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375873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0.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历史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历史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历史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历史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月考试题.docx

《历史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月考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月考试题.docx

历史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月考试题

上理附中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历史基础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第1-30题每小题2分,第31-35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2、伯利克里说:

“在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和宽恕的。

但在公家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

这是因为这种精神深使我们信服。

”每个官员任职以前要宣誓:

他们将公正和依法从政,绝不以他们的职务接受礼物。

这说明古代希腊崇尚

A.法律至上B.直接民主C.公民意识D.权力制衡

3、罗马帝国建立到东罗马帝国灭亡,其时间跨度是:

A约500年B约1000年C近1300年D近1500年

4、“十二铜表法自从定下来之后,……有些条款甚至一直保留下来,到罗马后期仍然有效。

罗马人后来对这一古代法典有一种引以为傲的感情。

十二铜表法的语言也成为后世法典语言的典范。

”材料表明《十二铜表法》

①适用于整个罗马帝国②成为罗马成文法的起点

③对后世立法影响深远④标志着罗马法体系形成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

5、《左传•昭公》曰:

“昔武王克殷,成王靖四方,康王息民,并建母弟,以番屏周。

”材料反映西周的主要政治意图是

A、灭亡殷商B、巩固疆域C、镇压叛乱D、恩及兄弟

6、春秋时期,赵简子说:

“------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

”这突出表明春秋时

A.世卿世禄的分封关系受到冲击B.官僚政治取代了世袭贵族政治

C.工商皆本的经济思想风行D.以郡县为地方行政区划的中央集权制形成

7、秦灭六国后,秦亡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

A.宣扬托古改制B.承袭华夏传统C.突出个人功业D.标榜君权神授

8、日前发掘的安徽西汉墓的墓主被确定为西汉六安国第一代王刘庆。

据文献记载,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封康王少子庆为六安王。

从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A.汉武帝废除了分封制度B.分封制强化了西汉的统治’

C.汉武帝推行推恩令政策D.六安王为西汉最后的封王

9、《论语·季氏》有曰: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对此最正确的理解是

A孔子认为商周时期才是真正的“天下有道”既礼乐昌明

B孔子认为春秋时期是“天下无道”既诸侯、士大夫执国命

C孔子认为社会动荡不安是因为礼崩乐坏亟需恢复礼乐制度

D孔子认为贵族世传愈加短暂就是因为天子衰微陪臣当道

10、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中之所以赞扬古代一位思想家“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是由于他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

这位思想家是

A孙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

11、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

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

12、某位皇帝即位后,读《孟子》至“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时非常生气,下令即日把孟子逐出殿外,群臣敢有谏劝者以大不敬论。

孟子言论中引起皇帝生气的是()

A.仁者爱人B.人性本善C.民贵君轻D.小国寡民

13、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

这种现象说明:

A.文庙的兴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B.文庙兴建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儒学教育

C.文庙的兴建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D.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重要手段

14、《齐民要术》自序:

“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

尧命四子,敬授民时。

舜命后稷,食为政首。

……殷周之盛。

《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

”这段话主要强调(  )

A.儒家对农业的重视B.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

C.历法与农业的关系D.农业技术的重要性

15、诸子百家的思想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从孔子到孟子、荀子,始终贯穿的一条思想主线是

A.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理想社会

B.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

C.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

D.通过学习和实施法制,可以使小人变君子,普通人变圣人

16、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17、《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

“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

”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

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

18、程朱理学融汇继承、博大精深。

其所以被尊为“官方哲学”,准确的解释应该是

A.从探究宇宙本源角度发展了儒学,为统治者提供了完备的理论体系

B.融合了中外学术思想流派的精华,使传统的儒家学说更加丰富多彩

C.强调正心诚意和内在自省的精神,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政治的清廉

D.突出格物致知为宗旨的探索意识,有利于推动人们认识社会与自然

19、儒家学说适应了人类普遍的道德要求,“和而不同”的思想又蕴含着调和差异与冲突的积极因素,具有很强的普世性。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史实是

A.世界大同说B.东亚文化圈C.政教合一性D.儒学现代化

20、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在《儒学创新的契机》一书中指出:

东亚的发展“虽然深受西欧和美国的影响,但却不只是西方发展模式的翻版,(东亚各国)都和传统有血肉相连的关系。

……(在东亚发展过程中)儒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这段材料表明

A、东亚发展既吸取西方文明,又继承儒家文化B、儒家学说难以与经济全球化趋势融合

C、西方发展模式必须以儒家思想为基础D、儒家学说始终对东亚文明起决定作用

21、朱熹说:

“非礼勿视(勿听、勿言、勿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而听、而言、而动),便是人欲”。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心即理也,世间万物本原即理B.反对人们具有各种欲望

C.反对人们违反社会规范的欲望D.天理与伦理纲常的统一

22、某古籍记载:

“缘海之人往往私下诸番,贸易香货,因诱蛮夷为盗。

命礼部严禁绝之,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凡番香、番货皆不许贩鬻,其现有者限以三月销尽。

”根据记载内容,该古籍应为

A.《史记》B.《资治通鉴》C.《宋史》D.《明太祖实录》

23、哥伦布的抱负和思想“不仅反映出中世纪的衰落,也反映出理性主义和资本主义新时代的兴起。

”(本杰明·基恩)此话的意思是

A.美洲的发现促进了新旧大陆的沟通和联系

B.开启了“人的发现与世界的发现”的新时代

C.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

D.有利于两个大陆不同文化的汇合和民族融合

24、独立战争后的美国被人们形象的比喻为“头脑听从四肢的动物”。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

A、实行两党制B、建立中央集权制度C、采取联邦制D、确立三权分立体制

25、《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述“(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

”这段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

A.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B.欧美国家同时发生

C.兴起于重工业

D.电力的广泛使用

26、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

”作者把鸦片战争作为“分界线”主要是因为它

A.促成新思潮的萌发B.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C.使中国卷入世界市场D.使中国被动开始了近代化

27、陈独秀曾说:

“对于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猛勇之决心。

否则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其中的“新信仰”是指

①天赋人权②自由平等③社会进化论④马克思主义

A①②③B①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8、下面是巴黎和会上四个国家的代表说的话:

“我有的是钱,你们都得听我的。

”“借给我钱可以,想当老大你还嫩了点!

”“应该把那条腿也打断,叫他永远也爬不起来!

”“等老子伤好了再跟你们算帐!

”这四个国家依次最可能是:

A.美国一英国一法国一德国  B.日本一德国—美国一英国

C.美国一德国一法国一俄国  D.英国一法国一美国一德国

29、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

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此处的“三大盟国”是

A.美国、英国、中国B.美国、英国、苏联

C.美国、苏联、中国D.英国、苏联、中国

30、史家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领袖的性格:

丘吉尔“有想象力但不稳定”,罗斯福“天真而喜欢喊口号”,他们并不比“往往情绪失常而暴怒”的希特勒更明智。

对于这种说法,以下理解何者较为适当?

()

A.这位史家的说法是对历史事实的客观陈述,应该可以采信

B.这种说法只是这位史家个人的片面的主观意见,不足采信

C.这是史家从特定角度评论历史人物的结果,可以作为参考

D.可见当时各国领导人都不明智,因而掀起第二次世界大战

以下每小题3分,共12分,每—选项的分值可能力0、1、1、3分。

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

31、一位学者谈及近代史开端的时候说:

“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北宋以后堪称近代史。

”“‘二程’之‘洛学’出,复兴古学,方使‘千载不传之学’重放光明……与西洋文艺复兴时代知识人的自觉不无相似之处。

”在下列评述中,你认为最贴切的是

A.与西方社会机械比对,忽视了宋代经济的基本属性和文化的本质特征

B.程朱理学蕴含人文主义,是商品经济发展和市民阶级壮大的文化表现

C.理学复兴了长期遇冷的儒学,形式上堪比文艺复兴,但两者本质迥异

D.宋代商品经济得到了发展,但却不同于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32、《朱子语类》中记载:

“黄仁卿问:

‘自秦始皇变法之后,后世人君皆不能易之,何也?

’(朱熹)曰:

‘秦之法,尽是尊君卑臣之法,所以后世不肯变’。

”这

A.说明了后世沿用秦朝建立的集权制度的主要原因

B.说明朱熹认识到专制集权制度长期存在的合理性

C.反映了朱熹对秦以来君主专制持严厉批评的态度

D.反映儒家学派对法家的思想并非一概排斥和反对

33、有历史学家说:

“在1870年以后大约40年里,并非仅仅在欧洲人看来,欧洲实际上确实算是在世界上快速扩张的现代文明的中心。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扩张B.工业革命C.资本输出D.文化传播

34、下面《1870~1913年的西欧对外投资》示意图反映的西欧经济扩张的结果是

A.投资遍及世界

B.英、法和德是主要资本输出国

C.资本主要流向欧美

D.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35、1945年4月30日苏军占领德国议会大厦。

观察照片《攻克柏林》信息,以下观点最正确的是,照片

A.真实定格了柏林战役令人激动振奋的历史瞬间

B.反映了创作者内心对战争胜利充满骄傲与自豪

C.还原了历史场景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D.再现战斗胜利后柏林城市残垣断壁的景象

二、非选择题(共75分)

36、雅典民主的争论(12分)

材料一著名希腊史学家汉森认为:

“雅典的民主政治和现代民主政治一样,具有民主、自由和平等三个基石。

”这一结论是很难让人信服的。

……雅典的民主带有相当强烈的不宽容性。

中国学者对此进行的剖析可谓是入木三分:

“这种专政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度,可以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力量,在需要的时候,它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向少数派和少数意见呼啸着压过去,轰然一声,连呻吟都一并埋在尘土之中。

——摘编自倪学勇《雅典民主的多元解读》

材料二我们只须把它们与任何其他古代政体比较一下,便会毫不踌躇地宣称他们具有无可怀疑的优点。

——19世纪上半期英国希腊史专家格罗特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作者对汉森的说法持怎样的态度?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5分)

(2)两则材料对雅典的民主制度的看法有何不同?

为何会形成这种差异?

(7分)

37、逆时与顺时(14分)

儒学对中国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有人形容孔孟是“逆时之士”,而把经常被人视为儒家“旁门左道”的荀子以及后来的董仲舒,称为“顺时之士”。

问题:

(1)孔孟为何被称为“逆时之士”?

(6分)

(2)荀子和董仲舒为何被称为“顺时之士”?

(6分)

(3)你怎样看待儒学从春秋到汉代的演变?

(2分)

38、中西贸易的发展(15分)

材料一18世纪的中西方贸易

材料二1820—1840年世界工业生产年增长率和世界贸易增长率分别为2.9%和2.81%;1840—1860年,分别为3.5%和4.8%;1860—1870年,分别为2.9%和5.53%。

……19世纪中期机器纺织品……成为l9世纪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工业制成品.殖民地国家的主要出口产品中,棉花、生丝、矿产原料逐步取代了茶叶、香料等生活用品的出口。

……1800年,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有的比例分别为33%、9%、10%、5%。

材料三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

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但是,丝、茶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其中,茶叶最为明显。

1886年以前,出口货物中茶叶占第一位.此后,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和日本茶叶的排挤,数量日减。

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

一一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1)依据材料一对比18世纪中西贸易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4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中期前后国际贸易呈现哪些特征?

概括这些特征出现的原因。

(7分)

(3)依据材料三晚清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状况发生了什么变化?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4分)

 

39、有学者认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试结合该体系建立中的大国关系论证这一观点。

(10分)

 

40、中外妇女地位的变迁(24分)

材料一:

《罗马监护法》对妇女经济事务进行终身监督……如果她们出现在其他诸如法庭等一般仅有男性出席的公共生活领域,就会引起在座男性的惊奇和不满……墓碑、罗马文学作品以及纪念性铭文都宣扬理想的妇女行为,这包括贞洁、节制和娴于织毛活之类的女红。

——《剑桥插图罗马史》

材料二:

汉代开始了儒家对妇女贞节观念的建立过程,但在现实的庶民生活中其实仍保有相当的弹性与空间。

宋代贞节观念虽然经程朱的奖励而加重,当时社会,影响尚小。

明代在书籍方面,有徐皇后的《内训》,解缙的《古今列女传》。

在法律方面,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下达这么一个诏令,“民间寡妇,30以前夫亡守志,50以后不改节者,旌表门闾,免本家差役。

”又命令地方官员制定规章制度,表现突出的赐祠祀,一般的树牌坊,用以奖励贞节……一部二十四史中,明史中的节妇烈女最多。

——摘自费丝言《由典范到规范》

材料三:

一般来说,其主要影响就是迫使女性走出家庭,进入新的工薪经济……工厂和有薪工作成为抚养孩子和家务劳动之外的又一选择……而后建立的公共学校也使妇女们受益匪浅。

在那里,她们可以接受与男子们相同的教育。

到20世纪初期,妇女已经赢得了选举的权利。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响亮的提出了破除三纲五常,反对男尊女卑的主张,要求女子参政,大学开放学禁,男女职业平等,社交公开,婚姻自由。

李大钊在《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中说:

“妇女地位是由社会的‘经济构造’决定的,压迫妇女的不是男子,而是‘有产阶级专断的社会制度’,妇女要解放,只有推翻这种社会的‘经济构造’。

”……他在《战后之妇女问题》一文中进一步指出:

妇女运动只有成为整个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的一部分才能得到胜利。

——摘自罗业心《五四运动与中国政治现代化》

问题: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罗马对妇女有哪些限制。

(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代妇女贞节观的发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时代背景。

(3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妇女地位改变的原因。

(2分)

(4)概括材料四关于妇女解放的核心主张。

(2分)

(5)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怎样看待中外妇女地位的变迁(15分)

2015学年第一学期上理附中高三历史基础考答案

一、 选择题(共75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C

A

D

B

B

A

C

C

C

B

A

C

D

A

A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A

A

B

A

C

D

B

C

A

D

A

A

A

C

【31-35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采用差异评分法,具体见下表】

分值

31

32

33

34

35

3分项

A

A

B

D

B

1分项

CD

BD

AC

AC

CD

0分项

B

C

D

B

A

二、非选择题(共75分)

36、雅典民主的争论(12分)

(1)作者认为汉森的说法是错误的(或者汉森的说法很难让人信服)。

(1分)

理由:

汉森认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和现代民主政治一样,两者都是建立在民主、自由和平等的基础上的。

(1分)实际上,雅典的民主制并不具备现代民主包涵的民主、自由、平等。

雅典民主仅限于占城邦人口小部分的男性公民,妇女、外邦人和广大奴隶是没有民主权利的。

(1分)雅典民主容易造成集体暴政。

(1分)雅典的民主是一种直接民主,而现代民主主要实行间接民主。

(1分)

(2)材料一认为:

雅典的民主带有强烈的不宽容性,容易形成集体暴政,着眼于其局限性。

(1分)材料二认为:

雅典的民主具有不可怀疑的优点。

(1分)

形成差异的原因:

评价的参照对象不一样:

材料一把雅典民主制度与现代民主制度相比较,前者的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二是把雅典民主制度与古代的其他政体做比较。

(2分)

评价的立足点不一样:

材料一并非否定雅典民主政治,而是从多角度对雅典民主政治进行解读,从而更为全面的认识和理解雅典的民主政治。

(2分)材料二19世纪上半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资产阶级需要推进民主,扩大资产阶级统治的基础,这使得英国的古典史研究打上了为雅典民主辩护的烙印。

(2分)

37、逆时与顺时(14分)

(1)水平1,能结合时代特征、社会风尚,孔孟观点,进行逻辑分析(6分)

如:

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

经济变革,礼崩乐坏,列国纷争(2分),社会崇尚追逐利益、实力竞争。

(或一些当政者为图强争霸,改革内政,实施耕战并重的政策)(1分);而孔子却不顾现状,主张礼治,恢复周礼权威;(1分)孟子提倡仁政,希望统治者以民为本。

(1分)这些主张已不适应时代和统治者需求,因而被称为“逆时之士”。

(1分)

水平2:

罗列时代特征、社会风尚,基本观点,但未能进行逻辑分析(5分)

如:

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礼崩乐坏,列国纷争,社会讲求追功逐利竞争,实力竞争。

(3分)孔孟却主张仁义礼和“仁政”等。

(2分)

水平3:

仅罗列单项事实:

时代特征,社会风尚或主张(2-3分)

(2)水平1:

能结合时代特征、社会风尚,基本观点,进行逻辑分析(6分)

春秋战国时代列国兼并争霸,社会崇尚追功逐利;汉武帝时代国力渐趋强盛,需要调整政策,锐意进取。

(2分)荀子礼法并用(1分)和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和独尊儒术和大一统等主张(2分),都非常符合时代和统治者的需要,甚至还为当政者采纳,所以被称为“顺时之士”。

(1分)

水平2:

仅罗列背景和观点,未能点出其内在逻辑(5分)

水平3:

仅列出背景、主张单项史实的(2-3分)

(3)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或不同时代需要与其适应的思想,思想变革也影响着社会变革等等。

其它言之成理也可(2分)

38、中西贸易的发展(15分)

(1)特点:

中国的朝贡贸易政治动机大于经济利益,厚往薄来;西方的殖民贸易以输出商品为主,殖民掠夺为重。

(2分)

影响:

中国:

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造成中国沉重的财政负担。

(1分)

西方:

积累了大量财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新的殖民扩张创造了条件。

(1分)

(2)特征:

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商品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英国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

(3分)

原因:

工业革命后英国机器大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首先成为工业国家,使东方从属于西方;(1分)新交通工具的出现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为便捷;(1分)资产阶级开拓市场,抢占殖民地,19世纪中期以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2分)

(3)变化:

贸易由顺差变为逆差:

棉纺织品进口增加,土特产品(茶叶)出口减少。

原因:

通商口岸数量不断增加,列强获得更多的特权,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国外竞争的加剧。

(4分)

39、“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0分)

首先“凡——华”体系中,战胜国与战败国矛盾激化,德国等战败国的不满情绪成为欧战爆发的隐患(1分)以法德矛盾为例,巴黎和会上,法国主张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以确保自己的陆上霸主地位,在《凡尔赛和约》上,对战败的德国在领土、军备、赔款以及海外殖民地等全面压制,招致德国强烈民族复仇情绪,为德国1939年发动欧战,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隐患。

(亦可以英美与德国的矛盾为例说明)(3分)

其次“凡——华”体系中战胜国之间因为分赃不均矛盾重重,日本与意大利等战胜国对该体系的不满也埋下了战争隐患。

(1分)以日美矛盾为例,华盛顿会议上美国为确保自己在远东和太平洋的利益,压制日本在这一地区的扩张,以《四国条约》埋葬英日同盟;以《五国海军协定》抑制了日本海上实力的发展,埋下了太平洋战争的隐患;《九国公约》的签订,埋下了日本侵华战争隐患。

(3分)

总之,该体系确立的世界新秩序,只是暂时调整了列强之间的关系,作为强权政治的产物,它以战胜国与强国意志为出发点,引发了新的战争危险与隐患,所以说“凡—华”体系与二战爆发有着必然的联系。

(2分)

40、中外妇女地位的变迁(24分)

(1)立法限制妇女的经济活动;限制妇女参与社会政治活动;强调妇女的贞洁和从属地位。

(各1分,共3分)

(2)特点:

空前强化,深入影响社会生活。

(1分)

背景:

明代君主专制的强化(1分)宋明理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

(1分)

(3)政治:

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1分)

经济:

工业革命的推动。

(1分)

思想文化:

启蒙思想的传播(1分)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1分)

(4)核心主张:

提倡男女平等;强调妇女解放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不平等的社会制度。

(两点任意1分)

(5)本大题采用分项评分方法,评分观察的要素是:

观点、史实、论述、组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