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意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392505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意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山西省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意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山西省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意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山西省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意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山西省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意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意见.docx

《山西省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意见.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省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意见.docx

山西省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意见

山西省2010年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意见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山西综合试验站,山西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

一、我省小麦生产特点

2009年我省小麦播种面积为1095万亩,较去年增加3.8万亩。

今年我省小麦生产情况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底墒充足,播种质量好。

小麦播种期间,全省大部分地区底墒足、表墒好(旱地麦田0~20cm、20~40cm、40~60cm、80~100cm、100~150cm和150~200cm土壤含水量分别为13.74%、14.03%、14.35%、15.08%、13.38%、10.65%和9.68%),播期集中,底肥充足,秸秆还田、整地、播种质量好于往年,出苗快、苗齐、苗匀、苗全。

二是播后降温早,积温不足。

10月份气温较高;11月2日,气温急剧下降,最低温度(临汾市)降到-1.8℃,3日最低温度降到-2.4℃;11月9~12日,我省普降中到大雪,雪后持续低温。

去年11月至今年1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0.5℃左右,为1987年以来最低值,也是近7年以来首次低于常年,有效积温比去年同期减少60~200℃,造成积温不足。

三是气温低,入冬早。

今年初雪日期比常年偏早25~35天,雪后持续低温,气温较常年偏低,使得我省小麦提前停止生长,与常年相比今年我省小麦停止生长较往年早20~30天,是一个明显的“秋短冬长”年。

四是旱地多属壮苗,水地苗情偏小。

旱地小麦播期集中在9月下旬,出苗齐,出苗快,降雪低温有效地控制了冬前旺长,因此旱地多属壮苗,旺苗明显减少,弱苗主要集中在一年二熟制的旱地麦田。

水地小麦叶龄偏小,生长量不足,次生根偏少,尤其是一年二熟制的晚播麦田,生长发育较差,分蘖减少,群体不足;但正茬麦田好于复播麦田,适播好于迟播,冬浇好于未冬浇,整地播种质量高的好于整地播种质量差。

五是部分麦田冻害偏重。

11月2日,气温急剧下降,由于缺乏抗寒锻炼,造成部分麦田发生冻害,冻害较重的麦田,麦苗上部叶片发黄,冻害较轻的麦苗叶尖发黄,个别田块甚至出现死苗现象,尤其是播种浅、晚播麦田和个别品种冻害偏重发生,增加了田间管理的难度。

二、墒情

2009年7~9月份降雨量(临汾市)为205.1mm,较去年同期多40.6mm;10月份降雨量为24.1mm,11月份降雨量为35.30mm,较去年同期多46.0mm;2009年12月到2010年1月,降雨(雪)量仅为1.23mm,较常年偏少80%;2月10~15日我省普降中到大雪,降雨量为6.9mm,使连续2个多月旱情得到一定程度缓解。

2月21日襄汾县、尧都区和洪洞县麦田土壤含水量测定结果(表1)表明,土壤表墒得到有效补充,为我省小麦正常返青提供了很好的土壤水分条件。

未地膜覆盖旱地麦田0~20cm和20~40cm土壤含水量分别为15.18~16.93%和12.66~14.32%,地膜覆盖麦田土壤含水量在20.15%和15.41%;水地0~20cm和20~40cm未冬灌麦田土壤含水量为20.88%~22.56%和20.84~22.37%,冬灌麦田土壤含水量分别为24.54~31.78和22.37~19.34%。

从目前测定结果看,我省南部麦田土壤墒情较好。

表1山西省麦田土壤墒情(铝盒烘干法测定%)

土层(cm)

水地

旱地

襄汾张槐

尧都洪堡

洪洞西桥庄

尧都岳壁村(未覆盖)

冬浇

未冬浇

冬浇

未冬浇

未覆盖

覆盖

9-28播种

10-4播种

2-21

0~20

24.54

20.88

31.78

22.56

15.62

20.15

15.18

16.93

20~40

22.37

19.78

19.34

20.84

12.66

16.21

14.32

15.41

40~60

23.69

21.62

18.91

16.23

10.87

12.581

13.36

13.98

60~80

24.66

23.56

20.12

15.51

13.45

14.64

80~100

24.51

20.01

19.81

15.81

13.11

13.85

三、苗情

目前我省麦田冻土层已全部解冻,旱地小麦已进入返青期,水地小麦生长点已转绿,开始返青。

次生根开始喷发,根系粗壮嫩白,毛细根较多。

旱地多为壮苗,旺苗、弱苗较少,次生根多于常年;水地麦田亩总茎数较常年少5.0~10万,但次生根略好于往年。

目前全省总体苗情旺苗、一类苗、二类苗和三类苗的比例为0.8∶5.2∶3.6∶0.4(表2)。

具体为一年一熟制的旱地麦田以一类苗和二类苗为主,主茎5叶一心~6叶,分蘖3~4个,次生根4.8~9.8条,有极个别因播种过早的旺苗;一年二熟制的旱地麦田,因播种过晚,有极个别的三类苗,较去年同期旱地小麦亩总茎数多4.5~9.8万,单株分蘖多0.5~1.0个分蘖,次生根多1.8~3.5条。

尧都区水地麦田调查,9月30日播种,主茎5叶一心~6叶,分蘖3~4个;10月5日播种,主茎4叶一心~5叶,分蘖2~3个;10月10日播种,3叶一心~4叶,分蘖1~2个。

10月15日播种,主茎2叶一心~3叶,无分蘖。

与去年同期相比亩总茎数减少5.2~11.3万,单株分蘖减少0.3~1.2个,次生根较去年平均多1.1条。

表2山西省南部麦区苗情

项目

旺苗

一类苗

二类苗

三类苗

总比例

0.8

5.2

3.6

0.4

旱地

播期(月-日)

9.20以前

9.20~9.27

9.28~10.4

10.5以后

亩总茎数(万)

90~105

70~90

50~70

40~50

单株分蘖(个)

4.0~5.0

3.0~3.5

1.0~2.0

0.5

单株次生根(条)

12.2~13.8

8.5~9.8

4.8~6.5

1.5~1.8

水地

播期(月-日)

9.30以前

10.1~10.5

10.6~10.10

10.13~10.18

亩总茎数(万)

85~100

60~85

50~60

40

单株分蘖(个)

4.0~4.5

3.0~4.0

1.0~2.0

0~0.5

单株次生根(条)

7.3~9.8

5.0~7.4

2.6~3.8

0.2~0.6

四、春季管理建议

春季是小麦营养与生殖生长并进的旺盛阶段,相继将进入返青、起身、拔节阶段,是构建合理群体结构、培育健壮个体和决定亩成穗数和穗粒数,并为增加粒重打基础的关键时期,也是小麦一生中促弱转壮,稳壮控旺的管理关键时期。

针对我省降雪早、入冬早造成的麦田冬前管理缺失,水地冬浇面积少,浇水时间偏晚的特点,结合目前土壤墒情和苗情,早春管理应采取分类指导,因地、因苗,分类管理,促弱稳壮,增蘖长根、御寒抗冻,防旱保墒,总体上突出一个“早”字,狠抓一个“好”字,即要早筹划、早准备、早动手,措施前移,用好肥与水。

旱地小麦应立足保墒抗旱,稳壮控旺,确保成穗数,提高穗粒数和粒重;水地小麦应以促为主,促弱转壮,管理措施前移,弥补冬前管理不足,促进春季分蘖成穗,增加穗粒数,培育健壮个体,构建合理群体、提高成穗数,增加粒重,确保今年小麦丰产高产。

1、各类麦田返青期普遍进行中耕划锄镇压

对于坷垃多的麦田,镇压可压碎坷垃,沉实土壤,弥封裂缝,减少蒸发和避免根系受旱;特别是旱地麦田,镇压可提墒、保墒、抗旱;对旺长麦田,镇压可抑制地上部生长,控旺转壮。

镇压要结合划锄进行,先压后锄。

返青期划锄能保墒、提温、消灭杂草,促进弱苗早发快长,锄地时要锄细、锄匀、锄平、不留坷垃、不压麦苗,去除杂草。

2、旱地麦田应立足抗旱保墒,科学管理

旱地麦田虽底墒和表墒较好,但我省十年九春旱且多风,跑墒严重,因此,应立足抗旱保墒提墒,是确保旱地小麦高产关键。

一是强化镇压措施;二是趁墒追肥,趁早春土壤返浆或下小雨后,用化肥耧或开沟施入氮肥,对增加亩穗数和穗粒数、提高粒重、增加产量有突出的效果。

对底肥未施磷肥的麦田在追施时应配施磷酸二铵;三是酌情叶面喷肥,对于墒情较差麦田,可每亩用尿素2~3公斤,兑水100公斤,叶面喷施,可以起到以肥济水,提高抗旱效果的作用。

四是一般麦田,可在起身至拔节期间趁雨追肥,提高粒重。

 3、水地麦田根据苗情分类指导,科学施肥浇水

(1)水地麦田虽然土壤墒情较好,但存在土壤悬松翘墟,麦苗吊根、根系发育不良等现象,特别是秸秆还田,未冬浇麦田更为严重,次生根1~2条,因此不论墒大墒小都应浇返青水,以塌实土壤,使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促进次生根喷发。

(2)三类麦田主攻返青肥水管理

目前亩总茎数不足40万播期较晚的三类弱苗麦田,管理上应以促为主,因苗龄2叶一心~3叶,无分蘖和次生根,吸收肥水和对气温调节能力均较差,管理上应解决好肥水措施与增温促早发的矛盾。

对墒情较差,群体偏小的地块,墒情差是主要矛盾,应在返青期进行肥水管理。

肥力水平一般,土壤墒情较好、群体较小的麦田,肥料和群体是主要矛盾,应分两次进行追肥,第一次在返青中后期,5cm地温稳定于3℃时开始,结合浇水亩施尿素5公斤左右;促进春季分蘖,以增加亩穗数。

第二次在拔节后期,结合浇水亩补施尿素5~7公斤,促进小麦发育,以提高穗粒数。

肥力水平较高,墒情较好地块,群体偏小,群体小是主要矛盾,应早中耕、增地温,促苗早发快长,肥水管理应适当推迟,并根据苗情转化情况进行追肥,一般亩追施尿素7.5~10公斤左右。

灌后及时中耕提温保墒等多管齐下促进多发快长,促进苗情转化升级。

(3)二类麦田主攻起身肥水管理

目前亩总茎数在40~60万的二类麦田,春季肥水管理的重点是巩固冬前分蘖,适当促进春季分蘖发生,提高分蘖的成穗率。

地力水平一般,亩茎数45~50万的二类麦田,应在小麦起身初期浇水追肥,一般亩追尿素7.5~10公斤,并配施一铵或二铵2.0~2.5公斤,达到氮磷同补;地力水平较高,亩茎数50~60万的二类麦田,在小麦起身中期浇水追肥,亩追尿素5~7.5公斤。

土壤墒情较差地块,追肥、浇水时间酌情提前。

灌水后墒情一旦适宜应进行尽快中耕保墒提温,避免龟裂漏风跑墒。

(4)一类麦田主攻拔节肥水管理

目前亩总茎数在60~80万的一类壮苗麦田。

管理上应促控结合,通过耙耱或中耕锄划,破除板结,弥合裂缝保墒,达到控上促下,适当抑制春季无效分蘖,促蘖盘根,以提高分蘖成穗率,促穗大粒多。

肥力水平较高,浇过冬水,亩总茎数在65~80万的一类麦田,过早浇水追肥会造成群体偏大旺长,后期早衰,应将肥水管理后移到拔节中末期,有效控制无效分蘖,延缓衰老,提高粒重。

肥力水平一般,浇过冬水,亩总茎数在60~65万的一类麦田,可在拔节初期进行浇水,并结合浇水亩追尿素7.5~10公斤。

(5)旺苗麦田的肥水管理

 目前亩茎数达85万以上的旺苗田,植株较高,叶片较长,主茎和低位蘖穗分化进程提前,早春易发生冻害。

拔节期以后,容易造成田间郁蔽、光照不良,易倒伏。

春季肥水管理应控促结合。

一是早春应镇压蹲苗,避免过多春季分蘖发生,肥水管理应根据苗情在拔节期结合浇水亩追施尿素5~10公斤。

二是起身期喷施调节剂,防止生育后期倒伏。

三是对有脱肥现象的麦田,如果群体不大,在起身初期追肥浇水;如果群体偏大,可在起身后期追肥浇水。

一般每亩追施尿素5~10公斤左右,防止旺苗转弱苗。

4、冬季冻害麦田补救管理措施

小麦进入冬季后至越冬期间由于寒潮降温引起冻害。

冻害根据植株症状分为二类:

一类是严重冻害,这类主茎和大分蘖冻死,心叶干枯,将影响产量;另一类是一般冻害,症状表现为叶片黄白干枯,但主茎和大蘖都未冻死,对产量基本没有影响。

严重冻害虽主茎和大分蘖冻死,而小分蘖还保持青绿,且大蘖基部还有小分蘖的蘖芽,经过肥水促进,这些小分蘖和蘖芽可成为能够成穗的有效分蘖。

因此冻害发生后应采取积极补救措施,弥补损失。

(1)及时追施氮素化肥,促进小分蘖迅速生长

主茎和大分蘖已冻死的麦田,要分二次追肥。

第一次应在田间解冻后即亩追施速效氮肥尿素7.5公斤,要求开沟施入,以提高肥效;缺墒麦田兑水施用;缺磷的地块可尿素和磷酸二铵混合施用。

第二次在拔节期结合浇水施肥,每施7.5公斤尿素。

一般受冻麦田,仅叶片冻枯,没有死蘖现象,早春应及早划锄,提高地温,促进麦苗返青,在起身期追肥浇水,提高分蘖成穗率。

(2)加强中后期肥水管理,防止早衰

受冻麦田因养分消耗较多,后期容易发生早衰,在春季第一次追肥的基础上,应根据麦苗生长发育情况,在拔节期或挑旗期适量追肥,促进穗大粒多,提高粒重。

5、加强病虫草害预测预报,做到早发现、早防治

 春季是各种病虫草害多发的季节。

随着气温回升,病虫草害的发生和危害程度将迅速上升,各地一定要做好病虫草害的测报,按照分期治理、混合施药兼治多种病虫草技术,并重点做好返青拔节期和孕穗期两个关键时期病虫害的防治。

根据地冬前病虫草害越冬基数调查,结合我省近年来病虫害发生态势、气象条件等综合因素,2010年我省麦红蜘蛛、麦蚜、麦田杂草偏重以上发生,主要病虫中等,局部偏重发生。

因此,应重点做好锈病、白粉病、全蚀病、纹枯病和吸浆虫、蚜虫、红蜘蛛等病虫的监测,做到早发现,早预防,综合防治病虫草害,降低病虫害损失。

随着气温回升,应密切关注红蜘蛛和锈病的发生,麦田红蜘蛛单行每米达600头应在中午前或下午3点后无风天气进行防治,亩用20%哒螨灵乳油20~40毫升或1.8%阿维菌素乳油10~20毫升,兑水40~50kg均匀喷雾;锈病一旦发现发病中心株(团)应做到“发现一点,防治一片”,亩可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30~40克、25%戊唑醇水乳剂25~33毫升、15%粉锈灵可湿性粉剂80克、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5~30克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40~50公斤均匀喷雾,间隔8~10天连喷3次。

2009年小麦播后气温偏高,墒情较好,为杂草出土滋生提供了有利条件,而降雪早和雪后持续低温,失去了冬前防除杂草的有利时机。

因此,应在小麦拔节前,日平均气温5℃以上的晴天进行一次彻底的杂草防除,减少争肥争水争光,南部麦区一般应在3月上中旬进行。

以播娘蒿、荠菜等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亩可用75%巨星干悬浮剂1克(可适量加入中性洗衣粉)、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麦帮锄、麦草克)10克或72%2,4-D丁酯乳油40毫升兑水30~40公斤喷雾;恶性杂草节节麦亩可用3%世玛油悬浮剂20~35毫升或3.6%阔世玛水分散剂15~20克、野燕麦亩可用6.9%骠马乳剂60~70毫升兑水30~40公斤喷雾。

禾本科与阔叶杂草混生的麦田,选用对症药剂适当减量混喷防除,以免药害发生。

遇到寒潮来临应停止防除,防除过程必须严格按照农药使用浓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喷雾一定要均匀、周到,切忌遗漏和重复喷雾,以防药害发生和防除不彻底。

6、密切注意天气变化,科学预防早春冻害

(1)晚霜冻害

3月下旬至4月上旬我省常有寒流侵袭,寒潮到来温度下降,地表温度降到0℃以下,发生霜冻危害。

因为此时气候已逐渐转暖,又突来寒潮,故也称为倒春寒。

防止早春冻害最有效措施是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在降温之前灌水;二是叶面撒施草木灰或熏烟等措施进行预防。

一旦发生冻害,要及时进行补救。

一是抓紧时间,追施速效化肥,促苗早发,一般亩追施尿素10公斤左右;二是中耕保墒,提高地温,增加分蘖数;三是喷施叶面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天达2116植物细胞膜稳态剂、复硝酚钠、己酸二乙氨基醇酯等),促进受冻小麦尽快恢复生长,增加分蘖,使小蘖赶大蘖、提高高位蘖成穗率、增加亩穗数,减轻损失。

(2)低温冷害

孕穗期遇到零度以上低温发生的危害称为低温冷害。

拔节后至孕穗挑旗期,小麦植株含水量较多、组织幼嫩,抵御低温的能力较弱,幼穗发育至四分体形成期(孕穗期)前后,对环境低温和水分缺乏极为敏感,尤其对低温特别敏感,若最低气温低于5~6℃就会受害,这时虽茎叶未受冻,无异常表现,但穗子的全部或部分小穗受害,表现为延迟抽穗或抽出空颖白穗,或麦穗中部分小穗空瘪,仅有部分结实,严重影响产量。

低温来临之前应采取灌水、烟熏等方法预防和减轻低温冷害的发生,一旦发生应及时追肥浇水,保证小麦正常灌浆,提高粒重。

7、严防畜禽啃青

春季不论是旺苗还是壮苗,畜禽啃青以后,一是造成绿叶面积减少,冻害加重,春季返青晚,苗情弱;二是啃青后部分小麦分蘖节遭受破坏,分蘖率明显下降,造成分蘖成穗率不高,籽粒秕瘦,影响产量;三是在土壤比较疏松时畜禽啃食时将部分麦苗连根拔出或拔断根系,造成缺苗;四是畜禽在麦田乱蹿乱踩,踩坏部分麦苗且破坏了土壤性状。

畜禽啃青后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减产,轻者减产10%左右,重者减产可达40%以上。

对已发生畜禽啃青的麦田,应尽早进行浇水,并根据啃青情况追施适量尿素或磷酸二铵,促进生长、增加春季分蘖,提高成穗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