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013单元文化与文化景观课时作业.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198182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03 大小:1.5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013单元文化与文化景观课时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013单元文化与文化景观课时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013单元文化与文化景观课时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013单元文化与文化景观课时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013单元文化与文化景观课时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013单元文化与文化景观课时作业.docx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013单元文化与文化景观课时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013单元文化与文化景观课时作业.docx(10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013单元文化与文化景观课时作业.docx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1013单元文化与文化景观课时作业

第33讲 文化与文化景观

一、选择题

   (2011年河南罗山模拟)下图为恒河三角洲某民居在不同季节的景观,读图完成1~2题。

1.该民居建筑结构的最主要功能是(  )

A.防蚊虫        B.通风散热

C.防洪涝D.克服地表不平

2.图甲景观出现时(  )

A.印度低压强盛

B.北京昼短夜长

C.恒河三角洲盛行西南季风

D.地中海气候区炎热干燥

解析:

第1题,从两幅图可以看出,该地在洪水期被淹没。

第2题,图甲显示恒河处于枯水期,为冬季,北京昼短夜长。

答案:

1.C 2.B

   为了适应汉语学习的需求,同时也为了推广汉语文化,我国政府计划在全球范围内成立100所孔子学院。

据此完成3~4题。

3.在海外设立多所孔子学院,带来的影响是(  )

A.使汉语言文化区扩散到全球范围

B.推动新的中华文化区在海外诞生

C.增进不同文化区之间的文化交流

D.促进世界各国之间的人口迁移

4.在海外成立孔子学院并教授外国人汉语,使他们了解中国文化,这种文化扩散过程属于(  )

①传染扩散 ②等级扩散 ③刺激扩散 ④迁移扩散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解析:

在海外成立孔子学院会增进不同文化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属迁移扩散;教授外国人汉语,属传染扩散。

文化扩散有利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答案:

3.C 4.C

   (2011年江西九校联考)在建筑保温材料还没有普遍应用的时代,从大西洋沿岸向东至俄罗斯,欧洲传统民居的墙壁厚度有一定的变化规律。

英国南部墙厚为23厘米,德国西部墙厚为26厘米,波兰中部墙厚为51厘米,俄罗斯西部墙厚为73厘米。

据此完成5~6题。

5.该现象反映出文化景观与环境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

A.文化景观与水文要素的关系

B.文化景观与地貌要素的关系

C.文化景观与气候要素的关系

D.文化景观与人文环境的关系

6.对上述国家描述正确的是(  )

A.自英国向东到波兰境内是欧洲西部的工业密集地带

B.自英国到俄罗斯气候类型依次是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

C.自英国到俄罗斯一带人口密度小于北欧和南欧

D.自英国至俄罗斯一带的河流由于地势东高西低,流向多为自东向西

解析:

第5题,墙壁的厚度受气候条件(气温)的影响。

第6题,英国的气候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自英国至俄罗斯一线人口密度大于北欧,这条线附近河流的流向没有明显的规律。

答案:

5.C 6.A

   下图为一段尼罗河的景观图,读图完成7~8题。

7.由图中房屋风格推断,图示区域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疏林草原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D.热带沙漠气候

8.图中居民点的分布特点,主要取决于(  )

A.河流径流的长度B.河床坡度的大小

C.河流径流的变化D.河流含沙量多少

解析:

第7题,图中房屋墙体厚实,窗户较小,可以防热、防风沙。

第8题,尼罗河沿岸平原是由河水泛滥带来的泥沙沉积而成,河流径流的变化对居民点的分布起主要作用。

答案:

7.D 8.C

9.下图为民居景观图。

关于甲、乙、丙景观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甲、丙两地区的自然环境相同 ②甲、丙两地区传统民居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适应 ③甲、丙两地区的植被均为阔叶林 ④甲到乙的变化主要反映了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 ⑤夏至日丙国北部的居民可见自己影子朝南的现象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②④⑤

解析:

选D。

本题考查文化景观与环境的关系,属于高难度试题。

根据景观图上文字信息可以知道,甲、乙是我国少数民族傣族不同时期的民居风格,甲到乙的变化反映出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居民收入增加,居住条件改善。

夏至日,北极圈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太阳终日不落,丙国北部也不例外,居民可见自己影子朝南的现象。

   读图和材料,完成10~11题。

材料:

1862年,西北陕、甘、宁等地的回民联合当地各族人民掀起反清起义。

1877年起义失败后,万余人队伍向西翻越天山,最后约3千多人来到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3国交界地区居住下来,在此繁衍生息,与原住地彻底失去联系。

10.图中所示地区居住着特殊的居民“东干人”—黄皮肤、黑头发,讲着地道的陕西方言。

这一现象属于语言文化的(  )

A.扩展扩散B.刺激扩散

C.迁移扩散D.传染扩散

11.在“东干人”来到此地之前,当地人以牧业为主。

“东干人”在此地区发展种植业有利的自然条件有(  )

①充足的灌溉水源 ②平原地区 ③光照充足

④降水丰沛

A.①④B.②③

C.②④D.①③

解析:

第10题,“东干人”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三国交界处地区居住,本质上就是陕西一带的居民历史上迁移到此地的,所以属于迁移扩散。

第11题,当地气候干旱、适宜发展畜牧业,但图中显示有较多的河流,则灌溉水源充足,同时干旱区由于光照强而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答案:

10.C 11.D

二、综合题

12.读图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江南水乡的建筑布局与结构特点对“外适”(与当地自然环境适合和谐)的体现。

材料:

一方山水一方情。

我国不同的地理环境下的人们,长期以来坚持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并形成一定的人地和谐的建筑典范、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我国江南一带的很多地方在追求着“外适内和”的住区环境和居住品质。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文化景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江南地区气候湿润、河流众多,所以建筑物多沿河布局便于出行,另外由于江南闷热天气比较多,建筑物开窗较为高大宽敞。

答案:

该地河流众多,房屋建筑沿河分布,便于用水和水上出行,该地为多雨区,建筑物之间有长长的回廊连接,便于避雨;房屋多为“人”字形的尖顶,利于排水。

(由于气候闷热潮湿,建筑物高大宽敞,便于通风降温;建筑物色彩素雅,以青黑和白色为主色调,心情恬静,缓解高温带来的心情烦躁。

13.读海南岛历代开发示意图及下面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海南岛没有纵贯南北或东西的大河,地形如倒扣的锅状,岛上最早的居民是黎族人,后有汉族不断迁入。

岛上的传统住宅多为干栏或船形屋,即下面架空,居室形似覆舟,编茅为之。

后来,岛上又有了砖瓦屋,沿海各地的房屋窗户少而小,前后均开门。

黎族妇女很早穿一种“贯首”式上衣,但现在上装已全部改为汉族服饰,而下身仍穿筒裙。

海南的传统节日除有元宵节、挂花灯外,还有椰子节等。

(1)从海南岛历代的开发进程看,基本上是从________向________逐步推进的。

(2)海南岛上沿海的房屋为何窗户少而小,前后门均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反映了文化景观指示________的功能。

(3)岛上生产和妇女服饰的变化说明文化的________现象,其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

(4)岛上的各种节日属于____________文化(物质或精神),海南有特殊的椰子节,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以图文信息为背景,从海南岛的海陆位置、地形、气候、交通区位等自然地理环境及人文地理要素方面,分析考查了海南岛的发展开发过程及文化景观和文化扩散等内容。

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正确运用所学的文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题,结合图例,很容易看出海南岛的开发是由沿海向内陆推进的。

(2)题,海南岛台风灾害多发,气候潮湿,蚊蝇滋生;房屋的设计能指示当地的自然环境。

第(3)题,汉族人的不断迁入,带来了生产、服饰方面的变化,属于迁移扩散现象。

第(4)题,岛上的各种节日能满足人类的精神需要,这也说明自然环境对精神文化有一定的影响。

答案:

(1)沿海 内陆

(2)防台风、防蚊蝇、方便通风、防潮 自然环境

(3)扩散 迁移扩散

(4)精神 自然环境对精神文化有一定的影响

 

第34讲 旅游活动

一、选择题

   (原创题)随着“福建土楼”2008年7月被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土楼的“世遗效应”已经在中国著名“土楼之乡”福建永定县日益显现出来。

该县现存两万多座被称为“世界独一无二的神话般山区民居建筑”的客家土楼,成为了世界关注的热点。

据此回答1~2题。

1.客家土楼属于(  )

A.地质地貌景观      B.气象气候景观

C.建筑景观D.风土民情

2.客家土楼之所以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主要得益于其(  )

A.多样性B.长存性

C.可创造性D.非凡性

解析:

第1题,客家土楼是客家人居住的场所,属于建筑景观。

第2题,旅游资源之所以能够吸引游客,是因为其特点突出,即具有非凡性。

答案:

1.C 2.D

   (2011年河北邯郸一模)某旅行社组织了“重走霞客路”大型旅行考察活动。

下图为“考察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3~5题。

3.旅行团在黄山、衡山、泰山、华山考察中都能见到的自然带是(  )

A.山地常绿阔叶林带B.山地针叶林带

C.山地落叶阔叶林带D.山地冰雪带

4.旅行社在本次考察中设计了下列主题活动,其中不可能实现的是(  )

A.a—c:

喀斯特地貌之旅

B.c—d:

江南奇山异水之旅

C.d—f:

南北景观之旅

D.g—f:

农牧文化之旅

5.旅行考察队员们对沿线四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其中合理的是(  )

A.甲地——立足气候优势,发展彩色农业

B.乙地——利用土地优势,发展粮食农业

C.丙地——瞄准国际市场,发展出口农业

D.丁地——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立体农业

解析:

注意四地地理位置,结合自然地理环境特点回答即可。

答案:

3.C 4.D 5.A

   某次地理夏令营活动的主办者策划了一次“寻宝”活动。

在活动前,每位营员均会获得一张地图(图1)和一张瀑布照片(图2)。

据此回答6~7题。

6.图1中藏宝地及其相对于营地的方位是(  )

A.甲,西北方B.乙,东北方

C.丙,西南方D.丁,东南方

7.为更好地欣赏瀑布美景,拟修建一处观瀑台,最佳选址是(  )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

图2告诉藏宝地位于瀑布附近,海拔228米。

图1中是瀑布的有甲、丙、丁三地(两条等高线重叠),但是甲地是350米和400米两条等高线重叠,其瀑布高度范围是300~450米,不可能是228米;丙、丁两瀑布高度范围是200~350米,都符合藏宝地海拔高度,但据图中的指向标和营地位置可知,丙地在营地的正南方,只有丁地正确。

观瀑台和瀑布之间海拔应低于两者的海拔,才能满足观赏条件。

答案:

6.D 7.C

   (2011年广西桂林模拟)读“我国某地地理景观图”,完成8~9题。

8.该地可供开发的旅游项目有(  )

①登山探险 ②地质考察 ③野营狩猎 ④园林观赏

⑤民俗文化

A.①②③B.③④

C.①②⑤D.④⑤

9.近年来,旅游者的追求已从“3S”(sun、sea、sand)转移到“3N”(nature、nostalgia、nirvana),下列旅游方式最能体现这一变化趋势的是(  )

A.宗教旅游B.虚拟旅游

C.生态旅游D.商务旅游

解析:

图中有雪峰、傣家竹楼、石林,可以发展登山探险、民俗文化、地质考察等旅游项目。

nature是自然、生态的意思。

答案:

8.C 9.C

   (2011年长沙模拟)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武陵源风景区,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主要景观为石英砂岩峰林地貌。

境内共有3103座奇峰,姿态万千,蔚为壮观;区内沟壑纵横,溪涧密布,森林茂密;地下溶洞串珠贯玉。

武陵源以奇峰、怪石、幽谷、秀水、溶洞“五绝”而闻名于世。

结合景观图分析回答10~11题。

10.某游客在武陵源景区拍摄到如上图的照片,则其所选择的观赏位置和拍摄时间分别是(  )

a.在视野开阔的制高点俯瞰或远眺

b.在适当距离仰视或遥望

c.置身其中近观

①雨过天晴 ②雪后初霁 ③日落黄昏

A.a ②B.a ①

C.b ③D.c ①

解析:

选B。

图中能清晰地看见峰林,只能在地势较高且视线开阔处俯瞰或远眺;要想看到云海景观,必须在水汽充足的天气才能看到,雨过天晴是理想的时机。

11.下列叙述中,有关武陵源旅游发展对张家界市经济作用的表现,正确的一组是(  )

①促进了酒店、餐饮等服务业发展 ②丰富了民俗文化内容③扩大了特色农副产品的销售 ④加快了交通运输建设 ⑤推动了与其他地区之间的科技、文化交流

A.①③⑤B.①②③

C.①③④D.①④⑤

解析:

选C。

旅游业的发展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外地游客的到来既能扩大当地特色农副产品的销售,也能推动该地与外地的科技、文化交流。

二、综合题

12.2007年6月27日,在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云南石林、贵州荔波和重庆武隆“捆绑”申报的“中国南方喀斯特”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结合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云南石林形态各异,其形成的条件是什么?

对其应如何欣赏?

(2)B处景观为________,该景观形成的自然原因有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

(3)B处景观的形态和颜色随季节发生变化,表现为________(季节)流水飞溅似银链;________月如绿色地毯;________(季节)一片金黄;________(季节)光亮如镜,这种景色随季节的变化反映了________的生产过程。

解析:

本题从云南石林等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切入,考查旅游资源的欣赏和形成原因。

(1)题,云南石林的形成与其特殊的岩石和气候条件有关。

(2)、(3)题,由图可知B处景观为梯田,其形成的自然原因是山地海拔高,印度洋和元江的水汽带来丰沛的降水;人为原因是修渠引水灌溉,其景观特点随着一年四季水稻生产过程的改变而变化。

答案:

(1)石灰岩在亚热带气候条件下,经水的溶蚀作用而形成。

 在特定的位置观赏。

(2)梯田 山地海拔高 印度洋和元江的水汽带来丰沛的降水 修渠引水灌溉

(3)初春 三四 夏末初秋 冬季 水稻

13.“母爱圣地——乳山,人间仙境——蓬莱,走遍四海,还是威海……好客山东欢迎您!

”李老师暑假在家,被央视播出的旅游广告所感动。

于是他决定对山东进行自驾车考察旅游。

其考察线路如图所示。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李老师设计的旅游线路上,旅游资源的空间特点是________。

从东营经济南回来的路上,还可以欣赏到的世界文化遗产是________和________。

(2)山东省旅游业发达,简述其原因。

(3)东营是李老师山东沿海考察的最后一个城市。

这里的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基因库”,是许多珍稀、濒危鸟类迁徙停留的“国际机场”,但目前开发才刚刚起步。

你对东营开发沿海旅游资源有哪些建议?

解析:

旅游路线沿海分布。

自济南回到江苏盐城经过泰山(济南以南)和曲阜(孔府、孔庙和孔林,山东南部)。

山东历史文化悠久,自然景观怡人,并且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具有发展旅游业的良好条件。

开发旅游资源必须以环境保护为前提。

答案:

(1)地域性(沿海分布) 泰山 孔府(孔庙和孔林)

(2)独特而丰富的旅游资源;位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客源丰富;交通便捷;基础设施好;接待能力强。

(3)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开发与保护相协调,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加强环保宣传等。

 

第35讲 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一、选择题

   (2011年河南信阳调研)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元,区域的规模有大有小,区域之间常发生物质、能量、信息等流动。

读“甲、乙两个不同区域图”,分析完成1~2题。

1.若甲、乙分别对应目前我国的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则沿箭头①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是(  )

A.资金         B.劳动力

C.信息D.观念

2.若甲表示发达国家,乙表示发展中国家,则沿箭头②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主要是(  )

A.矿产品B.粮食

C.工业制成品D.科技

解析:

第1题,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要素主要是劳动力,①表示城市化。

而资金、信息、观念的流动方向由城市向农村。

第2题,发达国家进口初级产品,出口工业制成品、资本、技术和粮食等。

答案:

1.B 2.A

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要写一篇反映21世纪以来国际关系的报告,需要确定一组关键词,请你帮助他们选出最准确的一组(  )

A.欧共体 两级瓦解 一超多强 不结盟运动

B.欧共体 一超多强 北约东扩 亚太经合组织

C.欧盟 一超多强 北约东扩 亚太经合组织

D.欧盟 两级瓦解 华约解散 亚太经合组织

解析:

选C。

发生在21世纪以来的事件包括欧盟的成立、北约东扩以及一超多强等。

   下图表示20世纪末以来,欧、美、日在一些领域内存在差异的主要体现。

据此回答4~6题。

4.日本工业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有(  )

①劳动力不足 ②国内市场狭小 ③资源短缺

④交通不便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5.欧、美、日信息技术全球份额占全球的绝大部分,其发展信息技术产业的优越条件主要表现在(  )

①环境优美 ②高科技力量雄厚 ③劳动力工资水平低 ④人才优势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③④

6.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有所动摇的原因是(  )

①西欧和日本的经济重新崛起

②苏联解体,分裂为多股政治经济力量

③美国本土资源消耗过大,已基本枯竭

④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③④

解析:

第4题,日本国土面积狭小,资源贫乏,国内市场狭小,绝大部分产品都要依赖国际市场。

第5题,欧、美、日发展信息技术产业的优越条件主要表现在高科技力量雄厚和人才优势上。

第6题,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有所动摇的原因是西欧、日本的经济重新崛起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经济迅速发展。

答案:

4.B 5.C 6.C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7~8题。

材料1:

按照经济发展水平,一般把世界上的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北方和发展中国家——南方。

材料2:

经济全球化一般是指资本、商品、服务、劳动、信息和人员超越国界,在国际范围内进行扩散的现象。

材料3:

南北方比较表。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美元)

占世界贸易(%)

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

年份

1980

1995

1960

1987

1960

1980

1992

北方

14994

19665

70.3

74.5

80

74.6

74

南方

780

968

29.7

25.5

20

25.4

26

7.有些经济学家将目前的世界经济称为“地球村经济”,这是因为(  )

A.生产、流通、消费各个领域的联系日益密切

B.世界经济联系中,以物易物的方式越来越多,类似农村经济

C.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广泛,各国经济差异越来越小

D.世界经济相互依赖、密不可分,日益国际化

8.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因素主要有(  )

①相对独立的经济区域内,经济联系日益加强 ②消除了国家之间的武装冲突和经济矛盾 ③科学技术的进步 ④跨国公司的出现,使新技术、新管理观念产生空间扩散 ⑤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的差距逐步缩小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①③④

解析:

第7题,目前世界联系越来越密切,一国的经济与整个国际经济环境密不可分,形同一体。

第8题,经济全球化首先得益于科技进步,跨国公司是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加强区域内部经济联系是走向经济全球化的阶梯。

答案:

7.D 8.D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说:

“日本国土比较小,其人力、军力、财力、物力均感缺乏,经不起长期的战争”,而“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国家,地大物博、人多、兵多,能支持长期的战争。

”并将此作为中国最终能战胜日本侵略的重要依据。

据此回答9~10题。

9.上述论断主要体现了国力构成要素中的(  )

A.基本实体B.经济力量

C.军事力量D.内政外交

10.目前,日本国力强于中国,其优势主要体现在(  )

A.基本实体与经济力量B.内政外交与科学技术

C.经济力量与内政外交D.经济力量与科学技术

解析:

第9题,综合国力主要由五个要素组成,即基本实体、经济力量、军事力量、内政和外交、科学和技术等。

第10题,国土面积、资源和人口等属于基本实体。

日本是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国力强于中国,优势主要体现在经济力量与科学技术领先于中国。

答案:

9.A 10.D

11.(2009年高考广东卷)有人把发展中国家为了扩大出口,不计环境成本,低价出售资源产品的行为称为“环境倾销”。

要从根本上扭转这种不合理的现象,下列选项最适当的是(  )

A.发展中国家实施产业结构升级

B.发达国家不需要对此承担责任

C.增加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顺差

D.国际贸易中要大幅度提高资源价格

解析:

选A。

发展中国家不计环境成本,低价出售资源产品,只有实施产业升级,增加产品附加值,才能获取更多利润。

从根本上扭转这种不合理现象。

二、综合题

12.(2011年华南师大附中模拟)太平洋及周边地区,无论是政治地理和经济地理格局,还是其资源环境的重要性,都备受世界关注,成为当今世界最主要的热点地区之一。

阅读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太平洋西部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是________,形成该气象灾害的天气系统是________;太平洋地区影响人类生存的主要地质灾害是__________,本区这一灾害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区是________,近年来该产业不断向东南亚、墨西哥及该国南部转移,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太平洋西部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吸引直接投资具有的突出优势是(  )

A.资源和劳动力优势

B.技术和资金优势

C.科技和基础设施优势

D.制造业和金融业发达的优势

(4)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个地区出现了哪些区域性经济集团?

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

解析:

西北太平洋是世界三大台风多发区之一,太平洋周边地区火山和地震灾害频发。

太平洋西北的亚洲地区人口多、资源丰富,吸引发达国家的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此。

环太平洋地区的区域集团包括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东盟等。

答案:

(1)台风 热带气旋(热带低气压) 火山、地震 地处太平洋板块与其他板块交界处,板块碰撞挤压而形成

(2)“硅谷” 廉价劳动力 廉价土地

(3)A

(4)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

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

1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有关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朝鲜、伊朗及周边国家、海域图。

(1)图中字母代表的海域: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2)图中字母代表的国家:

F________,G________,H________,I________,J________,K________。

(3)朝鲜和伊朗的地形的共同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朝鲜和伊朗纬度位置相近,但气候类型不同。

两国的气候类型分别是什么?

形成不同气候类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