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北京七年级地理上册33 主要河流和湖泊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03767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图版北京七年级地理上册33 主要河流和湖泊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图版北京七年级地理上册33 主要河流和湖泊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图版北京七年级地理上册33 主要河流和湖泊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图版北京七年级地理上册33 主要河流和湖泊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图版北京七年级地理上册33 主要河流和湖泊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图版北京七年级地理上册33 主要河流和湖泊教案.docx

《中图版北京七年级地理上册33 主要河流和湖泊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图版北京七年级地理上册33 主要河流和湖泊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图版北京七年级地理上册33 主要河流和湖泊教案.docx

中图版北京七年级地理上册33主要河流和湖泊教案

主要河流和湖泊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熟悉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称及分布。

2.知道内、外流河的分布特征以及内流区、外流区的划分。

3.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在地图上查找主要的河流和湖泊。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在中国河湖分布图上查找外流区、内流区及主要的河、湖,能够在图上找出相关的地理信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我国众多的河流、湖泊以及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加深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

【教学重难点】

1.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称、位置。

2.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以及内流区、外流区的划分。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自主学习、资料分析、活动探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社会与水息息相关。

世界四大古代文明——埃及尼罗河流域的文明、西亚两河流域的文明、中国黄河流域的文明、南亚印度河流域的文明,都是在河流的滋润下形成的。

展示多幅有关黄河、长江、漓江、松花江、青海湖等的景象图片。

提问:

你们知道这些图片展现的是哪些河流和湖泊吗?

除了这些河湖外,你还知道哪些河流和湖泊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二、新课学习

(一)水系和流域

读图“水系和流域图”,思考:

什么是河流?

什么是水系?

什么是流域?

什么是分水岭?

教师:

河流像树叶上的叶脉,干流像主脉,大大小小的支流像侧脉。

干支流共同组成了一条河流的水系。

每条河流的集水区域称为该河流的流域。

相邻水系或流域之间的高地称为分水岭。

(二)中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

1.河流

活动:

读“中国水系图”,描绘出长江、黄河。

找到黑龙江、珠江和雅鲁藏布江。

你还对哪些河流感兴趣?

河流众多:

流域面积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1500多条;流域面积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5万多条。

(1)外流河

外流河:

直接或间接流入海洋的河流。

如:

长江、黄河等。

外流区:

供给外流河河水的区域。

外流区占陆地面积的2/3。

注入太平洋的河流有哪些?

(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等。

注入印度洋的河流有哪些?

(怒江、雅鲁藏布江。

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是哪条?

(额尔齐斯河。

(2)内流河

内流河:

不能流入海洋,而是流入内陆湖泊或消失在沙漠中。

如:

塔里木河、弱水等。

塔里木河是中国最长的内流河。

内流区:

供给内流河河水的区域。

活动:

读“中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在图上大致画出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说明内、外流区域的划分与季风的关系。

(外流区主要分布在季风区;内流区主要分布在非季风区。

(3)内、外流河水文特征

外流河水文特征:

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夏季风盛行时,雨季来临,河流水位上涨,形成汛期;冬季风盛行时,气温下降,淮河以北的河流普遍有结冰的现象。

内流河水文特征:

多为季节性河流。

拓展延伸:

何为季节性河流?

季节性河流又称间歇性河流、时令河,指河流在枯水季节,河水断流、河床裸露;丰水季节,形成水流,甚至洪水奔腾。

这类河流通常流经高温干旱的区域,而且年平均流量较小,但因暴雨、融雪引发的洪峰却很大。

比如中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流经高温干旱的塔克拉马干大沙漠,部分支流和干流就形成季节性河流。

拓展延伸:

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及成因

特征

成因

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

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沙漠广布

水量较小

河水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水量小

汛期短

夏季气温高,冰雨融水多,山地降水也多,水量丰富;冬季河流断流,属于季节性河流

河水蒸发、下渗,加上引水灌溉,使河流水量减少,河流消失

塔里木河:

7~9月为汛期

拓展延伸:

我国河流之最

①最长的河流:

长江;

②结冰期最长的河流:

黑龙江;

③汛期最长的河流:

珠江;

④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黄河;

⑤最长的内流河:

塔里木河。

2.湖泊

(1)湖泊众多

我国湖泊众多,著名的湖泊有青海湖、鄱阳湖、太湖等。

据统计,面积在1平方千米以上的天然湖泊有2800多个。

拓展延伸:

①青海湖:

我国最大的湖泊、最大的咸水湖。

②我国五大淡水湖从大到小依次:

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

(2)湖泊作用

湖泊是调节江河水量的天然水库,不少淡水湖对河流的水量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三、课堂小结

我们学了什么?

(了解了河流、水系和流域的概念;我国主要的河流和湖泊。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长江的源头、注入的海洋、长度、所经省区等概况。

2.了解长江各河段的主要水文特征。

3.理解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长江的学习,能够描述长江的主要水文特征和积极参与长江利与害的课堂讨论,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或措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能够正确对待河流,使其变害为利,进而树立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观念。

【教学重难点】

(1)长江各段的水文特征。

(2)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教师讲解、读图归纳。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播放视频:

《长江之歌》。

歌中唱到“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这里指的是长江的什么?

(发源地和注入的海洋)说起长江,我们的内心总会感到无比自豪,因为它和黄河一样重要。

今天我们就怀揣这份自豪,一起走近长江,感受一下它的气概吧!

二、新课学习

1.长江概况

(1)源头、省区、归宿

源头:

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峰。

流经的省区:

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共11个省区。

入海口:

东海。

拓展延伸:

沱沱河:

位于格尔木市南域唐古拉山镇,是长江源(通天河)的主源,在可可西里山脉以南。

它从格拉丹东雪山的姜根迪如冰川发源时,是一些冰川、冰斗的融水汇成的小溪流。

这时的水面宽只有3米,深只有20多厘米,然后向北流过9千多米长的距离,在巴冬山下汇集了尕恰迪如岗雪山的冰川融水,经过一条长约15公里的谷地,继续向北,分成了两条宽4米和6米的小河。

小河两边的谷地中还有许多密如蛛网的水流,这里是沱沱河的上源。

在这片谷地的出口,河谷突然下切,形成了一条长约5公里的陡峭峡谷,高达20多米。

众多河流交汇后,形成了河道开阔、水流交织的长江上源——沱沱河。

(2)长度:

全长6300余千米,我国第一长河,世界第三长河。

流域面积:

约180万平方千米。

拓展延伸:

世界上长度排名前10的河流。

第一名:

尼罗河——全长6750千米;

第二名:

亚马孙河——全长6436千米;

第三名:

长江——全长6300多千米;

第四名:

密西西比河——全长6262千米;

第五名:

黄河——全长5464千米;

第六名:

鄂毕河——全长5410千米(以额尔齐斯河为源);

第七名:

叶尼塞河——全长5400余千米;

第八名:

湄公河——全长约4900千米;

第九名:

拉普拉塔-巴拉那河——全长4700千米;

第十名:

刚果河——全长4640千米。

阅读:

《通天河?

金沙江?

长江?

扬子江?

》。

(3)支流

活动:

读“长江流域图”,找一找长江的支流。

(自西向东分别是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和赣江。

(4)上、中、下游分界点

活动:

读“长江流域图”,找出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宜昌和湖口。

(5)各河段特点

上游:

主要流经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河水奔流在高山峡谷之中,水流湍急,特别是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境内的虎跳峡是最有名的峡谷地段。

中、下游:

河道拓宽,湖泊星罗棋布,水系纵横交错,水量很大。

中游荆江一段有“九曲回肠”之称,此处河水流速变缓,泥沙容易淤塞,造成水流不畅。

下游:

江阔水深,水流缓慢,利于航运。

(6)长江流域洪水多发的原因

长江流域气候温暖,雨量丰沛,多暴雨。

干支流水量大,汛期长。

洪水多由暴雨引起。

思考活动:

长江有凌汛现象吗?

(没有)为什么?

(因为长江终年不冻,没有结冰期。

2.长江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1)航运

干流横贯东西,支流分列南北,中下游流经平原地区,终年不冻,航运条件极为优越,是我国最重要的内河航道,被称为我国的“黄金水道”。

(2)水能资源

蕴藏量约占全国的1/3,可利用的水能资源约占全国的1/2。

新中国成立后,在长江支流和干流上相继建成了多座水电站和水利枢纽。

(3)经济作物

种类繁多,产量丰富,棉花产量占全国1/3以上,油菜籽、芝麻、蚕丝、麻类、茶叶、烟草等的产量均在全国占重要地位。

(4)森林资源:

西南和南方两个林区的大部分在长江流域。

矿产资源:

几乎全国所有矿产资源在此都有储量。

水生生物资源:

淡水鱼产量约占全国产量的一半。

3.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问题1:

中上游滥伐森林严重,土地裸露,土壤易被雨水冲走,增加了含沙量。

即水土流失严重。

措施:

上游退耕还林、还草,保持水土。

问题2:

活动:

读“一年中长江流量的变化图”,完成:

①长江的流量在一年中有什么变化?

(夏秋大、冬春小。

②分析长江洪灾的主要原因。

(地势低平,每年的降水量经常超过1000毫米,一遇暴雨,洪水难以排泄,进而泛滥成灾。

得出问题2:

洪灾。

措施:

治理长江洪灾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中下游退田还湖,加高堤防,修建分洪蓄洪区等。

思考活动:

一为什么对长江不同河段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

(因为不同河段江面情况不一样,所以要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

②请你根据了解的资料,和同学们分组讨论,对长江今后的开发和治理提出合理化建设。

开发治理

上游:

开发水能实行封山育林、育灌、育草的保护政策

中游:

商品生产基地继续加强和完善荆江分洪工程

下游:

鱼米之乡和丝绸之乡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环境保护

三、课堂小结

我们学了什么?

(长江的源流概况和它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以及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黄河的概况。

2.了解黄河各河段的主要特征。

3.理解黄河的治理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了解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能够积极参与关于黄河利和害之间的课堂讨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黄河的治理,认识到黄河有利也有害,要正确对待才能变害为利,进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黄河各河段的自然特征和治理措施。

2.地上河的成因。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资料分析、读图归纳。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诗句“君不见()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请问()内应填什么?

(黄河)诗句中的“海”指的是什么海?

(渤海)

播放视频:

《黄河景观》,让学生对黄河有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

看到这么美的诗句和壮观的场面,你是不是对黄河更感兴趣了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溯古追今,领略下黄河的风采吧!

二、新课学习

1.黄河概况

(1)源地、省区、归宿

活动:

读“黄河流域图”。

黄河发源地:

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北麓。

干流自西向东流经的省区:

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

流入的海洋:

渤海。

助记:

黄河源流概况。

青藏高原黄河源,源出巴颜喀拉山。

出山向东入青川,北上甘宁内蒙转。

南下晋陕折豫鲁,东去注入渤海中。

(2)长度:

全长约5500千米,流域面积:

75万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二长河。

拓展延伸:

为什么说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而不是第二大河?

黄河虽然长度比珠江长,流域面积比珠江大,但主要流经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水量小;而珠江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富,珠江的年平均径流量远大于黄河,所以黄河只能是我国第二长河,而不是第二大河。

(3)上、中、下游分界处

上、中游分界处:

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口;中、下游分界处:

河南省郑州市的桃花峪。

活动:

①在图中找到河口、桃花峪,用不同颜色的笔描出黄河的上游、中游、下游。

②黄河干流像一个巨大的汉字,想一想,像哪个字?

(几)

(4)水能资源丰富区

上游流经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界线,形成了龙羊峡、刘家峡等许多峡谷。

这些峡谷山高水深,河床狭窄,水流湍急,水能资源非常丰富,建立了许多大型水电站。

(5)平原:

宁夏平原、河套平原。

(6)支流:

思考活动:

①黄河中游流经什么高原?

(黄土高原。

②这里有哪些主要支流?

(汾河、渭河。

③为什么这里支流比较多?

(流经半湿润区、温带季风气候。

(7)水土流失严重

中游绝大部分为土质疏松的黄土分布区,由于当地植被稀少,一遇暴雨,水沙俱下,汇入黄河。

这一地区是黄河供水和泥沙的主要源地,也是水土流失严重区。

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年平均含沙量约为每立方米36.9千克。

每年下泄的16亿吨泥沙中含有氮、磷、钾肥4000万吨。

(8)观看视频:

“地上河”成因。

归纳:

“地上河”成因:

黄河中游流经植被稀少、土质疏松的黄土高原,带走大量泥沙。

流入下游华北平原,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水流减慢,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河”。

(9)汛期:

降水集中在7、8月份,汛期短,还有凌汛这一特殊水文现象。

2.黄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1)文化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我国历史上建都最多的区域。

黄河流域的文物古迹非常丰富,其开发和保护对于促进流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水能资源

黄河干流水能资源丰富,特别是上游,上游的水能资源约占干流的43%。

目前,已建成龙羊峡、刘家峡、青铜峡等多座水电站。

(3)水资源

黄河是北方沿岸9个省区重要的水资源。

黄河流域是我国农业开发最早的地区,当地人民引黄河水灌溉农田,大力发展农业,流域内的小麦、棉花、油料、烟叶等主要农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宁夏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特色农业基地,被誉为“塞上江南”。

拓展延伸:

黄河沿岸有哪些灌溉农业区域?

湟水谷地、河西走廊、河套平原、华北平原。

(4)矿产丰富

山西、陕西、内蒙古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钼、铝土和稀土的储量居全国前列;河南、山东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储量可观,发展潜力很大。

(5)灾害

下游河段易淤积、易决口和迁徙,引发了多次灾害。

活动:

思考

①回忆录中为什么说“河底会长高”呢?

(泥沙不断沉积)

②河底“长高”有什么危害?

(使河堤决口,引发洪涝灾害)

③历史上频繁的水害,使黄河被称为“中国的忧患”!

请你和同学们分别从黄河上、中、下游各段的特点出发,讨论一下黄河水患形成的成因,以及治理黄河水患的措施。

忧患:

上游:

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

中游:

多泥沙,沙土流失严重;

下游:

形成“地上河”,易决口泛滥。

措施:

上游:

植树种草,修建大型水库;

中游:

植树造林,开展水土保持,保护地表植被;

下游:

加固堤防,疏通河道。

3.黄河的治理

(1)主要危害

黄河的危害,主要在下游决口改道,而根本原因是中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泥沙进入河流。

(2)措施

上、中游:

建坝淤地,修筑梯田,植树造林,开展大规模水土保持工作。

下游:

加固黄河大堤,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使治沙与防洪并举。

助记:

黄河的治理办法。

自古黄河称三“善”,善淤善决善搬迁。

如果要把黄河治,三游方法不一般。

上修水库调水量,中保水土是关键。

下游固堤分洪流,淤灌也能夺高产。

三、课堂小结

我们学了什么?

(母亲河——黄河的源流概况和它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以及黄河的治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