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个世纪的高考名句名篇必备文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00655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76.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个世纪的高考名句名篇必备文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二个世纪的高考名句名篇必备文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二个世纪的高考名句名篇必备文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二个世纪的高考名句名篇必备文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二个世纪的高考名句名篇必备文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个世纪的高考名句名篇必备文章.docx

《二个世纪的高考名句名篇必备文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个世纪的高考名句名篇必备文章.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个世纪的高考名句名篇必备文章.docx

二个世纪的高考名句名篇必备文章

高考必考95篇古诗文名句名篇

(32篇文言文+63首诗词曲)

一、文言文32篇

1.《论语》十则2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2

3.《鱼我所欲也》(《孟子》)2

4.《逍遥游》庄子2

5.《劝学》荀子3

6.《曹刿论战》(《左传》)3

7.《出师表》诸葛亮(三国)3

8.《兰亭集序》王羲之(晋)4

9.《桃花源记》陶渊明(晋)4

10.《归去来兮辞》陶渊明(晋)5

11.《三峡》郦道元(北魏)5

12.《滕王阁序》王勃(唐)5

13.《师说》韩愈(唐)6

14.《陋室铭》刘禹锡(唐)6

15.《阿房宫赋》杜牧(唐)6

16.《岳阳楼记》范仲淹(宋)7

17.《醉翁亭记》欧阳修(宋)7

18.《六国论》苏洵(宋)8

19.《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宋)8

20.《赤壁赋》苏轼8

21.《爱莲说》周敦颐(宋)9

22.《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宋)9

23.《荆轲刺秦王》(《战国策》)9

24.《游褒禅山记》王安石(北宋)10

25.《寡人之于国也》(《孟子》)10

26.《过秦论》贾谊(西汉)10

27.《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西汉)11

28.《陈情表》李密(晋)11

29.《湘夫人》屈原(楚)12

30.《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唐)12

31.《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李白(唐)12

31.《离骚》屈原(楚)13

二、古诗词曲48首

1.《关雎》(《诗经》)18

2.《蒹葭》(《诗经》)18

3.《氓》《诗经》18

4.《离骚》屈原18

5.《观沧海》曹操(东汉)18

6.《饮酒》陶渊明(晋)18

7.《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陶渊明(晋)19

8.《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唐)19

9.《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唐)19

10.《次北固山下》王湾(唐)19

11.《使至塞上》王维(唐)19

12.《山居秋暝》王维(唐)19

1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19

14.《行路难》李白(唐)19

15.《蜀道难》李白(唐)19

16.《望岳》杜甫(唐)20

17.《春望》杜甫(唐)20

18.《登高》杜甫20

19.《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唐)20

20.《燕歌行》高适(唐)20

2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唐)20

2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唐)20

2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20

24.《观刈麦》白居易(唐)21

25.《琵琶行》白居易(唐)21

26.《雁门太守行》李贺(唐)21

27.《赤壁》杜牧(唐)21

28.《泊秦淮》杜牧(唐)21

29.《夜雨寄北》李商隐(唐)22

30.《无题》李商隐(唐)22

31.《锦瑟》李商隐22

32.《相见欢》李煜(南唐)22

33.《虞美人》李煜(南唐)22

34.《雨霖铃》柳永(宋)22

35.《渔家傲》范仲淹(宋)22

36.《浣溪沙》晏殊(宋)22

37.《登飞来峰》王安石(宋)22

38.《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宋)22

39.《水调歌头》苏轼(宋)22

40.《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23

41.《声声慢》李清照(宋)23

42.《游山西村》陆游(宋)23

4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宋)23

4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23

45.《过零丁洋》文天祥(宋)23

46.《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23

47.《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元)23

48.《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清)23

49.《涉江采芙蓉》无名氏(东汉)23

50.《短歌行其一》曹操23

51.《秋兴八首其一》杜甫(唐)24

52.《咏怀古迹其三》杜甫(唐)24

53.《定风波》苏轼(宋)24

54.《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宋)24

55.《醉花阴》李清照(宋)24

56.《拟行路难其六》宋鲍照(南朝)24

57.《蜀相》杜甫(唐)24

58.《夜归鹿门歌》孟浩然(唐)24

59.《登岳阳楼》杜甫(唐)25

60.《菩萨蛮人人都说江南好》韦庄(中唐)25

61.《阁夜》杜甫(唐)25

62《李凭箜篌引》李贺(唐)25

63.《苏幕遮燎沉香》周邦彦(北宋)25

一、32篇文言文

1.《论语》十则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

“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ɡ)也。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舜(shùn)发于畎亩(quǎnmǔ)之中,傅说(fùyuè)举于版筑之间,胶鬲(ɡé)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kònɡfá)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bì)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鱼我所欲也》(《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shèn)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shèn)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shèn)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shèn)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bì)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shèn)于生者,所恶有甚(shèn)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dān)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xiè)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wèi)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yú)?

乡(xiànɡ)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宫室之美为之;乡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妻妾之奉为之;乡(xiànɡ)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yǐ)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4.《逍遥游》庄子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xié)》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yé)?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yǐ)矣。

且夫(fú)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ào)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è)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tiáo)与学鸠笑之曰:

“我决(xuè)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yǐ)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chōnɡ)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

朝(zhāo)菌不知晦朔,蟪蛄(huìɡū)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yǐ)。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鷃(yàn)笑之曰:

“彼且奚适也?

我腾跃(yuè)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

(pénɡhāo)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

”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fú)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nénɡ)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yǐ)矣。

彼其于世未数(shuò)数然也。

虽然,犹有未树也。

夫(fú)列子御风而行,泠(línɡ)然善也,旬有(yòu)五日而后反。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若夫(fú)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wū)乎待哉!

故曰: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5.《劝学》荀子

君子曰:

学不可以已(yǐ)。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zhònɡ)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yòu)槁暴(ɡǎo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cānxǐnɡ)乎己(jǐ),则知(zhì)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yú)之所学也;吾尝跂(qì)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jí)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xìnɡ)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jiāo)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kuǐ)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yuè),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qiè)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lòu)。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áo),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6.《曹刿论战》(《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ɡuì)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jiàn)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biàn),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bó),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fú),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sháo)。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zhé),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fú)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fú)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zhé)乱,望其旗靡(mǐ),故逐之。

7.《出师表》诸葛亮(三国)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bì),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xiè)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yí)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yí)妄自菲薄(fěibó),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罚臧否(zānɡpǐ),不宜(yí)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yí)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zhāo)陛下平明之理,不宜(yí)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quē)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chǒnɡ),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hánɡzhèn)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qīnɡ)颓(tuí)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zhǎnɡshǐ)、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hóu)。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qīnɡ)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òu)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dùn),攘(rǎnɡ)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zhēnzhuó)损益,进尽忠言,则攸(yōu)之、祎(yī)、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yōu)之、祎(yī)、允等之慢,以彰其咎(jiù);陛下亦宜(yí)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8.《兰亭集序》王羲之(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kuài)稽山阴之兰亭,修禊(xì)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tuān),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shānɡ)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chěnɡ)怀,足以极视听之娱(yú),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晤(wù)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hái)之外。

虽趣(qū)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

“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qì),未尝不临文嗟悼(dào),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dàn),齐彭殇(shānɡ)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9.《桃花源记》陶渊明(晋)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yuán)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shèn)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mò)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tiáo),并怡(yí)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jiànɡé)。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wèi)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0.《归去来兮辞》陶渊明(晋)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于时风波未静,心惮(dàn)远役。

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

何则?

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chànɡ)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犹望一稔(rěn),当敛裳宵逝。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乙巳岁十一月也。

【此序言不作背诵要求,可以不背】

归去来兮!

田园将芜,胡不归?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yánɡ),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shānɡ)以自酌,眄(miǎn)庭柯(kē)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策扶老以流憩(qì),时矫(jiǎo)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xiù),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yì)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huán)。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chóu)。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

寓形宇内复几时?

曷不委心任去留?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登东皋(ɡāo)以舒啸(xiào),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11.《三峡》郦道元(北魏)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quē)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ī)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ù)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zhāo)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tuān)绿潭,回清倒(dào)影。

绝巘(yǎn)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shù)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jiàn)肃,常有高猿长啸(xiào),属(zhǔ)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chánɡ)”。

12.《滕王阁序》王勃(唐)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zhěn),地接衡庐。

襟(jīn)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ōu)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qǐ)戟(jǐ)遥临;宇文新州之懿(yì)范,襜(chān)帷暂驻。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jiàn)。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潦(lǎo)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ē)。

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鹤汀凫渚(tīnɡfúzhǔ),穷岛屿之萦(yínɡ)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tà),俯雕甍(ménɡ),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yū)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ɡě)舰(jiàn)迷津,青雀黄龙之舳(zhú)。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wù)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lǐ)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chuán)飞。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睢(suī)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四美具,二难并。

穷睇(dì)眄(miǎn)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

时运不济,命运多舛(chuǎn)。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hé)辙(zhé)以犹欢。

北海虽赊(shē),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心;阮藉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què)之长风。

舍簪(zān)笏(hù)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

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

他日趋庭,叨(tāo)陪鲤对;今兹(zī)捧袂(mèi),喜托龙门。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cán)?

呜呼!

胜地不常,盛筵难再。

兰亭已矣,梓(zǐ)泽丘墟。

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

敢竭鄙怀,恭疏短引。

一言均赋,四韵俱成。

请洒潘(pān)江,各倾陆海云尔。

13.《师说》韩愈(唐)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fú)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cún),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chuán)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shènɡ)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dòu)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fǒu)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yú)。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tán)子、苌(chánɡ)弘、师襄(xiānɡ)、老聃(dān)。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pán),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zhuàn)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yí)之。

14.《陋室铭》刘禹锡(唐)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xīn)。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jīnjīnɡ)。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dú)之劳形。

南阳诸葛(Zhūɡ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15.《阿房宫赋》杜牧(唐)

六王毕,四海一。

蜀山兀,阿房(ēpánɡ)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廊腰缦回,檐(yán)牙高啄(zhuó)。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焉,囷(qūn)囷焉,蜂房水涡,矗(chù)不知乎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复道行空,不霁(jì)何虹?

高低冥(mínɡ)迷,不知西东。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fēipínyìnɡ),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niǎn)来于秦,朝(zhāo)歌夜弦,为秦宫人。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rǎo)扰,梳晓鬟也;渭流涨(zhǎn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