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世界地理》单元跟踪测试详解.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378990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872.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世界地理》单元跟踪测试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世界地理》单元跟踪测试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世界地理》单元跟踪测试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世界地理》单元跟踪测试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世界地理》单元跟踪测试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世界地理》单元跟踪测试详解.docx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世界地理》单元跟踪测试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世界地理》单元跟踪测试详解.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世界地理》单元跟踪测试详解.docx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世界地理》单元跟踪测试详解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世界地理》单元跟踪检测

一、单选题

下图为世界某大洲局部地区某月等温线(单位:

℃)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M地气温最有可能是()

A.18℃B.22℃C.28℃D.32℃

2.导致甲、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海陆差异C.地形起伏D.洋流性质

3.图示季节,影响圣地亚哥的大气环流是()

A.东南信风B.副热带高压C.盛行西风D.东南季风

4.图中西南沿海地区海岸线曲折,多幽深的峡湾,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A.断裂下陷B.火山作用C.流水作用D.冰川作用

【答案】1.A2.B3.B4.D

【解析】1.根据等值线的“大于大值,小于小值”规律,因为M地外围等值线未标数值,故M地的气温由两种可能性:

25°C

但因为南美的西海岸是安第斯山,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故只能15°C

2.根据等温线的弯曲方向判断气温高低规律:

凸向低纬比同纬度气温低,凸向高纬比同纬度气温高,则气温甲比乙高。

本题可以利用排除法,两者纬度相同,故A错。

甲深居内陆,乙在沿海受海洋的影响大,根据等温线的“陆南点南”规律(即陆地等温线向南凸出,则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可判断出当地为夏季,本题的关键是判断出季节。

由于海洋比热容大,夏季升温慢,故乙气温要低些,陆地比热容小,升温快,故甲的气温要高些。

所以主要是受海陆差异的影响,B正确。

甲乙都在潘帕斯草原上,地势差异小,故C错。

流经乙附近的主要是巴西暖流,对沿岸的气候起增温增湿的作用,但乙气温却比甲要低,说明主要不是受洋的影响,故D排除。

3.圣地亚哥位于南纬30°-40°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

图示为夏季,受副高的影响,答案选B。

4.峡湾主要是冰川侵蚀而成,答案选D。

澳大利亚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较低。

早年,该地区的矿工经常在矿井里躲避炎热天气,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住宅。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5.该类地下住宅可能分布于图左所示的()

A.①地附近B.②地附近C.③地附近D.④地附近

6.该类地下住宅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  )

A.收集雨水B.方便通信C.增加采光D.通风换气

7.推测该类地下住宅(  )

①室温不变 ②冬暖夏凉 ③类似黄土高原的窑洞 ④类似草原的蒙古包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答案】5.B6.D7.B

【解析】5.该类地下住宅分布于“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较低”“躲避炎热天气”的地区。

图中①地为地中海气候,②地为热带沙漠气候,③地为热带草原气候,④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②地符合这一特征。

故选B。

6.读图可知,地下住宅比较封闭,通天井直通地面,可以给地下住宅里的人员提供足够的新鲜空气,从而保障其正常活动;同时也可以把地下住宅里的废气排到地面,因此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通风换气。

故选D。

7.这类地下住宅的室温有变化,但是变化小;蒙古包位于地上,和这类住宅是完全不一样的,它类似于冬暖夏凉的黄土高原的窑洞。

故选B。

1989年7月27日,我国科学家秦大河参加了“国际横穿南极考察队”,他们从南极半岛北端长城站附近出发,徒步横穿这个世界上最高的大陆。

秦大河主要承担深度为2米的雪层剖面观测和采集雪样等科学考察任务。

经过艰难跋涉,途经南极点后,于1990年3月3日胜利抵达本次考察终点——原苏联和平站。

据下图及文字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8.秦大河在开展科学考察任务时面临的主要困难不包括(  )

A.强风频繁,吹起积雪,能见度低B.严寒的天气,容易冻伤

C.有的地方雪层较深、坚硬,不易挖掘D.采集的样品难以储存

9.该考察路线沿途所经历的现象正确的是(  )

A.每天都会看到绚丽的极光B.一望无际、地势低平的雪原

C.成群的企鹅及等野生动物

D.该考察线路长度约为6000千米左右

【答案】8.D9.D

【解析】8.根据所学知识南极地区的气候特征为酷寒、烈风,都是可能遇到的困难,A、B描述正确,不该选;南极地区有的地方雪层较深厚,不易挖掘,C不该选;南极地区酷寒,气温低,采集的样品不易融化,容易保存,故该题选D。

9.穿越过程南极地区有极昼现象,不能见到极光,A错误;南极为冰雪高原,B错误;沿途能看见企鹅但少见其他野生动物,C错误;根据同一条经线,纬度差1°,距离差111千米,两地纬度差50多度,距离相差约6000千米,故该题选D。

下图为“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①地成为世界上最干旱的地区之一,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因素B.大气环流C.洋流因素D.海陆分布

11.②地与③地气候类型相同,但面积相差很大,

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因素B.大气环流C.洋流因素D.海陆分布

【答案】10.B11.D

【解析】10.读图,①地是撒哈拉沙漠,成为世界上最干旱的地区之一,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大气环流,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B对。

相同纬度大陆东岸不是沙漠气候,纬度不是主要原因,A错。

洋流、海陆分布是影响因素,不是形成广阔沙漠的原因,C、D错。

11.②地与③地气候类型相同,都是地中海气候,但面积相差很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分布,②地陆地面积大,③地的陆地面积小,D对。

纬度因素、大气环流、洋流因素相同,不是差异原因,A、B、C错。

2018年1月7日艾因塞弗拉镇迎来了38年来第三场雪(前两次降雪分别在2016年和2017年)。

气象局解释,本次降雪是由于欧洲的高气压令冷空气向南扩展至北非所致。

图为艾因塞弗拉镇周边地形分布示意图。

气象专家认为该镇连续三年出现降雪与北极地区海冰融化加快有关。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2016年以前,有利艾因塞弗拉镇冬季形成降雨的条件是其()

A.地处撒哈拉沙漠的边缘B.地处迎风坡

C.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D.地势较高,气温较低

13.2016年前冬季,艾因塞弗拉镇受来自欧洲的冷空气影响较小,主要是因为()

A.受副热带高压控制B.地处背风坡,有焚风效应

C.北部的地中海对冷空气有增温作用D.周围的高山阻挡了冷空气的到达

14.下列对艾因塞弗拉镇近三年出现降雪的成因分析中,最可信的是()

A.极端天气增多,海冰大量融化致使北极地区海水温度降低,寒流增强

B.全球变暖,海冰大量融化致使北极海水盐度降低、海面上升,空气变冷

C.北大西洋暖流增强,海冰大量融化致使高纬地区湿度增加,气温降低

D.全球变暖,海冰融化吸热增多,致使中高纬地区气温降低、冷空气强盛

【答案】12.B13.C14.A

【解析】12.由图可知,艾因塞弗拉镇位于阿特拉斯山脉的北坡,海拔近1000米,北临地中海,为地中海气候。

再仔细审题,该题设问为“2016年以前,冬季形成降雨”的条件。

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带影响,降水多,该地地势高,正好位于西风的迎风坡,所以降水较多,B对;地处撒哈拉沙漠的边缘,气候应干旱,和题目不符,A错;该地濒临地中海,不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C错;地势较高,气温较低,不利于形成降雨,D错。

故选B。

13.本题要抓住“2016年以前冬季”来分析。

冬季,该小镇受西风带控制,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A错;冬季,该地位于西风的迎风坡,B错;来自欧洲的冷空气到达该地之前,先经过地中海,冬季时海洋温度高于陆地,所以地中海对冷空气有增温作用,C对;由图可知,该地的西南部、南部有高山存在,北侧是地中海,不是四面环山,D错,故选C。

14.由材料可知,冬季该镇连续三年出现降雪是由于欧洲的高气压令冷空气向南扩展至北非所致,与北极地区海冰融化加快有关。

全球气候变暖,使冬季气温升高,北极地区海冰融化加快。

海冰融化吸收大量热能,使地面温度降低,近地面气压升高,使来自欧洲的冷空气可南下到北非形成降雪,故D对;极端天气有冷有热,天气变冷时海冰不会融化,A错;冬季海平面上升会使气温升高,气压变低,使冷空气南下距离近,对北非影响小,B错;北大西洋暖流增强,海冰大量融化致使高纬地区气温增高,湿度增加,气压降低,使冷空气南下距离近,对北非影响小,C错。

故本题选D。

巴厘岛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11月~次年3月为雨季。

当地时间2017年2月9日晚,巴厘岛发生了山体滑坡。

下图为巴厘岛地理位置及区域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5.巴厘岛雨季时盛行

A.东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西北风

16.巴厘岛发生此次山体滑坡的主要原因有

①持续性降水②过度砍伐森林③位于板块交界地带④地势起伏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15.D16.C

【解析】15.因为11月~次年3月为当地雨季,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气压带风带南移,赤道以北的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在向左的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西北风,故D项正确。

16.巴厘岛发生此次山体滑坡正处雨季,降水时间长;岛上山地广布,坡度大;另外岛上旅游业等人类活动活跃,森林植被的过度砍伐也加剧了灾害的发生,所以的主要原因①②④,C项正确。

下图是某海域某月的洋流和等温线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7.该月最可能是(  )

A.1月B.4月C.7月D.12月

18.影响图中表层海水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B.海陆分布

C.大气环流D.洋流分布

19.下列关于图中洋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洋流加大海陆温差B.洋流导致沙漠的形成

C.洋流塑造海陆轮廓D.洋流使渔业资源减少

【答案】17.C18.B19.A

【解析】17.读图进行区域定位,通过陆地轮廓可以判断出索马里半岛和阿拉伯半岛,则对应的海域为北印度洋,洋流受季风影响属于季风洋流,图中所示洋流向北运动,是受到了西南风的影响,北印度洋夏季吹西南风,且水温较高,所以C正确;排除ABD。

18.图中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说明受海陆分布的影响明显,B正确;排除ACD。

19.图中洋流在夏季为离岸风作用下形成的上升补偿流,为寒流,海陆之间原本就存在热力性质差异,再加上寒流的降温作用,使海洋温度远低于陆地,所以A正确;图中沙漠主要是受副热带高压和来自陆地的东北信风影响形成,B错;此处宏观的海陆轮廓主要是由内力作用塑造,C错;洋流会带动深层冷海水上泛,带来营养盐类,利于鱼类在此繁衍,增加渔业资源,D错。

纳米比亚沿海广泛分布着耐旱的仙人掌等“多肉植物”。

纳米比亚内陆的辛巴族人终年不穿上衣,用混合着黄油和香料的红土涂抹在身体上,被称为“红泥人”。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20.纳米比亚

A.西部濒临印度洋B.受东北季风的影响,河流稀少

C.沿海受寒流影响,降水稀少D.荒漠在成因上与新疆荒漠相同

21.纳米比亚沿海能够广泛分布“多肉植物”的原因是

A.夜间气温低,有利水汽凝结B.河流入海口附近,地形平坦

C.位于火山的脚下,土壤肥沃D.光照充足,植物光合作用强

22.辛巴族人涂抹红土的主要原因是

①抵御烈日暴晒②防止疾病传播③夜间保持体温④防止蚊虫叮咬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20.C21.A22.C

【解析】20.读图,纳米比亚位于非洲西南部,西部濒临大西洋,故A错误;纳米比亚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东北信风和西部本格拉寒流的影响,全年降水稀少,河流稀少,故B错误,C正确;新疆荒漠的成因:

深居内陆,距海洋遥远,水汽难以到达;纳米比亚荒漠的成因: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寒流的影响,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C。

21.纳米比亚气候干旱,晴天多,降水少,昼夜温差大,夜晚西部沿海地区气温低,利于水汽冷凝,为“多肉植物”的生长提供水源,故A正确;沙漠地区河流稀少,故B错误;该地位于非洲板块内部,地壳稳定,无火山分布,故C错误;光照充足,蒸发量大,不利于光合作用,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A。

22.该地区气候干旱,晴天多,太阳辐射强烈,辛巴族人涂抹红土可以抵御烈日暴晒,①对;涂抹红土对防止疾病传播作用不大,②错误;涂抹红土可以起到保温的作用,利于夜间保持体温,③对;涂抹红土减少暴露在外的皮肤,可以防止蚊虫叮咬,④对,故该题选C。

2017年暑期热播电影《战狼2》中男主角冷锋在非洲营救侨民时感染了“拉曼拉”病毒,其原型为肆虐非洲的埃博拉病毒,致死率达到50%-90%,最早出现在刚果河流域。

刚果河流经中非多个国家,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地区之一。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3.埃博拉病毒主要感染区的气候

A.类型多样B.降水季节变化明显

C.不利于疫病的发生和传播D.主要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

24.以下选项中符合刚果河水文水系特征的是

A.流量季节变化较大B.支流众多,呈扇状水系结构

C.下游河段含沙量大D.河口三角洲发育较好

25.下列对刚果河流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东部地区地质景观丰富B.森林资源丰富,多名贵木材

C.矿产资源及水能资源丰富D.种植业发达,机械化水平高

【答案】23.D24.B25.D

【解析】23.根据埃博拉疫情爆发高风险区地图,可以判断高风险区主要为刚果盆地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区。

热带雨林气候主要是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形成的,故答案故选D。

24.刚果河干流两次流经赤道,且大小支流都处在赤道多雨区,所以流量巨大而稳定,A错误;刚果河流经刚果盆地,支流众多,呈扇状水系结构,B正确;流域内植被覆盖率较高,下游河段含沙量少,C错误;下游刚果河切穿晶山山脉,河面变窄,多峡谷、急流和瀑布,流速较快,泥沙不易沉积,河口没有三角洲,D错误。

故答案选B项。

25.刚果河的上游位于赞比亚境内东非大裂谷的高地山区,地质景观丰富,A正确;刚果河流经热带雨林地区,森林资源丰富,多名贵木材,B正确;河流的上游和下游,地市落差较大,流速较快,水能资源丰富,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C正确;流域内,种植条件不利,种植业并不发达,机械化水平低,D错误。

故答案选D项。

下图为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这里是俄罗斯的一个重要开发区,针叶林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6.关于图中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流径流量大,季节变化小B.封冻期长,无凌汛发生

C.河道狭窄,主要流经高原山地D.我国有一个区域的河流汇入此地某河入大洋

27.据图文信息推知该地区

A.矿产丰富B.气候宜人C.有大面积沙漠D.农业发达

28.该地区南部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南部

①气温较适宜②位于平原地带③开发历史较长④经济相对发达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26.D27.A28.B

【解析】26.发源于南部山地向北流,注入北冰洋;河流水量不大,季节变化明显,故A错;属于外流河;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形成春汛,夏季有雨水补给,一年有两次汛期;冬季流域气候寒冷,河流有较长的结冰期及封冻期;春季上游化冻早,下游仍封冻,形成凌汛,故B错;航运价值及水能开发价值都不大。

鄂毕河主要流经西西伯利亚平原,叶尼塞河是西西伯利亚平原和中西伯利亚高原的分界线,勒拿河是中西伯利亚高原和东西伯利亚山地的分界线,故C说法错误;我国的额尔齐斯河为鄂毕河最大的支流,注入北冰洋,故D正确。

27.从图中可以看出,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矿产资源丰富,故A正确;纬度高,夏季温暖而短促,冬季气候寒冷而漫长,故B错;当地没有沙漠分布,因为热量不足,故农业也不发达,C、D错。

28.俄罗斯南部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高的原因:

1、纬度较低,气温较适宜(俄罗斯纬度较高,气候寒冷,纬度较低的南部地区相对温暖),故①正确;

2、开发历史较早(开发历史较长),故③正确;

3、经济相对发达,故④正确.

俄罗斯西伯利亚的南部地区是鄂毕河、叶尼塞河等河流的上游地区,属于山地高原地区,不是平原地带,故②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选B。

二、综合题

29.朱巴河是索马里主要河流,全长1659千米,流域面积76.6万平方千米,干流下游河段水量逐渐减少,卢格以下河段出现部分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现象。

从河口向内地延伸480千米的狭长低地,以生产棉花、花生等作物为主。

下图是朱巴河流域示意图。

(1)描述朱巴河的水系特征。

 

(2)分析朱巴河干流下游河段水量逐渐减少的自然原因。

 

(3)说明朱巴河卢格以下河段部分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原因。

 

【答案】

(1)总体自(西)北向(东)南流;流程长;流域面积大;上游支流多,中下游支流少;河流上游落差大等。

(2)下游由热带草原气候向热带沙漠气候过渡,降水逐渐减少;蒸发旺盛,下渗增加;下游部分河段出现地上河现象,无支流汇入。

(3)上游山区落差较大,水蚀作用强,河流携带大量沙石;卢格以下部分河段地形平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沉积,河床抬升;在人为筑堤束水情况下导致河床高出两岸地面。

【解析】

(1)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一般从河流的源头、流域面积、流向、水系形状、流程、河道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

源于西北部高原,总体自(西)北向(东)南流;流程长;流域面积大;上游支流多,中下游支流少;河流上游落差大等。

(2)对于朱巴河干流下游河段水量逐渐减少的自然原因,可以从气候与支流方面分析其水量的收支变化。

下游由热带草原气候向热带沙漠气候过渡,降水逐渐减少;蒸发旺盛,下渗增加;下游部分河段出现地上河现象,无支流汇入。

(3)说明朱巴河卢格以下河段部分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原因可以类比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从自然和人文原因两方面分析。

上游山区落差较大,水蚀作用强,河流携带大量沙石;从等高线分布分析,卢格以下部分河段地形平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沉积,河床抬升;人为筑堤束水情况下导致河床高出两岸地面。

3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智利(图)阿塔卡马高原一年中超过85%的时间有清晰的天空,是天文学界公认的地面天文观测最佳地点。

美国、日本、欧洲多国长期在此开展天文科研,使这里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光学天文实测基地。

2016年11月,中国国家天文台和智利签订协议,在阿塔卡马沙漠边缘,海拔2900来的安第斯山支脉上合作建设天文观测基地。

(1)简述中智合建天文观测基地地理位置的特点。

(2)说明阿塔卡马高原晴天多的原因

 

(3)分析阿塔卡马高原成为世界级光学天文实测基地的有利条件。

 

(4)简述与智利合建天文观测基地,对我国天文研究的有利影响。

 

【答案】

(1)地处南半球(西半球)低纬度地区;位于太平洋东岸,智利北部;阿塔卡马沙漠边缘,安第斯山西部支脉。

(2)受副热带高压影响,盛行下沉气流;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秘鲁寒流流经,降温减湿,降水少,晴天多。

(3)气候干旱,晴天多;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附近地区人口稀少,光污染小;大气污染小;纬度较低,观测天空范围广;国家政策支持。

(4)填补我国南半球天空观测的空白区域;东西半球存在时差,可与中国本土观测形成时间上的互补;利于与发达国家在天文观测领域进行合作与交流。

【解析】

(1)地理位置的描述主要从自然地理位置和人文地理位置去描述。

1.自然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

①所处的特殊经纬度值或纬度带和热量带②所处的半球位置(东西半球、南北半球)

(2)海陆位置:

位于大陆内部还是沿岸(大陆东西岸或大洋东西岸)、岛屿、半岛、海岸线长短等。

(3)相对位置:

位于某大洲或某大陆的方位,以及某某地形区的某某方位等。

2、人文地理位置

(1)相邻位置:

与某某国家(或行政区)接壤(或位于某某边疆),或相邻的某些特殊地点(如民族)。

(2)经济位置:

所处(相邻)某经济区,其经济地位。

(3)交通位置:

所处某某交通要道(枢纽)。

(4)政治位置:

为某某中心(首都、省会)在地区处于某某地位。

从图中可以看出地处南半球(西半球)低纬度地区;位于太平洋东岸,智利北部;阿塔卡马沙漠边缘,安第斯山西部支脉。

(2)智利北部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无雨或降水少,晴天多.其形成与大气环流、洋流和地形都有很大的关系。

该地受副热带高压影响,盛行下沉气流;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秘鲁寒流流经,降温减湿,降水少,晴天多。

(3)本题主要考查天文观测的区位条件。

进行天文观测需要具备的条件:

1,人文条件:

光污染小,空气污染低;2,气象条件:

没有云层遮挡;3,地理条件:

视野开阔。

此小题应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综合分析.当地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大气变化比较稳定,气温年较差小.位于高原上,海拔高,大气稀薄,透明度高.适宜天文观测;沙漠地区人口稀少,光污染小;大气污染小;纬度较低,观测天空范围广;智利政府多年来制定各种优惠政策来鼓励其他国家到智利去修建天文观测站,国家政策给予了有力的支持。

(4)天文学家在观测天空时,会按照所处的北半球或南半球观测地,将天空对应分为北天区与南天区。

南天区有很多优势资源,银河系的中心就在南天区,距离银河系最近的恒星星系大小麦哲伦星云也在南天区。

除了天区互补,东西半球存在的时差也使在智利的观测与中国本土观测具有高度时域互补性。

“同样是观测天空,智利的一晚能够给科学家们提供更多的信息,这对于科研工作至关重要。

”对于中国天文学家而言,走进智利,就像走进“天文观测的奥林匹克赛场”,天文学领域最优秀的选手都集中在此,大量的科研及人力资源也汇聚于此,来到这里就能够最直接地接触和参与许多最新的项目和科研成果。

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加利福尼亚州,简称加州,西濒太平洋,东依美国大陆,是美国人口最多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州。

全州区域内地势起伏较大,年平均降水量南北差距悬殊。

受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多年来,加州老年人的居住生活在沿海与内陆之间呈季节性往返的规律,一般夏季前往加州内陆居住,冬季返回沿海生活。

加州是美国森林火灾最严重的州,给加州的社会经济和每年老年人往返于沿海和内陆居住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2017年夏天,加州遭遇历史上罕见的高温和干旱天气,上千万棵树木枯死,10月8日加州北部发生了自1990年以来最惨烈、最具破坏性、最致命、最昂贵的森林火灾。

下图为2017年加利福尼亚州北部主要森林火灾地点分布图。

(1)简述加州区域内年平均降水量的南北差异并说明原因。

 

(2)试从气候角度分析加州老年人的居住生活在加州沿海与内陆之间呈季节性往返的理由。

 

(3)推测2017年加州北部森林火灾最惨烈、最具破坏性、最致命、最昂贵的主要原因。

 

(4)请你为加州政府减轻北部森林火灾损失提出合理的对策。

 

【答案】

(1)差异:

南部降水少北部降水多(或总体上自南向北降水增多)。

原因:

南部地区受副热带高压和盛行西风带交替控制,夏季降水较少,冬季降水较多,年平均降水量相对较少;北部地区常年受盛行西风带控制,年平均降水量较多。

(2)加州地区由沿海到内陆地势逐渐升高,以地中海气候为主;夏季,沿海地区气候炎热干燥,而内陆地区地势较高,气候凉夾;冬季,沿海地区气候温和湿润,而内陆地区地势较高,气候较为湿冷,多年没有爆发大型山火,森林中积累的干燥树叶和枯枝多而厚;受罕见高温和干旱等特殊天气条件影响,造成上千万棵树木枯死,为大火提供了充足的“燃料”;该地区人口众多,城市化水平高,人类居住区进入林区,导致火灾造成的损失惨重。

(4)利用气象卫星进行监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