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386721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8.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旅游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国旅游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国旅游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国旅游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国旅游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旅游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中国旅游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旅游行业分析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旅游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中国旅游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中国旅游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3月

目录

一、行业概况4

1、行业主管部门和监管体制4

2、行业相关政策法规5

二、行业市场概况6

1、旅游行业概况6

2、旅游行业市场规模8

(1)旅游行业整体规模8

(2)出境旅游行业规模8

(3)欧洲旅游行业规模10

3、旅游行业发展前景11

三、行业发展基趋势12

1、旅游中介分工越来越细化12

2、加快发展旅游网络营销12

3、互联网渗透旅游业将颠覆旅游业格局13

四、行业竞争格局14

五、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15

1、有利因素15

(1)我国经济的较快增长、旅游消费升级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契机15

(2)境内外运力的不断增强15

(3)消费者生活理念的转变16

2、不利因素17

(1)旅游行业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17

(2)汇率变动17

(3)政治因素18

六、行业风险18

1、宏观经济波动风险18

2、市场风险19

3、政策风险19

一、行业概况

1、行业主管部门和监管体制

我国对旅游行业的管理采取政府部门监管和行业自律相结合的方式。

国家旅游局是我国旅游行业的国家监督管理机构,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旅游局(委)是地方旅游行业的主管部门。

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对旅行社进行监督和管理。

作为国务院主管旅游工作的直属机构,国家旅游局的主要职能包括:

研究拟定旅游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规划;协调各项旅游相关政策措施的落实,保证旅游活动的正常运行;研究拟定国际旅游市场开发战略;培育和完善国内旅游市场;组织旅游资源的普查工作;研究拟定旅游涉外政策;制订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制度和等级制度并监督实施等。

中国旅游协会是旅游行业的自律性组织,是由中国旅游行业的有关社团组织和企事业单位在平等自愿基础上组成的全国综合性旅游行业协会。

具有独立的社团法人资格。

自1986年成立以来,协会接受国家旅游局的领导、民政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代表和维护全行业的共同利益和会员的合法权益,开展活动,为会员、行业及政府服务,在政府和会员之间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促进我国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行业相关政策法规

时间

发布机构

重要文件

内容概要

2009-01-01

国务院

《旅行社条例》

2009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条例,主要有关放宽旅行社设立条件、健全经营规划、加强行业监管、改革许可证、保证金、业务年检三大制度等

2009-03-21

旅游局

《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纲要》

紧紧围绕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借鉴其他服务业的成功经验,不断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不断提升旅游产业素质,不断提升旅游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旅游国际竞争力。

2009-11-01

国务院

《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

首次将旅游行业定位于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

2013-04-01

全国人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

2013年10月1日起实施,分总则、旅游者、旅游规划和促进、旅游经营、旅游服务合同、旅游安全、旅游监督管理、旅游纠纷处理、法律责任和附则等10章112条,为中国旅游业发展奠定法制保障

2014-08-01

国务院

《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

部署进一步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提出到2020年,境内旅游总消费额达到5.5万亿元,城乡居民年人均出游4.5次,旅游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

2015-08-15

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

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鼓励错峰休假,鼓励弹性作息。

二、行业市场概况

1、旅游行业概况

世界经济的持续发展将使世界产业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以服务业为标志的第三产业将构成世界经济的主体,其中旅游业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前景最广的新兴产业之一。

旅行业是一个范围很广的概念,是指为国内外旅游者提供服务的一系列相关行业的统称,主要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涉及的子行业包括旅行社、酒店、旅游交通运输和旅游景区等。

从业务分类来看,旅行社业务包括入境游、国内游和出境游三大业务板块。

其中国际旅行社可以经营出境旅游业务和入境旅游业务,国内旅行社只能经营国内旅游业务。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三大游市场(即出境游、入境游、国内旅游)不断发生变化,游客消费倾向发生改变,中国已进入观光游和休闲游共同发展的时期。

旅游消费阶梯性增长导致旅游市场呈现多层次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从游客数量的角度来看,高、中、低端市场潜在游客数量逐层增长,呈正金字塔形分布;从消费能力的角度来看,高、中、低端市场旅游消费支出逐层递减,呈倒金字塔形分布。

高、中、低端旅游市场分化发展的同时,各市场内部的旅游业态也在悄然变革,传统业态在升级,一些新兴业态,如邮轮旅游、免税行、自由行、旅游文化演艺等开始崭露头角。

通过旅游业数据分析可知,在产业方面,传统旅游服务业景气水平回升缓慢,受投资创业和互联网创新的驱动,面向大众市场的旅游服务保持繁荣发展态势。

经济环境及人均收入的快速增长极大带动了国内旅游行业的发展。

2005年以来,特别是2010-2015年间,我国居民的出游率快速上升,2011年已接近200%,即每人每年出游2次,到2015年已接近每人每年出游3次。

由此也带动了国内旅游总收入的高速增长。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其对GDP的贡献比例也逐年上升,对经济的拉动效应明显。

根据国家旅游局的统计,2015年我国旅游业收入占GDP比重已达到5.84%,旅游业综合贡献占GDP总量的10.8%,旅游直接就业人口2,798万人,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人口合计7,911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2%。

旅游产业已成为第三产业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过去十几年间,出境旅游业务在国内进入了高速发阶段。

根据国家旅游局的统计,2001年中国公民出境人数为1,213.31万人次,其中经旅行社组织出境游总人数为369.53万人次;到2015年我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12,78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7%,经旅行社组织出境游的总人数为4,874.80万人次,增长24.51%。

随着欧洲签证政策的完善和游客的适应、欧铁的代理、租车自驾的兴起、单要素类资源的采购以及欧洲目的地较广泛等因素影响,旅游人数逐渐平稳上升。

2、旅游行业市场规模

(1)旅游行业整体规模

根据国家旅游局及中国旅游研究院统计数据,1993-2015年23年间,国内旅游人数从4.10亿人次增长到40亿人次,年复合增长率达10.41%;国内旅游收入从864亿元增长到40,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8.14%。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5年全年国内游客40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5%,国内旅游收入34,195亿元,增长13.1%。

入境游客13,382万人次,增长4.1%。

其中,外国人2,599万人次,下降1.4%;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10,783万人次,增长5.6%。

在入境游客中,过夜游客5,689万人次,增长2.3%。

国际旅游收入1,137亿美元,增长7.8%。

国内居民出境12,786万人次,增长9.7%。

其中因私出境12,172万人次,增长10.6%;赴港澳台出境8,588万人次,增长4.4%。

(2)出境旅游行业规模

出境旅游业务是国家特许经营的业务。

自出境旅游市场开放以来,中国出境旅游产业主体规模持续扩大。

根据国家旅游局统计数据,截至2015年第四季度,全国旅行社总数为27,621家,出境游旅行社数量为2,580家。

出境游旅行社数量的地域分布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政治文化的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如是否是口岸省市,是否有国际航班)等密不可分。

近年来,随着居民消费能力的提高、出国旅游意愿的提升、人民币升值以及签证制度的不断便利化,出境旅游持续火爆,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

1993-2015年,我国出境游游客从374万人次增长到1.28亿人次,年复合增速达16.60%。

未来5年,预计出境游人数年均增速17%左右,人均消费增速7%左右,出境游消费规模增速25%左右,5年后市场规模在3万亿左右。

在5万亿的基础上,未来5-10年,预计出境游人数年均增速10%左右,人均消费增速5%左右,出境游消费规模增速16%左右,10年后市场规模在10万亿左右。

出境游作为旅行模式升级的方向之一,需求相当旺盛,出境旅游市场是中国旅游市场发展最为迅速表现最为活跃的市场,正步入快速发展的阶段。

国家旅游局预计到2020年,中国出境游游客将突破4亿人次,行业成长空间非常巨大。

目前,因私出境与多次出境游客成为出境旅游的主力。

大众旅游需求持续高涨,因私出境游客从1996年的241万增长到2014年的11,003万人次,比例高居94%。

另外,根据调研,多次出境的游客比例达到61%,同比上升了20%。

其中,71%的入境过夜游客是两次及两次以上访问香港,54%的中国游客是两次或两次以上访问美国。

多次出境游客比例的上升,也推动了休闲度假产品比例的上升。

如香港作为内地游客多次出境的目的地,以度假为目的内地游客已经占到60%。

同样,休闲度假也成为中国游客赴美旅游的首要目的,游客比例达到42%。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近日发布的初步数据,中国旅游收入已取代西班牙旅游收入排名至第二,西班牙旅游收入退至世界第三,美国仍排世界第一。

在旅游花费和出境人次方面,中国毫无悬念位居世界第一。

自2004年以来,中国在旅游消费方面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继续引领全球出境旅游市场,惠及了如日本、泰国等其他亚洲旅游目的地,以及欧美等其他旅游目的地。

2015年,中国游客旅游消费增长了25%,达到2,920亿美元,出境旅游人数同比增长了10%,达到1.28亿人次。

(3)欧洲旅游行业规模

欧洲旅游委员会(ETC)近日发布《欧洲旅游2016年-趋势与展望》报告,报告中指出欧洲旅游市场总体业绩2016年继续走高,今年头两个月的旅客到达量和过夜数量都有所增加。

其中,表现最为优秀的是斯洛伐克(+30%),塞尔维亚(+24%)和罗马尼亚(+20%),这些国家都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

另外西班牙保持了近年来的增幅,达13%,这也反映了当地政府对于季节性旅游所采取的积极措施。

相反土耳其的旅游下降了8%,这主要是受政治和国家安全的不稳定性影响。

除了美国以外,中国仍然是欧洲旅游市场的第二大来源国。

尽管中国经济的增长有所放缓,以及新增加的生物识别签证制度的实施对于境外旅游有所阻碍,但总体的旅游市场流向依然保持强劲势头。

对于国内去往欧洲的大部分游客来说,欧洲大国法国、德国是去欧洲游玩的必经之地,出游人数占赴欧洲游的主要部分。

赴欧洲旅游人数约占出国游总人数的12.5%,其中赴法国人数约100万人,德国人数约74万人(2015)。

3、旅游行业发展前景

从长远和全局来看,由于我国经济基本面保持良好态势,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我国旅游行业发展前景看好。

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入境过夜旅游人次和出境旅游人次均可达到1亿人次,成为全球最大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国家和第四大旅游客源国;国内旅游将达到28亿人次,居民平均出游率2次,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

而事实上,2015年我国居民的出游率已接近每人每年出游3次,从侧面反映出我国旅游行业的高速发展态势。

2015年,我国人均GDP为49,351元,旅游业已经进入了世界旅游界公认的爆发性增长阶段。

2015年与2004年相比,国内旅游出游人数从2004年的11.02亿人次到2015年的40亿人次,国内旅游出游人数翻了两倍多,年均增长12.43%。

2015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达到1.2亿人次,相较与2004年的2,885.29万人次,年均增长率达13.83%。

中国已拥有最具活力和潜力广阔的国内旅游市场,且增长态势强劲。

三、行业发展基趋势

1、旅游中介分工越来越细化

旅行社的分工更加细致,不同的旅行社开发不同的旅游专线,同一品牌的旅行社也分别开发出不同的主体旅游和专题旅游。

而且专业化的中介公司越来越多,酒店预订专业化公司、票务预订专业化、餐饮预订专业化公司、旅游景点预订专业化公司、旅游咨询专业化服务公司等等。

2、加快发展旅游网络营销

旅游业网络营销是利用互联网,对旅游市场进行更有效的细分和目标定位,对分销、渠道、产品的定价、服务、产品理念进行更为有效的规划和实施,创造满足旅游者与旅游产品销售者之间的交易。

网络拥有丰富信息源和传递速递快、覆盖面广、自主性强、反应及时、营运方式更合理等优势,可以有效地降低产品生产、营销、销售成本,节约顾客精力、时间、资金成本。

近年来兴起的互联网浪潮带来了很多行业的变革,旅游也是其中代表性的领域之一。

中国在线旅游市场近年来快速发展,渗透率不断增长。

2015年,在线旅游市场渗透率已达10.8%,交易规模首度超过4,000亿人民币,在线旅游已广泛兴起。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大力发展网络营销是旅游市场营销模式的必然趋势之一。

3、互联网渗透旅游业将颠覆旅游业格局

2015年,BAT(XX、阿里巴巴、腾讯)投资旅游业累计超过160亿元。

BAT通过投资用车、OTA、旅游信息、旅游社区、餐饮等多个领域,加速抢占流量入口,完善其旅游产业链条,分享旅游发展红利。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对旅游业的持续渗透,将带来传统旅游业的信息化、线上化、移动化,同时分享经济、社交网络的盛行又将催生非标准化的在线旅游新模式、新业态。

互联网与旅游的深度结合,将颠覆传统的旅游业格局,资本力量推动下的合众连横以及跨界竞争将重塑旅游领域的新格局。

纵观旅游业发展态势,结合国内外经济态势和旅游业发展形势,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公布的2016年旅游业发展预期目标为:

国内旅游43.8亿人次,增长9.5%;旅游入出境2.63亿人次,增长5%,其中入境1.37亿人次,增长2.5%;出境1.26亿人次,增长8%。

国内旅游收入3.8万亿元,增长11%;国际旅游收入1210亿美元,增长6.5%;旅游总收入4.55万亿元,增长10%。

旅游投资达到1.2万亿元,同比增长20%。

伴随着国内旅游持续增长,出境旅游也将加速发展,而入境旅游将企稳回暖,旅游行业无疑将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四、行业竞争格局

随着我国旅游产业的政策利好,整个行业高速发展,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企业涌入旅游市场,导致行业内参与企业众多,但是各省市的旅游资源都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而且位置又比较分散,因此,各企业所占市场份额都比较小,市场集中度低,市场竞争激烈。

我国旅游行业的竞争主要是包括自然景区、旅行社、在线旅游代理商(OTA)、酒店餐饮、文化演艺、旅游商品等多个方面的国内同行业之间的竞争。

整个旅游业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客源的竞争上,客源是旅游收入增长的源泉。

同时,景区(包括自然、人文、人造景区)是旅游业的核心,是吸引客源的关键要素,餐饮、住宿、交通、娱乐、购物等旅游企业往往需要依托于景区资源,并且围绕其展开各项业务。

知名度高的景区相对更能吸引客源,根据国家旅游局旅游名录数据显示:

截止2014年年底,我国拥有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184个,国家4A级景区2617个。

此外,景区的接待能力、交通便利性和综合旅游服务配套也是吸引客源的关键因素。

在日益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中,强势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通过笼络资源来巩固市场地位,投资上游供应商来把握优势旅游资源,投资直接竞争者来建立联盟,减少行业内耗。

五、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有利因素

(1)我国经济的较快增长、旅游消费升级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契机

根据世界各国旅游业发展经验和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情况来看,GDP的增长是旅游业发展的直接推动力。

随着人均GDP的增长,我国居民的出游率也将进一步提高。

同时,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居民的旅游消费升级。

按照国际经验,当一国的人均国民收入超过1,000美元,是该国旅游需求急剧膨胀的时期,但这一阶段的旅游消费还主要是观光性的消费需求;当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休闲需求急剧增长,形成对休闲的多样化需求和多元化的选择;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的时候,休闲度假游需求普遍产生;当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时,洲际旅游将有所加快。

2015年我国人均GDP约合7,402美元,我国旅游行业已进入旅游消费升级阶段。

(2)境内外运力的不断增强

出境游与航空业密切相关,航空运输是出境游的主要交通方式,中国与境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航线及航班数量、便利程度和航空成本对出境游有实质性影响。

目前开展国际航空业务的国内外航空公司越来越多,航空运力不断增大,极大的促进了出境游业务的发展。

以欧洲为例,近年来欧洲航线的持续增加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赴欧旅游的发展。

目前,我国北京、上海、广州已开通了赴欧洲阿姆斯特丹、巴塞罗那、哥本哈根、法兰克福、赫尔辛基、伦敦、卢森堡、米兰、马德里、巴黎、莫斯科、慕尼黑、罗马、维也纳、苏黎世等主要城市的航班。

此外,我国赴北美、澳新、非洲和中东西亚地区的国际航线也不断完善。

以美国为例,截止到2014年,从中国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成都、武汉等城市可以直飞美国华盛顿、纽约、洛杉矶、西雅图、波士顿、芝加哥、休斯顿和旧金山,全面覆盖美国东、中、西地区,为更多中国游客赴美国各地旅游提供了便利,也为旅行社开发更加多样的旅游产品提供了可能。

随着各大出境旅游服务商开始频繁推出包机包船业务,出境大交通比以往更加便利。

国内高铁网络的进一步完善,也使得出境游客可以很方便快捷地从出发地抵达航班出发城市,使得出境游市场快速向二三线城市渗透,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出境航班航点不足的弊病。

(3)消费者生活理念的转变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消费者的生活理念正发生逐步转变,对生活品质有了更高的追求,旅游消费正在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之一。

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16)》,2015年度个人月收入在3,000-8,000元的出境游客占所调查的出境游客总数的58.4%,出境游客向中等收入人群扩散趋势日益明显。

2015年非首次出境的游客居多,比例为53.7%;首次出境游的比例为46.3%。

游览观光和休闲度假是出境旅游的主要目的,分别占比56.2%和37.3%。

这一系列数据都表明,出境游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2、不利因素

(1)旅游行业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

旅游行业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这是由行业自身特点所决定的。

旅游行业的发展很难完全避免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和突发事件的干扰,例如经济危机、金融动荡等经济因素,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非典”、H7N9、甲流等流行性疾病,地区冲突、战争、动乱、恐怖活动等政治因素都会导致旅游需求下降,给旅游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2)汇率变动

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出境游,而出境旅游业务主要以人民币对客户进行报价,以美元、欧元等外汇向境外合作伙伴进行部分资源采购,可能因人民币汇率变动导致本公司采购成本出现变化。

因此,作为旅游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出境游必将受到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

(3)政治因素

中国秉持友好相处、和平发展的原则与世界各国开展各项经济业务及政治交往,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目前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有174国家已同中国建交。

但在西方舆论的引导下,国际上依然存在一些反华势力,这些反华势力的活动或其夺取政权后的政治主张,将可能对我国的境外旅游造成较大的影响。

六、行业风险

1、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旅游的发展主要依托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旅游行业与GDP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但波动幅度弱于GDP。

旅游对部分居民仍属可选消费,收入增长放缓及对预期收入的不确定性增强时就会直接减少对旅游这类非必需商品的消费需求;旅游消费对于部分居民,尤其是富裕阶层而言,其仍属必需品。

目前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增长,企业经营形势较好,旅游行业是国家大力发展的产业,预计未来旅游将继续保持快速稳定增长态势,周期性变化不明显。

但若遇到社会动荡、外交政策影响国际旅游线路开放的数量和目的地国的减少等政治因素,战争、恐怖、瘟疫等突发事件等不可抗力因素,燃油等成本变动、国民经济增速放缓、居民收入增速下滑等经济因素等,都将对旅游业务产生不利影响。

2、市场风险

由于旅游业资源消耗低、行业进入壁垒低、投入资金少、综合效益好,因此经营旅游行业的企业数量众多,且不断增加。

2009年12月1日,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要放宽旅游市场准入,鼓励社会资本和各种所有制企业公平参与,将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该意见的出台,大大推动我国旅游市场的开放和发展,在为旅游行业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会的同时,也将会促使更多的企业和资本进入旅游行业,加剧旅游行业的竞争。

3、政策风险

2010年9月6日,国家旅游局、商务部联合发布《中外合资经营旅行社试点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监管暂行办法》,明确要在试点基础上,逐步对外商投资旅行社开放经营中国内地居民出境旅游业务。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中国融入世界经济进程的加快,上述外资旅行社试点范围可能逐步扩大,现有限制有可能逐步取消,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的行业竞争格局可能发生变化。

随着旅游行业的竞争加剧,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非正常竞争现象,并可能导致国家调整产业政策、加强市场监管,以及控制、限制一些业务的开展。

因此公司面临着国家相关政策变动的风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