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伯牙善鼓琴练习题1docx.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384523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2.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word版伯牙善鼓琴练习题1docx.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完整word版伯牙善鼓琴练习题1docx.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完整word版伯牙善鼓琴练习题1docx.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完整word版伯牙善鼓琴练习题1docx.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完整word版伯牙善鼓琴练习题1docx.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word版伯牙善鼓琴练习题1docx.docx

《完整word版伯牙善鼓琴练习题1docx.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word版伯牙善鼓琴练习题1docx.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word版伯牙善鼓琴练习题1docx.docx

完整word版伯牙善鼓琴练习题1docx

实用标准文案

 

一、(16分)【甲】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

钟子期曰:

“善哉!

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

“善哉!

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

“善哉,善哉,子之听夫!

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

【乙】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子猷问左右:

“何以都不闻消息?

此已丧矣。

”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

掷地云:

“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注释】子猷,是王羲之的第三个儿子即王徽之,.子敬,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即王献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何以都不闻.消息

一老河兵闻.之

B、钟子期必得之

果得于数里外

C、人琴俱亡.

河曲智叟亡.以应

D、月余亦卒

卒逢暴雨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2)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3、用“/”给划线句子断句。

(断两处)(

2分)

 

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4、古人常常用琴来抒发情感,寄托理想。

【甲】【乙】两文分别借琴抒发了什么感情?

(4分)

 

5、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3分)

(1)伯牙乃舍琴而叹曰舍琴

..

(2)伯牙善鼓琴鼓琴

..

(3)吾于何逃声哉?

逃声

..

 

文档大全

实用标准文案

 

二、【甲】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

钟子期曰:

“善哉!

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

“善哉!

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

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

“善哉,善哉,子之听夫!

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

”【乙】荀勖善解音声,时论谓之暗解①。

遂调律吕,正雅乐②。

每至正会,殿庭作乐自调宫商无不谐韵。

阮咸妙赏,时谓神解③。

每公会作乐,而心谓之不调。

既无一言直勖,意忌之,遂出阮为始平太守④。

后有一田父耕于野,得周时玉尺,便是天下正尺。

荀试以校己所治钟鼓、金石、丝竹,皆觉短一黍,于是伏阮神识⑤。

【注释】①荀勖(xù):

晋代初年任中书监、侍中。

曾经掌管音乐,校正音律。

暗解:

自然领会;说不出道理的领会。

②律吕:

音律。

雅乐:

古代帝王用于祭

祀、朝贺、宴享等大典的乐曲,要求中正和平、典雅纯正,故称雅乐。

按:

汉未纷乱,雅乐亡失。

荀勖重新制作正音的律管,但因为古今尺寸长短不同,所以不易和古律相应。

③阮咸:

阮咸曾任散骑侍郎,妙解音律,善弹琵琶。

荀勖每逢和他谈论音律,都自以为远远比不上他。

阮咸认为荀勖所作新律声高,高则悲,不合护和。

神解:

融会贯通的领会。

④直:

使之直、正确;纠正。

⑤黍:

黄米。

按:

古代把

一百粒黍排列起来的长度认做一尺,用这个标佳尺寸来制律管。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伯牙善鼓琴可以调素琴

..

B、而心谓之不调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

C、每至正会至石之半

..

D、卒逢暴雨卒于官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荀勖善解音声,时论谓之暗解①

 

(2)荀试以校己所治钟鼓、金石、丝竹,皆觉短一黍,

 

3、用“/”给划线句子断句。

(断两处)(2分)

殿庭作乐自调宫商无不谐韵。

4、请分别用【甲】【乙】两文中的一个双音节词语来评价钟子期和阮咸两人

的音乐造诣。

(4分)

 

文档大全

实用标准文案

 

三、【甲】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

钟子期曰:

“善哉!

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

“善哉!

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

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

“善哉,善哉,子之听夫!

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

【乙】单弦不能发《韶》、《夏》①之各音,独木不能致邓林之茂。

达者知

其然也所企及则必简乎胜己所降结则必料乎同志。

其处也则讲道进德,其出也

则齐心比翼。

否则钧渔钓之业②,泰则协经世之务。

安则有以精义,危则有以

相恤。

耻令谭、青③专面地之笃,不使王、贡④擅弹冠之美,夫然,故交道可

贵也。

(选自《抱朴子?

外篇》)

【注释】①《韶》、《夏》:

古时音乐名。

②钧渔钓之业:

用姜尚钓鱼的典故。

③谭、青:

薜谭曾跟秦青学唱歌。

④王、贡:

王吉、贡禹二人交好,世称“王

阳在位,贡公弹冠”。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泰则协经世之务。

求之地中

B、其处也则讲道进德,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

C、夫然,故交道可贵也。

子之听夫

D、不使王、贡④擅弹冠之美,吾妻之美我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安则有以精义,危则有以相恤。

 

(2)夫然,故交道可贵也。

 

(3)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3、用“/”给划线句子断句。

(断两处)(2分)

达者知其然也所企及则必简乎胜己所降结则必料乎同志

4、

(1)比较【甲】【乙】两文,说说两篇文章的作者分别采用了怎样的描写手法?

(2分)

 

(2)结合【甲】【乙】两文,说说它们在交友方面给你的启示(

2分)

 

文档大全

实用标准文案

 

四、【甲】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

钟子期曰:

“善哉!

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

“善哉!

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

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

“善哉,善哉,子之听夫!

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

【乙】臣以险衅,夙遭闵①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②;行年四岁,舅夺母志③。

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④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⑤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选自李密《陈情表》,有删选)

【注释】险衅(xiǎnxìn):

凶险祸患(这里指命运不好)。

险,艰难,坎坷;衅,灾祸①闵:

通“悯”,指可忧患的事(多指疾病死丧)。

②见背:

弃我而死去。

③舅夺母志:

指舅父强行改变了李密母亲守节的志向。

④祚(zuò):

福分。

⑤婴:

纠缠。

⑥乌鸟私情:

相传乌鸦能反哺,所以常用来比喻子女对父母的孝

养之情。

⑦茕茕,孤单的样子⑧见背:

背离我,离我而去。

这是死的委婉说法。

指弃我而死去。

见,由被动句发展而来,但这里已不再用作被动,类似结构为见谅,译为"我"的意思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臣以险衅。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

B、行年四岁。

同行十二年

..

C、终鲜兄弟陶后鲜有闻

..

D、而刘夙婴疾病康肃笑而遣之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

 

(2)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3、用“/”给划线句子断句。

(断两处)(2分)

 

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4、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真挚感情?

请分别说明。

(4分)

 

文档大全

实用标准文案

 

五、【甲】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

钟子期曰:

“善哉!

峨峨

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

“善哉!

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

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

“善哉,善哉,子之听夫!

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

【乙】匏巴鼓琴而鸟舞鱼跃,郑师文闻之,弃家从师襄游。

柱指钧弦,三年不成章。

师襄曰:

“子可以归矣。

”师文舍其琴,叹曰:

“文非弦之不能钩,非章之不能成。

文所存者不在弦,所志者不在声。

内不得于心,外不应于器,故不敢发手而动弦。

且小假之,以

观其所。

”无几何,复见师襄。

师襄曰:

“子之琴何如?

”师文曰:

“得之矣。

请尝试之。

”于是当春而叩商弦以召南吕,凉风忽至,草木成实。

及秋而叩角弦以激夹钟,温风徐回,

草木发荣。

当夏而叩羽弦以召黄钟,霜雪交下,川池暴冱。

及冬而叩徵弦以激蕤宾,阳光炽烈,坚冰立散。

将终,命宫而总四弦,则景风翔,庆云浮,甘露降,澧泉涌。

师襄乃抚心高蹈曰:

“微矣,子之弹也!

虽师旷之清角,邹衍之吹律,亡以加之。

彼将挟琴执管,而从子之后耳。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子可以归矣。

宁可以急相弃邪

..

B、请尝试之。

尝射于家圃

C、将终,命宫而总四弦

终不敢搏

..

D、虽师旷之清角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2)师文舍其琴,叹曰:

文非弦之不能钩,非章之不能成

 

(3)彼将挟琴执管,而从子之后耳。

 

3、用“/”给划线句子断句。

(断两处)(

2分)

内不得于心外不应于器故不敢发手而动弦

4、甲乙两文的相同之处在于都表现了人物高超的音乐造诣,但也存在不同【甲】文侧重

于写伯牙、子期两人,而【乙】文则侧重于表现师文请用

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他们能够取得高超音乐造诣的原因?

(4分)

 

文档大全

实用标准文案

 

六、【甲】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

钟子期曰:

“善哉!

峨峨

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

“善哉!

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

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

“善哉,善哉,子之听夫!

志想

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

【乙】单弦不能发《韶》、《夏》①之各音,独木不能致邓林之茂。

达者知其然也,所

企及则必简乎胜己,所降结则必料乎同志。

其处也则讲道进德,其出也则齐心比翼。

否则

钧渔钓之业②,泰则协经世之务。

安则有以精义,危则有以相恤。

耻令谭、青③专面地之

笃,不使王、贡④擅弹冠之美,夫然,故交道可贵也。

(选自《抱朴子?

外篇》)

【注释】①《韶》、《夏》:

古时音乐名。

②钧渔钓之业:

用姜尚钓鱼的典故。

③谭、

青:

薜谭曾跟秦青学唱歌。

④王、贡:

王吉、贡禹二人交好,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初为霖雨之操。

霖雨

(2)不使王、贡擅弹冠之美,使

..

(3)夫然,故交道可贵也。

..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独木不能致邓林之茂晋陶渊明独爱菊

..

B、其处也则讲道进德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

..

C、泰则协经世之务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

D、安则有以精义安能辨我是雄雌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2)安则有以精义,危则有以相恤

 

(3)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4、甲乙两文的内容各侧重写什么?

 

5、用“/”给划线句子断句。

(断两处)(

2分)

达者知其然也所企及则必简乎胜己所降结则必料乎同志。

 

文档大全

实用标准文案

 

七、【甲】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

钟子期曰:

“善哉!

峨峨

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

“善哉!

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

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

“善哉,善哉,子之听夫!

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

【乙】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1.下列加点的“于”字与“止于岩下”中“于”意思相同一项(

)(2分)

A.皆以美于徐公

B.

能谤讥于市朝

C.万钟于我何加焉

D.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5分)

(1)伯牙所念.

所念: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私:

(3)洋洋兮若江河

洋洋

(4)伯牙游于泰山之阴

(5)初为霖雨之操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2)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3)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4.下面是有关【甲】【乙】两文中人物的简析,请根据文章内容将其补充完整。

(前两

空用自己的话回答,后两空用原文回答)(4分)

【甲】文中伯牙弹奏乐曲,钟子期①,看来钟子期确实是善

听之人。

【乙】文中邹忌用②的生活小事设喻劝谏齐威王,

齐威王认可了“③”的结论,并且颁布了鼓励进谏的诏令,使齐国取

得“④”的政治成效,这与齐威王的“善听”有密切关系。

5、用“/”给划线句子断句。

(断两处)(2分)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文档大全

实用标准文案

 

八、【甲】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

钟子期曰:

“善哉!

峨峨

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

“善哉!

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

“善哉,善哉,子之听夫!

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

”(《列子·汤问》)

【乙】孔子学鼓琴于师襄子,十日不进①。

师襄子曰:

“可以益②矣。

”孔子曰:

“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③也。

”有间,曰:

“已习其数,可以益矣。

”孔子曰:

“丘未得其志也。

”有间,曰:

“已习其志,可以益矣。

”孔子曰:

“丘未得其为人也。

”有间,有所穆然④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

曰:

“丘得其为人。

眼如望羊⑤如王四国⑥非

文王其谁能为此也!

”师襄子辟席再拜,曰:

“师盖云《文王操》也。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改动)【注】①进:

学习新曲。

②益:

增加,此处与“进”同义。

③数:

规律,这里指演奏的技巧。

④穆然:

沉静深思的样子。

⑤望羊:

即“望洋”,向远处看的样子,这里指目光高远。

⑥王(wàng)四国:

统御四方天下。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5分)

(1)乃援琴而鼓之。

(2)峨峨兮若泰山!

..

(3)孔子学鼓琴于师襄子(4)钟子期辄穷其趣(5)吾于何逃声哉

援:

峨峨:

..

于: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4分)

(1)子之听夫!

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

 

(2)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

 

(3)善哉!

洋洋兮若江河

 

3.根据【甲】【乙】文段文意填空(第①空用自己话回答,第②③空用原文回答)(3分)

琴在古人的生活中,不是一种简单的乐器。

善鼓琴者往往在琴音中寄托①,

善听者则闻弦音而知雅意,借琴识人,是谓“知音”。

我们从【乙】文中看到,孔子学琴

经历了“得其数”、“得其志”、“②”三个阶段,最终达到鼓琴的最

高境界;从【甲】文“③”这句话能够看出,钟

子期不愧为俞伯牙的知音。

4.俞伯牙、钟子期的知音故事广为流传,常常被诗人引用,成为诗歌中常见的典故。

下列

诗句没有使用这个典故的一项是

)(只填字母)(2分)

A.摔破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B.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C.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深相知。

D.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

5、用“/”给划线句子断句。

(断两处)(

2分)

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

 

文档大全

实用标准文案

 

九、【甲】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

钟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

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

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

“善哉!

善哉!

子之听夫,志想象

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

【乙】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①胡贼攻郡②。

友人语巨伯曰:

“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

伯曰:

“远来相视③,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贼既至,谓巨伯曰:

"大军至,

一④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⑤?

"巨伯曰:

“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

“我辈无义⑥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注释:

①值:

适逢。

②郡:

这里指城。

③相视:

看望你。

④一:

整个。

⑤独止:

一个人留下。

⑥无义:

不懂道义。

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伯牙乃舍琴而叹

B、伯牙游于泰山之.阴

C、乃援琴而.鼓之

D、宁以吾身代友人命

2、解释下列加点词。

(5分)

⑴钟子期辄穷其趣穷

..

⑵卒逢暴雨卒

..

⑶遂班军而还遂

..

(4)志想象犹吾心也志

..

(5)志在登高山。

..

)(3分)

去后乃至

花之君子者也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宁可以急相弃也

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⑴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⑵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邦。

 

(3)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4、甲乙两文都表现朋友情义,但侧重点各有不同,结合两文内容简要分析其区别。

(4分)

 

文档大全

实用标准文案

 

5、用“/”给划线句子断句。

(断两处)(2分)

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文档大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