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市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练习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375473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719.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顶山市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平顶山市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平顶山市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平顶山市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平顶山市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平顶山市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练习题及答案.docx

《平顶山市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练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顶山市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练习题及答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平顶山市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练习题及答案.docx

平顶山市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练习题及答案

一、天气与气候选择题

1.《中国诗词大会》成了一档全民节目,话题屡登热搜榜,引发广泛热议。

古诗中包含着丰富的生活常见的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

诗句:

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宋・陆游)形象地说明了什么地理现象(    )

A. 城市热岛效应                    

B. 全球变暖                    

C. 气温的垂直变化                    

D. 降水的差异

【答案】A

【解析】【分析】解:

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因大量的人工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减少等因素,造成城市“高温化”,即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

在近地面温度图上,郊区气温变化很小,而城区则是一个高温区,就像突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高温的城市区域,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

诗句“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表明城市的气温高于外围乡村,形象的说明了城市的热岛效应。

故答案为:

A

【点评】城市热岛环流。

城市热岛效应其实就是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现象。

城市市区由于受到人为热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气温普遍比较高,因此气流就会膨胀上升,形成了低压,而周边的郊区与城市相比较,气温就很低了,因此气压高,于是气流就从郊区流向城市,故而就形成了城市热岛效应。

2.下列天气符号所代表的天气现象在湖南省发生的概率较小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分析】解:

题中A项表示阴天,B项表示雷阵雨,C项表示多云,D项表示沙尘暴。

沙尘暴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具有突发性和持续时间较短特点的概率小,危害大的灾害性天气现象。

在中国,有两大沙尘暴多发区,第一个多发区在西北地区,第二个多发区在华北,赤峰、张家口一带。

因此湖南省发生概率较小的是沙尘暴。

故答案为:

D。

【点评】天气符号是代表各种天气现象、云状、天空状况等的专用符号,包括供观测记录使用的天气现象符号和供媒体传播使用的天气图形符号。

掌握常见的天气符号代表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日常的气象状况,以此来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

3.关于世界降水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

A. 中纬度地区降水少         B. 大陆西岸降水少         C. 回归线附近降水多         D. 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多

【答案】D

【解析】【分析】解:

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为:

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和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

中纬度,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和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

中纬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故D正确。

故答案为:

D

【点评】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为:

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和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中纬度,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今年五月下旬有几天时间,益阳的日均气温和日最高气温都明显比北京低,其原因是(   )

A. 益阳的纬度比北京高      B. 益阳的海拔比北京高      C. 益阳距海洋远      D. 益阳5月下旬多阴雨天气

【答案】D

【解析】【分析】今年五月下旬有几天时间,益阳的日均气温和日最高气温都明显比北京低,其原因是益阳5月下旬多阴雨天气,气温相对更低些。

故答案为:

D

【点评】考查影响气温的因素,除了我们长讲的海陆因素,纬度因素、地形因素,也还有其他一些因素,比如下雨刮风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5.读亚洲及两个半岛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小题。

(1)a半岛和c半岛,纬度大致相同,气候却有显著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纬度因素                           

B. 海陆因素                           

C. 地形因素                           

D. 人类活动

(2)关于b半岛和c半岛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b半岛旱季盛行西南季风,雨季盛行东北季风          

B. 受地形地势影响,c半岛的河流大致自北向南流

C. 城市①是本国最大的棉纺织工业中心                  

D. 城市②附近盛产黄麻,煤、铁、锰资源丰富

(3)有关亚洲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约占四分之三               

B.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

C. 地势西高东低,河流滚滚东流                             

D. 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显著

【答案】

(1)B

(2)A

(3)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亚洲各地区的相关知识,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读图可知,a是阿拉伯半岛,c是中南半岛,纬度相近,但气候差别却很大,自然景观也差别很大因为。

阿拉伯半岛属于热带沙漠气候,该气候出现在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及信风带的影响,气流下沉,降水少,形成荒漠景观;中南半岛海陆差异显著,形成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沛,水田连片。

故B正确。

(2)读图可知:

b是印度半岛,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因降水年内分配不均而分为旱季和雨季。

每年11月到次年5月盛行东北风,降水偏少,为旱季;6月到10月盛行西南风,降水很多,为雨季,故A错误,符合题意;中南半岛的地势大致北高南低,受地势影响,河流大致自北向南流,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城市①是孟买,是印度最大的棉纺织工业中心,故正确,C不符合题意;城市②是加尔各答,附近盛产黄麻,煤、铁、锰资源丰富,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3)亚洲平均海拔高,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约占总面积的3/4,故A不符合题意;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故B不符合题意;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辐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故C不符合题意;亚洲地处世界最大大陆的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海洋,海陆差异特别显著,因此东部和南部的季风最强盛,最典型,影响范围也最广,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1)B;

(2)A;(3)D。

【点评】

(1)本题考查阿拉伯半岛和中南半岛气候差异大的原因,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本题考查印度的气候、城市及中南半岛的地形地势对河流的影响,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3)本题考查亚洲的地形地势、气候、河流等相关知识,根据教材知识点理解解答即可。

6.读下面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地形对降水的影响,正确的是(   )

A. 南坡是背风坡,降水多                                       

B. 南坡是迎风坡,降水多

C. 北坡是背风坡,降水多                                       

D. 北坡是迎风坡,降水多

(2)据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甲气流比乙气流干燥                                           

B. 迎风坡和背风坡植被分布没有差异

C. A,B两地气温相差约16℃                                  

D. B地比A地气温低,原因是降水多

【答案】

(1)B

(2)C

【解析】【分析】世界各地的降水受海陆因素、纬度因素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降水分布不均匀,在同一座山上,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1)关于图中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南坡是迎风坡,暖湿气流在爬升过程中,慢慢冷却成云致雨、降水多,北坡是背风坡,暖湿气流在下沉过程中,慢慢蒸发,降水少,故选B。

(2)由图分析,甲气流比乙气流湿润,迎风坡和背风坡植被分布有很大的差异;A、B两地海拔相差2600米,气温相差约16℃;B地比A地气温低,原因是海拔高,故选C。

故答案为:

(1)B;

(2)C;

【点评】

(1)考查地形对降水的影响,一般迎风坡降水多,被风坡降水少,学生主要记住这点即可。

(2)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读图获取信息能力,对学生能力要求比较大,有一定难度,关键在于平时要养成多读图的习惯。

7.读下图“世界甲、乙两岛屿示意图”,甲岛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乙岛多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A地的经纬度位置是(  )

A. 82°E,8°N                       B. 82°E,8°S                       C. 82°W,8°N                       D. 82°W,8°S

(2)甲岛比乙岛的(  )

A. 河流水量大                    

B. 地形气候复杂                    

C. 平均海拔高                    

D. 年平均气温低

(3)甲、乙两岛(  )

A. 都位于南半球             

B. 气温年较差都较小             

C. 都位于中纬度             

D. 地势东部高西部低

(4)家住甲岛的王先生计划假期到乙岛旅游,希望尽快到达,宜选择乘坐(   )

A. 飞机                                     B. 火车                                     C. 汽车                                     D. 轮船

【答案】

(1)A

(2)D

(3)B

(4)A

【解析】【分析】

(1)根据东西经度的划分是以0°经线为界,向东向西各分了180°,以东称东经,用符号“E”表示,以西称西经,用符号“W”表示,南北纬度的划分都是以赤道为界,赤道以北的纬度称北纬,用符号“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称南纬,用符号“S”表示,读图可知,图中A地的经纬度是(8°N、82°E)。

故答案为:

A。

(2)读图可知,甲岛大部分地区在52°N~55°N之间,乙岛大部分在6°N~10°N之间;甲岛比乙岛的纬度位置高,因此甲岛比乙岛的年平均气温低;故答案为:

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3)读图分析可知,从南北半球来看,甲位于北半球,乙位于北半球;从纬度划分来看,甲位于中纬度,乙位于低纬度;甲岛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乙岛多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气温年较差都较小;由图示信息可知,甲、乙两岛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故答案为:

B。

(4)读图可知,甲为冰岛,乙为斯里兰卡岛,二者距离远,家住甲岛的王先生计划假期到乙岛旅游,希望尽快到达,宜选择乘坐飞机。

故答案为:

A。

【点评】

(1)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

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2)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度到60度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由于常年受温和的盛行西风的控制,形成了终年温和湿润的气候特征,降水在年内分配比较均匀。

主要分布在西欧、新西兰等地。

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中南半岛和印度半岛,受季风的影响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

(3)20°W以东、160°E以西的地区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0°经线和180°经线是划分东经度和西经度的界线。

0°~30°之间为低纬度,30°~60°之间是中纬度,60°~90°之间为高纬度。

(4)铁路运输能力大,成本低,受自然条件限制小,连续性强;公路运输机动灵活,适应性强,短途运输速度快,受地形气候条件限制小,适合短途的客运、货运;水运运量大,运输成本低,适合于运输距离长、运量大的物品;航空运输速度快,适合长途旅客运输和体积小、价值高的物资以及鲜活产品等货物的运输。

 

8.读下图“福建省龙岩市某日天气预报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日所属月份最有可能是(  )

A. 1月                                      

B. 4月                                      

C. 7月                                      

D. 10月

(2)该日龙岩(  )

A. 晴转多云,适合户外活动                                    

B. 气温较低,注意穿衣保暖

C. 气温日较差等于10℃                                          

D. 出现大范围冰冻灾害

【答案】

(1)A

(2)B

【解析】【分析】

(1)读图可知,该日天气可描述为多云转晴,最低气温2℃,最高气温10℃;福建龙岩位于我国南方地区,该日属于我国南方地区的冬季。

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2)读图可知:

该日龙岩多云转晴,气温较低,注意穿衣保暖;气温日较差10−2=8℃;最低气温在0℃以上,不会出现大范围冰冻灾害。

故答案为:

B。

【点评】

(1)南方地区是指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南部,主要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地区,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南部小部分位于热带。

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南部有小部分热带季风气候。

大部分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其中热带季风气候为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2)天气符号是代表各种天气现象、云状、天空状况等的专用符号,包括供观测记录使用的天气现象符号和供媒体传播使用的天气图形符号。

掌握常见的天气符号代表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日常的气象状况,以此来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

 

9.读不同日期的天气预报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全国高温及降水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西北地区处于“火热”状态                                

B. 南方地区雨季已经结束

C. 此时我国普遍高温,最低温出现在漠河               

D. 35℃以上高温区分布在干旱区与半干旱区

(2)该季节长江下游地区易发生的气象灾害是(  )

①洪涝②干旱③寒潮④地震⑤台风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②⑤

(3)读我市一周天气预报图,可知(  )

A. 图中“今天”气温日较差最小                             

B. 周三的天气可用

表示

C. 这是暑假第一周的天气状况                                

D. 改善空气质量只能依靠风力

【答案】

(1)A

(2)D

(3)B

【解析】【分析】

(1)读图分析可知,此时,西北地区处于“火热”状态,南方地区仍在雨季;此时我国普遍高温,最低温出现在青藏高原;35℃以上高温区不只是分布在干旱区与半干旱区,南方湿润地区也在35℃以上。

故选:

A。

(2)读图可知,该季节为夏季,夏季长江下游地区易发生的气象灾害是洪涝、干旱、台风,故选D。

(3)读图可知:

气温日较差最小的是“昨天”,15﹣10=5℃,A错误;周三的天气可用

表示,晴转小雨,B正确;夏季我国普遍高温,暑假的气温不可能是6℃,C错误;改善空气质量主要靠降低污染物的排放,D错误,故选B。

【点评】

(1)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很大。

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冬季最冷的地方为黑龙江的漠河镇。

夏季,除了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夏季最热的地方为新疆吐鲁番盆地。

(2)我国南方地区从3、4月份开始就进入雨季,此后雨带逐渐向北推移,6月份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此时该区出现梅雨天气。

一直到7、8月份雨带推移到我国的东北、华北等地,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易出现伏旱天气。

从9月份开始,北方冷空气势力逐渐增强,雨带快速南撤,10月份从大陆撤出,所以南方地区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3)天气符号是代表各种天气现象、云状、天空状况等的专用符号,包括供观测记录使用的天气现象符号和供媒体传播使用的天气图形符号。

掌握常见的天气符号代表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日常的气象状况,以此来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

 

10.欧洲西部的沿海和内陆气候差异较大。

如图示意欧洲西部同经纬度地带5个城市冬季和夏季气温状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欧洲西部气温年较差自西向东变化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分别是(  )

A. 变小地形起伏                 B. 变小人类活动                 C. 变大纬度位置                 D. 变大海陆位置

(2)城市甲所在国家粮食产量较少,主要原因是(  )

A. 夏季光热不足                  

B. 灌溉水源短缺                  

C. 平原面积狭小                  

D. 农业科技落后

【答案】

(1)D

(2)A

【解析】【分析】

(1)欧洲西部气温年较差自西向东变化的特点是温差越来越大,这是由于自西向东离海越来越远,气候的大陆性特征越来越强导致的,故选D。

(2)城市甲所在的国家是英国,该国粮食产量较少,主要是由于这里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的气候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故选A。

【点评】

(1)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有:

①纬度:

气温年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大。

这是因为随纬度的增高,太阳辐射能的年变化增大;②海陆位置:

距海洋越近,受海洋的影响越大,气温年较差越小;③地形:

一般情况下山地小于谷地。

海拔愈高年较差越小;④天气:

云雨多的地区小于云雨少的地区;⑤植被:

有植被的地区小于裸地。

(2)欧洲西部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显著,是世界上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分布最典型的地区。

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光照不足,不适合谷物生长,但适合多汁牧草生长,所以适合发展畜牧业。

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适合发展园艺业。

11.读非洲地形图和马达加斯加岛A、B两地气候资料图,完成下列三题。

(1)有关非洲地形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B.平原面积广大

C.海岸线曲折破碎

D.平均海拔最高

(2)与甲河相比,乙河(     )

A.长度长

B.水量季节变化小

C.水量大

D.支流多

(3)影响AB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分布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答案】

(1)A

(2)A

(3)C

【解析】【分析】

(1)非洲地势东南高,西北低;非洲的地形以高原为主,被称为“高原大陆”;非洲海岸线平直;平均海拔最高的是南极洲,故答案为:

A。

(2)甲是刚果河,乙是尼罗河。

与甲河相比,乙河长度长,世界上最长的河流,主要流经热带草原和热带沙漠气候区,水量小、季节变化大,支流少。

故A符合题意。

(3)读图可得,A地位于山脉的背风坡,降水少,B地位于山脉的迎风坡,降水多,影响两地降水的因素是地形地势,故答案为:

C。

【点评】

(1)非洲有“高原大陆”之称,地形以高原为主,包括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等大型高原地形区,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整个大洲西北部和东南部有两列山脉,整体上海岸线十分平直,岛屿、海湾数量少。

(2)尼罗河是一条流经非洲东部与北部的河流,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

与中非地区的刚果河以及西非地区的尼日尔河并列为非洲最大的三个河流系统。

尼罗河长6670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

刚果河又称扎伊尔河,位置位于非洲中西部,为非洲第二长河,仅次于尼罗河,是世界上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流。

(3)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地形地势、纬度、海陆位置、洋流及人类活动等。

具体表现为:

随纬度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沿海地区温差小,内陆地区温差大;暖流流经地区气温高,降水多,寒流流经地区气温低,降水少;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人类不合理活动造成如今的“温室效应”及城市的“热岛效应”等。

12.读图,假如a>b>c,回答下面小题。

(1)假如图中曲线表示等高线,则甲、乙两处地形分别是(   )

A. 山脊、山谷                       B. 山谷、山脊                       C. 山脊、山脊                       D. 山谷、山谷

(2)假如图中曲线表示等温线,图示内容为某半球冬季气温分布图,则海拔高度相同的甲、乙两地海陆分布情况是(   )

A. 陆地、陆地                       B. 海洋、陆地                       C. 陆地、海洋                       D. 海洋、海洋

【答案】

(1)A

(2)B

【解析】【分析】

(1)若图中的曲线表示等高线且a>b>c,甲处等高线弯曲,由海拔高的地方凸向海拔低的地方,是山脊;乙处等高线弯曲,由海拔低的地方凸向海拔高的地方,是山谷。

(2)若图中的曲线表示某半球冬季气温分布图且a>b>c,据此判断该半球为北半球,因为北半球越往南,距赤道越近,气温越高。

图中甲处等温线弯曲,由温度高的地方凸向温度低的地方,因此甲处气温较高;乙处等温线由温度低的地方凸向温度高的地方,因此乙处气温较低。

由于海陆的热力性质不同,冬季海洋的气温要高于陆地,夏季陆地的气温高于海洋,所以甲是海洋,乙是陆地。

故答案为:

(1)A;

(2)B;

【点评】

(1)在等高线图中,等高线越密集代表坡度越陡,越稀疏代表坡度越缓。

根据等高线不同的弯曲形态,可以判读出地表形态的一般状况。

等高线呈封闭状时,高度是外低内高,则表示为凸地形,等高线高度是外高内低,则表示的是凹地形。

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部分表示为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处为山脊。

等高线重合为陡崖。

(2)等温线图判读,一般说来,气温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如果越向北温度越高,说明向北是低纬,该地处于南半球;反之则为北半球。

夏季:

内陆向高纬凸冬季:

内陆向低纬凸,海洋相反。

13.中国地城辽阔,气候差异显著。

阅读我国甲、乙、丙三地的相关资料(如表,图),完成下面小题,

经纬度位置

36.07°N,,103.82°E

36.67°N,116.98°E

45.80°N,126.53°E

海拔(米)

1523

54

126

(1)甲、乙、丙三地气候的共同特征是(  )

A. 夏季平均气温大于25℃                                       

B. 气温年较差大于25℃

C. 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