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联考江苏省如皋市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二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390154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46.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级联考江苏省如皋市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二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市级联考江苏省如皋市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二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市级联考江苏省如皋市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二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市级联考江苏省如皋市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二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市级联考江苏省如皋市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二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市级联考江苏省如皋市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二历史试题.docx

《市级联考江苏省如皋市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二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级联考江苏省如皋市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二历史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市级联考江苏省如皋市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二历史试题.docx

市级联考江苏省如皋市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二历史试题

绝密★启用前

【市级联考】江苏省如皋市2018~2019学年度高三年级

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调研

(二)历史试题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

xxx;考试时间:

100分钟;命题人:

xxx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荀子谓:

“治之经,礼与刑”(《成相》);“隆礼重法,则国有常”(《君道》);又谓:

“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

”(《劝学》)。

这些观点表明

A.儒家学派吸收了其他学派的主张

B.荀子在儒家基础上创立了法家学说

C.儒家与法家事实上已经融为一体

D.礼法并用的治国思想被统治者采纳

2.董仲舒称:

“是故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以顺命也;下务明教化民,以成性也;正法度之宜,别上下之序,以防欲也;修此三者,而大本举矣。

”这反映出董仲舒

A.以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维护统治秩序

B.把道教及法家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

C.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D.试图以天人感应学说限制统治者暴政

3.元代地方官吏的选用,“从七品至从九品的地方官吏由吏部‘拟注’,中书省参知政事等审核……正三品至正七品,由中书省自除……二品以上则选自特旨。

”材料表明元朝时

A.恢复了九品中正制

B.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C.行省长官形同虚设

D.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4.下图是江西吉安为纪念一位明代思想家按原貌复建的书院一隅,中有一联,据对联内容判断,下列属于该思想家主张的是

A.今以良知为天理……事物无复本然之则矣。

B.故君子之学,惟求得其心。

C.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D.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5.明代徐光启说:

“江南役重甲天下……祖父以役累中落。

……启中举,尽免其役,家业复振。

……(植蚕)与市为贾,骤富焉,市人多效之。

”材料反映出

A.明代士人普遍以商为荣

B.明政府放宽重农抑商政策

C.明代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D.明政府限制商人经营范围

6.李贽讲“人必有私”,并说“势利之心,亦吾人禀赋之自然”“天下尽市道之交也”;黄宗羲说“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盖皆本也。

”这两种观点都

A.体现了重利轻义的价值取向

B.表达了反对君主专制的主观愿望

C.批判了理学家们的虚假说教

D.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特征

7.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为994人,10月增加到3000人,年底发展到10000人。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快速发展主要是由于

A.人民军队的创建

B.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C.土地革命的开展

D.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8.在希腊神话中,虽然神创造万物,一切却是为了人能在自然界存在与生活,神与人之间还有割舍不断的姻缘关系,繁衍出无比优秀的英雄人物。

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古希腊的

A.民主思想

B.理性主义思想

C.无神论思想

D.人文主义思想

9.下图是一幅14世纪欧洲人对遥远国度的想象图。

当时欧洲人产生这种想象的客观原因是

A.对“异教徒”的恐惧

B.三角贸易引发的种族歧视

C.世界各地的相对封闭

D.日不落帝国丑化东方民族

10.“玛利亚的形象是那样朴实、端庄、温厚,她头上没有光圈,身上没有华丽的衣饰,只是披着一身朴素的衣服,光着脚,眼睛里发出智慧的光芒。

”《西斯廷圣母》(下图)的这一特征反映了

A.作者对人性的肯定与赞扬

B.女性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

C.人们打破宗教神权束缚

D.作者主张“因信称义”

11.“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卢梭的这一思想

A.违背了社会契约理论

B.推动了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

C.发展了三权分立学说

D.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武器

12.英国议会在19世纪30年代通过的一部法案规定:

“……宜剥夺许多微不足道的选区产生议员之权利,将该项权利授予人口稠密、资源富饶之大城市;宜增加州郡之代表名额;宜扩充有权参加议员选举之人数……”该法案

A.对工业资产阶级最为有利

B.使工人阶级获得了更多议席

C.忽视了对选民权利的保护

D.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13.1930年,美国总统胡佛签署《斯穆特—霍利关税法》,修订了关税目录中的两万多个税则,税率几乎全都提高。

法案一经实施即有30余国抗议,随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幅增加关税,引发全面贸易战。

由此可知该法案

A.诱发国际自由贸易体系崩溃

B.体现了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

C.有效改善了本国的经济状况

D.是经济大危机爆发原因之一

14.1933年罗斯福签署《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畜牧繁殖,并对其进行补贴。

随后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这些措施主要是为了

A.降低物价以保障消费者权益

B.减少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

C.稳定市场并刺激农产品出口

D.控制生产规模以减轻环境破坏

15.2018年2月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晒出旧照(下图)向前总统里根1989年在任)致意。

美国《国会山报》报道称,特朗普在许多做法上其实也在效仿里根。

里根执政期间可供效仿的做法是

A.强化政府责任,扩大福利规模

B.减轻政府负担,减少国家干预

C.降低企业税收,转型“新经济”

D.放宽企业管制,恢复自由放任

16.《苏联经济发展状况与苏联解体的原因分析》这样形容苏联(俄)某一时期的经济政策:

“在完成了土地改革和工业企业国有化改革后,工人和农民真正感觉是为自己劳动而不是被迫劳动,基于‘共同体思维’来组织战时经济激发了人民劳动的热情,其中包括劳动人民自发进行的义务劳动。

”该政策

A.通过农业集体化解决了军粮供应问题

B.实行按劳分配以激发人民的生产热情

C.取消自由贸易的行为违背了经济规律

D.成为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最终选择

17.1955至1960年,苏联不断扩大地方领导人、企业经理、厂长的权力;还批准各加盟共和国拥有对本地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中基本建设、财政资金、工农业产品价格等方面的决策权。

上述措施旨在

A.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B.解除大部分小企业的国有化

C.适度扩大地方经济自主权

D.削弱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

18.2017年某国际组织在汉堡启动一项面向发展中国家女性企业家的贷款项目,该组织的负责人说:

这一涉及几十亿的资金项目,不仅能够在未来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还将促进男女平等。

材料中该组织的宗旨之一是

A.提供技术援助

B.减少贸易壁垒

C.稳定国际汇率

D.调解贸易纠纷

19.《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

到1999年1月1日,即可开始实施欧洲统一货币“欧元”,最迟要在1998年7月1日建立独立于各国政府之外的欧洲中央银行,英国和丹麦不受这一时间表的限制。

材料表明欧元

A.替代了美元世界货币体系中心的地位

B.是签约各国经济主权让渡的结果

C.加强了各国以货币政策干预经济的能力

D.成为欧盟所有成员国的统一货币

20.当代美国学者杭士基分析,随着区域经济的全球化,居于全球化中心位置的国家日益流氓化,它对全球化的边陲国家的宰制与剥削,几乎是达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代的大英帝国,而且尤有过之。

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加剧

B.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浪潮中任人宰割

C.作者对经济全球化持反对态度

D.全球化对于各国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宗羲)指出理学家“所读之书,不过经生之章句”,“所穷之理,不过字义之从违”,这批“小儒”从青年到头发发白,“封己守残,摘索不出一卷之内”,……“逃之者之愈巧——离开实际更远。

但一朝到了“当报国之日,则蒙然张口,如坐云雾”。

等到国家有事要他们出力时,则茫然张口结舌,好象坐在云雾里糊糊涂涂,变成不知所措了。

——杨荣国主编《简明中国哲学史》

材料二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

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黄宗羲的观点。

(2)据材料二,概括顾炎武关于治学目的的主张并指出能体现该主张的顾炎武代表作。

他的学术实践在当时有何意义?

(3)上述两位思想家的主张都体现了知识分子怎样的情怀?

结合当今时代,谈谈你的认识。

22.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黄埔军校,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征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徐向前(共和国开国元帅之一)听说广州的国民政府要办军官学校,就去了广州。

有一天,徐向前跑去听孙中山的演说,他回忆道:

“记得大意是讲三民主义……孙中山明确表示以俄为师,使我更坚定了报考黄埔军校的决心……后来,蒋介石嫡系部队里的许多将领,都是黄埔生……共产党员蒋先云同志北伐战争时当团长,负了伤,坐着担架指挥冲锋,牺牲时年仅28岁。

——据《红色记忆:

中国共产党历史口述实录1949)》

材料二徐向前、许光达、……等百余名黄埔同学召开大会,宣布成立延安黄埔同学分会,叶剑英(黄埔军校教授部副主任,八路军参谋长——摘者)和重庆会友陈宏模莅临大会。

……大会致电校长蒋介石表示要加强黄埔同学团结,促进全国团结抗战的通电。

——陈伙成、王建强《中国共产党与黄埔军校》

材料三1984年,黄埔军校同学会在北京成立,黄埔军校一期学生、徐向前元帅担任会长……在台湾,1991年,邓文仪等在台黄埔同学成立了“中华黄埔四海同心会”,两岸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二十多年来,发扬黄埔精神……架起了一座海峡两岸及海内外黄埔同学沟通联系的桥梁,成为黄埔同学的精神家园。

——王国举《论黄埔精神对祖国统一的贡献和意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黄埔军校对中国革命作出的贡献。

(2)据材料三,“两岸黄埔军校同学会”为什么能成为黄埔同学的精神家园?

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它们成立的政策因素。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黄埔精神的主要内涵。

23.“全球化”一词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出现,但全球化现象早已客观存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全球化经历了3个伟大的时代:

“全球化1.0”主要是国家间融合和全球化,开始于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时,持续到1800年前后,是劳动力推动着这一阶段的全球化进程,这期间世界从大变为中等。

“全球化2.0”是公司之间的融合,从1800年一直到2000年,各种硬件的发明和革新成为这次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从蒸汽船、铁路到电话和计算机的普及,其间因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而被迫中断,这期间世界从中等变小。

而在“全球化3.0”中,个人成为了主角,肤色或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不再是合作或竞争的障碍。

软件的不断创新,网络的普及,让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和印度的人们可以通过因特网轻松实现自己的社会分工,世界变平了,从小缩成了微小。

——托玛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

材料二“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

”“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与全球化2.0相比全球化3.0阶段在推动力方面有何不同?

出现这种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运用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二的观点。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260字左右。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们的孔子不创新说,不立新礼;他不做受神启者,也不做先知。

他是传授古代法律的贤明官吏。

我们有时不恰当地(把他的学说)称为“儒教”,其实他并没有宗教,他的宗教就是所有皇帝和大臣的宗教,就是先贤的宗教。

孔子只是以道德谆谆告诫人,而不宣扬什么奥义。

——摘编自伏尔泰《风俗论》

材料二中国的立法者是比较明智的。

他们不是从人类将来可能享受的和平状态去考虑人类,而是从适宜于履行生活义务的行动去考虑人类。

要每个公民在某个方面都依赖其他公民,维持人民内部和平和良好秩序,以及消灭由暴戾性情所产生的一切邪恶的极其适当的方法。

(但是)中国的法律决定任何人只要对皇帝不敬就该被处以死刑。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伏尔泰对孔子思想的解读,并分析伏尔泰如此解读的意图。

(2)据材料二,分析孟德斯鸠对古代中国传统文化持何态度。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指出:

“政府支出具有一种大于原始支出数额的连锁效应,一笔政府支出可以取得几倍于原始支出额的收入水平,这种现象被称为‘乘数效应’。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据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等

材料三从1928年起,苏联投资10亿卢布的高尔基汽车厂整套设备由美国生产,约有20家美国厂商为其提供了技术。

1930年,意大利、瑞典等国对苏贷款达8亿美元,1931年增加至12亿美元。

1932年,有2000名德国工人、730名美国工程师在苏联工作。

1935年,国民党通过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实施大纲案》,全面指导经济建设。

财政部发行1亿元“金融公债”充实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资本,推行法币政策。

1936年,中国实业部建成各类机器厂2387家,超过了过去十年的总和。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凯恩斯理论的主要观点。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

(3)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30年代中苏两国经济发展中体现凯恩斯理论的具体措施。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详解】

荀子是儒家的代表之一,材料中体现了他的主张中有法的内容,说明在儒学发展过程中,儒学吸收了其他学派的主张,故A项正确;法家思想不是荀子创立的,排除B项;儒家与法家思想是不一样的,并没有融为一体,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统治者对荀子主张的态度,故无法得出D项结论,排除D项。

2.C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上谨于承天意”“下务明教化民”“别上下之序”,可知董仲舒强调封建统治者对民众进行统治的合、合理性,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三纲五常的内容,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道家思想融合进儒家思想的内容,故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到天人感应的作用,故D项排除。

3.B

【解析】

【详解】

材料表明从七品至从九品的地方官吏必须由中央的吏部拟注,中书省审核,由此可见地方的选官权力被削弱,中央集权得以加强,故B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九品中正制的内容,故A项表述错误;材料没有强调行省长官的地位,只涉及地方在选官方面的权力受限,故C项错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是在清朝,材料涉及的是中央集权方面,故D项错误。

4.B

【解析】

【详解】

根据图中“良知”二字,可以判断是心学的主张,故B项“故君子之学,惟求得其心”符合材料的主旨,故B项正确;A项是反对心学的主张,与材料主旨不符合,排除A项;“在即物而穷其理也”是理学格物致知的主张,与材料主旨无关,故C项错误;“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是李贽的主张,与材料中心学的主张无关,排除D项。

5.C

【解析】

【详解】

根据“(植蚕)与市为贾,骤富焉,市人多效之”,可以得出明代商品经济得到发展,C项正确;A项中“普遍”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材料无法体现普遍性,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明朝政府的态度,以及政府对商人的政策,故BD项错误。

6.D

【解析】

【详解】

根据“人必有私”“亦吾人禀赋之自然”,说明李贽认为私心是人的本性,追求利益也是人的本性,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人们对利益的追求态度。

“盖皆本也”体现出黄宗羲主张发展工商业,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要求体现。

故二者的思想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特征,D项正确;材料强调利也是合理正常的,并没有重义轻利,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经济主张方面,没有涉及到政治上的反对君主专制,也没有针对理学的虚假说教,故BC项错误。

7.D

【解析】

【详解】

根据“1925年1月”的时间,可知这一时期正是开展国民大革命的时期,反帝爱国运动不断高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共党员人数的增加,D项正确;人民军队的创建是1927年,排除A项;北伐战争开始于1926年,排除B项;土地革命的开展是从1927年开始的,故C项错误。

8.D

【解析】

【详解】

材料“一切却是为了人能在自然界存在与生活,神与人之间还有割舍不断的姻缘关系”说明,古希腊的神话中突出人的地位与作用,体现了人文主义色彩,故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民主的内容,排除A项;理性主义主要体现于启蒙运动时期,且材料中没有反映理性,故B项错误;古希腊神话中有神的内容,并不是无神论,故C项错误。

9.C

【解析】

【详解】

根据图片中的信息可知,欧洲人对世界的认识有限,把其它国家的人想象成了如怪物一样,根据材料中的时间可知,当时主要是由于受到世界各地的相对封闭的影响,从而让欧洲人产生了这样的认识,故C项正确;A项不是客观的原因,而是主观上的,排除A项;三角贸易是新航路开辟后的内容,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合,排除B项;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是在18世纪,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合,排除D项。

10.A

【解析】

【详解】

根据“朴实、端庄、温厚”“披着一身朴素的衣服,光着脚”,拉斐尔的作品体现了对人性的肯定与赞扬,宣扬了人文主义精神,故A项正确;《西斯廷圣母》是要展现人文主义的内涵,并不能说明女性的地位有了显著提高,且也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西斯廷圣母》只代表了拉斐尔的风格,并不能代表当时社会上已经打破了宗教神权束缚,故C项错误;主张“因信称义”的是马丁路德,排除D项。

11.D

【解析】

【详解】

“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体现了卢梭主权在民的思想,否定了君主专制政体,其思想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武器,故D项正确;“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是指对那些受托人来说,而不是全社会,因此并没有违背社会契约理论,故A项错误;材料与民族国家的形成无关,故B项错误;三权分立思想是孟德斯鸠的主张,材料并没有涉及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故C项错误。

12.A

【解析】

【详解】

材料中的内容体现的是英国议会改革。

“将该项权利授予人口稠密、资源富饶之大城市”有利于新兴的工业城市的发展,对于工业资产阶级最为有利,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到工人阶级的利益,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选民权利的内容,故无法得出C项的结论,故C项错误;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是责任内阁制的建立,故排除D项。

13.A

【解析】

【详解】

根据“税率几乎全都提高”“随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幅增加关税,引发全面贸易战”,得出美国因经济危机而提高关税,引发了各国大打贸易战,从而诱发国际自由贸易体系崩溃,A项正确;材料中美国及各国的做法违反了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排除B项;提高关税的做法对于国家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故C项错误;D项是经济危机所引发的,而不是原因,故D项错误。

14.B

【解析】

【详解】

根据“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畜牧繁殖,并对其进行补贴”,可知这是罗斯福新政对于恢复农业生产的措施,减少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故B项正确;A项是指商业领域,C项是指贸易方面,与材料强调农业方面没有直接关系,故排除AC两项;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畜牧繁殖并不是为了保护自然环境,而是为了应对经济危机,故D项错误。

15.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里根主张运用货币学派与供给学派的思想,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故B项正确;A项是加强政府干预经济的体现,与里根的经济主张不符合,排除A项;“新经济”是克林顿执政时期的内容,排除C项;里根执政时期不可能恢复自由放任的政策,故D项错误。

16.C

【解析】

【详解】

“基于‘共同体思维’来组织战时经济激发了人民劳动的热情,其中包括劳动人民自发进行的义务劳动”,可得出该时期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时期,实行义务劳动制,同时取消了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这种做法违背了经济规律,故C项正确;农业集体化是斯大林时期的内容,与材料不符合,故排除A项;按劳分配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不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B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最终选择,D项错误。

17.C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以及“苏联不断扩大地方领导人、企业经理、厂长的权力”可知,这是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改革内容,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地方经济的自主权,故C项正确;赫鲁晓夫的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最终失败了,故A项错误;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改革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地方经济的自主权,并没有“解除大部分小企业的国有化”,故B项错误;赫鲁晓夫时期改革只是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公有制仍是主体,并没有削弱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故D项错误。

18.A

【解析】

【详解】

根据“向发展中国家女性企业家的贷款项目”“在未来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还将促进男女平等”,可知这是世界银行对发展中国家提供的资金与技术上的援助,故A项正确;BD两项是世界贸易组织的内容,排除BD两项;C项是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故排除C项。

19.B

【解析】

【详解】

“建立独立于各国政府之外的欧洲中央银行”,体现了欧元使签约各国经济主权做出了一些让渡,故B项正确;欧元并不能替代美元世界货币体系中心的地位,故A项错误;材料并没有体现欧元的作用,故C项错误;英国并不是欧元区的成员国,故D项错误。

20.A

【解析】

【详解】

“居于全球化中心位置的国家日益流氓化,它对全球化的边陲国家的宰制与剥削”表明,当今发达国家对全球的经济扩张已经堪比早期殖民扩张时代的英国了,因此体现的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加剧,故A项理解正确;材料强调发达国家对其它国家的掠夺,而不是发展中国家任人宰割,故排除B项;材料并没有表明作者对全球化的明确态度,作者只是指出全球化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故C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材料只强调发达国家在全球化中的优势地位,故D项错误。

21.

(1)观点:

批判理学家远离实际、无益于国计民生的空疏学风。

(2)主张:

经世致用。

代表作:

《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意义:

批判了空谈义理的学术风气(破);开一代朴实学风之先河(立)

(3)情怀:

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爱国主义情怀;认识:

当代青年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肩负起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重任

【解析】

【详解】

(1)根据“所穷之理,不过字义之从违”“等到国家有事要他们出力时,则茫然张口结舌,好象坐在云雾里糊糊涂涂,变成不知所措了”可概括得出其主张。

(2)根据材料可知,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主张是“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即明道救世或经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