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1讲 水圈和水循环.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95742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00.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1讲 水圈和水循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版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1讲 水圈和水循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版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1讲 水圈和水循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版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1讲 水圈和水循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版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1讲 水圈和水循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1讲 水圈和水循环.docx

《版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1讲 水圈和水循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1讲 水圈和水循环.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1讲 水圈和水循环.docx

版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1讲水圈和水循环

第11讲 水圈和水循环

最新考纲

考纲解读

考法指南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掌握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及地理意义。

2.理解陆地水体之间的补给关系,明确河流的补给类型及特点、原因。

3.学会分析河流的水系特征和水文特征。

高考对本讲内容的考查多以区域图、水循环示意图、流域图等为载体,考查水循环的环节、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等知识。

多以选择题(常见)和综合题形式呈现。

如2016全国卷ⅡT9~11和卷ⅢT7~8。

 水循环

1.水圈的组成

(1)特点

(2)组成

2.地球水危机的成因:

陆地淡水仅占全球水体总储量的2.562%,且多以冰川的形式存在于极地和高纬度、高海拔地区,目前能供人类直接利用的很少。

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指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3.相互联系的水体

(1)

(2)关系:

从水的运动和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3)陆地水体类型及相互补给关系

陆地水体主要包括河流水、地下水、湖泊水及冰川水等类型,它们之间的补给关系如下图所示:

4.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

类型

环节名称

特点

海上内循环

①蒸发,②降水

携带水量最大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的近十倍

海陆间循环

①蒸发,③水汽输送,④降水,⑤地表径流,⑥地下径流,⑦下渗

最重要的类型,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陆上内循环

④降水,⑧蒸发,⑨蒸腾

补充给陆地水体的水量很少

5.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促进水体的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调节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之间的热量传输。

(3)改造地表形态。

(4)促使地球表面各种化学元素的迁移。

[自我检测]

读世界各大洲的水资源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有________、淡水湖泊水和____________。

(2)水资源的衡量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

(3)除南极洲之外,______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其次是________,________最少。

(4)非洲降水量______(大于、小于)北美洲,但径流量非洲______(大于、小于)北美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简析新加坡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

答案:

(1)河流水 浅层地下水

(2)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3)亚洲 南美洲 大洋洲

(4)大于 小于 非洲主要位于热带地区,降水量多,蒸发量大,故径流量较小

(5)新加坡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四周环海,陆地上储存淡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条件差(河流短小);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活、生产对淡水需求量大。

考向一 水循环

1.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自然因素

(1)影响蒸发的因素

(2)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

风。

海洋上空的水汽

陆地

(3)影响降水的因素

(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

影响因素

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年降水量

决定地表径流流量大小的最主要因素

流域面积(支流数量)

同地表径流流量呈正相关

植被

涵养水源,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

地质条件(土壤质地)

河流流经喀斯特地貌区、沙质土壤区,河水易下渗,减少地表径流的流量

蒸发

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地表径流影响大

人类活动

沿岸取水会导致径流量减少

(5)影响下渗的因素

(6)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

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并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洞、地下河流众多,储存有大量的地下水。

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1)改变地表径流——最主要的影响方式

人类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河改陆、围湖造田等一系列针对河流、湖泊的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地表径流的自然分布状态。

(2)影响地下径流

人类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局部地区的地下工程建设都不可避免地对地下径流产生影响。

如雨季对地下水的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灌溉;城市地下铁路的修建破坏地质结构,改变地下水的渗流方向等。

(3)影响局部地区大气降水,如人工降雨等。

(4)影响蒸发,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

(5)影响下渗,如城市地面的硬化、植被的破坏、植树造林等措施都会影响地表水的下渗。

考向二 河流的补给类型

1.河流的补给类型

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和地质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特点亦存在差异,具体比较如下:

补给

类型

补给

季节

主要影

响因素

我国主要

分布地区

径流量的季节

变化示意图

雨水补给

多雨

季节

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和年际变化

普遍,尤以东部

季风区最为典型  

季节性积雪

融水补给

春季

气温高低、积雪储量、地形状况

东北地区

永久性积雪和

冰川融水补给

主要

在夏季

太阳辐射、气温变化、积雪和冰川储量

西北和青藏高

原地区

湖泊水补给

全年

湖泊水位与河流水位的高低关系

普遍

地下水补给

全年

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的高低关系

普遍

2.河流补给类型的判断

一条河流往往有多种补给形式,判断其最主要的补给形式主要是分析径流量的变化特点。

(1)河流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雨水补给

气候区

补给时间

径流特点

热带雨林气候区、

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全年(年雨)

流量大,径流量季节变化不大

季风气候区

当地夏季(夏雨)

夏汛,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热带草原气候区

当地夏季(湿季)

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地中海气候区

当地冬季(冬雨)

冬汛,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2)河流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冰雪或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①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春季气温回升——春汛——河流径流量年际变化较小,季节变化较大。

②冰雪融水补给:

夏季气温最高——夏汛(冬季气温在0℃以下,河流出现断流)——河流流量小,径流量年际变化较小,季节变化较大。

(3)河流流量稳定——地下水或湖泊水补给

①湖泊水补给:

对湖泊以下河段起调节作用,延缓并削减洪峰。

②地下水补给:

河流稳定而可靠的补给来源,与河流有互补作用。

(2016·高考全国卷Ⅱ)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

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

下图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断面。

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

据此完成1~3题。

1.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  )

A.1-3月        B.3-6月

C.6-9月D.9-12月

2.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  )

A.径流量增大B.河道淤积

C.流速加快D.河床展宽

3.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  )

A.切断潮流泥沙补给B.加速汛期洪水下泄

C.提高潮流冲淤能力D.拦截河流入海泥沙

解析:

第1题,据图可知,从甲到乙河床抬高,泥沙淤积强度大于河道被冲刷强度;结合文字材料可知,河床泥沙淤积主要发生在枯水期,位于浙江东部的该河流枯水期出现在9-12月,此时段海潮携带的泥沙在河道淤塞,使河床逐渐被抬高。

第2题,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段的汛期径流量减小,使河道被冲刷的强度减小,河道中泥沙的沉积作用使泥沙积累,河床不断抬高。

第3题,结合上题结论可知,水库建成后,由于泥沙淤积,河床不断抬高。

为应对由此而产生的各类问题,需要对河道泥沙的沉积作用进行控制,而河道沉积的泥沙主要由潮流从海洋中带来,故在河口建设水闸的主要作用是控制泥沙进入河道。

答案:

1.D 2.B 3.A

(2016·高考全国卷Ⅲ)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

据此完成4~5题。

4.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5.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

①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④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

第4题,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类似于水库的调节作用;雨季植被可以将吸纳的降水转化为地下水,旱季地下水补给河流水,使得河流径流量变化较小。

植被遭破坏后,涵养水源功能变差,降水更多地转化为坡面径流,转化为地下水的比例降低。

降水变率大小和植被状况关系不大。

河道淤积不会造成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

第5题,降水量增加与否与植被变化关系不大,主要和大范围的大气运动有关;植被恢复后,植被涵养水源功能加强,降水下渗比例增加,坡面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加;由于植被增多和地下水增多,蒸发(腾)量增加。

答案:

4.B 5.C

(2018·广州模拟)下图为克里希纳河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6~8题。

6.该河最主要的补给来源是(  )

A.雨水B.湖泊水

C.地下水D.冰雪融水

7.下列月份中,该河河口三角洲河段水位最低的是(  )

A.1月B.4月

C.7月D.10月

8.上述月份河流水位低的主要原因是(  )

A.气温较低,融雪量少B.春耕季节,用水量大

C.雨季未到,蒸发旺盛D.人口众多,耗水量大

解析:

第6题,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信息判断该河流域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因此大气降水是该河流的主要补给来源,A对;图中的湖泊为外流湖,对河流流量有调节作用,但湖泊水不是该河流最主要的补给来源,B错;地下水是河流比较稳定的补给来源,但不是该河流最主要的补给来源,C错;该河流位于热带地区,流域内海拔相对较低,没有冰雪融水的补给,D错。

选A。

第7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该河流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7月、10月为河流丰水期,水位高,C、D错;1月该流域降水少,河流得到的补给量少,河流水位较低,随着时间的推移,气温升高,该河流蒸发量不断增加,河流水位不断降低,直到雨季到来之前达到最低,A错、B对。

选B。

第8题,该河流位于热带地区,流域内气温高且没有积雪融水补给,热带地区一年四季均可耕种,A、B错;由上题分析可知,该河流域在4月份时雨季尚未到来,由于位于热带地区,蒸发旺盛,河流水位较低,C对;人口对耗水量的影响季节变化不大,D错。

选C。

答案:

6.A 7.B 8.C

核心素养提升常考图表(十) 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的判读

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反映了河流流量的大小及变化,从曲线变化幅度了解水量的季节变化;从曲线高峰区了解汛期出现的时间和长短,从曲线低谷区了解枯水期出现的时间和长短。

■判读方法

获取信息

解读信息

读流量变化,辨补给类型

(1)洪水期出现在夏秋、枯水期出现在冬春的河流,一般多为雨水补给,但地中海气候区河流刚好相反。

(图1为雨水补给)

(2)汛期出现在夏季的河流,除雨水补给外,也可能是冰川融水补给。

(3)春季和夏季出现两个汛期的河流,除雨水补给外,还可能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4)河流在冬季断流可能是河水封冻的缘故,冬季内流河往往由于气温低,冰川不融化,没有冰川融水补给。

(5)曲线变化和缓,多地下水补给,也可能是热带雨林气候区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河流

读流量变化,辨气候类型

图中流量的大小和汛期出现的时间→降水多的月份→河流所在区域的气候特征。

若图2表示北半球某河流的流量变化,由图中河流7月份处于枯水期,1月份处于汛期可知,该河流所在地区为地中海气候

对比流量过程线,析变化原因

①曲线变化大,可能为修建水库前、植被破坏后、位于湖泊(水库)上游、城市建设后的流量线

②曲线变化和缓,可能为修建水库后、植被破坏前、位于湖泊(水库)下游、城市建设前的流量线

读流入量、流出量曲线,辨水位最高、最低时间

(1)流入量大于流出量,表示水位上升,水量盈余(AB段)。

(2)流入量小于流出量,表示水位下降,水量亏损(OA、BC段)。

(3)水量由亏损转为盈余的点,表示水位最低,水量最小(A点)。

(4)水量由盈余转为亏损的点,表示水位最高,水量最大(B点)

读径流量逐月累积曲线,辨气候类型

月径流量越大,累积径流曲线变化越明显,月径流量越小,累积径流曲线变化越和缓。

A线6-8月变化明显,此时降水多,应为温带(或亚热带)季风气候;B线5-10月变化和缓,说明降水少,应为地中海气候

■典题示例

(2016·高考江苏卷)下图为某流域森林火灾后第1年、第6年两次相同降雨条件下河流流量过程线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关于两次径流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

A.第6年的流量峰值大 B.第1年的流速峰值小

C.第6年的河流含沙量大D.第1年的河流径流量大

(2)导致图示径流差异的关键环节是(  )

A.蒸发  B.下渗

C.蒸腾  D.地下径流

[审答流程]

[标准答案] 

(1)D 

(2)B

■学以致用

丰满水库是我国东北大型水库,以发电为主。

下图为松花江流域示意图。

读图回答

(1)~(3)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松花江流域鱼类资源缺乏

B.嫩江自东南流向东北

C.松花江不参与海陆间水循环

D.松花江航运业不发达

(2)理论上哈尔滨水文站冬季(11月-次年3月)径流量占全年的比重应非常小,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原因最可能是(  )

A.冰雪融水补给河流B.地下水补给河流

C.大型水库发电D.河流发生凌汛

(3)下图中分别表示哈尔滨水文站和佳木斯水文站月径流量变化的是(  )

A.丁、甲B.乙、丙

C.丙、乙D.丙、甲

解析:

(1)题,松花江流域具有水域广阔、水中有机质丰富、水温适宜等条件,故鱼类资源丰富;根据水系特征可判断嫩江大致自北向南流;松花江流域属于外流区,参与海陆间水循环;松花江流域封冻期长、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凌汛、洪涝等均影响航运,故航运业不发达。

(2)题,由图可知,松花江上建有大型水库和水电站,冬季发电向下游大量放水,调节了冬季径流量,使哈尔滨水文站的冬季径流量占全年的比重较大。

第(3)题,根据松花江所处的位置可知,4月和5月松花江有明显的冰雪融水补给,形成春汛,所以4、5月河流径流量应明显增大,故丁不可能反映两水文站月径流量变化;7、8月受降水影响,形成夏汛,河流径流量最大值应出现在7月下旬或8月,故甲也不可能反映两水文站月径流量变化;根据图中哈尔滨水文站与佳木斯水文站所处的位置可判断佳木斯水文站位于哈尔滨水文站下游,汇水面积较哈尔滨水文站大,故径流量大于哈尔滨水文站,因此丙表示哈尔滨水文站,乙表示佳木斯水文站。

答案:

(1)D 

(2)C (3)C

核心素养提升答题模板(四) 河流水文、水系特征类

■模板构建

描述角度

语言表达

水文特征

流量

流量大(小),流量季节变化大(小)

水位

水位高(低)、水位的季节变化大(小)

汛期

汛期长(短),早(晚);汛期出现在夏季(或其他季节),有(无)凌汛现象

含沙量

含沙量大(小)

结冰期

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

流速(水力)

流速大(小),水力资源丰富(贫乏)

水系特征

长度

多大江大河;河流短小等

流域面积

流域面积大(小)

支流

支流多(少)

弯曲度

河道弯曲(平直)

水系形状

扇形水系,向心状水系,放射状水系,树枝状水系

■模板应用

(高考天津卷)读图,完成下题。

据图1、图2中的信息,概括出B城附近河段的水文特征。

请答出三项。

[套用模板]

模板答题要点

要点获取依据

流量、汛

期、水位

图2→

含沙量

图1→盆地地形、地形平坦、森林覆盖率高、水流平缓、含沙量较小

结冰期

图2→气候统计图中的气温→最冷月均温在0℃以上→河流无结冰期

水能

图1→盆地地形较平坦,水流缓慢→水能资源不丰富

[标准答案]

流量的季节变化较小;水位季节变化较小;含沙量较小;流速较缓;汛期较长。

■模板迁移

(2017·高考北京卷)读图,回答下题。

与甲河段相比,说明乙河段的水文特征及形成原因。

解析:

甲河段位于山地,乙河段地势低平,所以甲河段流速快、乙河段流速慢;甲河段所在纬度稍高,乙河段所在纬度稍低,所以乙河段结冰期短;乙河段位于河流下游,有较多支流汇入,所以乙河段水量更大。

答案:

流经平原地区,落差小,流速慢;有较多支流汇入,流量大;纬度较低,结冰期短。

(时间:

45分钟 分值:

9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8·天津十二重点中学联考)某野外求生训练营进行荒岛求生训练时,在沙滩上利用水循环原理获取淡水,如图1所示。

图2为当日塑料薄膜上下气温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图1获取淡水过程中,取水管模仿的水循环的环节是(  )

A.蒸发      B.降水

C.水汽输送D.径流

2.读图1和图2,关于该取水装置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6点后

B.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15点后

C.膜下气温比膜上气温高,是因为塑料薄膜增强装置内部的太阳辐射

D.膜下气温比膜上气温高,是因为塑料薄膜增强装置内部的大气逆辐射

解析:

第1题,图示取水管作用是把集水器收集的淡水取出,类似于水循环的径流环节。

第2题,图示膜下气温高于膜上气温,太阳辐射膜下不可能高于膜上,则可能是塑料薄膜增加了装置内部的大气逆辐射,故D正确。

该装置主要是利用膜内热量来蒸发水汽,再利用膜外温度低于膜内,使蒸发的水汽遇冷凝结,故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为膜内高温且膜内外温差最大的时段,即10-18时之间。

答案:

1.D 2.D

(2016·高考天津卷)黄河入海水量1951年大约为500亿立方米,2010年大约为140亿立方米,总体呈下降趋势。

据材料回答3~4题。

3.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上游水电站增多

B.中游水土流失加剧

C.下游降水量减少

D.流域内用水量增多

4.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减轻

B.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

C.入海口河水含沙量增加

D.河口地区的气候变干

解析:

第3题,根据材料,黄河入海水量1951年大约为500亿立方米,2010年大约为140亿立方米,总体呈下降趋势,说明随着时间推移,黄河中上游来水在减少,流域内用水量不断增多,是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呈下降趋势的最主要原因;上游水电站增多,只是改变黄河流量的季节变化,对黄河入海水量影响不大;中游水土流失加剧,使得黄河含沙量增加,对水量影响小;从1951年到2010年,黄河下游降水量没有明显减少,不是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原因。

第4题,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带来的泥沙也减少,入海口河水含沙量减少,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会出现海水倒灌现象,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加重,对河口地区的气候影响不大,气候不会变干。

答案:

3.D 4.B

(2018·佛山模拟)石羊河流域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内陆河流域,南靠祁连山山脉,北邻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

据近几十年统计发现,石羊河流域年平均结冰期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结冰期是指当年下半年第一次结冰出现(结冰初日)到翌年上半年最后一次结冰结束(结冰终日)所持续的日数。

读图回答5~7题。

5.石羊河的汛期出现在(  )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6.下列四地结冰初日最早的是(  )

A.永昌B.民勤

C.天祝D.凉州

7.影响石羊河流域年平均结冰日数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B.海拔

C.坡向D.纬度

解析:

第5题,根据题干材料可知,石羊河发源于祁连山,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所以石羊河的汛期出现在夏季。

选B。

第6题,读图可知四地结冰日数不同,结合结冰期概念可知,结冰日数长的地方,结冰初日早,结冰终日晚,所以四地结冰初日最早的是结冰日数最长的天祝。

选C。

第7题,石羊河流域年平均结冰日数的空间差异表现为大致从南向北递减。

由题干材料可知,石羊河流域南靠祁连山山脉,北邻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地势南高北低,所以海拔是影响石羊河流域年平均结冰日数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

选B。

答案:

5.B 6.C 7.B

下图分别示意某流域水系分布(图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图b)。

读图完成8~9题。

8.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a中的(  )

A.①地B.②地

C.③地D.④地

9.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

A.河道淤积B.河谷变宽

C.湖泊分流D.湖水补给量减小

解析:

第8题,可以根据洪峰出现的早晚和河流上下游关系来判断暴雨发生的位置。

甲水文站先出现洪峰,且甲水文站在上游,乙水文站在下游,说明此次局地暴雨发生在甲水文站上游,即图a中的④地。

第9题,可以根据湖泊的位置和河流上下游关系推断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的原因。

甲、乙水文站之间河道淤积和河谷变宽分别会导致乙水文站水位升高和降低,但不会对乙水文站观测到的流量产生影响;湖水补给发生在河流枯水期,而此时是河流丰水期;从图a可知,甲、乙水文站之间的湖泊恰好分流了干流的部分洪水,才使湖泊下游的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变小。

答案:

8.D 9.C

(2018·西北工大附中模拟)植生滞留槽,又称作“雨水花园”,主要机制包含物理性的入渗、吸附拦阻作用和滞留槽中生物性的反应;另外,植生滞留槽可滞留大量雨水。

目前,植生滞留槽成为建设海绵型城市的新亮点。

下图为城市植生滞留槽示意图。

读图,完成10~11题。

10.城市建设采用“植生滞留槽”后(  )

A.水汽蒸发减少B.地表水下渗增加

C.地表径流增加D.大气降水减少

11.下列属于城市“植生滞留槽”的建设对城市环境影响的是(  )

A.调节城市局部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B.加重地表土壤干燥度,导致城市气温日较差增大

C.发挥生物滞水功能,根治城市内涝

D.增加地表水下渗,根治城市地下水水位下降

解析:

第10题,由材料中“植生滞留槽可滞留大量雨水”可知,雨水的滞留可直接使地表水下渗增加。

第11题,分析题干材料可知,“植生滞留槽”会增加城市地表及大气的湿度,从而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槽中植物起到了生物的滞水功能;受城市功能的制约,植生滞留槽不可能根治城市内涝,同时也不可能根治城市地下水水位下降。

答案:

10.B 11.A

二、综合题(共46分)

12.(2018·合肥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2分)

乌伦古湖为咸水湖,自20世纪60年代起,乌伦古河流域人口、耕地猛增,乌伦古湖水位下降,湖水水质恶化,而后从额尔齐斯河调水改善乌伦古湖水质。

(1)比较图示两个气象站最大积雪深度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8分)

(2)阿勒泰水文站5-7月降水量增多,但径流量减少,试分析其自然原因。

(8分)

(3)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乌伦古湖成为咸水湖的自然原因。

(6分)

解析:

(1)读图可知,森塔斯气象站海拔较高(1900m),阿勒泰气象站海拔较低(7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