构建知识网络是化学学习中重要的方法,李华同学利用左手构建酸的性质知识网络,如图所示,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如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盐酸的pH,则结果会    (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2)图中②的a物质应满足的条件是:

    .

(3)写出一个符合图中③的化学方程式            .

(4)图中性质④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5)图中⑤的性质在工业上可用于        (填用途)

【答案】

(1)偏大;

(2)是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

(3)HCl+AgNO3=AgCl↓+HNO3(合理即可);

(4)复分解;

(5)盐酸除铁锈(合理即可).

3、硫酸溶液中含有H+,能使石蕊溶液变红.在滴有紫色石蕊的稀硫酸溶液中,分别加入过量的下列物质,溶液仍为红色的是()

A.CaOB.NaOHC.Na2CO3D.BaCl2

4、稀盐酸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试剂,但下列实验中,不宜使用稀盐酸的是()

A.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B.除去铜粉中混有的铁粉

C.除去熟石灰中的石灰石D.除去铁丝上的铁锈

【答案】DC;5题:

a,明显鼓起

5、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弹簧夹处于关闭状态.

(1)若试管内充满CO2,挤压胶头滴管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则试管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能使气球_______(填“a”“b”)明显鼓起

(2)若试管内为氢氧化钠固体,挤压胶头滴管加入水,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能使气球b_______(填“明显鼓起”“无变化”“变瘪”)

6、将红色的铜丝置于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表面变黑.将变黑的铜丝插入盛有稀硫酸的试管中一段时间.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铜丝表面变黑,质量增加B.变黑的钢丝插入稀硫酸,表面恢复红色

C.变黑的铜丝插入稀硫酸,铜丝质量不变

D.变黑的铜丝插入稀硫酸,溶液质量增加

【答案】A、铜和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质量增加,正确;

B、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表面恢复红色,正确;

C、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有一部分铜进入溶液,铜丝质量减少,错误;

D、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变黑的铜丝插入稀硫酸,溶液质量增加,正确.

7、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硫酸至过量,下列图象与该反应事实相符合的是(  )

【答案】A、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当氢氧化钡消耗尽,硫酸钡的质量不再改变,故A错误;

B、向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硫酸,开始时溶液呈碱性,pH大于7,不是小于7,故B错误;

C、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硫酸钡沉淀和水不具有导电性,故导电性会逐渐减弱,当恰好完全反应,导电性为零,继续加入硫酸,导电性又回逐渐增强,故C错误;

D、有氢氧化钡时,加入的硫酸全部参加反应,不会有硫酸存在,当氢氧化钡消耗尽,再加入硫酸,硫酸的量会逐渐增多,故D正确;

8、下列实际应用中,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①用氢氧化钠溶液洗去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②用稀氨水涂抹在被蚊虫叮咬处(分泌出蚁酸)止痒;

③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④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

A.①③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答案】C10、D

9、某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

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对固体猜想】

 猜想I:

全部是Na2CO3;猜想Ⅱ:

全部是NaOH;猜想Ⅲ:

部分是NaOH,部分是Na2CO3。

 【实验和推断】

(1)若现象a为有气泡产生,则加入的X溶液是_______,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有气泡产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X是Ca(OH)2溶液,现象a有白色沉淀,现象b为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则白色沉淀为_______(填化学式),该实验_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样品中有NaOH。

 (3)若X是CaCl2溶液,猜想Ⅲ成立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写出ab两现象)。

【答案】

(1)稀盐酸(或稀硫酸等酸)

Na2CO3+2HCl=2NaCl+H2O+CO2↑(与所选的酸对应,合理均可)。

(2)CaCO3  不能 (3)现象A有白色沉淀产生现象B无色酚酞变红色。

10、下列物质可以由金属单质和盐酸直接反应制得的有()

A.FeCl3B.HgCl2C.CuCl2D.MgCl2

11、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现向一定质量且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并振荡.如图表示反应过程中溶液质量随加入盐酸质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1)写出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2)图中线段BC对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3)图中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

【解析】从图象可以看出,溶液在AB段质量增加的比BC段要快,所以可以判断AB是中和反应,BC段是盐酸与碳酸钠的反应,这是由于二氧化碳的产生溶液质量增加放缓,两物质反应的现象是有气泡产生;2NaOH+CO2═Na2CO3+H2O;有气泡产生;氯化钠和碳酸钠

12、【相对原子质量问老师】向含有CuCl2和HCl的混合溶液100g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参加反应的NaOH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关系如下图,仅考虑沉淀为Cu(OH)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P点溶液中的溶质只有一种

B.M点溶液比P点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小

C.整个反应过程中,氯离子个数不变

D.沉淀完全时,m1的数值为80

13、酸碱盐的溶解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一些常见的有色溶液:

①蓝色溶液含有_____离子的溶液;②黄色溶液含有_____离子的溶液;

③浅绿色溶液含有_____离子的溶液;④紫红色溶液含有_____(物质)的溶液;

常见的沉淀颜色:

①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是_____和_____;②蓝色沉淀_____;③红褐色沉淀是_____

【答案】铜离子,铁离子、二价亚铁离子;高锰酸钾;氯化银,硫酸钡15、D

15、某同学郊游时不慎被蜜蜂蜇伤,蜜蜂的刺液是酸性的,碱性物质可减轻疼痛.该同学随身携带了下列物品,为减轻疼痛,在蜇伤处最好涂抹()

A.苹果汁(pH约为3)B.牛奶(pH约为6.5)

C.矿泉水(pH约为7)D.肥皂水(pH约为10)

16、下列物质的哪些用途与它的物理性质有关:

①氩气和氮气作灯泡的保护气②用铝做炊具③用氧气作助燃剂④用碳作燃料⑤用花岗岩铺地面,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B. ①③⑤C. ②⑤D. ②④⑤

【答案】氩气和氮气作灯泡的保护气是利用了氩气和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用铝做炊具是利用了铝的物理性质--具有良好的导热性;用氧气作助燃剂是利用了氩气的化学性质--能够支持燃烧;用碳作燃料是利用了碳的化学性质--具有可燃性;用花岗岩铺地面是利用了花岗岩的物理性质--硬度大.C

17、酸的性质(共性):

指化学性质

(1)能跟指示剂作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2)酸+某些金属(不是所有金属)===____+____,(置换反应)例:

活动性顺序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l+HCl==___________Mg+HCl==___________Al+H2SO4==___________

Mg+H2SO4==___________Fe+H2SO4==___________Fe+HCl==___________

(3)酸+金属氧化物=____+____,

CuO+HCl==___________Fe2O3+HCl==___________

CuO+H2SO4==___________Fe2O3+H2SO4==___________

Al2O3+H2SO4==___________Al2O3+HCl==__________

(4)酸+碱=____+____,(中和反应)例:

Al(OH)3+HCl==___________(胃酸过多,化学方程式)

NaOH+H2SO4==___________Al(OH)3+H2SO4==___________

Fe(OH)2+HCl==___________NaOH+CH3COOH==___________

Fe(OH)3+HCl==___________Cu(OH)2+H2SO4==___________

(5)酸+盐=____+____,例:

HCl+CaCO3=___________HCl+Na2CO3=___________

HCl+AgNO3==___________H2SO4+Na2CO3=___________

H2SO4+BaCl2===___________

碳酸氢钠与盐酸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碱的化学性质

区分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的两种溶液的方法

方法一:

分别通入CO2,变浑浊的是_______溶液;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二:

分别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的是_______溶液;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 

(1)(碱性)跟指示剂作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2)酸+碱=____+____,(中和反应/复分解反应)

(3)碱+某些非金属氧化物=____+____,例:

(与一氧化碳不反应)

Ca(OH)2+CO2==___________Ca(OH)2+SO2==___________

2NaOH+CO2==___________NaOH+SO2==___________

NaOH+SO3==___________

(4)碱+某些盐=新碱+新盐,例:

CuSO4+NaOH==___________FeCl3+NaOH==___________

Ca(OH)2+Na2CO3==___________MgSO4+NaOH=___________

ZnSO4+NaOH=___________

【注意】

⑴只有可溶性碱才能满足以上四条性质,难溶性碱只能满足第2条

⑵第4条参加反应的盐和碱必需都是可溶性的。

【典型例题】化学反应往往伴随着一些现象发生,但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为了通过一些现象说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某班同学分两组作了如下探究实验:

(1)第一组同学把一支收集有CO2的试管倒立在装有饱和NaOH溶液的烧杯中(如图所示),看到试管内液面上升.这种现象是因为试管内外产生______

A.温度差     B.重力差     C.压强差     D.浮力差

第二组同学从中得到启发,也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A现象为______,B现象为______,C现象为______.你认为以上设计能达到实验要求的是______(填序号).

(3)同学们经过分析讨论,认为第一组的实验中产生液面上升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种是因为CO2与溶液中的NaOH反应,消耗了CO2,你认为另一种原因是______,为了进一步证实CO2与NaOH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他们设计了如下方案:

取上述实验后的溶液,第一组同学滴加______,现象为______; 第二组同学滴加______,现象为______.他们虽然看到的现象不同,但都可以证实CO2与NaOH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

【答案】

(1)由于二氧化碳气体能够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导致试管内的压强减小,从而出现液面上升的现象,故答案为:

C;

(2)由于二氧化碳气体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从而导致瓶内压强减小,从而使软塑料瓶瘪掉,去壳鸡蛋被吸入瓶中,气球涨大,故答案为:

塑料瓶变扁了,鸡蛋进入到了瓶内,气球鼓起,A、B、C

(3)由于氢氧化钠溶液中有两种物质:

氢氧化钠和水,因此试管内内的液面上升也有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引起的,为了进一步证明二氧化碳确实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也可以根据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来证明,故答案为:

CO2被水溶解了;足量的盐酸,有气泡产生;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18、盐

(一)碳酸钠(Na2CO3)

(1)俗名:

纯碱、苏打

(2)风化是_____变化(3)、与指示剂作用:

呈_____性,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4)、与碱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制造烧碱)

(5)与某些盐反应:

Na2CO3+BaCl2=____________

【答案】化学、碱、Na2CO3+Ca(OH)2=CaCO3↓+2NaOH,2NaCl+BaCO3↓;CaCO3+2HCl=CaCl2+H2O+CO2↑;CaCO3CaO+CO2↑

碳酸钙(CaCO3)

(1)、碳酸钙与酸反应(实验室制取CO2)____________________

(2)、碳酸钙高温分解(工业制取CO2)____________________

【典型例题】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欲除去固体氯化钠中混有的氯化钙。

设计实验方案如下,请参与实验并回答问题。

写出A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写出A物质的俗称:

__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

(3)反应①中加入过量A物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反应②中如果加入盐酸也过量,则对所得到的氯化钠纯度______________(填“有”或“没有”)影响。

(4)分离后所得氯化钠的质量与分离前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相比较,结果_____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答案】

(1)Na2CO3,纯碱 

(2)Na2CO3+2HCl===2NaCl+H2O+CO2↑ 

(3)使氯化钙完全反应(合理即可);没有 (4)增大

第一章内容补充

一、离子的鉴定

1、Cl-的检验:

先向待测液体中滴加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后再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检验盐酸和其他能电离出Cl-的化合物。

【例如】稀盐酸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并滴加稀硝酸,观察现象:

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HCl+AgNO3=AgCl↓+HNO3

2、SO42-的检验:

先向待测液体中滴加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后再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检验硫酸和其他能电离出SO42-的化合物。

【例如】稀硫酸中滴加氯化钡溶液并滴加稀硝酸,观察现象:

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BaCl2+H2SO4=BaSO4↓+2HCl

3、CO32-离子的鉴别:

向待测试剂中加入稀盐酸,如有气体生成,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则该盐中一定含有CO32-。

4、氨水特性

常称为氢氧化铵,指氨气的水溶液,有强烈刺鼻气味,无色透明或微带黄色的液体,溶解度很大,具弱碱性。

氨水中,氨气分子发生微弱水解生成氢氧根离子及铵根离子

分子式:

NH4OH

【继续练习】在一烧杯中盛有100gB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混合溶液的质量与所滴入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我们先后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                  

(2)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放出气体总质量为_____g,生成的沉淀总质量为________g.        

(3)当滴入Na2CO3溶液至图中C点时,烧杯中溶液里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 .(写化学式)        

【答案】

(1)产生白色沉;     

(2)2.2克,19.7克;(3) Na2CO3、NaCl;  

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已经发生了变质。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变质程度,作出如下猜想:

可能部分变质,固体是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

可能全部变质,固体是Na2CO3。

(1)首先对固体的成分进行确定。

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充分溶解,先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静置后取上层清液,再加入CuSO4溶液,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根据实验现象,可确定该固体是;

(2)称取10.6g该固体样品于锥形瓶中,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过量,得到数据如下表:

样品质量

反应前总质量

反应后总质量

10.6克

148.5克

146.3克

计算该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3)再取固体样品溶于水,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过量。

测出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产生CO2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判断:

在该样品溶液中加入稀盐酸,首先与之反应的物质是。

解析:

这一题具有很高的区分度,同时有较好的梯度,第

(1)问只要抓住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沉淀肯定原物质含有碳酸根离子,即含有碳酸钠。

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肯定原物质中含有氢氧化钠,最后得出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

(2)问同学们看答案解析。

第(3)问从图像中可看出反应开始时没有气体生成,则说明首先参加反应的是氢氧化钠。

第(4)问只要抓住不管怎么反应,最后都是得到氯化钠溶液,只要得到的氯化钠溶液不变,则需要的盐酸也就不变,即相等。

答案:

(1)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

(2)解:

生成CO2的质量:

148.5克-146.3克=2.2克

设该样品中Na2CO3的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44

x2.2g

x=5.3g

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

×l00%=50%

答:

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50%。

(3)NaOH(4)等于

(二)【盐的补充】

常见的化肥列表比较:

化肥

主要种类

主要作用

植物缺乏后的症状

氮肥

碳酸氢铵(NH4HCO3)、硫酸铵((NH4)2SO4)

氯化铵、尿素、硝酸盐等

能促使农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

植株矮小,叶色发黄。

钾肥

硫酸钾、氯化钾、草木灰(主要成分是碳酸钾)

能促使农作物生长旺盛、茎秆粗壮,增强抗病虫害能力,促进糖和淀粉的生成

植株长得矮小,叶片上带有许多褐斑。

磷肥

过磷酸钙(硫酸钙和磷酸二氢钙的混合物)

能促使农作物根系发达、增强吸收养分和抗寒抗旱能力,促进作物穗数增多、籽粒饱满。

植株暗绿带红。

其中含两种或两种以上主要营养元素的化肥称为复合肥料。

5、氮肥制取:

工业上常用酸与氨气反应制取氮肥(铵盐),比如:

碳酸氢铵的制取:

NH3+H2O+CO2=NH4HCO3

硫酸铵的制取:

2NH3+H2SO4=(NH4)2SO4

铵盐与碱混合加热后,都有氨气放出来,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注意:

碳酸铵、氯化铵、硫酸铵都含有铵根离子,能和熟石灰反应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碳酸铵常温下可以分解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

铵盐(即铵根离子)的检验:

加入碱(NaOH、Ca(OH)2等)混合加热后,都有氨气(NH3)放出,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典型例题】农技人员采用“测土配方”技术对一片果园进行了土壤检测,结果显示该果园需要补充一定量的氮元素和钾元素。

(1)氮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元素,果园土壤中缺少氮元素,需要用氮肥来补充,下列属于氮肥的是(填序号)。

①KCl;②NH4HCO3;③Ca3(PO4)2。

(2)“测土配方”可以实现“缺什么、补什么”,使用该技术的好处是。

(3)某同学取丰收牌钾肥(如图1)样品2.0g,溶于足量的水中,滴加过量氯化钡溶液,产生沉淀质量与所加氯化钡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2。

试通过计算判断该钾肥中硫酸钾的质量分数是否符合产品外包装说明?

(反应方程式为:

K2SO4+BaCl2=BaSO4↓+2KCl,杂质不参加反应。

图1图2

解析:

(1)只要找出含氮元素的化合物就是氮肥,

(2)(3)看答案解析:

答案:

(1)②

(2)合理使用化肥(减少土壤污染,答案合理均可)

(3)设2.0g钾肥样品中含有硫酸钾的质量为x

K2SO4+BaCl2=BaSO4↓+2KCl

174233

x2.33g

x=1.74g

则这种钾肥样品中硫酸钾的质量分数为:

×l00%=87%

87%>85%,因此该钾肥中硫酸钾的质量分数符合产品外包装说明

【巩固练习】

1、有四瓶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

①稀盐酸;②稀硫酸;③氢氧化钠溶液;④硫酸钠溶液。

其使用小组分别对四种溶液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下表:

则对应甲、乙、丙、丁顺序的四种物质是()。

加入无色酚酞溶液

不变色

变红

不变色

不变色

加入氯化钡溶液

白色沉淀

无明显现象

白色沉淀

无明显现象

加入碳酸钠溶液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产生无色气体

产生无色气体

A、②③④①B、④③②①C、③④①②D、①②④③

2、将硫酸铜、氯化镁、氢氧化钡溶液两两混合后,产生的沉淀有()

A、两种B、三种C、四种D、五种

3、为了对KCl样品(含少量KNO3)进行分析,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进行实验,所得数据如下表。

请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所取固体样品的质量(克)

20

10

10

加入AgNO3溶液的质量(克)

100

100

150

反应后得到的沉淀质量(克)

14.35

14.35

14.35

(1)三位同学中,哪一位所用的KCl与AgNO3刚好完全反应:

(2)样品中含KCl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第二章第1节金属材料

(1)物质根据组成可分为:

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

只由一种物质组成;有固定组成

混合物:

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无固定组成

(二)纯净物根据元素组成的不同,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两大类。

(1)单质:

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如:

O2、N2、Fe、S等

强调:

定义中的纯净物,不然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错误的。

注意点: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

O2和O3

单质分为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

(一)碳的单质

(1)碳的物理性质

①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的比较

金刚石(由碳元素组成)

石墨(由碳元素组成)

硬度

最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