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中国人的景观大道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01030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66.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走在中国人的景观大道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行走在中国人的景观大道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行走在中国人的景观大道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行走在中国人的景观大道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行走在中国人的景观大道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行走在中国人的景观大道上.docx

《行走在中国人的景观大道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走在中国人的景观大道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行走在中国人的景观大道上.docx

行走在中国人的景观大道上

行走在中国人的景观大道上

我的第二次大香格里拉计划

知道稻城亚丁和香格里拉这些词语,是在我买了DC之后。

那时候经常在摄影无忌中潜水,除了知道了一些摄影知识,也知道了一些出美景的地方和出美景的时间。

稻城亚丁就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2004年7月份,《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打造了大香格里拉这样一个概念。

我不知道这个概念是否深入人心,至少是深入我心。

2005年9月中旬,我做出了走大香格里拉的计划,准备走大环线,川进滇出。

国庆之前向老板提出假期申请,老板口头上答应了,于是自己开始做出行准备,从登山鞋、登山包、冲锋衣裤到单反相机等等,基本上全部备齐了,等到机票出来的第二天,老板告诉我,这段时间我不能离开公司。

第一次出行计划泡汤了。

2006年自己的计划还是大香格里拉,依然还是计划川进滇出。

国庆前向老板请假,老板一口拒绝了我两个星期的假期要求,但是答应了我一个星期的假。

这一个星期假期只能在川和滇之间选择一个。

2006年10月13日,背上2005年准备的行装,怀着依旧神往的心情,开始自己川西之旅。

景观大道

就是我们出行前几天,《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出了一本特刊,410页的一本杂志配上精美的插图,为的是论证318这条国道是否够资格被称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

与2004年7月份的那本刊一样,为的是打造一个概念。

而对我来说,不管是大香格里拉还是景观大道,在我亲眼见到之前,这一切只是一个虚幻的概念。

我能够做的是向往、神往,期待能够看到属于我自己的香格里拉,期待着走在属于我自己的景观大道上。

队友

(晴天出行在亚丁)

记下我们这次的队友:

晴天娃娃,天地作证,威记,凤栖梧,稻草,nelsons,烟雨和taihe。

晴天娃娃是我们的带头大姐。

拆开她的昵称,晴天和娃娃。

九天的行程中八天是晴天,这也印证了这个带头大姐的昵称名副而其实。

而一路上她那娃娃般咯咯的笑声,消除了我们一路的寂寞。

天地作证是我们这次八人中的大姐,她对社会现象的诠释和政府政策的解读,让我们对社会的未来看到更多的希望。

而天地一路的爱心的行为,让我们这些貌似冷峻和成熟的小弟小妹自形惭愧。

威记是这一路上言语最少的。

每次车停下来,威记扛着他的角架,带上他的宝贝寻觅美景去了。

等到最后我们撕开嗓门喊他,他一声不吭的从某个角落里面出来了。

在这一路上没有比凤栖梧mm言语更多的了。

当我们全部靠在车上休息的时候,凤mm可以滔滔不绝的给稻草GG上数个小时候的课。

每到购物之处,凤mm是最带劲的,她有充分理由进行购物,因为她出来前把相机忘带了。

但我也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即便是没有忘记相机,凤mm的购物欲望只能是有增而无减。

看到稻草马上想到伍佰一首歌的歌名:

《钢铁男子》。

黝黑而健康的面容,刚强的身躯,对凤mm却是体贴之至。

香港来的小伙子nelsons对大陆的一些事情的理解总是要慢一拍。

而正是这可爱的慢一拍,能够让我们窥到大陆与香港区别的冰山一角。

专业级的媒体摄影者,善于用它的镜头记录我们一路的人和景。

烟雨mm是我们队伍中的小姑娘。

对于我们其他的队友,不得不说上一句,“真羡慕,你这么年轻”。

从她记在账目上的蝇头小字上看,这是一个极其细心的小姑娘。

本人taihe,深圳IT民工群中的一个技术工人。

坚持上车睡觉,下车尿尿的原则。

有时候并不一定上车就能够睡着,但还是闭目养神。

用加菲猫的一句话来做借口,“别人说我懒,其实我在深思”。

卧龙沟

我们最初的计划是康定进,丹巴日隆出。

但是租车之后,在司机吴大哥的建议之下,我们改成日隆丹巴进,康定泸定出。

也就是这样,卧龙沟成了我们的第一景点。

这是我们国家国宝栖息的地方,加上途中晴天对这个沟的美景的渲染,我们对此沟的期望值倍增。

然而进入卧龙沟之后,飞起的灰尘遮住了我们的视线,河水已经变成混浊,两岸的树木依然,但是在灰尘的遮掩下显得失去了几分的生气。

在大熊猫培育的基地外面,远远的望见两只爬上树上的大熊猫,身体几分赃兮兮的样子。

在基地外面驻足了几分钟,我们继续驱车前行。

第一个景点让我有几分失望。

如果有机会再来,希望这条沟不再是飞石走砾,能够看到清澈的河水,充满生气的植物。

毕竟这里常驻的是我们的国宝,我们仅是个过客。

沃日土司官寨

(沃日土司官寨)

10月15日上午,离开日隆约十几公里,让我们眼前一亮的是这座沃日土司官寨。

整个官寨由多栋碉楼和经楼构成。

走在官寨里面,可以看到多条纵横相连的街巷。

经楼为石头木头结构,城墙宽厚而宏伟。

墙面可以看到藏传佛教的标记。

我们走马观花的看了一下这个官寨,大致的体会了官寨带来的宗教文化和石雕文化。

这是我们行程第一次近距离看到碉楼,那栋欲与身后高山试比高的碉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们忘记了从日隆出来之后沿途远远看到的藏寨中的小碉楼。

吴大哥告诉我们,官寨的主要建筑在文革的时候已经遭到毁灭,现在看到的大多是重建的。

就在高高的雕楼下面,一栋石头和砖头建起的铝合金窗户的新房,为这座重建的官寨添加了极不协调的一笔。

丹巴

(丹巴梭坡碉楼)

丹巴梭坡乡的雕楼再也不是像沃日土司官寨的雕楼那么寂寞了。

从大渡河边远眺对面的雕楼,或三五成群,或独立于山头,碉与碉之间相互呼应,依山成势,集中的地方,目力所及,数十座碉楼连绵起伏,形成蔚为壮观的碉楼群。

这些石头和夯土垒起来的高达二三十米的建筑,历经数百年的风雨,依然昂首屹立,难怪有西方的学者称这些建筑为东方的金字塔。

也就是我凝视对面的雕楼的时候,旁边的一个游客开玩笑的说了一句,“好多烟囱啊!

”,这句话真让我哭笑不得。

离开梭坡碉楼,我们一行人在美人谷和甲居藏寨两个景点中犹豫了一阵子,最后选择了去甲居藏寨。

没有进美人谷,却也看到了美人。

汽车绕上山头到了丹巴甲局藏寨门口,在山顶看藏寨,蓝天下的白色的建筑镶嵌在绿树中,依傍着大渡河,仿佛让人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门口迎接我们的是2005年丹巴选美比赛的石榴花拉姆,美女的出现吸引了让我们的镜头和持镜头的人。

在拉姆的导游下我们进入了藏寨村长的家。

在客厅,建筑上的花纹让人眼花缭乱,拉姆在客厅给我们倒上青稞酒,细细看此是的拉姆,美丽的带了几分羞涩,面对我们的镜头还有半分的怯意,让我们尽享丹巴的另一种美。

面对拉姆的美,年轻帅气的Nelsons有股留在丹巴放三年牦牛的冲动。

晚上在丹巴嘉绒步行街的群众舞蹈让我们看到丹巴的和谐。

街上附近的人们,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穿着各色的服饰聚在这条大约两百米的步行街上,伴随着民族音乐,翩翩起舞。

我不知道这个舞蹈是不是锅庄,但是我看得出他们跳得很欢快,很轻松,就像他们白天的生活一样。

嘉绒街的民族饰品小店让凤mm驻足观摩,她恨不得将人家的镇店之宝—一对精致的红珊瑚耳环捧回家。

不过嘉绒街仅仅只是凤栖梧购物的开始。

晚上躺在床上,回想着今天看到的一切,听着窗外滔滔的大渡河水声,让我忘记了远方城市的一切喧嚣,安然入睡。

(丹巴甲居藏寨)

(丹巴美女拉姆)

队礼

途中第一次看到向我们行少先队队礼的孩子,是在离开丹巴城大约二十分钟的时候。

那时刚好是孩子们背书包去上学的时间,我们的车经过一个村庄的学校,学校门口有一个减速的小坡,在汽车减速经过这个小坡的时候,小坡两边的几个戴着红领巾的小孩,向着我们举起手行着队礼。

这个队礼对我来的太突然了,在我的心里一时间涌起了一种莫名的感觉,汽车离去之后我依然还转过头去看着那几个也一直在凝视着我们汽车离开的小孩。

吴大哥告诉我们,这里的很多学校都是游客来这里旅游参观之后捐助建立起来的,所以这里的老师告诉那些小孩,路上见到外地来的车辆,特别是旅游车要行礼表示感谢。

我的眼前依然能够浮现这几个黑乎乎的孩子和他们那个高过自己头顶行礼的手。

似乎回到一个我离我远去的年代,而在记忆的深处又想起了这样一个我们快要忘记的动作。

我没有办法再用什么来形容自己的感受,改用《可可西里》里面日泰队长的一句台词,“你见过那些行队礼的孩子吗?

他们的脸和手很脏,但他们的心特别的干净”。

雅拉雪山

我们停留了两个不同地方来观赏雅拉雪上的雄姿。

第一个地方是在离开丹巴大约三个小时,烈日下的雅拉雪山分外的耀眼,看着雪山下多彩的树叶和成群的牛羊,我的第一想法是伴随这些牛羊穿越山谷到雪山脚下去。

但是时间不允许,我就只能神游这段徒步路程了。

第二次体验雅拉雪山是在塔公草原上。

金色而神圣的寺庙和洁白无瑕的雪山相互辉映。

寺庙空荡荡,偶尔附近的藏民会到这里来转经。

(雅拉雪山下烟雨拍摄)

(雅拉雪山和塔公寺)

海子山

这一路上再没有哪个景比海子山更让我震撼的了。

这是在海拔4500米的地方,巨石沿着平缓起伏的山势一直铺盖到天边,偶尔几个平静的淡蓝色的海子点缀着这个灰色起伏的世界。

要不是立起的电线杆和拉直的电线,我真怀疑自己回到了中古世纪,说不定什么时候,在石海的尽头冒出一个巨型动物。

我不是学地质的,不能去思考和解释为什么在如此海拔高度会有这么大面积的石头。

我只能感谢造物主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奇景,立在此处的我,感受到一种震撼的力量,也感觉到自己的渺小。

(稻城海子山晴天拍摄)

亚丁

亚丁的美来自冲古寺后面的三座终年积雪不化的神山。

据说公元八世纪,藏传佛教中最重要的莲花生大师为这三座神山开光,以佛教中除妖降魔的三位一体菩萨为这三座神山命名。

仙乃日为观音菩萨,央迈勇为文殊菩萨,夏诺多吉为金刚手菩萨。

(亚丁仙乃日)

从龙同坝到冲古寺我们分了两批走,天地和Nelsons坐马先行,我们六人徒步,路程不是很远,但是每人都走的气喘吁吁的。

沿途休息时一边欣赏着深秋丛林的美景。

当快到冲古寺我们从丛林中走出,仙乃日巨大而富态的身躯突然出现了我们面前,让我们感到一种佛的宽广的胸怀。

到了冲古寺安排好住宿之后,我们没有按照最初的计划去珍珠海。

在冲古寺前的草地上,领略到了日照金山的美景。

直到夜幕降临,神山的雄姿慢慢的消失在我们的视线中。

(亚丁夏诺多吉)

寒冷和饥饿像是一对孪生兄弟一样同时袭击了我们。

我们坐在冲古寺的一个小饭馆外面,等待着晴天去为我们寻找开水泡面,坐在外面露天的小桌子上面,缩着脖子,摩擦着快要冻僵的手,像上甘岭中的防空洞战士等待送水的支援兵一样期待着晴天早些回来。

这是一个难忘的夜晚。

我们八人挤在一个低矮破烂的小马棚里面睡了一夜。

晚上躺下之后,已经没有任何空间可以让我们转身。

但是在我们的谈笑之间,忘记了这一切。

要不是隔壁马棚里面的几个东北大汉吆喝我们睡觉,我们会聊到很晚。

午夜,几只松鼠进入马棚来寻觅食物,打搅了屋子的静寂。

稻草起来想收拾这几只可恶的松鼠,但无功而返。

本来我们是不知道稻草和凤栖梧是什么时候起来的,只是迷迷糊糊之中知道两人已经起来了。

其中一个人说了句,“已经到四点半了吧”,另一个说,“还没有,现在四点二十五”。

这个四点二十五印象太深刻了。

本来期望着天亮就开始出发,一天走完亚丁三个海子的,但是管理处的一个非人性化的政策变化让我们的期望泡汤了,期望的泡汤让这个四二十五成为时间概念上的一个典型。

而在若干天之后,某位队友(为队友的隐私,此处不点明队友ID)突然醒悟的发现,这个四二五是自己的生日,让这个典型成为我们此次出行的一个经典。

亚丁的美是脆弱的,脆弱的让我怀疑我的这次到来是否合适。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还没有照耀下来的时候,我从住的马棚中出来,漫步在雪山下的林间草地上。

雪山上留下的清澈的小溪水让我有种不畏冰凉而去饮一口的冲动。

然而草地上的马粪和人屎相互辉映。

人屎和马粪除了颜色的区别之外,每砣人屎旁边都有一朵洁白的小花点缀着,为雪盖神山下的高原构建一道特殊的人文景观。

新都桥

在新都桥前后住了两天,都受到停电的困挠。

在新都桥住的第一天是10月16日,找了一家可以自己发电的旅店。

下午赶到新都桥,那时太阳还没有下山,旅店前的草坪隐约可见远方的贡嘎耸立。

而在我们旅店的背后的山上是个观景台,我们可以想象,在观景台可以一睹贡嘎的雄姿,如果能够在太阳下山之前赶到山上,或许可以看到日照金山的美景。

在没有摸清楚山上的路线的情况下,晴天、威记、烟雨、nelsons和我开始准备山上。

在山脚下找了一个村民的帮助,我们五人开始爬山了。

或许是对日照金山的过分向往,我们忽略了这座山的困难和我们自己的体力。

几步一停,并且使用四轮驱动的情况下,我们慢慢的接近山顶。

爬山过程感觉到了危险,让我们无暇拿出相机记下我们当时爬山的情景,后面想起,算是一件憾事。

爬上山顶的时候,nelsons已经体力不支,找了一匹马先下山了。

我们四人以及后面从上山道上赶来的凤栖梧和稻草,体验了一下这个称为摄影者天堂的新都桥的暮色,只是远处的贡嘎已经看不见了。

四天之后我们重新回到新都桥。

之前未能好好欣赏贡嘎,这也坚定了我们在第二次住在新都桥早起看日出的决心。

晚上住在木雅酒店,体验了一次烛光打牌的滋味。

要不是nelsons催促我们停战,那天晚上我们几个人会牌战到很晚。

第二天清晨,天还没有亮,开始上山。

我们缩着脖子,深一脚浅一脚的沿着上山的道路到达观景台。

架好相机等待着天慢慢的变亮。

或许这不是贡嘎的最佳观景点,此处的日照金山的并没有像《中国地理杂志》2005年第10期中描写的那样让风都停住了脚步。

然而这也没有影响我们开心的气氛,远处的雪山和脚下的新都桥城,记下我们每人的快乐。

等到太阳完全升起,一层轻雾笼罩着贡嘎,为这座俊山的增添了几分神秘感。

而贡嘎山下的冰瀑不在我们这次行程的计划之中,我们可以憧憬一下,为自己重走景观大道找一个理由。

(新都桥)

(贡嘎)

康定

十天的行程最后一个晚上住在康定。

康定溜溜的城说的是康定这个城市的形状狭长。

我们没有来的机会上山去鸟瞰这座城市的样子,但是从折多河穿城而过大致可以以段及线的想象一下如同一条小河一样的康定城。

在康定是唯一一次我们小组分头行动的。

我们六人去了木格措,凤栖梧和稻草在康定城扫大街。

在去木格措的途中,路不好走,在一个狭窄的小路上遇到会车。

迎面而来的是一辆崭新索纳塔,里面一对年轻男女,俨然一对情侣,男的开车。

我们的车在半坡上,后面的路很窄路况很差,倒车很难。

前面的索纳塔倒车的空间很大。

两辆车僵持了一阵子,索纳塔开始倒车了,可是倒了几次,要不车子摆在正中央,要不就是横在整条路上。

吴大哥看不下去了,打开窗子,冲着对面喊道,“你个瓜娃子,倒车都倒不来,还开什么车哦!

”话的语调和《疯狂的石头》里面的一样,一下子把我们给逗乐了。

只是可怜前面索纳塔中的那个小年轻,副驾位置上坐着的说不定是他的女朋友。

也难怪网上说,老司机必毒。

从稻城和新都桥回来,木格措的风景让我们感觉没有什么亮点了。

在七彩池里面,湖的旁边一个温泉,大群的鱼在温泉边上的游玩,生活在这里的鱼真幸福,可以享受温泉的沐浴。

可能是因为气温已经升高的,面对木格措清澈的湖水,烟雨第一个念头是跳下水去,这个把我们几个大男人乐了,英雄救美的机会就要来了,特别是对于我,扎猛子可是我的强项阿。

回到康定城的时候,凤栖梧和稻草在一家藏族特色的餐馆等我们。

他们已经将这个溜溜的城扫荡了数遍,还给我们展示了一下他们扫荡的战利品。

泸定

在大陆的中国人,应该没有几个不知道泸定的,因为小学课本的那篇课文《飞夺泸定桥》而让泸定家喻户晓。

10月22日清晨我们来到泸定。

站在泸定桥的一边,看到对面的古寺庙静静的蹲在山脚下,听到大渡河依旧怒吼的滔滔江水,桥上13根冰冷的铁索永远铭记着22名英雄的壮举。

这边人群正在热火朝天的准备着一场庆祝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的活动,七十年前枪炮声已经离我们远去了,远处的山脚下,一排排崭新的房子已经建起来了,我也不由的感叹一句,铁索依旧寒,泸定城已春。

(泸定桥)

煞尾

10月22日下午我们在成都,队友分手活动。

晴天和天地找自己的朋友,稻草和凤栖梧去找住宿了。

我们几个在锦里逛街。

古蜀国的文化依然可以在锦里窥视一番,商业化的大潮冲击我们的视觉。

几天前稻城亚丁这一带高原的纯洁之美似乎成为一种幻觉,咬着一个沾满辣椒的小吃,却也让我感到害怕。

不再有呼吸的困难,不再见到晒成高原红的脸,不再有纯洁的神山。

似乎从天堂回到了人间。

回来后的某天,烟雨说她梦见了我们又一起打牌。

我经常能够想起大家在新都桥爬山和亚丁的徒步。

但是我们大家都开始忙碌着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雪山高原留在我们的记忆,队友留在我的心里。

这是我的中国人的景观大道之行,一次快乐之旅、心灵之旅。

 

taihe

2006年10月深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