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6年级音乐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03485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51.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6年级音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最新6年级音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最新6年级音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最新6年级音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最新6年级音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6年级音乐教案.docx

《最新6年级音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6年级音乐教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6年级音乐教案.docx

最新6年级音乐教案

第一课 长城歌谣

●了解编者意图

这一课编者围绕“唱长城,颂祖国”这一主题,安排了演唱三首关于长城的歌曲、听赏长城乐曲这三项内容。

依据《标准》三至五年级“热爱祖国”德育的有关要求,各学科都应渗透爱国教育,而音乐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培养学生的美感,来启发学生的道德情操,本课重点是通过了解长城的历史,演唱、欣赏长城的歌曲和乐曲,从而达到以音乐陶冶爱国主义高尚情操,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祖国美好河山,以及为祖国今天所取得的成绩而骄傲的爱国热情。

通过对这一课内容的学习实现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一:

通过学唱歌曲《长城放鸽》,学生能用抒情、豪迈的情绪和优美的声音来演唱歌曲,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目标二:

通过学唱歌曲《长城谣》,了解旧时人民的苦难生活,并且与歌曲《长城放鸽》进行比较,感受不同时代同一题材的歌曲所展示的生活面貌,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演唱歌曲时注意唱好二声部的音高、音准,同时培养学生学会分析歌曲的情绪进而选择适当的速度和力度进行演唱。

教学目标三:

通过学唱歌曲《孟姜女哭长城》,了解长城的历史和关于长城的传说等,学会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

    教学目标四:

听赏乐曲《长城随想》,通过讲解与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二胡协奏曲的演奏风格,同时进一步让学生理解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进而增强爱国主义精神;能用自制乐器为乐曲伴奏,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分析教材内容:

《长城放鸽》是一首现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歌曲,属于100首爱国主义歌曲之一。

歌曲旋律优美动听,改编为合唱曲谱后,被广泛选取为合唱比赛的演唱曲目。

本课歌曲开始第一乐句运用了合唱的形式,来模仿鸽子发出的声音。

歌曲抒情而豪迈,节奏中有很多弱起小节,歌曲表现了祖国经济国力的发展,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长城谣》是流行于三四十年代的一首优秀歌曲,潘孑农作词,刘雪庵作曲,作于1937年。

这首歌原是为电影《关山万里》所作的插曲,后因抗日战争爆发,影片没有拍成,但歌曲却被保留了下来,成为风行全国的一首抗战歌曲,并流传到国外。

歌曲旋律苍凉悲壮,质朴自然,充分描写出旧时人民的悲惨生活,见证历史的沧桑,也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精神。

《孟姜女哭长城》是有关于长城的一个传说故事,描写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说明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歌曲旋律为典型的五声音阶,具有浓厚的中国民歌特色,简单易唱,委婉动人。

《长城随想》的创作背景是:

在1978年刘文金随中国艺术团访问美国,在纽约的联合国大厦休息厅里,挂着一幅巨大的万里长城的彩色壁毯,气势雄伟,光彩夺目。

他久久凝视着,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创作欲望交织在一起,不禁浮想联翩,回国后就创作了这首作品,1982年由闵惠芬和上海民族乐团首演。

乐曲旋律庄重,优美如歌,音乐作品中丰富的内涵和音乐的艺术形象,完美地表现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从心灵深处来感染和教育学生。

乐曲分别由“关山行”“烽火操”“忠魂祭”“遥望篇”由四个乐章组成。

 

●教学设计

教学中有以下做法:

教学顺序有两种做法:

1、按照课本中所安排的顺序进行教学,如先上《长城放鸽》让学生感受祖国的伟大和富强,继而学习《长城谣》和《孟姜女哭长城》回忆旧社会的苦难生活,最后通过《长城随想》进一步体会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奇迹和象征国家和民族旺盛不衰的生命力。

2、教学中按时间顺序进行教学,先从《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开始引入课题,继而进入到解放前时期,学习歌曲《长城谣》,然后学习《长城放鸽》和欣赏乐曲《长城随想》。

(一)、学习歌曲《孟姜女哭长城》和《长城谣》

 一、学习歌曲《孟姜女哭长城》

1、故事导入。

教师提问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历史七个伟大奇迹都有那些吗?

中国有什么景点是属于七大奇迹的?

导出“长城”话题,继而提问关于长城的传说故事《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

2、听听唱唱。

播放歌曲《孟姜女哭长城》,让学生欣赏一遍歌曲,学生在倾听音乐的过程中,老师可提示学生注意旋律音阶的特点,请学生随着伴奏音乐唱唱歌曲的旋律,体验旋律的美感,感受五声音阶的特点。

3、唱唱说说。

播放歌曲《孟姜女哭长城》,请学生跟随音乐一起唱,教师指导学生用有弹性的声音和高位置的歌唱状态进行演唱,唱完请学生说说秦始皇修建长城对劳动人民生活带来什么的影响?

为什么说长城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力量的结晶?

通过问题讨论形式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4、分析乐曲。

请学生分析《孟姜女哭长城》一共有几个乐句,做课本P8页的练习,教师引导学生用图形、涂颜色等方法来表示歌曲的结构。

5、故事表演。

请学生伴随着音乐,分角色扮演《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让学生深切体会当时劳动人民的悲苦生活,

 二、学唱《长城谣》

过渡语:

长城是伟大祖国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长城东西相距5000公里,南北跨度5500公里,可见万里长城万里长啊!

但是在解放前的战争时期生活,在长城内外的百姓又过着怎么的生活呢?

教师吟诵《长城谣》的歌词:

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导入歌曲《长城谣》。

1、感受歌曲。

播放歌曲《长城谣》,听完歌曲请学生谈谈歌曲的情绪(苍凉、暗淡、悲伤、悲壮),然后为歌曲选择一个适当的速度进行演唱(做课本P8d的第一条练习)

2、声部练习。

把全班学生分为两个声部进行声部练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视谱练习,教师分别指导各小组唱好音高、音准以及声音的位置后再让两个小组合起来唱。

3、朗读歌词。

教师指导学生用高位置和有感情的声音来朗读歌词,为演唱歌曲作好准备,教师也可进行示范朗读。

4、歌曲处理。

教师引导学生把握好歌曲的速度,用高位置的混声来演唱歌曲,并且要注意感情唱出不同的情感,当唱到“高粱肥、大豆香”的日子时,要用喜悦的心情来唱,“自从大难平地起”时,要用悲愤的心情来演唱。

注意处理好“苦难当”的“当”字上面的延长记号和连音的问题。

5、唱唱做做。

做课本P8的练习2和3题。

  6、课后延伸。

布置学生查阅有关长城的资料及传说故事。

  1.介绍长城建筑的各个朝代。

  2.说一说长城都跨过了哪些省市。

  3.了解“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

  5.介绍长城景点“山海关”、“嘉峪关”“八达岭”。

  6.谈谈你对长城的感受。

  

(二)、学唱《长城放鸽》

1、作业反馈。

上节课布置了六个作业,请学生查找有关长城的资料,请个别学生讲讲自己查找资料的过程,如何利用网络查找资料。

再请个别学生说说自己查找到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长城的历史、有关景点等。

2、忆唱歌曲。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两首歌曲《孟姜女哭长城》和《长城谣》,对比两首长城歌曲的风格特点有什么不同。

3、学唱歌曲。

教师播放课件《长城放鸽》,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特点。

提问:

你觉得这首歌曲的情绪怎么样?

谁能说说你听完这首歌曲后的感受是怎么样的?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对歌曲的感受:

抒情、自豪、豪迈等)

4、学习歌谱。

六年级的学生应该具有自主学习歌谱的能力,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视谱练习,鼓励小组向老师提出问题,什么地方需要得到帮助,教师可以直接辅导也可让其他小组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对歌曲中的难点进行练习,如升记号处进行练习:

#5和#2。

教师解决问题视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要进行灵活处理。

5、二部练习。

全班分成两组练习演唱第一乐句的二声部,然后进行练习。

6、节奏练习。

歌曲中有很多弱起节奏,教师可先让学生先唱看学生对节奏的把握如何,如果学生对该节奏把握得较好则教师可稍加练习即可,反之,老师可进行示范拍、唱,或带领学生拍、唱好这一节奏。

7、歌曲处理。

歌曲的第一句是模仿鸽子飞远的声音,所以在力度上应选择从强到渐弱的处理,在“飞吧,飞吧,。

“的“飞”字上可加上重音(〉)记号

8、唱唱画画。

请学生用画笔划出自己心目中的长城,并且在画上写上一段话谈谈自己对长城的感受,或歌颂祖国的诗歌等。

(三)欣赏《长城随想曲》

   1、看长城。

展示长城的风景图片,用《长城随想曲》作为音乐背景,让学生畅谈随想。

  2、赏乐曲。

播放《长城随想曲》,讲解《长城随想曲》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1978年,刘文金随中国艺术团访问美国,在纽约的联合国大厦休息厅里,挂着一幅巨大的万里长城的彩色壁毯,气势雄伟,光彩夺目。

他久久凝视着,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创作欲望交织在一起,不禁浮想联翩,回国后就创作了这首作品,1982年由闵惠芬和上海民族乐团首演。

  3、谈作品。

请学生再次欣赏乐曲,听完让学生谈谈乐曲表现了怎样的情绪(作品旋律优美、如歌如诉,表达了人们对民族历史无比自豪的感情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对祖国的赞美之情) 

 4、唱主题。

播放乐曲的主体旋律,请学生跟随旋律轻轻哼唱,初步熟悉主题旋律,教师再出示主题旋律歌谱,带领学生跟唱。

 5、分段听。

乐曲共有四个乐章,分别是“关山行”“烽火操”“忠魂祭”“遥望篇”,教师分段播放音乐,请学生听完谈谈各段的特点和感受,教师对学生没有说完整的进行补充。

 6、谈感悟。

做课本P7的练习,请学生说说从音乐中感悟到什么?

    7、制乐器。

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用废旧物品制作简单的敲击乐器进行节奏多声练习。

 

第2课学唱两首英文歌曲

课题:

《oh!

susanna》

课型:

歌曲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活动的开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感到学习音乐的快乐,发展学生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即兴创作表演的能力。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积极参与精神。

2.过程与方法:

能用断、连的演唱技巧唱歌,培养学生的歌唱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对朋友的友谊为中心,表达对友谊的珍惜。

教学重点:

歌曲教学

教学难点:

歌曲中的切分节奏

教材分析:

 《oh!

susanna》这是美国民谣之父福斯特的早期作品,自斯蒂芬·福斯特在1848年创作这首歌以来,已经无法去计算全世界有多少人唱过或是听过这首歌。

这首歌其实是一支旋律很欢快的西部歌曲,全曲曲调流畅、奔放且富有浓郁的民歌色彩,深受人们喜爱。

  歌中表达了主人公对苏珊娜刻骨铭心的爱。

为了这份爱他可以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为了爱人黄土埋身也心甘情愿。

他远离家乡,四处寻找心上人,冒着酷暑顶着烈日心却象冰一样的冷,但此心不变。

教学方法及手段:

视听唱结合的方法

教具:

多媒体、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设置疑问,导入新课

1.讲故事:

在阿拉伯神话故事里,有一张神奇的魔幻飞毯,它能带着我们去我们想去的国地方。

今天飞毯带我们去一个地饭,去哪儿?

呵呵,我们可以从我们马上要听的这段音乐《oh!

susanna》中找到答案。

2.音乐律动:

随音乐节奏做原地跑跳步。

3简单介绍作曲家、创作背景及美国人文知识。

(解惑)

4.出示图片:

头戴牛仔帽,脖系方巾,手抱吉他的美国乡村歌手。

二、聆听歌曲,体验情绪

1.感受音乐并讨论:

音乐使你的心情怎样?

 谈自己的感受,教师指导并给予评价

2.“选帽子”游戏:

学生选择各种颜色的牛仔帽图片贴到黑板上,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三、用颜色及图谱表现音乐结构。

1.小组探究:

仔细听音乐,把相同乐句用同一颜色、同一形状的方巾表示,不同乐句用另一种颜色、另一种形状的方巾表示。

2.听乐曲,随教师的琴声模唱旋律。

大家熟悉了这首乐曲,我们可以试着用“la"来唱。

比比谁唱的准确。

四、学唱歌曲,表现歌曲。

1.首先调整坐姿,然后有节奏的、轻声、高位置的朗读并理解歌词。

2.教师示范演唱,关注难点的解决。

使用打击乐器铃鼓、木鱼:

大附点(嘭·哒哒)、小附点(嘭·哒)

情境设计:

采用角色的口吻表达:

当我思念朋友亲人的时候,我心爱的五弦琴发出(嘭·哒哒);当我欢乐的歌唱、尽情舞蹈时,五弦琴会这样响起(嘭·哒)

3.能用断、连的演唱技巧歌唱,培养学生的歌唱技能。

4.变化的演唱形式:

轻声的集体唱——欢快的小组唱——个人表演唱

五、创设舞台、拓展延伸

1.听音乐,创编音乐活动

吉他组:

一边模仿吉他的演奏姿势,即兴创作表演各种演奏场景,一边哼唱歌曲。

方巾组:

借用自身佩戴的红领巾随音乐创编动作。

如挥舞、摇摆等。

帽子组:

创编集体舞。

如以跑跳步为基本步伐,小组创作圆圈舞、双人舞、邀请舞。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题:

《铃儿响叮当》

课型:

歌曲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歌曲《铃儿响叮当》,让我们从中体验一个文化主题——对大自然的赞美,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歌曲《铃儿响叮当》的合唱训练,让我们从中体验到和声的美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演唱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不同版本的《铃儿响叮当》的欣赏,把握不同的音乐要素带来的音乐形象的不同。

教学重点:

歌曲意境的感受以及用不同情绪生动的演唱来表现它。

教学难点:

歌曲赏析与演唱表现艺术处理的结合统一以及尝试用不同的音乐要素表现歌曲。

教材分析:

 《铃儿响叮当》是一首曲调流畅、情绪欢快的美国歌曲。

生动的歌词描绘了一群孩子冒着大风雪,坐在马拉的雪橇上,他们的欢声笑语伴着清脆的马铃声回响在原野。

表现了孩子们热情奔放的性格,抒发了热爱美好生活的真挚情感。

歌曲为带再现的二段体结构。

第一乐段以“3”、“4”的同音反复为主,加上节奏型的运用,塑造了马儿奔跑、铃儿叮当的欢快的音乐形象。

第二乐段从第一乐段的最后一小节后半拍开始,节奏从弱起进入,加上曲调的逐步上移,给人以推动感,刻画了孩子们随着雪橇冲破风雪、飞奔向前的情景。

歌曲仿佛雪橇已渐渐远去,而那充满欢笑的歌声仍在风雪中回荡。

教学方法及手段:

视听唱结合的方法

教具:

多媒体、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师:

最近几天的天气可以说是春光明媚、春风拂面,非常舒服!

大家能不能用声音来模仿一下春风是怎么吹得?

师示范,生跟唱。

二、学唱歌曲:

1、师:

大家刚才表现的非常好,老师也想和大家比试比试。

师弹琴演奏,提问:

老师演奏的音乐线条和刚才黑板上的哪条旋律线相似?

第一段:

《铃儿响叮当》b部分 缓慢

第二段:

《铃儿响叮当》a部分低声部欢快

生答,师复奏,学生随音乐律动

2、师:

刚才老师演奏的曲子大家熟悉吗?

生答:

《铃儿响叮当》

师:

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来学习这首《铃儿响叮当》!

出示课题

师:

大家都知道这是一首圣诞歌曲,是由美国作曲家彼尔。

彭特所作。

下面我们就来听一听这首歌曲的录音,听的时候注意,这首歌是几拍子的?

情绪怎样?

播放范唱:

《铃儿响叮当》

生答:

 2拍子 欢快

3、师出示旋律谱

要求:

跟着老师的琴声划拍视唱全曲

强调:

把坐在雪橇上的感觉唱出来。

4、师:

这首歌曲的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5、生口琴视奏A部分,双声部合奏。

并视唱A部分。

6、师讲解歌曲的曲式结构:

A_B_A`

7、师:

刚才我们把A部分和A`部分学会了,B部分大家非常的熟悉,请同学们跟琴视唱。

8、讲解B部分弱起。

9、跟琴有感情的完整视唱。

10、跟琴试唱歌词。

11、师吉他弹唱范唱全曲。

12、生有感情的跟琴完整演唱。

四、拓展

 

第3课    多彩的乡音(八)

●了解编写意图

《走进音乐世界》教材编写的架构与思路,以充分尊重学生年龄的认知规律,以《课标》所规定的课程内容标准以及音乐的各种要素作为“经线”贯穿于教材不同年级的内容编排中。

主要以音乐的各种要素如:

音高-旋律、节奏-节拍、调式-调性、速度、力度、音色、和声、曲式等作为纵向结构基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将各种要素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与方法中以螺旋式上升的方式进行编写。

“纬线”以“音乐文化”板块中,从第5册开始至第12册,开设“多彩的乡音”这一栏目,向学生介绍了异彩纷呈的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以及相关的音乐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

本单元围绕“多彩的乡音”这一主题,选编了四川民歌《盼红军》、湖南民歌《浏阳河》、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让学生比较民歌不同的风格特点,领悟民歌音乐中不同的情感,感受五声调式。

听赏鼓乐曲《夺丰收》及民族管弦乐曲《翻身的日子》,让学生了解民族打击乐器的音色以及民族管弦乐队的组合配置。

观看美术片《山水情》,初步了解音乐在影片中的作用。

综合活动安排了听辩音乐的调式,认识五声调式;听辩板胡、管子的音色以及随音乐的变化做体态律动;学吹牧童笛等等练习,通过一系列的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能力。

本课侧重点是民歌民曲的欣赏和学习,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认识五声调式,培养学生音乐感受与鉴赏的能力。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实现以下目标:

教学目标一:

通过学唱《盼红军》、《浏阳河》、《沂蒙山小调》三首不同地方的民歌,了解民歌的风格特色。

教学目标二:

通过学唱《盼红军》,让学生了解当年红军与人民的鱼水情,学会用不同的情绪、速度力度和演唱形式表达歌曲内容,并掌握多次出现的切分节奏。

教学目标三:

通过学唱《浏阳河》,让学生感受当年人民群众对革命政权和领袖所怀的自豪与深厚的感情,能自然有表情地歌唱,并了解歌曲采用的演唱形式。

教学目标四:

通过学唱《沂蒙山小调》,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指导学生运用气息歌唱,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

并让学生初步了解“鱼咬尾”是民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教学目标五:

通过听赏鼓乐曲《夺丰收》及民族管弦乐曲《翻身的日子》,了解民族乐器中打击乐器的构造,演奏方法,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分布组合。

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学习民族乐器的兴趣。

教学目标六:

听音乐,观看美术片《山水情》,让学生初步了解音乐在影片中的作用。

 

●分析教材内容

一、歌曲《盼红军》,这首歌原句为《采花》,是流行于四川南坪的民间小调。

歌词采用传统的民歌手法,按一年的月序和应时花卉咏唱,使人们从中获得不少生产和生活知识。

语言朴素、精炼,每段仅两句歌词(第三乐句重复第二乐句的歌词)。

歌曲采用2/4拍,羽调式,一段体结构,由三个乐句组成。

几乎每隔一小节就出现切分节奏,使流畅的旋律略带轻盈跳荡的感觉。

这三个乐句在节奏基本相似的基础上,对各句的句幅和句尾的节奏作了微妙的变化,使之各具特点。

二、歌曲《浏阳河》是一首在湖南流行甚广的湖南民歌。

旋律流畅,节奏生动,表现了人们对人民领袖毛泽东的热爱。

歌曲是由四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

歌曲的两段歌词分别为一问一答,采用男女声对唱的演唱形式,这常见于民歌的表演中。

教学的难点:

是歌曲一字多音的拖腔的教学。

第一乐句的“阳”字,第二乐句的“到”、“湘”,第三乐句的“县”。

   三、歌曲《沂蒙山小调》

?

 歌曲创作背景:

1940年10月,抗日战争处于最困难的阶段。

位于沂蒙山区费县北部山区的马头崖乡白石屋村虽然贫穷、偏僻,但群众基础好,且隐蔽、安全。

当年,抗大一分校在这一带工作、学习,文工团就驻在这个村里。

《沂蒙山小调》就在这时由两位年轻的文工团员李林(现为上海歌剧院顾问)和阮若珊(曾任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创作的。

歌曲最初的题目是《反对黄沙会》,曲调是他们根据逃荒到山东的东北艺人所唱的曲调,加工整理而成的。

《沂蒙山小调》是一首优美抒情的山东民歌,全曲由四个乐句组成,一段体。

民歌抒情极浓,特点是:

每个乐句的尾音为中心作回返的拖腔,(如 212,161,656)四个乐句的落音层次递降2  1 6 5 。

这首歌是具有山歌风格的小调,为了把声音传远,有个长腔,前一句的尾音是后一句的始音,这种创作形式为“鱼咬尾”。

鱼咬尾是我国民间音乐中常用的一种创作手法。

它类似于文学创作中“顶真”的修词方法。

如,李白的诗《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楚山秦山皆白云。

白云处处长随君。

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也随君渡湘水……”这种句头咬句尾的创作手法即是“鱼咬尾”。

四、介绍鼓乐曲《夺丰收》、民族管弦乐曲《翻身的日子》

《夺丰收》作者李民雄创作于七十年代初。

乐曲以大鼓独奏为中心段落,前后配以欢腾的旋律,生动地表现了农村中战天斗地夺丰收的情景。

鼓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

鼓独奏的形式早就流行于唐代,唐玄宗就是一位著名的鼓手。

现在的苏南吹打中,还保存着由同鼓演奏的慢鼓段、中鼓段和由板鼓演奏的快鼓段。

《夺丰收》中的大鼓独奏段落,是以苏南吹打中的快鼓段为基础,吸收了京剧曲《夜深沉》的鼓套加以变化发展而成,充分发挥鼓心和鼓边的不同音色、音质的对比,力度倏忽多变,连续十六分音符节奏中不时变换重音位置,富有层次地渲染了夺丰收的紧张热烈气氛,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

作者在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击鼓一勺烩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

民族管弦乐曲《翻身的日子》是朱践耳创作于1952年。

原是大型纪录片《伟大的土地改革》中的插曲,由中西混合乐队演奏,后改为民族管弦乐曲。

全曲由三个部分和引子、尾声组成。

在由乐队合奏的热烈欢腾的引子后,板胡以明亮的音色奏出富有陕北民歌风味的旋律,在变化反复时加进了二胡,喜悦之情,溢于弦外。

第二部分,主题采用山东吕剧音调,由善于模拟人声的管子领奏,好似一位老贫农在新分得的土地上,抑止不住内心的欢乐,哼起小调。

第三部分的旋律借鉴了河北吹歌的发展手法,乐队分成两组,对答呼应,句幅递减;然后,笛和管先后吹出一系列长音,其他乐器则围绕这些音以均匀的八音符衬托呼应,并出现上四度和上五度的调性交替,将乐曲推向高潮,尽情地抒发了翻身农民喜气洋洋、欢天喜地的感情。

尾声变化再现了引子的旋律,前后呼应。

此曲曾改编为钢琴独奏曲。

五、介绍美术片《山水情》

   本片于1988年获中国第一届上海国际动画电影节大奖;1989年获第九届中国电影金奖最佳美术片奖,广播电影电视部1988年优秀影片奖,第一届全国影视动画节目展播大奖,苏联第一届莫斯科国际青少年电影勇与美奖,保加利亚第六届瓦尔纳国际动画电影节优秀影片奖;1990年获加拿大第十四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佳短片奖。

《山水情》这部片子讲的是:

老琴师在归途中病倒在荒村野渡口,渔家少年留老人在自己的茅舍里歇息,老人感到宽慰。

翌日,老人病体康复,取出古琴,弹奏一曲,琴声把少年引到他的身边。

少年学艺心切,老人诲人不倦,两人结为师徒。

秋去春来,少年技艺大进,老人十分欣喜。

但慰藉之余,思虑如何使弟子更上一层楼。

一日,老人偶尔看到雏鹰离开母鹰独自展翅翱翔的情景,豁然开朗。

于是携少年驾舟而去,经大川而登高山,壮美的大自然,使少年为之神往。

临别时,老琴师将心爱的古琴赠送给他,然后独自走向山巅白云之间。

少年遥望消失在茫茫山野中的恩师身影,顿时灵感涌起,盘坐在悬崖峭壁之上,手抚琴弦,弹奏着心中之曲,倾吐着对人生的赞美,悠扬的琴声在山间回响。

 

    该片产生于上个世纪的80年代末,采用中国完全的水墨式作画,情节并不复杂整个片子甚至没有对话,长度也只有十来分钟,但却一举拿下若干国际动画大奖,在今天看来,是国产动画片中的精品。

 

●教学设计

 

(一)学习四川民歌《盼红军》

 《盼红军》是一首羽调式的民歌,其曲式结构如下:

 第一乐句   第二乐句  第三乐句

 2+2         4         4

 一、听《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导入课题。

 听到这样的音乐你会想到什么?

让学生畅所欲言,如:

解放军、红军、军队、战斗、过雪山、草地等等。

然后老师给予小结揭示课题《盼红军》――四川民歌。

 二、让学生说说对四川民歌及风土人情的了解。

  《走进音乐世界》从第5册开始至第十一册已经陆续介绍过四川民歌,学生对四川的风土人情以及四川民歌的特点应该有所了解,此环节由学生自己完成,老师从中检查学生以往所学知识。

三、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的情绪。

  在听范唱过程中指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以及歌曲中的节奏特点。

听完后出示多次出现的切分节奏:

“X X XX”、“XX X X”。

在谱中找出此节奏的旋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