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11256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2.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数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三年级数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三年级数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三年级数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三年级数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数学教案.docx

《三年级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教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数学教案.docx

三年级数学教案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建议

 

重难点

 

课时安排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

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

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因此本单元主要是创设一些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并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的基础。

考虑到儿童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本单元只出现分母比较小的分数(分母一般不超过10)先认识几分之一,再认识几分之几,这样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分数的含义。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

2、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

1、创设生动的数学学习情境。

帮助学生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或者创设一些更加适合本班学生的数学学习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掌握有关分数的知识。

2、加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体会分数的含义。

组织学生参与相应的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操作、比较、推理、交流等活动,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1、理解分数的意义。

2、认识分数的大小。

3、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可用4课时进行教学

  认识几分之一2课时

分数的简单计算2课时

第一课时几分之一

教材89---91页。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2、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认识几分之一的分数,感受几分之一这一新知识的形成过程。

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学生正确认识几分之一分数的含义,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情景教学,游戏。

图片、实物。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课。

1、谈话:

同学们,你们在家里,或者在学校里分过东西吗?

都分过些什么呀?

(指几名学生回答,导出“平均分”)

2、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分一分的游戏,想试一试吗?

老师有4张同样大的彩色卡片,分给2个小朋友,可以怎样分?

怎样分公平?

(板书:

平均分)

3、如果将1张卡片,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怎样分呢?

每人分多少呢?

(半张)

4、用什么办法能表示“半张卡片”这个结果?

你能创造一个数来表示吗?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类新的数——分数。

(板书:

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认识

1….….分子

——…….分数线

2……..分母

(1)将一张卡片平均分成2份,其中一份就是一半,这个半张我们就可以说成是原来一张的1/2(板书1/2)

(2)和老师一起读一读这个数。

读作:

二分之一

(3)我们是怎样得到这个分数的——把一张卡片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他的1/2。

分子1表示原来的1张,分母2表示分成了2份。

2、出示图片,将一个圆(月饼)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呢?

你能写出来吗?

3、出示圆形图片,将圆平均分成3份,其中一份涂上不同颜色,学生回答如何表示涂色部分是整个圆的几分之几。

4、动手折一折,用准备的纸折出1/2、1/4,你是怎么着的小组相互评一评。

你还能折出几分之一呢?

(平均分,要求每份同样多)

5、涂一涂,在学习卡的各组方格中分别涂出1/2、1/3、1/4、1/5、1/6.并将所涂的分数填写在对应的括号里。

6、比一比,同学们仔细观察,刚才所涂色的每组图形中大长方形大小相同吗?

所涂色部分的大小相同吗?

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归纳,同一个或相同的物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得到的每一份就越少,从而感知到当分子相同时分母越大分数越小。

7、出示分月饼的图片,进行分数大小的比较。

1/2>1/4、1/4>1/6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基本练习。

完成教材91页做一做第1、2题。

2、提高练习。

设计小故事,猪八戒拿来两个大小相同的饼子,孙悟空取出第一个饼子的1/6,又取出第二个饼子的1/8,聪明的悟空会吃哪一块呢?

为什么?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生活中哪些事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

板书设计

1….….分子

——…….分数线

2……..分母

几分之一

分数:

1/21/41/61/8

1/2>1/41/4>1/6

读作:

二分之一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建议

 

重难点

课时安排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几分之几

教材92~~93页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几分之几。

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归纳推理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几分之几”的表象,对分数的含义有比较完整的认识。

使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比较完整认识。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大家好!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几分之一,现在来比一比,看谁能表示出手中正方形纸的四分之一?

 

学生开始折、涂色然后展示。

师:

看你们表示的那么好,老师很欣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新的知识,看谁学的好!

师板书:

“认识几分之几”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几分之几。

(1)分组,将手中的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你喜欢涂几份就涂几份,然后写出涂色部分是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2)动手操作。

(3)展示,并说说想法。

(每份是它的四分之一,2份是它的四分之二,3份是它的四分之三,4份是它的四分之四。

师:

你知道它们是怎样表示出来的吗?

它与四分之一有什么不同?

(把正方形平均分成四份,都与四分之一有关,有几个四分之一,就是四分之几,与四分之一的不同处是取的份数不同。

2、拓展思维,认识分数名称。

师:

如果把1分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成10份,你能说出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吗?

师:

你能说出一个分数吗?

(生说的板书黑板上)

师:

我们已经认识了几分之几的数,谁来介绍一下一个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呢?

(任举一个分数介绍)

师:

谁愿意说一下分数的书写顺序呢?

(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

引导小结:

把一个物体或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取其中的几份,分子就是几。

3、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1)出示例6:

2/5和3/5

生动手折一折长方形纸片,涂一涂表示出2/5和3/5怎样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

2/5<3/5为什么?

(2)那6/6和5/6会比较吗?

(3)观察这两组分数,有什么特点?

(分母相同)

(4)同分母分数,怎样比较大小?

3、师生小结:

分母相同,分子大的那个分数就大;分子小的那个分数就小。

三、巩固练习

1、第92页做一做1、2题

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加深对几分之几的认识。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第93页做一做1题

订正时,指名说说为什么用这个分数表示?

3、第93页做一做2题

让学生利用图形和线段图的大小或长短关系,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大小。

(汇报完成结果,集体订正。

4、完成练习二十第4、6题。

四、课堂小结:

说说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分数?

板书设计

几分之几

7

——

10

3

——

10

1

——

10

4

——

4

3

——

4

2

——

4

1….….分子

——…….分数线

4……..分母

 

5

——

6

6

——

6

3

——

5

2

——

5

>>

 

第三课时分数的简单计算

教材96—97页。

1、通过学习,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

2、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复习引入

4/9里面有( )1/9;4/5是( )个1/5

学生独立练习,并讲明想法。

二、合作学习

1、 谈话引入: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你听过《西游记》的故事吗?

你最喜欢哪个形象?

今天我来给大家讲一段《西游记》的故事吧?

教师:

唐僧师徒四人焦渴难耐,恰好来到一片西瓜地。

猪八戒嘴馋,顺手摘了一个西瓜。

他把西瓜平均分成8块,给师傅一块,自己吃了两块,他们二人吃了这个西瓜的几份之几?

2、 探索分数加法计算方法:

(1)师提问:

应该怎样列式呢?

学生列式:

2/8+1/8    

怎样计算呢?

(2)同位先讨论然后计算。

也可以通过折图片或观察小黑板上的饼状图来计算。

(3)汇报交流:

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1:

2块加1块是3块,也就是3/8。

学生2:

2个1/8加1个1/8是3个1/8,就是3/8。

……

师板书:

2/8+1/8   =3/8

自己算算1/5+3/5、4/10+3/10板演、订正。

3、探索分数减法计算方法:

我们学会了分母相同分数的加法计算方法,那减法又该怎么计算呢?

(1)5/6-2/6=

用教具演示从5/6里减去2/6的过程

让学生说出教师演示的过程并根据教师演示的过程列出算式

提问:

5/6表示几个1/6?

 2/6表示几个1/6?

引导学生说出算理并计算

(2)教学例3

①出示1个圆片:

整个圆可以用几表示?

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

②用教具演示减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演示的意思。

③学生根据演示列出算式 1-1/4=

④让学生计算,全班交流.请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在计算1-1/4,可以把1看成4/4,用4/4去减1/4就可以了。

(3)算算1-3/5、1-3/10

(4)学生先探讨,然后共同小结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

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1/4+3/4=4/4=1)

2、第2题:

是分数加减法题,让学生根据分数的意义进行计算。

3、第3题:

是分数减法的简单应用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指名讲解算法、思路。

(注意:

一杯果汁用单位“1”表示,所以列式1-5/6=1/5。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分数的简单计算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第四课时分数的简单应用

教材100—101页。

1、通过具体的情境,在学生原有分数的知识基础上,再次理解分数的含义。

2、利用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经历把几个物体看成整体“1”的过程,打通分数与平均分的关系。

3、通过观察实验,打通分数与平均分的关系,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4、通过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运用分数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对整体“1”的理解。

一、创设情境,温故知新。

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

谁来说几个分数?

……..

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

分别表示什么呢?

(分母表示所分的份数,分子表示取得的份数。

二、探究分数。

1、导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平均分配一些东西,常常会遇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情况,比如两个小朋友平分一块月饼、一个西瓜,每人分到多少能用整数表示吗?

用什么表示呢?

(分数)

出示正方形卡片,(阴影部分占1/4.)阴影部分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

它表示什么意思?

生:

阴影部分占正方形的1/4。

表示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占正方形的1/4。

另外的每一份也是这个正方形的1/4。

(强调一定要平均分)

2、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操作

现在我们一起把这个大正方形,剪成4个小正方形,现在用分数描述这些正方形的关系。

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

每个小正方形是大正方形的1/4,大正方形是小正方形的4倍,4个小正方形合起来和大正方形同样大。

刚才用一张纸平均分的。

现在我们每组都有6个苹果要分一分,请用不同的方法创造出几个不同的分数。

将分法画在练习本上。

学生动手在练习本上画出分法。

(2)交流

谁愿意说说,你得到了哪些分数,你是怎样分的?

生1:

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1份占这些苹果的1/2.

生2:

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1份占这些苹果的1/3.

生3:

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2份占这些苹果的2/3.

生4:

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6份,1份占这些苹果的1/6.

师引导小结:

把6个苹果平均分,又可以说把一些物体平均分。

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如4个圆、8个三角形等。

(3)练习,完成P100的做一做习题,请部分同学展示或回答。

3、分数的应用。

例2:

有12名学生,其中1/3是女生,2/3是男生。

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谁能说说其中1/3是女生,2/3是男生是什么意思呢?

(1)引导学生回答(就是把全体12名学生平均分成3份,其中1份是女生,2份男生)

(2)在练习本上用12个圆圈表示12名学生,动手圈出男女生各是多少?

再列出算式计算,找到他们的规律。

(3)汇报圈的方法和道理,并在黑板上列出算式,12÷3=4(人)4×1=4(人)12÷3=4(人)4×2=8(人)

(4)小结列式计算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个图的涂色部分。

P102练习二十二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2、分一分,算一算,练习二十二第2题。

独立思考各图被平均分成了几份?

每份是多少?

取其中的几份?

然后在涂色。

3、拓展题。

P103练习二十二第9题。

每幅图平均分成几份,每幅有几份涂上颜色。

想一想,三幅图都涂了3/5,为什么涂出的笑脸数量不一样呢?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学到了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分数的简单应用

平均分后得出的分数:

12÷3=4(人)

4×2=8(人)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

本节教学内容是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九章《数学广角》的例题1。

这一单元主要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让学生初步体会集合和等量代换这两种数学思想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集合思想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

从学生一开始学习数学,就已经在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了。

本单元的例1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渗透集合的有关思想,并利用直观图的方式求出两个小组的总人数。

1、学生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述。

2、学生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和能力,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初步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根据确立的目标和学生认知的特点,在教学中注重创设情境,适时引导。

并设置合理的认知冲突,感知体验集合图。

学生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本单元安排一课时进行教学。

 

数学广角——集合

教材104—105

1、学生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述。

2、学生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和能力,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初步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

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

并能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一、激趣导入,明确主题

同学们最喜欢上体育课,体育课的时间总是感觉那么短,不知不觉就到了下课的时间了,我们都会在老师的指挥下做最后一个动作,那是什么呢?

(集合)今天,在我们的数学课上也要去探讨——集合问题,你们想去探究吗?

我们一起走进有趣的数学广角——集合。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1、同学们,体育课上你们都做了哪些运动?

那你喜欢做哪些体育运动呢?

2、老师调查其中一个小组的体育爱好情况:

第三小组喜欢踢毽子的有哪些同学?

(假设8人)喜欢跳绳的有哪些同学?

(假设9人)有没有两样都喜欢的?

(假设3人)

3、老师在讲台的两边分别画了两个圈:

左边黄色的圈表示喜欢踢毽子的,右边红色的圈表示喜欢跳绳的。

4、现在请第三小组踢毽子的同学到左边黄色的圈内集合;请喜欢跳绳的同学到右边红色的圈内集合。

我们看看他们怎么站?

5、问题出在哪儿呢?

谁有好的建议以指导他们站到他们该站的位置?

6、接下来请大家拿出纸和笔,想一想,画一画,写一写,怎样能使别人一看就知道喜欢踢毽子的有哪些同学,喜欢跳绳的有哪些同学,两样都喜欢的有哪些同学,同时还方便我们数人数?

7、谁愿意展示一下你的想法?

(适时肯定学生合理的想法。

在100多年前,英国有一位名叫韦恩的逻辑学家,用一个图很方便地解决了我们今天遇到的这个问题。

让老师来展示给大家看。

8、这种图是韦恩最早发明的,所以就以他的名字命名,叫韦恩图。

利用韦恩图,既能表示重复的部分,又能方便统计总数。

接下来,如果要用算式表示喜欢踢毽子和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又该是怎样的呢?

9、刚才同学们交流了很多算法,你觉得哪种比较容易理解。

把你比较容易理解的那种算法,说给你的同桌听。

(1、在韦恩图中去数,2、先加各部分人数再减去重叠部分的人数,因为重叠部分算了两次。

三、巩固练习。

1、请看图(p105做一做,第1题),它们是谁呀?

在这些动物中找找哪些是会飞的,哪些是会游泳的。

能把它们的序号填到图中合适的位置上吗?

2、看图,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第2题。

强调在正确计算总人数时,一定要记得减去重叠部分的人数,也就是问题1的答案。

3、拓展延伸,提高技能

昨天我们班的作业有24位同学得了优,其中23人数学得了优,20人语文得了优。

请问这是怎么回事?

画图表示出语文和数学得优的人数情况。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遇到的数学问题都有什么共同特征?

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

 

板书设计

数学广角——集合

喜欢跳绳的学生喜欢踢毽子的学生

 

 

两项都参加的学生

9+8-3=14(人)6+5+3=14(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