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届高考生物命题比赛试题22.docx
《浙江省杭州市届高考生物命题比赛试题2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杭州市届高考生物命题比赛试题22.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杭州市届高考生物命题比赛试题22
浙江省杭州市2019届高考生物命题比赛试题22
考生须知:
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学校、班级、姓名、试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
1.(原创)下列结构中能作为区别动植物细胞最可靠依据的是
A.叶绿体B.液泡C.细胞壁D.中心体
2.(原创)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不会导致
A.水产品损失B.热带疾病传播范围扩大
B.C.全球降雨格局改变D.南极冰盖融化
3.(原创)下列育种方式中未利用染色体畸变原理的是
A.诱变育种B.杂交育种C.单倍体育种D.多倍体育种
4.(原创)沙漠绿洲指沙漠中具有水草的绿地。
下列关于该地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绿地的出现是原生演替的结果B.绿地的各层次上都有动物栖息
C.绿地中的生物大多呈均匀分布D.沙漠绿洲反映出空间异质性
5.(原创)下列关于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及分析,叙述错误的是
A.选用豌豆进行杂交时需要考虑雌蕊和雄蕊的发育程度
B.F2中出现3:
1分离比的原因是F1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
C.其他6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结果能排除3:
1的偶然性
D.孟德尔用测交实验直接证明F1产生两种比例为1:
1的配子
6.(原创)下列关于腺垂体及其分泌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下丘脑分泌的调节激素通过垂体门脉到达腺垂体
B.腺垂体分泌的激素未必都作用于其他内分泌腺
C.促甲状腺激素能通过调节作用影响下丘脑的活动
D.生长激素可能促进甲状腺细胞增大及蛋白质合成
7.(改编)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个体发育是通过细胞分化过程实现的
B.细胞分化过程受到严格地调控
C.正常发育的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有序分化
D.细胞分化过程都是不可逆的
8.(改编)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大、小两个亚基在核仁中组装成核糖体
B.线粒体参与卵原细胞形成初级卵母细胞的过程
C.核孔是蛋白质和RNA等大分子物质出入的通道,小分子不能出入
D.洋葱的根尖细胞中无叶绿体,但用根尖细胞可以培养出含叶绿体的植物体
9.(原创)下图为温特进行的研究某种促进生长物质的实验。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证实了苗尖中存在的生长素能够促进生长
B.若将黑暗改成光照,所有组别的实验结果可能不变
C.①②③组对照说明是否弯曲与物质的分布有关
D.③组弯曲的原因是右侧细胞的体积和数量大于左侧
10.(改编)下列有关ATP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细胞内储存大量的ATP
B.线粒体是蓝细菌产生ATP的主要场所
C.ADP转化为ATP需要Pi、酶、腺苷、能量
D.ATP水解的放能反应往往与某些吸能反应相关联
11.(原创)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组织液不是所有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B.内环境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主要场所
C.骨骼肌细胞通过细胞膜直接从血液中吸收葡萄糖
D.内环境的变化都会引起负反馈调节来维持机体稳定
12.(改编)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马铃薯叶肉细胞和块茎细胞的细胞溶胶和线粒体均可产生CO2
B.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均不能将葡萄糖中化学能全部转化到ATP中
C.柠檬酸循环所需的酶主要分布在线粒体的外膜、内膜和基质中
D.酵母菌和乳酸菌均能进行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
13.(改编)下列有关蛋白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蛋白质热变性时肽键数减少B.癌细胞快速增殖过程中能合成大量粘连蛋白
C.RNA聚合酶催化的底物是RNAD.载体蛋白形状改变的过程,不一定消耗ATP
14.(改编)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选择的对象是对生存和繁殖有影响的可遗传变异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C.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
D.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减小
15.(改编)下图表示各类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风险。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儿童容易表现出②和③所指遗传病
B.②所指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很高
C.羊膜腔穿刺可以诊断①所指的遗传病
D.高血压和冠心病属于③所指遗传病
16.(原创)下列有关HIV进入人体后引起免疫反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HIV特异性识别并结合巨噬细胞表面的受体,进入细胞后其抗原被降解成肽
B.成熟的B细胞依赖膜表面的受体特异性识别HIV后,被致敏并准备开始分裂
C.巨噬细胞表面的HIV抗原—MHC复合体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后,辅助性T细胞被激活
D.效应毒T细胞特异性识别并结合嵌有HIV抗原—MHC复合体的巨噬细胞并消灭之
17.(改编)利用紫色的洋葱外表皮细胞和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可以探究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条件。
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观察质壁分离前,必须将装片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B.该实验可以观察到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但缺少对照实验
C.在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活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D.不同浓度蔗糖溶液下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滴加清水后都能复原
18.(改编)对某地一种群数量进行调查,结果如图所示。
其中δ=前一年种群数量/当年种群数量。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t1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
B.t1时种群内可被捕食的个体最多
C.t3时种群内个体面临的生存压力较t2时刻小
D.t3-t4时间内种群数量在K值上下波动
19.(原创)右图为某正常男性核型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图体现了个体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特征的全貌
B.核型图有种的特异性,可以用来诊断遗传病
C.X与Y染色体形态差异较大,可能存在等位基因
D.根据染色体上的基因数量和种类将其分为7组
20.(原创)屈反射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它使肢体从伤害性刺激上缩回,以保护肢体不受伤害性刺激损伤。
下图表示屈反射的反射弧,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屈反射的反射弧涉及多个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
B.受到刺激腿的伸肌收缩,屈肌舒张以完成腿缩回
C.若在①②神经纤维上接电表,则①偏转、②不偏转
D.图中BD所指的神经元可能都是抑制性中间神经元
21.(原创)下列关于哺乳动物卵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裂前期,细胞两极发出纺缍丝形成纺缍体
B.分裂中期,配对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上
C.分裂后期,“赤道面”上的环沟将胞质均等分裂
D.分裂末期,磷脂和蛋白质重新结合形成核膜
22.(改编)用3H标记蚕豆(2n=12)根尖分生区细胞的DNA分子,再将这些细胞转入含秋水仙素的普通培养基中培养。
若秋水仙素对细胞连续发挥作用,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中DNA第二次复制完成时,每条染色体的单体均带有3H标记
B.细胞分裂n次以后,带有标记的染色体数量始终为24条
C.通过对细胞中不含单体时的染色体计数,可推测DNA复制的次数
D.通过检测DNA链上3H标记出现的情况,可推测DNA的复制方式
23.(原创)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密度梯度离心技术分离噬菌体外壳与菌体
B.保温时间长短不会影响35S放射性的分布
C.子代噬菌体检测到32P表明蛋白质未进入细菌
D.该实验人为将噬菌体的DNA与蛋白质分离
24.(改编)右图是某二倍体动物(2n=6)体内的一个细胞的分裂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细胞为第一极体
B.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C.该细胞内有2个染色体组,2对同源染色体
D.形成该细胞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异常
25.(改编)如图为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处有RNA聚合酶参与,并消耗细胞呼吸产生的ATP
B.②处有核糖体参与,翻译结束后形成的多条肽链完全相同
C.①②两处分别表示转录和翻译,都能合成生物大分子
D.①②两处都发生了碱基互补配对,配对方式均为A和U、G和C
26.【加试题】(改编)希尔反应活力测定的基本原理:
将叶绿体加入DCIP溶液并照光,水在光照下被分解,产生氧气等,而溶液中的DCIP被还原并发生颜色变化,这些变化可用仪器进行测定。
某种细胞分裂素对植物光合作用和生长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细胞分裂素浓度(g·
L-1)
叶绿素含量
(mgchl·
gFW-1)
光合速率(μmolCO2·
m-2·s-1)
希尔反应活力(μmolDCIPRed·
mgchl·h-1)
叶片氮含量(%)
生物量
(g·
plant-1)
0
1.58
6.52
13.55
1.83
17.65
0.5
1.82
7.82
25.66
1.94
22.95
1.0
2.34
8.64
32.26
1.98
27.44
2.0
2.15
8.15
27.54
1.96
23.56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希尔反应模拟了叶绿体光合作用中光反应阶段的部分变化
B.希尔反应活力可通过测定DCIP溶液颜色变化得到,也可通过测定CO2的消耗量得到
C.叶绿素含量增加可能与施用细胞分裂素后导致叶片氮含量增加有关
D.施用细胞分裂素可延迟叶片衰老,使总初级生产量大于呼吸,从而增加植物的生物量
27.【加试题】(原创)学习、记忆是动物适应环境、使个体得到发展的重要功能。
通过电刺激实验,发现学习、记忆功能与高等动物的海马脑区(H区)密切相关。
如果在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100次/秒、持续1秒的强刺激(HFS),在刺激后几小时之内,只要再施加单次强刺激,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都会比未受过HFS处理时高2~3倍,研究者认为是HFS使H区神经细胞产生了“记忆”。
下图为这一现象可能的机制。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某种处理后A受体总量无明显变化,而细胞膜上的A受体数量明显增加,为图中II过程提供了实验证据
B.传入神经末梢兴奋,释放的谷氨酸以胞吐方式运送到海马脑区神经细胞膜处发挥作用C.为验证“A受体胞内肽段(T)被C酶磷酸化后活性增强”,对照组所用短肽的氨基酸数目与T不同
D.图中内容从细胞水平揭示了学习、记忆的一种可能机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28.【加试题】(原创)某植物花色有蓝色和紫色,受到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染色体上且均不在Y染色体)的控制。
将纯合蓝花雌株与纯合蓝花雄株杂交,得到F1,F1继续杂交得到F2,结果见下表。
若不考虑致死情况及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F1
F2
雌性
全为蓝花
全为蓝花
雄性
全为蓝花
蓝花:
紫花=5:
3
A.F1雌株和F2紫花雄株杂交,后代雌雄均有6种基因型,表现型及比例均为蓝花:
紫花=7:
5
B.F1雄株和F2雌株杂交,后代雌雄均有6种基因型,表现型及比例蓝花雌株:
蓝花雄株:
紫花雄株=16:
13:
3
C.F2蓝花植株自由交配,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蓝花雌株:
紫花雌株:
蓝花雄株:
紫花雄株=193:
7:
165:
35
D.F2雌株与紫花雄株自由交配,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蓝花雌株:
紫花雌株:
蓝花雄株:
紫花雄株=19:
5:
19:
5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4分)
29.(6分)(改编)图1表示某湖泊中两种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直线P表示Nt+1=Nt;图2表示该湖泊中不同体长露斯塔野鲮鱼的食性比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甲生物在C点时,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是 ;F点时乙种群的出生率 (填“大于”、“等于”、“小于”)死亡率;Nt小于a时,甲、乙两条曲线中 曲线所代表的生物更易消亡。
(2)调查发现该湖泊中的绿藻、蓝藻是露斯塔野鲮鱼和罗氏沼虾的食物,罗氏沼虾又是露斯塔野鲮鱼的食物。
①体长为2.8cm的露斯塔野鲮鱼增重4g需要消耗藻类的量是体长为6.6cm的野鲮鱼的增重4g需要消耗藻类的量的 倍(传递效率为10%)。
②在藻类爆发的季节,为尽快控制藻类的数量,应向该湖泊中投放体长至少为 cm的露斯塔野鲮鱼,一段时间后,还可以捕捞野鲮鱼供人们食用。
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投放这一体长野鲮鱼的原因是 。
30.(7分)(改编)为研究种植密度较高的玉米田中去叶对单株和群体产量的影响,研究者选取开花后3天的植株进行处理,从顶部去除不同数量叶片,每隔13天测定穗位叶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代表单株产量),同时在一定面积样方中测定群体光合速率(代表群体产量),结果如图1和图2所示。
图3为正常玉米幼苗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
(注:
穗位叶位于植株中下部,其生长状况直接影响玉米子粒中有机物的积累量)
(1)由图1可知,去叶第13天测定时,穗位叶的叶绿素含量随着 而增大。
本实验中穗位叶的叶绿素含量始终高于空白对照组的处理为 。
(2)由图2可知,随顶部去除叶片数量增加,单株的光合速率持续增加,原因可能是穗位叶获得的 更充足。
综合上述结果可推测,种植密度较高的玉米田中,采取 的措施可使玉米单株光合速率和群体光合速率增长趋势一致。
(3)图3的A点时叶肉细胞中O2的移动方向是 。
温室栽培该植物,为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应控制的最低温度为 ℃。
图中 点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是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的两倍。
31.(7分)(改编)1994年,继摩尔根发现果蝇红、白眼色(基因用R、r表示)的遗传规律后,瑞士科学家在果蝇杂交实验中获得了一些无眼突变体。
下表是四对果蝇的杂交实验和结果。
请回答下列问题:
杂交实验
亲本
子一代
组合一
红眼♀×红眼♂
红眼♀∶红眼♂∶白眼♂∶无眼♀∶无眼♂=6∶3∶3∶2∶2
组合二
白眼♀×无眼♂
红眼♀∶白眼♂∶无眼♀∶无眼♂=1∶1∶1∶1
组合三
无眼♀×红眼♂
红眼♀∶白眼♂∶无眼♀∶无眼♂=1∶1∶1∶1
组合四
红眼♀×无眼♂
红眼♀∶红眼♂∶白眼♂∶无眼♀∶无眼♂=2∶1∶1∶2∶2
(1)无眼性状是基因突变所致,眼色和有无眼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它们位于 对染色体上,理由是 。
(2)若控制果蝇有眼、无眼的基因用E、e表示,则组合二亲本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 ,组合四亲本无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 。
(3)现有一纯系野生型Ⅳ号染色体三体果蝇,该果蝇形成的原因是父本(或母本)形成配子时,。
若该野生型三体果蝇能产生可育配子,欲验证控制无眼性状的基因是否在第Ⅳ号染色体上,用该果蝇与表中组合四亲本无眼雄果蝇进行杂交得F1,F1个体间自由交配,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
①若野生型∶无眼= ,则说明控制无眼性状的基因在第Ⅳ号染色体上;
②若野生型∶无眼= ,则说明控制无眼性状的基因不在第Ⅳ号染色体上。
32.【加试题】(14分)(改编)回答下列
(一)、
(二)小题:
(一)回答与微生物培养及应用有关的问题:
某生物兴趣小组通过测定土壤中的微生物的种类、含量等来了解其土质情况,并做了相关微生物的分离工作。
回答相关问题:
(1)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 ,这是研究和应用微生物的前提。
(2)从土壤中分离纤维素分解菌时,常从公园里、街道旁、花盆中的土壤或是农田、菜园土选取土壤,原因是 。
铁铲和信封在取样之前要进行 处理。
(3)他们在测定微生物的数量时,细菌一般选用104、105、106倍的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而真菌则选用102、103、104倍的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原因是 。
(4)该小组对某种菌进行扩大培养时等分为两组,A组静置培养,B组振荡培养。
结果发现B组比A组的细菌要多得多,原因是 (答两点)。
(5)小组进一步发现,该土壤中只有一种真菌,欲使其从土壤中与其他细菌分离开,可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液中加入 。
分离纯化后提取其DNA测序发现含有产脲酶的基因序列,请设计实验证明该种真菌可合成脲酶(简要说明实验步骤,结果,结论。
相关试剂、仪器、菌种等都可提供) 。
(二)回答与克隆猴培育有关的问题:
美国科学家曾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宣布运用传统的体细胞核转移技术成功得到恒河猴的克隆胚胎,这意味着克隆人胚胎即将出现。
之后,日本学者和美国学者分别在《细胞》和《科学》杂志上发表重量级论文,他们用逆转录病毒为载体,将四个不同作用的关键基因间接转入体细胞内,令其与原有基因发生重组,然后让体细胞重新返回到“生命原点”,变成一个多功能的干细胞,具有胚胎干细胞的特性。
2017年11月,我国科学家突破了体细胞克隆猴的世界难题,成功培育出世界上首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和“华华”。
这标志着我国将率先开启以猕猴作为实验动物模型的时代。
(1)传统的细胞核移植技术中,受体卵母细胞处于 期。
(2)我国克隆猴利用的是猴胎儿成纤维细胞,该细胞是已分化的体细胞,从理论上分析,它具有细胞的全能性,这是因为 。
(3)上述材料中“载体”的遗传物质的化学本质是 。
“关键基因”属于 (填“结构基因”或“调控基因”)。
(4)让体细胞回到“生命原点”,帮助其恢复全能性,类似于植物组织培养中的 过程,胚胎干细胞在形态上表现为 的特征。
(5)在猴的克隆过程中,采用了哪些技术()
①动物细胞培养②细胞克隆③细胞核移植④体外受精
⑤胚胎体外培养⑥胚胎移植⑦胚胎分割
A.①②③⑤B.①③④⑤⑥C.①③⑤⑥⑦D.①③⑤⑥
33.【加试题】(10分)(改编)科研工作者用LCM病毒分别感染A或Q品系小鼠,7天后杀死小鼠,取脾脏细胞(含效应T细胞),再取以51Cr标记的经LCM病毒处理的A或Q品系小鼠吞噬细胞,将获得的脾脏细胞与吞噬细胞混合培养一段时间,测定51Cr释放率,结果如表所示。
组别
效应T细胞的来源
吞噬细胞的来源
吞噬细胞的51Cr的释放率(%)
品系
是否注射LCM
感染了LCM病毒
未感染LCM病毒
①
A
否
A
49.6±2.5
43.5±1.6
②
A
是
A
77.5±4.2
47.0±3.5
③
A
是
Q
44.0±2.9
41.0±2.4
④
Q
否
Q
46.5±3.6
44.4±6.2
⑤
Q
是
Q
72.5±5.2
40.0±2.9
⑥
Q
是
A
52.9±3.0
48.6±3.9
(1)小鼠体内的吞噬细胞是LCM病毒侵染的 ,①、④组中的吞噬细胞在实验期间由于自然死亡等原因裂解而释放51Cr。
②、⑤组实验说明,经免疫后的效应T细胞对 的吞噬细胞没有裂解作用。
②、③组及 组说明,经免疫后的效应T细胞只能裂解其中受病毒感染的吞噬细胞。
(2)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效应T细胞表面受体识别靶细胞的过程,除了与靶细胞表面的 有关外,还受到了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类分子)的限制。
MHC类分子是细胞膜表面的一种糖蛋白,是引起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主要抗原。
依据上述实验,科学家提出两种假说:
假说一:
效应T细胞表面可能有两种受体, ,
效应T细胞才能裂解靶细胞。
假说二:
效应T细胞表面只有一种受体,识别的是 结合的复合物。
为了证明上述假说,有人获得了表中的两种效应T细胞:
效应T细胞A
效应T细胞B
识别的MHC类分子
X
Y
识别的病毒抗原
M
N
将效应T细胞A表面的一种受体蛋白的基因导入到效应T细胞B中,结果效应T细胞B也能裂解带有X的被病毒(带有M抗原)感染的靶细胞,此结果支持 。
(3)某些肿瘤细胞能够逃避免疫细胞的监控,请预测细胞癌变过程中细胞膜表面MHC类分子数的变化趋势(以坐标曲线图形式表示预测结果)。
2019年高考模拟试卷生物卷答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4分)
29.(6分)
(1)
(2)①②
30.(7分)
(1)
(2)
(3)
31.(7分)
(1)
(2)
(3)
32.(14分)
(一)
(1)
(2)
(3)
(4)
(5)
(二)
(1)
(2)
(3)
(4)
(5)
33.(10分)
(1)
(2)
(3)
2019年高考模拟试卷生物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C
A
B
C
D
C
D
C
B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B
D
C
B
A
C
B
D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C
A
B
C
D
B
A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4分)
29(6分)
(1)减少 等于 甲
(2)①22/13倍(约1.7倍) ②4.2 植食性比例较高,食物链短,能量利用率高
30(7分)
(1)去叶程度的增强 去除2片叶
(2)光照和CO2(答全给分)适度去除顶部叶片
(3)从叶绿体移向线粒体 20B、D(答全给分)
31(7分)
(1)两子一代中红眼和白眼的表现型比例有性别差异,有眼和无眼的表现型比例无性别差异,即有眼和无眼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和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EeXrXr eeXRY
(3)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第Ⅳ号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或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第Ⅳ号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 ①8∶1②3∶1
32【加试题】(14分)
(一)
(1)防止杂菌入侵
(2)土壤中含纤维素较多,纤维素分解菌含量较高,起到了初步筛选(富集)作用 灭菌 (3)土壤中细菌的含量比真菌多
(4)振荡培养一方面提高了溶氧量,另一方面使营养液和菌体充分接触,提高了营养液的利用率
(5)青霉素(抗生素) 将该菌接种到加入酚红指示剂的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若变红,说明该种真菌可产脲酶
(二)
(1)减数第二次分裂中
(2)成纤维细胞的细胞核中含有猴的全部核基因
(3)RNA 调控基因 (4)脱分化(去分化) 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
(5)D
33【加试题】(10分)
(1)宿主细胞(靶细胞) 未感染LCM病毒⑤⑥同一品系
(2)特异性抗原 分别和特异性抗原及MHC类分子结合,只有两种受体都和相应的抗原匹配时MHC类分子和特异性抗原 假说二
(3)
(标题、坐标轴、曲线各1分)
细胞癌变过程中膜表面MHC类分子数变化示意图
双向细目表
教材
章
知识内容
必考
加试
题号
必修一
一、细胞的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