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391052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4.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docx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docx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7班现有学生46人,男生27人,女生19人。

多数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在平时学习比较认真、努力、主动,他们接受新知识能力强,学习新知识较快,具有良好的数学学习基础。

这些学生平时作业认真,每次完成的质量也很好,测验成绩稳定,并且成绩也较好。

但是也有一部分的后进生,他们对学习数学学习不是很感兴趣,学习不主动,数学的基础比较差,计算能力和分析应用题的能力都不强,加之对学习马马乎乎的态度,平时没有较好的学习习惯,上课不专心听讲,注意力不集中、贪玩,老师留的作业不认真完成,这些学生在各种测验中成绩不尽人意,还需要加倍的努力。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

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对称、平移和旋转;简易方程;因数与倍数;多边形的面积;统计。

小数乘法和除法在实际生活中和数学学习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这部分内容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是小学阶段集中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在这一单元里安排了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它们的面积。

3.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数学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教学难点:

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是本册教材的难点教学内容.

三、教学措施

1.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思品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题、练习题的设计,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及思品教育因素,结合教材内容适时适度的对学生进行思品教育。

通过计算和应用题的解答,培养学生仔细的良好学习态度,以及题后验算的良好习惯。

2.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1)理解算理,掌握方法。

小数乘除法要求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关键是理解意义、掌握方法。

重点要让学生知道积的小数点的位置是根据积德变化规律来确定的。

(2)重视基础,要求适度。

小数乘除法的计算要求“比较熟练”,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只要求达到“正确‘。

同时对口算的训练要给予一定的重视,要掌握口算的基本技能,逐步提高计算能力。

(3)运用规律,合理计算。

整数的运算定律对小数的计算同样适用,教学时要培养学生观察题中的数据,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合理运算的意识,并注意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体验计算教学的开放性。

(4)验算检查,养成习惯。

小数的乘除法计算可以进行相互验算,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要进行“步步为营”或者“一步三回头”式的检查,重要的是使检查和验算成为学生的习惯,通过检查和验算,可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认真、塌实的学习态度和作风,让学生终生受益。

3.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数学能力。

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数学能力,是小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蕴含的因素,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四、教学时数及进度安排

周次

时间

内容

课时

2

9.2--9.8

小数乘法

4

3

9.9--9.15

小数乘法

4

小数乘法机动

1

4

9.16—9.22

小数乘法测试

2

对称、平移与旋转

3

5

9.23—9.29

小数除法

5

6

9.30—10.6

小学除法

5

7

10.7—10.13

小数除法

4

整理

1

8

10.14—10.20

小数除法测试

2

9

10.21—10.27

对称、平移与旋转

3

整理测试

2

10

10.28—11.3

简易方程

5

11

11.4—11.10

简易方程

5

12

11.11—11.17

简易方程

5

13

11.18—11.24

简易方程整理测试

5

14

11.25—12.1

多边形面积

5

15

12.2—12.8

多边形面积

5

16

12.9—12.15

多边形面积整理测试

5

17

12.16—12.22

因数与倍数

5

18

12.23—12.29

因数与倍数

5

统计

5

19

12.30—1.5

总复习

5

总复习

5

20

1.6—1.12

总复习

3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三册教学计划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任教班级

二年级三班

学生人数

40人

基本情况分  析

   本班共有学生40人。

上学期期末测查中,优秀率100%,合格率为100%,平均分97.3。

经过一学年的数学学习,学生对学习数学有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多数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了学习数学的能力。

上课时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去,能自觉地完成课内作业。

认  知

能  力

   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有一定的观察能力,能区分一些简单的形图形和方位,能较熟练地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具备了一定的数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个别同学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弱,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有的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审题能力及认真听题的习惯。

学习态度及习惯

   学生对学习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初步养成了观察、思考的良好习惯,能够主动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在生活中观察和实践。

并且,能自己学习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个别数学问题,但书写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另外,个别同学的听讲能力还需要加强。

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自己动脑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将是今后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任务。

初步学会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的能力,对身边的数学产生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

其他

   本学期,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认真听讲,学会交流,学会与小伙伴合作,能够喜欢数学,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学习数学的能力,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此外,注重培养形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我班的个别同学,如彭佳惠等,需要及时辅导,查漏补缺,让他们尽快地跟上来。

二、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

安排及特点

   本册教材是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

教材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运用和统计这四个领域来进行设计的教学的。

其中第一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第二单元(表内乘法一)、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二)、第五单元(除法的初步认识)、第七单元(表内除法)和第九单元的混合运算都属于数与代数的范围;第三单元的角的初步认识和第六单元的方向与位置属于空间与图形的范畴;第八单元的统计与可能性是属于统计方面的知识;另外教材还安排了两个实践活动:

“我们身上的小秘密”和“我喜欢的地方”。

教材把乘法的初步认识分出来,单独作为一个单元,更加重了学生的体验感悟,从体验生活中连加现象到体验同数连加现象,逐步引导学生体验,加大了学生的体验过程,为学生学习乘法奠定了坚实的经验基础。

教材富于童趣,渗透了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例如:

用变魔术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乘法的认识就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表内乘法

(二)更是从学生身边的剪纸、做沙包、折纸飞机和做中华结这些学生熟悉的制作引入学习的。

本册教材空间较大,其中的两个创新点很有特色,把同数连加的写法,写成乘法算式;用加法算乘法,改用口诀计算乘法这样计算起来就很简便。

本册教材

重点、难点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的初步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难点之一。

教材选取了学生感兴趣的变魔术、杂技等内容为素材,由“情境串”引发出“问题串”,利用儿歌的形式来学习乘法口诀,形式新颖有趣,教学时引导学生先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然后记住乘法口诀,为以后的混合运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混合运算也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时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引导学生理解算理,强调:

在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先算乘除法,在熟练的基础上正确计算。

根据学生实际和新课程理念,你准备如何科学、灵活地使用好教材

   对自主练习的学习,我会结合学生实际和周围环境的变化进行拓展练习。

例如:

学习表内乘法,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用不同的方式记住口诀,再灵活运用,在熟悉过程中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争取使每一个学生熟练掌握,还会想法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利用画面来引导学生理解画面意思,同时把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变成学生喜欢的学习形式,而且还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

学习《我们身上的小秘密》这个实践活动课,我会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分组进行,在测量、纪录结束后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看看自己发现了什么,最后总结:

拳头一周的长与脚长差不多,一庹长与身高差不多,如果有的同学提出“他的脚很大,身高却很矮”,我也会给予肯定,鼓励学生大胆发现并提出问题。

   “我学会了吗?

”的内容,我会把信息窗的内容、自主练习、活动课、聪明小屋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把它上成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数学课,因此,“我学会了吗”不是从属于主体数学课,而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综合练习,我会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可以作必要点拨、引导但不能代劳,从中发现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要多为学生创设小组合作的条件,使每个学生都有“说”的机会、“做”的时间,并从别人的思路中得到启示。

“我学会了吗”有助于扩展知识,提高认识能力,培养想象力、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

 

三、本年级教学目标 

根据学科、年段和本册教材,结合三个纬度拟定板块式教学目标

   数与代数

   能结合具体情景初步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知道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地运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

理解“倍”的意义。

知道简单的含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不带括号的),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能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算,能熟练的口算表内乘除法,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在现实生活中认识角,并能用带角的图形创作图画。

使学生喜欢学习数学,有主动学习的愿望,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决心。

   空间与图形

   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角。

能辨认直角、锐角、钝角。

会根据给定东、西、南、北中的一个方向,判断其余三个的方向。

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在东、西、南、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线路图。

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和理性。

   统计

   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队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在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统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并完成相应的图表。

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会的加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

,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实践与综合运用

   通过测量、整理、分析数据等活动,加深对所学长度单位的认识。

能在现实情境中辨认方向。

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结合感兴趣的事情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知识,共同讨论。

结合数学学习,观察生活中的数学,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四、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构想和具体措施

 

   关注课堂,这是教学改革不变的主题,结合区数学的重点“聚焦有效课堂,品味细节精彩”,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一、使生活问题数学化,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

本学期,我将充分发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使学习活动更加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能使学习效果得以最佳彰显。

   例如教学“4的乘法口诀”时,我让学生找出生活中哪些物品可以4个4个数(一张桌子4条腿,2长桌子8条腿……),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有了继续往下数的欲望,从而在兴趣盎然的氛围中编出了4的乘法口诀。

这样把生活问题数学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对数学倍感亲切,学起来新鲜、有趣,学习效果当然就立竿见影。

   我还会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例如,创设问题情境旅游买门票成人每张5无,小孩每张3元,2个老师和5个学生各需多少钱?

再如游玩中需要租观光船,大船每只限坐7人,小船每只限坐6人,大船每只租金6元,小船每只租金5元,42人要怎么样租船更合算?

通过解决诸多此类的实际问题,使数学问题生活化、趣味化,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作用,明确学好数学的必要性,更重要的是促进对知识的领会与掌握。

   我还会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去“做数学、悟数学”,使他们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感悟数学知识,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如教学“3的乘法口诀”时,我让学生动手摆三角形,边摆边数一个三角形需要几根火柴,摆9个三角形一共用几根火柴。

这样在实际操作中,让学生去经历、去感受3的连加过程,从而主动探索、发现出3的乘法口诀的编写与规律,亲身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对所学的知识印象也更加深刻。

   二、让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

   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在新课的伊始,我会创设和同学们一起做游戏的教学情境。

“同学们,老师今天想和你们一起玩一个拼图形的游戏,你们想玩吗?

”并要求学生在操作中,采取同桌竞赛的形式,同桌合作完成,看哪一桌摆出的图形多。

通过老师亲切、激励的话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其后,当学生成功地找出场景图、生活环境中的角后,我会抓住这一机会,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我会这样引导:

“刚才同学们拼出了各种各样的角,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可以变的角,你们可以吗?

”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

接着,我做示范,和学生一起做角,再让学生把角的两条边打开,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交流自己的发现。

我会把角画在黑板上,并揭示角各部分的名称。

然后同桌同学互相指出自己手中活动的角的各部分名称。

这样使学生更形象、直观、准确的识记角的各部分名称。

为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角的特征,我会进一步提问:

“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全班汇报。

在此基础上,出示练习:

判断下面的图形,那些是角?

那些不是角?

(∧∠∨し>っ┌)在判断的过程中,说出是怎样判断的,有了前面的操作,学生能够正确的说出理由,这样学生基本上就认识了角。

再让学生动手折一个角,从而创造出了各种形状不同的角,通过摸一摸,感知角的一般特征,为以后从本质上认识角做好铺垫。

接下来,我会让学生们学习画一画角,对画得正确的同学及时给予表扬,这样既能鼓励其积极性,又能巩固对角的认识,一举两得。

在角的大小比较这一环节,我会让学生动手做一个活动角,再与学生玩变变变的游戏,最后与学生玩对口令的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得出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

对于本课的难点,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我会通过课件来突破,让学生判断一下这两个角的大小,再让他们同组讨论可以用什么办法比较出角的大小,然后通过动手操作学具,得出这两个角一样大,最后利用课件,将两个角重合在一起,让学生直观地得出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

   三、在具体教学情境中感悟数学,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低年级学生可塑性很大,所以兴趣的培养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学重要引导学生通过与老师谈话、同学交流、参观校园、动物园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感觉数学就在游戏活动中。

课堂上要培养学生会听课,回答问题要有条理。

有了浓厚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学好数学。

如学习《方向与位置》,在课的开始,我会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你能帮这些小朋友到达桃花村吗?

”在创设情景后引出生活中的东西南北,让学生来辨别生活中的东、习、南、北,接着让学生面对北面,思考左边、右边、后面分别是什么方向,接下来,在小组中讨论,当我们分别面向南、东、西时,怎样判断其余三个方向。

再让学生想象升国旗仪式时,我们面向升旗台,是面向哪个方向,这个时候我们的南、东、西三个方向分别有什么建筑,做一幅学校平面图,建立空间观念。

 

五、全册教学进度

周次

日期

内容

备注

第1周

9.1—9.3

第1单元

 

第2周

9.6—9.10

第1单元

 

第3周

9.13--9.17

第2单元

 

第4周

9.20—9.24

第2单元

 

第5周

9.27—9.30

第3单元

 

第6周

10.1—10.7

 

国庆节

第7周

10.8

第3单元

 

第8周

10.11—10.15

第4单元

 

第9周

10.18—10.22

第5单元

 

第10周

10.25—10.29

第5单元

 

第11周

11.1—11.5

第6单元

期中调研

第12周

11.8—11.12

第7单元

 

第13周

11.15—11.19

第7单元

 

第14周

11.22—11.26

第8单元

 

第15周

11.29—12.3

第9单元

 

第16周

12.6—12.10

第9单元

 

第17周

12.13—12.17

第10单元

 

第18周

12.20—12.24

期末复习

 

第19周

12.27----12.31

期末复习

元旦

第20周

1.4—1.7

期末复习

 

第21周

1.10—1.14

期末检测

 

 

 

 

 

六、其他

 

教研教改

 

重视口算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口算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记忆力,也能增长学生的智慧,同时,通过口算,还能巩固和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也是加强基本功训练的一种手段。

本学期,我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在每上一节课前,要用三到五分钟进行视算、听算、填数等各种形式的口算训练。

在训练中,逐步要求学生做到快速、准确、由易到难,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要长期坚持。

这样就加快了计算速度,提高了计算能力,为今后进行多位数的加减法,多位数乘除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课外活动内容

及具体安排

   教材设计了两个实践活动课:

我们身上的小秘密、我喜欢的地方。

   《我们身上的小秘密》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认识米和厘米的基础上开展的,以“我们身上的小秘密”为主题,通过合作测量来记录和了解身体上的一些小数据,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感受人体上的数学。

   活动的设计步骤如下:

   一是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身上有许多的小秘密,想知道吗?

出示1个小朋友一岁和二岁时身体成长记录卡,引导学生有序观察,了解记录卡上的内容。

   二是引导观察,制作记录卡。

这一环节通过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利用课件演示帮助学生了解拳头一周长、脚长及一庹长的含义,为下面测量打好基础。

  

   三是体会方法,合作测量:

1、制作记录卡。

同学们,想不想也为自己做一个成长记录卡?

2、小组合作,商量方法:

小组同学互相商量,怎样来测量这些长度,测量时都应注意什么?

3、交流方法:

你们打算怎样测量?

测量时需要注意什么?

   四、合作测量,制作记录卡:

小组合作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并填在记录卡上。

   《我喜欢的地方》

   这是一个开放的活动课。

教学时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地方是哪里,讨论、交流后选代表上台讲说,有的学生以前生活在农村,重点让他们说说农村的情景,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喜欢学校的说出学校的变化;喜欢游泳馆的说说自己的体会,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说出自己喜欢的地方。

建议学生由家长带领多看看大自然,学会观察。

最后把其画出来与父母交流。

七、教师专业发展目标

   预期目标:

   乐观豁达,有进取意识,享受职业所带来的乐趣。

多读书,勤思考,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努力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

每个学期至少上交一篇论文,一定要在省、市论文评选活动中获奖。

掌握课堂教学的一般规律和过程,不断改进、提高自己课堂教学的能力。

在业务上达到熟练程度,对各种教学模式运用自如、机智有效地“调控”,完善知识结构,积极参与教科研。

   措施:

   1、勤于学习,充实自我。

经常翻阅一些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杂志、文章,如《小学数学教学》《小学数学教师》等,学习新理念;学习我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除此之外,经常温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育观念,拓展学科视野,提升专业水平,增强科研能力,将新课程理念渗透到教学实践。

坚持写读书笔记、教育随笔、案例分析、调查报告等。

   2.认真备课,精心备好每一节课,用心上好每一节课,细心批改每一本作业。

积极参加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紧紧地抓住教学研讨等各种机会,锻炼自己,提升自己。

在二次备课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吸取优秀的、适合自己教学的好方法,不断改进教案,使教案具有实效性,上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

有课后反思小结的习惯(反思性教学随笔),及时对每节课进行反思,认真分析课堂和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进行反思记录,通过及时记录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积累教育教学经验教训,经常“打量”自己的教学,发现问题,从小问题中提升出有教育意义的“大问题”,并提出相关的研究主题,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改进实践。

争取一学期下来能有一篇较高质量的反思和教学设计,上一节质量较好的校内公开课。

   3、我要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