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诗词三首》中考试题集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377473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3《诗词三首》中考试题集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13《诗词三首》中考试题集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13《诗词三首》中考试题集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13《诗词三首》中考试题集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13《诗词三首》中考试题集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3《诗词三首》中考试题集萃.docx

《13《诗词三首》中考试题集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诗词三首》中考试题集萃.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3《诗词三首》中考试题集萃.docx

13《诗词三首》中考试题集萃

13.《诗词三首》中考试题集萃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

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首古诗主要抒发了诗人在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愤激之情,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B.诗歌以叙事开篇,第一二句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三四句急转直下,“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抑郁和苦闷。

  C.第五六句用“冰塞川”“雪满山”比喻仕途的艰难,形象化的语言中蕴含无限的失意;第七八句诗人巧用吕尚和伊尹的典故,进一步抒发了政治失意的悲愤之情。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总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冲开险阻,到达理想彼岸,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2.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诗歌采用乐府古题“行路难”,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

B.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停杯投著”“拔剑四顾”,透露出内心的迷惆痛苦。

C.“闲来”两句连用两个历史典故。

表现诗人对乘舟垂钓悠闲生活的渴望。

D.诗人反复感叹“行路难”,唱出了无穷忧虑、焦灼不安的心声。

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4.诗中的“顾”“济”是什么意思?

(2分)答:

5.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

①玉盘珍羞直万钱珍馐:

②直挂云帆济沧海云帆:

6.“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有何用意?

(3分)

答案:

7.以下诗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B.诗中以“欲度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C.诗中借典故,直接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D.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行船路上必能安全到达彼岸的坚定信心。

8.通过全诗,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

答案:

9.“闲来垂钓碧溪上,复乘舟梦日边”这句话在写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

(2)简要分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句。

答案:

10.下面对《行路难》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从美酒佳肴到拔剑四顾,由乐景入悲情,形成强烈反差,写出诗人内心的苦闷。

B.“冰塞川”“雪满山”暗喻诗人仕途受阻,世道多艰,寄寓着无限的悲苦与无奈。

C.诗中碧溪垂钓、乘舟梦日,表现了诗人避世独立的人格力量和纵情山水的人生选择。

D.诗的结尾,诗人在沉郁中振起,坚定了“长风破浪”的信心,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

1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

作用是什么?

(2分)

答案:

12.本诗题为《行路难》,但纵观全诗,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

举例说明。

(2分)

答案:

13.诗中采用“”和“”(每空限填四字)两个典故表达自己有为于当世的理想。

14.诗中千古名句“,”表现

出诗人的性格。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诗歌标题的“酬”字本义是指“答谢”,在诗中的具体含义是

;颔联中使用和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回归之后的感受。

(2分)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案:

3.“今日听君歌一曲”中的“君”指的是,“暂凭杯酒长精神”中“长“的意思是。

(2分)

答案:

4.本诗中颔联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分)

答案: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诗的题目看,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扬州的酒宴上酬答刘禹锡的作品。

B这首诗的首联,叙写作者被贬到荒凉之地二十三年来的人生经历。

C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作者对亡友的怀念和回乡后恍如隔世的感慨。

D这首诗的颈联,对仗工整,蕴含哲理,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6.这首诗尾联中的“长精神”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3分)

答案:

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蕴含什么哲理?

答案:

8.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首联写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

B.颔联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惆怅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C.颈联以“沉舟”“病树”作为反衬,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无奈、惆怅与叹息

D.尾联写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诗人坚忍不拔的意志。

9.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试做简要分析(3分)

答案:

10.这首诗的作者是;标题中的“乐天”是指诗人(2分)

11.这首诗的颈联蕴涵了什么道理?

(2分)

答案:

12.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感情基调不同,前四句;后四句,形成鲜明对比。

13.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首联中的词语“凄凉地”“弃置身”,暗含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

B.颔联写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虽人事全非,心里却有欣慰之情。

C.颈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

D.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

14.诗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两句诗运用了典故,涉及到的两个人物分别是和(4分)

15.诗的颔联中借用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闻笛赋:

(2)烂柯人

16.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酬”字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B.诗人在首联写自己无罪而长期被贬,为全诗定下了愤激的基调。

C.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了两个典故,表达作者怀念被贬受害的朋友,重返京城恍如隔世的感慨。

D.“暂凭杯酒长精神”写作者有些消极低沉,只有喝了一杯酒后才会稍微振作起来。

23.对唐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分析错误的—项是()

A.首联写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多年,饱含了诗人无限的辛酸。

B.颔联写归来后的感触,引用典故,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惘的心情。

C.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出诗人要在前人失败之后继续向成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情怀。

D.尾联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也给友人以鼓舞。

24.请选出下列对本诗解说有误的一项()

A.“二十三年”,指自居易因参加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的前后时间;“弃置”指被贬谪首联表达了诗人的无比辛酸之情,也流露出了内心的不满。

B.“闻笛赋”是指西晋的向秀为怀念自己的好友嵇康所作的《思旧赋》,“烂柯人”是指晋人王质颔联写贬谪归来后的感受,借用两个典故表达怀念旧友和人世桑沧之感。

C.颈联写诗人对未来的展望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说明虽然处境艰难,但仍然信心百倍,积极进取。

D.“听君”中的“君”指唐代诗人白居易,“歌一曲”指白居易所作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尾联不仅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精神,也是和友人共勉。

25.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寓豁达于心中,寄希望于未来的哲理性诗句是:

“□□□□□□□,□□□□□□□”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

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下列对这首词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水调歌头”是词牌名,“丙辰”指干支纪年法的丙辰年,“不胜寒”意为“忍受不了寒冷”“何似”意为“怎么比得上”,“何事”意为“为什么”,“但愿”是“只希望”之意.

B.词的上片词人由赏月抒发了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之情,但他最终不愿“归去”,是因为在“天上宫阙”里,自己会有“高处不胜寒”的不适,而无在人间“起舞弄清影”的欢乐。

C.词的下片由月写到人,由自己联想到兄弟,由抱怨圆月到理解圆月,由月圆月缺的自然规律到悲欢离合的人生规律,由对生活的无奈到对生活的祝福,表现了词人理性的生活态度和豁达乐观的精神境界。

D.中秋与明月是美好的时节和事物,离别与亲情是千古传承的无奈与温馨,如同张九龄在《望月怀远》中说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给自己给亲人也是给我们留下的美好祝愿。

2.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3分)

A.这是一首望月怀人之作,全词情理交融,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B.“我欲”“又恐”“何似”几个词语,写出了词人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纠结心理,表现了词人对现实的逃避。

C.“何事长向别时圆”,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无理的语气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情深。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达了美好祝愿,表现了作者的旷达和智慧。

3.词中小序(小记)交代了这首词创作的和。

词中加点的“此事”指的是(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3分)

4.下列关于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转”“低”是指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无眠”表示离情正浓。

整句话既写月,也写月下离人。

B.“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这两句中,苏轼把酒问天,将青天视为自己的朋友,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

C.词的上阕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

下阕写对月怀人,由伤感离别转化为对离人的祝福。

全词以消极悲观的情绪作结。

D.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

整首词深沉婉曲,流转自如,以美丽的想象,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远高深的境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5.请赏析“起舞弄清影”中“清影”一词的表达效果。

(2分)

答案:

6.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2分)

答案:

7.天上宫阙如此美好,但作者更热爱人间生活。

词中哪两句是由出尘之思转向人世情怀的过渡?

答案:

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说说你对这个名句的理解。

(3分)

答案:

13.《诗词三首》中考试题集萃(答案)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

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3分)

  A.这首古诗主要抒发了诗人在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愤激之情,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B.诗歌以叙事开篇,第一二句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三四句急转直下,“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抑郁和苦闷。

  C.第五六句用“冰塞川”“雪满山”比喻仕途的艰难,形象化的语言中蕴含无限的失意;第七八句诗人巧用吕尚和伊尹的典故,进一步抒发了政治失意的悲愤之情。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总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冲开险阻,到达理想彼岸,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2.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C)(3分)

A.诗歌采用乐府古题“行路难”,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

B.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停杯投著”“拔剑四顾”,透露出内心的迷惆痛苦。

C.“闲来”两句连用两个历史典故。

表现诗人对乘舟垂钓悠闲生活的渴望。

D.诗人反复感叹“行路难”,唱出了无穷忧虑、焦灼不安的心声。

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这两句话充满对现实理想的坚定信念;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执着追求的豪迈情怀。

4.诗中的“顾”“济”是什么意思?

(2分)

【参考答案】“顾”意思是:

看。

“济”意思是:

渡过。

5.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

①玉盘珍羞直万钱珍馐:

②直挂云帆济沧海云帆:

1贵的菜肴(1分)②高高的船帆(1分)

6.“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有何用意?

(3分)

答案:

①运用典故写作手法(1分)②用意:

借用姜太公和伊尹得到重用的典故(1分),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重新重用的愿望(或答:

写诗人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也得分)(1分)

7.以下诗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B)  

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B.诗中以“欲度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C.诗中借典故,直接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D.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行船路上必能安全到达彼岸的坚定信心。

8.通过全诗,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

答案:

是一个积极、乐观、执着的诗人。

9.“闲来垂钓碧溪上,复乘舟梦日边”这句话在写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答:

运用典故或借典故抒情言志。

(2)简要分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句。

答:

诗人用“长风破浪”“济沧海”来比喻自己的政治思想一定能实现的坚定信念,表现了诗人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形象地展现了诗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身处逆境仍保持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2分)

10.下面对《行路难》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开篇从美酒佳肴到拔剑四顾,由乐景入悲情,形成强烈反差,写出诗人内心的苦闷。

B.“冰塞川”“雪满山”暗喻诗人仕途受阻,世道多艰,寄寓着无限的悲苦与无奈。

C.诗中碧溪垂钓、乘舟梦日,表现了诗人避世独立的人格力量和纵情山水的人生选择。

D.诗的结尾,诗人在沉郁中振起,坚定了“长风破浪”的信心,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

1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

作用是什么?

(2分)

答案:

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

12.本诗题为《行路难》,但纵观全诗,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

举例说明。

(2分)

答案:

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如结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对前途仍然充满信心。

13.诗中采用“”和“”(每空限填四字)两个典故表达自己有为于当世的理想。

答案:

垂钓碧溪乘舟梦日

14.诗中千古名句“,”表现

出诗人的性格。

答案: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自信。

“积极乐观”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诗歌标题的“酬”字本义是指“答谢”,在诗中的具体含义是

;颔联中使用和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回归之后的感受。

(2分)

答案:

①以诗相答(1分);“闻笛赋”和“烂柯人”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案:

该句运用比喻,将“沉舟”“病树”比喻自己,表达了自己身处逆境仍能保持自信乐观,豁达洒脱的情感。

3.“今日听君歌一曲”中的“君”指的是,“暂凭杯酒长精神”中“长“的意思是。

(2分)

答案:

白居易;增长,振作

10.本诗中颔联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分)

答案:

运用西晋向秀和晋人王质的典故,表达了对故友的怀念之情和诗人独一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3分)

A从诗的题目看,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扬州的酒宴上酬答刘禹锡的作品。

B这首诗的首联,叙写作者被贬到荒凉之地二十三年来的人生经历。

C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作者对亡友的怀念和回乡后恍如隔世的感慨。

D这首诗的颈联,对仗工整,蕴含哲理,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12.这首诗尾联中的“长精神”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3分)

答案:

变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1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蕴含什么哲理?

答:

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

新事物必将替代旧事物,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前景无限美好。

  

14.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2分)

A.首联写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

B.颔联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惆怅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C.颈联以“沉舟”“病树”作为反衬,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无奈、惆怅与叹息

D.尾联写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诗人坚忍不拔的意志。

15.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试做简要分析(3分)

答案:

主要表达了作者忧伤中更显乐观豁达的情怀作者虽以“凄凉地”“弃置身”“闻笛赋”“烂柯人”、“沉舟”、“病树”写出了内心的凄苦,但“千帆过”“万木春”更表现出作者乐观和豁达的情怀。

16.这首诗的作者是;标题中的“乐天”是指诗人(2分)

答案:

刘禹锡;白居易

17.这首诗的颈联蕴涵了什么道理?

(2分)

答:

蕴含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18.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感情基调不同,前四句;后四句,形成鲜明对比。

答案:

低沉愤懑;高昂乐观

19.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B)(2分)

A.首联中的词语“凄凉地”“弃置身”,暗含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

B.颔联写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虽人事全非,心里却有欣慰之情。

C.颈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

D.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

20.诗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两句诗运用了典故,涉及到的两个人物分别是和(4分)

答案:

向秀;王质

21.诗的颔联中借用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闻笛赋:

(2)烂柯人

答案:

1.对故友的怀念;2.回到朝廷后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22.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D)

A.“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酬”字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B.诗人在首联写自己无罪而长期被贬,为全诗定下了愤激的基调。

C.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了两个典故,表达作者怀念被贬受害的朋友,重返京城恍如隔世的感慨。

D.“暂凭杯酒长精神”写作者有些消极低沉,只有喝了一杯酒后才会稍微振作起来。

23.对唐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分析错误的—项是(C)

A.首联写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多年,饱含了诗人无限的辛酸。

B.颔联写归来后的感触,引用典故,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惘的心情。

C.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出诗人要在前人失败之后继续向成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情怀。

D.尾联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也给友人以鼓舞。

24.请选出下列对本诗解说有误的一项(A)

A.“二十三年”,指自居易因参加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的前后时间;“弃置”指被贬谪首联表达了诗人的无比辛酸之情,也流露出了内心的不满。

B.“闻笛赋”是指西晋的向秀为怀念自己的好友嵇康所作的《思旧赋》,“烂柯人”是指晋人王质颔联写贬谪归来后的感受,借用两个典故表达怀念旧友和人世桑沧之感。

C.颈联写诗人对未来的展望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说明虽然处境艰难,但仍然信心百倍,积极进取。

D.“听君”中的“君”指唐代诗人白居易,“歌一曲”指白居易所作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尾联不仅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精神,也是和友人共勉。

25.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寓豁达于心中,寄希望于未来的哲理性诗句是:

“□□□□□□□,□□□□□□□”

答案: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

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下列对这首词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B)(3分)

A.“水调歌头”是词牌名,“丙辰”指干支纪年法的丙辰年,“不胜寒”意为“忍受不了寒冷”“何似”意为“怎么比得上”,“何事”意为“为什么”,“但愿”是“只希望”之意.

B.词的上片词人由赏月抒发了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之情,但他最终不愿“归去”,是因为在“天上宫阙”里,自己会有“高处不胜寒”的不适,而无在人间“起舞弄清影”的欢乐。

C.词的下片由月写到人,由自己联想到兄弟,由抱怨圆月到理解圆月,由月圆月缺的自然规律到悲欢离合的人生规律,由对生活的无奈到对生活的祝福,表现了词人理性的生活态度和豁达乐观的精神境界。

D.中秋与明月是美好的时节和事物,离别与亲情是千古传承的无奈与温馨,如同张九龄在《望月怀远》中说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给自己给亲人也是给我们留下的美好祝愿。

2.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B)。

(3分)

A.这是一首望月怀人之作,全词情理交融,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B.“我欲”“又恐”“何似”几个词语,写出了词人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纠结心理,表现了词人对现实的逃避。

C.“何事长向别时圆”,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无理的语气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情深。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达了美好祝愿,表现了作者的旷达和智慧。

3.词中小序(小记)交代了这首词创作的和。

词中加点的“此事”指的是(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3分)

答案:

时间和缘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4.下列关于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A.“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转”“低”是指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无眠”表示离情正浓。

整句话既写月,也写月下离人。

B.“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这两句中,苏轼把酒问天,将青天视为自己的朋友,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

C.词的上阕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

下阕写对月怀人,由伤感离别转化为对离人的祝福。

全词以消极悲观的情绪作结。

D.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

整首词深沉婉曲,流转自如,以美丽的想象,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远高深的境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5.请赏析“起舞弄清影”中“清影”一词的表达效果。

(2分)

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