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1 单元综合测试四.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00685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6.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化学必修1 单元综合测试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一化学必修1 单元综合测试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一化学必修1 单元综合测试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一化学必修1 单元综合测试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一化学必修1 单元综合测试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化学必修1 单元综合测试四.docx

《高一化学必修1 单元综合测试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化学必修1 单元综合测试四.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化学必修1 单元综合测试四.docx

高一化学必修1单元综合测试四

单元综合测试(四)

测试时间:

90分钟 总分:

11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54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54分)

1.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SiO2是酸性氧化物,但不能直接与水反应生成H2SiO3

B.常温下浓硝酸与铝不反应,可用铝制容器存放浓硝酸

C.氯气与烧碱溶液与石灰乳反应都能得到含氯消毒剂

D.Na2O2能与CO2反应产生O2,可用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

答案:

B

解析:

浓硝酸的强氧化性能够使铝发生钝化,在铝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碍反应的继续进行。

2.在给定条件下,下列加点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能被完全消耗的是(  )

A.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共热制氯气

B.标准状况下,将1g铝片投入到20mL18mol·L-1硫酸中

C.向100mL3mol·L-1硝酸中加入5.6g铁

D.在5×107Pa、500℃和铁触媒催化的条件下,用氯气和氢气合成氨

答案:

C

解析:

MnO2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才能发生反应,当盐酸变稀时反应不再进行,故盐酸不能被完全消耗;铝片遇到18mol·L-1的浓硫酸会发生钝化,故铝片不能被完全消耗;氮气和氢气合成氨的反应是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进行,故H2不能被完全消耗。

3.如下图是模拟氯碱工业生产中检查氯气是否泄漏的装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烧瓶中立即出现白烟

B.烧瓶中立即出现红棕色

C.烧瓶中发生的反应表明常温下氨气有还原性

D.烧杯中的溶液是为了吸收有害气体

答案:

B

解析:

烧瓶中发生反应:

3Cl2+8NH3===6NH4Cl+N2,A项正确,B项错误;反应中NH3作还原剂,说明常温下氨气有还原性,C项正确;烧杯中的溶液是为了吸收Cl2、HCl等有害气体,D项正确。

4.由下列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由SiO2不能与水反应生成H2SiO3,可知SiO2不是H2SiO3的酸酐

B.由SiO2+2C高温,Si+2CO↑,可知碳的非金属性大于硅

C.CO2通入Na2Si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可知酸性H2CO3>H2SiO3

D.SiO2可与NaOH溶液反应,也可与氢氟酸反应,可知SiO2为两性氧化物

答案:

C

解析:

酸酐是指含氧酸失去水生成的酸性氧化物,且酸酐与对应的酸中的非金属元素化合价相同,所以SiO2是H2SiO3的酸酐,A项错误;反应SiO2+2C

Si+2CO↑不能说明碳的非金属性比硅强,该反应能发生是因为生成CO气体,它的放出促进了反应进行,B项错误;CO2通入Na2SiO3溶液中生成H2SiO3胶体,符合强酸制弱酸的规律,证明酸性H2CO3>H2SiO3,C项正确;D项中SiO2除HF外不能与基他的酸反应,SiO2为酸性氧化物,不具有两性,D项错误。

5.香烟烟雾中含有CO、CO2、SO2、H2O等气体。

用a.无水硫酸铜、b.澄清石灰水、c.红热氧化铜、d.生石灰、e.酸性品红溶液等可将其一一检出,检出的正确顺序是(  )

A.混合气→a→c→b→a→d→c

B.混合气→c→d→e→e→a

C.混合气→a→e→e→b→d→c

D.混合气→b→e→a→d→c

答案:

C

解析:

检验气体时,必须注意前面实验不能干扰后续实验,确定好检验顺序。

特别注意:

先检验SO2气体的存在(因SO2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再验证SO2的除净。

6.用试纸检验气体性质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

如下表所示的实验中(可加热),下列试纸的选用、现象、对应结论都正确的一项是(  )

选项

试剂B

湿润的试纸A

现象

结论

A

碘水

淀粉试纸

变蓝

碘具有氧化性

B

浓氨水、生石灰

蓝色石蕊试纸

变红

氨气为碱性气体

C

Na2SO3、硫酸

品红试纸

褪色

SO2具有漂白性

D

Cu、浓硝酸

淀粉KI试纸

变蓝

NO2为酸性气体

答案:

C

解析:

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性质而非碘的氧化性,A项错误;NH3可以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B项错误;NO2与水反应生成HNO3,具有氧化性,可将KI氧化生成I2,使淀粉变蓝,D项错误。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久置在空气中的NaOH溶液,加盐酸时有气体产生

B.50mL12mol·L-1的浓盐酸与足量的MnO2反应,生成0.15molCl2

C.在常温下,浓H2SO4不与Cu反应,是因为铜被钝化

D.CO2通入浓的CaCl2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

答案:

A 

解析:

A中,NaOH溶液会吸收空气中的CO2生成Na2CO3,加盐酸发生反应:

2H++CO

===H2O+CO2↑;B中,随着反应进行,浓盐酸成为稀盐酸,反应不再进行,故得到的n(Cl2)<0.15mol;C中,常温下Cu与浓H2SO4的反应条件不够,而浓H2SO4不使铜钝化;D中,反应无法进行,无明显现象。

8.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物质的浓度和反应温度等有关。

下列各组物质:

①Cu与HNO3溶液;②MnO2与盐酸溶液;③Zn与H2SO4溶液;④Fe与HCl溶液。

由于浓度不同而能发生不同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①③          B.③④

C.①②③D.①③④

答案:

A

解析:

①浓、稀HNO3都能与Cu反应,但还原产物不同,符合要求;②MnO2只与浓盐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与稀盐酸不反应,不符合要求;③Zn与浓H2SO4反应,浓H2SO4表现出+6价硫的强氧化性,还原产物为SO2,Zn与稀H2SO4反应,稀H2SO4表现出H+的弱氧化性,还原产物为H2,符合要求;④Fe与HCl反应,无论浓、稀盐酸都发生反应:

Fe+2H+===Fe2++H2↑,不符合要求。

9.将0.1mol铜与40mL10mol·L-1HNO3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含amolH+,由此可知(  )

A.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48L

B.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49L

C.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2-a)mol

D.反应后溶液中所含NO

的物质的量为0.2mol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HNO3与金属反应时所起的作用和灵活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能力。

溶液中含有H+,则HNO3过量。

在反应过程中变稀,实际上发生了两个反应:

①Cu+4HNO3(浓)===Cu(NO3)2+2NO2↑+2H2O、②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反应消耗的HNO3包括起酸和氧化剂作用两部分,前者反应后以Cu(NO3)2形式存在,后者被还原后生成NO2、NO气体,从两反应式看出:

Cu~2HNO3(酸)~Cu(NO3)2,HNO3(氧化剂)~NO2(或NO),作酸用的硝酸为0.2mol,生成的气体为NO、NO2的混合气体,溶液中有amol的HNO3过量,则被还原的HNO3为(0.4-a-0.2)mol,生成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4-a-0.2)mol,溶液中的NO

由过量的HNO3和Cu(NO3)2中的NO

组成,为(a+0.2)mol。

10.下列装置所示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答案:

D 

解析:

A中,由于碘与酒精互溶,无法分离;B中,NH4Cl分解产生的NH3和HCl又会在试管口化合生成NH4Cl晶体,从而无法得到NH3;C中,Cl2也可与NaOH溶液反应:

Cl2+2NaOH===NaCl+NaClO+H2O,不能用NaOH溶液除杂。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SO2具有还原性,故可作漂白剂

B.Na的金属活性比Mg强,故可用Na与MgCl2溶液反应制Mg

C.浓硝酸中的HNO3见光易分解,故有时在实验室看到的浓硝酸呈黄色

D.Fe在Cl2中燃烧生成FeCl3,故在与其他非金属反应的产物中Fe也显+3价

答案:

C

解析:

A中,SO2作漂白剂是因为其与有色物质化合而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B中,Na与MgCl2溶液反应时,Na首先与水反应生成NaOH,NaOH再与MgCl2反应,最终得到Mg(OH)2沉淀;D中,金属铁与非金属反应时,产物中铁元素的价态与非金属的氧化性强弱有关,如铁与硫粉在加热时得到FeS。

12.以下关于铜跟浓、稀HNO3反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1mol浓HNO3被还原转移1mol电子,而1mol稀HNO3被还原转移3mol电子,故氧化性稀HNO3强于浓HNO3

B.Cu与浓HNO3反应比与稀HNO3反应剧烈,故氧化性浓HNO3强于稀HNO3

C.Cu与浓、稀HNO3反应都不需加热

D.生成等量的Cu(NO3)2,消耗浓HNO3的量多

答案:

A 

解析:

氧化还原性的强弱与得失电子数的多少无关,而与得失电子的难易有关,越容易得失电子的,其氧化性、还原性越强,故A错,B对;根据HNO3的性质及反应方程式可判断C、D正确。

13.下列4种混合气体:

①V(NO2):

V(O2)=2:

1

②V(NO):

V(O2)=2:

1 ③V(NH3):

V(O2)=2:

1

④V(NO2):

V(NO):

V(O2)=1:

1:

1,以上均为相同状况下的体积比,将盛满上述气体的试管倒立于水槽中,最后看到试管内液面上升的高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

A.④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④③②①D.④②③①

答案:

A 

解析:

①中,由反应4NO2+O2+2H2O===4HNO3可知:

充分反应后剩余O2为原体积的1/6;②中由反应4NO+3O2+2H2O===4HNO3可知:

充分反应后剩余NO为原体积的2/9;③中NH3全部溶于水,剩余O2为原体积的1/3;④中,混合气体中n(N):

n(O)=2:

5,则最后气体恰好全部反应,无气体剩余。

综合以上分析,可确定答案为A。

14.足量铜与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2、N2O4、NO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与1.68L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

若向所得硝酸酸溶液中加入5mol·L-1NaOH溶液至Cu2+恰好完全沉淀,则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是(  )

A.60mLB.45mL

C.30mLD.15mL

答案:

A

解析:

1.68LO2氧化NO、N2O4、NO2的混合气体得到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与Cu→Cu2+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相等。

所以有n(Cu)×2=

×4,即n(Cu)=0.15mol,由Cu2++2OH-===Cu(OH)2↓知n(NaOH)=0.30mol,所以消耗5mol·L-1NaOH溶液的体积为60mL。

15.某澄清溶液,可能含有NH

、Na+、Cl-、CO

、I-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做如下实验:

①通入足量氯气,溶液变为棕黄色,滴加淀粉后溶液显蓝色

②加入BaCl2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足量盐酸后,沉淀完全溶解,并有气体生成

③用铂丝蘸取少量溶液置于无色酒精灯火焰中灼烧,火焰的颜色呈黄色

④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没有任何现象。

下列关于该澄清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一定含有I-B.一定含有CO

C.一定含有NH

D.一定含有Na+

答案:

C

解析:

由①的实验现象,确定溶液中含有I-;由②确定一定含有CO

;由③确定一定含有Na+;由④知一定不含NH

16.某金属单质与一定浓度的HNO3反应,假定只有单一的还原产物,当参加反应的单质与被还原的HNO3物质的量之比为2:

1时,还原产物为(  )

A.NO2B.NO

C.N2OD.N2

答案:

C

解析: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相等,假定该金属为+1价金属,则硝酸还原产物中的氮为+3价(化合价降2),四个选项都不符合;若为+2价金属,则硝酸还原产物中的氮为+1价(化合价降4),选项C符合;若金属为+3价金属,则硝酸还原产物中的氮为-1价(化合价降6),四个选项都不符合。

17.把SO2通入Fe(NO3)3溶液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但立即又变为黄色,此时滴入BaCl2溶液,则会产生白色沉淀。

在上述一系列变化过程中,最终被还原的是(  )

A.SO2B.NO

C.Fe3+D.Fe2+

答案:

B

解析:

在水溶液中Fe3+和SO2反应生成Fe2+和SO

,同时生成H+,H+的生成致使NO

表现了氧化性,又和Fe2+反应生成Fe3+和NO,所以最终相当于NO

被还原。

18.下列实验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答案:

D

解析:

NaHCO3先受热,且受热面积大,其对应石灰水先变浑浊,并不能用来比较二者稳定性强弱。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6分)

二、简答题(共56分)

19.(10分)A、B、C、D、E五种物质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且物质A是一种淡黄色的固体。

(1)写出A、B、C、D、E五种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2)①刚刚制成的湿粉丝,常常挂在房中用C来熏制,这是利用了C的________作用。

②实验室中可用________(填试剂)来检验C的存在,利用的是C的________性。

(3)浓的E溶液在常温下为黏稠的液体,且E溶液具有强吸水性、强脱水性、强氧化性。

则:

①将E溶液敞口放置在空气中,其质量会________,质量分数会________,本过程中E表现了________性。

②E溶液表现吸水性时,可作干燥剂,下列物质可用E溶液干燥的是________。

A.氨气   B.硫化氢(具有强还原性)

C.氢气   D.二氧化硫

E.氧气   F.碘化氢(具有强还原性)

G.溴化氢(具有强还原性)

③用蘸有浓E溶液的玻璃棒在木板上写字,字迹一会儿就变黑,说明浓E溶液具有________性。

④浓E溶液表现强氧化性时,在加热的条件下能与铜、碳单质等反应,并实现E→C的转化,请写出E分别与铜和碳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指出E与铜反应时,除了表现强氧化性外,还表现什么性质______________。

⑤稀的E溶液常常用来洗涤金属表面的铜锈和铁锈,这是利用了E的________性,请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S;H2S;SO2;SO3;H2SO4 

(2)①漂白、杀菌消毒;②品红溶液;漂白 (3)①增加;减小;吸水;②CDE;③脱水;④2H2SO4(浓)+Cu

CuSO4+SO2↑+2H2O,2H2SO4(浓)+C

CO2↑+2SO2↑+2H2O;酸性;⑤酸;3H2SO4+Fe2O3===Fe2(SO4)3+3H2O,2H2SO4+Cu2(OH)2CO3===2CuSO4+CO2↑+3H2O

20.(6分)实验室模拟合成氨和氨催化氧化的流程如下:

已知实验室可用饱和亚硝酸钠(NaNO2)溶液与饱和氯化铵溶液经加热后反应制取氮气。

(1)从如图中选择制取气体的合适装置:

氮气________、氢气________。

(2)氮气和氢气通过甲装置,甲装置的作用除了将气体混合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

(3)氨合成器出来经冷却的气体连续通入乙装置的水中吸收氨,________(“会”或“不会”)发生倒吸,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4)用乙装置吸收一段时间氨后,再通入空气,同时将经加热的铂丝插入乙装置的锥形瓶内,能使铂丝保持红热的原因是________,锥形瓶中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乙装置中氨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反应结束后锥形瓶内的溶液含有H+、OH-、______、________离子。

答案:

(A)

(1)a b

(2)干燥气体 控制氢气和氮气的流速的作用

(3)不会 混合气体中含有大量难溶于水的氮气、氢气两种气体

(4)氨的氧化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 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5)4NH3+5O2

4NO+6H2O

(6)NH

 NO

解析:

(1)用饱和亚硝酸钠(NaNO2)溶液与饱和氯化铵溶液经加热后反应制取氮气,是两种液体反应加热制取气体,所以选用烧瓶加热装置。

(2)氮气和氢气加热合成氨气必须在无水条件下,所以用浓硫酸干燥,二者的比例1:

3,所以根据气泡的多少调节比例。

(3)由于氮气和氢气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后的气体中有很多的氮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不溶于水,所以氨气溶于水时不倒吸。

(4)氨气氧化后生成NO,又继续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NO2,所以出现红棕色气体,NO2溶于水生成硝酸,硝酸和氨气反应生成硝酸铵,所以溶液中有NH

和NO

21.(8分)A、B、C、D、E、F、G、H、和I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气体,它们均由前18号元素组成,具有如下性质:

①A、B、E、F、G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I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C、D、H不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色;

②A和I相遇产生白烟,

③B和E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④将红热的铜丝放入装有B的瓶中,瓶内充满棕黄色的烟;

⑤将点燃的镁条放入装有F的瓶中,镁条剧烈燃烧,生成白色粉末,瓶内壁附着黑色颗粒;

⑥C和D相遇生成红棕色气体;

⑦G在D中燃烧可以产生E和H2O;

⑧将B和H在瓶中混合后在强光照射下产生A。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是________,②中烟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3)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4)C的化学式是________,D的化学式是________;

(5)⑦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6)H的化学式是________。

答案:

(1)HCl NH4Cl

(2)Cu+Cl2

CuCl2

(3)2Mg+CO2

2MgO+C

(4)NO O2

(5)2H2S+3O2

2H2O+2SO2

(6)H2

22.(7分)在Na+浓度为0.5mol·L-1的某澄清溶液中,还可能含有下表中的若干种离子:

 

阳离子

K+、Ag+、Mg2+、Ba2+

阴离子

NO

、CO

、SiO

、SO

取100mL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气体体积在标准状况下测定):

序号

实验内容

实验结果

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稀HCl

产生白色沉淀并放出0.56L气体

将Ⅰ的反应混合液过滤,洗涤沉淀、灼烧至恒重,称量所得固体质量

固体质量为2.4g

在Ⅱ的滤液中滴加BaCl2溶液

无明显现象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Ⅰ能确定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填离子符号)。

(2)实验Ⅰ中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3)通过实验Ⅰ、Ⅱ、Ⅲ和必要的计算,填写下表中阴离子的浓度:

(能计算出的,填写计算结果,一定不存在的离子填“0”,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填“?

”)

阴离子

NO

CO

SiO

SO

c/(mol·L-1)

(4)判断K+是否存在,若存在则求其最小浓度,若不存在则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g+、Mg2+、Ba2+

(2)SiO

+2H+===H2SiO3(胶体)

(3)

阴离子

NO

CO

SiO

SO

c/(mol·L-1)

0.25

0.4

0

(4)存在,其最小浓度为0.8mol·L-1

23.(8分)用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

(1)若通入SO2气体,请填写表中空格:

(2)写出③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若通入HCl气体,装置中的四处棉花依次做了如下处理:

①包有用水润湿的某固体物质;②浸有KI溶液;③浸有石蕊溶液;④浸有浓NaOH溶液。

请回答:

(1)观察到②处有棕黄色物质产生,则:

①处包有的某固体物质可能是下列的________(填序号),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MnO2b.KMnO4

c.KCId.Cu

(2)实验过程中,在③处能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较长时间后②处棕黄色褪去,生成无色的IO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Ⅰ.

(1)①变红 ②褪色 ③还原性 

(2)I2+SO2+2H2O===SO

+4H++2I-

Ⅱ.

(1)b 2MnO

+10Cl-+16H+===2Mn2++5Cl2↑+8H2O

(2)先变红后褪色

(3)5Cl2+I2+6H2O===2IO

+10Cl-+12H+

解析:

(1)SO2溶于水,生成H2SO3,显酸性;SO2与有色物质结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具有漂白性;SO2中S元素的化合价为+4,处于中间价态,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还原性。

(2)在常温下,KMnO4与浓HCl反应生成Cl2;氧化性:

Cl2>I2;Cl2溶于水生成HCl、HClO;Cl2与NaOH反应生成NaCl、NaClO和H2O。

(3)写离子方程式时,要注意哪些物质能拆分,哪些物质不能拆分,且遵循电荷守恒定律。

(4)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只要把握这一点,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24.(9分)NO很容易与许多分子迅速发生反应,科学家发现在生物体中不断地产生NO,用于细胞间传递信息;NO还参与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以及中枢和外围神经系统的调控。

Ⅰ.

(1)实验室用金属铜和稀硝酸制取NO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O是有毒气体,某学生为防止污染,用分液漏斗和烧杯装配了一套简易的、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NO气体发生装置,如图甲所示。

①实验室若没有铜丝,而只有小铜粒,在使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时,可用丝状材料包裹铜粒以代替铜丝进行实验,这种丝状材料的成分可以是________(填选项编号)。

A.铁B.铝

C.铂D.玻璃

②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使反应进行,在分液漏斗中实际看到的气体是红棕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方程式)。

(3)为证明铜丝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确实是NO,某学生另设计了一套如图乙所示的装置制取NO。

反就开始后,可以在U形管右端观察到无色的NO气体。

①长玻璃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让反应停止的操作方法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下收集NO气体的装置,合理的是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