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红色七校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01765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80.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红色七校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江西省红色七校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江西省红色七校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江西省红色七校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江西省红色七校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红色七校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

《江西省红色七校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红色七校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红色七校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

江西省红色七校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附答案解析

江西省红色七校2019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联考

理综生物试题

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成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蓝藻细胞利用叶绿体的蓝藻素和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

B.甲状腺细胞膜上有识别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受体

C.控制细胞器进行物质合成的指令主要是通过核孔从细胞核到达细胞质的

D.分解尿素的细菌分泌脲酶过程与该菌的核糖体、内质网、髙尔基体、线粒体有关

【答案】C

【解析】

A.蓝藻细胞利用细胞中的藻蓝素和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但蓝藻是原核生物,不含叶绿体,A错误;

B.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靶细胞是垂体,垂体细胞膜上有识别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受体,B错误;

C.细胞核内的基因转录成的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翻译成蛋白质,控制细胞器上的物质代谢,C正确;

D.分解尿素的细菌中能合成脲酶,但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中只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没有内质网、髙尔基体、线粒体等细胞器,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结构的区别、细胞膜的功能、细胞核的结构等知识点,解题中的知识易错点有:

1.蓝藻和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只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2.激素只作用于靶细胞的原因是只有靶细胞膜上才有特异性识别相应激素的受体;3.核孔是实现核质间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mRNA可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2.生物实验中常用酒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提取绿叶中色素的实验中,用无水乙醇分离色素

B.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用75%酒精进行水解

C.使用苏丹Ⅲ对花生子叶切片染色后,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

D.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时,酸性重铬酸钾遇酒精由灰绿色变为橙色

【答案】C

【解析】

色素的提取用无水乙醇,而分离用层析液,A错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用8%盐酸进行水解,B错误;在脂肪鉴定实验中,用体积分数为50%酒精溶液洗去浮色,C正确;酸化的重铬酸钾溶液遇酒精由橙色变为灰绿色,D错误。

3.生命系统中整体与部分(Ⅰ、Ⅱ、Ⅲ)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整体代表固醇,且Ⅰ、Ⅱ代表性激素和维生素D,则Ⅲ是动物细胞膜的成分

B.若整体为人体有氧呼吸,且存在有过程Ⅰ→Ⅱ→Ⅲ的关系,则过程Ⅱ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

C.若整体代表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且Ⅰ代表自由扩散,则Ⅱ、Ⅲ都需要载体蛋白

D.若整体为生产者的同化量,且Ⅰ、Ⅱ分别表示生产者流入初级消费者能量、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则Ⅲ为未被利用的能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

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其中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各营养级能量去向包括:

自身呼吸作用消耗、流向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未被利用。

【详解】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其中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成分,A正确;若整体为人体有氧呼吸,且存在有过程Ⅰ→Ⅱ→Ⅲ的关系,则Ⅱ表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B正确;若整体代表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且Ⅰ代表自由扩散,则Ⅱ、Ⅲ表示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两者都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C正确;若整体为生产者的同化量,且Ⅰ、Ⅱ分别表示生产者流入初级消费者能量、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则Ⅲ为未被利用的能量和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D错误。

4.下表是植物细胞在放入蔗糖溶液前,以及放入甲、乙、丙三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后,细胞的形态。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浸泡在甲溶液中的细胞,细胞液浓度逐渐增大

B.浸泡在乙溶液中细胞的内外浓度相等,没有水分子进出细胞

C.浸泡在丙溶液中的细胞出现质壁分离时,液泡内充满蔗糖溶液

D.三种蔗糖溶液的浓度为甲溶液<乙溶液<丙溶液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甲溶液中植物细胞略有膨胀,乙溶液中植物细胞基本不变,丙溶液中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明显缩小,发生了质壁分离。

【详解】据图分析,与放入前的细胞形态对比,浸泡在甲溶液中的细胞,其液泡的体积明显增大,说明细胞液浓度大于甲溶液浓度,细胞吸水,细胞液浓度逐渐减小,A错误;浸泡在乙溶液中的细胞,其液泡的体积基本不变,说明细胞液浓度基本等于乙溶液浓度,即细胞的内外渗透压相等,水分子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B错误;浸泡在丙溶液中的细胞出现了质壁分离,说明细胞液浓度小于丙溶液浓度,细胞失水,此时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的间隙内充满蔗糖溶液,但是蔗糖不能进入液泡,C错误;综上分析,三种蔗糖溶液的浓度为甲溶液<乙溶液<丙溶液,D正确。

5.将甲、乙两个微电流计的两极按如图所示接在功能完好的神经元(纤维)上,在a、b、c、d四个实验位点给予适宜强度的电刺激,下列有关指针偏转情况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刺激a点,甲的指针一定偏转2次

B.刺激b点,甲的指针一定偏转1次

C.刺激c点,乙的指针一定偏转2次

D.刺激d点,乙的指针一定偏转2次

【答案】A

【解析】

【分析】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静息时,神经纤维的膜电位是外正内负,兴奋时,膜电位是外负内正。

【详解】刺激a点,兴奋能依次传递到甲的两个电极,所以甲的指针偏转相反的2次,但是不绝对,如果刺激a点,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则甲的指针偏转1次,A错误;刺激b点,兴奋能传递到甲的右侧电极,所以甲的指针偏转1次,B正确;刺激c点,兴奋能依次传导到乙的两个电极,所以乙的指针偏转相反的2次,C正确;刺激d点,兴奋能依次传导到乙的两个电极,所以乙的指针偏转相反的2次,D正确。

【点睛】本题的难点是,兴奋在突触间传递时,突触前膜释放的可能是抑制性神经递质,也可能是兴奋性神经递质。

6.下列叙述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是

A.只有生殖隔离能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B.自然选择导致突变并对有利变异进行定向积累

C.人为因素和物种入侵不改变进化的速度和方向

D.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能反映生物进化的方向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地理隔离也能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A错误;突变的形成并非自然选择导致,自然选择将有利的变异保存下来,将不利的变异淘汰,B错误;人为因素和物种入侵改变进化的速度和方向,C错误;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的改变,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7.小球藻是研究光合作用的良好材料,鲁宾和卡门、卡尔文都是利用小球藻取得重大的研究成果。

图甲是某同学利用小球藻研究光合作用的装置,图乙是在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测定的O2吸收量。

请结合有关知识回答问题

(1)鲁宾和卡门、卡尔文都利用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研究时都利用到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为了保证小球藻正常的生长繁殖,图甲装置培养瓶中应再补充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

(2)与图乙曲线形成有关的两种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

(3)图乙中,因NaHCO3溶液浓度偏高而导致光合作用异常的是_____________段,bc段细胞叶绿体中C3化合物的含量_____________(增加/减少/不变)。

(4)若用图甲装置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结合题中信息写出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同位素标记法

(2).无机盐(或矿质元素)(3).线粒体和叶绿体(4).cf(5).增加(6).取多套图甲装置,加入图乙c点对应的NaHCO3溶液浓度(或适宜浓度),放在相同适宜温度环境中,调整台灯的亮度不同(或调整台灯与广口瓶的距离),测定O2释放量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甲中的台灯可以为小球藻光合作用提供光能,碳酸氢钠可以为小球藻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装置中的气泡是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可以用氧气浓度灵敏测定仪测定。

图乙随着碳酸氢钠浓度的增加,氧气吸收量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b、d、f三点表示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横坐标以上表示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横坐标以下表示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

【详解】

(1)在探究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实验中,鲁宾和卡门、卡尔文都利用了同位素标记法的实验方法;植物光合作用需要的条件有光照、水、无机盐、二氧化碳等,图甲装置可以为小球藻光合作用提供光照、二氧化碳、水等条件,在培养瓶中还应该补充无机盐。

(2)图乙氧气的吸收量与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大小关系有关,因此与图示曲线形成有关的两种细胞器是线粒体和叶绿体。

(3)碳酸氢钠可以为小球藻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随着碳酸氢钠浓度的增加,氧气的吸收量应该先逐渐降低后维持相对稳定,因此图乙中cf段出现了异常;bc段随着碳酸氢钠浓度的增加,二氧化碳的固定增加,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基本不变,因此细胞叶绿体中三碳化合物的含量增加。

(4)根据题意分析,图甲中的台灯的亮度或与培养瓶之间的距离大小可以创造不同的光照强度,根据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性原则设计实验:

取多套图甲装置,加入图乙c点对应的NaHCO3溶液浓度(或适宜浓度),放在相同适宜温度环境中,调整台灯的亮度不同(或调整台灯与广口瓶的距离),测定O2释放量。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以及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的相关知识点,判断图甲装置的含义以及图乙曲线的含义,并能够创造条件设计实验。

8.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使,能把某种调节的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

下图表示某高等动物激素的分泌及作用机制。

请结合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激素①主要通过影响________来调节生命活动。

(2)若结构乙表示胰岛B细胞,结构甲通过释放“某化学物质”可直接影响激素②的形成与分泌,该化学物质是____________,激素②的作用是能促进细胞_________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3)结构甲、乙、丙中具有神经传导和激素分泌双重功能的是__________。

(4)若激素①表示雄激素,其进入靶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_,物质a、b分别是________。

若切除睾丸,则物质a、b含量都______(增加、不变、减少)

(5)若激素①是甲状腺激素,在寒冷环境中能促进人体产热的调节过程是________(填图中字母)同时人体皮肤减少散热的生理反应是___________。

【答案】

(1).基因的表达

(2).神经递质(3).摄取、利用和储存(4).甲(下丘脑)(5).自由扩散(6).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7).增加(8).a、b(9).皮肤血管收缩(皮肤汗腺分泌减少)

【解析】

试题分析:

分析图解,激素①能够进入细胞内与细胞内相应受体结合,调节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说明激素①是性激素(或甲状腺激素);下丘脑是内分泌调节的枢纽,它可以通过垂体控制其它内分泌腺激素的分泌,因此图中甲表示下丘脑,a表示促性腺(或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表示促性腺(促甲状腺)激素,丙表示性腺(或甲状腺);图中显示下丘脑能够直接控制乙分泌相关激素,并作用于细胞表面的受体,则激素②可能是胰岛素(胰高血糖素),乙可能是胰岛B细胞(胰岛A细胞)。

(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激素①能够进入细胞内与细胞内相应受体结合,调节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即调节基因的表达过程。

(2)若乙是胰岛B细胞,则下丘脑分泌神经递质作用于该细胞,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进而促进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并氧化分解。

(3)分析图可知,激素①受甲和垂体的分级调节,因此甲是下丘脑,并且下丘脑既具有神经传导功能,也具有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的功能。

(4)雄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中的固醇,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根据以上分析已知a表示促性激素释放激素,b表示促性腺激素;若切除睾丸,雄性激素不能分泌,则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性腺激素的含量都会增加。

(5)若激素①是甲状腺激素,寒冷条件下,下丘脑分泌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从而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促进物质的氧化分解,加大产热量;同时皮肤血管收缩,乙减少散热量。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激素的分级调节机制,分析图形中各个器官和激素的名称,并能够分析清楚不同激素作用于细胞的方式的差异。

9.图1是某草原生态系统部分营养结构,图2是该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若草固定的总能量为5.6×l09kJ,食草昆虫和鼠同化的总能量是1.2×108kJ,则人最多能获得能量_____________kJ。

若蛇取食鼠的比例由1/4调整到3/4,从理论上分析,改变取食比例后蛇体重每增加2kg,人比原来增重_____________kg(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

(2)由图2可以看出,生物群落由图中的_____________共同组成,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_____________形式循环;森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食物网复杂,森林生态系统_____(能或不能)独立完成碳循环。

(3)对于某一特定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如树→昆虫→鸟。

如果用生物数量、能量分别作为绘制金字塔的指标,金字塔的形状可能会有所不同。

请在以下方框中绘制出该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能量金字塔。

_________

【答案】

(1).2.0⨯108

(2).4(3).甲、丙、丁(4).二氧化碳(5).不能(6).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

图1为某草原生态系统部分营养结构,其中草是生产者,其余生物是消费者;图中共含有4条食物链。

图2是该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首先根据双向箭头及其他箭头的指向可判断出甲是生产者,乙是无机环境;其次判断分解者,分解者除了一个箭头指向无机环境外,其他箭头都指进来,因此丙为分解者,则丁为消费者。

【详解】

(1)根据题意分析,草固定的总能量为5.6×109kJ,则流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最多为5.6×109×20%=1.12×109(kJ),又因为食草昆虫和鼠同化的总能量是1.2×108kJ,因此则人获得的能量最多为(1.12×109-1.2×108)×20%=2×108(kJ)。

蛇取食鼠的比例调整前,蛇体重增加2kg,需要草2×1/4÷20%÷20%+2×3/4÷20%÷20%÷20%=200(kg);调整后,蛇体重增加2kg,需要草2×3/4÷20%÷20%+2×1/4÷20%÷20÷20%=100(kg),需要的草减少了100kg,这100kg草的能量流向人,人将增重100×20%×20%=4(kg)。

(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甲是生产者,乙是无机环境,丙为分解者,丁为消费者,其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二氧化碳形式循环;物质循环具有循环性、全球性,森林生态系统不能独立完成碳循环。

(3)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能量是逐级递减的,但是数量不一定,如虫的数量比树多,因此树→昆虫→鸟的能量金字塔和数量金字塔分别为: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图2中的箭头关系,判断甲、乙、丙、丁代表的生态系统的成分的名称,并能够根据图1中的营养级关系进行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

10.豌豆素是野生型豌豆产生的一种抵抗真菌侵染的化学物质,下面是研究人员利用两个不能产生豌豆素的纯种(品系甲、品系乙)及野生型纯种豌豆进行多次杂交实验的结果。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

品系甲X野生型→F1无豌豆素→F1自交→F2中有豌豆素:

无豌豆素=1:

3

实验二:

品系甲X品系乙→F1无豌豆素→F1自交→F2中有豌豆素:

无豌豆素=3:

13

(1)根据上述杂交结果,可以推测:

有无豌豆素的产生由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

品系甲和品系乙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和_______(若一对等位基因,用A、a表示,若两对用A、a和B、b表示,以此类推)。

实验二中F2出现所示性状及其比例的实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要进一步验证上述推测,请利用上述实验中的材料设计杂交实验予以验证,简要写出杂交实验的过程并预期实验结果。

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上述推测正确,且决定产生豌豆素的基因A对a为显性,则基因B对豌豆素的产生有________________作用,而基因b没有。

【答案】

(1).两

(2).AABB(3).aabb(4).F1产生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5).选用实验二的F1与品系乙杂交(6).有豌豆素﹕无豌豆素=1﹕3(7).抑制

【解析】

【分析】

分析实验二可知,不能产生豌豆素的品系甲和品系乙杂交,子一代都不产生豌豆素,子一代自交得到子二代,产豌豆素的个体:

不产豌豆素的个体的比例是3:

13,符合9:

3:

3:

1的性状偏离现象,说明能否产生豌豆素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其中只有一个3(单显性)为产豌豆素,则子一代基因型是AaBb,亲本甲和乙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aabb;实验一品系甲与野生型豌豆杂交,子二代有豌豆素:

无豌豆素=1:

3,相当于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自交,则子一代基因型是AaBB或AABb,说明甲的基因型为AABB,因此乙的基因型为aabb。

【详解】

(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有无豌豆素的产生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品系甲和品系乙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

实验二中F2出现3:

13的性状分离比,是9:

3:

3:

1的变形,其实质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即F1产生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若要进一步验证上述推测,可以设计测交实验加以验证,即选用实验二的F1(AaBb)与品系乙(aabb)杂交,后代AaBb:

Aabb:

aaBb:

aabb=1:

1:

1:

1,则后代表现型为有豌豆素﹕无豌豆素=1﹕3。

(3)若上述推测正确,且决定产生豌豆素的基因A对a为显性,则产生豌豆素的基因型为A_bb,而A_B_、aaB_、aabb都不能产生豌豆素,说明基因B对豌豆素的产生有抑制作用,而基因b没有。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实质,能够根据实验二后代的性状分离比判断控制该性状的等位基因的对数以及甲、乙和子一代的基因型,进而根据实验推测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11.胡萝卜素是一种常用的备用色素,可分别从胡萝卜或产生胡萝卜素的微生物体中提取获得。

薰衣草精油气味芳香,能够清热解毒,清洁皮肤,祛斑美白,深受女性朋友的喜爱,研究还发现薰衣草精油有抑菌作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薰衣草精油化学性质稳定,不溶于水,易挥发。

根据以上特点,可用_____________法提取薰衣草精油,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

(2)科研人员探究薰衣草精油抑菌实验时,以滴加等体积精油小圆形滤纸片为中心的透明圈的大小来比较薰衣草精油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如下表所示。

薰衣草精油对两种细菌活性影响的测定

浓度(μg/disc)

0.5

1

2.5

大肠杆菌抑菌圈直径(mm)

6.72

6.93

8.66

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圈直径(mm)

5.8

6.21

6.95

由表数据可知,薰衣草精油对_____________抑菌效果更好,且表中数据能否得知薰衣草精油对大肠杆菌抑菌效果的最佳浓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探究薰衣草精油抑菌实验时所用的培养基需要用___________法进行灭菌,灭菌结束后,切断电源,等自然冷却到压力表为0时,再打开排气阀,若提前打开排气阀,将会有什么后果?

__

(4)从植物中提取胡萝卜素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下图是胡萝卜素粗品鉴定装置示意图。

该鉴定方法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法。

在图乙的胡萝卜素层析结果示意图中,A、B、C、D四点中,属于提取样品的样点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水蒸气蒸馏(或蒸馏)

(2).利用水蒸气将挥发性较强的芳香油携带出来,形成油水混合物,冷却后,混合物又会重新分出油层和水层(3).大肠杆菌(4).不能(或否)(5).高压蒸汽灭菌(6).因锅内压力突然下降,灭菌容器内的液体会冲出容器,造成污染(7).萃取(8).纸层析(9).B和C

【解析】

【分析】

胡萝卜素的提取:

(1)胡萝卜素的性质:

胡萝卜素是橘黄色结晶,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石油醚等有机溶剂。

(2)萃取剂:

最适宜作胡萝卜素萃取剂的是石油醚。

(3)实验流程:

胡萝卜→粉碎→干燥→萃取(石油醚)→过滤_→浓缩→胡萝卜素→鉴定(纸层析法)。

【详解】

(1)薰衣草精油化学性质稳定,不溶于水,易挥发,适宜用水蒸气蒸馏法进行提取,其原理是利用水蒸气将挥发性较强的芳香油携带出来,形成油水混合物,冷却后,混合物又会重新分出油层和水层。

(2)根据表格分析,不同浓度的薰衣草精油作用下,都是大肠杆菌抑菌圈直径较大,说明薰衣草精油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更好;表格数据显示,在实验浓度分为内,知薰衣草精油浓度为2.5时对大肠杆菌抑菌效果最好,但是不一定是抑菌的最佳浓度。

(3)微生物的培养基一般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灭菌结束后,若提前打开排气阀,因锅内压力突然下降,灭菌容器内的液体会冲出容器,造成污染。

(4)提取胡萝卜素常用的方法是萃取,鉴定胡萝卜素常用的方法是纸层析法。

图乙A、B、C、D 4点中,属于标准样品的样点是A和D,提取样品的样点是B和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从生物材料中提取某些特定成分的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能够根据薰衣草精油的化学性质确定提取的方法和原理,进而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2.将苏云金杆菌Bt蛋白的基因导入棉花细胞中,可获得抗棉铃虫的转基因棉,其过程如下图所示(注:

农杆菌中Ti质粒上只有T-DNA片段能转移到植物细胞中)。

(质粒中“Bt”代表“Bt基因”,“KmR”代表“卡那霉素抗性基因”)

(1)过程①需用______________酶对含Bt基因的DNA和Ti质粒进行酶切。

为将过程②获得的含重组质粒的农杆菌筛选出来,应使用__________培养基。

 

(2)过程③中将棉花细胞与农杆菌混合后共同培养,旨在让___________________进入棉花细胞;除尽农杆菌后,还须转接到含卡那霉素的培养基上继续培养,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过程④仅获得大量的根,则应在培养基中增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获得芽;部分接种在无激素培养基上的芽也能长根,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4)检验转基因棉的抗虫性状,常用方法是________。

种植转基因抗虫棉能减少____的使用,以减轻环境污染。

【答案】

(1).限制性核酸内切

(2).选择(3).T-DNA(4).筛选获得T-DNA片段的植物细胞(5).细胞分裂素浓度(6).芽顶端合成的生长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