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知识总结点总结归纳.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79631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9.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学》知识总结点总结归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金融学》知识总结点总结归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金融学》知识总结点总结归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金融学》知识总结点总结归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金融学》知识总结点总结归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融学》知识总结点总结归纳.docx

《《金融学》知识总结点总结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学》知识总结点总结归纳.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融学》知识总结点总结归纳.docx

《金融学》知识总结点总结归纳

 

《金融学》知识点概括

 

第一章

一、钱币产生的原由(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1、简单的、有时的价值形式

2、扩大的价值形式

3、一般价值形式

4、钱币价值形式

结论:

钱币是商品互换发展的必定产物

二、钱币形态的演变

(一)钱币形态演变的原由

钱币作为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其形态也跟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互换的发展而不停发展变化。

(二)钱币形态的演变

实物钱币

金属钱币

代用钱币

信用钱币

存款钱币和电子钱币

三、钱币的实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说)

钱币是一般等价物(1、钱币是权衡和表现全部商品价值的资料;2、钱币具

有和全部商品互换的能力)

 

钱币表现社会经济关系

四、钱币的职能

(一)

价值尺度

二)

流通手段

三)

积蓄手段

四)

支付手段

五)

世界钱币

五、钱币制度的观点:

钱币制度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立的该国钱币流通的构造和组织形式。

它主要包含规定钱币资料,规定钱币单位,规定各样钱币的锻造、刊行与流通的程序及成立金准备制度等。

 

六、钱币制度的内容

规定币材

 

规定钱币单位(一是规定钱币名称二是规定单位钱币价值)

 

规定钱币的种类及支付清账能力(主币:

即本位币,一国计价结算的合法的标准货

币.

辅币:

解决商品流通中不足1个钱币单位的小额钱币支付问题.

 

无穷法偿:

无论支付数额有多大,无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对方都不可以拒绝接受。

有限法偿:

指在一次支付中,若超出规定的数额,收款人有权拒收,但在法定限额内不可以拒收。

规定钱币的锻造、刊行与流通的程序

 

规定钱币刊行准备制度

七、钱币制度的演变及种类

银本位制

1、观点:

银本位制是以白银作为本位钱币币材的钱币制度。

2、内容:

以白银作为本位币币材;银币的名义价值和所含银的价值相等,属于足值钱币;银币能够自由锻造;银币拥有无穷法偿的效劳;银币能够自由输出输入。

3、弊端:

银本位最大的缺点是银价不稳固。

跟着白银开采技术的提升、产量增添,导

致白银价值颠簸、降落,愈来愈体重值小。

至20世纪处,除中、印、墨等少量国家仍推行银本位,资本主义国家都已放弃。

金银复本位制

1、观点:

法律规定黄金、白银同时作为本位币币材,同时流通的钱币制度。

2、复本位制的理论缺点:

钱币拥有独占性与排它性的天性,而两种资料同时作为币材与钱币的天性相悖。

3、三种形态

(1)平行本位制:

基本特色是金币银币之间不规定法定比价,各自按其实质价值流通,市场决定其比价。

(2)双本位制:

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金币和银币间的固定比价。

目的是为了战胜平行本位的缺点。

但这类币制违反客观价值规律,法定比价与市场比价不停发生矛盾,出现了“劣币驱赶良币现象”。

劣币驱赶良币现象(格雷欣法例GleshamLaw)--是指在金属钱币流通条件下,两种实质价值不一样而法定比价不变的通货同时流通时,实质价值高的钱币必定会被消融、

珍藏、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质价值低的钱币反而充满市场。

(3)跛行本位制:

金银同为本位钱币,金币能够自由锻造,但银币不可以够,实质上银币已成辅币。

金本位制

1、观点:

以黄金为币材,本位币与黄金保持必定比价关系的钱币制度。

2、三种形态

(1)金币本位制:

也叫完整金本位,其主要特色是:

以黄金作为本位币币材,金币的名义价值和所含黄金的价值相等,属于足值钱币;金币能够自由锻造,拥有无穷法偿能力,黄金能够自由输入输出,辅币和银行券能够与金币自由兑换。

(2)金块本位制:

又称生金本位,其特色是;不锻造金币,政府无穷制收买黄金,所支付价款是银行以金块为准备刊行的纸币,流通价值符号高起点兑换黄金。

(3)金汇兑本位制:

又称虚金本位,特色是本国钱币不与黄金直接联系,而是与一个金本位制国家钱币联系并确立一个固定比价,在国内保持大批外汇作为汇兑基金。

不兑现的信用钱币本位制

1、观点:

以政府或中央银行刊行的信用纸币作为本位币的制度。

 

2、内容:

以纸代替黄金作为本位币币材,纸币不规定含金量,不可以兑换黄金;拥有无穷法偿能力;币值确实定与贵金属的价值没关,主要取决于钱币当局对信用钱币数目的管理。

纸币由国家垄断刊行,由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经过信用程序投入流通领域。

宽泛采纳非现金结算方式,节俭了流通花费,提升

了清理的效率。

不兑现信用钱币的种类主要包含政府(经过中央银行)刊行的纸币和各样发挥钱币功能的信用凭据,如不兑现的银行券、银行存款(主假如活期存

款)、商业单据等。

3、缺点:

信用钱币的流通致使新的社会问题即通货膨胀与通货缩短问题。

第二章

一、信用的观点:

信用是一种表现特定经济关系的借贷行为,是以偿还和付息为特色的借贷行为。

二、商业信用的含义:

公司之间以赊销、预支货款等形式互相供应的信用。

在社会信用系统中居基础地位。

特色:

直接信用

两方都是公司

所供应资本是生产资本的一部分

常常和商品交易相联系

三、直接信用、间接信用的含义

直接信用:

资本供求两方经过特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或所有权关系的融资形式。

间接信用:

资本供求两方经过金融中介机构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或所有权关系的融资形式。

即两方分别与金融中介成立债权债务关系。

差别:

1、信用行为的主体不一样

2、资本运动形式不一样

3、融资成本及风险不一样

4、灵巧性不一样

5、对钱币流通量的影响不一样

四、银行信用的含义:

以银行及其余金融机构为主体供应的信用,是现代经济生活中占核心地位的信用形

式。

特色:

间接信用

资本本源于社会各部门的临时闲置资本

授信对象宽泛;

不受数额、限时、方向限制,能够知足存贷款人各样不一样的需求

第三章

一、利息的一般定义

借贷活动中借钱人付给贷款人的那部分超出本金的余额.也能够说是钱币资本所有者依靠所有权向钱币资本使用者讨取的酬劳。

二、利息的本源与实质

马克思从借贷资本的特别运动形式解析下手,解析了利息的本源与实质,以为利

 

息是节余价值的特别表现形式,是利润的一部分。

利息在不一样经济制度下表现不一样的经济关系。

利息是财产的分派形式,是借贷资本的增值。

三、利息的计算(单利法、复利法)

四、利率的含义:

一准期间利息额与借贷资本额之比。

五、利率的种类

(一)按利率能否按市场规律自由改动分为:

市场利率、法定利率、公定利率。

市场利率是借贷资本供求情况变化的指示器,当资本供应超出需求时,市场利率呈下跌趋向;反之,奉上升趋向。

市场利率是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主要利率。

法定利率是由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或中央银行确立的利率,是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一种政策工具。

公定利率是非政府的民间金融组织,如银行公会等所确立的利率。

这类利率对其会员银行也有拘束性,是一种介于市场利率与法定利率之间的利率。

它的变化代表政府钱币政策的意愿,对市场利率有重要影响。

(二)按借贷期内能否调整分为:

固定利率、浮动利率

固定利率是指利率不随借贷资本的供求情况而颠簸,在整个借贷期间都不做调整。

其最大的特色是利率不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拥有简单易行、易于计算借钱成本等长处。

浮动利率又称可变利率,是指利率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按期调整的利率。

六、决定和影响利率的主要因素

社会均匀利润率

 

资本供求情况

 

物价水平

 

经济周期

 

国家经济政策

 

国际利率水平

 

成本及风险程度等

七、利率的作用

齐集社会资本,提升经营效率的作用

 

优化资源配置,调理家产构造的作用

 

对积蓄与投资的调理作用

 

控制资本需求方面的作用(稳固通货的作用)

 

调理着国际进出的作用

 

第四章

 

一、金融市场的含义:

金融市场是资本供求两方经过金融工具的交易实现资本融通的场所和行为的总和。

1、广义的金融市场:

泛指资本供求两方运用各样金融工具,经过各样形式进行的所有金融交易活动。

它包含银行存贷款、单据的承兑与贴现、有价证券的刊行与买卖、黄金外汇的交易,信托、租借、典当等各种融资活动。

2、狭义的金融市场:

是指以各样有价证券和标准化单据的交易实现资本融通的市场。

如股票债券的刊行流通市场、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市场。

金融的含义:

金融就是钱币融通,是资本从盈余单位向赤字单位的有偿转移。

二、金融市场的分类

(一)按融资限时不一样分:

钱币市场:

是融资限时在1年之内的短期金融交易市场。

资本市场:

是融资限时在1年以上的长久金融交易市场。

(二)按市场功能分:

刊行市场:

也称一级市场或初级市场,是从事有价证券或单据刊行的金融市场。

即新证券初次销售

流通市场:

也称二级市场或交易市场,是已上市的证券或单据转让交易的市场。

(三)按交割时间分:

现货市场:

买卖成交即时执行交割手续,一般在成交后的1—3日内清理。

期货市场:

买卖成交后,按合约所规定的日期进行清理交割。

分美式、欧式两种。

三、金融市场的功能

(一)融资及配置资源功能:

最基本的功能。

(二)躲避与转移风险功能:

经过投资组合、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实现避险目的。

(三)反应及拘束监察功能:

金融市场是经济的晴雨表,反应资本价钱,监察拘束资本供求两方的行为活动。

(四)宏观调控功能:

央前进行公然市场业务操作,调理钱币供应的场所,实现宏观调控目标。

(五)价钱发现功能:

经过市场形成均衡价钱四、金融工具的观点和特色

(一)观点:

金融工具亦称信用工具,是在信用活动中产生,能够证明交易金额、限时、价钱的书面文件。

它关于债权债务两方所应肩负的义务与享有的权益拥有法律拘束意义。

对拥有人来说是财产;

对刊行人来说是债务;

基本因素:

名称、金额、限时、刊行人(出票人)、权益义务等

(二)金融工具的特色

偿还性:

是指金融工具的刊行者或债务人在到期时一定偿还所有本金的特色。

股票可视为无穷期但可经过转让实现偿还。

风险性:

是指金融工具的本金和预期利润的安全保障程度。

(即遭到损失的可能性)流动性:

是指金融工具快速变成钱币而不致遭到损失的能力。

(变现速度快慢、成本高低)

利润性:

是金融工具能为拥有人带来利润的特色。

利润主要包含利息、股息利润和资本利得利润。

五、主要的资本市场金融工具

(一)股票:

1、含义:

是股份有限公司刊行的、表示其股东按其拥有的股份享授权益、肩负义务

 

的可转让的凭据。

2、特征:

(1)高利润性;

(2)高风险性;(3)不返还、能够转让的投资工具;

3、种类:

(1)一般股票和优先股票;

(2)流通股和非流通股;(3)实体股票和记

帐股票

(二)债券

1、定义:

债券是一种确立债权债务关系的凭据。

或许说是借钱人向贷款人出具的对长久债务肩负还本付息义务的凭据。

2、债券的种类:

(1)政府债券和非政府债券(公司债券金融债券);

(2)抵押债券和信用债券;(3)可变换债券;(4)付息债券和贴现债券。

3、债券与股票的差别:

从投资角度看

(1)权益不一样,对公司控制权影响不一样。

(2)

利润不一样;(3)风险不一样。

从融资角度看(4)筹集资本的成本不一样;(5)资本稳固性不一样;(6)融资者压力不一样

六、钱币市场的功能

1、知足流动性资本需乞降财产流动性管理需要

2、提升金融公司管理效率

3、形成金融交易的价钱

4、中央银行钱币政策传导功能七、钱币市场的构成

(一)同业拆借市场

1、含义:

银行同业拆放市场是银行及其余金融机构之间融通短期资本的市场。

主要

有头寸拆借和同业借贷。

2、特色:

同业性、短期性、无担保性、磋商性。

(二)商业单据市场

1、含义:

商业单据是指发达国家由拥有高信用等级的大公司和财务公司刊行的短期无担保债券.

2、特色:

短期性(2-270天);无担保;融资成本低(较银行贷款利率低);往常只有刊行市场,无交易市场。

(三)可转让大额按期存单市场(也称CD市场)

1、含义:

进行可转让大额按期存单买卖交易的市场。

2、刊行与转让:

由银行等金融机构采纳批发或零售方式刊行,到期以前可随时转让。

(四)回购协议市场

1、回购协议市场的含义:

以购回协议方式买卖证券、融通资本的市场,其实是一种证券抵押融资。

2、回购协议市场特色:

金额大、限时短、无集中市场。

商业银行、券商、工商公司、地方政府、中央银行都是该市场的参加者。

(五)政府短期债券市场

1、含义:

是政府短期债券刊行与交易的市场。

政府短期债券,是一国政府为筹集短

期资本而刊行的有价证券,主假如国库券。

2、政府短期债券刊行方式:

国库券的刊行一般采纳拍卖方式,即经过竞标来确立债券的投资者。

3、转让:

到期以前,可由拥有者在市场上转让买卖,也可在银行办理贴现。

八、资本市场的功能

投融资功能

配置资源的功能

躲避和转移风险的功能

 

九、证券交易的方式:

现货交易:

指买卖成交按当时成交价即时清理和交割。

(钱货两清)

信用交易:

指投资人只要交托一部分保证金,其余由经纪人垫付的证券交易方式。

经纪人垫款来自银行贷款,获得利差收入。

期货交易:

指买卖成交后,按合约规定的价钱、数目、时间执行交割手续的交易方式。

先买后卖—多头;先卖后买-空头

期权交易:

也叫选择权交易,它交易的是买卖某种证券的权益。

买卖两方完成契约,规按期权买方支付一按期权费后,可在一准期间按约订价钱向期权卖方购置或出卖

既定数目的某种证券。

分买入期权、卖出期权。

第五章

一、我国现行金融机构系统

1、中国人民银行(中央银行)

2、金融看管机构

中国证券监察管理委员会

中国保险监察管理委员会

中国银行业监察管理委员会

3、政策性金融机构

中国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出入口银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4、商业性金融机构

商业银行(我国三家政策性银行:

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出入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非银行金融机构(保险公司、证券公司、金融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中国邮政积蓄银行、投资基金、财产管理公司、信用合作社等)

第六章

一、商业银行的观点:

也称存款钱币银行,是以经营寄存款为主要业务以盈余为目的的综合性、多功能的信用机构。

二、商业银行的业务

(一)、商业银行的欠债业务是形成商业银行资本本源的业务。

1、自有资本:

含义及构成:

商业银行的资本是其展开各项业务活动的初始资本,简单地说,就是其展开业务活动的本钱。

股本

 

资本盈余

 

未分派利润

 

资本公积

 

债务资本

 

其余本源,如风险准备金

2、汲取存款业务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本本源

(1)、按存款对象分:

单位存款、积蓄存款、同业存款

(2)、按存款限时不一样分为:

活期存款、按期存款

(3)、按本源区分:

原始存款、派生计款

(4)、按性质分:

财政性存款、一般性存款

3、借钱业务

(1)、向中央银行借钱:

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供应的信用,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再贴现,二是再贷款

(2)、同业拆借:

同业借钱是指金融机构之间的短期资本融通。

(3)、向国际钱币市场借钱

(4)、刊行金融债券

4、结算占用

(二)、财家产务运用其资本获得利润的业务。

1、现金财产——不可以或较少为银行带来利润,占财产比重较小。

包含:

库存现金

 

在中央银行存款:

包含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

 

同业存款:

是存入其余有代理业务的银行的存款。

 

托收中现金:

结算在途资本。

2、贷款业务——最主要的盈余财产

(1)、贷款种类按还款保障分:

信用贷款、抵押贷款、保证贷款

(2)、贷款种类按借钱对象分:

工商业贷款、农业贷款、不动产贷款和花费贷款

(3)、贷款种类按用途分:

经营性贷款、证券经纪人贷款、花费贷款、科技开发贷款;

(4)、款种类如限时分:

短期贷款、中期贷款、长久贷款

(5)、贷款种类按其质量分:

正常贷款、关注贷款、次级贷款、可疑贷款、损失贷款

 

3、贴现业务

(1)、单据贴现含义:

指商业银行购置持票人未到期商业单据,向其融通资本的行为。

(2)、贴现金额的计算

贴现值=票面值×(1—贴现利率×贴现天数/360)

或贴现利息=面值(或到期值)×贴现利率×贴现期

贴现值=面值-贴现利息

(3)、贴现与放款的联系与差别(4)、贴现、转贴现、再贴现

4、证券投资

(1)、证券投资的含义

商业银行的证券投资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将资本用于购置有价证券的活动,主假如经过证券市场买卖股票、债券进行投资的一种方式。

(2)、证券投资的目的:

商业银行的证券投资业务有分别风险、保

 

持流动性和合理避税、提升利润等作用。

(3)、证券投资的种类:

政府债券、短期单据等。

(三)、表外业务

1、表外业务的含义:

此类业务发生当时不会惹起财产欠债表项目的变化。

2、无风险表外业务——中间业务

(1)、汇兑结算业务:

(2)、代理业务:

(3)、信托业务:

(4)、咨询业务:

(5)、基金托管业务:

3、有风险的表外业务

(1)、贷款承诺:

(2)、担保:

(3)、金融衍生工具:

三、限制派生计款的因素:

(一)法定存款准备率rdK=1∕rd

(二)提现率(现金漏损率)CK=1∕rd+C

(三)超额存款准备率reK=1∕rd+C+re

(四)活期存款转变按期存款的比率k=1/rd+c+re+rt×t

(五)其余限制因素:

如贷款需求、条件等

四、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一)安全性

1、含义:

在经营中防止风险、保证资本信用安全的能力。

2、必需性:

商业银行面对诸多风险,只有保证资本安全,才能博得更多客户,吸引更多资本,正常经营获得利润。

3、举措:

充分的自有资本

保持足够的准备金

成立风险防备、控制、分别、转移和赔偿体制

参加存款保险

(二)流动性

1、含义:

能够随时知足客户的提款要乞降正常借钱需求的能力。

2、必需性:

商业银行一旦出现挤兑风潮,发生流动性危机便可能致使破产破产。

3、举措:

合理安排财产欠债规模和限时构造

加强主动性融资能力,保持多样化融资渠道

保持适当现金财产和合理的二级贮备

提升财产证券化水平

(三)盈余性

1、含义:

经过经营各种业务获得利润的能力。

2、必需性:

赢利是银行增补资本、扩大经营、可连续发展的条件。

3、举措:

扩大盈余财产比重和经营规模;

降低筹资成本和管理成本;

鼎力发展表外业务。

 

第七章

一、中央银行的产生原由

(一)中央银行的观点:

是居于一国金融系统核心领导地位,负责拟订和执行国家金融政策,调理钱币流通及信用活动的金融管理机构。

(二)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必需性

一致银行券刊行的需要

一致单据清理的需要

政府融资的需要

充任最后贷款人的需要

金融看管的需要

二、中央银行的职能

(一)刊行的银行

1、中央银行集中、垄断钱币刊行权。

2、中央银行以保护本国钱币的正常流通与币值稳固为主旨。

(二)银行的银行

1、中央银行是最后的贷款人(再贴现与再贷款);

2、组织全国银行间的单据清理

3、集中保存存款准备金

4、为金融机构供应指导和服务

(三)政府的银行

代理国库。

赐予财政信贷支持。

拥有和经管黄金外汇贮备

政府的金融顾问,向民众公布金融信息

代表国家参加国际金融机构和金融活动

三、中央银行的欠债业务

(一)含义:

指金融机构、政府、个人和其余部门拥有的对中央银行的债权,即形成中央银行资本本源的业务。

(二)内容

1、流通中的钱币

2、各项存款

政府和公共机构存款

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存款

3、债券:

中央银行刊行的融资单据和债券。

4、资本及其余欠债指中央银行财产欠债表中未列出的各样欠债项目四、中央银行的财家产务

(一)含义:

是指中央银行在一准时点上所拥有的各样债权,即中央银行运用资本的业务。

(二)内容:

1、再贴现和再贷款(对政府及金融机构的债权)

2、证券买卖业务:

3、黄金及外汇贮备业务:

4、其余财家产务

第八章

 

一、钱币需求的含义及理解

(一)钱币需求含义:

是指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产范围内能够并且愿意以钱币形式拥有的数目。

(二)对钱币需求观点的理解

1、钱币需求是一个存量的观点。

2、钱币需求是有条件的,是能力与梦想的一致。

3、现实中的钱币需求包含对现金和活期存款的需求。

4、钱币需求既包含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的钱币需求,也包含执行价值储藏手段职能的钱币需求。

二、钱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一)马克思的钱币必需量公式

M=PQ/V

(二)费雪交易方程式(现金交易说)

MV=PT或P=MV/T

(三)剑桥方程式(现金余额说)

Md=KPY

(四)凯恩斯的钱币需求函数

需求函数:

L=L1+L2=L(Y)+L(r)

(五)现代钱币主义代表弗里德曼的钱币需求函数

需求函数:

Md/P=F(y,w;rm,rb,re,1/p·dp/dt;u)

三、钱币供应的观点

钱币供应是指一准期间内一国银行向经济中投入、创建、扩充(或缩短)钱币的行为。

四、区分钱币供应层次的原由和依照

1、钱币统计口径确实定对经济运转监测和政策选择有重要意义.

2、钱币供应层次区分的依照:

金融财产的流动性,即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方便程度作为标准。

五、钱币供应的口径

(一)IMF的口径

1、M0=流通于银行系统以外的现金

2、M1=M0+活期存款

3、M2=M1+积蓄存款+按期存款+其余存款

(二)我国现行钱币供应量层次的区分

1、M0=流通中的现金

2、M1=M0+公司活期存款+机关集体队伍存款+乡村存款+个人信用卡类存款

3、M2=M1+居民积蓄存款+公司机关按期存款+外汇存款+信托类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存款

4、M3=M2+金融债券+商业单据+大额可转让按期存单+其余存款

M1为狭义钱币供应量;M2为广义钱币供应量;M2—M1为准钱币;M3是考虑到金融不停创新的现状而增设的,当前暂不宣布数据。

六、钱币供应的影响因素

钱币供应基本模型M=B×m

1、基础钱币(B):

亦称强力钱币、高能钱币。

表现为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存款和民众拥有的通货,对钱币供应量拥有决定性影响。

其变化主要取决于中央银行的财家产务。

2、钱币乘数(m):

是基础钱币的扩充倍数,对钱币供应量起特别重要的作用,其变化

 

取决于民众的经济行为和政府的财政行为。

第九章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

(一)定义

纸币流通条件下,因钱币供应量超出实质钱币需求量而惹起的一般物价水平连续上升的经济现象。

(二)理解

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是价钱总水平的上升;

物价显然上升;

是纸币流通独有的经济现象。

二、通货膨胀的胸怀

(一)花费物价指数

(二)批发物价指数

(三)GNP平减指数

三、通货膨胀的成因

1、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2、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3、构造型通货膨胀:

4、预期型通货膨胀:

5、混淆型通货膨胀:

6、输入型通货膨胀

四、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

(一)通货膨胀与经济增添

促进论:

促退论:

中性论:

(二)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收入再分派效应:

通货膨胀还产生以下不良结果:

(1)损坏正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