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专版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中考试附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11440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专版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中考试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山东专版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中考试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山东专版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中考试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山东专版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中考试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山东专版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中考试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专版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中考试附答案.docx

《山东专版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中考试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专版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中考试附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专版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中考试附答案.docx

山东专版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中考试附答案

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①鸟向檐上飞,________。

(《山中杂诗》吴均)

②深林人不知,________。

(《竹里馆》王维)

③________,影入平羌江水流。

(《峨眉山月歌》李白)

④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

(《逢入京使》岑参)

⑤《春夜洛城闻笛》中写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

⑥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________。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

⑦成语“扑朔迷离”源于《木兰诗》中的:

________,________。

⑧蒙曰:

“________,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孙权劝学》

二、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2.根据拼音写汉字

  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他用双脚走遍了大半个中国。

在lǚtú(   )中,徐霞客也遇到了许多困难,但是这些困难都阻挡不了他前进的脚步。

正因为徐霞客有这种qièérbùshě(   )、不畏艰险的精神,最后终于写成了《徐霞客游记》这本千古奇书。

2请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

A.《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自《城南旧事》,作者是台湾作家林海音。

B.《最后一课》是英国作家都德创作的短篇小说,韩麦尔先生是一位普普通通却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的教师形象。

C.《土地的誓言》的作者是现代作家端木蕻良,原名曹汉文。

D.《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它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3下列各项中说话得体的一项是(   )

A、医院口号:

愿君身无病,哪怕药生虫。

B、昨天是小明的十四岁寿辰。

C、监狱门口的标语:

谢谢您的合作,欢迎您再来。

D、教师对小明说:

“这个道理很简单,是人就懂,你怎么不会?

4语言运用

   春节,中学生乐乐和家人一起吃饭,期间她一直低头玩着手机,旁若无人。

母亲埋怨道:

“现在的孩子,一个个都是手机不离手,到哪里一坐下来就开始玩手机。

”父亲也感叹道:

“唉,怪不得网上流行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坐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

’”

请你以乐乐好友的身份,写一段劝说乐乐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30.0分)

3.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6解释词语。

①或以钱币乞之________

②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________

7翻译下列句子。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是什么原因造成方仲永最后“泯然众人矣”?

(用自己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释:

标准),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释:

书信),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9.解释文中划线的字。

尝:

________

故:

________

10.翻译下面的句子。

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本文讲述了文征明学习书法的故事,从选文来看,你认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90.0分)

5.《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看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如果不怕刺。

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2“泥墙根一带是特写镜头,作者写了四件童年趣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说说下面划线的字能否改为括号内的字,为什么?

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飞)向云霄里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两个白菜包子

   大概有那么两年的时间,父亲在中午拥有属于他的两个包子,那是他的午饭。

我和哥哥都小,每天的任务之一是能不能搞到一点属于一日三餐之外的美食。

   父亲在离家三十多里的大山里做石匠,两个包子是他的午餐,是母亲每天天不亮点着油灯为父亲包的。

其实说那是两个包子,完全是降级了包子的标准,那里面没有一丝的肉沫,只是两滴猪油外加白菜帮子沫而已。

   父亲身体不好,那是父亲的午饭。

父亲的工作是每天把五十多斤重的大锤挥动几千下,两个包子,只是维持他继续挥动大锤的资本。

   而那时年幼的我和哥哥,对于顿顿的窝窝头和地瓜干总是充满了一种刻骨的仇恨。

于是,父亲的包子,成了我和哥哥的唯一目标。

   为了搞到这个包子,我和哥哥每天总是会跑到村口去迎接父亲。

见到父亲的身影时,我们就会高声叫着冲上前去,这时父亲就会微笑着从他的挎包里掏出本是他午饭的两个包子,我和哥哥一人一个。

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两年,其间我和哥哥谁也不敢对母亲说,父亲也从未把这事告诉母亲。

   后来家里可以顿顿吃上白面了,我和哥哥开始逐渐对那两个包子失去了兴趣,这两个包子才重新又属于我的父亲。

而关于这两个包子的往事,多年来我一直觉得对不住父亲。

因为那不是父亲的零食,而是他的午饭。

两年来,父亲为了我和哥哥,竟然没有吃过午饭。

这样的反思经常揪着我的心,我觉得我可能一生都报答不了父亲给我的这些包子。

   前几年回家,饭后与父亲谈及此事,父亲却给我讲述了他的另一种心酸。

他说,有那么一天,他饿极了,就吃掉了本就应属于他的两个包子。

后来在村口,我和哥哥照例去迎接他,当我们高喊着“爹回来了,爹回来了”,父亲搓着自己的双手,他感到很内疚。

因为他无法满足他的儿子。

他说:

“我为什么要吃掉那两个包子呢?

其实我可以坚持到回家的。

我记得那时你们很失望,当时,我差点落泪。

   父亲说,为这事,他内疚了二十多年。

14两个白菜包子里面的馅是________它是父亲的________却成了我和哥哥的________。

15本文的线索是白菜包子?

请结合文章内容解释这一线索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细读文中第③段中划横线的句子,分析这个句子对描写“父亲”的形象有何作用?

父亲的工作是每天把五十多斤重的大锤挥动几千下,两个包子,只是维持他继续挥动大锤的资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选文第⑧段加横线的句子中,父亲的“另一种心酸”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走进神农架

   ①7月30日,万里无云,烈日当空。

从宜昌过来,我们的旅游车沿着崎岖的山路爬行,夜幕降临时来到神农架的木鱼镇。

   ②第二天,电瓶车把我们送到板壁岩,迎面呈现的是一片石林景观。

沿着石阶行进,时见怪石突兀而起,造型各异,有的似神龟戏雾栩栩如生,有的恰如玉兔弄金蛇妙不可言;有的远看万马奔腾,近则群猴闹宫;有的仰望如天女散花,俯视则金鸡报晓。

渐入深处,石阶带碧曲径通幽,石峡窄小破壁凌空,石洞清凉寒气袭人,据说这里还是野人出没的地方,经常发现野人的毛发和粪便,这让天雕神琢的胜景增添了神奇神秘的色彩。

   ③人随车走,山随云飘,不觉间来到了神农顶。

神农顶海拔3105.4米,是长江与汉水的分水岭,也是华中第一峰。

眼前一派春天的景象,云雾飘浮,岩石裸露,箭竹丛生,冷杉林立,草甸披绿,野花缀红。

在一块巨大的石碑上,镌刻着“神农顶”三个大字,游客们纷纷合影留念。

登高望远,峰浮路转,凉风拂面,神爽心驰,不胜飘飘欲仙。

   ④站在高处,向下瞭望神农谷,谷口植被葱郁,谷涧幽深神秘,石林丛生,如柱如笋,云雾变化莫测,峰峦鬼斧神工。

近观青云梯,怪石嶙峋罗列,纹理斑驳陆离,峰顶林疏草莽。

    ⑤渐次来到神秘的金猴岭。

沿着陡峭的石级而下,只见原始森林茂密,箭竹如海,藤葛攀挂,叠瀑飞泻,廊桥曲折,流水潺潺,风随云影绿上树,苔没荒径人听泉。

大家在饱览自然风光时,也走进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丝猴的活动世界,这里山势平缓,气候清凉,金丝猴在松枝上翻腾跳跃,小猕猴在竹林间栖歇休闲,凛冽的清泉在圆滑卵石上流淌,好奇的游客在威尔逊桥上探寻,专业的摄影师在金猴瀑布边拍照,林荫下朴素的山民在吆喝着各种香甜可口的瓜果,还有浓浓地方特色品种繁多的糕点,不时让穿行的游客品尝。

   ⑥最后一站便是神农坛。

漫步走进神农祭坛,整个景区青山环抱,美丽幽静,情形肃穆,场面恢宏。

神农祭坛的主体建筑是神农巨型牛首人身雕像立于苍翠群山之间,以大地为身躯,双目微闭,洞察秋毫,似在思索宇宙,谋划苍生。

两边二十四节气的彩旗祈祷天下风调雨顺,各种图腾展现了神农氏的伟绩丰功。

游客们或点烛烧香,或双膝跪拜,或击鼓敲钟,或行走阴阳五金,既表达了对华夏始祖的无限尊敬,又寄托了炎黄子孙的无限追恋。

   ⑦神农架是一幅绚丽多彩的山水画卷,神农架之旅是一段镌刻幸福人生的美丽际遇,神农架风景秀丽与永不停歇的视角转换,时时处处让我沐浴在森林的清新与芬芳的空气中,感悟“万物有我,我为万物”的境界。

18.根据作者的游踪,请在下面的空格处填上主要景点的名称。

板壁岩→________→神农谷→________→________。

19本文语言优美生动,请具体分析第②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第②段中写有关“野人”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者“走进神农架”有怎样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50.0分)

8.一条小金鱼,看到同伴舞动着美丽的长尾巴,心里无比羡慕。

其实它自己也有一条美丽的长尾巴,只不过长在身后看不见罢了。

人有时候很像金鱼,常常会忽略自己的美丽。

   请以“我发现自己很美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

   ②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1)云从窗里出

(2)明月来相照 

(3)峨眉山月半轮秋 

(4)双袖龙钟泪不干 

(5)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6)现在却常是忧郁 

(7)雄兔脚扑朔  雌兔眼迷离 

(8)士别三日  即更刮目相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

诗词在背诵时不仅要注重读音,更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填写名句漏填和错填均不得分,一些易错字可结合词义去背诵。

对于结合诗文内容填写诗句,学生要多了解诗词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情感,正确把握内容,才能准确地判断。

此题中需注意“峨眉”“雌”“更”的书写。

2.【答案】2B3A

4示例:

乐乐,正值新春佳节,本应该是一家人团聚,享受快乐的时刻,但是你却在不停的玩弄你的手机,使得你与家人之间的距离不断拉大。

为了拉近你与家人之间的距离,还希望你放下手中的手机,多与家人聊聊,增进感情。

此外,经常玩手机不利于视力。

还希望你好好想想。

【解析】

2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家名篇的积累能力。

用心读课本中的名篇,对其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

B项中都德是法国作家。

故选B。

3题考查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

学生在平时多读书,丰富自己的知识。

做题时注意面对的对象,针对性强,易于对方接受。

A项正确。

故选A。

4题考查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做题时需要注意的是要有称谓,注意开场白面对的对象,语气委婉,易于别人接受。

如:

乐乐,正值新春佳节,本应该是一家人团聚,享受快乐的时刻,但是你却在不停的玩弄你的手机,使得你与家人之间的距离不断拉大。

为了拉近你与家人之间的距离,还希望你放下手中的手机,多与家人聊聊,增进感情。

此外,经常玩手机不利于视力。

还希望你好好想想。

3.【答案】6①有人   ②“扳”通“攀”,牵,引。

7同县的人对此感到十分惊奇,渐渐请他(仲永)父亲到家中做客。

8他的父亲将仲永写诗作为牟利的方法,每天带他拜访乡邻不让仲永学习。

【解析】

6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

解释文言词语,要熟记课文注释,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解释。

注意“扳”的解释;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很多,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解释。

7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理解或翻译能力。

做此类题时,要根据文章的语境,了解句子大意,准确理解关键字词,本题中要注意“奇”“宾客”等词语的解释。

翻译的时候还要注意把省略的成分补全,把倒装的成分理顺,疏通语句。

所学课文,重点句子的翻译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同县的人对此感到十分惊奇,渐渐请他(仲永)父亲到家中做客。

8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能力。

结合原文,他的父亲将仲永写诗作为牟利的方法,每天带他拜访乡邻不让仲永学习,最后导致方仲永“泯然众人矣”。

4.【答案】9尝:

曾经故:

所以

10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

11文征明是一个刻苦用功,对自己要求严格,做事一丝不苟,追求完美的人。

【解析】

9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

解释文言词语,要熟记课文注释,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解释。

注意“尝”的解释;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很多,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解释。

尝:

曾经 故:

所以

10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理解或翻译能力。

做此类题时,要根据文章的语境,了解句子大意,准确理解关键字词,本题中要注意“率”的解释。

翻译的时候还要注意把省略的成分补全,把倒装的成分理顺,疏通语句。

所学课文,重点句子的翻译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

11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结合原内容,抓住对人物的描写分析。

文征明是一个刻苦用功,对自己要求严格,做事一丝不苟,追求完美的人。

5.【答案】12找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

13不能。

“窜”字显示速度快,又来得突然,显示出叫天子的轻捷,用“飞”字则无法表达这种效果。

【解析】

12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能力。

熟读原文,概括总结。

作者写了四件童年趣事:

找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

13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中重点词句的赏析能力。

结合上下文分析,“窜”字显示速度快,又来得突然,显示出叫天子的轻捷,用“飞”字则无法表达这种效果,所以不能换掉。

6.【答案】14白菜帮子沫 午饭 零食(一日三餐之外的美食。

15文中主要的两个情节:

我和哥哥每天盼着吃父亲的两个包子,父亲因为一次没能给我们吃包子而内疚,都是围绕“白菜包子”展开。

文中我们一家人所有的情感都是通过“白菜包子”来表达出来的。

16这个句子通过对比的手法,将父亲抡五十斤重的大锤几千下的重体力活和吃两个包子这么少的东西做对比,突出父亲劳动的艰辛,表达出我对父亲的心疼与愧疚。

17父亲的心酸是因一次没有满足我和哥哥吃包子的愿望的内疚,表现了父亲对孩子的关爱。

【解析】

14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能力。

本题答案很明确,结合上下文分析即可。

两个白菜包子里面的馅是白菜帮子沫,它是父亲的午饭,却成了我和哥哥的零食。

15题考查学生对文中线索的分析能力。

本文主要写了两个情节:

我和哥哥每天盼着吃父亲的两个包子,父亲因为一次没能给我们吃包子而内疚,都是围绕“白菜包子”展开。

文中我们一家人所有的情感都是通过“白菜包子”来表达出来的。

16题考查学生对表达技巧的分析能力。

表现手法有衬托、对比、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等,同学们平时要多加积累,对每种写法都能做出准确判断。

分析写法效果,要结合文章看所用写法对应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有什么效果,并能结合语境分析其作用的效果。

这个句子通过对比的手法,将父亲抡五十斤重的大锤几千下的重体力活和吃两个包子这么少的东西做对比,突出父亲劳动的艰辛,表达出我对父亲的心疼与愧疚。

17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能力。

结合上下文可知,父亲的心酸是因一次没有满足我和哥哥吃包子的愿望的内疚,表现了父亲对孩子的关爱。

7.【答案】18神农顶 金猴岭 神农坛

19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增强了文章的气势,生动地描绘出“怪石突兀而起,造型各异”的石林景观。

20增添了神农架神奇神秘的色彩,引起读者对神农架的好奇。

21示例:

人与自然融入天地境界之中,如梦如幻。

(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18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结构的分析能力。

熟读原文,正确划分层次。

作者的游踪:

板壁岩→神农顶→神农谷→金猴岭→神农坛。

19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中重点语句的赏析能力。

结合上下文分析,本句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增强了文章的气势,生动地描绘出“怪石突兀而起,造型各异”的石林景观。

20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开头段作用的分析能力。

说明文的开篇一般有引起下文(引出说明对象),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兴趣)的作用,应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本文开头的作用为:

一是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是引出本文说明对象(说明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增添了神农架神奇神秘的色彩,引起读者对神农架的好奇。

21题考查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

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如:

人与自然融入天地境界之中,如梦如幻。

8.【答案】略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发现”,即是要求写自己某一特点或某此特点,言语之间是表达“自信”“自我鼓励”。

本题以“发现自己很美丽”为题,“美丽”不仅指外表美丽,更指“心灵的闪光点”,可以认为“闪光点”就是一个人表现出的“优秀点”,一直在“闪光”,那么就写写自己这个“闪光点”。

更可以别样的理解,采用别样的写法,把“闪光点”的“闪”字突出出来,即一个人的某一“优点”、某一“精神品质”在“瞬间”突现了一下,“闪亮”了一下,而没被人看到,所以自己要善于“发现”这个“闪光点”为自己喝彩,积蓄自信,力争多“闪”几次。

那么,根据这个理解,可以写写自己在生活中不多见的一点点能够欣慰甚至值得骄傲的小事,告诉自己,自己身上有人格精神的“火种”,对此发表一下感慨:

如何保存这“火种”,最终让它“燃烧”起来,方法就是不时地不断地“发现自己的闪光点”。

“闪光点”,一般是针对“漆黑一片”来说的,所以本作文可以采用对比的写法,可以运用欲扬先抑的写法,先写自己不足,不被人看好,然后再写突然发现自己也有“闪光点”,应该为自己“喝彩”一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