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婚丧礼俗考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01495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代婚丧礼俗考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汉代婚丧礼俗考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汉代婚丧礼俗考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汉代婚丧礼俗考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汉代婚丧礼俗考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汉代婚丧礼俗考下载.docx

《汉代婚丧礼俗考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代婚丧礼俗考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汉代婚丧礼俗考下载.docx

汉代婚丧礼俗考下载

汉代婚丧礼俗考下载

篇一:

汉代婚丧礼俗考

#汉代婚丧礼俗#寒微之家得与士大夫为婚,则必蒙其援助。

《华阳国志阳姬传》:

姬,武阳人也,生自寒微,父坐事闭狱。

杨涣始为尚书郎,告归。

郡县敬重之。

姬乃邀道扣涣马讼父罪,言辞慷慨涕泣。

涣奇奇才,为子文方聘之。

结婚大族,二弟得仕宦,遂世为宦门。

#汉代婚丧礼俗#《议婚》夫家择妇,有以形相者。

《汉书。

黄霸传》考:

黄霸年轻时担任阳夏的游徼官,与相士一同乘车偶遇一女子,相士说“:

这女子将来肯定是富贵之人,如果不是这样,相书将不能使用了。

”黄霸询问她,才得知原是乡里姓巫的女子。

黄霸就娶她为妻,并与她共同生活一直到死。

#汉代婚丧礼俗#《议婚》欲为婚,夫家或介者先请于女家。

或得请。

或不得请。

亦有发议自女子之亲族者,亦或许。

或不许焉。

又有由女子自主之者。

若不待父母之命而私奔,则见怒于其父母。

夫家择妇,有以形相者。

有以才贤者。

有以门第者。

有以吉祥者。

有以赀财者。

篇二:

汉代妇女地位

21世纪以来汉代妇女地位研究综述

(历史112班贾晓妍)

摘要:

21世纪以来,史学界对汉代妇女地位的研究有了较大进展,且主要集中在利用历史典籍、文学作品、出土简牍、考古发现等方式从婚姻家庭、参与经济活动、财产继承、受教育方式等方面来论述妇女地位。

现就21世纪以来国内关于汉代妇女地位研究的主要成就以及不足和对未来的展望作简要介绍。

关键词:

21世纪汉代妇女地位研究

关于汉代妇女地位的问题,研究者颇多,研究成果也颇多。

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经有学者把关注的焦点投入到婚姻家庭领域,如陈东原的《妇女生活史》、陈顾远的《中国婚姻史》。

此外,关于汉代断代的婚姻史研究著作也日渐出现,诸如杨树达的《汉代婚丧礼俗考》、彭卫的《汉代婚姻形态》。

除此之外,国外的一些学者对此也进行了研究,如杜克?

杜尔的《汉代的结婚和离婚》,日本大庭脩的《秦汉法制史研究》等等。

而且,由于受研究视角扩大、出土文物增多等因素的影响,对汉代妇女地位的研究越来越细化,学者们从各个角度进行论述,出现了很多研究成果。

现就对21世纪以来国内关于汉代妇女地位的研究进行概括。

一.汉代妇女地位研究概况

汉代是中国妇女地位发生转变的关键时期,研究汉代妇女地位对今天妇女解放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下面将从各个角度进行论述。

1.从婚姻家庭关系中考察汉代妇女地位

婚姻在本质是一种人与人的关系,婚姻问题被视为家庭社会的大事。

彭卫先生在《汉代婚姻形态》[1]一书中指出,“由于汉代处于封建社会前期,封建伦理道德观念还未完全渗透到社会各个角落中,因此汉代妇女的地位较封建社会后期高一些”。

他在本书的第五章专门从婚姻角度考察了汉代妇女地位,在婚姻上具__________________

[1]彭卫.汉代婚姻形态[m].北京:

中国人民出版社,20XX.

体表现为妇女的改嫁与再嫁有较大的自主权。

两汉时期,人们关于女子的贞节观念比较淡薄。

同时他也指出,汉代婚姻关系缔结时的等级性呈现出愈来愈严格的趋势。

瞿同祖在《汉代社会结构》[1]一书中,写到妇女再醮风习在整个两汉时期都非常盛行,妇女的家庭地位、政治地位都比较高,而且在其政治地位中特指出皇后和公主有其新地位,新地位使她们有权支配家庭中的男性。

张国刚主编、王利华著的《中国家庭史》[2]一书中写道,在秦汉时期,妻子的地位尚未降至历史的最低点,母亲在家庭中仍具有一定权威。

而且该书对汉代妇女再嫁进行论证,指出秦汉女子并不以改嫁为耻,多次再嫁者大有人在。

男子即使没有结过婚,也能接受再嫁女子,皇帝也不例外。

除了著作外,从婚姻关系考察汉代妇女地位的文章也很多。

诸如赵延阳在《两汉时期女子再嫁问题考略》[3]一文中,对两汉女子的再嫁类型、推动因素及再嫁现象的演变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把两汉时期女子的再嫁分为三种,即离婚再嫁、夫死改嫁和夫妻关系存续期间的再嫁,从家长态度、国家政策和社会风气方面分析了原因。

汪荣、荣霞在《两汉时期妇女地位的变化及形成原因》[4]一文中,从汉代婚姻关系中的择偶、离婚、再嫁方面分析了汉代妇女地位的变化及原因,认为两汉妇女地位呈现出“前高后低”的特征。

关荣波在《略论汉代妇女地位》[5]中指出妇女有择偶的决定权和婚姻的终止权、离婚后改嫁的权利,两汉时期女子与男子有多种交往途径,妇女可以自立门户,从而证实了妇女在婚姻中的地位和社会上的地位。

张俊华、赫建华在《从汉代女子的婚姻看其社会地位》[6]一文中,从妇女自主择婚、婚姻关系解除、改嫁、再嫁等角度分析了汉代妇女地位,在自主择婚方面,以外黄富人女、孟光、卓文君、平阳公主等为例;在婚姻关系上,妇女在一定条件下可与男子离婚,也可以主动“求去”,如朱买臣妻、淮南太子妃等。

__________________

[1]瞿同祖.汉代社会结构[m].上海: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XX.

[2]张国刚主编、王利华著.中国家庭史[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XX.

[3]赵延阳.两汉时期女子再嫁问题考略[J].兰州学刊,20XX,(6).

[4]汪荣、荣霞.两汉时期妇女地位的变化及形成原因.[J]兰州学刊,20XX,(8).

[5]关荣波.略论汉代妇女地位[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XX,(3).

[6]张俊华、赫建华.从汉代女子的婚姻看其社会地位[J].阴山学刊,20XX,(4).

甘桂琴在《西汉妇女地位之浅议》[1]一文中,对西汉妇女的地位进行个例探究,认为在婚姻问题上,妇女有自主择婿权和离婚改嫁权。

她认为这是西汉妇女在家庭劳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未被完全禁锢在家庭中、还有统治者在一定程度上采取的保护妇女的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

此外,吴郁在《汉代婚姻形态及启示》

[2]一文中写到在礼教盛行之前,汉代夫妻关系较平等,妇女的法律地位较后代高,妇女可以追求爱情,自主择婿。

人们普遍认为男女交往、婚姻的缔结和离开都是正常现象,妇女改嫁被认为是合乎伦理道德的正当行为,西汉皇室婚姻也较为开放和自由。

王梅的《浅议汉代妇女生活中的自主地位及成因》[3]一文中,从汉代妇女的结婚择夫、离婚改嫁、夫死再嫁三个方面呈现了汉代妇女婚姻生活中的自主地位,并剖析了成因,除了传统原因外,提出了受到“胡风”的影响,汉朝与匈奴关系密切,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汉代社会对妇女的态度受到了匈奴的影响。

朱玲、汪荣在《秦汉时期妇女家庭地位考析》[4]一文中,也提到了秦汉时期女性拥有一定的婚姻自主权,在离婚改嫁上也有很大的自主权。

桑秋杰在《两汉妇女

[5]在婚姻生活中的地位比较研究》中,指出西汉妇女在择偶方面、离婚权利方面、

夫妻关系方面的权利均比东汉妇女高,两汉的妇女地位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高颖飞、高伟洁在《浅议西汉妇女地位》[6]一文中,一反常态,认为西汉妇女的地位其实很低,她们从汉代家庭中夫妻的地位、离婚自主权方面进行探讨,认为婚姻关系中最能体现不平等的是一夫多妻制,在离婚方面,丈夫有单方面的决定权。

2.从参与经济活动和财产继承看待汉代妇女地位

汉代是“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男子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劳动者,但是由于受当时生产力水平与社会条件的限制,男耕对家庭收入来说却不__________________

[1]甘桂琴.西汉妇女地位之浅议[J].黑龙江史志,20XX,(3).

[2]吴郁.汉代婚姻形态及启示[J].重庆社会科学,20XX,(12).

[3]王梅.浅议汉代妇女生活中的自主地位及成因[J].黑龙江史志,20XX,(3).

[4]朱玲、汪荣.秦汉时期妇女家庭地位考析[J].兰台世界,20XX,(12).

[5]桑秋杰.两汉妇女在婚姻生活中的地位比较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XX,(4).

[6]高颖飞、高伟洁.浅议西汉妇女地位[J].郑州工业大学学报,20XX,(3).

是很理想,所以汉代妇女的额外收入补贴对家庭的贡献很大。

顾丽华在《汉代妇女生活情态》[1]一书中,从家庭经济收入的角度探讨了妇女的地位问题。

她认为汉代女性在家庭经济收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家庭更多地依赖女性劳动,进而一定程度上抵制了男尊女卑观念的渗透和影响。

彭卫在《汉代婚姻形态》[2]一书中也写到,由于汉代妇女(:

汉代婚丧礼俗考下载)从事职业的广泛性,她们没有被完全禁锢在家庭之内,所以汉代妇女在社会中和家庭内部的地位比封建社会后期高一些。

关于从妇女参与经济活动来论述其地位的文章也较多,诸如贾丽英在《论汉代妇女的家庭地位》

[3]一文中从汉代妇女在家庭劳动中的作用进行论述,她们养蚕纺织、下地耕作、砍柴洗衣等等,所有这些使得她们在经济上相对独立。

王传满在《中国古代妇女地位的历史变迁》[4]中指出汉代妇女作为历史长河中的小小个体,适应了妇女地位下降的大体趋势,她们从事的职业都是一些本能的或私人的活动,并非社会性活动。

朱海琳在《汉代妇女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5]一文中,探讨了妇女在纺织业中的作用,在工商业活动中的作用,还有在参加其他活动中的作用,如行医、相面等。

妇女从家庭走向社会,在社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李晓英在《汉代契约研究》[6]一文中,提出了汉代女子可以和男性一样作为契约主体,体现出汉代女子生存和生活空间的广阔。

崔瑞在20XX年召开的秦汉史第九届年会上递交的《略论秦汉女性的经济地位》一文中,指出秦汉时期自由开放的政策,使女性能够自由的从事经济活动,促进了社会的繁荣,维护了小农经济的生存,并稳定了封建统治秩序。

彭卫在《汉代女性的工作》[7]一文中,依据传世文献和考古资料得到了初步判断,汉代女性的工作相当宽泛,没有被限制在男耕女织的范围内,以“内”和“外”区分两汉女性的工作是不确切的。

研究汉代女子的财产继承__________________

[1]顾丽华.汉代妇女生活情态[m].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XX.

[2]彭卫.汉代婚姻形态[m].北京:

中国人民出版社,20XX.

[3]贾丽英.论汉代妇女的家庭地位.[J]四川大学学报,20XX,(6).

[4]王传满.中国古代妇女地位的历史变迁[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XX,(5).

[5]朱海琳.汉代妇女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XX,(12).

[6]李晓英.汉代契约研究[J].史学月刊,20XX,(12).

[7]彭卫.汉代女性的工作[J].史学月刊,20XX,(7).

权,可以窥探汉代妇女的法律地位。

关于论述汉代妇女财产继承权的文章有:

尹在硕在《秦汉妇女的继产承户》[1]一文中,探讨了秦汉妇女的继产承户问题,秦汉政府通过法律掌握了国家和社会重要力量的妇女劳动力,对妇女收税征役;国家还承认女性的权利,包括从法律上保障妇女拥有和积累个人财产的权利。

林红在《汉代女性财产探析》[2]一文中,指出汉代女性享有一定的财产权,包括财产的继承权、所有权和支配权。

郑金刚在《秦汉妇女财产权再析》[3]一文中,以独特的视角,从特殊社会角度进行分析,区分作为“女户”的户主和一般家庭妇女对财产的支配和所有权。

他一反常态,认为秦汉妇女财产权相对较高的原因是秦汉较为特殊的时代背景与社会结构,秦汉国家通过编户齐民对妇女实行直接人身控制,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家庭对妇女财产权的侵害;还有,秦汉时期以小家庭为主的社会形态结构,使妇女在财产权方面拥有一定的自由。

3.从妇女参政和受教育方式考察汉代妇女地位

关于从妇女参政方面研究女性地位的文章有贾丽英的《论汉代母后政治》[4],她在文中归纳了母后对汉代社会的贡献,分析母后政治出现的原因是家天下的必然选择,汉代典籍崇尚母氏。

文愚在《西汉后妃干政问题浅析》[5]一文中,对后妃干政现象做了深层探析,他认为当时的社会经济因素,阴阳学说的社会思潮,忠孝观念宗法思想的薄弱分别为妇女干政提供了政治思想和理论依据。

而且妇女广泛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有助于提高她们的干政能力。

张垦久在《母权与帝制中国后妃政治》[6]一文中从制度和意识形态层面上考察后妃干政问题,谈到后妃干政的合法资源来自于传统意识形态的孝道层面,虽然在制度上排斥否定女权,但又因“孝道”观念,君主制度的基本缺陷等因素的影响,存在着肯定、依赖母权的一面。

另外,考察汉代妇女的受教育方式,有助于窥探其在当时的地位。

__________________

[1]尹在硕.秦汉妇女的继产承户[J].史学月刊,20XX,(12).

[2]林红.汉代女性财产探析[J].济南大学学报,20XX,(12).

[3]郑金刚.秦汉妇女财产权再析[J].妇女研究丛刊,20XX,

(1).

[4]贾丽英.论汉代母后政治[J].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XX,(3).

[5]文愚.西汉后妃干政问题浅析[J].史学月刊,20XX,(12).

[6]张垦久.母权与帝制中国后妃政治[J].武汉大学学报,20XX,

(1).

篇三:

民国丛书目录

民国丛书目录:

《民国丛书》由上海书店出版发行,丛书包括第一编至第五编,共收书1126种主要收录了中华民国时期在我国境内出版的中文图书。

还酌情选收了同时期国外出版的中文图书。

第一编

01001新哲学教程罗克汀B26

01001哲学与生活艾思奇B0

01001大众哲学艾思奇B0

01001新哲学教程侯外庐B26

01001理性与自由胡绳B02

01002中国哲学史冯友兰B2

01002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胡适B2

01002中国哲学史钟泰B2

01003科学与人生观亚东图书馆B82

01003一个唯情论者的宇宙观及人生观朱谦之B82

01003生活系统周谷城B82

01003人生哲学卷上李石岑B82

01004印度哲学概论梁漱溟B3

01004中国文化要义梁漱溟G0

01004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梁漱溟G0

01005中西哲学思想之比较研究集唐君毅B2

01005中国思想对于欧洲文化之影响朱谦之B2

01006本朝学术源流概略罗振玉B24

01006清代学术概论梁启超B24

01006近五十年中国思想史郭湛波B25

01007变态心理学派别朱光潜B84

01007现代心理学高觉敷B84

01007宗教心理学夔德义B84

01008中国佛教史蒋维乔B94

01008中国佛教史蒋维乔B94

01008中国佛教史黄忏华B94

01008中国佛教史黄忏华B94

01009佛学研究十八篇梁启超B94

01009真现实论太虚B94

01010基督教与文学朱维之B97

01010基督教思想史彭彼得B97

01011明清间耶稣会士译著提要徐宗泽B97

01011天主教传行中国考萧若瑟B97

01012中国回教史鉴马以愚B96

《民国丛书》目录__第一卷__第三页

卷册号题名责任者分类号

01012中国回教史研究金吉堂B96

01012伊斯兰教概论马粼翼B96

01013道藏源流考陈国符B95

01013道教史上编许地山B95

01013中国道教史傅勤家B95

01013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陈垣B9501014社会学大纲李达c91

01014社会科学概论瞿秋白c0

01015近世六大家社会学崔载阳c9101015都市社会学吴景超c91

01015农村社会学杨开道c91

01015农村社会学顾复c91

01015当代中国社会学孙本文c9101015社会的心理基础潘菽c91

01016海底李子峰d69

01016清门考源陈国屏d69

01016洪门志朱琳d69

卷册号题名责任者分类号

01017历代社会风俗事物考尚秉和K8901017汉代婚丧礼俗考杨树达K8901017中国风俗史张亮采K89

01018中国妇女问题讨论集梅生d4401019人口问题陈达c92

01019中国人口问题中国社会学社c920XX19中国人口问题许仕廉c92

01020人文史观潘光旦c0

01020民族特性与民族卫生潘光旦c9101020优生概论潘光旦c91

01021新政治学大纲邓初民d0

01021政治学大纲张慰慈d0

01022中国政治思想史吕振羽d0901022中国政治思想史陶希圣d0901022中国政治思想史吕振羽d0901022中国政治思想史陶希圣d0901022中国政治思想史杨幼炯d09卷册号题名责任者分类号

01022中国政治思想史萧公权d0901022中国政治思想史萧公权d0901022中国政治思想史杨幼炯d0901023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胡绳d6901023中国近百年政治史李剑农d6901024民国政制史萨师炯d69

01024民国政制史钱端升d69

01025中国国民党史稿(一、二)邹鲁d6901026中国国民党史稿(三、四)邹鲁d6901027中华民国外交史张忠绂d820XX27中国近时外交史刘彦d82

01028九朝律考程树德d92

01028中国法制史陈顾远d92

01029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瞿同祖d920XX29近代中国立法史杨幼炯d920XX30比较宪法王世杰d91

01031国际公法论上李圣五d9901031国际法大纲周鲠生d99

01032中国军事史略张其昀E29

01032最近三十年中国军事史文公直E2901033欧美经济学史赵乃搏F11

01033世界经济史纲彭迪先F11

01034中国经济的道路许涤新F120XX34经济侵略下之中国漆树芬F120XX34经济学概论马寅初F01

01035中国经济史纲祝慈寿F12

01035中国经济史马乘风F12

01035中国经济史纲朱伯康F12

01036中国近百年经济思想夏炎德F0901036晚清五十年经济思想史赵丰田F0901036中国经济思想史上卷唐庆增F0901037广东十三行考梁嘉彬F75

01037对外贸易政策章友江F75

01037中国进口贸易陈重民F75

01037中国出口贸易尤季华F75

01037粤省对外贸易调查报告蔡谦F7501038中国的国际贸易何炳贤F7501039文化哲学朱谦之G02

01039文化学概观陈序经G0

01040世界文化史大纲(上)张国仁K1001041世界文化史大纲(下)张国仁K1001042中国文化史陈登原K20

01042中国文化史柳诒征K20

01043中国文化建设讨论集马芳若G120XX44时代之波林同济G0

01044文化形态史观林同济G0

01044文化形态史观雷海宗G0

01044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雷海宗E20XX45科学的新闻学概论萨空了G2101045应用新闻学任白涛G21

01045实际应用新闻学邵振青G2101045新闻学纲要徐宝璜G21

01046图书馆学要旨刘国钧G2501046图书馆学概论杜定友G2501046图书馆学杨昭哲G25

01047目录学姚名达G25

01047中国目录学史姚名达G2501047中国目录学年表姚名达G2501048中国教育史陈青之G40

01049中国现代教育史周予同G4001049近代中国留学史舒新城G4001050世界体育史纲要程登科G8101050中国体育史郭希汾G81

01050国术理论概要吴志青G8501050国技论略徐哲东G85

01050武术汇宗万籁声G85

01051意义学李安宅H03

01051言语学概论沈步洲H0

01051语言学概论张世禄H0

01051语言学论丛林语堂H0

01052语文论战的现阶段文逸H0

01052文言、白话、大众话论战集任重H101052语言?

文字?

思想聂绀弩H0

01053中国文字之起源及变迁吴贯因H120XX53文字学概论刘大白H12

01053文字学概论汪国镇H12

01053文字学概论汪国镇H12

01053中国文字学大纲何仲英H120XX53中国文字变迁考吕思勉H120XX53文字学概论刘大白H12

01054音学备考夏敬观H11

01054广韵研究张世禄H11

01054国剧韵典张笑侠H11

01054金元戏曲方言考徐嘉瑞H1701055文论要诠程会昌H15

01055学文示例郭绍虞H15

01056比较文法(词位与句式)黎锦熙H1401056国文比较文法周迟明H14

01057白话文学史上卷胡适i20XX057中国韵文通论陈钟凡i20

01058最近三十年中国文学史陈炳坤i20XX058现代中国文学史钱基博i20XX058新文学概要吴文祺i20

01059中古文学概论徐嘉瑞i20

01059近古文学概论徐嘉瑞i20

01059中国音乐文学史朱谦之i20XX060中国文学批评史郭绍虞i20XX061文艺漫谈何典i1

01061近代文学思潮黄忏华i20

01061欧洲近代文艺思潮吕天石i501061文艺思潮小史徐懋庸i1001061欧洲文艺复兴史蒋方震i501061中国文艺思潮史略朱维之i20XX062宋词通论薛砺若i20

01062词曲史王易i20

01063宋元戏曲史王国维i20XX063中国戏曲概论吴梅i20XX063中国戏剧史徐慕云i20XX063顾曲尘谈吴梅i20

01064民间谜语全集朱雨尊i2701064中国农谚费洁心i27

01064民间谚语全集朱雨尊i27

01065近代中国艺术发展史李树化J120XX65艺术三家言朱应鹏J120XX65中国艺术论丛腾固J120XX65艺术三家言傅彦长J12

01065近代中国艺术发展史李朴园J120XX66美学概论吕澄B83

01066美学概论吕澄B83

01066美学略史黄忏华B8301066美学概论范寿康B8301066美学概论范寿康B8301066美学概论范寿康B8301066美学概论吕澄B83

01066现代美学思潮吕澄B8301066谈美朱光潜B83

01066新美学蔡仪B83

01066美学概论陈望道B8301066美学概论陈望道B8301066美学概论陈望道B8301067中国美术史郑昶J12

01067中国美术小史腾固J120XX67秦汉美术史朱杰勤J120XX67中国美术史郑昶J12

01067中国美术史胡蛮J12

01067中国美术年表傅抱石J120XX67中国美术史胡蛮J12

01068国画研究俞剑华J22

01068中国画学全史郑昶J220XX68谈艺录伍蠡甫J12

01068谈艺录钱钟书J12

01069东西乐制之研究王光祈J6001069中国音乐史王光祈J6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