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科普文章阅读跟踪限时检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09103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6.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报告科普文章阅读跟踪限时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报告科普文章阅读跟踪限时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报告科普文章阅读跟踪限时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报告科普文章阅读跟踪限时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报告科普文章阅读跟踪限时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报告科普文章阅读跟踪限时检测.docx

《报告科普文章阅读跟踪限时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报告科普文章阅读跟踪限时检测.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报告科普文章阅读跟踪限时检测.docx

报告科普文章阅读跟踪限时检测

一、(2010·济南历城区高三模拟测试)阅读下面的调查报告,完成1~4题。

(25分)

一年一度的“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即将到来。

广州方舟市场研究咨询有限公司(ARK)受广州日报委托,对509位广州市民进行随机抽样电话访问的结果显示,消费者认为,过去半年来,食品、调味品、日用品的虚假促销行为明显下降,服装、IT产品、家用电器的问题明显上升。

半数消费者认为产品质量问题是目前侵害消费者权益较多的问题,尽管相比去年的调查结果已有明显下降,食品行业的质量问题仍然最受关注。

消费者对消协的了解有所提高,而相对去年的调查结果,向消协投诉过的消费者比例几乎翻倍。

针对去年的热点问题——虚假促销行为,方舟本期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发现:

从消费者的反馈看,过去半年内,各项不规范的促销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遏制。

可见国家针对店铺促销推出的多项规定起到了一定的成效。

不规范促销得到一定遏制

尤其是在前期3·15的调查中了解到的“天天清仓甩卖”、“标高价再打折”等消费者最不满的虚假促销行为,在本期调查中,近半数消费者认为有所减少。

相比而言,“打折商品概不退换,使消费者买到不能使用的商品”、“商家拥有活动的最终解释权,令消费者利益受损”则仍有六成以上的消费者认为没有改善,甚至有两成以上的消费者认为是有所增加的。

当被问及在购买哪些商品时会遇到较多的虚假促销时,食品调味品、日用品和服装的提及比例都比较高,三者合计达72%。

但是相对去年的调查结果,食品调味品、日用品的虚假促销情况分别从34%降到22%、从29%降到18%,均有明显下降,而服装(从去年调研结果的22%上升到32%)、IT产品、家用电器(从7%上升到12%)虚假促销情况则有明显的上升,尤其是IT产品,从去年的2%飙升到14%。

本期新增药品保健商品的虚假促销调查,结果发现11%的消费者认为,此类商品也存在相当的虚假促销行为。

半数消费者受困质量问题

半数的消费者认为产品的质量问题是目前侵害消费者权益较多的问题。

其次是价格,超过四成的消费者认为,虚假、夸大的价格也是侵害其权益的重要问题,这与近半年来物价的大幅上涨有一定关系。

出现质量问题较多的几大行业中,超过半数的消费者认为食品行业的质量问题最值得关注,但是相比上期来说,已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从去年的80.7%降到今年的56.5%),这说明经过这一段时间各方对食品行业的监管,消费者对食品行业的质量更具信心。

与之产生明显对比的则是医药行业的质量问题,消费者的关注度从28.1%大幅上升到43.5%。

此外,对化妆品、保健品、手机、服饰质量等方面的关注度也有相当的提升。

食品的质量问题是消费者最关注的,那么消费者通过哪些方面来判断食品的安全性呢?

调查显示,生产企业的品牌(22.8%)、购买场所的信誉(17.1%)、外包装(17.1%)、食品本身的色泽(16.3%)等,是消费者判断的最主要依据。

选择安全食品最重品牌

随着食品行业发展的正规化,销售场所管理的严格化,愈来愈多的消费者对食品的品牌认知度提高,对购买场所如超市、百货公司等正规渠道商品更信赖。

其实多数无法从产品本身的特性去判断产品安全性的消费者,经常是综合考虑品牌、购买场所、包装、价格、说明书等方面来作出判断的。

分别仅有12.2%和8.9%的消费者从国家授予的QS标志和绿色食品标志来判断食品的安全性,这可能是因为目前不是所有的食品都进行了相关认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的判断。

向消协投诉过的几乎翻倍

12315是消费者协会的投诉电话。

调查发现,有53%的消费者非常熟悉该投诉电话,相比前期上升了8.3%。

16.8%的消费者在自己的权益受损的时候向消协投诉过,相比去年的调查结果几乎翻倍。

这说明消费者的维权意识以及对消费者协会的认知度明显上升。

(记者程维)

1.下列对调查报告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调查报告的前两段属于调查报告的开头部分,提示了报告的主要内容,将调查的目的、对象、方式和结果等呈现在读者面前。

B.调查显示,对于“打折商品概不退换,使消费者买到不能使用的商品”“商家拥有活动的最终解释权,令消费者利益受损”合计约八成以上不满意。

C.调查显示,食品调味品、日用品和服装的虚假促销情况均有明显下降,这三者所占比例较低。

D.调查显示,质量问题和价格问题仍是侵害消费者权益较多的问题。

E.消费者判断食品安全性的依据中,所占比例最少的是从国家授予QS标志和绿色食品标志来判断食品的安全性。

解析:

B项,原文是“六成以上的消费者认为没有改善,甚至有两成以上的消费者认为是有所增加的”,这“六成”和“两成”可能存在交叉,所以并不能说合计“八成”。

C项,虽然明显下降,但三者的虚假促销问题的提及比例都比较高。

答案:

BC

2.该调查报告是怎样实现材料与观点的统一的?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要解答此题首先明确这篇调查报告的观点,在文章的第一部分的最后一句已经明确了本文的观点。

文章从四方面进行了说明这个观点,每一方面都运用典型材料和精确地数字。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找出观点,切准回答的角度。

答案:

(1)运用几个典型材料说明观点。

(2)运用对比的材料来突出观点。

(3)用精确的数字来直接说明观点。

(每个要点2分)

特别提醒:

这一考点与文体的特点有关,调查报告是在叙述中把观点表达出来的,即在事实材料的基础上,得出观点。

因此,我们要注意在阅读中把握好文章中的材料与观点的统一问题。

因此,需要掌握:

1.常见题型:

(1)报告是怎样做到观点与材料统一的,请结合文意分析。

(2)报告尽可能地科学、客观、公正,本文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3)请分析报告的科学有效性。

2.解答思路:

(1)先在文中找出或总结出报告的观点。

(2)筛选文章中的材料,因为材料是来说明观点的,材料包括:

①运用一个或几个典型材料说明观点的;②运用对比材料来突出观点的。

这种对比,可以是今昔、新旧、正反、成败等的对比,还可以是具体的事实,也可以是统计数字、百分比。

(3)寻找文章中的精确数字,有的观点是直接用数字来说明的。

基本统计数字、百分比,都可以反映事物的面貌和实质,可以增强说服力。

3.本文在行文上有何特色?

这样有什么好处?

请作简要分析。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此题首先需要了解行文方面的特点,如前呼后应、作铺垫、用某线索串起、小标题结构等等;其次,根据掌握的相关知识进行判断;本文在第一部分提出观点后,就用小标题从四个方面做了说明。

解答此题需要找到回答的角度。

答案:

用分镜头式的小标题展示内容。

(2分)这样写便于从不同角度向读者展示调查的情况,便于读者快速全面地了解自己关注的内容;更便于行文,省去了衔接过渡。

(4分)

4.请从自身的角度对文本的社会价值进行实例分析。

(8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是一道探究性题目,文本的社会价值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

结合社会中的“毒牛奶”等事件进行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

可从自身的经历或所见所闻如学生牛奶中毒事件、肯德基苏丹红事件、水产品孔雀绿事件、禽流感、放心早餐、地沟油、过期食品等论述文本调查的食品质量问题不仅与民众的身体健康、生活水平的提高联系密切,而且是保障消费者利益的重要举措,它可对企业的生产作出引导,关乎经济的发展。

(言之成理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15分)

“天人合一”的医学模式

   王庆其

中国古代先人们无论探讨宇宙的生成或寻找生命的奥秘,都是围绕着“天人关系”这个核心展开的。

天人之学是中国哲学的思维起点,也是中国人最基本的思维方式。

《内经》是从研究天到研究人,从探讨人到探讨天,提出了“人与天地相参”、“善言天者,必验于人”的观点。

可以认为,《内经》是一部以“天人一体”为理论核心,探讨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医学经典。

所谓医学模式是指人们认识和处理健康与疾病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内经》确立了“天人合一”的医学模式,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的生命现象是自然现象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遵循着同一自然规律。

于是,《内经》将人体放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这些大背景下来考察生命的活动规律。

《内经》要求每一个医生应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

“天文”“地理”,概指自然环境种种影响因素;“人事”,泛指社会人际之事,大而至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民风习俗等,小而至于病人的政治经济地位、家境际遇及个人经历等,这些内容均与人体身心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

“天人合一”医学模式贯穿于整个中医学理论体系之中,指导人们认识人体生理病理及诊治疾病和预防保健等医疗实践活动。

基于上述思路,《内经》关于健康的定义可以归纳为:

①躯体无异常变化,所谓“平人者不病也”;②内部机能和谐,“形与神俱”;③对外界环境适应,“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

简单地说,健康的本质就是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形与神(生理和心理)的和谐。

人们的医疗实践活动就是为了调整和维护这种和谐。

《内经》医学模式告诫医生不仅要注意患者的“病”,更要注意生病的“人”,知道谁生了病,有时比了解生了什么病更为重要。

疾病不过是致病因素作用于肌体的一种反应,不同个体对疾病的反应是不同的,个体总是按照自身的反应和体验呈现出种种临床症状。

《内经》“天人合一”医学模式的基本观点,与近年医学界提出的“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基本观点是相通的。

两者都不把“人”作为一个超然独立的实体,而是看作自然社会环境中的一员。

因此,认识健康与疾病,不仅着眼于个体,更着眼于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相互联系。

其次,两者都注意到精神心理因素在个体健康与疾病中所起的作用,强调社会心理因素的重要性,这就使得人们对于健康和疾病的认识及处理,不至于陷入单纯生物因素的死胡同。

这对推动中医学术发展和提高诊治疾病、预防疾病的效果,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选自《〈黄帝内经〉的现代魅力》,

2010年1月2日《文汇报》,有删改)

5.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内经》“天人合一”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只要研究清楚了“天”,也就清楚了解了“人”。

反之亦然。

B.要求医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视为《内经》“天人合一”理论在诊治疾病时的具体运用。

C.《内经》中“人事”,是指病人的政治经济地位、家境际遇及个人经历等,即指人体身心健康状况。

D.《内经》认为诊断“人”的病,不仅要关注“人”的生理状况、心理因素,还要考察“人”生活的社会、自然环境。

E.近年医学界提出“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证明《内经》时代的医学比现代更发达。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分析综合能力。

A项理解错误,根据文中“人与自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一句,可知“天人关系”不能割裂开去研究。

C项对“人事”的概括不全,根据第四段的内容可知,“人事”还包括“大而至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民风习俗等”。

E项的说法夸大其词,近年医学界所提的那个模式的基本观点只是与《内经》“天人合一”的基本观点相通,不能证明《内经》时代的医学比现代的发达。

答案:

BD

6.作者为什么说“人们的医疗实践活动就是为了调整和维护这种和谐”?

请简析。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理解能力。

本题应根据画线句子所处的语境来回答,并抓住指示代词“这种”所指代的内容来分析。

答案:

依据《内经》“天人合一”理论,健康就是人体与自然、社会环境的和谐,人体自身的和谐。

失去这种和谐,人体就产生疾病。

因此,人们的医疗实践活动就是为了调整与维护这种和谐。

(意思对即可)

7.文章最后说“《内经》‘天人合一’医学模式的基本观点,与近年医学界提出的‘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基本观点是相通的”。

这句话给你什么启示?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对重要句子的丰富意蕴的挖掘和探究能力。

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白“天人合一医学模式”和“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内容分别是什么,然后分析概括出它们的相通之处。

再从发掘经典文献的价值、继承发展传统等角度加以解答即可。

谈启示时要结合文本内容。

答案:

(示例一)《内经》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现代科学的发展,可以从这样的经典文献中得到启迪。

我们要认真整理、学习传统经典,使其焕发新的生命力。

(示例二)《内经》这样的经典文献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作出的巨大贡献。

我们要大力宣传,让后代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要积极向全世界人民传播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如有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亦可)

特别提醒:

一“分”二“三”——解答科普文

1.分清类别读懂文本。

拿到科普文要立即分清说明文的类别,注意各自的特点。

记叙性的说明文在于科学地、精确地记录研究对象的变化;文艺性的说明文寓科学性、知识性于趣味性、娱乐性之中;阐释性说明文旨在阐述事理、事因、物因,使人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科学小品文主要是研究自然科学及技术方面的文章,其内容主要是介绍科技新成果、新技术、新工艺、新见解等。

2.“三”读文本。

文本就是我们要阅读的文章本身。

要做好阅读题,就必须把文本真正读懂,这是答题的必要前提。

(1)一读,快速浏览了解大意。

因考场上时间宝贵,不可能像平时那样慢慢地读,快速浏览的目的是把握文本的主要意思。

要明确说明的对象,正确把握文章的思路,知道文章的结构是先总后分,还是先分后总,还是“总——分——总”;是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还是逻辑顺序,进而准确地把握住说明对象的特征。

注意,说明实体事物一般以空间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一般以时间为序,阐明事理一般按逻辑顺序,对某事物做单一的说明则根据具体情况来安排,有的说明文综合几种说明顺序。

(2)二读,根据题目细读重点句段。

细读不再是全文泛读,而是有针对性地读,这样集中读,不仅速度快而且实用性强。

题目问什么或者要求什么,就读什么,重点阅读相关内容。

注意那些起限定作用的词语及那些表示各种不同的判断的副词,以更好地体会说明文的语言。

(3)三读,这是对前两次阅读的深化。

就是根据全文的意思和题目的要求深入品读,考虑答题思路,确定答案。

3.“三”注意

(1)审清题意,把握要求。

许多同学轻视了审清题目这一关,从而出现了不该出现的错误。

如因漏读或错读题目而失分,这是一种过失性的失分,只要细心读题,完全可以避免。

有的学生忽略题目中的修饰语而失分,还有的是因为没有真正把握题目的要求,答非所问而失分。

仔细审题可以帮助考生提高得分率,尤其是一些难度较大或开放性较强的题目更需要认真审题。

有些所谓难题,只要仔细阅读,捕捉到题目所给的信息,就能发现其内在含义,进而攻下难关。

捕捉到的“信息”只是一个“毛坯子”,需要根据题意作比较后进行精加工。

(2)准确表述,灵活回答。

前面如能做好,就已胜利在望,但如果在表述上略有不慎就可能前功尽弃。

表述要准确,就是将前面通过阅读确定的答案以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要求做到准确、简洁、灵活。

准确是答题最重要的要求,语言再漂亮,不准确也绝不会得分。

在准确的前提下,还需要简洁。

答题的语言不在多少,而在于是否准确和简洁。

所谓灵活,就是在答题时不能死板地套用平时的练习或检测,考试中有许多题目会让考生有似曾相识之感,即使这个题目与平时做过的某道题差不多,也要细致分析,灵活回答。

(3)掌握方法,避免失误。

解题方法不是绝对的,但要绝对避免容易给解题造成错误的方法。

为了节约时间,可以先看题,然后在文中寻找与题意有关的语句,再根据考查的能力点联想传记、新闻的解题方略。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23分)

二恶烷什么情况下有害

富子梅

2010年7月16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就有关媒体报道霸王(广州)有限公司洗发水含“1.4二氧杂环己烷”(又名“二恶烷”)的有关情况发出通报,据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管局依法组织对霸王(广州)有限公司开展的现场检查及对相关产品进行的抽检结果显示,抽检样品中二恶烷的含量水平不会对消费者的健康产生危害。

此次安全风险评估的专家组由国内多家权威机构的专家组成,包括毒理学、皮肤病学、化妆品工艺学、化学检测等领域的10余名权威专家,分别从原料及化妆品工艺、检测和毒理学3个方面开展风险评估。

记者注意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曾于2009年3月21日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过对卫浴产品中二恶烷安全风险评估的结果,评估结果与美国、澳大利亚的权威机构的结论一致,即日常消费品(食品和药品除外)中,二恶烷的理想限值是30ppm,含量不超过100ppm时,在毒理学上是可以接受的。

那么二恶烷到底是什么物质,有什么危害,为何让人害怕紧张呢?

二恶烷是一种有机化合物,无色液体,稍有香味。

属微毒类,对皮肤、眼部和呼吸系统有刺激性,伴有头晕、头痛、嗜睡、恶心、呕吐等,并且可能对肝、肾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研究表明,二恶烷可能有致癌性,对人类的潜在致癌性较小,但它对动物的致癌性是已知的。

二恶烷广泛存在于牙膏、洗发精、化妆品等个人护理用品中。

它并不是原料,而是在生产化合物时所生成的副产物,企业可通过工序降低二恶烷的含量,但这并非强制性要求。

资料显示,目前各国均未制定化妆品中二恶烷的限量标准。

我国《化妆品卫生标准》和《化妆品卫生规范》规定二恶烷为禁用物质。

2007年2月,卫生部通告,禁用物质是指不能作为化妆品生产原料即组分添加到化妆品中的物质,如果技术上无法避免禁用物质作为杂质带入化妆品时,则化妆品必须符合《化妆品卫生标准》和《化妆品卫生规范》对化妆品的要求,在正常、合理、可预见的使用条件下,不得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专家指出,化合物是否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取决于其使用量和使用条件。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就开始对化妆品中的二恶烷含量进行监测。

从1992年至1997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监测到一些化妆品中二恶烷的含量达79ppm,该机构认为,这种含量水平不会对消费者的健康产生危害。

(摘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8.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均规定,日常消费品(食品和药品除外)中,二恶烷的理想限值是30ppm,含量不超过100ppm是允许的。

B.二恶烷危害肝、肾和神经系统的健康,有致癌性,对人类的潜在致癌性较小。

C.二恶烷广泛存在于牙膏、洗发精、化妆品等个人护理用品中,是在生产化合物时所生成的副产物,企业可通过工序降低二恶烷的含量。

D.根据我国《化妆品卫生标准》和《化妆品卫生规范》的规定,二恶烷不能作为化妆品生产原料即组分添加到化妆品中。

E.专家指出,化妆品中二恶烷含量达79ppm,不会对消费者的健康产生危害。

解析:

A项,文本中说的是“美国、澳大利亚的权威机构”,而不是“国家均规定”。

B项,原文中说“可能对肝、肾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是一种预测而不是必然。

E项,这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监测”的结果,不是专家的观点。

答案:

CD

9.根据文本,给“二恶烷”下个定义。

不超过30个字。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实际上是一道用特定形式(下定义)来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从过渡段第四段的“那么二恶烷到底是什么物质”,我们不难找到答题区间。

组织答案时一是要注意筛选有用信息,二是要注意定义的格式。

答案:

二恶烷是一种无色的、稍有香味的液体微毒类有机化合物。

(采用下定义形式1分,揭示“二恶烷”从色态、形态、毒性等方面的特点3分)

10.从文本来看,二恶烷为何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第一步,我们可以通过第四段找到答题范围;第二步,找准答题角度,这是关键;第三步,整合信息,分条规范表述。

答案:

(1)二恶烷广泛存在于牙膏、洗发精、化妆品等个人护理用品中。

(2)二恶烷对皮肤、眼部和呼吸系统有刺激性,伴有头晕、头痛、嗜睡、恶心、呕吐等,并且可能对肝、肾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3)日常消费品(食品和药品除外)中二恶烷的含量往往超过一定数值。

(每点2分)

11.结合文本,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污染的认识。

(8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的能力。

解答时可从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入手,谈应该如何远离污染。

也可从其他角度作答,能自圆其说即可。

答案:

污染是人类健康的大敌。

生活中我们需远离污染,这就要做到:

了解污染源,谨慎使用含有污染物的生产生活用品;生产部门要积极防治,规范生产;相关部门要做好立法监督工作。

(结合文本,联系实际,针对污染谈出见解,说理透彻即可给满分)

四、(2011·山师附中高三摸底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18分)

石 蚕

法布尔

往我的玻璃池塘里放进一些小小的水生动物,它们叫石蚕。

确切地说,它们是石蚕蛾的幼虫,平时很巧妙地隐藏在一个个枯枝做的小鞘中。

石蚕原本是生长在泥潭沼泽中的芦苇丛里的。

在许多时候,它依附在芦苇的断枝上,随芦苇在水中漂泊。

那小鞘就是它的活动房子,也可以说是它旅行时随身带的简易房子。

这活动房子其实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很精巧的编织艺术品,它的材料是由那种被水浸透后剥蚀、脱落下来的植物的根皮组成的。

在筑巢的时候,石蚕用牙齿把这种根皮撕成粗细适宜的纤维,然后把这些纤维巧妙地编成一个大小适中的小鞘,使它的身体能够恰好藏在里面。

有时候它也会利用极小的贝壳七拼八凑地拼成一个小鞘,就好像一件小小的百纳衣;有时候,它也用米粒堆积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