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58单元分课时计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378812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138.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58单元分课时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九年级化学58单元分课时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九年级化学58单元分课时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九年级化学58单元分课时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九年级化学58单元分课时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58单元分课时计划.docx

《九年级化学58单元分课时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58单元分课时计划.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化学58单元分课时计划.docx

九年级化学58单元分课时计划

分课时教学计划

第四单元课题4

化学式的意义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课时

1

授课

时间

备课人

使用者

教学

目标

1.了解化学式的涵义。

2.熟记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

3.能用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并能利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

4.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涵义,并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进行有关简单计算。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了解化学式的涵义。

难点:

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周围的数字的意义

教学用具准备

教学

方法

讲解法

步骤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三、小结

四、作业

复习元素符号的意义

一、化学式反映了物质的组成

1、化学式(formular),就是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来表示纯净物组成的式子。

提出的依据:

任何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不同的物质组成不同

2、化学式所表示的含义(一般包括宏观和微观角度)

微观上:

表示某物质;表示该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宏观上:

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或者一个原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还可以表示一个分子的构成情况

我们以水(H2O)为例说明

化学式的涵义

以H2O为例

宏观

表示一种物质

表示水这种物质

表示该物质有哪些元素组成的

表示水由氧元素和氢元素

组成的

微观

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表示一个水分子

表示一个分子里有多少个原子

表示一个水分子中由2个氧原

子和1个原子构成

质量

表示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m(H2O)=2m(H)+m(O)=2+16=18

表示物质中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为2:

1

表示物质中各种元素的质量比

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

8

3、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周围的数字的意义

如aRbc

a表示有a个这样的微粒

b表示一个微粒中有b个原子或原子团

c表示一个该离子中带有c个正(负)电荷

如:

3H2SO4

二、简单化合物的命名

1、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命名

根据元素的名称,从右往左读作“某化某”。

如NaCl读作“氯化钠”,ZnO读作“氧化锌”,Fe3O4读作“四氧化三铁”。

但要注意,H2O就是“水”,不能读成“氧化氢”,NH3就是“氨气”。

2、含有OH原子团的化合物的命名

一般命名为“氢氧化某”

如:

NaOH读作“氢氧化钠”,Cu(OH)2读作“氢氧化铜”

3、含有其他原子团的化合物的命名

一般根据原子团和另一元素的名称从右到左的顺序读作“某酸某”。

如:

CaCO3读作“碳酸钙”,Cu(NO3)2读作“硝酸铜”

但注意,H2CO3就读作“碳酸”,H2SO4就读作“硫酸”等。

4、某些比较复杂物质的命名

如:

Cu2(OH)2CO3读作“碱式碳酸铜”,H2O2读作“过氧化氢”等

练习:

依据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写出名称:

K2SO4、KNO3、Na2CO3、Al(OH)3、(NH4)2SO4

二次备课

教学反思

 

 

分课时教学计划

第四单元课题4

化学式的书写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课时

1

授课

时间

备课人

使用者

教学

目标

1.了解化学式的涵义。

2.熟记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

3.能用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并能利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

4.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涵义,并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进行有关简单计算。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熟记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

能用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并能利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

难点:

熟记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

能用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并能利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

教学方法

讲解法

步骤

教学流程

一、导入二、新课教学

 

3、小结

四、作业

复习化学式的意义,导入新课

三、化合价和化学式的写法

1、各种物质的化学式都是通过实验方法测定出来的,一种纯净物只能由一个化学式来表示,不能主观臆造

2、化合价。

大量的化合物中不同元素的原子数目中都是一个固定的比值,体现这种关系的数值就是化合价

某种元素的化合价数值与它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密切相关的

3、单质的化学式的写法

(1)金属单质、固体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用元素符号表示。

如金属单质:

Fe(铁)、Na(钠);固体非金属:

S(硫)、P(磷)等;稀有气体:

He(氦)、Ne(氖)等

(2)氧气等多原子分子构成的单质,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添上下标,表示一个分子含有多少个该原子。

如:

O2(氧气)、O3(臭氧),Cl2(氯气)

4、化合物的化学式的写法——根据化合价来写化学式

(1)一般是正价的元素(或原子团)写在左边,负价元素(或原子团)写在右边

(2)在金属化合物中,金属元素一般呈正价,非金属呈负价;在化合物中,氧元素一般呈-2价,氢元素一般呈+1价

(3)化合物中,各种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注意:

(1)标注某元素的化合价时,务必要写在该元素符号的正上方,先标电性,后标数目

+2

CuO

如中,+2表示在氧化铜中铜元素呈+2价

(2)某些元素具有可变价态,它们表示在与其他元素化合形成化合物时,会出现多种可能

特别:

Fe在命名时,+3价就是铁,而在+2价时要被称为亚铁

补充:

初中一般常见的原子团及化合价

原子团

化学式

化合价

氢氧根

OH-

-1

碳酸氢根

HCO3-

-1

碳酸根

CO32-

-2

氯酸根

ClO3-

-1

磷酸根

PO43-

-3

氨根

NH4*

+1

硝酸根

NO3-

-1

高锰酸根

MnO4-

-1

锰酸根

MnO42-

-2

硫酸根

SO42-

-2

亚硫酸根

SO32-

-2

 

识记:

课本P80的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写出氢、硫、碳、钠、镁、铝、铁等十种元素的常见化合价并分别写出它们氧化物的化学式。

(2)在上述元素中,哪些元素能结合组成化合物?

写出其中几种化合物的化学式。

(3)依据下列物质名称写出化学式:

硫酸钠、碳酸铜、硝酸镁、三氯化铝。

(4)依据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写出名称:

K2SO4、KNO3、Na2CO3、Al(OH)3、(NH4)2SO4

(5)课后习题

二次备课

教学

反思

(可酌情加一节练习课)

 

分课时教学计划

第四单元课题4

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课时

1

授课

时间

备课人

使用者

教学目标

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涵义,并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进行有关简单计算。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涵义,并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进行有关简单计算。

难点:

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涵义,并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进行有关简单计算。

教学方法

讲解法

步骤

教学流程

一、导入、二、新课教学

 

三、小结

四、作业

复习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四、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1)某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将化学式中所有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加和,即是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如:

Ca(OH)2的相对分子量=40+2(16+1)=74

(2)计算化合物中的原子个数之比

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就是表示该元素原子的个数,因此这些数字的比值就是化合物中的原子个数

如:

Fe2O3中,铁原子与氧原子个数比就是2:

3,碳酸钙CaCO3中钙、碳、氧原子个数比为1:

1:

3

但注意某些物质的化学式中,同种元素并不写在一起的,这时要注意原子个数

如:

NH4NO3中,氮、氢、氧原子个数比应该为2:

4:

3

Cu2(OH)2CO3中,铜、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

1:

2:

5

(3)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之比

在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之比就是各元素的原子个数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积之间的比值

如:

氯酸钾(KClO3)中,m(K):

m(Cl):

m(O)=39:

35.5:

16×3

=78:

71:

96

硝酸铵(NH4NO3)中m(N):

m(H):

m(O)=14×2:

1×4:

16×3

=7:

1:

12

(4)计算化合物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

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

×100%

如:

计算MgSO4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ω(O)=

×100%

×100%

=53.3%

(5)计算一定质量的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

某元素的质量=物质的质量×该元素在物质中的质量分数

如:

求60gMgSO4中含有氧的质量

m(O)=m(MgSO4)×ω(O)=60g×53.3%=32g

*(6)有关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例1硝酸铵样品中含有杂质10%(杂质中不含氮元素),求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首先,先求出纯净的硝酸铵中,氮的质量分数为:

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ω(N)=

×100%=

×100%=35%

设不纯的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x,则有如下关系:

纯硝酸铵

不纯的硝酸铵

含有硝酸铵

100%

90%

含有氮元素

35%

x

故:

,x=31.5%

例2某不纯的尿素[CO(NH2)2]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2.4%,求这种尿素中杂质(不含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

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14+2×1)×2=60

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ω(N)=

×100%

×100%=46.7%

设不纯的尿素中含尿素的质量分数为x,则有如下的关系

纯尿素

不纯尿素

含尿素

100%

x

含氮元素

46.7%

42.4%

故:

,x=90.8%

例3多少克碳酸氢铵(NH4HCO3)与400g硝酸铵(NH4NO3)含氮元素质量相等

解:

根据所含氮元素质量相等来列等式

设需要碳酸氢铵的质量为x

则,质量为x的碳酸氢铵中含有氮元素的质量为m1(N)

=x•

=17.7%•x

400g硝酸铵中含有氮元素质量为m1(N)=400×35%

故:

17.7%•x=400g×35%;x=790g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补充

(1)比较三种氮肥的含氮量大小:

硫铵、硝铵、尿素。

(2)要在每亩地上增加1千克氮元素,问10亩地应施加尿素多少千克?

如果改用碳酸氢铵,需要多少千克?

(3)将17克某化合物在高温下煅烧,共得到10克氧化铁和8克二氧化硫。

求:

该化合物中含有哪几种元素?

每种元素的质量是多少克?

该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多少?

(4)练习册和课后习题

二次备课

教学反思

 

分课时教学计划

第五单元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课时

1

授课

时间

备课人

使用者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测定,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方法。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对质量守恒定律涵义的理解和运用

难点:

对质量守恒定律涵义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用具准备

仪器:

托盘天平、烧杯、广口瓶、玻璃棒、酒精灯、气球、吸管等。

药品:

白磷、NaOH溶液、CuSO4溶液、铁钉、碎鸡蛋壳、稀盐酸、石灰水等。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讲解法

步骤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3、小结

四、作业

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文字表达式能告诉我们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但反应物的质量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

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

反应物总质量(=)生成物总质量。

1、提出问题

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的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意义呢?

巡回检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校正

2、分组实验探究

(1)探究实验名称: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测定。

实验步骤:

1、将几根铁钉与烧杯中的硫酸铜溶液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共同称量。

2、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砝码不用取下),静置1-2分钟,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2)探究实验名称:

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测定。

实验步骤:

1、将盛有少量硫酸铜溶液并带有胶头滴管(事先装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的锥形瓶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

2、挤压胶头滴管,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3、描述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

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4、二次活动与探究

(1)探究实验名称:

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前后质量测定。

实验步骤:

1、将盛有石灰水的小烧杯放在托盘天平上,使其平衡。

2、取下烧杯,向其中吹气,一段时间后,再放到托盘天平上,观察。

(2)探究实验名称:

鸡蛋壳和稀盐酸反应前后质量测定。

实验步骤:

1、将盛有稀盐酸的小烧杯和几颗鸡蛋壳一起放到天平上,使其平衡。

2、将鸡蛋壳和稀盐酸混合,一段时间后,放回天平,观察。

交流讨论,并选出代表发言。

交流、谈看法。

观看动画演示,总结化学反应的实质。

一切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根本原因: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均没有改变。

(1)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元素和()元素,可能有()元素。

(2)镁条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大,能否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3)某法轮功大师说:

“我一发功就能使水变成油(油中含有碳元素)”。

这种说法科学吗?

[板书设计]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一、内容: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二、原因: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均没有改变

二次备课

教学

反思

 

 

分课时教学计划

第五单元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课时

1

授课

时间

备课人

使用者

教学

目标

1、通过习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2、培养学生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对质量守恒定律涵义的理解和运用

难点:

对质量守恒定律涵义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用具准备

仪器:

托盘天平、烧杯、广口瓶、玻璃棒、酒精灯、气球、吸管等。

药品:

白磷、NaOH溶液、CuSO4溶液、铁钉、碎鸡蛋壳、稀盐酸、石灰水等。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讲解法

步骤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二、新课教学

四、小结

四、作业

复习质量守恒定律内容及微观解释,进一步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明确反应中的必变量和不变量。

一、讲评作业【练习册p31--32页1.2.3.4.6.7.8.9.10.11】

二、例题讲解p33--34页4.8.9.10.13.

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补充习题见《绩优学案》

二次备课

教学

反思

 

 

分课时教学计划

第五单元课题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课时

1

授课

时间

备课人

使用者

教学

目标

1、通过具体化学反应分析,使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2、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两条原则,能初步掌握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通过具体化学反应分析,使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难点:

通过具体化学反应分析,使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教学方法

讲解法讨论法

步骤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3、小结

四、作业

1.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

2.为什么在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是相等的呢?

(用原子、分子的观点说明。

〔引言〕我们已经知道质量守恒定律,那么在化学上有没有一种式子,既能表示出反应物和生成物是什么,又能反映出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呢?

回答是肯定的,这就是化学方程式。

〔板书〕化学方程式

1、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例如,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

CO2

〔设疑〕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是否只要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就可以呢?

请看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

〔板书〕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改成化学式)P+O2

P2O5

〔组织讨论〕这个式子能称为化学方程式吗?

为什么?

(由学生回答。

怎样才能把上式改为化学方程式呢?

〔板书〕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提问〕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守哪些原则?

具体的书写步骤是怎样的?

〔阅读〕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有关内容,然后指定学生回答问题。

以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反应为例,说明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具体步骤。

〔板书〕

1.根据实验事实写出反应物及生成物的化学式P+O2─P2O5

2.配平化学方程式用最小公倍数法确定系数。

(根据是质量守恒守律)。

把短线改等号。

4P+5O2===2P2O5

3.注明反应发生的条件4P+5O2

2P2O5

(介绍“△”’“↑”“↓”等符号表示的意义,及“↑”“↓”符号的使用范围)。

〔讲解〕反应条件常见的有:

点燃、加热(△)、高温、催化剂等。

“↑”“↓”号的使用范围:

在反应物中无气态物质参加反应,如果生成物中有气体,则在气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反应物无难溶性物质参加反应,如果生成物中有固体难溶性物质生成,在固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

(强调要防止随意乱标)

〔板书〕例如:

CuSO4+2NaOH===Na2SO4+Cu(OH)2↓

〔小结〕书写化学方程式具体步骤(韵语)

左边反应物,右边生成物写好化学式,方程要配平

短线改等号,条件要注明生成气体或沉淀,上下箭头来分清。

强调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关键和难点是方程式的配平,并要注意其规范化。

完成课后习题和练习册

二次备课

教学

反思

 

 

分课时教学计划

第五单元课题2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课时

1

授课

时间

备课人

使用者

教学

目标

1、通过具体化学反应分析,使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难点:

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教学方法

讲解法讨论法

步骤

教学流程

一、导入二、新课教学

 

3、小结

四、作业

复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一、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和读法

〔讲解〕以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讲解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质和量方面的涵义质的方面:

那些物质在什么条件下反应生成那些物质

量的方面:

通过相对分子量还可以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

【各物质之间质量比;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例如:

4P+5O2

2P2O5

(4×31)[5×(5×2×16)][2×(2×31+5×16)]

124160284

(1)表示红磷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2)每124分质量的红磷与160分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84分质量的五氧化二磷

二、讨论:

从物质种类、质量和反应条件等方面下列反应方程式能给你提供哪些信息?

1.S+O2

SO2

2.Fe+CuSO4=Cu+FeSO4

3.CuO+H2=Cu+H2O

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课后习题练习册

二次备课

教学

反思

 

 

分课时教学计划

第五单元课题3

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课时

1

授课

时间

备课人

使用者

教学

目标

1、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计算。

2、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3、正确使用量和单位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计算。

难点:

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方法

讲解法练习法

步骤

教学流程

1、导入

二、新课教学

 

3、小结

四、作业

复习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

(1)设:

根据题意设未知数;

(2)写:

书写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3)找:

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的质量关系;

(4)列:

列出比例式并求解;(5)答:

检查结果,简明作答。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应该注意的事项

(1)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准确列出有关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比;

(2)列式时,各物质的质量单位必须统一,对应关系要正确;

(3)反应物、生成物都必须是纯净物,如果是混合物,应该不纯物的质量按题意转化为纯净物的质量;

(4)解题的过程要完整,规范

(5)设未知数是要指明物理量,不要带单位。

例题:

某实验室中需要1.6g氧气进行实验。

若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这些氧气,需要消耗水多少克?

同时可生成氢气多少克?

解:

设消耗水的质量为x,得到氢气的质量为y

2H2O

2H2↑+O2↑

36432

xy1.6g

,x=1.8g;

,y=0.2g

答:

电解消耗1.8g水,同时生成0.2g氢气。

例3中国登山协会为纪念我们首次攀登珠穆朗玛峰成功50周年,再次组织攀登珠峰。

阿旺扎西等于2003年5月21日13:

40成功登顶。

假如每位运动员冲顶时消耗自带的液氧4.8g。

求:

(1)这些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多少升?

(标准状况下氧气密度为1.43g/L)

(2)若实验室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相同质量的氧气,需要多少千克的高锰酸钾?

(3)用这种方法给登山运动员供氧,是否可行?

简述理由。

解:

(1)4.8kg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2)设需要高锰酸钾的质量的质量为x

2KMnO4

K2MnO4+MnO2+O2↑

31632

x4.8kg

(3)不行。

此法成本太高,经济上不合算;或在实验室制如此多氧气,耗时太长。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补充习题见《绩优学案》完成课后习题和练习册

二次备课

教学

反思

 

 

分课时教学计划

第五单元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课时

1

授课

时间

备课人

使用者

教学

目标

1、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计算。

2、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3、正确使用量和单位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能力和技巧以及格式要求。

难点:

分析理解题意的能力。

教学方法

讲解法练习法

步骤

教学流程

1、导入

 

、二、新课教学

 

三、小结

四、作业

复习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应注意的事项

(1)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准确列出有关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比;

(2)列式时,各物质的质量单位必须统一,对应关系要正确;

(3)反应物、生成物都必须是纯净物,如果是混合物,应该不纯物的质量按题意转化为纯净物的质量;(4)解题的过程要完整,规范;(5)设未知数是要指明物理量,不要带单位。

例1已知在反应3A+2B=2C+D中,反应物A、B的质量比为3:

4。

当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共140g时,B消耗的质量为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