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外成都学院青城校区震后加固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377658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625.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川外成都学院青城校区震后加固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川外成都学院青城校区震后加固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川外成都学院青城校区震后加固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川外成都学院青城校区震后加固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川外成都学院青城校区震后加固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川外成都学院青城校区震后加固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

《川外成都学院青城校区震后加固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川外成都学院青城校区震后加固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川外成都学院青城校区震后加固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

川外成都学院青城校区震后加固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成都学院青城校区

教学楼、食堂、加固工程

 

第一章编制依据

第二章工程概况

第三章项目管理组织机构

第四章加固部分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一、混凝土梁、柱、板裂缝修补

二、化学植筋

三、粘贴碳纤维布加固

四、柱湿式外包钢加固

五、直接法粘贴钢板加固

六、基础增大加固及新增剪力墙

1、钢筋制安

2、模板安装

3、混凝土施工

第五章质量技术保证措施

第六章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环保措施

 

 

第一章、编制依据

1、川外成都学院青城校区(教学楼、食堂)加固设计图纸。

2、本工程现场踏勘的实际情况。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版)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5、《建筑抗震加固设计规范》(JGJ116-98)

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7、《冷轧带肋钢筋结构技术规范》(JGJ95-2003)

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局部修订)

9、《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

10《四川省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技术规程》(试行)(DB51/T5059-2008)

11《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12《混凝土结构加固构造》(06SG311-1)

 

第二章、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川外成都学院青城校区教学楼、食堂,主体结构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该建筑于2006年设计,2007年主体完工,原设计抗震烈度为7度。

2008年5.12汶川地震中建筑结构部分损坏,根据《汶川地震灾区城镇受损房屋建筑安全鉴定及修复加固拆除实施意见》及《美仑国际酒店管理学院建筑结构质量鉴定报告》(编号FJ2008360),业主委托对该建筑结构进行加固,本次加固按甲方意见及设计图纸进行,按设计为框剪结构改造加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

抗震等级为:

框架为二级,剪力墙为一级。

本次加固施工为一次性验收合格,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第三章、项目管理组织机构

(一)项目管理机构组成表

 

职务

姓名

职称

执业或职业资格证明

备注

证书

名称

级别

证号

专业

养老保险

项目

经理

工程师

建造师证书

二级

建筑

工程

已缴

技术负责人

工程师

职称证

中级

工民建

已缴

施工员

岗位证

中级

建筑

已缴

质检员

岗位证

中级

建筑

已缴

安全员

岗位证

中级

建筑

已缴

材料员

岗位证

中级

建筑

已缴

预算员

岗位证

土建

已缴

(二)主要人员简历表

第1页

(二)主要人员简历表

第2页

时间

2007.11.16-

2008.1.29

2008.09.10

-2008.11.09

2009.8.26

第四章、加固部分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第一节、混凝土梁、柱、板裂缝修补

1、材料要求

混凝土裂缝修补胶的安全性能指标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表4.6.1的规定;混凝土裂缝修补用注浆料的安全性能指标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表4.6.2的规定。

2、压力注浆法施工方法

工艺流程如下:

裂缝调查→基层处理→封闭裂缝,安设底座→配料→注浆→拆除灌浆器→拆除底座,恢复基层原状→效果检查。

(1)裂缝调查

①观察裂缝状况及分布情况,调查结构物概况。

裂缝开裂原因。

发展情况。

②确定并标注裂缝宽度,核实混凝土厚度,检查有无漏水。

泛白情况。

用10倍的裂缝放大镜对裂缝宽度进行测量并标注在裂缝上方,如有贯穿裂缝要注明。

(2)基层处理

①沿裂缝方向清除基层表面的灰尘、浮皮。

空鼓的装饰层,腐蚀层等,必要时用棉丝蘸酒精擦洗表面。

②对混凝土的蜂窝麻面,露筋损伤部位用封缝胶修复,缺损严重处亦可用聚合物砂浆修补。

③潮湿或有水的基层应涂刷一道YJ-302界面剂处理,使基层干燥不透水。

(3)封闭裂缝,安设底座

①沿裂缝走向用钢钎或风镐凿出槽深和槽宽不小于20mm和15mm的“V”形槽,在埋嘴的位置,需凿深和直径均为30~50mm的凹槽,以便埋嘴。

②根据裂缝情况选择注浆口位置,一般选在容易注入的部位,如裂缝较宽处、裂缝分支汇合处等,注浆口距离相隔20~40cm为宜,裂缝越细,距离越短。

在注浆口位置贴上普通胶带。

贯穿裂缝需两面留设注浆口。

③将调好的封缝胶涂于裂缝表面,用刮刀刮严确保裂缝完全封闭,封缝胶宽度为2~4cm,厚度0.8~1.0mm。

④揭掉预留孔的胶带,用封缝胶将底座粘于进胶口上,底座的圆孔一定要与裂缝的注浆口对准。

⑤每米裂缝留出1~2个底座作为排气孔及出浆口,水平裂缝留在两端末梢裂缝较细的部位。

⑥待封缝砂浆有一定强度后进行试漏,如有漏水处要重新修补。

待封缝胶完全干燥后,即可开始注浆。

(4)配料

灌注用浆应经试配,以测定其初始黏度或稠度。

采用化学注浆料,注浆前应检查其初始黏度。

拌合化学注浆料时,不应有突然发热变稠的现象,否则应弃用该注浆料。

(5)注浆

①将灌浆器安设到底座上,放松弹簧,开始注浆。

一般自下而上进行,至高处的出浆口出胶。

②灌浆器软管中浆液已基本进入裂缝,可随时更换灌浆器,补充注入,直至裂缝充满。

③当注浆量已超过理论值,进胶速度明显减慢至几乎不再进胶,且出胶口有浆液流出,说明裂缝已基本充满,这时先用堵头将出胶口堵严,灌浆器继续保持注浆状态以免浆液倒流。

④对于贯穿裂缝压浆持续时间和压力要求必须符合规定(压浆前查到标准)。

(6)完成

注浆完毕,树脂凝固后可拆除灌浆器。

第二节化学植筋

1、化学植筋和化学锚栓施工工艺流程

化学植筋和化学锚栓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

2、植筋一般技术要求

(1)植筋前进行钢筋扫描、钻孔定位,在构件上确定加固钢筋和锚栓位置并做标记,并用钢筋扫描仪对已浇好的砼内钢筋进行扫描,标注其位置。

(2)钻孔前考虑到钻孔对构件截面的削弱影响,对不安全的构件采取支承、卸载等措施,保证构件稳定。

(3)钻孔时避开原有钢筋位置,钻孔遇原有钢筋时应做适当调整,禁止钻孔伤害结构受力钢筋。

(4)钻孔时,应选用比植筋钢筋直径大1~2mm的钻头进行钻孔,钻孔直径与植筋钢筋直径对应,见下表。

植筋锚固深度,按设计要求确定。

钢筋直径d(mm)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5

钻孔直径D(mm)

15

24

24

24

24

24

24

24

24

锚固深度

满足设计图纸及规范要求

3、各工序施工要点

(1)钻孔

①在钻孔前剔凿掉抹灰层,露出结构基层。

②根据结构原有施工图或钢筋探测仪器普查原有混凝上结构内钢筋分布情况。

③按设计图纸要求在施工面划定钻孔锚固准确位置、孔径。

④钻孔应钢筋直径、钢筋锚固深度要求选定钻头和机械设备。

⑤钻孔直径允许偏差+0.5~0.15,钻孔深度不应有负偏差,钻孔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5度。

⑥施工顺序每钻孔成一定批量后,请甲方、监理验收孔径孔深等,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竖向孔要立即用木塞等将孔堵上临时封闭,以防异物掉入孔内。

(2)孔洞处理

①清除孔内集水,异物等,可采用风机加导管伸人孔内吹净。

见下图:

②视孔内干燥程度采用自然风干或用加热杆烘干,以不向外排放热气为准,满足混凝土界面含水率要求。

③用棉丝擦去孔内粉尘,用丙酮清洗孔壁。

(3)灌胶

垂直孔可将胶液缓慢细流注入孔中,水平孔须先将胶注入灌浆注浆器中,然后注入孔中。

孔外溢出粘合剂为最佳状态,灌胶应一次完成。

见右图:

(4)植筋

植筋前,钢筋或锚栓在锚入部位进行除锈处理,用砂纸先打磨除锈至露出金属光泽为止,无法擦拭出金属光泽的锚固部分再用丙酮擦洗。

植筋时,将成品植筋胶注入孔内,垂直孔可将胶液缓慢细流注入孔中,水平孔须先将胶注入灌浆注浆器中,然后注入孔中。

孔外溢出粘合剂为最佳状态,灌胶应一次完成。

同时将锚固部位的钢筋用胶裹满,缓慢放入孔中,放入时缓慢转动钢筋,让孔与钢筋全面粘合,然后用堵孔胶堵口。

放入钢筋时要防止气泡发生并将孔中空气挤出。

对于墙体上打通孔进行锚筋的,应在墙体一侧设一人堵孔并放锚筋,另一侧设一人灌胶,两人配合施工。

(5)养护

在常温下自然养护,养护期间不应扰动,一般3d可受力使用。

环境温度低于5℃时,应采用人工加温养护。

(6)固化、保护

、植筋胶有一个固化过程,植筋后夏季12小时内(冬季24小时内)不得扰动钢筋。

、植筋胶在常温、低温下均可良好固化,若固化温度25℃左右,2天即可承受设计荷载;若固化温度5℃左右,4天即可承受设计荷载,且锚固力随时间延长继续增长。

(7)现场拉拔检测实验

植筋后3~4天可随机抽检,应按植筋数的1%,并不少于5根进行抗拔承载力检验。

检验可用千斤顶、锚具、反力架组成的系统作拉拔试验(见下图)。

一般加载至钢材的设计力值,检测结果直观、可靠。

批量支模前委托具有资质的检测单位对植筋做抗拔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8)注意事项

结构胶添加了纳米防沉材料,但每次使用前检查包装桶内胶有无沉淀是良好的习惯,若有沉淀,用搅拌器重新搅拌均匀即可。

孔内尘屑是否清净、钢筋是否除锈、胶配比是否准确、是否搅拌均匀、孔内胶是否密实决定了锚固效果的好坏。

推荐的搅拌时间应予以保证,配胶工具不得混用。

锚固构造措施尚宜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植筋钢筋宜先焊接后种植,若有困难而必须后焊,其焊点距混凝土表面应大于15d,柱纵筋同时满足抗震连接位置要求。

在固化完成前,禁止扰动。

对于废孔,应用植筋胶填充密实。

5、质量保证措施

植筋前先检查原结构在植筋位置的性状。

对植筋位置的原结构出现损伤的,植筋应慎重处理。

对原结构混凝土缺陷较为严重的位置应加大植筋深度;

每一道工序结束后均应按工艺要求进行检查,并做好相关的验收记录,如出现质量问题,应立即返工。

尤其以下工序需要严格把关:

植筋定位、钻孔后的孔径和孔深、清孔后的清洁程度、钢筋处理、胶溢出程度等;

按相关验收规定,在现场进行拉拔测试。

对拉拔不合格的情况,严格遵照规定进行整改。

第三节粘贴碳纤维加固

一、概述

本工程为抗震加固工程,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工程将按现行抗震规范进行调整,现该建筑所在地区都江堰由7度一组调整为8度二组,需对原建筑物结构承载能力进行加强,

本工程主要采用采用板底及板支座粘贴碳纤维的形式来增强板的受弯能力,对框架梁柱采用粘贴碳纤维的形式增强梁斜截面抗剪能力。

粘贴碳纤维主要施工内容为:

准备工作、粘贴面基层处理、胶材配制、底胶涂刷、纤维粘贴、固化养护及表面保护等。

二、粘碳纤维的施工工艺流程

基层处理

底胶涂刷

粘贴碳布

涂刷面胶

固化养护护

三、粘碳纤维的施工方法要点

1、基层处理施工

(1)用砂轮机或磨光机将混凝土表面劣化层(风化层、石灰游离、砂浆剥离、粉刷层、污物等)除去并打磨至粗骨材出现为止。

转角粘贴处打磨成圆弧状导角处理,梁角圆化半径不应小于20mm,柱角圆化半径不应小于25mm。

(2)打磨过后用毛刷或高压空气枪将粉尘及松动物质去除,并确保作业表面充分干燥、平整无灰尘。

(3)若粘贴补强施工面是属于凹面角部位时,须使用环氧砂浆等找平材料修整(找平处理),使其凹面成曲线平滑化,以利于片材粘贴。

2、底胶涂刷

(1)确认施工环境:

本工程碳纤维加固主要位于楼板面,故必须做好防水措施,避免粘贴面浸水,影响碳纤维胶胶化过程。

若迫于工期或其他因素必须在潮湿条件下施工时时,则:

(a)冬天施工现场须有增温设备,潮湿地区须除湿设备以降低湿度,确保施工质量。

(b)选用抗潮湿的专用胶来施工。

(2)施工环境确认后,即可选用适当胶材料针对经过上述处理后的施工面进行底胶涂刷施工。

施工过程及注意事项如下:

(a)将底胶中A料和B料严格按照生产厂家规定配合比进行配比,首先将A料和B料用衡器秤好置于搅拌槽中用低速电动搅拌器充分搅拌均匀,一次搅拌量应为在可使时间内所用的施工量,超过可使时间的材料不能继续使用(可使时间依据材料使用说明书的指示)。

(b)施工面用滚筒毛刷含浸底胶均匀涂刷,涂刷量随施工面的状况不同而定,要斟酌使用,涂刷次数依据现场状况决定是否需要涂刷第二道,涂刷第二道时必须等第一道初凝后才能进行。

(c)底胶的指触干燥时间约3~12小时。

(d)施工现场严禁火源,施工人员必须使用适当的防护工具。

3、粘贴

(1)涂刷浸渍树脂前必须先确认底胶状况为指触干燥。

(2)碳纤维片材应预先用剪刀或刀片依据设计尺寸裁切。

(3)将环氧树脂甲料及乙料依据规定配比称重后置于搅拌槽中用低速电动搅拌均匀,一次搅拌量应为在可使时间内所用的施工量,超过可使时间的材料不能继续使用(可使时间依据材料使用说明的指示)

(4)施工时用滚筒毛刷把浸渍胶均匀涂刷在施工面上。

碳纤维片材平顺的贴在涂有浸渍胶的施工区域,并用刮刀沿纤维方向刮平以除去气泡和贴平片材。

利用适当工具(脱泡滚轮或凹槽式塑料滚轮)沿纤维方向来回滚压以便使碳纤维片材充分浸透和除去气泡,拱起的部位和角落容易产生气泡,须小心除泡。

(5)在己贴好的碳纤维片材上,再涂刷一道用含浸渍胶,用滚筒毛刷将浸渍胶重复(4)步骤,使碳布完全浸透。

碳纤维片材粘贴1层30分钟后才可能进行2层粘贴,在此期间要注意片材是否有浮移或错位现象,若有则要用刮刀或滚筒压平修整。

(6)碳纤维片材尽量减少搭接,搭接应满足构造要求。

(7)施工人员须穿着适当的防护工具(如面罩、眼镜、手套)。

4、养护

室外施工时为了不使雨水、砂、灰尘等附着于碳纤维片材上,须使用塑料布养护。

其养护原则如下:

(1)纤维片材粘贴施工后要有专人看护72小时以上,以防止损坏,影响粘贴质量。

(2)温度20℃时须养护1周,温度低于10℃时须养护2周。

(3)平均温度在10℃以下时,初期硬化养护时间约2天;平均温度在10~20℃时,初期硬化养护时间约1~2天;平均温度在20℃以上时,初期硬化养护时间约1天。

5、碳布表面保护

碳纤维施工完成后,按相关要求进行表面防护处理,可以用碳纤维表面防腐涂料进行防护,如果需要进行粉刷防护,在面涂层进行拍沙处理,拍沙施工部得影响已粘贴的碳纤维。

 

第四节柱湿式外包钢加固

一、概述

本工程为抗震加固工程,根据设计图纸要求,部分框架柱需采用湿式柱包钢的形式进行加固补强。

二、湿式柱包钢的施工工艺流程

型钢制作

基层处理

角钢箍板焊接

角钢、箍板封口胶封口

压力灌注结构胶

固化

检验

挂钢丝抹灰表面防护

三、湿式柱包钢的施工方法要点

1、施工准备

(1)施工前应认真阅读设计施工图,针对施工现场和被加固构件混凝土的实际状况,根据设计图纸要求,选定施工方案。

(2)应对所使用的钢材、配套胶材、机具等作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3)材料的选用

1)、钢材

湿式外包钢用的钢材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具有产品合格证和质检部门的产品性能检测报告。

2)、混凝土、型钢粘贴面处理

混凝土面应凿除抹灰粉饰层,然后用角磨机打磨除去2-3mm厚表层,直至完全露出新面,棱角应打磨成半径不小于7mm的圆角。

打磨完毕用压缩空气吹净浮尘,最后用脱脂棉蘸丙酮拭净表面,保持干燥备用。

型钢应除锈和进行粗糙处理,接触面打磨出现金属光泽,并用脱脂棉蘸丙酮拭净表面。

所用主要器具:

角磨机、空压机、棉布、护目镜、防尘口罩。

3)、型钢、缀板制作安装

本工程针对不同部位的外包钢加固采用不同型号的型钢等钢材,施工人员按设计尺寸切割、焊接、安装、固定型钢,焊接缀板连成整体。

所用主要器具:

切割机、电焊机、夹具。

4)、用修补胶埋设灌胶嘴并封边

固定、粘接灌胶嘴采用混凝土修补结构胶,该胶粘接力强,能保证压力注胶的要求,灌胶嘴每隔1~2米设一个(缝隙越大,间距可越大),最上面设排气嘴。

用混凝土修补结构胶封闭角钢边、缀板边与混凝土构件间的缝隙,以形成一个供灌注的密闭空腔。

胶液应涂抹均匀,避免产生小孔和气泡,厚度不小于5mm,以防止压注时冲破。

所用主要器具:

灌胶嘴、腻刀。

5)、密封检查

待封缝后24小时胶初步固化后,可沿型钢、缀板周边遍涂一层肥皂水,采用压缩空气检查密闭效果,并了解裂缝的连通性,若发现漏气部位,重新用胶封闭。

所用主要器具:

空压机或打气筒。

6)、配制包钢灌注胶

先准备好压力注胶罐(详见压力注胶罐使用说明),出胶口接上合适尺寸的胶管,并关闭控制阀。

根据配比准备结构胶A、B两组份,配胶宜用机械搅拌,搅拌器可由电锤和搅拌齿组成,搅拌齿可采用电锤钻头端部焊接十字形Φ14钢筋制成。

少量(指0.5公斤以内)也可用Φ6、Φ8细钢筋棍人工搅拌。

(注意:

仅用腻刀拌和,不能保证搅拌均匀)。

取洁净容器(塑料或金属盆,不得有油污、水、杂质)和称重衡器按配合比混合,并用搅拌器搅拌10分钟左右至A、B组份混合均匀为止。

搅拌时最好沿同一方向搅拌,尽量避免混入空气形成气泡。

胶液应现配现用,以防凝胶,夏季每次配胶量不大于3公斤,冬季每次配胶量不宜大于6公斤。

包钢胶在25℃,0.4MPa适用期约33分钟,建议配置完毕后在20分钟内用完。

压力、温度升高,单次配胶量加大都会引起适用期的缩短。

为延长适用时间,压力罐也不要在日光下曝晒。

所用主要器具:

搅拌器、容器、衡器、压力注胶罐。

7)、压力灌注结构胶

胶液配置完毕立即将胶液倒入罐中,拧紧密封盖,开始注胶。

灌胶采用由空压机(打气筒)、LYJGN®-2压力注胶罐、注胶管组成的灌胶系统。

灌胶压力0.1~0.4MPa左右,操作人员应戴护目镜,以防胶液飞溅。

按照灌胶嘴从低到高的次序开始注胶。

某个灌胶嘴出胶后可用扎丝将预接的透明软皮管暂时扎死,直至最上排气嘴全部出胶。

(如下图所示)

注胶结束时若所有排气嘴均可见饱满胶液,效果最为理想。

待胶液固化后即可拆除灌胶嘴。

所用主要器具:

压力注胶罐、空压机。

8)、固化养护

注胶施工后最初几小时应注意检查是否有流胶现象,以防脱胶。

常温(25℃)下,固化不少于3天;固化温度降低,固化时间应相应延长。

若固化温度低于5℃,应采取红外线灯(或碘钨灯)加热等加温措施或使用低温固化改性产品。

9)、现场检验

先查看钢板周边是否有漏胶,观察胶液的色泽、硬化程度,并以小锤敲击钢板检验钢板的有效粘结面积。

锚固区有效粘结面积不应小于90%,非锚固区有效粘结面积不应小于70%。

不密实区可补钻注胶孔和排气孔进行补注。

10)、成品表面防护

灌注粘钢施工后,表面应抹厚度不小于25mm的高强度等级水泥砂浆并加钢丝网防裂。

四、质量控制要点

1、粘贴面是否按要求处理、注胶嘴是否粘接牢固、胶配比是否准确、是否搅拌均匀、决定了灌注效果的好坏。

2、型钢与混凝土面间隙宜在3-5mm间。

3、结构胶添加了纳米防沉材料,但每次使用前检查包装桶内胶有无沉淀是良好的习惯,若有沉淀,用搅拌器重新搅拌均匀即可。

5、A、B胶配胶工具不得混用。

包装桶内一次用不完的胶注意重新盖严密封贮存。

6、施工场所平均温度低于0℃,可采用碘钨灯、电炉或水浴等增温方式对胶使用前预热至30~50℃左右使用,应注意不得让水混入桶内。

施工场所平均温度低于-5℃,建议对粘贴部位也加温0℃以上,并维持24小时以上。

7、结构胶完全固化后为无毒级材料,但未固化前个别组分对皮肤、眼睛有刺激性,而且胶固化后也不易清除,所以施工人员应注意适当的劳动保护,如配备安全帽、工作服、手套等。

人体直接接触后应用清水冲洗干净。

8、周围环境温度越高,每次配胶量越大,可操作时间越短。

预估适用期内的每次配胶量,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第五节直接法粘贴钢板加固

一、概述

根据设计要求,本工程部分梁底部、顶部、侧面采用粘贴钢板的形式进行抗震加固,以补强或提高其受力强度,提高结构的安全性。

钢板与混凝土受力构件共同作用,使原构件的刚度、强度都大幅度地提高,特别是耐久性及抗疲劳能力增强,提高抗震强度,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二、粘贴钢板施工选用材料

材料粘钢加固的主要材料为建筑结构胶和钢板,。

(1)结构加固用胶:

必须是粘结强度高、耐久性好,温度变形较小的刚性胶种,其指标必须符合《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表4.5.6的规定。

目前所用建筑结构胶是一种以环氧树脂为主体的,掺有多种改性用助剂和填料的高分子聚合材料。

(2)钢材:

本工程所有钢板其力学性能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三、粘钢施工工艺流程

钢板制作→基底处理→原结构卸荷载→配胶→粘贴钢板→钢板固定及加压处理→固化养护→自评自检合格→资质部门现场检验→表面防护处理。

四、粘钢施工各工序施工要点

1、钢板制作及粘贴面基层处理

(1)按设计图纸要求,根据混凝上构件的实际尺寸对钢板进行下料、成型、钻孔(钻孔以混凝土构件上螺栓孔位置为准)。

(2)对于未生锈或轻微锈蚀的钢板用角磨机打磨除锈,对粘贴结合面用钢磨轮打磨,磨出金属光泽面,打磨纹路应与钢板受力方向垂直。

(3)结合面须用脱脂棉沾丙酮擦净。

(4)钢板下料应采用剪板机剪板或等离子机械切割方式,钢板折弯须用专业折弯机械加工,严禁用加温加热等方式折弯影响其性能。

2、基底表面处理

对于混凝土构件结合面,应根据构件表面的新旧程度,坚实程度,干湿程度,分别按以下情况处理:

(1)用手持式电动砂轮将加固构件粘贴钢板部分打磨平整,去掉1~2mm表层,露出坚硬基层。

对裂缝缺陷应采用找平材料处理及找平,局部平整度控制在3mm内,对高低明显部位要进行圆化打磨处理。

(2)用无油压缩空气吹净粉尘颗粒等杂物。

3、配胶

粘钢胶分为为甲、乙双组分,使用前需报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进行现场取样质量检验,合格后方能使用,使用时在现场临时配制,配制时按产品说明书规定进行。

将甲、乙两组分别倒入干净容器,容器内不得有油污,利用手提电钻搅拌器搅拌,或采用人工搅拌,搅拌至色泽完全均匀为止。

4、粘贴钢板施工

(1)粘贴

将粘结剂涂抹于混凝土构件及钢板预定粘合面上,使其充分浸润、渗透、扩散、粘附于结合面,先用少量胶于结合面来回刮抹数遍,再涂抹至1~3mm厚度,中间厚边缘薄,及时将钢板粘贴于预定位置,检查粘贴面是否有空隙,若有空隙则剥下钢板补胶重粘。

(2)钢板固定及辅助加压

钢板粘贴后立即用卡具支撑和螺栓将钢板校准固定,并适当加压,以使粘结剂液刚从钢板边沿挤出为度,螺栓作为钢板的永久附加锚固措施,其埋设孔洞应与固定钢板一道于涂胶前配钻,并于固定钢板时拧紧。

锚固螺栓钻孔参照加大截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