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高级中学语文模拟卷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378326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州高级中学语文模拟卷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杭州高级中学语文模拟卷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杭州高级中学语文模拟卷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杭州高级中学语文模拟卷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杭州高级中学语文模拟卷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杭州高级中学语文模拟卷含答案.docx

《杭州高级中学语文模拟卷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高级中学语文模拟卷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杭州高级中学语文模拟卷含答案.docx

杭州高级中学语文模拟卷含答案

杭高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三最后一次适应性考试

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水草在西湖里一年年开花、结(jiē)籽,籽随水走,慢慢在西湖各处落了脚,在酝酿了一个冬天后,又开始“疯长”,蹿(cuān)得高的都冒出了水面。

B.对于充斥我们生活的大量资讯,若只是浮光略影似地略读,未经充分辨别与吸收,毋(wú)庸置疑,容易使我们陷入“名词朗(lǎng)朗上口,光说不会做”,或是“张冠李戴,以讹传讹”的尴尬局面。

C.突如奇来的高温瞬间催熟了树叶,使它们变得枯槁,那些树儿似乎顷(qǐng)刻间就抖落了一身的树叶,在泥土上铺上了它们黄澄(dēng)澄的斗篷。

D.浙江电信国内首开5G全景直播,体验者表示,无人机与5G结合产生卓(zhuō)越的空中俯瞰效果,使得沉浸式观看体验更加震撼,毫无眩晕(yùn)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后2-3题。

2005年,台北故宫博物院开发了一款“朕知道了!

”胶带作为纪念品销售。

[甲]当电视剧《甄嬛传》如火如荼地播出时,这款胶带竟也迅速火遍网络。

事实上,全世界的博物馆都在为如何吸引人们而烦恼。

要消化几百年以致上千年历史的文物文化,没有一点底蕴是难以实现的;而文创产品营造的“萌文化”是其最好的诠释和延伸。

[乙]当正襟危坐的皇帝皇后开始“萌萌哒”动起来,古董和文物也可以变得活泼有趣。

让文物“述说”文化记忆,也是博物馆连接大众的一种“新的打开方式”。

苏州博物馆有一棵紫藤树,是四百多年前文徵明亲手种植的(明代著名画家)。

[丙]苏博工作人员亲手采集、晾晒、筛选、试种,选出合适的种子包装成文创产品,仿佛使产品穿越500年的历史沧桑,“述说”着古人的风雅与志趣。

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火如荼B.以致C.正襟危坐D.风雅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B.乙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有专家认为鸡蛋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是因为鸡蛋中的多种营养素能改善人体代谢糖的能力,降低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

B.据国家统计局不久前发布的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9.3%,简单地从数据看,我国恩格尔系数确实进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

C.“刷脸”是一种新兴的电子考勤方式,即通过人脸识别技术进行考勤。

把个人信息采集输入设备后,你只要每次上班刷一刷脸,考勤机就会快速地记录考勤状况并保存记录。

D.对国民性改造的热望和对社会痛苦的关注,始终都是孔子言论的灵魂和孔子精神的底色,只有孔子这样的圣人才是值得我们崇拜的对象,才是我们真正的精神信仰。

5.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段文字,并将序号写在横线上(3分)

一般来说,西方文化注重的是自然时空,而且特别偏重空间的自然真实性。

西方戏剧中舞台时间的结构偏重于结构上的逻辑性。

它尽量使情节集中,空间的选择与转换也是以人物关系的聚合为主要目的。

①中西语言所表现出的在时空观上的差异,在中西艺术中也有同样表现。

②即使是空间,也常表现为流动空间,因而在造句上采用句读按逻辑事理铺排的方法,这正是一种时间性的构造。

③英语的句子以定式动词为核心,运用各种关系词组成关系结构的板块,前呼后拥,递相叠加,这正是一种空间型的构造。

④如果说西方语言的句子是一种物理空间体,那么汉语句子则是一种心理时间流。

⑤中国文化注重的是心理时空,而且特别偏重于时间。

6.根据下面的情境,补写白云反驳高山的话。

(要求:

反驳要一破一立,兼顾双方;除拟人和对比之外,至少还须用两种修辞;不超过80字。

)(6分)

白云掠过山尖,山对白云说:

“你这样萍踪絮影,长年漂泊,居无定所,不显得累吗?

白云说:

“。

所以我不羡慕你。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0分)

“文学批评”通常与当代文学联系在一起;相对地说,“文学研究”的对象是经典,例如唐诗、宋词或者明清小说。

两个术语的微妙差异显明,文学批评更多地表现为坐标模糊的理论探险。

当代文学尚未进入稳定状态,众多文学作品的探索和开拓尚未纳入文学史谱系给予衡量和定位,因此,批评家的阐述必然包含相当程度的试探性,带有种种个人趣味主导的印象主义联想。

如果说,经典的历史地位也已公认,“文学研究”相对客观、中性,各种优劣评判遭到了大幅度压缩;那么,相对而言,当代文学未经历史检验,文学批评的各种结论则无法完整地享有“学术”的威望。

许多时候,这甚至构成诟病文学批评的理由。

“文学研究”的范式被视为楷模之后,文学批评的褒贬以及伴随的激情无形地成为浮夸或独断的表征。

当然,人们可以听到来自文学批评的反驳;概括地说,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所谓的“历史检验”不能想象为历史的自动演算,仿佛真正的标准答案将在未来的某一天突如其来地降临。

“历史检验”是一个内容充实的伸展,包含了历代批评家持续的对话、辩驳、声援或者抵制。

经典的确认毋宁是这种伸展的阶段性沉淀。

事实上,“历史检验”不可能截止于某一天,从此一锤定音。

即使面对公认的文学经典,种种细微的校正从未彻底停止。

所以,“文学批评”与“文学研究”之间不存在无法逾越的隔离带,二者的“学术”性质具有维特根斯坦所说的“家族相似性”。

其次,“当代”趣味并非文学批评的软肋。

文学批评力图表述的重要内容即是,一部作品如何拓展当代文化空间。

例如,谈论鲁迅的《阿Q正传》或者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批评家关注的是这些作品为20世纪文化增添了什么。

所谓的“当代文化空间”,不仅包含那个时期的社会制度、经济状况、意识形态结构,也包含那个时期普遍的叙述、修辞或者文学类型。

许多时候,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呼应构成了当代的某种边界模糊的“总体性”。

如果没有文学批评表述当代的声音,所谓“历史检验”的起点又在哪里?

尽管如此,“文学研究”的辖区仍然构成特殊的压力——文学批评必须意识到经典的分量。

事实上,绝大多数作品只能获取短暂的存活期,仅有极为少量的作品由于未来历史的铭记而赢得了不朽。

换言之,经典隐含了大部分当代文学并不具备的特殊性质,这种性质有助于作品跨越“当代”所标志的文化季节。

藏之名山,传诸后世,我的作品等待的是未来的读者——这一类宣言的前提即是以经典为归宿。

对于文学批评说来,“当代”趣味与经典之间始终存在某种紧张。

如果意识到“当代文化空间”的历史渊源,那么,经典犹如“当代”趣味的压舱石。

按照T·S·艾略特的著名观点,现存的众多经典构成了某种总体秩序,犹如矗立于文学史地平线的一道栅栏。

一部新的作品只有携带足够的能量才能击穿既存秩序,占据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

双方的相持包含了文学批评的角逐——用艾略特的话说,这将是“新与旧的适应”。

显然,双方的相持必将涉及批评家的视角选择:

注重尖锐的“当代”趣味,还是服从经典象征的坚固秩序?

7.下列对文中“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文学批评”常带有个人的趣味,其阐述常被诟病为独断;“文学研究”享有“学术”的威望,其范式常被视为楷模。

B.“文学批评”的对象是所有文学作品,其阐述必然包含相当程度的试探性;“文学研究”的对象是经典文作,其阐述相对客观、中性。

C.“文学批评”力图表述一部作品如何拓展当代文化空间,“文学研究”力图阐明经典的分量,审美趣味的导向。

D.对“文学批评”而言,“当代”趣味与经典之间始终存在某种紧张;对“文学研究”而言,努力构建一种既存的秩序,成为“历史检验”的重要标准。

8.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当代”趣味并非文学批评的软肋,所以,“文学批评”与“文学研究”之间不存在无法逾越的隔离带。

B.经典的确认就是历代批评家持续的对话、辩驳、声援或者抵制之后的阶段性沉淀。

C.一部当代作品拥有了经典的特殊性质,才能由于未来历史的铭记而赢得不朽。

D.“当代文化空间”,包含一个时期的社会制度,经济状况,意识形态结构,叙述、修辞或者文学类型。

9.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20分)

岱 庙

车祥俊

九月。

秋雨淅沥沥洒在了泰山上下,也湿透了岱庙内外,到了下午,在雨滴之间,大地之上,还浮起来一层薄雾,让四周苍茫茫一片。

模糊之中,近看岱庙的朱色墙壁,竟然平添了几分鲜艳。

那红色,与地上被水浸润了的青砖,和青砖缝隙里撮撮油绿着的苔藓,构成了秋之岱庙的三原色。

悄然间,有一个人,他踏过台阶,漫步走上了岱庙正阳门高大的城墙。

平日里北望,那水墨画一样挂在眼前的泰山,此刻,已深深藏进雨幕之后,看不见一点踪影。

转过脸,他看一眼墙外的红尘都市,再看一眼墙内的仙宫净土,轰隆隆的人间喧嚣和道乐佛号的交响,在他两耳间此起彼伏……

他,久久伫立。

暮钟之声悠远传来,穿过碑林,穿透神殿,又绕过唐槐和汉柏,在这雨中,它让岱庙更加寂静和深邃。

一只夜鹭从银杏树上展翅飞走,而一只喜鹊正栖在古柏枝头,抖着它湿热的翅膀,一片羽毛轻轻落下,地上的小麻雀正巧抬头看见,它突然腾空而起,将羽毛衔走,飞回它神殿檐下的巢里去了。

鸟巢渐多,鸟鸣不止。

岱庙俨然是鸟儿们的乐园,鸟儿们的家了。

然而,在这样一座殿阁辉煌、雕梁画栋的恢宏建筑群里,东岳大帝端坐其间千百年,一派主人的样子,岱庙是他的家才对。

可是,无论庙里还是庙外,与鸟儿相比,他又能主宰什么呢?

汉武帝栽下几棵柏树,走了;宋真宗立下几块石碑,也走了。

当一千年前的那截石碑,和两千年后的几株汉柏开始对话的时候,那个伫立在城墙上的人,便慢慢走下来,他静默在石碑和古树之间,做起了它们唯一的听众。

汉柏劫后余生,仅存一脉生机。

那些受尽岁月盘剥,变得赤裸裸的枝丫,依然苍劲有力地直指天穹,它质问的姿态,显然不是针对曾经的风霜和雪雨,而是生命本身。

当年宋真宗声势浩大的封禅、修殿和立碑,除了几分象征意义之外,更是无法解释汉柏的追问。

在东御座里,乾隆帝的龙榻和龙座依然,他喜欢的画儿也还挂在墙上,一眼望去,桌上的茶壶,仿佛还在冒着热气,是一幅主人刚刚出门的样子。

然而,当门外的黄金竹枯了又绿,绿了又枯,主人却始终没有再回来。

因此,岱庙也不是帝王的家。

那个人,他又穿过甬道,在钟楼里抄写下“东岳大帝真训”之后,心中默念“凡人有势不可使尽,有福不可享尽,贫穷不可欺尽,此三者乃天运循环,周而复始……”便到天贶殿门前细看东岳大帝去了。

过配天门,进仁安门,眼前露台高筑,场地开阔。

脚下的青砖已被游人踏去大半,青石台阶也磨得光滑如镜。

秋雨虽然洗刷掉了层层叠叠的脚印,包括汉武帝宋真宗和乾隆爷他们的,以及两千多年中所有造访过的,但那个人他相信,到目前他踏上去的,是最后的新鲜的脚印。

这一脚下去,他发现台阶已经向外倾斜了许多:

所有坚硬的棱棱角角,都被时间打磨掉了。

仿佛只有那砖缝或空地上的苔藓,不长也不短,不言亦不语,从两千年前,完整地保存到了今天。

他于是弯下腰,用手指抠下了一小撮,顿时,一股浓烈的历史的味道扑面而来——潮湿而咸腥。

一名香客将手中的“高香”举过头顶,祈祷之后,对东岳大帝虔诚下跪。

大帝的表情始终如一,端坐,威严,眼角里却又透出慈祥。

他目睹过他眼前所有人的表情或表演,但他未必能够猜透人世间这些男男女女的心事。

东岳大帝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

他似乎在等待——等待人们哪怕有一刻,能像他一样静下来,如他般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

人是为劳苦而来,为名利而来,也就是为烦恼而来,除此便觉无聊。

其实,东岳大帝也对人们没有办法,因为他知道,所有的下跪,都是对神灵有所祈求。

绕过天贶殿,后面是“淑明后”宫。

宫小,香火也不旺,但宫前的两株硕大银杏树,却吸引了极多的游人。

树龄三百八十载,但依然挺拔健壮,枝繁叶茂。

雨滴滑落时,会有熟透了的银杏儿从枝头坠落,啪嗒一声,在地上甩出那粒叫作“白果”的杏核来。

树叶哗啦一响,有风,从岱庙外面吹过来,很急躁。

但除了叶子,银杏树是一动也不动。

它已经在这里以这种不变的姿势,陪了“淑明后”几百年了。

它用坚守告诉我们,这满树的黄杏和鸟巢,就是它结满的期待。

但“淑明后”仍然是孤独的。

宋真宗封了帝号,又赐了宫后,他以凡人之心去揣度神灵之腹,多少有些强人所难,不伦不类。

因此又回到了究竟谁是谁的主宰的问题上来了。

那个人穿过整个岱庙,穿过千年历史,他觉得累了,他来到“淑明后”宫旁一棵古藤树下。

古藤盘根错节,遮天蔽日,藤下的青砖上有一层薄薄的淤泥,脚一踩,极滑。

起身时,他趔趄了一下,就在差点摔倒的一瞬,深吸的那一口气,却又让他顿觉清爽宜人,心肺通透。

走出厚载门,他就又走进了城市——尘世。

回头,见高大的城墙上竟长出一株柏树来,想必当年那一粒柏籽无论如何也不愿离开岱庙,就算在墙上也要生根发芽。

但他,是没有这样的机会的,他还是要无奈地回到人间来——他把粘在鞋上的淤泥弹了一弹,又跺了一跺,之后,便消失在雨雾之中、街巷之中。

可惜的,是那一撮被他踩在鞋子上带出来的泥土,它可能再也回不到庙里了,深感遗憾。

因为能在岱庙里清清净净做泥土,也是件幸事。

(选自《十月》2017年第6期)

10.文章第四段(划波浪线的)对暮钟和鸟类的描写有何作用?

请作简要分析。

(5分)

11.赏析文章中划线的句子。

(3分)

然而,当门外的黄金竹枯了又绿,绿了又枯,主人却始终没有再回来。

12.文中多次提到“他”,有时指“东岳大帝”“宋真宋”“乾隆”,更多指称走进岱庙的“那个人”,客观上有什么效果?

(2分)走进岱庙的“那个人”是怎样一个人。

(4分)

13.最后一段说:

“可惜的,是那一撮被他踩在鞋子上带出来的泥土,它可能再也回不到庙里了,深感遗憾。

因为能在岱庙里清清净净做泥土,也是件幸事。

”结合全文,分析这段话蕴含的意味。

(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

(20分)

《南园诗存》序

清·姚鼐

昆明钱侍御沣①既丧,子幼,诗集散亡。

长白法祭酒式善②为搜辑仅得百余首,录之成二卷。

侍御尝自号南园,故名之曰《南园诗存》。

当乾隆之末,和珅秉政,自张威福,朝士有耻趋其门下以希进用者,已可贵矣。

若夫立论侃然,能讼言其失于奏章者,钱侍御一人而已。

今上既收政柄,除慝扫奸,屡进畴昔不为利诱之士,而侍御独不幸前丧,不与褒录,岂不哀哉!

君始以御史奏山东巡抚国泰秽乱,高宗命和珅偕君往治之。

君在道衣敝,和珅持衣请君易,君卒辞。

和珅知不可私干,故治狱无敢倾陂,得伸国法。

其后君擢至通政副使,督学湖南,时和珅已大贵,媒糵③其短不得,乃以湖北盐政有失,镌君级。

君旋遭艰归④,服终,补部曹。

高宗知君直,更擢为御史,使值军机处。

君奏和珅及军机大臣常不在值之咎,有诏饬责,谓君言当,和珅益嗛君。

而高宗知君贤,不可谮,则凡军机劳苦事,多以委君。

君家贫,衣裘薄,尝夜入暮出,积劳成疾以殒。

方天子仁明,纲纪犹在,大臣虽有所怨恶,不能逐去第劳辱之而已而君遭其困顾不获迁延数寒暑留其身以待公论大明之日俾国得尽其才用士得尽瞻君子之有为也。

悲夫!

悲夫!

余于辛卯会试分校⑤得君,四年而余归,遂不见君。

余所论诗与古文法,君闻之独喜。

君诗尤苍郁劲厚,得古人意。

士立身如君,诚不待善诗乃贵。

然观其诗,亦足以信其人矣。

余昔闻丧,既作诗哭之;今得集,乃复为序,以发余痛云。

(选自《古文辞类纂》,略有删改)

[注]①钱沣:

清书画家。

乾隆三十六年进士,官侍御、通政司副使等。

②法式善:

吉林长白山人,清文学家。

③媒糵:

比喻挑拨是非,陷人于罪。

④遭艰:

遭父母之丧。

⑤分校:

科举考试时校阅试卷的官,时姚鼐以礼部员外郎任分校。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朝士有耻趋其门下以希进用者耻:

羞愧

B.故治狱无敢倾陂倾陂:

偏颇不正

C.而高宗知君贤,不可谮谮:

谗言

D.以发余痛云发:

表达

15.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屡进畴昔不为利诱之士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B.积劳成疾以殒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C.余所论诗与古文法君安与项伯有故

D.诚不待善诗乃贵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钱沣去世时,儿子年幼,诗集散失,经他人收集得到其诗一百多首,抄录成两卷。

因钱沣曾自称南园,所以这两卷诗就称为《南园诗存》。

B.钱沣曾受命同和珅一道处理山东巡抚国泰违法乱纪一案,面对和珅的笼络,钱沣不为所动,这使和珅不敢徇私舞弊,国法也得到了伸张。

C.钱沣为人正直,不阿附权贵,为此受到了和珅的排斥和打击。

在他担任通政副使、湖南学政之时,和珅以湖北盐政有错误为借口,降低了他的职务。

D.作者为书画家钱沣的诗集作序,着重评价了他的诗歌特色与才华,哀其不待公论大白天下而死,惋惜人才之意溢于言表。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不能逐去第劳辱之而已而君遭其困顾不获迁延数寒暑留其身以待公论大明之日俾国得尽其才用士得尽瞻君子之有为也

1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若夫立论侃然,能讼言其失于奏章者,钱侍御一人而已。

(4分)

(2)君奏和珅及军机大臣常不在值之咎,有诏饬责,谓君言当,和珅益嗛君。

(4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9—20题(8分)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宋·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9.结合全词,试分析“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一句的作用。

(3分)

20.词的下阙既有情趣,又有理趣,试作分析。

(5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题。

(6分)

材料一子路宿于石门。

晨门曰:

“奚自?

”子路曰:

“自孔氏。

”曰:

“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论语·宪问》)

材料二“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庄子·人间世》)

21.两则材料体现了儒家的情怀和道家的情怀。

(2分)

22.“知其不可而为之”和“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这两个观点是否完全对立?

试作阐述。

(4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3.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6分)

(1)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论语》)

(2)青山隔送行,,淡烟暮霭相遮蔽。

夕阳古道无人语,。

(王实甫《长亭送别》)

(3)去来江口守空船,。

夜深忽梦少年事,。

(白居易《琵笆行》)

(4),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

(5)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

四、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把两枚有壳的生鸡蛋放在一起,不管到哪里,它们都是按各自原本的样子存在;如果去除了蛋壳,那它们只要一靠近,就可能融合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果两枚鸡蛋孕育成了小鸡,小鸡就会破壳而出,相伴成长。

于是有人会说:

“因为有阻隔,便有了独立的空间。

”也有人说:

“如果有人能跟我这样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不分开,该有多幸福!

”也有人说:

“有没有外在的阻隔不重要,关键在于自己的内在是否有力。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

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述文。

注意:

(1)题目自拟,观点自定。

(2)不得抄袭、套作。

杭高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三最后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答卷页

题号

1

2

3

4

7

8

14

15

16

答案

5.(3分)

6.(6分)

9.(4分)

10.(5分)

11.(3分)

12.(6分)

 

13.(6分)

17.(3分)不能逐去第劳辱之而已而君遭其困顾不获迁延数寒暑留其身以待公论大明之日俾国得尽其才用士得尽瞻君子之有为也

18.(8分)

(1)

(2)

19.(3分)

20.(5分)

 

21.(2分)

22.(4分)

 

23.(6分)

题号

题号

题号

 

杭高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三最后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1.A2.B3.C4.D5.③⑤②④①

6.我虽然长年漂泊,有些累,但我能阅尽人间世态,饱览天下风光,(对偶)人生最宝贵的难道不是生活体验吗?

(反问)[前立]你虽然生活稳定,但眼界有限,视野固定,更主要的是你没有自由。

[后破](两种修辞各1分,破与立各2分。

7.B(所有改为当代)8.A(强加因果)

9.文学评论的两种类型(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以及两者之间的不同(文学研究建立审美秩序,文学批评注重当代趣味)和关联(互为依存)。

10.①内容上,以暮钟的悠远衬托出岱庙的寂静,以鸟类的活动写出岱庙已是鸟儿们的乐园,营造岱庙静谧自然、充满生机灵性的氛围。

②结构上,承接上文进入岱庙的描写,引起下文对岱庙是谁的家的思考。

(内容3分,结构2分,意思相近即可)

11.用了对比的手法。

竹子的枯荣是时间的流逝,“主人却始终没有再回来”即贵为帝王也随着历史永远消失,以自然的永恒轮回同人类的短暂寄遇形成对比,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感叹。

(手法1分,分析1分,情感态度1分,意思相近即可)

12.把历史(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现实(对历史及生命的追问)交织到一起,突显文章主旨。

(2分)(每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

①走进岱庙的“那个人”是岱庙里的游客;②“他”想要短暂逃离红尘的喧嚣,最终不得不重回红尘;③“他”喜爱自然,向往清净而不功利的灵魂世界;④“他”对历史有追问,对时间和人生意义有思考。

(每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

13.①泥土的角度。

岱庙远离人间喧嚣,能够在岱庙里清清净净做泥土,不纠缠于红尘的劳苦、名利与烦恼,和历史对话,和自然对话,是件幸福的事情。

②人的角度。

最后一段看似写鞋上的泥土,呼应前文的一次趔趄,实际表达了“他”离开岱庙重返红尘时的无奈,以及对象征着精神净土的岱庙的留恋。

③时间的角度。

泥土离开岱庙,“可能再也回不到庙里了”,意味着时间流逝,一去不复返,引发对历史和生命的思考。

(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14.C(诬陷)

15.B(A.被,介词;是,动词。

B.表结果,连词。

C.和,连词;和,介词。

D.才,副词;竟然,副词。

16.D(重在赞扬其忠直敢言、与权臣和珅作斗争的行为。

17.不能逐去/第劳辱之而已/而君遭其困/顾不获迁延数寒暑/留其身以待公论大明之日/俾国得尽其才用/士得尽瞻君子之有为也。

18.

(1)至于立论刚直,能够在奏章中公开指斥他的错误,不过钱御史一人罢了。

(2)他又弹劾和珅及军机大臣不值班理事的错误,有诏书进行告诫责问,认为他说的正确。

和珅更加忌恨钱君。

译文:

昆明钱沣侍御已去世,儿子年幼,诗集散失,长白法式善祭酒替他收集,仅得到一百多首,抄录成二卷。

钱侍御曾经自称南园,因此给它取名《南园诗存》。

正当乾隆末年,和珅执政,妄自尊大,作威作福,朝中士大夫中有把奔走他的门下来企求升迁重用认为是耻辱的,就已经很可贵了。

至于立论刚直,能够在奏章中公开指斥他的错误,不过钱御史一人罢了。

当今皇上已经亲自主掌政事,扫除奸邪,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