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活动方案精编案例汇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372678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活动方案精编案例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小学科学活动方案精编案例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小学科学活动方案精编案例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小学科学活动方案精编案例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小学科学活动方案精编案例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活动方案精编案例汇总.docx

《小学科学活动方案精编案例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活动方案精编案例汇总.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科学活动方案精编案例汇总.docx

小学科学活动方案精编案例汇总

小学科学活动方案精编案例汇总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科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内容和自己平时所经历的科学过程。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推理归纳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使学生知道科学就是研究事物的规律的。

2、推理归纳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的是难点

【教学准备】

1、实验材料。

按课文要求准备。

2、挂图

【课时安排】

___课时

【教学要点】

1、让学生懂得要进入科学领域必须从自己开始。

2、让学生对自己的外表、特征有所了解。

3、学会使用测量工具和记录数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活动

1、通过插图提出问题,产生好奇心。

图片与插图相结合;口头与教材相结合。

2、通过演示提出问题,产生好奇心。

简单易做的小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提问题,不解释为什么。

3、参考实验:

挂物体吸盘、空气占据空间。

4、通过观察提出问题,产生好奇心。

5、关于电视提问题,可安排小组讨论。

注意:

让学生提问题,首先让学生有问题,其次能够提出问题,要给出时间、机会。

本活动的重点是提出问题的训练,而不是问题的训练。

二、体验活动

1、提现成问题“向两片纸中间吹气,猜一猜会发生什么现象?

2、让学生自己填写“我认为”。

3、两人一组体验,交换角色体验。

4、填写观察到的现象。

5、填写我的解释。

6、交流我的解释。

三、小结:

同学们所提出的问题就是我们科学上要解释清楚的问题。

这些问题也是我们今后要研究的课题。

只要我们努力学习积极探索,科学这一门学科将会学得更好,同学们一定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性。

注意:

重点是唤起学生的探究兴趣,不要纠缠学生答案的对与错。

小学科学活动方案

(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2、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过程与方法

1、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

2、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

3、根据材料设计实验,研究磁铁隔着水能不能吸铁。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认真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到磁铁具有吸引铁制品的性质。

【教学难点】知道并理解用磁铁可以辨别出不易辨认的铁制品。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

1、磁铁和被测试物品:

铜钥匙、铁钥匙、回形针、铁钉、铝片、铜导线、玻

璃珠、木片或木块、纸片、弹簧、布条等物品(材料的种类多一些,铁材料制品要有多种,要有铜、铝等非铁的金属物品,学生的学习用品,如:

橡皮擦、铅笔、塑料尺等也可用作测试材料)。

2、橡胶皮(气球皮)、杯子和水。

3、铁盒(如罐头盒)、铝盒(如易拉罐)、茶叶筒(底和盖是铁制的,筒身是纸制的)、圆珠笔。

4、几种不同材质的硬币,如一元的钢币,5角的铜币和钢芯镀黄铜币,1角的铝币和钢币,分值铝币。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我们认为磁铁能吸引什么?

学生交流,师适当板书。

(如:

金属?

铁?

······)

2、怎样检验我们的观点?

(做实验)

二、磁铁能吸引的物体:

1、老师准备了这些材料,请看(实物投影出示材料小样)。

我们先预测一下物体会不会被磁铁吸引,然后再做实验进行检验吧。

(预测时说说理由或根据)

2、我们小组的桌子上就有这些材料,一会儿就要请大家来做做小小检验员了。

实验可不要忘了做记录啊。

(投影出现记录表)检测后把被测试物体按“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分类填写好,然后小组讨论记录下两类物体在材料上的各自特点。

(学生实验并记录填写好表格)

3、交流汇报。

4、小结。

(1)、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2)、由此我们可以推知,磁铁可以吸引什么物体?

(3)、与我们刚上课时的观点相比较,原来的观点是得到了确认,还是需要做一些修改呢?

(回顾板书,修正板书。

5、辨认铁制品。

(1)、这些物体中,哪些是铁材料做的?

(实物投影出示:

主要是硬币、茶叶筒等)

(2)、学生观察判断并交流。

(3)、对于自己的判断有十足的把握吗?

想想辨认铁制物体用什么方法可以更可靠呢?

(用磁铁)

(4)、那我们就用磁铁来检验一下刚才的判断吧!

学生实验。

(5)、两次判断结果一样吗?

哪一次判断更能使人信服呢?

从中我们收获了什么呢?

学生汇报、交流、小结(教师小结:

磁铁都能吸引铁一类材料做的物体,我们可以把磁铁的这种性质叫作磁铁的磁性。

)。

三、隔物吸铁:

1、引入研究。

(1)、还记得老师上节课给大家带来的遥控小车吗?

现在大家都知道老师能指挥小车是因为有磁铁的原因,可当时知道吗?

为什么?

(纸包住了磁铁)磁铁被纸包住了,隔着纸,还能吸铁吗?

(2)、学生猜测,教师演示。

看到了什么现象?

学生交流汇报。

(3)、原来隔着纸的磁铁也能吸铁啊!

那搁着别的物体行不行呢?

想研究哪些物体呢?

学生列举。

2、实验设计。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这些物体(实物投影出示),怎么做实验呢?

哪个小组先设计好了哪种物体的研究计划,并口头交流汇报获得了我们的认可,就可以先领走该种物体了。

(特别关注隔水实验的设计)

3、学生实验并做记录。

(相应的物体后面做好记录)

4、汇报交流。

5、小结。

(1)、通过实验,你知道了什么?

(2)、教师补充介绍并演示:

磁铁隔着铁片吸铁。

(让学生领悟到书中结语中“一些”所表示的意思。

四、总结延伸:

1、今天的课,对我们的知识增长有什么帮助?

你有什么收获?

2、老师的钥匙不小心掉到了井里,不把衣服弄湿,怎样才能把钥匙成功捞上来呢?

小学科学活动方案(三)

教案学习折纸飞机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动手与动脑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让学生在观看国产飞机图片的同时,增强民族自豪感与爱国激情;

3.让学生学会纸飞机的一些儿常用折法;

教学内容:

1.引题:

有人说,理想是一盏明灯,指引我们由黑暗走向光明,走向成功。

老师想问一下,你们的理想是什么呢?

(注:

可以让学生思考___分钟,然后让大家举手发言,亦可点名发言。

总之,时间控制在___分钟以内。

)教师总结:

同学们的理想都很好,希望你们以后多多努力。

刚才某某同学说想当一名飞行员,请问谁能描述一下飞机的样子?

你能说出几种比较的飞机的名字吗?

2.向同学们展示一些儿的飞机的图片,并对中国的飞机予以重点介绍。

3.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学习折纸飞机》:

在生活中,我们通过网络、电视等多种途径见过飞机,但是大家可能没有亲手没过飞机。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纸飞机的折法,满足大家的愿望。

(由教师示范几种折叠纸飞机的方法,让大家观摩)

4.让学生___人一组,运用创造性思维,集思广益地去学习和创新纸飞机的折法。

(可以点名让每个小组到讲台上展示成果,由大家进行评选。

然后,让大家相互赠送纸飞机,并写上祝福语)

5.可以向学生简单讲述一下纸飞机的飞行原理,但不要求学生掌握。

(纸飞机的飞行原理与实际真飞机的飞行原理是一样的。

即飞机在飞行时,机翼上下的空气运动速度不一样,机翼上快,机翼下慢,根据伯努利流体力学方程(流体速度越快,其压力越小),机翼上下就有压力差,其差就是上升力,将飞机上举而飞行了)

6.结束:

时间过得真快,这节课就要和大家说再见了。

今天我学习了纸飞机的不同折法,并欣赏了一些儿飞机的图片。

希望大家课后积极思考,创新几种纸飞机的折法,老师可是会奖励一朵小红花的哦!

好了,下课!

小学科学活动方案(四)

教学目的:

1、通过讨论、分析活动,认识生态系统中的食物联系——食物链。

2、通过画、找食物链,认识食物网,意识到食物网反映了群落和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间复杂的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3、经历讨论分析的活动过程,提高归纳综合的思维能力,注意在讨论分析活动中及时吸收别人的学习成果。

教学重点:

掌握蔷薇花丛的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

教学难点:

理解食物网所反映群落和生态系统中动植物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

谁能说说蔷薇花丛里的小动物们吃些什么?

二、探究过程

1、讨论:

它们谁吃谁?

(1)动植物之间有着怎样的食物关系?

(2)用简单的文字和箭头表示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

树叶蚯蚓鸟

(3)分析这条食物关系,认识食物链,认识生产者和消费者。

(4)找出蔷薇花丛这个生态系统中的其他食物链,写在活动手册上。

2、水田里的食物网。

(1)看看水田里有哪些生物,你们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

(2)阅读竹林村的同学们写的观察报告。

(3)对照报告,看看他们记录的食物链。

(4)有没有他们没观察记录到的食物链?

请补充记录在图中。

(5)回过头整体看一看水田里的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你们有什么发现?

(6)认识食物网。

像这种错综复杂成网状的食物链就组成了一个食物网。

3、扩展与思考。

(1)出示一组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态系统,让学生找出其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2)让学生们观察身边的群落,画出一个食物网。

4、小结。

三、板书设计

小学科学活动方案(五)

教学目的:

1、通过对植物丛的考察活动,了解认识生活在植物丛中的动植物。

2、经历对植物丛的考察活动过程,学习考察的方法,通过活动记录反映考察的成果。

3、希望学生能从多角度、多方位观察植物丛,能在一定时期内坚持进行观察。

教学重点:

观察植物丛中的动物,记录它们的食性。

教学难点:

对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进行记录。

教学准备:

教师课前要考察植物丛,确定还大致区域提供学生选择进行考察活动。

分组材料:

学生活动记录本、放大镜、小铁铲等考察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

校园的蔷薇花丛在哪里?

你留心观察过花丛中的动植物吗?

以前我们曾多次到校园里进行观察活动,如对一棵树的观察,今天将再次到校园里去进行观察活动,

二、探究过程

1、观察蔷薇花丛里的生物。

(1)说说考察的准备工作。

(2)说说考察的注意事项。

提醒学生不要破坏自然环境。

(3)说说怎样考察,准备考察些什么?

让学生看看教材,了解考察时需要观察的内容。

如花丛中有哪些植物?

花丛中生活着哪些动物?

哪些动物“住”在这里?

哪些动物来这里“玩”?

它们的主要食物是什么?

(4)学生分小组进行考察。

2、整理完善考察记录。

(1)了解认识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

(2)对蔷薇花丛里的动物按食性进行统计。

小学科学活动方案经典实用科学活动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一些自然现象推测地球的内部构造。

2、能够制作一个地球结构的模型。

3、知道地球的内部结构。

4、小学科学《地球的内部》教案:

让学生在活动中树立科学的自然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知道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能够选择制作地球构造的模型并准确地表述对地球构造的探究结果;

难点:

体会科学研究中建立地球模型的意义。

教师准备:

煮熟的鸡蛋一个;分别装有水、细沙、小石头的黑色胶卷盒三个。

学生准备:

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小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

今天我们一起来上一节科学课。

(师指地球仪)问:

这是什么?

生:

地球仪。

师:

通过前两课的学习,我们对地球有了初步的了解。

能告诉大家你们了解到地球哪些方面的知识吗?

生1:

我了解到地球是球形的。

生2:

我了解到地球的表面是千姿百态的。

生3:

我了解到地球上有高山,有峡谷,有平原。

生4:

……

师:

同学们了解的还真不少。

关于地球,你们还想了解什么?

(学生回答)

师: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重点了解地球的内部。

(板书课题)

二、了解地球内部结构

师:

地球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呢?

你们知道吗?

生猜测。

师:

关于地球内部的结构,教材告诉了我们一些信息,老师也为大家搜集了相关的资料。

请大家仔细阅读教材21页和老师发给大家的资料,读后用一段最简洁的话概括出你了解到的地球内部的信息,把它写到资料纸上。

学生阅读,概括信息。

师生交流信息。

根据交流的情况,教师大屏幕出示地球内部结构图,观察。

在交流过程中板书:

地壳地幔地核

师:

看到这个地球内部的构造示意图,你觉得像什么?

生:

鸡蛋。

师:

我们切开鸡蛋观察一下,对照你所观察到的,说说地核、地幔、地核与蛋壳、蛋白、蛋黄之间有何相似之处。

教师剖开鸡蛋,指导学生弄懂二者的相似之处。

三、指导学生探究

师:

这些信息是科学家得出的。

那么,科学家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地球的内部结构的呢?

我们先来看一组有关地表现象的图片。

请看大屏幕。

教师课件出示火山、地震、地热、海啸等图片,让学生进行观看。

师:

从这几幅图中你了解了地球内部的哪些信息?

生1:

我知道地球的内部有炽热的岩浆。

生2:

我知道地球内部蕴藏着巨大的力量。

生3:

我知道了地球的内部是活动的。

师:

同学们说得很好。

科学家们从这些表象中推测出地球内部的许多信息,其实,他们还运用了实验的方法来探索地球内部的秘密。

我们来做个小游戏:

老师讲桌上有三个密封的胶卷盒,里面装有不同的物品。

在不打开盖子的前提下,你们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盒子里装的是什么?

你准备怎样做?

学生讨论准备如何做,得出方法:

摇,钻等。

学生动手操作。

学生汇报交流。

(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并提示学生完整的表达)

师:

刚才的游戏我们进行得很成功。

我们都当了一次小科学家,因为科学家们也是通过这样的办法揭开地球内部的结构秘密的。

四、制作地球构造模型

师:

同学们现在对地球的内部构造有了一定的了解,大家有兴趣用橡皮泥做一个地球构造模型吗?

小组讨论制作的方法和顺序,师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相机课件展示制作步骤:

(1)先捏成一个直径约1厘米的红色橡皮泥小球做内核。

(2)再捏一个直径约1.7厘米的黄色橡皮泥小球,压成一个薄饼做外核。

(3)然后捏一个直径约2.2厘米的白色橡皮泥小球,压成一个薄饼做地幔。

(4)用一层薄薄的灰色橡皮泥做地壳。

(5)最后小组合作进行组装。

小组活动。

合作动手做地球模型。

教师巡回指导。

(播放音乐,制作完成后,提醒学生把桌面整理干净)

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地球构造模型,师生共同评价。

五、拓展引伸。

师:

对于地球内部的构造,现在仍然还有许多迷团,许多信息科学家也是一种预测。

老师希望你们课后能多搜集一些有关地球内部的资料进行整理,并与大家一起进行交流,好吗?

下课!

小学科学活动方案

(二)

活动目标

1.能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在教师的指导下初步认识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2.能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变化现象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3.愿意与其他小组交流本组的分析结论。

活动过程:

1.教材首先用四幅图展示了人类的四个发展阶段:

古人类阶段、农业文明阶段(_明)、工业文明阶段(黑色文明)和现代文明阶段(电子文明),向学生展示了不同阶段中人们的生产、生活状态及环境变化的情况。

教学中教师可将人类社会发展的几个阶段绘制成动画多媒体电脑课件向学生展示。

重点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发展的过程,及其在应用中引起的生产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变化,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

教学过程可分成四层进行:

(1)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整理人类社会发展变化进程的资料;

(2)讨论分析变化的原因,了解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的进步;(3)分析认识科学技术的发展给环境带来的负面作用;(4)调查寻找身边的环境问题。

2.教师要注意组织学生整理人类社会发展引起环境问题的资料,在事实充分的基础上,学生才有可能分析出各种变化的原因,以及各种变化间的相互作用,学生才能确定科学进步是其他变化的根本。

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同时产生了环境问题。

这一基本教学过程,既是学生的基本认知过程,也是学生的基本思维过程。

在教学中,教师要紧紧地抓住每二教学过程的目标任务,启发学生独立环境与保护活动,让他们充分利用已有的有关变化和事物间相互作用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其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分析过程中学生思维活动的组织。

在组织学生整理人类社会发展变化进程的资料的教学时,可采用教师介绍资料、个人思考整理记录表、小组汇总的方法进行。

在个人活动开展前,教师可利用课件或教材插图向学生绍人类社会发展的四大阶段。

主要包括:

(1)科学发展的进程。

火的使用——铁的发现——蒸汽机的发明——电的发明和电脑的问世。

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适当补充过多,只要学生能明确几大阶段即可。

(2)科学技术的进步。

包括:

些内容。

但注意不要材料的使用:

原始的天然材料——加工的天然材料——人造材料——合成材料。

生产工具的使用:

石器——青铜器、铁器——蒸汽机的使用——电器和电脑的使用。

生产方式的改变:

集体狩猎——个体化农业生产——工业化工厂生产——电气化生产。

(3)人们生活质量的变化:

风餐露宿、食不果腹——解决了吃饭的问题——工业产品的出现方便了人的生活——电子产品的出现使人的生活现代化。

(4)环境污染的现象:

基本没有污染——开荒种地破坏植被(_代)——工业烟尘污染空气(黑色时代)——各种污染现象同时出现。

教师在介绍以上资料时,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图片,用学生可接受的语言进行描述。

学生对以上现象有所了解即可,教学中不要求学生记、背生疏的术语。

个人思考和记录整理:

教学中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把以上内容梳理成自己的概念体系,以便整理在记录表内。

记录表内的用语,不要强求规范统一,只要学生能用理解后自

己的语言表达清楚就应给予肯定。

小组交流:

小组交流的目的是让每个人的记录进行补充以求完整,因此不要占很长时间组织重复内容的发言。

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将内容整理得清楚、准确的记录展示给全班,

以供分析讨论时使用。

讨论分析变化的原因。

了解科学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在此教

环境与保护学环节中,建议教师设计如下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使学生的分析思维活动得以完整、连贯:

①人类发展的进程中,人的生产活动是怎样变化的?

与生产工具有什么关系?

与人所使用的材料有什么关系?

②人的生活质量是怎样变化的?

与人的生产活动有什么关系?

③以上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讨论后可板书:

科学进步——技术进步——社会进步——人的生活品质大提高。

分析认识生产技术的发展给环境带来的负面作用。

本环节教学主要是组织学生讨论:

科学技术进步的过程给人类造成了哪些环境问题?

本内容教师应尽力启发学生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讨论中希望学生能提出:

空气的污染:

生产中的烟尘、交通工具的尾气。

水体的污染:

生产、生活中的废水(有毒、有害)。

土壤的污染:

农药、化肥的施用。

环境的破坏:

植被减少、水土流失、臭氧层的破坏、土地荒漠化、淡水缺乏、能源短缺等。

此教学内容教师应尽量启发学生将以前所接触的环境问题,归纳为几大方面的问题,不再列举具体事实。

以上所列的内容学生在前几册的学习中都应有所接触,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回忆所学过的教材内容。

总结:

学生经前几个教学环节的学习,墓本有了正确的认识,在此

教师町将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升华总结,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系统。

学生应形成的概念系统为:

科学的发展科技术的进步——社会的进步

——带来厂环境问题。

调查寻找身边的环境问题。

此教学环节町分为课上调查和课后凋查

两步进行。

课上调查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对教室环境、校园环境及校园周边环境进行考察和查。

为后面专题研究做一定的准备。

调查后要及时组织学生整理记录,并分析校园及周边环境中最主要的环境问题。

课上调查的内容、过程、方法的确定和设计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从而为学生课后调查做一个示范,因此,教学的设计应尽可能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做好示范以指导学生的课后调查活动。

课后的调查应提示学生:

(1)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如考察、调查

(2)做好调查记录或资料卡片的制作。

查阅资料等。

(3)外出调查时一定要由家长陪伴,并注意安全。

(4)调查后整理调查记录或资料,准备下一课学习前的汇报。

小学科学活动方案(三)

一、引入

师:

我们都知道时间一去不复返,时间不以我们人的意愿而停留,在这个世界里,是否存在一些事物能够记录自己所经历的时间呢?

揭示课题:

寻找时间的痕迹

二、探究过程

1、能够记录自己生长过程的生物。

(1)请学生介绍记录时间的事物。

(2)师:

刚才有同学讲到大树的年轮能够记录自己生活时间的长短。

观察书本上P40页的大树年轮,你能说出这棵大树生长几年了?

2、寻找时间的痕迹。

(1)时间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你能不能从你周围的事物中寻找时间留下的痕迹?

(2)小组讨论时间在哪些地方留下了痕迹,利用学生带来的物品,全班汇报。

(3)参观学校(或教室)并记录时间在学校(或教室)留下的痕迹。

(4)交流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3、小结。

三、板书设计

小学科学活动方案(四)

教学目的:

1、通过相互交流了解认识一些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的特点。

2、通过调查活动了解当地的野生生物的生存状况和保护情况。

3、增强对自然环境条件下的野生生物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知道一些野生动植物及栖息地的特点。

教学难点:

让学生意识到对自然环境条件下的野生生物的保护。

教学准备:

活动手册、红树林、丹顶鹤、藏羚羊等野生生物的图片或影视资料、当地野生生物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

“你们知道哪些野生的动物或植物?

“动物园的老虎算野生动物吗?

生活在自然环境中,受人干扰少的生物才算野生生物。

二、探究过程

1、介绍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

(1)了解《野生动物保_和自然保护区的规定。

(2)交流介绍自己知道的野生生物及其栖息地。

(包括红树林、丹顶鹤、藏羚羊等野生生物。

红树林并不是红颜色的树林,它是一种稀有的木本植物,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上,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

作为当今海岸湿地生态系统的木本植物,红树林起到海岸森林脊梁的作用。

红树林是海洋生物食物链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食物链转换,它可以为海洋生物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

(3)写出保护野生生物的理由。

(4)小组交流。

2、调查当地的野生生物。

讨论野生生物当前的保护状况及在野生生物的保护上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3、小结。

小学科学活动方案(五)

教学目的:

1、了解一些动植物正在灭绝或已经灭绝了。

2、认识一些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

3、进行调查研究活动,了解一种珍稀动植物的生存状况,提出我们保护性的建议。

4、认识到爱护珍稀动植物的意义,树立爱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我国一些特有的珍稀动植物。

教学难点:

会写一份关于某种珍稀动植物的调查报告。

教学准备:

课前做的资料收集。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谈话:

你们知道地球上已经灭绝或正面临灭绝的动植物吗?

把你们了解到的情况向其他同学介绍。

(教师补充介绍:

___世纪,朱鹮在中国和日本等东亚地区广泛分布,由于战争和环境破坏,到___世纪___年代人们认为朱鹮已经灭绝了。

直到___年,人们在陕西秦岭重新发现___只朱鹮,经过___多年的努力,朱鹮现存___只。

二、探究过程

1、认识了解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

(1)请学生说出书上图中珍稀动植物的名称,说一说这些珍稀动植物的情况。

(2)请学生介绍其他珍稀动植物的情况,也可以介绍当地有特色的动植物。

(3)教师要做好相应准备,进行必要的补充介绍。

2、写一份关于某种珍稀动植物的调查报告。

(1)自主选题,可以选珍稀动植物,也可以选本地有特色的动植物。

(2)交流调查活动计划。

(3)调查活动安排课后进行。

3、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