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农村社会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12396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6.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南大学《农村社会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西南大学《农村社会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西南大学《农村社会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西南大学《农村社会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西南大学《农村社会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南大学《农村社会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docx

《西南大学《农村社会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南大学《农村社会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南大学《农村社会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docx

西南大学《农村社会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1:

[单选题]陆学艺在研究转型期中国农村社会结构时,强调农村社会分层的原因是( )  

A:

文化的繁荣

B:

商品经济的大发展

C:

社会流动的增强

D:

分配制度的改革

参考答案:

B

2:

[单选题]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河北定县开展乡村建设运动的领导人是()  

A:

晏阳初

B:

梁漱溟

C:

杨开道

D:

费孝通

参考答案:

A

3:

[单选题]最早倡导进行社区研究的中国学者是()  

A:

吴文藻

B:

费孝通

C:

杨开道

D:

陈翰笙

参考答案:

A

4:

[单选题]认为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农村文化的学者是()  

A:

索罗金

B:

沃格特

C:

桑德森

D:

霍桑

参考答案:

B

5:

[单选题]费孝通从理论上对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基本观念进行解剖的著作是()  

A:

江村经济

B:

云南三村

C:

乡土中国

D:

乡土重建

参考答案:

C

6:

[单选题]作为社会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农村社会学产生于()  

A:

1870

B:

1908

C:

1912

D:

1915

参考答案:

B

7:

[单选题]1924年中国最早的《农村社会学》出版,其作者是()  

A:

顾复

B:

杨开道

C:

冯和法

D:

孙本文

参考答案:

A

8:

[单选题]我国转型期的农业、农村、农民这个"三农”问题,归根到底,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A:

发展问题

B:

农业问题

C:

农村问题

D:

农民问题

参考答案:

D

9:

[单选题]霍桑认为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不应太广泛,应着重研究()  

A:

农村生活

B:

农村社会问题

C:

农村社会化

D:

农村社会组织

参考答案:

C

10:

[单选题]引起和推动全国对小城镇问题展开热烈讨论的学者是()  

A:

吴文藻

B:

李守经

C:

费孝通

D:

陆学艺

参考答案:

C

1:

[单选题]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农村家庭结构以()为主体。

  

A:

核心家庭

B:

主干家庭

C:

联合家庭

D:

丁克家庭

参考答案:

A

2:

[单选题]家庭的基础和纽带是()  

A:

婚姻和血缘关系

B:

地缘和血缘关系

C:

婚姻和业缘关系

D:

血缘和趣缘关系

参考答案:

A

3:

[单选题]农村社会关系的承担者是()  

A:

农业生产关系

B:

农村经济关系

C:

农民

D:

乡镇企业

参考答案:

C

4:

[单选题]中国第一部对农村家庭进行系统调查的著作是()  

A:

《北平郊外之乡村家庭调查》

B:

《亩差异》

C:

《华南乡村生活》

D:

《清河:

一个社会学的分析》

参考答案:

A

5:

[单选题]二元经济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在1954年提出来的。

  

A:

罗吉斯

B:

伯德格

C:

孟德拉斯

D:

刘易斯

参考答案:

D

6:

[单选题]我国第一部婚姻法是在()颁布的?

  

A:

1950

B:

1951

C:

1952

D:

1953

参考答案:

A

7:

[单选题]由父母或父或母加上其子、媳或女、婿再加上孙子女或外孙子女所组成的家庭是()  

A:

核心家庭

B:

主干家庭

C:

联合家庭

D:

丁克家庭

参考答案:

B

8:

[单选题]一对夫妻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属于()  

A:

核心家庭

B:

联合家庭

C:

主干家庭

D:

不完全家庭

参考答案:

A

9:

[单选题]农民个体的社会化主要是在()中进行的  

A:

学校

B:

家庭

C:

同辈群体

D:

社区

参考答案:

B

10:

[单选题]维系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核心制度是()  

A:

户籍制度

B:

粮食统购统销制度

C:

教育制度

D:

就业制度

参考答案:

A

1:

[单选题]正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于()  

A:

1982

B:

1987

C:

1988

D:

1998

参考答案:

D

2:

[单选题]从性质上说,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的()  

A:

营利性的经济组织

B:

基层人民政府

C:

基层政府的派出机关

D: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参考答案:

D

3:

[单选题]乡镇企业工会属于()  

A:

政治组织

B:

经济组织

C:

群团组织

D:

事业组织

参考答案:

C

4:

[单选题]农民科技协会属于()  

A:

经济组织

B:

群团组织

C:

事业组织

D:

宗族组织

参考答案:

B

5:

[单选题]马克斯•韦伯提出的社会分层的三个标准,不包括下列选项中的()  

A:

财富

B:

权力

C:

声望

D:

职业

参考答案:

D

6:

[单选题]提出财富、声望和权力三位一体分层标准的学者是()  

A:

马克思

B:

沃纳

C:

韦伯

D:

柯林斯

参考答案:

C

7:

[单选题]一个人或一个群体从一个社会位置到另一个高低不同的位置上是()  

A:

代内流动

B:

结构流动

C:

垂直流动

D:

横向流动

参考答案:

C

8:

[单选题]两代人之间的流动,在社会学上称作()  

A:

纵向流动

B:

横向流动

C:

代际流动

D:

垂直流动

参考答案:

C

9:

[单选题]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划分阶级的标准是()  

A:

职业

B:

权力

C:

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

D:

声望

参考答案:

C

10:

[单选题]随着中国农村社会结构的转型,以血缘、地缘关系为基本纽带的农村基层社会组织体系将逐步向()为基础转化。

  

A:

业缘关系

B:

志源关系

C:

趣缘关系

D:

姻缘关系

参考答案:

A

1:

[单选题]社会发展的本质要求和根本目的是()  

A:

人类自身的发展

B:

经济的发展

C:

社会结构的优化

D:

文化的发展

参考答案:

A

2:

[单选题]按照居民点分布状况和社区演变过程,可将农村社区分为散村、()和集镇等社区。

  

A:

行政村

B:

自然村

C:

集村

D:

小城镇

参考答案:

C

3:

[单选题]贫困是以()为主体的概念。

  

A:

经济

B:

权利

C:

能力

D:

参考答案:

D

4:

[单选题]根据社会控制所运用的手段有无明文规定来划分,社会控制可分为()  

A:

内在控制和外在控制

B:

正式控制和非正式控制

C:

积极控制和消极控制

D:

硬控制和软控制

参考答案:

B

5:

[单选题]与城市社区相比,农村社区的特点之一是()  

A:

人口密度较高,人际关系不密切

B:

人口密度较高,人际关系密切

C:

人口密度较低,人际关系不密切

D:

人口密度较低,人际关系密切

参考答案:

B

6:

[单选题]最早使用"社会控制”一词的社会学家是()  

A:

F•法林顿

B:

E•A•罗斯

C:

刘易斯

D:

布朗

参考答案:

B

7:

[单选题]根据所运用的手段有无明文规定来划分,社会控制可分为()  

A:

内在控制和外在控制

B:

正式控制和非正式控制

C:

硬控制和软控制

参考答案:

B

8:

[单选题]社区概念是由()首先提出来的  

A:

费孝通

B:

滕尼斯

C:

孔德

D:

马林诺夫斯基

参考答案:

B

9:

[单选题]按照基层社会组织的层次,我国的农村社区可分为()  

A:

基层村和中心村

B:

行政村和自然村

C:

散村和集村

D:

城郊村和一般农区

参考答案:

B

10:

[单选题]社区的本质要素有社会互动、地区和()  

A:

公共服务设施

B:

社会群体

C:

共同约束

D:

资源环境

参考答案:

C

1:

[单选题]1979年9月,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做出了(),首先揭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

  

A:

《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B:

《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

C: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步意见》

D:

《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

参考答案:

A

2:

[单选题]农村社会救助主要指农村的()与扶贫。

  

A:

优抚

B:

保险

C:

救灾

D:

福利

参考答案:

C

3:

[单选题]农村社会保障的统筹单位主要是()  

A:

政府部门

B:

社会组织

C:

家庭

D:

社区

参考答案:

A

4:

[单选题]农村相对封闭的格局和简单的社会结构,决定着农村社会变迁具有()的特点  

A:

综合性

B:

多样性

C:

两重性

D:

缓慢性

参考答案:

C

5:

[单选题]20世纪80年代初的中国经济改革,是以()为突破口的。

  

A:

产业结构调整

B:

分配体制改革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乡镇企业崛起

参考答案:

C

6:

[单选题]《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拉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这一"决定”发表于()  

A:

1978

B:

1979

C:

1980

D:

1981

参考答案:

B

7:

[单选题]社会保障也称()  

A:

社会安全

B:

社会福利

C:

社会保护

D:

社会保险

参考答案:

A

8:

[单选题]社会保障的基本内容包括()  

A:

社会保险、社会控制、社会救助

B:

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

C:

社会控制、社会救助、社会福利

D:

社会保险、社会流动、社会福利

参考答案:

B

9:

[单选题]农村社会庞大的社会系统,决定着农村社会变迁具有()的特点  

A:

变迁缓慢

B:

可以发生突变

C:

综合性

D:

多样性

参考答案:

C

10:

[单选题]社会保障的实施主体是()  

A:

家庭和家族

B:

私人慈善团体

C:

国家和社会

D:

营利性保险公司

参考答案:

C

1:

[单选题]建成可持续发展的农村社会,一是指农村社会通过不断的分化和整合,结构合理化,二是指()  

A:

优化的农村生态环境

B:

强大的发展能力

C:

高水平的人口素质

D:

完善的社会体制

参考答案:

A

2:

[单选题]现阶段中国农村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农村工业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最主要的原因是()和工业布局的分散性。

  

A:

城乡人口素质的差异

B:

城乡户籍制度

C:

农村政治体制的弊端

D:

城市规划不到位

参考答案:

B

3:

[单选题]农村可持续发展目标要与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相适应,以()为立足点,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

  

A:

城乡协调发展

B:

因地制宜

C:

人的发展

D:

环境保护

参考答案:

A

4:

[单选题]在可持续发展的全部重要因素中,人口是中心,经济是基础,()是前提。

  

A:

文化

B:

环境

C:

教育

D:

资源

参考答案:

B

5:

[单选题]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不包括()  

A:

人口因素

B:

制度因素

C:

个人因素

D:

战争因素

参考答案:

D

6:

[单选题]农村社会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  

A:

非农业人口的比重上升

B:

农村经济的发展

C:

农村工业的发展

D:

实现城乡融合

参考答案:

D

7:

[单选题]小城镇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

费孝通

B:

吴文藻

C:

陆学艺

D:

孙本文

参考答案:

A

8:

[单选题]城乡之间的本质差别主要表现在()  

A:

工农差别

B:

城乡差别

C:

发展水平的差距

D:

收入差别

参考答案:

C

9:

[单选题]城乡融合是指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  

A:

非农业人口的比重上升

B:

农村教育极大发展

C:

农村二、三产业大发展

D:

城乡本质差别的缩小以至最后消失

参考答案:

D

10:

[单选题]“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是在()年的世界环境大会上正式提出的。

  

A:

1972

B:

1991

C:

1992

D:

1995

参考答案:

A

1:

[论述题]

名词解释:

1、农村社会学

2、农民

3、农村社会组织

4、社会控制

5、农民的社会化

6、农村社区

7、农村社会福利

8、农村社会现代化

9、家庭网络

10、社会问题

11、农村社会保障

  

参考答案:

1、农村社会学:

通过农村社会中个人的社会化及其行为来研究农村社会关系、社会结构及其特殊规律性的科学。

2、农民:

农民是指在农村地缘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各种社会关系和联系而组成的农村社会各类社会集团、群体及社会组织的农村居民。

3、农村社会组织:

农村中为了完成特定的社会目标、执行特定的社会职能并根据一定的规章制度和程序进行活动的人群共同体;是农村社会从无序到有序发展的一种状态和过程,是一定的社会成员所采取的某种社会活动方式。

4、社会控制:

社会或社会某一组织或群体为维护社会秩序,保证社会生活和生产的正常进行,运用社会力量影响、约束和规定社会成员的思想和行为的一种手段和过程。

5、农民的社会化:

指农村社会成员,按照农村社会文化的要求,从一个自然人转化为能够适应农村社会环境,参与农村社会生活的社会人过程。

6、农村社区:

农村社会区域共同体,是以主要从事农业为特征的居民聚集在一定的区域内,具有一定社会组织、社会制度、活动中心、认同意识的人群共同体。

7、农村社会福利:

国家和社会对农村中无劳动能力、无依靠、无经济来源的居民提供帮助和服务,使之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8、农村社会现代化:

指农村居民利用近现代工、农业科学技术,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发展农村经济,优化农村社会结构,逐步缩小城乡差别,最终实现城乡融合的过程。

9、家庭网络:

由几个(或多个)彼此之间具有较经常、较固定的经济或生活方面的联系的家庭所组成的社会关系的形式。

10、社会问题:

在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中产生和客观存在的影响社会生活和社会机能,引起社会普遍关注并期望予以解决,且需要和只有以社会力量解决的社会失调现象。

11、农村社会保障:

以地方政府为主,以基层社区为依托,由国家、社区、公民群体及个人合作兴办,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和个人消费支出集中资金,根据国家法律的规定,向农村社会或成员中,部分或全部丧失劳动力者、遭受自然灾害者、经济收入低于贫困线者提供物质帮助,以保证其基本生活的需要,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农村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以利于促进农村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的一种制度。

1:

[论述题]

简答题:

1、学习和研究农村社会学有何重大意义?

2、如何评价乡村建设运动?

3、中国平民教育促进会的主要理论观点是什么?

4、农民社会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农民社会化的特点是什么?

6、当代中国农民社会分化的原因是什么?

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家庭关系发生了哪些变化?

8、在传统农村社会家庭的功能是什么?

9、怎样建立、健全和完善农村基层民主制?

10、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组织的发展趋势怎样?

11、论述中国农村基层社会组织体系的发展趋势。

  

参考答案:

1、学习和研究农村社会学有何重大意义?

(1)为深入把握中国的特殊国情奠定理论基础;

(2)为正确认识和推动农村社会的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3)有利于深刻认识和解决农民问题;

(4)有利于深入认识和实施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

2、如何评价乡村建设运动?

乡村建设运动前后搞了十几年,成效不大。

孙本文说,乡村建设运动无任何具体成绩可见,但值得称述的有两点:

第一,认定农村是中国的基本,欲从改进农村入手来改进整个社会。

第二,他们确实在乡村不畏艰苦地工作。

中国后来的学者认为,乡村建设运动在现有的制度下,依靠当时的政权力量用和平的方法,不承认农村的阶级关系,不触动土地所有制,离开中国的民族解放运动,搞乡村建设运动的方法谋得中国根本问题的解决,是办不到的。

他们对中国社会的性质的认识是错误的,是一场典型的改良主义运动。

3、中国平民教育促进会的主要理论观点是什么?

认为中国的问题是民族衰老、堕落,是人口的问题,而人口的问题主要在农村。

认为中国的基本缺点是"愚”、"贫”、"弱”、"私”,并互为因果。

针对这些缺点,主张开展文艺教育以救愚,生计教育发展生产力以救贫,卫生教育健民以救弱,公民教育培养团结力以救私。

提出家庭的、社会的、学校的三种教育方式和调查、研究、实验、表演、推行等五个步骤。

4、农民社会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学习生活、生产技能

(2)学习社会规范

(3)内化价值观念

(4)培养社会角色

 

5、农民社会化的特点是什么?

(1)农民的社会化主要是在家庭、家族等初级社会群体中进行的。

在农村孩子一出生,首先是家庭负责他的教化,其次孩子也是属于家族的,家族成员都有权教育。

(2)农民社会化的内容以传统规范及农业生产技能为主。

(3)农民的社会化在方式上多是情感型的。

(4)农民社会化的水平较低。

 

6、当代中国农民社会分化的原因是什么?

(1)财产制度的变革。

农村财产制度的变化一方面表现在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为农民的分化提供了客观上的可能。

另一方面农村改革改变了所有制结构的单一化状态,出现了农民对生产资料占有与使用的权利差别。

(2)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了部分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促进了农民的职业分化,同时也使一部分农民率先致富。

(3)农民就业系统与择业行为的变化。

农村职业结构的多元化与农民职业的分化,一改过去农民的高度同质性,不同的职业造就了人们不同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收入。

职业地位的分化,促进这农民其他社会地位的分化。

(4)分配制度的变革。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广大农民获得了对自己劳动产品的支配权,事实上打破了平均主义和"大锅饭”的分配制度。

 

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家庭关系发生了哪些变化?

第一,家庭经济关系的变化

(1)家庭经济关系从"丈夫为支柱”的模式发展为"夫妻共同为支柱”的模式;

(2)家庭经济关系的变化在核心家庭中比主干家庭中更显著;

(3)这种变化大多发生在年轻的夫妻间。

第二,家庭权力关系的变化

(1)重大事务决定权方面父系家长制正向民主平等制转化;

(2)日常事务决定权方面由"男主外、女主内”的模式转化为无差别分工模式;

(3)子女事务决定权方面由父系决定为主转变为双系共同决定。

8、在传统农村社会家庭的功能是什么?

(1)生产的功能

(2)消费的功能

(3)生育的功能

(4)赡养的功能

(5)教育功能

(6)性生活的功能

9、怎样建立、健全和完善农村基层民主制?

(1)切实在村级社区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2)基层政权组织优化自身结构,转化职能。

(3)从根本上转变政府职能,端正基层政权组织与村民自治组织的关系。

基层政府和村民自治组织的关系不是直接领导的上下属关系,而是指导、支持和帮助的关系。

10、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组织的发展趋势怎样?

(1)以血缘、地缘关系为基本纽带的农村基层社会组织体系,将逐步向着以业缘关系为基础转化。

(2)一向以行政指令干预的农村被组织状态将变为逐步出现大量的自组织。

(3)由正式组织向大量存在着非正式组织的格局转变。

(4)由传统组织向现代化组织转变。

 

11、论述中国农村基层社会组织体系的发展趋势。

(1)以血缘、地缘关系为基本纽带的农村基层社会组织体系,将逐步向着以业缘关系为基础转化。

(2)一向以行政指令干预的农村被组织状态将变为逐步出现大量的自组织。

(3)由正式组织向大量存在着非正式组织的格局转变。

(4)由传统组织向现代化组织转变。

1:

[论述题]

简单题:

1、简述现阶段我国农村社会流动的特点。

2、怎样完善农村社会的社会控制机制?

3、建立和健全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何在?

4、健全和完善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着哪些制约因素?

5、建立、健全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应采取哪些对策?

6、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给农村带来了哪几个方面的变迁?

7、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导致了哪些方面的农村社会变迁?

8、影响农村社会变迁的因素有哪些?

9、如何实现中国农村社会现代化?

10、可持续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参考答案:

1、简述现阶段我国农村社会流动的特点。

(1)职业转化和身份转化不同步;

(2)绝大部分农民的社会流动具有暂时性和不彻底性;

(3)流动过程中亲缘、地缘等关系发挥着重要作用;

(4)不少农民流动目的的明确性与流动趋向的盲目性并存。

2、怎样完善农村社会的社会控制机制?

(1)培育农村各种基层社会组织。

(2)加强农村立法、执法工作和法制教育。

(3)制定村规民约。

3、建立和健全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何在?

(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2)农村社会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

(3)农村社会保障中的问题要求加强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4)农民生活方式的改变要求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

 

4、健全和完善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着哪些制约因素?

   

(1)经济约束。

这是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最重大的制约因素。

主要表现在我国还是个发展中国家,农村生产力水平仍很低下,各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人均纯收人水平差别很大,社区集体积累能力薄弱等等。

   

(2)观念约束。

首先,广大农村居民认为社会保障资金应该由国家和集体担负,缺乏建立在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基础上的正确保险意识。

其次,不少农村居民固守着传统的低层次的家庭保障模式,认为中国历来遵从"养儿防老,积谷防饥”的古训,还是家庭保障靠得住。

再次,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农村,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期,农村居民中还存在着一种对家庭积累与消费关系比较偏颇的处理态度。

   (3)管理约束。

目前社会保障的法规尚不健全,管理机构管理制度尚不完备,管理队伍的素质尚待提高等都成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和完善的制约因素,必须加以解决。

 

5、建立、健全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应采取哪些对策?

(1)增强社会保障意识;

(2)完善农村社会保障领导管理体制;

(3)多层次多渠道筹集农村社会保障资金;

(4)制定各种支撑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政策和法规。

6、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给农村带来了哪几个方面的变迁?

   

(1)加速了农村社会的分工;

   

(2)促进了农村社会成员的分化和层化;

   (3)促进了农村社会组织的发育;

   (4)促进了农村社会成员的现代化

 

7、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导致了哪些方面的农村社会变迁?

   

(1)结束了多年来各级政府对农村基层生产单位的层层平调和剥夺,从制度上保障了农民集体经济对生产资料和产品的所有权,使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农民真正得到了解放,真正成了生产条件和生产成果的主人。

   

(2)由于在劳动生产上实行"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余下是自己的”分配方式,激发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得农村经济高速增长和农民收人大幅度提高。

   (3)使广大农民获得了生产上的自主权,农村多种经营得到发展。

与此同时,在农村改革中涌现出了一批从事专业化商品经营的农村专业户,他们作为农村新型农民的代表,是农村实行家庭经营制和大力提倡发展商品经济的结果。

   (4)确定了农民的生产主体地位,增强了广大农民生产经营和择业的自主性,调动了广大农村劳动力的生产积极性,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刺激农村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也导致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现,为农村工业化与城市建设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来源。

   (5)联产承包责任制打破了人民公社高度集中经营的僵化体制,建立了以家庭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把家庭的分散经营与集体的统一经营内在地有机地结合起来了,促进了农村基层社会组织的变革。

 

8、影响农村社会变迁的因素有哪些?

(1)地理环境因素

   

(2)人口因素

   (3)文化因素

   (4)生产方式因素

 

9、如何实现中国农村社会现代化?

 

(1)把农业放在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2)进一步完善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

 (3)合理开发农村资源,保护农村生态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