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4《唐诗宋词研究》期末考试指导.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373293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5.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004《唐诗宋词研究》期末考试指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0004《唐诗宋词研究》期末考试指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0004《唐诗宋词研究》期末考试指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0004《唐诗宋词研究》期末考试指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0004《唐诗宋词研究》期末考试指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004《唐诗宋词研究》期末考试指导.docx

《0004《唐诗宋词研究》期末考试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004《唐诗宋词研究》期末考试指导.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004《唐诗宋词研究》期末考试指导.docx

0004《唐诗宋词研究》期末考试指导

0004《唐诗宋词研究》2013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

一、考试说明

《唐诗宋词研究》以唐宋两代的诗词为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对作品艺术特点、思想倾向、主题内涵等的鉴赏与分析,并且对唐宋重要的作家和流派也作了整体的介绍。

通过学习学生将对我国唐诗宋词的整体风貌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该课程的考试题由三种题型组成,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

题型一:

填空题(共20分)

题型二:

简答题(共两题,20分,)

题型三:

分析论述题(共两题,60分)

说明:

本考试指导只适用于201303学期期末考试使用,包括正考和重修内容。

指导中的章节知识点涵盖考试所有内容,给出的习题为考试类型题,习题答案要点只作为参考,详见课程讲义或笔记。

如果在复习中有疑难问题请到课程答疑区提问。

最后祝大家考试顺利!

二、知识点

第一节唐诗的成就和分期

了解唐诗成就的表现,掌握唐诗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了解在文学史上唐诗的几个分期。

1.文学史上的四期说也即四唐说:

(1)初唐诗:

太宗、高宗、武后时期;

(2)盛唐诗:

玄宗时期,安史之乱前后;

(3)中唐诗:

安史之乱后至宪宗时期;

(4)晚唐诗:

宪宗之后;

各个分期的代表作家:

初唐,代表作家初唐四杰陈子昂;盛唐,代表作家李杜和两大诗派;中唐,代表流派有元白、韩孟、韦柳等;晚唐,代表小李杜。

初唐诗人中,陈子昂第一次将汉魏风骨和风雅兴寄联系起来,反对没有风骨、没有兴寄的作品。

第二节初唐诗

1.初唐宫廷诗人

(1)上官仪的诗,时谓“上官体”,以体美著称;诗歌大多是逢和应照的作品,非常华美、婉约,声调流畅,写过“风随少女至,虹共美人归”。

对声律的建设做出了贡献,对诗歌的对仗规律进行了总结,提出“六种对仗”、“八种对仗”之说。

(2)沈佺期、宋之问,超过魏征、上官仪的成就。

主要成就是使律诗进一步定型规范化,学者宗之。

2.掌握“初唐四杰”对扭转唐代诗风的主要贡献。

初唐四杰是指共同活跃于7世纪下半期文坛上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他们在思想性格、生活遭遇、文学主张,以至创作实践上都有许多共同倾向,故合称为“初唐四杰”,其中以王、骆成就较高。

他们的诗,在声调、章法、藻饰方面虽不脱齐梁遗风,但在内容、气骨、形象方面已大大超出齐梁。

杨炯有一首诗的末句是“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它的诗题是《从军行》。

第三节至第四节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1.了解这一流派的代表性作家王维及其代表性作品、艺术风格。

王维的一生,大约可以四十岁为界,划分成前后两期。

前期仕途顺利,政治热情高涨,充满济世之志:

“济人然后拂衣去,肯作徒尔一男儿。

”(《不遇咏》)并写下了很多咏政诗、边塞诗,风格也较为豪放。

四十岁后,随着唐代政治逐渐走向腐败,他的政治热情受到压抑。

早就有的佛教思想开始膨胀,思想渐趋消极,内佛外儒成了他的主要思想。

退隐田园,躲避现实,借山水美景以排遣苦闷,成为他生活的主要方式,他反复吟咏道: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终南别业》)“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酬张少府》)“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

”(《叹白发》)几乎完全变成“以禅诵为事”的佛教徒了。

王维《山居秋暝》诗中有“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句,其中,“王孙”一词使用了《楚辞·招隐士》:

“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的典故,王维反用其意是说山中春天即使衰歇,自己仍乐意留在山中。

2.了解孟浩然和其他山水田园诗人。

(1)基本风格不离“清”、“淡”、“幽”、“雅”。

这和王维有相似之处,但王诗在清淡之中更饶精工秀丽的特色,而孟诗在清淡之中更多素雅古朴的特色,淡而味不薄,体现一种自然美、含蓄美。

语言上多以平淡质朴取胜,“句句自然,无刻画之迹”,尤工五言。

(2)“冲淡中有壮美之气”。

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盛唐的山水田园诗人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

第五节至第六节盛唐边塞诗派

1.边塞诗派:

盛唐著名诗歌流派;高岑为代表;以描写边塞风光战争等内容为主;具有慷慨壮美的艺术风格。

2.了解岑参的诗歌创作情况,阅读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诗作。

3.了解高适的诗歌创作情况,阅读并背诵高适《燕歌行》、《塞下曲》等诗作。

4.了解王昌龄边塞诗的特点,他专长七绝,被称为“七绝圣手”。

阅读并理解王昌龄的《出塞》等诗。

就诗歌体裁而言,王昌龄最擅长的是七绝,他的名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使用了互文的修辞方法。

第七节至第九节李白

1.大概了解李白的生平和思想。

2.重点把握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阅读并深入理解其代表作,能够对具体作品进行分析。

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

第一、表现自我。

李白诗歌思想内容的最突出的特点是表现自我,塑造了自己诗仙、酒仙、谪仙的飘逸潇洒、傲岸不屈的生动形象。

分这几个方面,首先是表现了自己建功立业、奋发向上的雄心和怀才不遇、备受压抑的苦闷;其次是抒发了对理想生活的憧憬、追求、歌颂,包括A.游侠式的欢乐与豪纵;B.格调高远、充满精神寄托;C.童贞般的开诚真率;再就是宣扬对崇高人性及人权的向往、奋争与赞美,包括A.讴歌自由B.平交王侯,C.蔑视权贵,桀骜不屈。

第二、反映社会现实。

分两个方面。

首先是“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其次是很多边塞诗歌颂将士们的爱国热情和勇敢精神,抒发他们久戍难归的哀怨和情思,再就是揭示万方多难社会产生原因。

第三是歌颂山川自然。

3.重点掌握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并能结合作品进行回答。

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第一、浪漫主义是李白诗歌最突出、成就最高的特点;以饱满丰富、激昂强烈和充满主观色彩的感情来写诗,是李白浪漫主义的重要特征之一。

李白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有:

A.通过富于主观色彩的抒情加以表现;B.通过拟人的手法加以表现;C.通过大胆生动的夸张来加以表现,不但体现在写景中也体现在抒情中;D.通过跳跃性的手法加以表现;E.通过灵活多变的形式加以表现;F以丰富、奇特、瑰丽的想像来写诗。

第二、清新自然是李白诗的又一重要风格。

首先是感情的“天真”,其次是意象的清澄,再就是语言的淳朴和比兴手法的运用。

4.作品赏析《行路难》

掌握《行路难》及其它中的苦闷情怀。

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A.积极入世、进取的人生态度;B.尽管黑暗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有所阻遏,引起了其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但诗人依然执著、自信,最终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

掌握其艺术特色:

A歌行体,虽篇幅不长,但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B结构一波三折,手法跳跃洒脱,句式参差错落,淋漓尽致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跌宕起伏;C题材和表现手法都受了鲍照《拟行路难》的影响,但青出于蓝,境界更高。

第十节至第十三节杜甫

1.了解杜甫的生平和思想。

2.重点把握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阅读并深入理解其代表作。

能够对具体作品进行分析。

3.重点掌握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并能结合作品进行回答。

熟读并掌握《兵车行》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

这篇长歌就是表现唐玄宗好战喜功,穷兵黩武敌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

诗一开始,就在读者眼前展现了一幅震人心魄的送别画面。

在这幅画面上,兵车轧地,响声隆隆,战马奔腾,昂首嘶鸣。

披挂着弓箭的士卒,夹杂在车马中,一列列地开赴边地战场。

漫长的队伍旁,是众多的亲人,男女老少,在纷乱地哭喊、拽拉、捶胸、顿足,跑着为士卒悲恸地送行。

车马行人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淹没了横跨渭水的咸阳大桥。

“爷娘妻子走相送”一句,不仅写出送别人扶老携幼的情景,同时从爷、娘、妻、子不同身分的送行人中,也表明征夫中长幼年龄的参差不齐。

“走相送”的“走”字,用得出神入化,它将亲人难舍难分的感情写得细致入微。

同时,在“车辚辚,马萧萧”、队伍快速行进的时候,一个“走”字,又准确地反衬出了送行者的衰弱不堪。

“牵衣、顿足、拦道、哭”四个动作,更将送行者的留恋、悲怆、绝望的感情与神态完整地展现出来。

思想感情:

①通过写典型事件,揭露了唐玄宗好战喜功、穷兵黩武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暗示了安史之乱发生的原因;②史诗,具有老杜“诗史”的生动性和深刻性,同情人民的苦难,全面地反映民生,体现了杜甫爱民爱国的情怀。

艺术特色:

①缘事而发,即事名篇,自创新题,运用了乐府民歌的形式;②捕捉富于表现力的、能够显示事物本质和人物精神面貌的细节:

如“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句,使典型形象更具感染力;③寓主观于客观:

杜甫始终没有说话,把自己的主观感受和评价融化在客观叙述中,让事件本身感动读者;④情节的发展与句型、音韵的变换紧密结合,杂言,四平韵四仄韵,抑扬起伏,声情并茂。

采用通俗口语,亲切自然。

   

第十四节至第十五节中唐诗歌

1.了解中唐诗歌的总特点及其代表人物。

诗歌的风格派别多样:

(1)“元白诗派”,以浅近通俗为主要特色

(2)“韩孟诗派”,以险怪奇特为主要特色(3)“韦柳诗派”,韦柳及大历诗人,以清丽淡远为主要特色(4)不以派称、较多继承盛唐之风者,如李益、刘禹锡等。

中唐诗人李贺的诗诡谲怪奇,被杜牧认为是“骚之苗裔”。

叶燮《原诗》曾评价中唐诗人韩愈“为唐诗一大转变,其力大,其思雄,崛起特为鼻祖”。

2.掌握韩愈“以文为诗”的艺术特色.

韩愈字退之,是唐诗中开宗立派的人物。

韩诗内容广泛,而且在艺术表现上也独具特色。

“以文为诗”是韩诗最主要的特色之一。

3.熟悉孟郊、贾岛创作特点和代表作。

孟郊作诗以苦吟著称,注重造语炼字,追求构思的奇特超常。

苏轼所谓“郊寒岛瘦”(《祭柳子玉文》)之“郊寒”一语,可以说是对孟诗特点的最好概括。

4.熟读刘禹锡的代表作。

刘禹锡《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王谢”指的是东晋的王导和谢安。

作者抓住燕子作为候鸟有栖息旧巢的特点,暗示出乌衣巷昔日的繁荣,表达了对今昔巨大变化的无限感慨。

第十六节至第十八节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1.新乐府运动:

中唐现实主义的诗歌运动;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提出文章合为事而作,诗歌合为诗而歌等理论口号;参与者还有张王李绅等。

2.了解乐府诗的发展概况和白居易等人的“新乐府”理论。

3.白居易以外的新乐府诗人还有元结、顾况、李绅、元稹、张籍、王建等。

元稹(779~831),字微之,洛阳人。

有《元氏长庆集》,存诗八百馀首。

《乐府古题序》中宣扬杜甫“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创作经验,主张“刺美见事”,对乐府诗的归纳作出了很大贡献。

4.了解白居易的主要代表性作品及乐府诗的艺术特色。

5.了解白居易的感伤诗,尤其是代表性作品《长恨歌》与《琵琶行》。

6.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提出的新乐府运动的口号是: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第十九节李商隐

1.了解李商隐诗歌的思想内容:

(1)政治诗。

(2)咏史是李商隐政治诗的一种特殊形式,借古讽今。

(3)咏怀诗。

多半属于吟咏怀抱、感慨身世之作。

(4)爱情诗。

2.结合其名作《锦瑟》理解李商隐诗歌的艺术成就:

这首诗所呈现的,是一些似有而实无,虽实无而又分明可见的一个个意象:

庄生梦蝶、杜鹃啼血、良玉生烟、沧海珠泪。

这些意象所构成的不是一个有完整画面的境界,而是错综纠结于其间的怅惘、感伤、寂寞、向往、失望的情思,是弥漫着这些情思的心象。

诗的首联由幽怨悲凉的锦瑟起兴,点明“思华年”的主旨。

无端,无缘无故,没有来由。

五十弦,《史记•封禅书》载古瑟五十弦,后虽一般为二十五弦,但仍有其制。

诗的一、二两句是说:

绘有花纹的美丽如锦的瑟有五十根弦,我也快到五十岁了,一弦一柱都唤起了我对逝水流年的追忆。

诗的颔联与颈联是全诗的核心。

在颔联中,庄周梦蝶的故事见《庄子•齐物论》: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

……俄而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欤,蝴蝶之梦为周欤?

”诗句中的“晓梦”,指天将亮时做的梦。

“迷蝴蝶”,指对自己与蝴蝶之间的关系迷茫。

面对群雄逐鹿,变化剧烈的战国社会,庄周产生了人生虚幻无常的思想,而李商隐则是有感于晚唐国势衰微,政局动乱,命运如浮萍而用此典故的。

用此典故,还包含着他对爱情与生命消逝的伤感。

他似乎已预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了,要把深深的痛苦与怨愤倾泄出来。

望帝的传说见《寰宇记》说:

“蜀王杜宇,号望帝,后因禅位,自亡去,化为子规。

”子规即杜鹃。

诗人笔下美丽而凄凉的杜鹃已升华为诗人悲苦的心灵。

深沉的悲伤,只能托之于暮春时节杜鹃的悲啼,这是何等的凄凉。

颈联紧接颔联,“珠”、“玉”乃诗人自喻,不仅喻才能,更喻德行和理想。

诗人借这两个形象,体现自己禀具卓越的才德,却不为世用的悲哀。

诗的尾联,采用反问递进句式加强语气,结束全诗。

“此情”总揽所抒之情,“成追忆”则与“思华年”呼应。

可待即岂待,说明这令人惆怅伤感的“此情”,早已迷惘难遣,此时当更令人难以承受。

其艺术特色:

(1)构思缜密,情致深蕴。

(2)长于用典、精工贴切。

(3)锤炼字词,工于造语,语言凝炼而丰富,流畅而华美,富有装饰性。

3.咏怀诗。

多半属于吟咏怀抱、感慨身世之作。

其中一部分诗篇表现了他的用世精神。

如《安定城楼》:

安定城楼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李商隐的七律中,这首诗写得较有气魄,表现了青年时期的高远抱负和奋发精神。

他虽仕途受阻,并遭到一些人的谗伤,但并不气馁,反而鄙视和嘲笑谗佞的小人。

诗中多用典故,这是他作诗的特色,但此诗流畅明快。

颈联“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最为王荆公所激赏。

荆公《雨过偶书》结句“谁似浮云知进退,才成霖雨便归山”,其旨近似,正合其功成身退之意也。

义山之避地泾原,欲有所进而横遭猜忌,故结以庄子腐鼠鹓雏寓意,颇含愤激之情。

青蝇点白,诗人共愤,然何干载之下犹嗡嗡然作响耶!

故金圣叹《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评曰:

“嗟乎,鸱鸮得腐鼠吓鹓雏,固从来旧矣!

第二十节杜牧和其他晚唐诗人

1.阅读杜牧的主要作品,重点记忆《赤壁》,了解杜牧诗的题材内容和艺术特色。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唐代诗人杜牧的名句。

2.大概了解晚唐其他代表性诗人及作品。

第二十一节词的起源及词学基本常识

1.了解关于词的起源的两种观点:

音乐起源说和声诗起源说。

(1)词的产生与当时流行的音乐“宴(燕、讌)乐”有关,这是最根本的原因。

了解“宴乐”的含义。

沈括指出迄至唐代所出现的三种类型的音乐:

雅乐、清乐、宴(燕)乐。

与《诗经》相配的音乐叫雅乐,与乐府相配的音乐叫清乐,与词相配的音乐叫宴乐。

词的起源与音乐有着密切关系,词都有一定的曲调,即有词牌。

(2)和传统的“声诗”的发展有关系。

2.了解词学基本常识

词在某种程度上是音乐文学,它的产生与当时流行的音乐宴(燕)乐有关。

3.文人词创作的创作的两个流派:

花间词:

代表作家温庭筠、韦庄,前者的词色泽艳丽,搂金错彩,以“浓艳”著称,后者的词相对清新疏郎,浅约简明,感情真率。

南唐词:

代表作家李煜、冯延巳。

前期内容也是相对狭窄,多写男女之情,但是到了李煜后期,正如王国维所说: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对后世词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第二十二节宋词概说

1.了解宋词繁荣的原因,繁荣的表现。

2.了解宋词的分期。

第二十三节柳永

1.了解柳永的生平。

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排行第七,人称“柳七”,福建崇安县人。

年青时连续几次科考,都未及第,便“日与狷子纵游娼馆酒楼间,无复检约,自称云‘奉圣旨填词柳三变’”,同歌妓关系益发密切,“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这又反过来促进了柳词的市民化。

后来他离京,到湖湘、苏州、扬州、杭州一带漫游。

仁宗景祐元年(1034),更名柳永,终于科考及第,曾任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有《乐章集》传世。

苏轼曾称赞柳永的一首词:

“其间佳句,不减唐人高处。

”这首词的词牌是《八声甘州》。

柳永有首词因描写了杭州和西湖的繁华美景而让金主完颜亮有“投鞭渡江之志”,这首词的词牌是《望海潮》。

2.了解柳永对词的贡献。

(1)继承民间的传统:

更多继承唐五代民间传统,以俗为美,雅俗结合。

(2)内容题材的开拓。

(3)艺术手法的贡献:

大力并成功地发展慢词,增加词的表现容量,扩大词的表现能力,是柳永对词体艺术手法发展的最重要贡献;善于将叙事、抒情、写景融合在一起,进行综合性的表达;善于作细节描写,不管对景物、心理、动作,柳永都善于作具体细腻的描述。

3.熟读并掌握《雨霖铃·寒蝉凄切》

艺术特色:

①采用铺叙手法,描写冷落的清秋景色和人物的各种表现,共同构成了清秋节傍晚长亭送别的特定场面。

②善于层层展开,细致地描写景物和人物;③点、染结合,避免平铺直叙的单调,善于在转折中传情写意;④采用白描手法,准确地抓住景物和人物的特点,用简洁的笔墨勾画出景物和人物的生动形象;⑤回环往复式的多重时间结构:

从现在回想过去而念及现在,又设想将来再回到现在。

第二十四节晏殊、晏几道、欧阳修

1.了解晏殊词的思想内容。

2.熟悉晏殊、晏几道、欧阳修各自的代表作。

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中有两句从杜甫《羌村》诗“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脱化而出,这二句是,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3.了解晏殊、晏几道、欧阳修各自的创作特色。

晏殊一洗五代“花间”词的脂粉气和浓艳色彩,词作音律和谐,语言精美工巧而又清新自然,被后人评为“北宋倚声家初祖”。

第二十五至第二十八节苏轼

1.大概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

2.重点把握苏轼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阅读并深入理解其代表作,能够对具体作品进行分析。

3.熟悉并赏析苏轼《西江月》等作品。

第二十九节黄庭坚、秦观、贺铸

1.了解黄庭坚词的风格特点。

2.了解秦观生平和他的词的艺术成就,熟悉其代表作。

秦观《鹊桥仙》中的名句: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3.了解贺铸生平和他的风格,熟悉其代表作。

其名作《青玉案》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

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若问闲情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作者于苏州寄居横塘时所作,所写是“美人兮不来”的闲愁,词中意境幽微,形象朦胧,凌波仙子似的美人似真似幻,给人以丰美联想。

如果作者所倾心思慕的,是《离骚》中的香草美人,则此词自伤身世落寞,为才智不展,理想不遂之作,满纸幽伤当得力于楚骚,不可以“侧艳词”轻视之。

人凌波而来,又翩然而去,只剩自己木立如痴送芳尘。

接下,遥想伊人深闺孤寂,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风时到。

转而写眼前情愫难通,天际碧云,水边香蘅,笼在苍茫暮色中。

继而哀叹即使提笔滤怀,妙笔生花,也尽是伤心断肠句。

末了一设问句呼起,以遍野烟草,满城风絮,黄梅阴雨极写闲愁之多无可消释。

结拍三句是作者浓墨重彩、灵光独运之笔,连用比喻分三层铺叠而来,既绘江南暮春烟雨景色,又映衬出黯然心境,写闲愁的迷茫无边,纷乱无绪,连绵不止,亦情亦景,亦比亦兴,亦实亦虚,浑融为一无迹可寻,画面迷离而清远,意味深沉而悠长。

此词以三佳句而倾倒一时,人称“贺梅子”。

贺方回云“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盖以三者比愁之多也,尤为新奇,兼兴中有比,意味更长。

第三十节周邦彦

了解周邦彦词的艺术特色,阅读周邦彦《兰陵王》等代表作。

北宋词人周邦彦被视为婉约派之集大成者,也是南北宋词风转变中承前启后的人物。

第三十一节至第三十二节南宋词人概说和李清照的词

1.熟悉李清照的生平、词学论著以及她在词史上的地位。

(1)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李清照的生活以靖康之难为界形成鲜明对照。

前期生活富足而美满,婚后生活幸福。

后期国破家亡,漂泊不定,饱尝了人世间的种种辛酸,感情也变得越来越沉挚、悲凉以至凄切。

这一切都在其作品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2)李清照有《词论》一篇,全面而深刻地表述了恪守传统词派的观点,在文学史上有很深远的影响。

她强调的是诗词分畛,词当属诗之外的“别是一家”。

(3)李清照被后人推为“当行本色”的婉约正宗,甚至被推为这一派的最高代表:

“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

”(王士禛《花草蒙拾》)

(4)婉约词:

和豪放词风格相对应的一类具有温柔含蓄风格的词;以秦观、李清照等为杰出代表;多描写儿女柔情为题材。

2.了解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重点掌握《声声慢》。

词中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却从“寻寻觅觅”开始,“觅”比“寻”更进一步,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

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

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

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

这乃是百感迸发于中,不得不吐为快,所谓“欲罢不能”的结果。

这些字叠在一起,把内在的感情表达地淋漓尽致。

   “乍暖还寒时候”是时暖时寒的意思。

下面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晓”,一般的通行本作“晚”。

说“晓来风急”,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

古人晨起于卯时饮酒,又称“扶头卯酒”。

这里说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

至于下文“雁过也”也有双关含义。

“雁”,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见到的,所以说“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了。

寄托了对家乡的思念和一种忧国之思。

上片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消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

于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

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

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

“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

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也不想去摘它,赏它,这才是“如今有谁堪摘”的理解。

这里既写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

 从“守着窗儿”以下,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进一层。

“梧桐”两句不仅脱胎换骨,而且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把两种内容融而为一,笔更直而情更切。

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也是蹊径独辟之笔。

自瘐信以来,或言愁有千斛万斛,或愁如江如海,总之是极言其多。

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

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

表面上“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第三十三节至第三十五节辛弃疾

1.大概了解辛弃疾的生平和思想。

2.重点把握辛弃疾词的思想内容,阅读并深入理解其代表作,能够对具体作品进行分析。

辛弃疾词的思想内容:

第一类是爱国词:

(1)包括以自我为中心,表现自我经历、自我形象、自我感触的作品:

记录自己“少年横槊、气凭陵”(《念奴娇》)的战斗生活的词,或借助追念这种战斗生活而抒发感慨的词,当属词史上独一无二的作品;表现自己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愤懑;表现苦闷时依然充满昂扬奋进、不甘屈服的精神,还包括以评议时局,议论世事,关心国家命运,陈述恢复大业为中心内容的词:

不满于偏安江左的局面,日夜思念沦陷区的大好河山和父老兄弟,大力讴歌北伐恢复;

(2)对只图个人利益、不顾国家安危,只会清谈、实则误国的投降派,他常常表现出极大的愤慨与谴责;(3)此外还包括三种经常使用并善于使用的题材:

酬唱词、登临词、咏古词。

第二类是农村词、闲适词、情词。

3.重点掌握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并能结合作品进行回答。

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

第一、豪放风格,辛词最显著的艺术成就在于充实、巩固并极大发展了苏轼开创的豪放风格。

第二、艺术手法,善于塑造鲜明、生动、虎虎有生气的艺术形象,且多是慷慨悲歌、雄姿威武的形象,而表现最多的是自我形象;辛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