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药学》考核改革与学生能力培养的探索.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08966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药学》考核改革与学生能力培养的探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生药学》考核改革与学生能力培养的探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生药学》考核改革与学生能力培养的探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生药学》考核改革与学生能力培养的探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生药学》考核改革与学生能力培养的探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药学》考核改革与学生能力培养的探索.docx

《《生药学》考核改革与学生能力培养的探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药学》考核改革与学生能力培养的探索.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药学》考核改革与学生能力培养的探索.docx

《生药学》考核改革与学生能力培养的探索

《生药学》考核改革与学生能力培养的探索

【摘要】针对生药学考试制度存在的弊端,通过改革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及建立健全合理与科学的教学考试评估机制,从而优化了课程教学和课程建设,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理论学习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深化教学改革。

【关键词】生药学考试改革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能力

【abstract】aimatsomemalpracticesofpharmacognosyexaminationsystem,theexplorationonreformationoftestcontentandtesttype,andsoontoestablishandperfectaestimationsystemofreasonableandscientificteachingexaminationhasbeentakinginthispaper.byoptimizingcurriculum’sinstructionandcurriculumconstruction,itfacilitatedstudent’sstudyinginitiative.inthesametimeoftheoreticalstudy,wepaymoreattentiontoeducatedstudentofhiscomprehensivequalityandinnovationability.itplayapositiveroleinadvancingqualityofteaching.

【keywords】pharmacognosyexaminationreformqualityofteachingabilitydevelopment

《生药学》主要研究具有医疗或保健作用的植物、动物和矿物药的真伪优劣和内在质量变化规律,探讨生药资源和可持续利用。

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对生药真伪优劣的鉴别能力及开发利用生药资源。

所以,以前的生药学教学工作,主要围绕生药鉴别进行课堂教学,实验课以对生药进行显微鉴别为主,理论考试局限于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实验考试局限于生药的显微鉴别。

缺乏对学生能力与素质的综合培养。

而学生考试前突击背书,考后就忘。

这样怎么能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优秀药学人才呢?

为此,多年来笔者一直致力于生药学考试改革与学生能力培养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生药学》考试改革前的问题

以往《生药学》考试多采用单一的闭卷考试,甚至以一份期末考卷的笔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水平的尺码,这就使得一些学生采用考前死记硬背的方式应付考试,背对考试内容就能得高分,造成学生高分低能。

有的学生平时学习很努力,但没有背对考试内容,考试成绩就不理想。

还有学生考前想方设法从老师那打听考题,要老师划考试重点,这样的考试怎么能培养出具有高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以往《生药学》考试也采用过单一的开卷考试,结果两极分化严重,在考场上翻书快,参考资料带的与考试内容相符的学生往往考高分,反之考低分。

还有学生认为开卷容易,根本不认真学习,考场上翻书连答案都找不到,考不及格。

我院曾有个高职班生药学开卷考试不及格率达56%。

以往《生药学》考试内容单一,以选择题为主,学生答题只涂答题卡上的a、b、c、d或e,很少涉及生药伪品鉴定、质量评价及生药资源利用等内容。

导致学生在外单位实习写论文不会用《生药学》知识。

如有的学生把赤茯苓(茯苓近外皮的淡红色部分)与白茯苓(茯苓内层的白色部分)当成两个种;把茄科植物曼陀螺的双韧维管束说成异常构造;做贮存对生药黄柏质量的影响,选用的实验材料只贮存了1~6个月……问题不少。

以往《生药学》考试评价方式不合理,基本上是以一份期末考卷的笔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水平的尺码,这样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造成许多学生平时不看书,不认真做实验,只在考试前突击背书,学习的目的是考及格,至于提高综合素质和培养创新能力,很少有人考虑。

如果这样发展下去,我们培养的学生怎么能适应现代医药事业的需求?

考试改革迫在眉睫。

二、《生药学》考试改革的实践

在教学改革的大潮中,生药教研室响应桂林医学院党委关于考试改革的号召,在《药用植物学》考试改革[1]的基础上,进行《生药学》考试改革,为了达成培养目标,制订了考试大纲,让教师和学生都明确课程考试的目标,有目的地开展教和学。

积极倡导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核方式,不断改革考试内容,逐步建立健全合理与科学的教学考试评估机制。

1.改革考试内容

以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教育,考试内容偏重学生掌握知识的考核,导致一些教师和学生只重知识的记忆、注重分数,因而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开发。

因此必需大力革新考试内容,改革后的《生药学》考试内容坚持以能力发展为主,减少机械记忆便能作答的题,增加综合分析题,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考核,注重其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考查。

实验考查内容包括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和方法(含仪器、设备的使用)、结果分析等。

例如2010级药学生考核生药学实验,一改以往只考核学生平时实验做过的十几种常用生药的粉末两两混合,做显微鉴别,这属于应证性实验。

代之而来的是创新性实验,即由学生自己选择药用植物园中种的药用植物或其它地方的药用植物,上网查它们是否被别人做过生药学研究,选没有做过生药学研究的药进行生药学研究,应用生药学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对该药进行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包括组织切片、绘图、描述特征,并通过数码互动装置将生药的显微图象真实地记录下来)、理化鉴定(包括试剂的配制,各类成分的提取,理化鉴定结果的描述与判断),最后将全部实验过程、方法、结果、结论、参考文献等写成论文。

从2010级药学生以创新性实验的形式考核生药学实验的结果看,学生应用了《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分析化学》等学科的知识及分析手段来研究生药,所分析的生药都是前人没做过生药学研究的材料,经他们研究后,写出的论文图文并茂,并找到了每个药的鉴别特征,所做的研究及写出的论文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通过这样的实验考核,学生懂得了查文献资料的重要性,学会了如何研究生药,了解了科研的基本方法,有的学生在校期间就发表科研论文。

通过这些举措,为将来做毕业专题和其他科研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这种创新考核从强调记忆转变为强调智能开发和素质提高,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

使过去的教学模式逐渐过渡到教学科研型模式。

而理论知识考核也不再是以选择题为主,60%的试题需要学生经过分析、综合、归纳才能作答。

如某药材公司派青年人去收购党参、黄芪、甘草、当归、何首乌等根类药材,在没有仪器和化学药品,也没有显微镜的情况下,请你给他们支招;某单位只提供显微镜,要求青年人检验1包药粉中是否有肉桂、厚朴、黄柏、人参、石菖蒲,请你给他们支招。

这样的题目可考察学生对生药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应变能力,考查学生在分析问题过程中所提出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

2.改革考试方法和形式

高校考试制度存在的种种弊端,实际上成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绊脚石。

[2]其中考试形式单一化导致教师在课堂单纯为了传授知识,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学生为了应付,缺乏学习兴趣,只在考前突击记忆,考试目的功利化,过分夸大分数的价值功能,严重影响了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为了使学生能在考核中充分显现出自己的特长并锻炼各方面的才能,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我们在教改中对考试形式进行了改革,采用灵活多样化的考试形式。

如开卷、闭卷、笔试、口试、实验设计、实验现场考核、抢答、撰写小论文、课堂讨论、生药鉴别大赛、写调查报告等,考核时间也不限定在期末进行。

同时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让学生重视学习的过程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1)了解我最喜欢的生药的研究进展。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积极性,我们让学生以我最喜欢的生药的研究进展为题,查阅文献资料、在教师的指导下,撰写综述,并上交附加全部参考文献全文的文件夹。

学生有研究家乡特产药材的;有写中药提取分离新技术的;有写中药降血糖的药理研究进展的;也有写抗癌中草药的最新报道的。

然后在班上宣讲,每个同学参与评分。

通过这样的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查阅文献、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使学生明白知识无处不在,学会了随时搜集身边的资料充实自己。

(2)理论联系实际,到药材市场中调查研究生药的真伪优劣。

教师根据教学重点内容,提出一些问题和要求,由学生搜集和研究资料,完成任务。

这类有研究性质的作业,可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启发学生主动思维,调动学生学习自觉性,培养科研意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起良好作用。

如在生药鉴定章节的教学中,老师举了桂林药材市场中出现的一些造假现象:

用豆科植物刺田青的果实冒充决明子;将蔷薇科植物金樱子的根染成紫色冒充紫草;甚至用毛茛科雪上一枝蒿冒充五加皮泡药酒毒死了人等。

学生们感到生药真伪鉴定对临床用药安全有效非常重要,很想自己把假药揪出来。

于是老师带学生到桂林药材市场参观,并安排学生写调查报告或小论文,如果鉴定出假药,记实验考核优秀。

让学生自由选择,为学生特长发展提供自由的空间。

[3]于是学生纷纷买中药,带到学校,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然后通过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与药典上记载的鉴定方法和鉴别特征进行对照,从而确定自己买的中药的真伪,并写出鉴定报告。

有的学生果然鉴定出了假药。

它们分别是用百合科麦冬的根状茎染成黄色冒充黄龙草、用桑科薜荔的果实冒充王不留行、用海棠果冒充山楂、用去掉芦头的人参冒充西洋参。

(3)生药鉴别大赛。

《生药学》教研室与团委已联合举办了两次生药鉴别大赛,为了丰富第二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对《生药学》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学以致用,使广大学生能掌握常用生药的鉴别方法。

通过初赛选拔前20个参赛队进入决赛,最终角逐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

生药鉴别大赛的内容有生药的来源、鉴别特征、化学成分和功效等,全体评委给出分数的平均分为参赛小组的得分。

通过比赛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对生药真伪鉴别的能力,提高了团队协作精神,促进了对生药基础知识的全面掌握。

这样的活动引起了全校不同专业同学的强烈反响,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由于生药鉴别大赛是生药学考试方式改革的形式之一,凡是参加和获奖的学生记生药学平时成绩,见表1。

总之,教师根据《生药学》课程的特点和全面考核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探索恰当的考核形式。

形成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考核方式,见表2。

三、改革成绩的评定方式

考试不但具有评价作用,而且具有激励作用,是检查教学效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质量指标。

建立一套合理、科学的考核评分方案是教学改革的关键,课堂教学改革的效果要靠考核评分结果来检验。

所以,想要获得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不断改进考核评分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这既能促进教师不断更新课堂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革新教学手段,又能促使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在理论学习的同时更加注重能力的提高。

因此,我院在《生药学》考试方式和考试内容改革的同时,还对考核成绩的评定方式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力求逐步构建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体系,目前的方案如下:

课程总成绩由几部分组成,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30%,形成性成绩占总成绩的70%(其中论文综述占20%、实验考核占20%,平时成绩占20%包括课堂讨论发言、作业、生药鉴别大赛、面试等,期中考试占10%)。

这样的综合评价不但从教学的各个环节全面评价学生掌握生药学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深度和广度,而且从多方面考察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较好的锻炼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还有某方面成绩如论文或综述成绩的评定可让全班学生在听论文演讲后参与打分,然后将全班学生打的分相加,除以全班学生人数,得到的平均分为该生的得分。

这样的评价方式不是教师说了算,让全班学生参与,综合了大家的评价,使成绩的评定方式更科学合理。

这样的综合考查和科学评价,无疑会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起到良好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四、生药学考试改革的初步成效

桂林医学院《生药学》考试改革已在两个班试行,并以考试改革前的班为对照班,而考试改革班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

然后检验考试改革效果。

检验指标初步设为:

写论文或综述的数量,写论文的学生人数占全班学生人数的百分比;将10种生药提供给考生,其中有伪品,检出伪品的学生人数占全班学生人数的百分比;将2~3种生药的混合粉末提供给考生,根据显微镜检验,全部判断正确的人数,除以全班学生人数,得出判断正确率;参加创新实验人数,占全班学生人数的百分比。

通过对比,初步考察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情况,检验考试改革效果,见表3。

五、结束语

传统的教育制度带有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必须进行全面的改革,使考试的内容、方法、形式等符合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

只有进行考试方法的改革,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而不断改进考核评分方案既能促进教师不断更新课堂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革新教学手段,又能促使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在理论学习的同时更加注重能力的提高。

通过训练学生的分析、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我们的教学更符合“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而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培养创新人才是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只有转变教育观念,强化素质教育,培养适应现代医药事业的创新人才,才能适应医药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杜泽乡、曾建红、李云秋等.《药用植物学》考试改革与学生能力培养的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1(9):

5638~5639

2高向东.高等学校应构建创新考试体系[j].中国高教研究,2005(5):

31

3周效思、孙毅东、李明娟等.自由开放型实验室的构思与实践[j].高教研究,2006(15):

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