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的一些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80749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76.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学的一些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财政学的一些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财政学的一些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财政学的一些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财政学的一些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政学的一些资料.docx

《财政学的一些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学的一些资料.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财政学的一些资料.docx

财政学的一些资料

财政学的一些资料

第1章导论

财政的一般含义:

是指政府的收支活动及其管理。

公共财政:

是指国家(政府)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为市场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分配活动或经济行为。

以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为口径界定财政职能范围,并以此构建政府的财政收支体系。

这种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构建的政府收支活动模式或财政运行机制模式,被称为“公共财政”。

财政学:

是研究政府的收支活动及其对经济运行所产生的影响经济学分支。

又称公共部门经济学或公共经济学。

财政的基本要素

主体:

国家或政府

客体:

一部分国民收入

形式:

实物、力役或价值形式

目的:

满足公共需要

第2章财政目标和评价标准

帕累托效率:

指不可能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达到使某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差的结果。

a.帕累托改善,指可以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达到使某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其他任何人的境况变差的结果。

b.帕累托效率意味着所有的帕累托改善都不可能。

实现帕累托效率的三大条件

1、生产效率在现有资源和技术条件的限制下,MRTS1=MRTS2,才能使产出最大。

2、产品组合效率在产出给定的条件下,MRT=MRS,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要求和愿望

3、交换效率在产出给定的条件下,MRS1=MRS2不同的产品应怎样被各个人所利用才最为理想。

公平

公平定义:

公平是指按照一定的社会标准(法律、道德、政策等)、正当的秩序合理地待人处事,是制度、系统、重要活动的重要道德品质。

公平包含公民参与经济、政治和社会其他生活的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分配公平。

正义则是公正的义理,包括社会正义、政治正义和法律正义等。

公平正义是每一个现代社会孜孜以求的理想和目标,因此,许多国家都在尽可能加大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力度的同时,高度重视机会和过程的公平。

洛伦茨曲线

洛伦兹曲线(Lorenzcurve),也译为“劳伦兹曲线”。

就是,在一个总体(国家、地区)内,以“最贫穷的人口计算起一直到最富有人口”的人口百分比对应各个人口百分比的收入百分比的点组成的曲线。

为了研究国民收入在国民之间的分配问题,美国统计学家(或说奥地利统计学家)M.O.洛伦兹(MaxOttoLorenz,1903-)1907年(或说1905年)提出了著名的洛伦兹曲线。

洛伦茨曲线图的详细说明

图中横轴OH表示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分组)的累积百分比,纵轴OM表示收入的累积百分比,弧线OL为洛伦兹曲线。

洛伦兹曲线的弯曲程度有重要意义。

一般来讲,它反映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

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反之亦然。

特别是,如果所有收入都集中在一人手中,而其余人口均一无所获时,收入分配达到完全不平等,洛伦兹曲线成为折线OHL。

另一方面,若任一人口百分比均等于其收入百分比,从而人口累计百分比等于收入累计百分比,则收入分配是完全平等的,洛伦兹曲线成为通过原点的45度线OL。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收入分配,既不是完全不平等,也不是完全平等,而是介于两者之间。

相应的洛伦兹曲线,既不是折线OHL,也不是45度线OL,而是像图中这样向横轴突出的弧线OL,尽管突出的程度有所不同。

将洛伦兹曲线与45度线之间的部分A叫做“不平等面积”,当收入分配达到完全不平等时,洛伦兹曲线成为折线OHL,OHL与45度线之间的面积A+B叫做“完全不平等面积”。

不平等面积与完全不平等面积之比,成为基尼系数,是衡量一国贫富差距的标准。

基尼系数:

公式:

G=A/(A+B);G=0:

收入绝对平等;

G=1:

收入绝对不平等。

一般情况下,0

数值越小,表明收入分配越平等,反之则越不平等。

显然,基尼系数不会大于1,也不会小于零。

 

第3章财政起因与职能

市场失灵的原因

1、市场势力:

(垄断:

市场竞争的结果造成的垄断;自然垄断:

某些行业因自然、技术、市场等方面的原因而天然具有垄断的特性。

2、市场残缺:

因公共产品:

外部性;信息不对称等导致的市场不存在问题

3、市场功能不足:

分配不公平;优值品或劣值品等;经济波动。

垄断

造成垄断的原因

(1)规模经济。

如果对于一个市场的全部需求,只能容纳一个厂商获得,多一个厂商都会使所有厂商亏损。

(2)对生产要素的垄断。

一旦生产者控制了整个行业的产品原材料,而其他生产者无法获得这种原材料时,那么,该生产者就成为该行业的垄断者。

(3)法律保护。

例如,专利保护。

(4)特许经营。

政府在某个行业内授权某家厂商垄断经营某种产品被称为特许权。

特许经营的例子很多,大到公用事业、邮政、广播媒体,甚至是奥运商品,小到区域性的垄断商品,比如校园内等。

(5)网络经济。

网络经济的方兴未艾使得网络经济成为垄断的另一个原因,这与规模经济比较相似,所不同的是网络经济是通过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而作用于市场需求方面的,因为人的需求行为是相互影响的。

垄断的危害:

破坏竞争机制,行业垄断导致有效投资不足,行政垄断滋生腐败。

反垄断的措施:

立法;分拆;管制等

自然垄断

•自然垄断的特点

1、规模报酬递增

2、某些行业具有收益随规模扩大而不断增长的特点,也即具有平均成本递减的特点。

如供水、供电、管道煤气、下水道、有线电话等。

3、自然垄断行业存在竞争失灵4、独家经营胜过多家竞争

公共产品

定义:

是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即MC=0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的产品,是私人产品的对称。

亦称“公共财货”、“公共物品”。

公共产品无法由私人按效率产量提供。

据效率原则,零边际成本要求零价格,但零价格无法提供收入来补偿任何固定成本。

如国防、公安司法等方面所具有的财物和劳务,以及义务教育、公共福利事业等。

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

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a.非竞争性:

一部分人对某一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另一些人对该产品的消费,一些人从这一产品中受益不会影响其他人从这一产品中受益,受益对象之间不存在利益冲突。

例如国防保护了所有公民,其费用以及每一公民从中获得的好处不会因为多生一个小孩或出国一个人而发生变化。

非竞争性有两方面含义:

(1)边际成本为零。

这里所述的边际成本是指增加一个消费者对供给者带来的边际成本,例如增加一个电视观众并不会导致发射成本的增加。

(2)边际拥挤成本为零。

每个消费者的消费都不影响其他消费者的消费数量和质量。

如国防、环保,不会因该时期增加或减少了一些人口享受而变化。

此类产品增加消费者不会减少任何一个消费者的消费量,增加消费者不增加该产品的成本耗费。

它在消费上没有竞争性,属于利益共享的产品。

b.非排他性:

是指产品在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利益不能为某个人或某些人所专有,要将一些人排斥在消费过程之外,不让他们享受这一产品的利益是不可能的。

例如,消除空气中的污染是一项能为人们带来好处的服务,它使所有人能够生活在新鲜的空气中,要让某些人不能享受到新鲜空气的好处是不可能的。

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要求公共产品:

一、生产必须有公共支出予以保证;二、经营管理必须由非盈利组织承担。

一般由政府或社会团体提供。

公共产品的分类:

1、纯公共产品:

一般说来,公共产品(此处指纯公共品)是指那些为整个社会共同消费的产品。

严格地讲,它是在消费过程中同时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是任何一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都不减少别人对它进行同样消费的物品与劳务。

纯公共产品一般由政府提供。

2、准公共产品:

亦称为“混合产品”。

(1)第一类,具有非排他性和不充分的非竞争性的公共产品。

例如,教育产品具有非排他性的。

因为,对于处于同一教室的学生来说,甲在接受教育的同时,并不会排斥乙听课。

但是,教育产品在非竞争性上表现不充分,具有一定程度的消费竞争性。

因为,在一个班级内,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校方需要的课桌椅也相应增加;随学生人数增加,老师批改作业和课外辅导的负担加重,成本增加,故增加边际人数的教育成本并不为零,若学校的在校生超过某一限度,学校还必须进一步增加班级数和教师编制,成本会进一步增加。

(2)另一类是具有非竞争性特征,但非排他性不充分的准公共产品。

例如,公共道路和公共桥梁就是属于这种类型。

受特定的路面宽度限制,甲车在使用道路的特定路段时,就排斥其他车辆同时占有这一路段,否则会产生拥挤现象。

因此,公路的非排他性是不充分的。

但是,公共道路又具有非竞争性。

它表现为,一是公共道路的车辆通过速度并不决定某人的出价,一但发生堵塞,无出价高低,都会被堵塞在那里;二是当道路未达到设计的车流量时,增加一定量的车的行驶的道路边际成本为零,但若达到或超过设计能力,变得非常拥挤时,需要成倍投入资金拓宽,它无法以单辆汽车来计算边际成本。

外部性

含义:

指经济主体的行为影响了他人福利的情形。

一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对另一个经济主体所产生的以市场价格以外的有害或有益的影响。

即行为举动与行为后果的不一致性,是经济主体对他人和社会造成的非市场化的影响。

外部性分类:

外部性分为正外部性(positiveexternality)和负外部性(negativeexternality)。

(1)正外部性是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益,而受益者无须花费代价,收益外溢。

如教育、注射了甲流疫苗。

(2)负外部性是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损,而造成外部不经济的人却没有为此承担成本,成本外溢。

如工厂排放污染物、养狗夜里不停地叫。

负外部性与供给过剩

边际外部成本mec:

指新增单位产品生产所导致的由第三方承担的额外成本。

社会成本MSC=MPC+MEC资源配置效率要求:

MSC=MPC+MEC=MB

正外部性与供给不足

边际外部收益(marginalexternalbenefit,MEB)社会收益MSB=MPB+MEB

资源配置效率要求:

MSB=MPB+MEB=MC

解决外部性典型的办法

1.征税与补贴:

对负的外部性征收税负,正的外部性给予补贴。

征税可以抑制产生负的外部性的经济活动;补贴可以激励产生正的外部性的经济活动。

这种用于消除负外部性的税收被称作庇古税。

2.明晰产权:

如果存在产权划分,交易成本较低且参与人数较少的时候,人们可以通过私下谈判来解决外部性问题。

如上文所说的养狗问题,要么养狗者给与邻居补偿使其接受养狗,要么邻居给养狗者一定费用使其停止养狗。

3.企业合并:

将外部效应的制造者和影响者合并,将成本和收益统一,内部化。

市场功能缺失

a.分配不公平

1、市场经济本身无法自动实现经济平等2、分配不公可能损及社会和政局的稳定(尚未证实)3、经济公平是正义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b.优值品和劣值品

优值品(meritgoods):

指消费者的评价低于合理评价的产品和服务;如基础教育、高雅艺术等;市场供给通常不足,需要由政府出面提供。

劣值品(dismeritgoods):

指消费者的评价低于合理评价的产品和服务;如吸烟、吸毒等;

市场供给往往过量,需要由政府适当加以控制。

c.宏观经济波动

1、宏观经济稳定2、充分就业3、物价稳定4、国际收支平衡

财政职能

财政职能的含义:

由财政本质所决定的财政所固有的功能和职责,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财政职能的类型:

配置职能;分配职能;稳定职能

配置职能

●定义: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社会资源的配置有两种方式来实现,即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

市场对资源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但由于存在着公共品、垄断、信息不对称、外部性等情况,仅仅依靠市场机制并不能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还需要政府在市场失灵领域发挥资源配置的补充作用;

公共部门的配置职能

1、矫正竞争的不完善:

对垄断企业直接干预;自然垄断的矫正措施。

2、矫正市场不完善:

矫正信息不对称下的策略行为;信息作为公共产品由政府提供;

分配职能

政府手段:

1、财政支出:

社会救助支出;社会保险支出;通过公共项目支出间接影响收入分配格局

2、税收:

税式支出;负所得税

3、政府管制:

最低工资、房租管制等

稳定职能

财政政策:

指政府为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公债水平等做出的决策。

主要工具:

政府购买;政府转移支付;调整税率。

货币政策:

指政府根据既定的政策目标,通过中央银行对货币的供给进行管理,从而影响经济运行的决策。

 

第4章财政决策机制与政府失灵

公共选择(publicchoice)

定义:

指投票者(纳税人)依据一定的规则,共同确定集体行动方案的过程。

公共决策的两大问题

偏好显示问题

1、投票方式只能反映相当有限的信息

2、人们未必真实反映其偏好:

不愿参与选举活动;隐瞒或者从低申报自己的偏好;策略性投票;偏好强度差别

偏好加总问题

加总方法:

习俗;独裁;投票(现代民主社会中的主要方法)

林达尔均衡

林达尔均衡一种揭示公共产品有效提供的政府机制

模型的结论与意义:

存在每个人都同意的纳税份额和公共产品的供给数量;公共产品的这种配置方式具有帕累托效率。

模型存在的问题:

假定每一成员都真实披露公共产品的偏好信息,这并不现实;在人数众多时,要找到一个让大家都满意的纳税份额,需花费大量时间。

寻租

定义:

指的是对垄断租金的追逐行为

a.常见的寻租活动1、通过政府管制的寻租,即劝说政府对某种产品发放特别生产或特别销售许可权;2、通过关税和进出口配额寻租;3、政府采购中的寻租。

b.可能浪费的寻租支出1、垄断权的潜在获得者的努力和支出;2、政府官员为获得潜在垄断者的支出或对这种支出做出反应的努力;3、垄断本身或政府所引发的资源配置的扭曲。

官员预算最大化模型

由尼斯卡宁(Niskanen,1971)提出;官员们并不以公共产品的产出最大化为目标,而是以最大化预算为目标;图3-6。

政府失灵的原因

1、从财政决策形成过程来看:

选民冷漠;投票悖论;偏好不完。

2、从财政决策的实施过程来看:

政治家受现实的控制能力和领导力量的限制。

3、利益集团的寻租行为

矫正政府失灵

1、引入竞争机制:

在政府内部重新确定竞争机制;在高层行政管理者中恢复发挥个人积极性的制度;由私人企业承担公用事业。

2、改革公共决策制度:

改造民主政体;进行立宪改革;完善表达民主的方式,发明新的政治技术3、约束政府开支

第7章财政支出规模及其控制

财政支出

1.也称政府支出或公共支出,指政府为履行职能而消耗的一切费用的总和;2.财政支出是政府活动的成本。

财政支出规模的度量

衡量指标1.绝对指标2.相对指标

绝对指标

1.用于考察财政支出的绝对数额;2.其特点是能够较直观地反映财政支出的现状和变化情况;

3.缺陷:

难以反映影响财政支出的各种复杂因素。

相对指标

1.指财政支出总额与其他相关经济指标,如GDP、个人可支配收入等的比值。

2.将财政支出加以分类,通过主要支出项目与GDP之间的比值,考察财政支出增长的结构性特点。

政府活动扩张论

1.由19世纪德国经济学家瓦格纳(Wagner,A.)提出,故称“瓦格纳法则”。

2.瓦格纳断言,工业化经济的发展必然伴随政府活动规模的不断扩张,原因:

(1)劳动分工和生产的专业化→经济交往复杂化→经济主体间的摩擦增加→要求更多的政府保护、调节和管理活动。

(2)收入提高和社会进步→对分配问题的关心加强→对教育、文化、保健、福利等服务的需求增加→要求政府以更大的比例提高这些方面的支出。

(3)政府需直接介入某些大规模的投资生产领域.

影响财政支出的一般因素

1.经济因素:

如人均收入增长、技术变化、公共服务相对成本提升、城市化等;

2.政治和社会因素:

如政局稳定、人口状态、观念变化等。

控制财政支出规模的制度安排

1.预算监管制度2.零基预算制度3.政府采购制度

预算年度是各国政府编制和执行预算所依据的法定期限。

预算年度有历年制和跨年制两种形式:

1历年制是按公历年,如法国、德国和中国预算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2.跨年制是从当年某月日起至次年某月日止。

如美国的预算年度从当年10月1日起至次年9月30日止。

第8章购买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

1.也称消耗性支出,指政府用于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

2.反映政府和其他经济主体之间互利、有偿的市场交易关系。

转移性支出

1.指政府按照一定的方式将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转移给居民、企业和其他受益者时所形成的财政支出;

2.是财政资金无偿、单方面的转移。

财政投资

概念:

指政府为了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将一部分财政资金转化为公共部门资产的行为和过程。

财政投资占社会总投资比重的影响因素

1.经济发展阶段差异;2.发达国家较小,欠发达国家和中等发达国家较大;3.经济体制差异;4.市场经济国家较小;5.计划经济国家较大。

财政投资的意义

1.对私人投资具有导向性

2.财政投资和私人投资之间的合适比例

财政投资的主要范围

1.自然垄断行业2.基础产业3.高新技术产业4.农业

第9章转移性支出(课本第8章社会救助支出,第9章社会保险支出)

最低生活保障的经济效应

最低生活保障采取的是补差机制;等同于对受助者增加的收入以100%税率课税。

负所得税的经济效应

负所得税

概念:

负所得税是货币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弗里德曼提出的用以代替现行的对低收入者补助制度的一种方案。

基本设想:

低于贫困线的人可获得现金补助,收入水平高于贫困线的人须缴税。

负所得税的基本原理:

负所得税是政府对于低收入者,按照其实际收入与维持一定社会生活水平需要的差额,运用税收形式,依率计算给予低收入者补助的一种方法。

其计算公式是:

  负所得税=收入保障数-(个人实际收入×负所得税率)

  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实际收入+负所得税

负所得税方案的劳动供给效应

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同,在负所得税方案下,受助者得到的补助只减少其劳动所得税的一部分而不是100%。

养老保险的筹资模式

1.现收现付制2.完全积累制3.部分积累制

养老金的筹集形式

1.社会统筹

1)政府通过工薪税或社会保险税筹集资金,记入专门的社会统筹账户,作为公共养老基金,并由政府将这些资金用于退休职工的养老开支。

2)在这一形式下,养老金的给付水平通常事先确定。

3)现收现付制一般采取社会统筹形式。

2.个人账户

1)由政府推行的职工在职期间强制储蓄,账户基金属个人所有。

2)完全积累制一般采用个人账户形式。

第10章财政收入概述(第11章)

财政收入

指政府为满足支出的需要,从私人部门那里取得的一切收入。

财政收入形式:

1.税收2公债其他形式:

3行政收入4公共企业收入5国有财产收入6.使用费

税收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公共权力,按照法律所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

税收收入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最主要来源

国有财产收入

1.指的是政府凭借其所拥有的财产而取得的租金、利息或变卖价款等收入。

2.国有不动产

3.一种是作为公共用途的资产,如道路、机场等公共基础设施、政府机关用房、图书馆、博物馆等,一般不以获取财政收入为目的

4.另一种是可以取得财政收入的国有财产。

5.国有动产

6.包括有形动产和无形动产两类。

公共企业收入

1.指的是政府从那些以法人资格经营的企业所取得的收入。

2.竞争性公共企业

3.和私人企业处于同等的自由竞争地位

4.垄断性公共企业

5.由政府控制该部门的生产和流通,其目的除了取得财政收入外,也可能是为了达到某些社会经济和政治目的。

6.国有财产收入与公共企业收入的区别

行政收入

概念:

指政府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所取得的收入。

包括:

1.规费2.特别课征3特许金4罚没收入

税收的含义

税收是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事先规定的标准,对私人部门强制课征所取得的收入。

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和最基本的形式。

税收的特征

1强制性2固定性3无偿性

强制性、固定性和无偿性的形式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基本标志,与公债收入的不同:

1.公债一般采用自愿认购的形式,不具有强制性;

2.公债不是固定的征收,而是政府根据需要确定发行的数量;

3.从形式上说,政府举借公债,到期必须还本付息。

而税收既无须偿还,也不需付出任何报酬。

税收制度

简称税制,指的是一国政府课征税收时所依据的各种法律、法规的总称。

税制的三个基本要素1.纳税人2征税对象3税率

纳税人:

也称课税主体,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即税款的缴纳者。

纳税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

纳税人和负税人的区别:

负税人是指最终承受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纳税人与负税人可能一致(如所得税),也可能不一致(如流转税)

征税对象

1.也称课税客体,即对什么进行征税。

2.征税对象规定着征税的范围,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

税基

定义:

又称计税依据,是征税对象在量上的具体化,它表明在具体征税过程中政府按什么计算税额。

分类:

采用自然单位征税称为从量计征,采用货币单位征税称为从价计征。

税目:

征税对象内容上的具体化

税率

定义:

指税额与征税对象数额或税基之间的比例。

税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财政收入的多少和纳税人的税收负担。

因此,税率被看作是税制的中心环节。

名义税率和实际税率

平均税率和边际税率

按照边际税率的变动情况,税率可以分为三种形式

定额税率

比例税率

累进税率

定额税率

1.即固定税额,指的是按每一单位征税对象直接规定某一固定的税额,即边际税率为零。

2.定额税率与征税对象的价格没有直接联系,一般适用于从量税的征收。

3.定额税率计算简便,但缺乏弹性。

比例税率

1.指对同一征税对象,不论数额大小,采用相同比例征税的税率,即边际税率为常数。

2.采用比例税率使同一课税对象的不同纳税人的税收负担一致,有利于促进企业间的竞争。

3.但在调节收入差距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

4.具有计算简便、便于征收和缴纳等特点。

累进税率

1.指将税基划分为若干等级,分别规定相应的税率,并使税率随着税基的增大而提高,即边际税率递增。

2.两类:

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

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的比较

1.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简便,但累进速度比较急剧,尤其是在两个级距的临界部分,很可能出现税收增长数量超过税基的不合理现象。

(如表11-1所示)

2.累进超额税率计算比较复杂,但累进速度平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全额累进税率的缺陷。

税制的其他要素

1.附加与加成

2.减税与免税

3.起征点与免征额

4.纳税环节

5.违章处理

纳税环节

定义:

指税法规定的商品从生产到消费的流转过程中缴纳税款的环节。

分类:

1.工业品一般要经过生产、批发、零售等环节。

同一税种只在一个环节征税的,称为单环节课税。

2.在多个环节征税的,称为多环节课税。

正确确定纳税环节对于平衡税负、保证收入、便于管理等有重要意义。

违章处理

指对纳税人违反法律、法规行为的处理。

纳税人的违章行为通常包括偷税、欠税、抗税、骗税等。

偷税指纳税人有意识地采取非法手段不交或少交税款的违法行为。

欠税指纳税人拖欠税款,不按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违章行为。

抗税指纳税人对抗税法拒绝纳税的严重违法行为。

骗税指企事业单位采取对所生产经营的商品假报出口等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

第11章税收原则(课本第12章)

税收原则含义:

建立税收制度应遵循的基本准则。

集中反映统治阶级的征税意志。

也是用来税收制度优劣的标准。

税收原则内容:

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学派有不同的税收原则内容。

现代税收原则一般认为包括公平原则、效率原则两大基本原则。

公平原则:

税收应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