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柳叶儿》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337679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9.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柳叶儿》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柳叶儿》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柳叶儿》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柳叶儿》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柳叶儿》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柳叶儿》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x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柳叶儿》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柳叶儿》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柳叶儿》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x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柳叶儿》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柳叶儿》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理论支持】

设计本课教学案时,遵循语文高效课堂设计基本理念,力图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尽量减少教师以个人对文章的感知和理解代替学生的感知和理解,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尝试中,尊重学生独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力图体现新课标实验教材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力图在一节课的时间内,通过一系列的训练,整合尽可能多的知识,达到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标】

一、三维目标:

1.了解课文“乐”和“苦中带涩”的思想感情的内涵,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2.理清文章中心,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章脉络、内容,揭示主旨的意识和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激发自主意识和探究精神。

二、具体目标:

1.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关键词句所表达的特殊感情;

2.摘抄“咏柳”的诗句。

3.赏析文中生动的描写,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具体目标中,1、2、是针对所有学生确定的,3是对中等以上学生的要求。

【教学重难点】

1.课文朗读。

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体会作者情感。

2.理解课文“乐”和“苦中带涩”的思想感情的内涵,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课前延伸

1.阅读课文,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2.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题。

课内探究

一、学

1.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引出“柳树、柳叶”的概念。

(2)播放朗读录音,然后请学生朗读课文中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2.检查预习。

(1)学习小组互批预习题,共同纠偏解疑。

(2)各学习小组向全班汇报自主学习课文的初步感受。

3.圈点批注。

(1)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再次迅速地浏览全文,重点词语用框框线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有疑问的地方,用括号再加问号。

(2听课文的配乐朗读,用“文章讲了一个 ()的故事”的句式概括本文大意。

 

【设计题目的目的是让学生感知课文的结构和内容。

这一环节一方面培养学生形成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带着目标学习,这是自主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和条件。

4.小组合作

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全班学生前后四人为一小组,交流学习成果,并进行合作学习。

【要求各组在充分交流碰撞的基础上,用书面的形式对题目的研读形成共识,并列出合作交流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以便在班内交流】。

二、导

1.全班交流。

(1)各小组代表汇报探讨结果,呈交小组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2)对各小组的学习结果,集体点评、质疑、纠偏,直至达成共识。

【在初中阶段的语文阅读目标中,要求“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那么,在实际操作上,可设计几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讨论,通过组内同学间的合作和探讨,使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倾听别人意见,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2.精讲点拨。

a.对学生自主思考题1、2的点拨:

文章讲了在饥荒的年代里,我与三叔抢柳叶儿的故事。

或文章讲述了一个人们用吃柳叶儿的办法度过灾荒的故事等

b.对重点、难点的讲解点拨:

(一)、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口头描绘一下你所能想象到的艰苦的生活及感受。

  提示:

可从衣食住行角度来讲。

如捋槐树叶、吃地瓜叶子、榆树皮、抠树皮、挖野菜、草根充饥……当然,也有人吃柳树叶子来填饱肚子。

感受略

  出示几枝柳条。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柳叶,能用具体的语言描绘一下它吗?

  提示:

学生具体描绘:

注意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绘。

  3.柳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南方北方,山谷河畔,田间地头,到处都可见柳的身影。

文人墨客们对柳“又是吟诗,又是作画,又是感叹它的多情,又是赞赏它的多姿”,请从你的积累中回忆写柳的诗句。

 诗中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4.检查预习。

  

(1)生字注音:

(2)解释词语:

(二)、初读课文

  1.简介写作背景:

  要想知道宋学孟在咀嚼什么,我们先要来了解一段历史。

1959-1961年是我国历史上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

即指1958年中国兴起“三面红旗(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的经济政治运动后紧跟着出现的三年严重经济困难时期。

其间,全国各地旱灾、洪涝、风雹、台风、霜冻、蝗灾、鼠灾等各种灾害交替出现,造成粮食的大幅度减产,使得在此期间因饥馑而非正常死亡(饿死)的人口急剧增加,其困难的严重程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是空前的。

确实是建国五十年来范围最大、程度最深、持续时间最长的最大自然灾害。

这篇反映儿童趣事的叙事散文反映的就是作者在这一特定社会背景下的那种对柳叶儿的特殊感情。

  2.这篇叙事散文以“柳叶儿”为线索,叙写我在饥荒岁月里童年趣事。

作者围绕“柳叶儿”从哪几方面来写童年的?

试着用一个表示动作的字概括。

  明确:

嚼——忆——念,或者,嚼柳叶儿——忆柳叶儿——念柳叶儿,学生只要言之有理,都予以肯定。

  3.课文的思路:

  第一部分(1~2):

抒发对柳叶儿特殊的感情,引起下文。

(倒叙)

  第二部分(3~14):

回忆小时候爬高抢柳叶儿和吃柳叶儿的往事。

  第一层(3~5):

交代抢柳叶儿吃的原因和时间。

  第二层(6~8):

写摘柳叶儿的“乐”。

  第三层(9~11):

具体描写去抢柳叶儿的情景。

  第四层(12~13):

写吃柳叶儿的乐趣。

  第五层(14):

抒发对柳叶儿的无限感激之情。

  第三部分(15):

再次抒写对柳叶儿的特殊感情,回应上文。

  (现实→回忆→现实)

  4.本文是一篇写童年趣事的叙事散文,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仔细读课文,解决以下问题。

  ①本文作者对小小的柳叶儿怀有怎样的感情?

你的依据是什么

  (可根据文中原话来回答)

  明确:

作者对柳叶儿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

“慢慢品尝一番那苦中略带些涩的滋味儿”“柳叶儿救过我的命。

  作者对柳叶儿有着无限的感激之情。

第14自然段,“多亏了那些树叶,……”“那年月,有多少老百姓都是靠着这些树叶活下来的!

”……

  总之,我们可以体会出全文感情的基调:

苦中带涩。

  ②结合课文描写的内容,说说你认为柳叶儿好吃吗?

  明确:

不好吃。

苦中带涩。

可紧紧结合12、13两个小节来描述。

  ③抢柳叶儿吃,这本来是一件极苦的事,但童年的我却感到无穷的乐趣,讨论讨论:

童年的我为什么会感到“最乐”?

“乐”在何处?

  明确:

一乐能显示自己上树爬高的本领;二乐抢摘柳叶儿;三乐吃柳叶儿(品尝)。

即:

爬树之乐;抢柳叶儿之乐;吃柳叶儿之乐。

满足三种欲望。

  童年的我的乐趣是爬树、抢柳叶儿,吃柳叶儿,实际上这是在特殊年代里的特殊经历,因为当时我小,因为我还不懂得生活的艰难,全家面临的处境。

所以有一种“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感觉。

但在今天看来,这种乐的滋味又是何等苦涩啊!

  文中写道,“天蒙蒙亮”就去抢摘柳叶,“脚丫子猛地踩到冰凉的硬地上,牙齿都咯嘣嘣响。

我赶紧把裤带勒紧,手上吐口唾沫,抱住树干,缓一缓劲,便飕飕地爬上去。

衣服扣子开了,肚皮蹭着了树干,凉飕飕的。

树上的露珠滴进脖子,滚下去,通身又是一阵阴凉”。

所以从这里可以看出,折柳叶儿并不是令人舒服的差使。

而“柳叶儿”吃起来也并不可口,“苦中略带着些涩味”。

吃的时候加工过程也很复杂,要先“烧一锅开水煮,煮好之后,又捞进凉水里泡。

往往要泡一两天,换三五次水,在攥干剁碎”,加工过程为什么要这么复杂呢?

可以想见,就是为了要把柳叶儿里面的“苦涩”的味道去掉,可见柳叶儿并不好吃。

而吃的时候呢,如果做菜包子吃,全家也只允许我一个人放开了吃,其他人没有这个权利,这里又可以看出柳叶儿虽然不好吃,却非常的珍贵,反映出了那时的饥荒的严重程度。

  所以文中所说的“乐”只是儿童“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心理,童年的我的确是感到“乐”,但这“乐”却是“苦中略带些涩”,最多也只能说是苦中取乐而已。

(三)、朗读、品味语句

  1.引导:

阅读就像旅游,除了去观览沿途美景,还要探究其美在何处,为什么美。

欣赏一篇美文,我们除了像上步一样去捕捉表层的信息,还应从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语言运用等多个角度去进行品赏!

  2.示范:

让我们尝试从描写和语言运用的角度来品析本文的写作艺术,并进一步鉴赏主旨。

如:

“那一年春天,地里的野菜吃光了,前一年的干地瓜秧吃光了,榆树皮吃光了,大家又抢柳叶儿……”三个“吃光了”反复强调,显示饥饿的程度,揭示抢摘柳叶儿的原因。

“又抢”二字证明摘柳叶乃是无奈之下的选择。

  3.分成四人小组,合作找出你认为描写优秀或精彩的句、段,先动情地读一读,再赏一赏,最后说说它“好”在何处?

(学生交流)可结合课后探究•练习二。

  4.小结;文章明在写品“柳叶儿”之乐,实质不断点染生活之苦。

也许没有这种苦,反倒体会不出其中的乐。

正因为生活极苦,才有了尝柳叶儿之乐,苦乐相依,折射出作者对“乐”的辩证思考,即审苦与审乐完美结合。

而以苦写乐,正是我们常见的衬托手法。

(点出主题思想及主要写作方法)

  5.反复朗读自己喜爱的语段。

体会文中苦乐相伴的复杂感情。

(四)、拓展延伸:

  1.设疑:

你怎样看待“苦”与“乐”的问题,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

  2.学生畅所欲言。

提示:

一切“乐”的品得均建立在“苦”的基础之上。

  3.根据你所了解到的自己的父母或长辈的童年吃的食物,与你的童年吃的食物作一对比,以“吃”为话题,口头发表自己的看法。

(五)、总结课文

  教者小结本课的学习:

童年的生活都是难忘的,不管它是与苦难交织,还是同欢乐相伴,它毕竟留下了许多值得我们回忆的东西。

和作者一样,我们也都曾经拥有过属于自己的童年,本课内容教育着我们今日生活虽富足充盈,我们更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六)板书设计:

柳 叶 儿

美   苦涩  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三、练

1.涵咏积累。

抄写文中优美词句

2.重点检测。

学生完成书后练习检测。

课后提升

1.完成作业。

完成相关教辅用书中的作业。

2.同步阅读。

有条件的阅读《挖荠菜》一文。

3.反馈评价。

教者批阅学生的课后作业,并进行反馈矫正。

 

《柳叶儿》学案

【学习目标】

(1)品味欣赏生动的语言。

(2)加深理解课文“乐”和“苦中带涩”的思想感情的内涵,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预习练习题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我总忍不住要伸手去摘一片来,放在嘴里嚼( )着,慢慢品尝一番那苦中略带些涩的滋味儿。

   我的淘气,本来就是出了名的。

从小就喜欢上树爬高来chěng( )能。

   衣服扣子开了,肚皮蹭( )着了树干,凉sōu sōu( )( )的。

2.在空白处填入适当动词。

(1)他们在长杆上________一把镰刀,咔嚓咔嚓把树枝全________下来,一抱一抱________回家去,柳叶儿________下来吃,树枝儿烧火。

(2)柳叶儿抱回家来,奶奶便把柳叶儿________进盆里、筐里,然后烧一锅开水________,又捞进凉水里泡。

再________了剁碎。

……

【参考答案】

1.jiáo 逞 cèng 飕飕

2.

(1)绑割运捋

(2)捋煮攥干

课堂思考题

一、自学思考题

(1)每当看到暖和的阳光里慢慢舒展的柳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