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味品行业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388181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4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调味品行业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调味品行业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调味品行业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调味品行业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调味品行业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调味品行业研究报告.docx

《调味品行业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调味品行业研究报告.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调味品行业研究报告.docx

调味品行业研究报告

 

2017年调味品行业研究报告

 

2017年10月

量:

90%+的渗透率下酱醋行业如何维持量5%以上的增速。

量增主要来自三块:

1)生抽取代老抽,生抽用量是老抽的3-5倍,可拉动量增3%+;2)外出餐饮取代家庭烹饪,同量食物调味品用量增加60%+,测算可拉动量增2%+;3)功能产品替代其他类别产品,如生抽取代盐和味精、蒸鱼豉油一次用量可高达1/3瓶。

仅估测前两块,行业可维持量5%以上的增速。

价:

“量稳价升”时代的价格变化路径。

行业提价有两种方式:

一是产品升级提价:

我们拆分12-15年欧睿的酱油数据,估测产品结构升级可为行业带来年均3%+的价格增速;二是行业提价:

行业提价起于上游成本上涨,此轮行业提价自16H2开启,平均提价幅度7%+,考虑提价落地的滞后性,预计可对17/18年贡献3%+的价格增速。

叠加量价,可估测17-18行业收入增速11%+,19-25E行业收入增速8%+。

此外,参考日本调味品发展史和产业发展的周期规律,“价升”的过程渐进,未来存在价升的爆发点,不排除阶段性价格增速超过20%的可能性。

利:

龙头及品牌性企业可获得行业超额收益。

竞争格局:

酱油行业集中度低,但“一超多强、诸侯割据”的格局稳定,食醋行业分散,四大名醋份额接近,规模性企业受益于行业集中度的逐步提升。

买方市场:

消费升级的背后逻辑是买方市场的强化,消费者有意识且有能力为更优质的产品支付溢价,品质和品牌的溢价将进一步提升。

一、调味品是稳健的成长性行业

1、调味品景气度优于其他子品类

(1)调味品的三个时代与三个阶段

以史知兴,纵观古今,中国调味品历史可分为三个时代:

一是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时代;二是新中国成立后到90年代末的计划经济时代;三是二十世纪起的市场经济时代。

其中,市场经济时代又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快速发展阶段、消费升级阶段、结构调整阶段,目前调味品行业正处于缓慢的“消费升级”阶段,在这个进程中市场逐渐买方化,消费者需求逐渐成为影响行业趋势的主要变量,因此,我们研究行业变化的根本落脚点是观察需求的变化,而观察需求变化的根本落脚点则是观察需求者的变化,即人口结构的变化,关于人口的研究这里先只做抛砖引玉。

(2)小调料大行业,景气度高

在食品饮料主要子行业中,调味品行业体量处于中等水平,收入规模超过啤酒和葡萄酒,属于“小调料大行业”;伴随居民消费的增长,调味品展示了良好的成长性,12-15收入CAGR达到11.6%,景气度最高。

我们认为,行业已经步入“量稳价升”阶段,但伴随经济复苏、餐饮回暖、消费升级、技术进步等因素,以及较为良性的竞争格局,行业将长期处于缓慢的上升通道,龙头及定位中高端企业将优先受益。

2、调味品行业变化的量价关系

(1)行业增速逐渐放缓,量稳价升是未来趋势

根据wind数据,03-10年为我国调味品快速发展的黄金阶段,行业“量价齐升”,酱醋及类似物CAGR近26.8%,10年之后行业增速开始放缓,10-15年CAGR降低至13.8%,14、15年缓慢下滑至10.5%左右,增速放缓主要因为:

1)行业基数大,增长弹性小;2)酱醋等调味品渗透率较高,消费量增速放缓;3)14年产能扩张较快,导致渠道库存较高,消化库存耗费部分增长。

我们估测16年的行业增速依然在10%左右,除去销量正常增长外,17年、18年受益于行业性提价,行业增长加速。

酱油子行业属于调味品板块中规模较大、成熟度相对较高、仍处于成长期的子版块。

单看酱油子行业,根据欧睿数据,11-15年酱油CAGR收入增速超12.1%,销量增速超7.3%。

终端销售额16年起下滑至个位数,终端销售量维持在7%-10%的增长。

伴随酱油行业的逐渐成熟,销量仍然会保持5%-8%的个位数增长状态,但增速会逐渐放低,更长远的看未来的主要增量来源于价格带的上移。

(2)量增空间来自人均用量提升,价升空间源自产品结构升级

高渗透率限制销量增速,但低速增长可维持。

调味品中,酱醋类渗透率高达99%,但其他品类辣椒酱、调味酱、耗油等仍具备持续的渗透空间。

单看渗透率极高的酱油行业,仍然具备销量增长的空间,主要增长来自人均用量的提升。

目前中国酱油的人均消费量与亚洲其他同类国家还有较大差距,日本人均酱油消耗量是9升,港澳台地区为6升,中国大陆的人均酱油消费量仅为3升。

我们认为未来量增空间一倍以上,三方面因素为人均消费量增长续力:

1)鲜味酱油等替换传统味精等鲜味剂;2)生抽替换老抽,生抽的用量一般是老抽的3~5倍,且可用范围更广;3)人们外出餐饮频率增加,外出用餐单位千克食物摄入的调味品量为7.1g,比家庭烹饪用量高近60%,且外出就餐存在浪费,消耗量更大。

价格增长的空间主要来自于行业提价和结构提价两个方面。

1)成本上行促使行业提价:

伴随人工、原材料、运输成本的不断上行,行业每3~5年会出现一次集中性提价,最近的几次分别为08年、11年、17年;2)结构提价:

a)品类替换:

伴随消费者观念的变化,部分品类调味品被新兴调味品所取代,如相对高价的耗油取代鸡精、味精;b)产品升级主要指同一品类的内部升级,如过去用三级酱油,现在改为使用一级酱油,价格更高。

3、餐饮渠道重要性增加,现代渠道呈现多样化

餐饮消费升级和家庭消费升级都是调味品增长的重要动力。

调味品按消费终端分为餐饮消费、家庭消费、工业消费,10年三者比例为40%、30%、30%,15年这一比例变化为45%、30%、25%。

餐饮渠道的重要性不断攀升,主要受益于餐饮行业的快速发展。

从国际经验来看,各国餐饮行业与调味品的规模基本保持在10:

1的水平。

根据wind数据,我国调味品收入规模占餐饮行业的比例大致为8.8%~9.8%之间,基本可以看出二者正相关。

餐饮渠道对于厂家来说属于“易守难攻”,往往要同时搞定厨师和采购才能入场,但粘性大、易起量、价格不敏感,是兵家必争之地。

家庭消费主要通过商超(大卖场和超级市场)占比约70%和流通渠道占比大概25%,剩下的5%为电商、专供等其他渠道,商超渠道占比趋于增加,流通渠道已经从11年的30%降低至15的25%。

因为调味品运输不便的特性,电子商务增长并不是很快,但随着新型包装的应用,电子商务的爆发同样值得期待。

假设家庭消费每年5%的老抽被生抽取代,生抽用量比老抽多2倍,估测对量的贡献:

30%*2*5%=3%;

假设餐饮行业增速维持在8%,餐饮用量比家庭多60%,估测对量的贡献:

45%*60%*8%=2.16%。

溯源:

对于酱醋行业,我们认为,此轮消费升级至少持续到2025年,功能产品替代其他类别产品(暂时无法估测)、生抽替换老抽(3%)、外出餐饮增加(2%)可维持行业量5-10%的增速,品类替代、产品升级可带来价2%-10%+的增长,今年以来的行业提价预计可对17、18年贡献3%以上价格的增速,由此可以估测,17、18年行业增速将维持在10%以上,19-22年行业增速也将维持在7%以上,行业景气度远高于食品饮料其他子品类。

二、买方市场强化,中高端产品优先享受消费升级红利

1、消费意识变化改变需求结构

(1)消费意识变化导致需求品质化、多元化

互联网加速了信息的传播、消费观念的改变。

截止16年末,我国互联网普及率已高达53%。

伴随互联网的应用、技术的进步等多种因素,消费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1984-1995出生的“千禧一代”为例,他们的成长伴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在他们的消费观念中,对餐饮的要求已经不局限于果腹的生理需求,“色香味”也不能完全满足他们,81%的人对餐饮的环境和氛围有较高的要求,更加注重消费的“悦己”性。

现代居民,健康饮食的意识越来越强,需求多元化。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消费者们在饮食方面有了越来越多特殊的需求,尼尔森调查结果显示,79%的人关注饮食中所含的各种成分,总体而言,消费者偏好低脂(35%)、低碳水化合物(35%)、低钠(35%)、低糖(23%)的食品,并希望能够见到更多纯天然(67%)、有机(55%)、非转基因(52%)食品;消费者最厌恶的成分为人工食品添加剂,比如人造香精(73%)、防腐剂(73%)、色素(71%)、甜味剂(58%);消费者们还厌恶动物制品中的激素或抗生素(63%)、转基因成分(57%)等。

国家加强安全标准,积极引导健康饮食。

16月13日上午10时国家卫生计生委领导发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这意味着国内饮食理念的健康意识进一步加强,其中建议国人培养清淡饮食习惯,少吃高盐和油炸食品:

成人每天食盐不超过6g;每天烹调油25~30g;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摄入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每日反式脂肪酸摄入量不超过2g。

(2)消费升级中,中高端产品优先受益

迎合健康饮食的消费趋势,有机酱油、零添加酱油广受欢迎。

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使得消费者健康意识提高,有机类、零添加类等健康的调味品更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有机是指产品的原料在种植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确保原料不受外源污染,有机产品由专门的认证机构认证,如千禾、李锦记和欣和等都推出有机酱油。

零添加并不是指不添加任何物质,而是指不添加人工合成的化学成分,比如防腐剂、色素等,如海天的零添加头道酱油、欣和的遵循自然、厨邦的纯酿酱油。

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产品逐渐细分。

调味品产品不断细分,以酱油为例,按照发展顺序大概有三个阶段:

1)一生二,酱油的概念分化为生抽、老抽;2)二生三,出现了鲜味酱油(味极鲜),受到市场追捧;3)三衍万物,黄豆酱油(名称中包含“黄豆/大豆”字样)、功能酱油、调味汁(如美极鲜味汁)、加铁酱油、辣酱油等等不胜枚举。

功能酱油是通过改善生产工艺,添加一定量辅料,优化制曲,提高酱油中所含功能性因子的成分,使酱油既保持了原有的风味,又提高其功能性,比如专用于蒸鱼、凉拌等功能酱油。

其他调味品品类也在不断细分,食醋逐渐发展为饺子醋、蟹醋、保健醋等。

我国消费市场高端酱油增速较快、潜力巨大。

草根调研,过去国产品牌的酱油产品中价格超过10元的很少,现在涌现很多,甚至出现单瓶价格超百元产品,部分零售价超30元的日本酱油进口增速长期超30%,反之1-3元/500ml的袋装酱油产品非常难销,销量迅速下滑。

13年以前,居民消费的主力价格带为5元,16年上涨到7元,考虑行业提价,估测18年终端价落地后可达8元以上。

我们对2023年价格带进行分析,假设2023年酱油价格带达10元,则CAGR5为4.6%;假设2023年酱油价格带达16元,则CAGR5为14.9%,可见消费升级张力之大。

2、消费能力提升加强买方市场

(1)城镇居民购买力不断提升,家庭消费升级

可支配收入稳定增加,进一步强化买方市场。

20世纪以来,居民收入维持稳定增长,00-15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CAGR为11.4%,由6280元提升至31790元,目前仍保持8%-10%左右的增速。

城镇居民收入的快速提升保证了居民的购买力,为消费升级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

人均调味品支出仅76元,价格敏感性低。

城镇居民人均年度消费支出16674元,其中仅0.46%(合76元)用于调味品支出,且这一比例趋于下降,这也意味着消费者对调味品的敏感性进一步降低。

(2)餐饮竞争激烈,消费者对口味要求提升

消费者外出用餐的习惯不断强化,对餐饮品质要求提升。

13年打击三公消费严重影响了餐饮行业的发展,餐饮行业首次跌落至个位数,高端餐饮受到的影响更大,规模化餐饮增速降低至-1.8%。

之后餐饮业相对低迷,17年以来,餐饮业小幅回升,17年1-8月餐饮行业收入同比增速11.1%,规模化餐饮行业收入增速由去年的6.3%提升至8.4%。

我们认为高端餐饮复苏主要受益于大众消费升级,根据央视经济调查,每天都在外吃的消费者人数占比28%,一周3-4次的占比18%、一周1-2次的占比24%、一月2-3次的占比18%。

餐饮行业竞争趋于激烈,消费者注重就餐体验。

餐饮行业店多人少、两极分化、淘汰率高竞,饭店酒楼为追求菜品的口感、色泽、味道、制作工序的标准化,甚至会定制专门的调味品。

草根调研了解到,一般调味品占餐饮门店成本的10%,部分高端酒楼餐饮成本占比可达30%。

餐饮渠道本身对调味品价格不敏感,好味道的店铺门庭若市,因此饭店酒楼不断追求精益求精的菜品以满足越来越挑剔的顾客,餐饮渠道调味品趋于品质化、高端化。

观变:

一方面,现代居民需求品质化、差异化,他们越来越愿意为好产品、差异产品以及外出就餐的美味体验支付更高的价格,另一方面,消费者购买力不断增强、对调味品价格不敏感,他们能够承担价格更高的产品,因此,消费的决策机制将逐渐由“价格”导向变为“品质”导向和“品牌”导向,且行业3%的价格增长只是消费升级的初期,价格上涨有张力,产品定位中高端的企业和品牌性企业将优先受益。

三、龙头受益于集中度提升、领先优势、提价红利

1、竞争:

“一超多强”格局基本稳定,龙头企业受益行业集中度提升

我国调味品行业集中度较低,龙头占比仅为6%。

根据Euromonitor统计数据,中国调味品行业CR5为20%,远低于亚洲多数国家,主要与我国面积辽阔、人口较多有关。

行业龙头海天占比仅为6%,其次为李锦记、老干妈、太太乐、美味鲜。

其他亚洲国家龙头的市占率都达到了10%以上,越南调味品行业龙头马山集团市占率达到39%,我国酱油行业CR4仅22%,日本CR3市占率就达到了48%,我国调味品行业集中度趋于提升,中大型企业优先受益。

规模化企业数量趋于稳定,海天霸主地位稳定。

13年以来,酱醋及类似物行业的规模化企业(指年收入2000万以上的企业)数量趋于稳定,基本稳定在400家左右。

且我们草根调研也了解到,收入在0.5-3亿规模的中小企业经营生态良好,所以我们认为行业竞争虽然趋于激烈,但尚属良性竞争,未及红海状态。

此外,海天味业“高收入、高毛利率”的经营状态使其龙头地位得到不断巩固,美味鲜、千禾味业、欣和、珠江桥等品牌多为区域性龙头,行业“一超多强”的竞争格局基本稳定。

2、领先优势:

规模企业研发投入大,创新能力强

(1)产品创新:

龙头研发费用充足,技术优势明显

龙头企业凭借强大的现金流可以支撑个大规模的研发费用,16年海天投入研发费用3.33亿,是中炬高新的2.5倍,是恒顺醋业的8.5倍,是加加食品的12.8倍,是千禾味业的77.4倍,但仅占收入的2.7%,占比呈下降趋势。

从技术实力来看,海天拥有52000瓶时速包装生产线,超200项有效专利,为行业树立起标杆。

公司产品体系最为完整,建立了8大类200余规格品种,7+N个产品组团的产品体系。

(2)营销创新:

营销与时俱进,品牌价值不断强化

随着社会进步,新兴营销手段层出不穷,相对而言,龙头公司有更加充裕的现金流投入,海天的单个广告项目金额可高达2亿,有绝对实力竞标《最强大脑》、《非诚勿扰》等热播节目,从而提高认知度,不断巩固自身的品牌力。

而随着市场的不断完善,消费的决策机制将逐渐由“价格”导向变为“品质”导向和“品牌”导向,品牌力将成为长久的核心竞争力。

3、提价:

激发行业活力,龙头优先受益

(1)历史上行业提价后周期利润增速加快

调味品行业一般3~5年会出现一次集中性提价,最近的几次行业性提价分别为08年、11年、17年,提价的目的有主要有两个:

1)为了对冲不断上行的成本,伴随人工、原材料、运输成本的不断上行,16H2-17H1的此轮提价主要因为包材价格上涨30%、大豆成本上涨10%,其他原材料、运输成本、人工费用全线上涨;

2)为了重塑渠道各环节的利润分配结构,因为各个层级的经销商、终端商受于人工、运输等成本上行,利润空间被不断打薄,因此每过一段时间需要通过调价来重塑渠道各个行业的利润空间。

从历史上提价结果来看,行业性提价不仅能覆盖掉上行的成本,而且提价后1~2年利润均呈现加速的趋势,08、11年提价的当年及次年利润增速均加快,次年受益主要因为价格落地存在滞后性。

我们判断,受益于此轮行业性提价,17、18年酱醋行业利润增速或加快,行业利润增速大概率将维持在20%以上。

(2)行业提价龙头获得超额收益,行业竞争良性

龙头受益于上游强议价能力和下游强定价能力。

此轮提价由行业龙头带头,16年10月,恒顺醋业5亿主力产品提价9%;17年1月,海天对大部分产品(包括酱油、蚝油、调味酱等主要品类)进行了直接提价,平均幅度在5%左右;17年3月,中炬高新3月份也对主要产品提价5-8%,;17年3月千禾味业提价800元/吨,幅度不到10%。

龙头带头,中小企业没有动力进行价格战、纷纷提价,良性竞争,行业将整体受益于提价,龙头凭借上游强议价能力和下游强定价能力,将优先享受提价红利,利润增速有望超于行业。

部分材料成本回落,利润增速或超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提价以后大豆、糖价、包材等材料价格均有所回落,大豆在海天成本结构中占比大约17%,今年来价格从去年高点的3775元/吨下降4.0%至3625元/吨;白糖由全年的吨价高点5200元回落3.8%至5000元;用于制造纸箱的瓦楞纸也由去年的高点4090元下跌24.5%至3089元/吨。

大幅上涨的成本回落或为利润增长进一步提供加速度,我们认为提价后的行业利润增速有可能超于市场预期。

求果:

酱醋行业集中度低,竞争格局“一超多强”稳定,龙头受益于行业集中度的逐步提升,同时在买方市场创新价值将得到提升,优质企业拥有更加充裕的现金流进行产品创新和营销创新,核心竞争力可得到不断巩固。

行业性提价有助于重塑各渠道利润分配结构,激发行业活力,行业利润大概率可以维持现有20%+的利润增速,叠加17年以来部分材料成本回落,17、18年调味品行业利润增速将进一步加快,且龙头受益于上游强议价能力和下游强定价能力,优先获得红利分配。

四、相关企业简析

1、海天味业:

平台式绝对龙头受益于品类扩张

(1)产品力是核心竞争力:

相较竞品,品质最优、性价比高

海天是国内专业的调味品生产和营销企业,溯源于清乾隆年间的佛山酱园,至今已有300年的历史,受益于历史的沉淀和规模效应,公司产品品质优异、性价比高,公司在餐饮渠道占比60%+就是体现。

餐饮渠道在调味品中是粘性最强的渠道,因为调味品进入餐饮渠道需要同时通过两重的考验,一是厨师,厨师对产品的品质有专业性的要求;二是采购,采购对成本有要求。

海天在品质和价格上做到了很好的结合,因此在餐饮渠道具有绝对竞争力。

(2)渠道力是壁垒:

国内最早渠道下沉至乡镇,品类不断扩张

公司是国内最早且唯一全国化的酱醋企业,较其他调味品公司,在渠道上具有绝对优势。

截至2016年底,海天营销网络已覆盖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超300个地级市,近1000个县份市场,330000个终端营销网点,出口到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人烟处,必有海天”实至名归。

强大的渠道力构筑了海天平台式机制,通过品类扩增实现快速增长,强者愈强。

(3)技术是领先优势:

公司是行业提价红利的最大受益者

公司拥有强大的技术壁垒,比如行业收得率平均82%,公司是90%,这得益于公司非常注重研发。

公司在站有4个博士后、500个研发人员,每六个员工有一个研发人员,研发是核心竞争优势。

研发包括新产品、原材料、工艺、菌种,微生物发酵,从原材料进场到出厂需要6-9个月的时间,会有很多研发需求让成本降低,研发会效率很高。

比如快检技术的研发:

从一个生产工序到另一个生产工序,过去正常需要48小时,快检只需要4小时,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2、恒顺醋业:

聚焦调味品,关注经营层变化

(1)聚焦“调味”主业,高端产品实现高速增长

公司是国内食醋行业唯一上市公司,醋行业龙头,公司产品共七大品类:

色醋、白醋、料酒、酱、酱油、酱菜、香油。

公司近年逐渐剥离地产、商贸等资产,聚焦主业优化产品结构:

1)注重产品升级,公司主打高端产品为3年陈、6年陈,毛利率可高达50%,增速约50%;2)削减产品数量,产品数量由200多个品种减少到100多个产品;3)突出主打单品,目前有4个色醋、1个白醋、1个料酒单品年收入过亿。

(2)提价影响逐渐消化,理顺价格体系增加经销商利润

公司16年6月21日公告,未来三个月经典系列19个单品加价9%,该部分产品15年实现5亿销售额。

经典系列包含的单品有:

恒顺香醋、镇江香醋、K型镇江香醋、恒顺陈醋、镇江陈醋、金优香醋、酿造白醋、9度米醋、6度白醋等。

根据对渠道的跟踪,提价后销量受一定影响,除上海地区增速超30%以外,大多数地区销量增速放缓,16Q3收入同增17%、16Q4收入同增仅13%,但盈利能力明显提升,Q4毛利率同比增长3.2%,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6%(因公司现在主要业务仅调味品故可用总收入近似估测调味品情况)。

我们认为,公司恒顺百年品牌,产品粘性很高,调价对销量的负面影响会逐步恢复,伴随调价的逐步到位、经销商利润空间增加、公司管理的改善,以及提价后产品价格带更加受益于消费升级,公司后期业绩或加速向上。

(3)国企改革预期仍在,经营或有所突破

江苏省企业的国企改革一定是自上而下推行的,伴随镇江市委领导班子稳定,政治结构稳定,恒顺国企改革或有所突破。

我们认为17H2可能看到公司经营管理上的多处改善:

一是市场化薪酬方案落地,可有效增加员工积极性;二是十万吨高端醋投产,对管理层及销售部门带来压力;三是其他负债或可继续剥离。

3、中炬高新:

美味鲜不断发力,地产业务估值提升

(1)美味鲜业绩持续向好,行业提价利润加速

公司是广东酱油知名品牌,旗下厨邦酱油定位于中高端市场。

公司16Q1以来进入良性发展通道,连续四季度业绩均超市场预期,这与公司不断增强主业、新建阳西产能带动效率提升密切相关。

1)厨邦产品定位中高端,优先受益于消费升级;2)目前销售地区还局限于广东、广西及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和北部地区均保持快速增长,全国化推进值得期待。

3)17Q1受益于提价前补库存,收入增速超30%,但Q2补库存负面影响低于预期,草根调研4-5月多地区收入仍保持两位数增长。

(2)中山房价大涨地产升值,民营机制效率全面提升

受益于深中通道,中山房价自16H1以来,普遍涨幅80%~100%,16年中期价格约8000元,现在多在1.5平方,公司别墅1.2万涨至2万,目前中山房价仍然低于周边城市,深中通道正式开通后,可看到3万/平。

公司在深中通道附近有130万平待开发面积,保守估测,采用NPV法,假设房价1.5万/平,地产净利率20%,折现率8%。

分为10期完成全部销售,则估值已达41亿。

虽然现阶段定增具有不确定性,但前海成为大股东已是事实,公司管理费用也稳定下行,我们坚定看好民营机制下公司运行效率的全面提升。

4、千禾味业:

川渝调味第一股,定位高端品质优

(1)川渝调味品龙头,焦糖稳,调味猛

公司发家于焦糖色,01年开始涉足下游调味品,目前调味品、焦糖色两大板块业务收入占比约70%、30%。

1)调味品:

拥有“千禾”品牌,是国内“零添加”产品的开创者,从事“零添加”产品研发、生产、销售近十年,在零添加领域具有绝对优势,品类以酱油、食醋、料酒为主,16年分别占调味品收入的72%、23%、5%;11-16年收入CAGR5分别为31%、21%、28%,调味品已成为公司增长的主要动力。

2)焦糖色:

以酿造焦糖色为主,经营稳定,其“恒泰”商标冠以中国驰名商标。

(2)自下而上三大逻辑确定高增长态势

逻辑一:

区域化扩张。

目前调味品销售收入中本部贡献80%,外部扩张空间巨大,自上而下有战略的稳步推进,增速高达70%+。

逻辑二:

品类扩张。

酱油产品不断细化,在有机、零添加之后公司进一步推出鲜味酱油、红烧酱油,同时,借助强势产品酱油开拓的渠道,公司进一步丰富醋、料酒等品类。

逻辑三:

净利率提升。

调味品行业呈现明显的规模经济特点,受益于高端定位高定价,部分产品毛利率可达60%+,随着调味品体量的增加,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