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生产过程中人不安全行为.ppt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337315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7.6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4生产过程中人不安全行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4生产过程中人不安全行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4生产过程中人不安全行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4生产过程中人不安全行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4生产过程中人不安全行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4生产过程中人不安全行为.ppt

《4生产过程中人不安全行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生产过程中人不安全行为.ppt(7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生产过程中人不安全行为.ppt

,1,生产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2,为什么要研究人的不安全行为?

1、统计资料,法国电力公司安全分析研究报告指出,70%-80%的事故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

日本劳动省对制造业伤亡事故原因分析,85687起歇工4天以上的事故中,92.4%。

美国矿山调查表明,85%。

“三违”现象是事故多发的重要原因。

绝大多数事故的发生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3,为什么要研究人的不安全行为?

2、什么是安全心理学?

安全心理学就是以生产劳动中的人为对象,应用心理学的原理和安全科学的理论,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从而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最终达到减少或消除事故的一门科学。

4,生产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与安全,5,4.1人的行为概述,1、人的行为?

泛指人外观的活动、动作、运动、反应或行动。

许多情况下,人的行为是决定事故发生频率、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的重要因素。

6,4.1人的行为概述,行为是由刺激所引起的外部可观察到的反应,如肌肉收缩、腺体分泌等。

早期行为主义心理学,刺激(S),行为(R),7,4.1人的行为概述,相同的行为可以来自不同的刺激,相同的刺激在不同人身上可以产生不同的行为。

工业心理学家梅耶,8,4.1人的行为概述,心理学的场理论。

认为,人就是一个场,包括这个人和他的心理环境的生活空间,行为是由这个场决定的。

德国心理学家莱文,9,4.1人的行为概述,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人的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关联、共同作用的结果。

日本的鹤田,10,4.1人的行为概述,人的行为泛指人外观的活动、动作、运动、反应或行为。

综合上述心理学派的观点,人的行为实质就是人对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外在的可观察到的反应,是人类内在心理活动的反映。

11,4.1人的行为概述,相同的行为可来自不同的原因,相同的刺激或情境可以产生不同的行为。

这主要取决于个体的差异。

原因分析,12,4.1人的行为概述,遗传因素,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影响最大的因素:

家庭;学校教育;工作环境和社会经历;文化背景。

体表特征:

体力、身高、气质、智力等,儿童时期;成人,环境因素,性格、态度;安全知识,习惯行为职业经验,观念和价值取向,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身体状况生理缺陷;患病;,13,4.1人的行为概述,根据心理学家研究结果,人的行为共同的特征至少有:

自发行为;有原因的行为;有目的的行为;持久性行为;可改变的行为。

与安全有关的人的行为共同的特征,14,4.1人的行为概述,1、人的空间行为,亲密距离,与他人躯体密切接近的距离。

45cm以内。

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弹性距离。

接近状态(45-75)正常距离(75-100),社会距离,个人距离,公众距离,参加社会活动时。

接近状态,120-210一起工作正常状态,210-360正式会谈、礼仪。

演说、演出等公众场合的距离。

360-750,15,4.1人的行为概述,楼梯的选择日本藤泽伸介左侧通行,是稳定的、理想的。

启示:

人机设计,左侧通行的楼梯,2、人的侧重行为,Problem:

人的左半身重还是右半身重?

16,4.1人的行为概述,3、捷径反应,为了少消耗能量又能取得最大效果而采用最短距离的行为。

例如:

伸手取物;穿越空地。

捷径反应并不能减少能量消耗,而是一种心理因素而已。

穿越马路,地道还是天桥?

乘公交车,门口还是车厢中后部?

17,4.1人的行为概述,4、躲避行为,当发生灾害和事故时,人们都有一些共同的避难行动,这些行动特征就构成了躲避行为。

例如:

恐慌;踩踏事故。

沿进来方向返回,奔向出入口显著特征,18,4.1人的行为概述,以最短路线奔向出入口;向烟火延伸的方向逃离;选择障碍物最少的路线走;顺着墙向亮处走;按左转弯方向走;沿进来方向返回;随着人流走;沿走惯的道路和出口走;向着地面方向走,例1:

火灾事故的躲避行为的特征,19,4.1人的行为概述,前方飞来物体打击,例2:

对于飞来物体的躲避行为特征,上方有危险物落下,80%人发生躲避行为;20%未作反应或躲避不及。

41%采取防御姿势;42%不采取任何措施;17%离开危险物落下地区,向后方或两侧闪开。

20,4.1人的行为概述,表1躲避方向的特点,21,4.1人的行为概述,5、从众行为,人遇到突然事件时,许多人往往难以判断事态和采取行动,因而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周围相同遭遇者保持一致,这种随大流的行为即为从众行为或同步行为。

例如:

女性男性;意志力薄弱的强;前方两人同时向一侧躲避;向不同侧躲避。

22,4.1人的行为概述,6、非语言交流,靠姿势及表情而不用语言传递意愿的行为,也称体态交流。

23,4.1人的行为概述,表情,24,4.1人的行为概述,姿势,25,4.1人的行为概述,声音,26,4.1人的行为概述,标志,27,4.1人的行为概述,1、情绪水平失调,外部刺激,情绪激动,外部表现,内部表现,意识范围变窄判断力下降失去理智和自我克制能力,28,4.1人的行为概述,行为要与情绪水平相匹配,改变外界刺激可以改变情绪的倾向和水平,启示,不同性质的劳动要求不同的情绪水平。

脑力劳动要求较低的情绪水平;体力。

管理上,注意创造健康稳定的心理环境,并用理智控制不良情绪。

29,4.1人的行为概述,2、个性,态度是指对人和事的看法在其言行中的表现。

态度,用来说明人们要努力达到的目的,以及用来追求这些目的的动力。

经济动力;社会动力;自我实现动力;综合动力,动机,30,4.1人的行为概述,个人,管理,启示,良好的个性,正确的态度和动机,才能保证安全生产。

分配工作时,关键岗位上不要安排个性有缺陷的人单独工作。

他人指导。

31,4.1人的行为概述,3、人的行为的退化,人只有在一定的环境下才能达到最佳行为。

人的行为具有灵敏性和灵活性,因此易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人的行为在比较宽的环境条件下会出现一种缓慢而微妙的减退。

32,4.1人的行为概述,33,4.1人的行为概述,4、人的注意力问题,当人的心理活动指向或集中于某一事物时,就是注意。

不注意存在于注意状态之中,具有同时性。

事故原因不能简单归咎为人的不注意。

许多情况下,除非是玩忽职守者,并非人故意制造不注意。

34,4.1人的行为概述,在重要岗位上,多设1-2个人平行监视仪表的操作。

如电路接通断开、阀门开放等采用“指示唱呼”,产生非单调刺激,或悦耳的信号。

同时进行几种活动,每一种都是熟悉的,且其中一种活动在某种程度上已达到自动化水平。

35,生产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与安全,36,4.2人的行为失误,1、人失误?

人失误是指人的行为的结果偏离了规定的目标,或超出了可接受的界限,并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人的不安全行为,人失误,=,?

/,操作者/生产过程中/直接,计划、设计、制造、安装、维修、管理等,37,4.2人的行为失误,2、人失误的分类,失误原因,由于人的行为、动作的随机性引起,不可预测,不能重复,由于系统设计方面的问题或人的不正常状态引起的失误。

偶然过失行为引起,38,4.2人的行为失误,表现形式,弄错、调整错误、弄颠倒、没按要求操作、无意识动作等,39,4.2人的行为失误,3、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人失误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由于信息输入失误导致判断失误而引起的误操作。

40,4.2人的行为失误,操作者感觉通道有缺陷。

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信号显示方式不够鲜明,缺乏特色,传递滞后时间。

看清0.3s,听清1s,注意与不注意;分心。

信息量过大;信息不完整或混乱;信息传播中。

41,4.2人的行为失误,没有想起来、过程中遗忘等,受主观定势影响;紧张状态下。

延误决定时间、决定缺乏灵活性。

42,4.2人的行为失误,紧急情况下,操作者用习惯性动作代替规定的方法。

机器设备的操作方法与人的习惯动作相符,在反射行为发出的瞬间,忘记这件事情,以致置身于危险之中。

形状相同但性能不同的工具乱摆乱放、记错操作对象位置、搞错开关,疲劳状态下行为失误,例:

紧急事故时惊慌失措;低速运转的机器使人麻痹,43,4.2人的行为失误,1、事故模式及其意义?

为了研究事故的发生过程,将事故的因果关系按照事物本身发展规律进行逻辑抽象,用简单明了的形式表达出来,作为事故分析和预测的基础,这种形式就是事故模式。

逻辑框图。

44,4.2人的行为失误,2、瑟利的事故决策模式,在事故的发展过程中,人的决策包括三个过程:

人对危险的感觉过程、认识过程以及行为响应过程。

若处理正确,就可以避免事故和损失;否则,会造成事故和损失。

45,4.2人的行为失误,图2瑟利的事故决策模式,46,4.2人的行为失误,比较完整的描述了人在控制事故中的心理过程及客观因素。

瑟利还发现,客观存在的危险与操作者主观上对危险的估量常常不一致,这是危险的真正根源,表现为:

认识落后于客观实际的危险认识超前于客观实际的危险。

评价,47,4.2人的行为失误,3、以人的失误为主因的事故模式,20世纪50年代,维格里司渥斯认为,人的失误是操作者“错误的或不恰当的响应刺激”引起的。

对于不断出现的“刺激”,若响应正确,事故不会发生;否则,出现失误。

48,4.2人的行为失误,图3维格里司渥斯的以人失误为主因的事故模式,49,4.2人的行为失误,在描述事故原因时,突出强调了人的不安全行为,却不能解释人为什么会有失误,忽略了使人造成失误的客观原因。

评价,50,4.2人的行为失误,4、事故顺序模式,1978年,拉姆西提出。

认为,个人在有潜在危险环境中活动时,能否发生事故,取决于一个顺序模式。

第一步,感知危险;第二步,决定采取什么对策;第三步,个体有无能力。

51,4.2人的行为失误,拉姆西的事故顺序模式,52,4.2人的行为失误,明确指出,考虑事故中影响行为的因素,应把注意力集中于与人的因素有关的各个方面,比如有关危险信息的显示,比如机器与环境的设计,比如对人员加强面对危险时采取正确行为的训练。

评价,53,4.2人的行为失误,兴趣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消极作用,了解熟悉,关注,察觉,判断,消灭事故情绪积极,减少疲劳感,准确率获取知识和技能,短暂而不稳定的兴趣厌倦感;非直接兴趣动机,积极作用,端正劳动态度,培养兴趣,领导做好经营管理,提高效益。

激励。

1、建立与维持兴趣,54,4.2人的行为失误,2、安全教育与培训,

(1)如何使安全教育达到更好效果?

心理效应,吸引参与,引发兴趣,首因效应,近因效应,逆反心理,反馈作用,注意吸引员工参与。

如参与规章制度、工作方案、操作规程的制定。

运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引起兴趣,促进参与。

商讨、鼓励、引导、建议的方式。

狠抓新进厂职工的入厂安全教育与培训。

安全教育持之以恒,常年不懈。

55,4.2人的行为失误,

(2)安全教育的过程,安全知识教育,安全技能教育,安全态度教育,掌握有关事故预防的基本知识,了解操作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因素和防范措施,付诸实践。

实际操作,练习等。

自觉实行安全技能,57,生产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与安全,58,4.3人的可靠性研究简介,1、人的可靠性?

人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可靠度是可靠性的概率。

阐明人的可靠度的研究,即人的可靠性研究。

59,4.3人的可靠性研究简介,1、什么是危险事件判定技术,事故预测方法。

依据数理统计原理和工业心理学的行为抽样原理。

从一个统计总体中,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出“在场人”、“当事人”的不安全行为的资料作为样本,判断总体的安全状况。

60,4.3人的可靠性研究简介,2、应用危险事件判定技术分析不安全行为,观察法访谈法,通过观察工人的实际操作,计算出现不安全行为的频率。

步骤:

(1)试验观测确定观测对象、内容;选择随机抽样的时间;计算不安全行为的出现频率。

(2)正式观测公式计算正式观测所需次数,分层抽样。

根据一些对样本代表性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先把总体分层,在每层中随机抽取样本。

找出研究对象中潜在的不安全行为,列出最容易导致关键性行为的检查表。

通过口头问卷法对工人进行访问与谈话,判定不安全行为。

61,图操作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