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及防控措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10902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58.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及防控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企业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及防控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企业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及防控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企业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及防控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企业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及防控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企业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及防控措施.docx

《企业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及防控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及防控措施.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企业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及防控措施.docx

企业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及防控措施

四川宜**工业技术有限公司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及防控措施

1.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依据

危险有害因素是指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以及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

公司主要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以及《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等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类,结合行业的以往事故案例和相关安全生产工作经验对项目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参照《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国卫疾控发〔2015〕92号)对项目作业环境进行职业危害辨识与分析。

同时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的规定,对项目可能存在重大危险源的场所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与分析。

2.主要物料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根据《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年版)规定和分类,本项目使用的原辅材料有水泥、碎石、钢筋、聚笨板、天然气、柴油、氧气、乙炔等10多种原辅材料,成品是混凝土预制构件,属于危险化学品有天然气、柴油、乙炔、氧气。

2.1氧气

氧气的危险、危害特性、理化性能参数见下表3-1。

表2-1氧气的危险特性及安全技术表

化学中文名

氧(压缩的或液化的)

分子式

O2

CAS号

7782-44-7

EC号

231-956-9

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

气体,跟可燃物质接触可能会引起火灾。

高压、遇热有爆炸危险

GHS危险性类别

根据GB30000-2013化学品分类和卷标规范系列标准,该产品分类如下:

氧化性气体,类别1;高压气体,压缩气体

危险信息

可能导致或加剧燃烧;氧化剂,内装高压气体;遇热可能爆炸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

远离服装和其他可燃材料。

阀门及紧固装置不得带有油脂或油剂

事故回应:

火灾时:

如能保证安全,可设法堵塞泄漏

安全储存:

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防日晒,存放于通风良好处

废弃处置:

不适用

危害描述

物理化学危害:

跟可燃物质接触可能会引起火灾。

高压压缩气体、遇热有爆炸危险

健康危害:

根据现有资料,不认为吸入该物质会引起对健康有害的影响或呼吸道不适。

由于本品的物理状态,一般没有危害。

在商业/工业场合中,认为本品不太可能进入体内。

通过割伤、擦伤或病变处进入血液,可能产生全身损伤的有害作用。

眼睛直接接触本品可导致暂时不适

急救措施

一般性建议

急救措施通常是需要的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物,用大量肥皂水和清水冲洗皮肤,如有不适,就医

眼睛接触

用大量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如有不适,就医

吸入

立即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出,保持呼吸畅通。

如有呼吸困难,给予吸氧。

如患者食入或吸入本物质,不得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如有呼吸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立即就医。

食入

禁止催吐,切勿给失去知觉者从嘴里喂食任何东西,立即呼叫医生或中毒控制中心

对保护施救者的忠告

避免接触任何有机物,包括燃料、溶剂、锯屑、纸张、衣料或其他禁忌物质,这些物质都可以引起点燃。

清除所有火源,增强通风。

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避免吸入蒸气,使用防护装备,包括呼吸面具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高浓度气体可导致没有预兆的窒息。

与气体接触可能造成烧伤,严重伤害和/或冻伤。

不燃烧,但会增强火势。

与木材、纸张、油类或金属粉末等可燃物质接触,能引起自燃或剧烈分解。

因释放氧气有助燃效果。

物质含有氧化剂/有机过氧化物,可通过供氧使火势加强并让火焰自身维持。

灭火行动对已发生的火灾可能无效。

加热时,容器可能爆炸。

暴露于火中的容器可能会通过压力安全阀泄露出内容物。

受热或接触火焰可能会产生膨胀或爆炸性分解。

灭火方法与灭火剂

水、干粉、二氧化碳或泡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

灭火时,应佩戴呼吸面具并穿上全身防护服。

在安全距离处、有充足防护的情况下灭火。

防止消防水污染地表和地下水系统。

泄漏应急处置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

保证充分的通风。

清除所有点火源。

迅速将人员撤离到安全区域,远离泄漏区域并处于上风方向。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

避免吸入蒸气、烟雾、气体或风尘。

环境保护措施

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的泄漏或溢出。

避免排放到周围环境中。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处置材料

少量泄漏时,可采用干砂或惰性吸附材料吸收泄漏物,大量泄漏时需筑堤控制。

附着物或收集物应存放在合适的密闭容器中,并根据当地相关法律法规废弃处置。

清除所有火源,并采用防火花工具和防爆设备。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在通风良好处进行操作。

穿戴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具,避免接触皮肤和进入眼睛,远离火源、火花、明火和热表面,采取措施防止静电积累。

储存注意事项

保持容器密闭,储存在干燥、阴凉和通风处,远离热源、火花、明火和热表面。

存储于远离不兼容材料和食品容器的地方。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无资料

生物限值

无资料

监测方法

EN14042工作场所空气,用于评估暴露于化学或生物试剂的程序指南。

GBZ/T160.1-GBZ/T160.81-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工程控制

保持充分的通风,特别在封闭区内。

确保在工作场所附近有洗眼和淋浴设施。

使用防爆电器、通风、照明等设备。

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呼吸系统防护

如果蒸气浓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或发生刺激等症状时,使用全面罩式多功能防毒面具(US)或AXBEK型(EN14387)防毒面具筒。

眼睛防护

佩戴化学护目镜

皮肤和身体防护

穿阻燃防静电防护服和抗静电的防护靴

手防护

戴化学防护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

无色气体

气味

无资料

沸点(℃)

-183

熔点(℃)

-218.4

相对密度(空气=1)

1.1

相对密度(水=1)

1.14

饱和蒸气压(KPa)

5080(-118℃)

闪点(℃)

无资料

n-辛醇/水分配系数

0.65

溶解性

不溶于水

稳定性和反应性

稳定性

在正确的使用和存储条件下是稳定的

不兼容的物质

乙炔、丙酮、乙醚、二硫化碳、二硼烷、四硼烷、五硼烷、三溴化磷和二甲氧基甲烷

应避免的条件

不兼容物质,热、火焰和火花

危险反应

与水接触会使其分解

分解产物

在正常的储存和使用条件下,不会产生危险的分解产物

废弃处置

废弃处置方法

品:

如需求医,随手携带产品容器或卷标

不洁的包装:

包装物清空后仍可能存在残留物危害,应远离热和火源,如有可能返还给供货商循环使用

运输信息

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UN)

1072

联合国运输名称

压缩氧

联合国危险性分类

2.2+5.1

包装方法

采用钢质气瓶等压力容器包装。

按照生产商推荐的方法进行包装。

运输注意事项

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

严禁与氧化剂、卤素等混装混运。

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

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

采用钢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

运输工具上应根据相关运输要求张贴危险标志、公告。

2.2乙炔

乙炔的危险、危害特性、理化性能参数见下表3-2。

表2-2乙炔的危险特性及安全技术表

化学中文名

乙炔、电石气

分子式

C2H2

CAS号

74-86-2

EC号

200-816-9

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

气体,极端易燃,有爆炸危险。

通过打击、摩擦、火灾或其他着火源有极大爆炸危险。

高压、遇热有爆炸危险

GHS危险性类别

根据GB30000-2013化学品分类和卷标规范系列标准,该产品分类如下:

易燃气体,类别1;化学性质不稳定气体,A类;高压气体,压缩气体

危险信息

极端易燃气体,即使在没有空气的条件下也可能发生爆炸反应,内装高压气体;遇热可能爆炸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

在阅读并明了所有安全措施前切勿搬动。

远离热源、热表面、火花、明火以及其它点火源。

禁止吸烟

事故回应:

漏气着火:

切勿灭火,除非漏气能够安全地制止。

一旦发生泄漏,除去所有点火源

安全储存:

漏气着火:

切勿灭火,除非漏气能够安全地制止。

一旦发生泄漏,除去所有点火源

废弃处置:

不适用

危害描述

物理化学危害:

极端易燃气体,有爆炸危险。

通过打击、摩擦、火灾或其他着火源有极大爆炸危险。

高压压缩气体,遇热有爆炸危险

健康危害:

根据现有资料,不认为吸入该物质会引起对健康有害的影响或呼吸道不适。

由于本品的物理状态,一般没有危害。

在商业/工业场合中,认为本品不太可能进入体内。

通过割伤、擦伤或病变处进入血液,可能产生全身损伤的有害作用。

眼睛直接接触本品可导致暂时不适

急救措施

一般性建议

急救措施通常是需要的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物,用大量肥皂水和清水冲洗皮肤,如有不适,就医

眼睛接触

用大量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如有不适,就医

吸入

立即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出,保持呼吸畅通。

如有呼吸困难,给予吸氧。

如患者食入或吸入本物质,不得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如有呼吸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立即就医。

食入

禁止催吐,切勿给失去知觉者从嘴里喂食任何东西,立即呼叫医生或中毒控制中心

对保护施救者的忠告

清除所有火源,增强通风。

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避免吸入蒸气,使用防护装备,包括呼吸面具。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易燃:

易被热源、火花或火焰点燃。

可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暴露于火中的容器可能会通过压力安全阀泄露出内容物,从而增加火势和/或蒸气浓度。

蒸气可能会移动到着火源并回闪。

加热时,容器可能爆炸。

暴露于火中的容器可能会通过压力安全阀泄露出内容物。

受热或接触火焰可能会产生膨胀或爆炸性分解

灭火方法与灭火剂

干粉、二氧化碳或水喷雾。

避免用太强烈的水汽灭火,因为它可能会使火苗蔓延分散。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

灭火时,应佩戴呼吸面具并穿上全身防护服。

在安全距离处、有充足防护的情况下灭火。

防止消防水污染地表和地下水系统。

泄漏应急处置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

避免吸入蒸气、接触皮肤和眼睛。

谨防蒸气积累达到可爆炸的浓度。

蒸汽能在低洼处积聚。

建议应急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毒、防静电服,带化学防渗透手套。

保证充分的通风。

清除所有点火源。

迅速将人员撤离到安全区域,远离泄漏区域并处于上风方向。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

避免吸入蒸气、烟雾、气体或风尘。

环境保护措施

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的泄漏或溢出。

避免排放到周围环境中。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处置材料

少量泄漏时,可采用干砂或惰性吸附材料吸收泄漏物,大量泄漏时需筑堤控制。

附着物或收集物应存放在合适的密闭容器中,并根据当地相关法律法规废弃处置。

清除所有火源,并采用防火花工具和防爆设备。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避免吸入蒸气,只能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

为防止静电释放引起的蒸气着火,设备上所有金属部件都要接地。

使用防爆设备,在通风良好处进行操作。

穿戴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具,避免接触皮肤和进入眼睛,远离火源、火花、明火和热表面,采取措施防止静电积累。

储存注意事项

保持容器密闭,储存在干燥、阴凉和通风处,远离热源、火花、明火和热表面。

存储于远离不兼容材料和食品容器的地方。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监测方法

EN14042工作场所空气,用于评估暴露于化学或生物试剂的程序指南。

GBZ/T160.1-GBZ/T160.81-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工程控制

保持充分的通风,特别在封闭区内。

确保在工作场所附近有洗眼和淋浴设施。

使用防爆电器、通风、照明等设备。

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呼吸系统防护

如果蒸气浓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或发生刺激等症状时,使用全面罩式多功能防毒面具(US)或AXBEK型(EN14387)防毒面具筒。

眼睛防护

佩戴化学护目镜

皮肤和身体防护

穿阻燃防静电防护服和抗静电的防护靴

手防护

带化学防护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

无色气体

气味

带有一种微弱大蒜一样的气味

沸点(℃)

-85

熔点(℃)

-81

相对密度(空气=1)

0.907

饱和蒸气压(KPa)

4460(20℃)

闪点(℃)

-17.8

n-辛醇/水分配系数

0.37

引燃温度(℃)

305

爆炸上限/下限[%(v/v)]

上限:

100

下限:

2.5

溶解性

不溶于水

稳定性和反应性

稳定性

在正确的使用和存储条件下是稳定的

不兼容的物质

氧化剂、活性金属、重金属及重金属盐和卤素

应避免的条件

不兼容物质,热、火焰和火花

危险反应

与氧化剂接触或混合形成过氧化物及氮氧化物易发生爆炸

分解产物

在正常的储存和使用条件下,不会产生危险的分解物

废弃处置

废弃处置方法

产品:

如需求医,随手携带产品容器或卷标

不洁的包装:

包装物清空后仍可能存在残留物危害,应远离热和火源,如有可能返还给供货商循环使用

运输信息

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UN)

3374

联合国运输名称

乙炔,无溶剂

联合国危险性分类

2.1

包装方法

采用钢质气瓶等压力容器包装。

按照生产商推荐的方法进行包装。

运输注意事项

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

严禁与氧化剂、卤素等混装混运。

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

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

采用钢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

运输工具上应根据相关运输要求张贴危险标志、公告。

2.3天然气

天然气的危险、危害特性、理化性能参数见下表3-3。

表2-3天然气的危险特性及安全技术表

中文名:

天然气

分子式:

主要成份甲烷CH4

分子量:

16

英文名:

Gasoline

危险货物编号:

UN编号:

RTECS号:

IMDG规则页码:

CAS号:

8006-14-2

外观与性状

无色气体,具有特殊的气味。

熔点/℃

-182.5

相对密度(空气=1)

0.664

沸点/℃

-164.49

临界温度/K

204.74

相对密度(水=1)

0.7174

临界压力/Mpa

4.58

饱和蒸汽压/Kpa

燃烧热/(KJ/Nm3)

40576

最小引燃能量/mj

溶解性

不溶于水,易溶于苯、二硫化碳、醇、脂肪。

毒性

及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

毒性:

中度

健康危害

急性中毒:

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

轻度中毒症状有头晕、头痛、呕吐、步态不稳、精神失调。

高浓度吸入出现中毒性脑病。

极高浓度吸入引起意识突然丧失、反射性呼吸停止。

燃烧性

易燃

闪点/℃

-188℃

自然温度/℃

537.78℃

爆炸极限/℅:

15℅-5℅

危险特性

易燃,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

燃烧分解产物

二氧化碳和水

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

不聚合

禁忌物

禁止混入其它类别的油品

灭火方法

用沙覆盖,使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做灭火剂,用水灭火无效。

2.4柴油

柴油的危险、危害特性、理化性能参数见下表3-4。

表2-4柴油危险有害特性表

中文名:

柴油[闭环闪点≤60℃]CAS号:

68334-30-5

主要成分:

烷烃、芳烃、烯烃。

主要用途:

用作柴油机的燃料。

沸点(℃):

>35

燃烧性:

易燃

建规火险分级:

闪点(℃):

≥23≤60

禁忌物:

不相容物质,热、火焰和火花

分解产物:

在正常的储存和使用条件下,不会产生危险的分解产物

稳定性:

在正确的使用和储存条件下是稳定。

聚合危害:

不能发生。

灭火方法:

干粉、二氧化碳或耐醇泡沫。

避免用太强烈的水汽灭火,因为它可能会使火苗蔓延分散。

危险性类别:

易燃液体类别3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3

包装方法:

开口钢桶。

安瓿瓶外普通木箱。

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等。

按照生产商推荐的方法进行包装。

储存注意事项:

保持容器密闭。

储存在干燥、阴凉和通风处。

远离热源、火花、明火和热表面。

存储于远离不相容材料和食品容器的地方。

运输注意事项:

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

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

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

严禁与氧化剂、酸类、食品及食品添加剂等混装混运。

严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装运输。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

运输工具上应根据相关运输要求张贴危险标志、公告。

健康危害:

根据现有资料,不认为吸入该物资会引起对健康有害的影响或呼吸道不适,意外食入本品可能对个体健康有害。

通过割伤、擦伤或病变处进入血液,可能产生全身损伤的有害作用。

眼睛直接接触本品可导致暂时不适。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物。

用大量肥皂水和清水冲洗皮肤。

如有不适,就医。

眼睛接触:

用大量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如有不适,就医。

吸入:

立即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畅通。

如有呼吸困难,给予吸氧。

如患者食入或吸入本物质,不得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如果呼吸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立即就医。

食入:

禁止催吐,切勿给失去知觉者从嘴里喂食任何东西。

立即呼叫医生或中毒控制中心。

预防措施:

远离热源、热表面、火花、明火以及其他点火源。

禁止吸烟。

保持容器密闭。

容器和接收设备接地和等势连接。

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

采取措施,防止静电放电。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工程控制:

保持充分的通风,特别在封闭区内。

确保在工作场所附近有洗眼和淋浴设施。

使用防爆电器、通风、照明等设备。

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呼吸系统防护:

如果蒸气浓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或发生刺激等症状时,使用全面罩式多功能防毒面具(US)或AXBEK型(EN14387)防毒面具筒。

眼睛防护:

佩戴化学护目镜

身体防护:

穿阻燃防静电防护服和抗静电的防护靴

手防护:

带化学防护手套(例如丁基橡胶手套),建议选择经过欧盟EN374、美国USF739或AS/NZS2161.1标准测试的防护手套

其它: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少量泄漏时,可采用干砂或惰性吸附材料吸收泄漏物;大量泄漏时需筑堤控制。

附着物或收集物应存放在合适的密闭容器中,并根据当地相关法律法规废弃处置。

清楚所有点火源,并采用防火花工具和防爆设备。

3.生产过程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公司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为:

火灾、爆炸、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高处坠落、锅炉爆炸、容器爆炸、物体打击、灼烫、中毒与窒息、车辆伤害、坍塌、淹溺等。

3.1火灾、爆炸

公司锅炉使用天然气作为燃料,天然气属于甲类易燃、易爆物质,具有较高的火灾、爆炸危险性,输气过程为密闭输送,天然气输气管道、焊缝、法兰、阀门、安全附件等受材料、制造工艺、安装、腐蚀、操作不当或维护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在运行或安全附件失效时,会出现管道穿孔、破裂、阀门关闭不严造成天然气泄漏,遇着火源可发生火灾,天然气泄漏浓度达到爆炸极限遇着火源会发生爆炸事故。

公司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氧气和乙炔,其均以气瓶方式进行存储,存储设置专门的库房,如果乙炔气瓶发生泄漏,达到其爆炸极限可能发生爆炸,泄漏的氧气和乙炔气体遇到火星或明火极易发生火灾爆炸;如果钢瓶缺陷、安全附件失效、气瓶混存、无防倒装置、安全距离不够等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公司电气设备较多,若电气线路、电气设备运行时短路、过载、接触不良、漏电、雷电、静电产生的高温、电火花和电弧等原因造成电气火灾,严重时可发展为爆炸事故。

变压器由于内部短路,产生电弧,使变压器油剧烈分解气化,油箱内部压力剧增,箱盖螺栓拉断,张开大口,喷油燃烧;由于没有储油设施,油火流出变压器室,沿地板缝流下,点燃下层电缆及其他可燃物,并沿电缆延烧,引燃其他设备设施及建构筑物。

雷电放电可产生强大电流、灼热的高温、猛烈的冲击波、剧变的静电场和强烈的电磁辐射等,直接雷击可造成建筑物、设施的直接损坏,易燃易爆介质的火灾爆炸;感应雷放电可产生放电火花,也是引发火灾爆炸的危险火源。

3.2机械伤害

公司生产线以机械设备为主,有翻转机、刮平机、清洗机、拉毛机、数控划线机、切断机、弯曲机、混凝土搅拌机等机械设备,在使用、检维修过程中运动或静止部件间接或直接与人体接触可能造成夹挤、冲击、碰撞、碾压、绞、碾、剪切、拖带、切割、卷入、刺伤等机械伤害事故。

人的不安全行为、物体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均可能发生机械伤害事故,造成机械伤害事故的原因有:

(1)工人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忽视警告标志、警告信号。

(2)操作者不按要求穿戴防护用品或防护用品、用具不符合安全要求,作业场所的光线照明不良、通道不畅、地面湿滑、物品摆放杂乱等都可能会成为机械伤害事故的诱因。

(3)机械加工设备、工具都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在运行过程中,若超载,可能造成设备事故而引发机械伤害。

(4)机械设备外漏部分无防护罩、无安全保险装置、无报警装置、无安全标志、无护栏或护栏损坏、电气未接地、绝缘不良、局部通风机无消音系统、噪声大、未安装防止“跑车”的防撞柱或防撞栏可能引起机械伤害事故。

(5)设备本身不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不具备相应的安全附件和安全防护装置。

(6)设备无超限报警、故障报警、状态异常报警等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无紧急停车装置。

(7)未经许可开动、关停、移动设备或开动、关停时未给信号。

(8)工件有锋利毛刺、毛边,在运动时人不小心碰着,或静止时用劲捏着,擦着可能造成人体伤害。

(9)设备之间安全间距不足;检维修时拆除了安全装置未及时恢复或安全装置失效等。

(10)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不健全,或不按操作规程操作。

对设备的技术状况心中无数。

只重生产,忽视安全等。

(11)很多机械是以电能为动力的,所以电击伤也是一个危险因素;有的机械工作中会产生高温,会对人体造成烫、灼伤。

3.3起重伤害

公司现有起重设备8台,厂房内设有10t桥式起重机6台,成品堆场设有12.5t门式起重机2台。

如果起重设备自身设计不合理;不及时更换损坏的零件;缺乏必要的安全防护或安全附件失效;未进行定期检维修、保养不良带病运行;违章操作或违章指挥等都可能发生起重伤害事故,造成人员伤亡、设备设施损毁。

造成起重伤害的原因有:

(1)起重机在运行中吊具或吊重对人体造成挤压或撞击;

(2)起重机吊钩、钢丝绳、吊索具超载断裂,或捆绑吊挂方法不当、吊索具有缺陷造成吊运时钢丝绳从吊钩中脱出;

(3)起重机主要零部件主梁塑性变形、制动器失效、吊钩和滑轮组破损、钢丝绳断裂等在吊运过程中重物坠落造成物体打击,或重物从空中落到地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