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网络建设可研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373991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7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供水网络建设可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供水网络建设可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供水网络建设可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供水网络建设可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供水网络建设可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供水网络建设可研报告.docx

《供水网络建设可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供水网络建设可研报告.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供水网络建设可研报告.docx

供水网络建设可研报告

前言

XX市XX镇位于XX省北部,太行山东麓,为太行山与华北平原过渡地带,地势西高东低,距XX县县城12公里,北与XX县搭界,西连XX市淇滨区XX镇,东隔XX与XX乡为邻,南接XX乡。

XX纵贯南北,县道XX公路、XX高速公路横亘东西,与XX高速公路相连,交通十分便利。

XX镇现辖59个行政村,64个自然村,镇域面积135.0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1万亩,总人口7.9万人,镇区人口2万人,是豫北重要的石料建材基地和闻名遐迩的石雕石刻之乡,石雕石刻始于西汉,兴盛于唐、宋,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被XX省文化厅列为十二家文化产业基地之一。

XX镇是豫北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全镇现有优质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红薯、小杂粮等6个万亩基地。

 石雕石刻、优质粮食、面粉加工、畜牧养殖和交通运输已成为全镇主要经济支柱。

现有居民生活用水主要靠提取地下水。

随着工业的发展和城镇化的加快,镇区人口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用水需求不断增加,镇区内供水设施不配套,管网输配设施能力不足,难以满足镇区近期发展规划。

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镇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影响了人民的切身利益和生活安定。

为进一步提高XX镇区人民的生活水平,保障人民的健康,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促进工业生产的持续发展,提高镇区供水能力,建设改造配套给水管网,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因此,建设本工程是非常必要的。

我公司受XX镇政府的委托,编制本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在接受任务后成立了项目组,深入XX镇进行调研、踏勘及收集资料,及时开展项目的各项研究工作,并完成了报告的编制。

本报告按照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关于编制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要求的内容和深度进行编制。

在报告编制过程中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与承办单位

1.1.1项目名称

XX市XX县XX镇供水管网建设工程

1.1.2项目承办单位、项目负责人

项目承办单位:

XX县XX镇人民政府

1.1.3建设地点

XX市XX县XX镇

1.2编制依据、原则和范围

1.2.1编制依据

1、《XX市XX县XX镇供水管网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委托书;

2、《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3、《XX县XX镇总体规划》(2007—2020);

4、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资料和数据;

5、报告编制人员调查的有关数据和资料。

1.2.2编制原则

1、按照XX镇总体规划,对XX镇水资源进行统一规划,从全局利益出发,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首先确保人民生活用水。

2、在总体规划指导下,结合该镇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预测镇区用水需求,合理确定供水规模。

3、结合现有条件,充分利用原有供水设施,确保水质水量,采用适合当地特点,优选经济合理和技术先进的工艺方案。

4、项目建设应符合国家有关行业规定和行业标准,工程设计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和规范。

1.2.3编制范围

按照相关规定和咨询设计委托书,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范围主要如下:

1、预测镇区供水需求,合理确定近期建设的工程规模。

2、对管网选择进行经济和技术比较,选择最佳方案。

3、进行推荐方案的技术设计。

4、提出项目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以及项目实施计划。

5、对项目进行经济评价。

1.3研究结果概要

1.3.1研究年限

以《XX县XX镇总体规划》(2007—2020)为研究基础,本工程研究年限确定为2010年。

1.3.2需水量预测

通过预测及论证,XX市XX县XX镇2010年生活需水量为2800m3/d,总需水量为5160m3/d。

1.3.3设计规模

配水管网配水规模为5000m3/d。

1.3.4管网选择

本项目敷设配水管道总长度为12500米。

1.3.5环境保护

本项目在建设运行过程中,不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对可能产生的污染因素均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1.3.6劳动定员

1、直接生产人员10人;

2、辅助生产人员5人;

3、营业人员3人;

4、管道安装维修人员4人;

5、管理人员3人。

共计25人

本项目利用以上现有定员,增加临时人员。

1.3.7建设进度

项目建设期为12个月,为加快建设进度,缩短建设工期,各阶段工作应尽量提前进行,允许有一定程度交叉。

1.3.8工程投资

项目总投资510万元,所需资金由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拨款、地方自筹和吸引外来投资组成。

1.3.9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新增配水规模   5000m3/d

工程总投资  510万元

年配水量   182.5×104m3/a

年均销售收入   287.41万元

年均利润总额   84.92万元

年均税后利润   56.89万元

投资利润率   11.3%

投资利税率   16.4%

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前)21.3%

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后)15.0%

全部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前)    5.23年

全部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后)    6.59年

财务净现值IC=4%(所得税前)   728.23万元

财务净现值IC=6%(所得税后)   320.34万元

年均盈亏平衡点       35.42%

 

第二章镇域概况

2.1社会条件

XX市XX县XX镇位于XX省北部,太行山东麓,为太行山与华北平原过渡地带,地势西高东低,海拔在117.3—763.5米之间,XX镇距XX县县城12公里,北与XX县搭界,西连XX市淇滨区,东隔XX与XX乡为邻,南接XX乡。

XX纵贯南北,县道XX公路、XX高速公路横亘东西,与XX高速公路相连,交通十分便利。

XX镇现辖59个行政村,64个自然村,镇域面积135.0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1万亩,总人口7.9万人,镇区人口2万人,XX有3座山,即从北至南的东北西南走向的善化山(海拔203米)、象山(海拔233米)、象山东的陈山,中间还有善化山东的蒋村山,南边2座坳山(象做煎饼的铁坳,起浮不大)。

南北长8公里,从最北的石桥水库开始一直到钊寨。

山上的石头多为青石头,夹缝有白土和礓巴,善化山的石头比较硬些,烧制的石灰比较粘,有很多是阳干石,锤砸下去直冒火星,钊寨山的石头偏脆,适合于雕刻石像等。

XX镇是豫北重要的石料建材基地和闻名遐迩的石雕石刻之乡,石雕石刻始于西汉,兴盛于唐、宋,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被XX省文化厅列为十二家文化产业基地之一。

XX镇还是豫北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全镇现有优质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红薯、小杂粮等6个万亩基地。

石雕石刻、优质粮食、面粉加工、畜牧养殖和交通运输已成为全镇的主要经济支柱。

XX镇境内三山两河,资源丰富,道路通畅,水电方便,邮电通讯设施完备,为该镇的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XX镇传统大田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辅助种植有小杂粮、林果等,随着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特别是火龙岗地区开发项目的实施,特色农产品和优质农业园区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火龙岗小麦优质绿色,无污染,淀粉含量较高。

高油玉米品色纯正,是优质淀粉加工的主要原料。

目前,已建成两个万亩以上高效种植园区,主要种植在火龙岗地带的大黄庄区、XX区、裴庄区等,面积达6万余亩。

位于七股路区的高效园区以黄瓜、豆荚为主要产品,有大棚温室500座,聘请山东技术员作技术指导,亩均收入达8100元。

三角特色林果园面积800亩,产品有优质核桃、李等,进行立体化农业种植,收益可观。

龙岗小米、脱毒红薯、荆寨萝卜、门村高粱目前均已形成规模化种植。

2.2自然条件

1、地形与地貌

XX镇地势西高东低。

西部为火龙岗丘陵地,土壤为砾礓土、黑粘土;东部为XX平原,土壤为粘土和黄粘土。

丘陵、平原面积各占一半。

2、水文

镇域内主要河流有XX、共产主义渠。

XX堤顶高程:

左岸64.02米,右岸64.03米,设计警戒水位58.10米,保证水位60.60米,设计流量为400立方米/秒,水质差。

共产主义渠开挖于1958年,全长45公里,口宽100米左右,渠底比降1/5000,保证流量400立方米。

3、气象

XX镇地处中纬度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年平均气温13.7摄氏度,年均降水量为647.8毫米。

无霜期221天。

年均相对湿度为66%,年日照时数2311.8小时。

春季多风少雨,夏季炎热湿润,秋季秋高气爽,冬季寒冷多雾。

本镇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和西北风。

4、水文地质

受气候条件影响,XX镇全年降水集中在7—9月份。

全年降水不均,且年际之间变化较大,年均蒸发量是降水量的三倍,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水资源总量为1.5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为1.1亿立方米,地表水为0.4亿立方米。

地表水来自大气降水,因地表面缺少拦洪工程,所以地表水无法利用,农田灌溉和人畜饮水主要靠提取地下水。

5、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的规定,XX镇地震烈度为Ⅶ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g。

2.3镇区性质及发展规模

2.3.1镇区性质

1、XX镇区历来为镇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XX镇是豫北重要的石料建材基地和闻名遐迩的石雕石刻之乡,石雕石刻始于西汉,兴盛于唐、宋,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被XX省文化厅列为十二家文化产业基地之一。

3、XX镇区位优势突出,随着镇区框架的拉大,商贸业必将非常发达。

4、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具备良好的原料、交通和劳动力条件。

5、XX镇小杂粮较为丰富,粉皮加工已有一定的基础,养殖业已形成规模。

2.3.2发展规模

未来20年,依照XX镇整体规划,根据XX镇实际,以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生活成本,为镇区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建材加工业创造良好的条件。

同时,以新区建设为主,旧区改造为辅,通过近期建设,提高镇区综合效益,增强吸引力和凝聚力,以厉行节约,紧凑发展,少占耕地为原则,远近结合,近期为主,务求实效为指导思想,将XX镇建成以传统农业为主,工商业、建材业、畜牧业得到大力发展的现代化城镇,成为豫北一颗灿烂的明珠。

 

第三章给水现状及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3.1给水现状分析

3.1.1给水现状

目前,镇区内尚无自来水厂,取水供水仅靠自备水井和水塔供水,未形成完整的供水管网,无序的供水状态不利于地下水的管理和供水设施的集约化建设,也不能保证人们生活、生产用水的连续性,更不能满足未来生活、生产、消防等用水的数量和质量。

3.1.2存在问题

1、配水能力不足,满足不了实际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城镇工业发展迅速,镇区建设发展较快,规模不断扩大,镇区目前的配水能力已经不能满足居民生活和企事业生产用水的需要。

2、现状管网多为普通塑料管,管网材质差,管道配件老化,经常发生爆管、破管现象,阀门年久失修、关闭不严等原因造成漏水严重,管网漏失率高达30%以上。

3、管网布置不合理,部分区域水压偏低,现有供水管网不能满足日常生活需要,更难保证消防和事故时的用水要求。

3.2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城镇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是国家明确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其中小城镇建设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

城镇化的发展必须以良好城镇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为前提。

根据国家和XX省城镇化发展规划,城镇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供水质量,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强城镇供水保障能力。

城镇供水基础设施的水平是城镇功能的重要体现,为了改善城镇居民的生活环境和水平,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项目建设势在必行。

近年来,为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快小城镇建设,XX镇不断加大镇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镇区面积的不断扩大,人口的不断增加,供水紧张的矛盾日益突出。

目前,镇区现有给水管网建设不足,并且部分老化,漏损较严重,造成实际供水能力下降,影响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急需进行配水管网建设工程的建设。

综上所述,为了全镇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提高XX镇建设水平和质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合理利用水资源,该项目的实施将使供水管网系统趋向合理,降低能耗、减少管网漏损,对推进城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工程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第四章需用水量预测及设计规模的确定

4.1镇区用水量预测

4.1.1预测方法的选择

城镇需水量预测,是城镇供水工程建设的基础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的依据。

因此,需水量预测应力求符合城镇用水的实际情况,同时还应建立在城镇建设和工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

经合理分析当地水资源、水环境质量和用水习惯、工业结构,参照其邻近地区供水发展经验,采用适当方法,确定合适的用水指标,进行需水量预测。

需水量主要由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两大部分组成。

需水量的预测涉及的因素很多,基于城镇的性质和工业基础不同,很难有一定规律可循,目前常用的预测方法有七种:

1、分项预测法。

根据总体规划提供的数据,按生活、工业用水分项预测,结合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的提高,人均生活用水量的增加等因素,加以综合确定;

2、供水量递增预测法。

根据收集到的历年城市供水递增率,结合工业及人口增加比率,确定今后的供水增长率,从而确定城市需水量;

3、数理统计法。

即用量最小二乘法的数学原理,对收集到的历年城市供水量数据,经分项整理后,拟出一条适当曲线(或斜线),使实际值与趋势值离差平方和为最小,据此来预测今后需水量;

4、历年供水量拟合曲线数字模型法;

5、用地指标法;

6、比例法;

7、类比法。

在上述方法中,供水量递增预测法、数理统计法及历年供水量拟合曲线数字模型法适用于有基础资料丰富的大中型城市。

XX镇由于缺少多年供水量基础资料,加上供水设施严重短缺,积累的资料不能真实反映供水情况,因此,不适用以上三种方法。

用地指标法、比例法及类比法主要针对新建城市,其指标波动性较大,对预测的准确性有较大的影响,上述方法显然不合适。

经过综合分析,本工程采用分项预测法预测镇区的需水量。

4.1.2基本参数

需水量预测影响因素多,涉及面广,其主要影响因素有经济发展水平、工业产业结构、节约用水水平、地理位置、气候、生活水平及生活习惯等。

但是,在一定边界条件下,仍然可以根据历史数据,尽可能使预测值接近实际值。

1、预测年限

本研究报告确定预测年限近期为2010年。

2、人口规模

根据总体规划,到2010年镇中心区范围内城镇人口机械增长规模人口为2万人。

3、居民用水条件及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指标

考虑到镇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预测2010年居民用水户用水条件:

(1)集中供水点取水或水龙头入户但无洗涤池和其他卫生设施的约占10%;

(2)水龙头入户,有洗涤池但无其他卫生设施的约占30%;(3)全日供水,户内有洗涤池和部分卫生设施的约占40%;(4)全日供水,户内有给水、排水设施且卫生设施较齐全的约占20%。

根据上述四种居民用水户用水条件所占百分比,参照《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04),确定居民生活用水指标分别为10升/日,65升/日,90升/日,110升/日。

4、工业用水量指标

根据XX镇的实际情况,村以下工业产值占比例较高,但其用水量无法统计,按生活用水量的29%考虑。

4.2水量需求计算

利用分项预测法计算需水量

1、生活需水量

由下表可知,2010年生活需水量为2800m3/d。

居民生活用水量预测表

2、总需水量预测

序号

用水形式

人口

(万人)

用水指标

(升/人日)

用水量(吨/日)

1

集中供水点

0.4

40

160

2

水龙头入户

1

65

650

3

部分卫生设施

1.33

90

1198

4

齐全污水设施

0.72

110

792

5

合计

3.45

2800

由下表可知,2010年总需水量为5160m3/d。

总用水量预测表

序号

项目

用水量(吨/日)

备注

1

居民生活用水量

2800

2

工业用水量

800

3

公共建筑用水量

700

按生活用水量的25%计算

6

未预见用水量及管网漏失

860

按前三项之和的20%计算

7

合计

5160

4.3规模确定

根据前述分项预测法计算出的近期XX镇总需水量为5160m3/d,而目前水塔供水管网仅为160m3/d,因此,需新增供水能力5000m3/d。

根据需水量预测,考虑到实际情况,确定本配水管网工程规模为新增配水5000m3/d。

第五章配水管网工程

5.1设计原则

1、充分利用现有设施;

2、优先按照环状管网布置;

3、严禁与其他自备水源供水系统连接;

4、应当兼顾城市消防;

5、遵循城市规划、遵循《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的规定;

6、管材选用与施工严格遵循《生活饮用输配水设置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GB/T17219)的规定。

5.2设计流量(配水管网平差)

配水管网按照平均日最高时流量设计。

原有系统平均日流量为160m3/d,改造后平均日流量为5000m3/d,时变化系数1.6,最高日最高时设计流量300m3/h,充分利用原有管道,考虑预留发展的余地。

消防流量: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消防流量按照供水区域内同一时间发生2处火灾,一次火灾用水量为45L/S计算。

消防用水时流量为182L/S,即最大小时流量为655m3/h。

配水管网最不利点设计自由水头为0.24MPa,经过管网平差计算,管网入口节点需要扬程为27.42m。

敷设管网主要布置在主干道,考虑远期发展规划,敷设管道管径为DN200—DN400。

5.3配水管网布置

本工程项目将统一布置,合理用材,按照干道敷设支管的一般规律,且经过分流量的计算,进行环状、枝状相结合的管网设计,做到既能满足近期需要,又能有利于远期发展,既能满足整体区域的合理布局,又能兼顾具体的实际情况,点、线、面均能进行管网及管径的设置,形成较为完善的供水系统。

为保证镇区供水可靠性,规划管网采用环状形式布置,布局如下:

(1)输水管道出水厂后,规划在人民大道、健康路和兴工路上敷设直径为φ400的主干管;在幸福路、政通路、善化路、腾飞大道和世纪大道上敷设直径为φ300的供水管道,连接管管径采用φ150~φ200。

(2)通向外环路的道路上均敷设φ150~φ200供水管道;外环路上敷设φ100管道,以备道路浇洒和绿化浇灌用水。

(3)根据消防规范,在各条道路的给水管道上,按不小于120m的间距按装消火栓。

5.4配水管网管材

近年来随着工程技术,新型材料的发展,加上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为供水工程管道材质的选择提供了更多的余地。

目前,用于供水的管材有球墨铸铁管、预应力混凝土管、钢套筒混凝土管、夹砂玻璃钢管、UPVC管和PE管等。

对于供水管道管材的选择,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管材的安全可靠性

●施工费和施工条件

●管道的运行维修管理费以及寿命

5.4.1管材的性能特点

1、混凝土管

用于承压输水的混凝土管道,目前国内使用的有两种:

一种是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一种是钢套筒预应力混凝土管(简称PCCP管)。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已在国内供水工程中广泛使用,生产工艺大多采用震动挤压成型,它具有良好的抗渗性和耐久性,施工安装方便,内壁不结垢,供水能力保持不变等优点。

但该管材质地较脆,施工安装过程中要求较高,有些管道管体中存在的空鼓或出现裂缝,容易引起渗漏。

在已建的管道中出现过爆管事故,漏水现象时有发生。

近年引进国外技术生产的钢套筒预应力混凝土管,管道管身中夹有1—2mm的钢板,钢板成管状,经过打压试验,可保证其不渗漏。

接口采用钢环承插口,钢环与管身钢管焊接。

钢环承插口的加工精度较高。

承插口嵌入橡胶圈,可防止渗漏。

多用于大口径管道。

2、球墨铸铁管

●球墨铸铁管内衬水泥砂浆,输水符合卫生要求;

●球墨铸铁管承受内力压力2.0Mpa以上,可以满足供水管道输送压力水的要求;

●球墨铸铁管具有较大的延伸率、刚度、抗拉强度,具有较强的承受土壤荷载及地面动荷载的能力;

●球墨铸铁管的管件规格齐全,能适应安装的需要;

●球墨铸铁管系柔性接口,拆装方便,承受局部沉陷能力好;

●球墨铸铁管耐腐蚀性好;

●球墨铸铁管使用寿命长。

3、钢管

钢管具有强度高,管材及管件易加工的特点,特别适应地形复杂的地段,但钢管的钢度小,易变形,衬里及外防腐要求严格,必要时需作阴极保护,施工过程中组合焊接工作量大,与其它管材相比,造价较高。

4、UPVC管和PE管

该类管材系新型塑料管材,PVC管是聚乙烯管,PE管是高密度聚乙烯管,或称高联乙烯管。

以上两种管材,经过近年来的科技进步,去除了生产工艺中的有毒助剂,其卫生指标可以满足饮用水的标准要求,在工程实践中显示出了化学建材旺盛的生命力。

其内壁光滑,不结垢,不滋生细菌,耐腐蚀性能好,重量轻,使用寿命长,施工安装方便,连接安全可靠,已广泛地应用到给水工程领域。

5.4.2管材比较

1、安全可靠性

●钢管:

根据实践经验,钢管的安全性(抗震、承内外压)较好,但内外防腐质量影响使用寿命,在施工时对防腐质量要求十分严格。

●预应力钢筋砼管:

管材基本上不需要防腐,但在施工时需保证接口质量。

其安全可靠性取决于管材质量及施工质量。

●球墨铸铁管:

球墨铸铁管安全性较好,国外使用较普遍,国内已逐步广泛使用。

●UPVC管和PE管:

内壁光滑,不结垢,耐腐蚀,重量轻,安装方便,使用寿命长,连接方式安全可靠,节约能源,无污染。

2、施工条件

各种管材的现场土方量相差不多;现场运输、吊装费用,砼管工作量最大,钢管、球墨铸铁管次之,UPVC及PE管最低;钢管管材的内、外壁防腐工作量较大,其它管材防腐工作量较少。

3、管道运行、维护费用

由于UPVC、PE管内壁光滑,粗糙系数较其它管材低,同管径比较单位长度动力消耗少。

因此,上述管材的运行费用最低,钢管的日常维护费较高,包括防腐层的定期修补、加强等费用,其它管材的维护费则较少。

4、管材综合性能比较

管材比较详见表5—1。

表5—1管材比较详表

管道

项目

预应力钢筋管

钢管

球墨铸铁管

UPVC

和PE管

承压能力

较低

重量

较轻

较重

市场供应

附近可生产

本地可生产

外地采购

本地、外地

防腐

成品不需防腐

内外壁均需防腐

成品不需防腐

不需防腐

施工条件

安装、起吊、运输困难

安装、起吊、运输较方便

安装、起吊、运输较方便

方便

接口形式

柔性

焊接

柔性

柔性

使用经验

丰富

丰富

较丰富

较丰富

综合费用

较低

较低

5.4.3管材选定

综上所述,为降低能耗、漏耗,改善用水水质,同时参照目前行业内的通行选择方案和本工程业主单位的资金状况,最终选定如下管材:

配水管网管材大于DN≥300mm采用球墨铸铁管,承插橡胶圈连接;DN<300mm采用UPVC管,承插接口;过河渠等障碍物采用钢管。

5.5管道敷设

根据当地气象条件,冻土深度为0.3m,考虑路面动荷载影响,管道埋深为0.7m。

局部特殊情况,特殊处理。

管道与建(构)筑物和其它工程管道的最小水平净距,按下表规定确定。

序号

建(构)筑物或管线名称

与给水管线的最小水平净距(m)

D≤200mm

D>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